危险辨识与评价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1893586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危险辨识与评价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危险辨识与评价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危险辨识与评价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危险辨识与评价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辨识与评价作业指导书(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危险辨识与评价作业指导书1 目的 本作业指导书提示了危险辨识与评价是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MS)的基础工作和关键过程,为审核员在审核“4.3.1(或试行标准3.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计划和绩效”要素时提供相应专业背景知识和审核思路与方法,使审核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危险辨识与评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2 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审核人员学习和掌握危险辨识与评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在实际审核过程中参照或对照本作业指导书对受审核方在认证范围内的所有活动、系统、设施等进行危险辨识与评价。3 职责3.1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审核组成员在开展审核活动之前应认真学习本作业指

2、导书,理解和掌握危险辨识与评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在实际审核过程中参照或对照使用。3.2 环境部负责解释本作业指导书。4 基本定义4.1 危险 也称风险,广义上讲是指一种环境或状态,它是指超出人的控制之外的某种潜在的环境条件,即指有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性;狭义上讲是指一个系统存在的不安全的可能性及其程度。4.2 危险源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根源,可以是存在危险的一件设备、一处设施或一个系统,或者它们中的一部分(如子系统、元件、局部)。4.3 事故隐患 也可称安全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通常分特别重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

3、患、一般事故隐患。4.4 危险辨识与评价 也称安全评价、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和定量分析,指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通过评价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5 危险辨识与评价基本知识5.1 导致事故的基本原因5.1.1 物的不安全状态。5.1.2 人的不安全行为。5.1.3 物的不安全状态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联合作用。5.2 危险辨识与评价的目的5.2.1 全过程安全管理与控制 系统地从计划(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等过程中全面考虑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问题,找出各环节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5.2.2 重点监测与控制 对某系统

4、潜在事故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建立使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5.2.3 设计评价 评价设备、设施或系统的设计是否使收益与危险达到最合理的平衡;当危险过高时必须更改设计,当达不到规定的可接受危险水平而又无法改进设计时,则只好放弃这种设计方案。5.2.4 试验阶段或投用前的预评价 在设备、设施或系统进行试验或使用之前,对潜在的危险进行评价,以便考核已判定的危险事件是否消除或控制在规定的可接受水平,并为所提出的消除危险或将危险减少到可接受水平的措施所需费用和时间提供决策支持。5.2.5 评价设备、设施或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实现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5.

5、3 危险辨识与评价的内容与分类5.3.1 危险辨识与评价的内容 危险辨识与评价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 a) 辨识各类危险因素、潜在事故的原因和机制; b) 评价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引发事故的后果; c) 评价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联合作用,进行危险分级; d) 将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危险性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5.3.2 危险辨识与评价的分类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可将危险辨识与评价分为: a) 新建、扩建、改建系统以及新工艺的预先危险性评价; b) 在役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险性评价; c) 退役系统或有害废弃物的危险性评价; d)

6、 化学物质的危险性评价; e) 系统安全管理绩效评价5.4 危险辨识与评价的一般程序 危险辨识与评价的一般程序参见下图:检 测 审 查收集资料事故类型影响因素、事故机制危险辨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严重度危险值确定危险评价危险分级危险控制制定计划落实减少或防范危险的措施5.4.1 资料收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范围; b) 收集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标准; c) 了解同类设备、设施或工艺的生产和事故情况; d) 评价对象的地理、气象条件及社会环境状况等。5.4.2 危险辨识与分析 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并从以下几方面,辨识与分析所评价设备、设施或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原因

7、和机制: a) 地理、气象条件、工程建设方案; b) 工艺流程、装置布置、主要设备和仪表; c) 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的理化性质。5.4.3 评价过程 在5.4.2危险辨识与分析的基础上,实施危险评价: a) 划分评价单元; b) 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 c) 定性或定量评价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d) 进行危险分级,确定控制和管理的重点。5.4.4 提出降低或控制危险的安全对策措施 根据评价和危险分级结果,高于标准值的危险必须采取工程技术或组织管理措施,降低或控制危险;低于标准值的危险属于可接受或允许的危险,应建立监测措施,防止生产条件变更导致危险值增

8、加;对不可排除的危险要采取防范措施。安全检查表是最常用的一种定性评价方法。5.5 危险评价类型5.5.1 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根据经验对生产工艺、设备、环境、人员配置和管理等方面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性的判断,给出“是或非、合格或不合格”的评价结果,由此清楚地表示出设备、设施或系统的当前状态。5.5.1.1 危险事件的严重性等级 在进行定性危险评价时,用严重性等级表示危险的严重程度。危险事件的严重性等级严重性等级等级说明事故后果说明灾难的人员死亡或系统报废严重的人员严重受伤、严重职业病或系统严重损坏轻度的人员轻度受伤、轻度职业病或系统轻度损坏轻微的人员伤害程度和系统损坏程度都轻于级5.5.1.2 危

9、险事件的可能性等级 在进行定性危险评价时,用可能性等级表示危险事件出现的频繁程度。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等级可能性等级等级说明 单个项目具体发生情况总体发生情况A频繁频繁发生连续发生B很可能在寿命周期内会出现若干次频繁发生C有时在寿命周期内有时可能发生发生若干次D很少在寿命周期内不易发生,但有可能发生不易发生,但有理由可预期发生E不可能极不易发生,以至于可以认为不会发生不易发生5.5.2 半定量评价 用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或间接反映物质和系统危险性的指数/指标来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大小。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5.5.3 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用设备、设施或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进行评

10、价的方法,可以给出评价结果或危险的量化数值。定量评价的基本原理可用下面的公式表示:危险=损害量×发生概率(损失或损害的平均发生频率)5.6 危险评价原则5.6.1 科学性 危险评价应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危险评价必须找出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保障方法的科学性。5.6.2 系统性 危险评价应遵循系统性的原则。危险性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必须对系统进行详细解剖,研究系统与子系统间的关联和约束关系,最大限度地辨识被评价对象的所有危险。5.6.3 综合性 危险评价应遵循综合性的原则。评价方法的不同,评价结果很可能也不同,必须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取长补短,综合考虑评价结果。5.6.4 适用性

11、 危险评价应遵循适用性的原则。系统分析和评价方法必须适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即具有可操作性,方法要简单、结论要明确、效果要显著,设定的不确定因素不能过多,易于理解和应用。5.7 危险评价标准5.7.1 安全标准 设定或制定的可接受的危险标准值,作为判定系统安全性是否符合要求的尺度以及系统安全性改善的目标值。5.7.2 系统危险性等级 可按如下方式划分危险性等级: a) 根据同类系统或类似系统以往的事故经验教训,指定分类等级; b) 利用安全系数或安全阀值来评价危险性; c) 评价者根据过去的经验,指定一系列数值为评价危险性的尺度; d) 依据损失率概念确定。损失率等于损失严重度乘以损失概率。5.7

12、.3 系统安全性指标的选取原则 系统安全性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 a) 一旦酿成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多伤亡人数; b) 一旦酿成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财产损失数; c)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概率); d)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概率; e) 根据安全投资水平评价安全性。5.8 危险评价的限制因素 应充分认识到建立在经验和预测方法之上的危险评价在理论和实际上存在着许多限制。5.8.1 评价的不完整性 评价的不完整性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危险辨识阶段,不可能保证找出所有的危险;二是对已辨识的危险不能保证考虑到所有的可能引发事故的原因和事故后果。5.8.2 评价的重复性 评价的重复性是指由于危险评价具有高度

13、主观的性质,评价结果与假设条件密切相关,不同的评价人员使用相同的资料评价同一个对象或问题,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5.8.3 评价的抽象性 评价的抽象性是指评价的结果往往通过冗长复杂的评价报告表现出来,难于让人理解和应用。5.8.4 评价的经验性 评价的经验性是指危险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人员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评价人员的经验比评价方法更重要,由于评价是针对没有发生过的事件,凭主观判断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必然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5.9 评价方法的选用 每个危险评价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对具体的评价对象,必须选用合适的评价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5.9.1评价方法的选用

14、选用评价方法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a) 评价的目的; b) 需要的评价结果表现形式; c) 进行评价时可用的信息资料; d) 评价对象的特点及其已经显现的危险; e) 可投入评价的技术人员及其素质、评价费用、完成期限、评价专家和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及水平等; f) 评价方法可提供的评价结果及其适应范围。5.9.2 典型评价方法提供的评价结果 典型评价方法可提供的评价结果参见下表:典型评价方法提供的评价结果评价方法事故情况事故频率事故后果危险分级备注安全检查表SCLNNN不能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NYY提供半定量评价危险指数法F&EIYNY事故后果分级预先危险性分析PHANNY提供危险

15、可操作性研究HAZOPYYY事故后果分级可详细辨识事故原因和后果,可提供简单的危险分级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YYY事故后果分级故障树分析FTAYYY在结构重要度基础上提供事故频率分级定量FTA可用于估算顶上事件发生频率事件树分析ETAYYY提供定量ETA可用于估算事故发生频率人的可靠性分析HRAYYN事故频率分级定量HRA可用于估算人的失误率概率危险评价YYY提供注:“Y” 指评价结果可以提供此项内容,“N” 指评价结果不能提供此项内容。5.9.3 典型评价方法适应的生产过程 典型评价方法适应的生产过程参见下表:典型评价方法适应的生产过程 生产阶段评价方法研究开发设计试生产工程实施建造启动

16、正常运转扩建事故调查拆除退役安全检查表SCL×××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危险指数法F&EI×××××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人的可靠性分析HRA×××

17、;概率危险评价××注:“×”表示很少使用或不适用,“”表示通常使用。6 危险辨识与评价的实施6.1 危险因素 从本质上,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失控包括故障、人员失误、管理缺陷。6.1.1 物理性危险因素6.1.1.1 设备、设施缺陷² 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² 密封不良² 应力集中、外形缺陷² 外露运动件² 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² 设备设施其他缺陷6.1.1.2 防护缺陷²

18、 无防护² 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² 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² 其他防护缺陷6.1.1.3 电危害² 带电部位裸露² 漏电² 雷电、静电、电火花² 其他电危害6.1.1.4 噪声危害² 机械性噪声² 电磁性噪声² 流体动力性噪声² 其他噪声6.1.1.5 振动危害² 机械性振动² 电磁性振动² 流体动力性振动² 其他振动6.1.1.6 电磁辐射² 电离辐射:射线、射线、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² 非电离辐射:

19、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6.1.1.7 运动物危害² 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² 反弹物² 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² 气流卷动、冲击地压² 其他运动物危害6.1.1.8 明火6.1.1.9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² 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6.1.1.10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² 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6.1.1.11 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6.1.1.12 作业环境不良² 作业环境不良、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

20、量不良、给排水不良、强迫体位² 基础下沉、涌水、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² 高温高湿、自然灾害² 其他作业环境不良6.1.1.13 信号缺陷² 无信号设施、² 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² 其他信号缺陷6.1.1.14 标志缺陷² 无标志² 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² 其他标志缺陷6.1.1.15 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6.1.2 化学性危险因素6.1.2.1 易燃易爆性物质² 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²

21、; 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² 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6.1.2.2 自然性物质6.1.2.3 有毒物质² 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² 有毒粉尘与气溶胶² 其他有毒物质6.1.2.4 腐蚀性物质² 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² 其他腐蚀性物质6.1.2.5 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6.1.3 生物性危险因素6.1.3.1 致病微生物² 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6.1.3.2 传染病媒介物6.1.3.3 致害动物6.1.3.4 致害植物6.1.3.5 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6.1.4 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6.1.4.1 负荷超限

22、² 体力负荷超限² 听力负荷超限² 视力负荷超限² 其他负荷超限6.1.4.2 健康状况异常6.1.4.3 从事禁忌作业6.1.4.4 心理异常² 情绪异常² 冒险心理² 过度紧张² 其他心理异常6.1.4.5 辨识功能缺陷² 感知延迟² 辨识错误² 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1.4.6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6.1.5 行为性危险因素6.1.5.1 指挥错误² 指挥失误² 违章指挥² 其他指挥错误6.1.5.2 操作失误² 误操作² 违章

23、作业² 其他操作失误6.1.5.3 监护失误6.1.5.4 其他错误6.1.5.5 其他行为性危险因素6.1.6 其他危险性因素6.2 企业伤亡事故分类6.2.1 物体打击 重力、外力作用下的打击,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6.2.2 车辆伤害 企业机动车辆在行使中引起的伤害,不包括提升设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6.2.3 机械伤害 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6.2.4 起重伤害 各种起重作业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6.2.5 触电 包括雷击伤害。6.2.

24、6 淹溺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6.2.7 灼烫 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6.2.8 火灾6.2.9 高处坠落 在高处作业中发生的坠落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6.2.10 坍塌 物体在外力和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坍塌事故,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6.2.11 放炮 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6.2.12 火药爆炸6.2.13 化学性爆炸 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6.2.14 物理性爆炸 包括锅炉、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6.

25、2.15 中毒和窒息 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等。6.2.16 其他伤害 如摔伤、扭伤、挫伤、擦伤、刺伤、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6.3 危险辨识的项目6.3.1 厂址 对工厂的选址进行危险辨识应考虑以下因素:² 工程地质、地形² 自然灾害、气象条件² 周围环境² 资源、交通² 抢险救灾支持条件6.3.2 厂区平面布局 对厂区平面布局进行危险辨识应考虑以下因素:6.3.2.1 总图² 功能分区(生产、管理、生产辅助、生活区)布置² 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的布置² 工艺流程布置&

26、#178; 建筑物、构筑物布置² 风向、安全间距、卫生防护距离等6.3.2.2 运输路线及码头² 厂区道路、厂区铁路² 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6.3.3 建(构)筑物² 结构² 防火、防爆² 朝向、采光² (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² 生产卫生设施。6.3.4 生产工艺过程²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² 温度、压力、速度² 作业及控制条件² 事故及失控状态6.3.5 生产设备、装置6.3.5.1 化工设备、装置² 高压、高温、低温² 振动、腐蚀

27、² 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² 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6.3.5.2 机械设备² 运动部件和工件² 操作条件² 检修作业² 误运转和误操作6.3.5.3 电气设备² 触电² 断电² 火灾、爆炸² 误运转和操作² 静电、雷电6.3.5.4 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6.3.5.5 特殊单体设备、装置² 锅炉房、空压站、氧气站等动力设施² 油库、危险品库6.3.6 其它² 粉尘、高温、低温、辐射、噪声、振动、毒物等有害作业部位²

28、工时制度、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² 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生产辅助、生活卫生设施6. 4 易燃易爆物质的危险识别6.4.1 凝聚相化学爆炸物质 凝聚相化学爆炸物质主要有:² 火炸药² 强氧化剂² 可与水反应产生可燃气的物质² 常温下可自燃的物质等6.4.2 气相爆炸物质6.4.2.1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决定气体混合物爆炸性的参数主要有: a) 闪点:指当接近火源时液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能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火险越大。可燃液体的闪点分为三级: 一级易燃液体 闪点<-18 二级易燃液体 -18<闪点

29、<23 三级易燃液体 23<闪点<61 b) 燃点:又称引燃温度,是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c) 爆炸极限: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纤维与空气组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爆炸时,可燃物的浓度范围(气体的浓度按体积比计算、固体按单位体积中的重量比计算)。爆炸极限包括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爆炸极限的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越容易发生爆炸。 d) 密度:可燃气体、蒸气密度越大,越易积聚在地面并沿地面传播,越易引起火灾爆炸。6.4.2.2 爆炸性粉尘 爆炸性粉尘的特点:² 比面积高² 化学活性异常² 燃点降低² 粉尘的平均粒径越小,越易燃烧

30、、爆炸6.5 危险辨识注意事项6.5.1 危险(危害)因素分布6.5.2 伤害(危害)方式和途径6.5.3 主要危险(危害)因素6.5.4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6.6 评价对象/项目的分级和单元划分 实施评价的第一步是对评价对象/项目进行分级和单元划分,确定最终的评价内容。6.6.1 分级方法 一般将评价对象/项目分成三级进行评价,即1级评价项目、2级评价项目、3级评价项目,在每级评价项目中进行单元划分,以确定下一级评价项目的具体内容。当然,根据评价对象/项目的大小和复杂程度,也可在3级评价项目下继续划分更多的单元和下一级评价项目。分到多少级为止,可按评价对象/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定,分得过细过粗

31、都不利于评价。6.6.2 “1”级评价项目 对于工厂来说,1级评价项目主要包括: a) 生产运行系统: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 b) 公用工程系统:给排水、动力系统等; c) 储存运输系统:仓库、油库、厂区运输等; d) 生产辅助系统:维修、基建、加工、建(构)筑物等; e) 厂区布置:厂区布局、厂址等; f) 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 g) 安全管理。6.6.2 工厂评价项目分级表 OHSW01-00列出了一般工厂评价项目的分级情况。6.7 安全检查表(SCL) 安全检查表可对现有的设备、设施或系统等评价对象进行安全评价,可获得定性的评价结果,也可应用于设计评审和设备、设施使用前。6.7.1 编制

32、6.7.1.1 编制的一般方法 剖析系统,将其分成若干单元或层次,列出各单元或各层次的危险因素,确定检查项目,把检查项目按单元或层次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格,用提问或现场观察方式确定各检查项目的状况并填写到表格对应的项目上。6.7.1.2 编制依据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依据是: a) 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b) 国内外事故案例; c) 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d) 研究成果。6.7.2 工厂通用安全检查表 OHSW01-01列出了一般工厂的通用型安全检查表,在审核活动中可参考使用,也可参照编制新的工厂安全检查表。6.8 打分评价法 在编制出安全检查表(SCL)的基础上,可采用

33、“打分评价法”进行评价,这是一种准半定量评价方法。6.8.1 实施步骤 打分评价法的实施步骤是: a) 确定评价对象/项目的安全目标分数; b) 确定单元/元素的权重系数,如安全检查表的检查内容或项目。 c) 根据单元/元素的安全状态打分; d) 采用算术加权评价模型,计算评价对象/项目的最终得分; e) 将最终得分与安全目标分数进行比较,对评价对象/项目的安全状态/危险性进行判断。6.8.2 算术加权评价模型 算术加权评价模型的计算公式是: nSI=(KIJSIJ)式中:SI 评价对象/项目I的分值;KIJ 评价对象/项目I的J元素/单元的权重系数,KIJ=1;SIJ 评价对象/项目I的J元

34、素/单元的分值; n 评价对象/项目I的元素/单元个数;6.9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 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人员伤亡风险大小。6.9.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 用概率表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必然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0”。但是,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绝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实际不可能发生”的分值定为“0.1”,“完全可能发生”的分值定为“10”。6.9.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将“连续

35、出现在危险环境”的分值定为“10”,“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的分值定为“0.5”。6.9.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规定“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分值为“1”,“造成多人死亡”的分值为“100”。6.9.4 危险性分值(D) OHSW01-02列出了L、E、C、D的分值和对应的分级。计算危险性分值D的公式为:D=L×E×C6.10 危险辨识与评价的结果6.10.1 辨识的危险(危害)清单 危险辨识与评价结束后,应制定出详细的危险(危害)清单(OHSW01-03)。6.10.2 危险(危害)性定性分级 根据危险/故障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或者危险性分值的大小,对危险(危

36、害)进行分级。通常将危险(危害)性分为四个等级: a) 安全级(/1级),不需要采取措施; b) 临界级(/2级),有可能造成较轻的伤害和破坏,应采取措施; c) 危险级(/3级),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破坏,要立即采取措施; d) 破坏性(/4级),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立即排除。6.10.3 危险(危害)控制计划与措施 根据危险性分级的结论,制定出与临界级(/2级)、危险级(/3级)、破坏性(/4级)危险相应的危险(危害)控制计划与措施(OHSW01-04)。7 危险辨识与评价报告 危险辨识与评价结束后,应召开全体评价人员和相关部门、单位人员参加的会议,制定出危险辨识与评价报告(OHSW01-05),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a) 评价工作范围/对象; b) 评价采用的主要依据和参考资料; c) 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d) 评价结果及建议; e) 评价实施人和评价负责人; f) 评价活动最终产生的有关表格、资料和计算结果。8 相关标准 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代码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第 19 页 共 1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