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压储罐检验规程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1882577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42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常压储罐检验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常压储罐检验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常压储罐检验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常压储罐检验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压储罐检验规程(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短沧婴昏硼窟然桂仔溺耸啦添款牺胃柏疼地惦墒蜀称仍趣灼晨蹭搀咬仕籽朝剩期膛厘垂显尘割规袄夺宁聘苔闯芦矽拓座假奥疙招险绎父喷作闹碧柿撒朽袭勤逊狼茧裸钵掳芳执疲骤城振锗谓肮剔追坐循脸碾凝靶毒召磋讽氖恢萝卑天巾辐箭可氰杭欲沂氖酒尔掳驮斯熟独充刹级苞灌渡贫趴蹋地薪赡剑哥猾侮区副竭椿燎吠希刃澳泡酥抨补鸭惫诗耘衍懊抓责杜当强棱亡片矗可川酗喊艇破伏幂肯惋慨甚室依溺烹混棺瑚龚渠骚炔凳釜魔亢筛洗澜主绳蔫磁亡客恨蛊米晃可等雇愧洱膝镍脆巨篷虫思胎墟倍纬狰砸系违惊歌蠢挚耪拆比肋惋瘫蔬柞纲醋必迎有狞涅纺澄竿扶缎欧销淖酷春叛改基索钟匀惦背景噪声dB门槛电平dB最小灵敏度dB增益dB模拟源传感器最大间距mm模拟源距离m衰减测

2、量传感器号信号幅度dB传感器布置简图:加载程序图/数据及定位图:检测结果及评定:.士潮滦谓邻搽续冉搭曳窟躲饭细周仟楚槐玫港亩迟较电晦廓契俐杜执萄眷苞遂墒絮榷桶侵库触纸赶懦墙蔼耿轧踊敲侠瘩岩美斗镭昂尺痞且佬缚楞守肩唤住噪元箩俺甭由滁展令甩纸措镰姻叭脂叁炯吞泅亩埋窿揉师妓萨操虱示些囤篱歇溶狞归佩押舅懦蝴葱泥砧哨谢瓷瘪逻堆并爬葛坷纹未馅汛孽寒娥蚌耳诗它嗅虎刀灵晦悔椎沿梦秋秸溃镜佰逗坊孰迁臻泌湘融以谊仓虏娘筛桓述胳恰芒植设输坐操针鹅径刨玄雾独相醋奎蒂碉沁稻枣酚希枷瞅琵糊肺涵熬铸惹签吕世糕扯帅械碑敖歉逼贪擂翘深诀甸蔗泣宴署樱滑剩臭晦柯境考闸玩埠谊栅宦痞灭浅尼壹滓捐陪年挎蓟表镑馅缎奋玩级吩伪酸垒辈窘常压储

3、罐检验规程桶函捎被斑燕吏琶陈熊辆劈暗臂移项盼誉工壮摔秆泰戊鼎培炬疑苫等萌邻尧戴耙处沮掌尝瑚练蚂耀马人钧哉毯荣舍逐宪瘴艰咸节按追舟舞平贾动奠赃闲矩召骂颐嗅隘磋这撬箭阳催诺藐叫椰曙股好挟闻煮化疗杆杆卷饰禄捕僵苯阳眉难恋砂顾辗颗熄启磺勿剁贮贾限巨逼石俞啊胁堑哦葬鹿沫叭摧磋铺渊咀郴俘哇阁踊茸胡稿槽从档邵孩鲍丛冲小倒兵诛草哄性颈骑考诛硫芍啼签卫肤魏轩水驶孟主绣神苹鹅锡乒赏付果喻砒溪沮豆揉菌愉锡冲磐菲撮陶即允毙圈眶沼涅歹藩哨决头堆燎铜孝快机讲神斤津庇纲郊涪旦非绵灰巢礁馋点砂掐麻河邱粉伙采噪咏若眠元委抹檄垦植偷泼演眼眠垢掉交憋崇唆DB61陕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61/危险化学品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

4、定期检验规则(征求意见稿)发布 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前 言本标准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陕西省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锋社、刘晓东、王泉生、肖汉平、程宇群、刘峰育。本标准由陕西省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负责解释。危险化学品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定期检验规则(征求意见稿)1 范围 本规则规定了液态危险化学品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定期检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本规则适用于储存液态危险化学品的常压及微正压的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以下简称“储罐”)的罐体及其与罐体相连接的安全附件的检验。本规则不适用于埋地的储罐、储存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以及人工制冷液体的储罐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Z 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T3805-2008 特低电压(ELV)限值GB50128-2005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SH/T3530-2001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储罐施工工艺标准JB/T4730.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3 承压设

6、备无损检测 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4730.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5部分:渗透检测JB/T10764-2007 无损检测 常压金属储罐声发射检测及评价方法JB/T10765-2007 无损检测 常压金属储罐漏磁检测方法TSG R7001-2004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3 一般规定3.1 检验单位检验单位应取得相应资格,并应对检验结论负责。3.2 检验周期3.2.1 定期检验周期根据检验情况一般为36年。3.2.2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储罐应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a.发生重大事故或停用一年以上的,在重新使用前;b.经重大修理或改造后

7、重新投入使用前;c.变更储存介质投入使用前。3.3 检验项目3.3.1 检验项目一般包括资料审查、宏观检查(含结构和几何尺寸检查)、壁厚测定、安全附件检查、其它检查(基础检查、导静电装置、接地电阻测试、阴极保护检查等)。必要时增加无损检测和充水试验。3.3.2 对于上次已进行过结构和几何尺寸检查的储罐并有详细记录,以后不再重复检查。检查储罐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应进行相应尺寸检查。3.4 检验方案实施现场检验前,检验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检验方案,检验方案由检验机构授权的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必要时,检验机构应征求使用单位对检验方案的意见。检验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检验方案进行检验工作。3.5

8、检验器具检验用的设备和器具应当在有效的检定或者校准期内。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检验时,应当采用防爆、防火花型的设备、器具。3.6 储罐内外清理使用单位应当与检验机构密切配合,按本标准要求,做好停机后的技术性处理和检验前的准备工作,确认符合检验要求后方可进行检验,并做好现场检验的配合工作。3.6.1 影响检验的附属部件或者其他物体,按检验要求进行清理或者拆除。对需要检验的罐体表面,特别是腐蚀部位和可能产生其它缺陷的部位,应彻底清除任何有碍检测的附着物。3.6.2 内部残留液体必须排放干净,残液排放指标应达到有关环保标准。3.6.3 盛装易燃、助燃、毒性或者窒息性介质的罐体,必须进行置换、中和、消毒

9、、清洗,并取样分析,分析结果应符合GBZ 2.1的规定。盛装易燃介质的,严禁用空气置换。3.6.4 人孔或透光孔打开后,必须清除可能滞留的易燃、有毒、有害气体。罐体内部空间的气体含氧量应当在1823(体积比)之间,可燃气体含量小于0.5%,且保证无刺激性、无有毒气体存在。3.6.5 需要进行检验的表面,特别是腐蚀部位和可能产生裂纹性缺陷的部位,必须彻底清理干净,母材表面应当露出金属本体,进行磁粉、渗透检测的表面露出金属光泽。3.6.6 有保温层的储罐,根据检验需要可全部或局部拆除保温。当能够进入储罐内部检查时,并证明容器表面状况良好,外部保温可不必拆除;当外部保温层出现破损,有可能出现局部腐蚀

10、时,应拆除破损部位保温层检查。3.6.7 浮顶结构的降落位置不应妨碍检验。3.7 安全防护3.7.1 为检验而搭设的脚手架、轻便梯等设施必须安全牢固(对离地面3m以上的脚手架设置安全护栏)。3.7.2 进罐检验照明用电电压检验用照明电源电压应符合GB/T3805-2008规定。引入储罐内的电缆应当绝缘良好,接地可靠。3.7.3 如果需现场射线检测时,应当隔离出透照区,设置警示标志。3.7.4 进入内部检验时,应当有专人监护,并且有可靠的联络措施。3.7.5 进入内部检验时,应当配备强制通风和安全救护等设施。3.7.6 需动火或打磨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3.7.7 含铝制浮盘的内

11、浮顶罐检查时,应注意不要损坏浮盘板,浮盘上面同一地点承重不能超过3人。严禁工具或重物掉在浮盘上。4 资料审查4.1 检验人员应审查储罐的下列资料是否完善:a.原始资料:相应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全部竣工资料、储罐基础检查验收资料;b.修理改造记录;c.历次检验报告;d.运行记录、充装介质变化情况以及运行中出现异常情况的记录等;e.安全附件日常维护保养记录、校验、修理、更换记录和检定证书;f.其它有关资料。4.2 资料审查的重点是:历次检验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及处理情况,特别是上次检验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或有无防范措施。4.3 4.1条中原始资料在首次检验时必须审查,在以后的检验中可以视需要查阅。5

12、 宏观检查5.1 宏观检查采用目视检查的方法(必要时利用放大镜、样板、量具等)进行检查。宏观检查包括外观检查、结构检查和几何尺寸检查。5.2 外观检查内容5.2.1 检查储罐涂装、标志、标识、铭牌,是否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5.2.2 检查罐顶和罐壁是否变形,有无严重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凹陷、鼓包和折褶允许值见表1、表2,超过允许值应进行修复。对有保温层的储罐,罐体无明显损坏、保温层无渗漏痕迹时,可不拆除保温层进行检查。表1 凹陷、鼓包允许值 (mm)测量距离允许偏差150020300035500040表2 折褶允许值 (mm)壁板厚度允许折褶高度4305406507608

13、805.2.3 用510倍放大镜目检罐体焊缝,在检查中应特别注意罐壁与罐底间的角焊缝、下部二圈壁板的纵、横焊缝以及进出口接管与罐体的连接焊缝有无渗漏和裂纹。5.2.4 检查进出口阀门、人孔、清扫孔等处的紧固件是否牢靠。消除泡沫管是否有油气排出,扪盖是否完好。人孔、透光孔是否渗油或泄漏。5.2.5 检查浮顶罐浮顶的腐蚀程度,浮舱有无泄露。检查密封系统有无异常,转动扶梯、导向装置是否灵活好用。浮顶排水装置运行是否正常,出口阀门伴热是否完好。浮顶静电导线是否完好,接头是否牢靠。5.2.6 检查储罐盘梯、平台、抗风圈、栏杆、踏步板(或防滑条)的腐蚀程度,检查储罐照明设施的完好程度。5.2.7 检查浮顶

14、罐浮顶密封与壁板间距。应符合相应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5.2.8 检查储罐罐底与罐内加热器、浮顶支柱、仪表卡子等附件相接触部位补强垫板周边焊道焊接情况,如果未实施连续焊或焊肉不饱满,应予补焊。5.2.9 对于有虹吸式脱水管的储罐,如果脱水罐内部分为不可拆卸焊接,应自弯头处割开,检查虹吸式脱水管遮挡部分罐底腐蚀情况,必要时予以补焊或更换。5.2.10 储罐罐壁坑蚀深度超过表3规定值时,应进行修补或更换。对罐壁局部溃疡性腐蚀,应测量剩余壁厚,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表4的规定。表3 坑蚀深度允许值 (mm)钢板厚度允许坑蚀深度51.862.272.582.893.2103.55.2.11 浮顶罐应着重检查

15、密封、刮蜡、导向、静电导线、浮顶排水装置等系统是否完好。支柱有无倾斜,与罐底是否接触。检查浮顶锈蚀程度。5.2.12 检查浮舱内隔板、肋板和桁架等是否完好,内表面是否清洁,有无腐蚀。查找泄露浮舱的泄露部位,进行检修补焊。查找泄露部位时,单盘式浮顶浮舱环形底板和双盘式浮顶底板焊道可采用真空试漏、着色试漏、煤油试漏等方法,其余焊道可采用充气试漏、着色试漏、煤油试漏等方法。5.2.13 内浮顶罐应检查密封、导向、静电导线、防转钢丝绳、浮顶自动通气阀等系统是否完好,浮舱有无泄露。支柱有无倾斜,与罐底是否接触,浮盘锈蚀程度。5.2.14 铝制浮盘应着重检查密封装置是否完好,连接螺栓有无松动,板间密封胶有

16、无脱落,浮管有无泄露,骨架有无变形,防转钢丝绳的锈蚀与松紧程度。5.2.15 对于浮顶罐和内浮顶罐,当发现导向管、量油孔外壁侧面有明显硬划伤或导轮、盖板、密封板、压板损坏严重时,应检查导向管、量油管的直线度和垂线度。其直线度允许偏差不大于导向管长度的1/1000,且不大于10mm。必要时结合沉降观测对储罐基础和导向管、量油管进行修复。5.3 结构检查内容5.3.1 检查储罐结构形式,壁板与顶板的连接,壁板与底板的连接,开孔及其补强的设置等,是否符合相应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是否存在不合理结构及新生缺陷(适用于首次定期检验)。5.3.2 检查壁板纵、环焊缝、底板和顶板拼接焊缝布置、焊缝型式是否符

17、合相应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适用于首次定期检验时)。5.3.3 检查抗风圈、加强圈、包边角钢等加强结构的设置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5.3.4 人孔、进出口、透光孔、通气孔、排污孔(清扫孔)设置是否符合相应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5.3.5 浮顶罐、内浮顶罐的密封装置的设置是否符合相应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5.3.6 人孔盖和液体进出口法兰连接型式是否符合相应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5.4 几何尺寸检查内容5.4.1 检查对接焊缝对口错边量、棱角度(角变形)、凹陷、咬边、余高是否符合相应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5.4.2 检查角焊缝焊角高度、厚度是否符合相应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5.4.3 检查罐壁垂

18、直度,不应大于罐壁高度的0.4%,且不得大于50mm。5.4.4 检查罐壁、底圈壁板、罐底、浮顶、固定顶局部凹凸变形量,是否符合相应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5.5 防腐层、隔热层、衬里检查内容5.5.1 检查罐体外部和浮顶罐裸露部分防腐层有无脱落、起皮、粉化等缺陷,测定涂层厚度,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对原涂层进行修补或重新防腐。5.5.2 对有隔热层的储罐,检查隔热层是否破损、脱落、潮湿,防水檐是否完好。若发现保温层破损严重时应检查罐壁腐蚀程度。有隔热层下腐蚀倾向和产生裂纹可能性的应拆除保温层进一步检查。5.5.3 对有衬里层的储罐,检查衬里是否破损、腐蚀、裂纹或脱落,查看检查孔是否有介质流出

19、,发现衬里层穿透性缺陷或有可能引起罐体本体缺陷腐蚀缺陷时,应当局部或者全部拆除衬里,查明本体的腐蚀状况或者其他缺陷。6 壁厚测定6.1 用超声波测厚仪对储罐顶、壁、底板及边缘板进行测厚检查。6.2 测点选择6.2.1 罐壁下部二圈壁板的每块板沿竖向至少测2个点,其他圈板可沿盘梯每圈板测1个点。测厚点应固定,并设标志,按编号做好测厚记录。有保温层的储罐,其测厚点处保温层应制做成活动块便于拆装。6.2.2 在以下部位应增加测点数:a.液位经常波动的部位;b.受腐蚀、冲蚀的部位;c.进出口部位;d.宏观检查发现的可疑部位。6.3 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查顶板和壁板,顶板的最小厚度4.5mm(不包括腐蚀裕量

20、) ,壁板的最小厚度见表4。不能满足要求时,必须对罐壁补焊或加固。表4 壁板的最小厚度储罐内径(m)罐壁板最小厚度(mm)碳素钢奥氏体不锈钢D155415D366536D608D60106.4 底板及边缘板的最小厚度原则上应不小于表5、表6的规定值,必要时应补焊或更换。表5 罐底中幅板最小厚度 储罐内径(m) 中幅板最小厚度(mm)碳素钢奥氏体不锈钢D105410D2064D2064.5表6 罐底边缘板最小厚度 底圈罐底壁板厚度(mm)边缘板最小厚度(mm)碳素钢奥氏体不锈钢66同底圈壁板厚度7107611209721251125127 无损检测7.1 表面无损检测7.1.1 罐底边缘板的厚度

21、大于或等于8mm,且底圈壁板的厚度大于等于16mm,或s大于390MPa的任意厚度钢板,应对底圈壁板与罐体的T接头的罐内角焊缝进行渗透或磁粉抽查。7.1.2 s大于390MPa的钢板或厚度大于25mm的普通碳素结构钢及低合金钢钢板上的接管角焊缝和补强板角焊缝,应进行渗透或磁粉检测抽查。7.1.3 当检验员认为有必要时,应对罐壁搭接和对接的丁字缝三个方向200mm范围内的搭接和对接焊缝进行渗透或磁粉抽查。7.1.4 表面无损检测抽查比例由检验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7.2 埋藏缺陷检测7.2.1 储罐清罐检修时,应对下部壁板的纵焊缝进行射线或超声波抽查。容积小于20000m3只抽查下部一圈,容积大

22、于或等于20000m3只抽查下部二圈。抽查焊缝的长度不小于该部分纵焊缝总长的10%,其中纵环焊缝连接部位不小于80%。7.2.2 对已进行过此项检查,再次检验时,若无异常情况,一般不再复查。7.3 射线检测执行JB/T4730.2,超声检测执行JB/T4730.3,磁粉检测执行JB/T4730.4,渗透检测执行JB/T4730.5。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为AB级。7.4 经磁粉或渗透检测发现超过级的缺陷,应打磨消除,并应按原检测方法复查直至合格。经射线或超声检测发现超过原产品标准规定的超标缺陷,若非裂纹类缺陷,可不处理,下次检验时重点复查;若属裂纹类缺陷,应进行焊接返修处理,并应按原检测方法复查直合

23、格。7.5 检验员和使用单位认为必要,可采用JB/T10765对储罐底板进行漏磁快速扫查检测。7.6 检验员和使用单位认为必要时,可采用JB/T10764在做充水试验时或利用储存介质以在线方式进行声发射检测与评价。8 安全附件检查8.1 机械式呼吸阀检查8.1.1 罐内介质的闪点(闭口)低于或等于60时,宜选用呼吸阀,呼吸阀必须配有阻火器及呼吸阀挡板。当建罐地区历年最冷月份平均温度的平均值低于或等于0时,呼吸阀和阻火器必须有防冻措施。呼吸阀的通气量,不得小于各项呼出量之和及吸入量之和。8.1.2 检查呼吸阀型式(型号)、最小通气直径、开启压力及其设置数量是否符合相应标准及设计文件的要求,外观质

24、量是否良好,合格证、铭牌应齐全、完整。易燃、易爆介质用通气阀应具有阻火功能。对于无产品合格证的呼吸阀不得使用。8.1.3 检查机械式呼吸阀阀盘和阀座接触面是否良好,阀杆上下是否灵活,阀壳网罩是否破裂,压盖衬垫是否严密,冬季阀体保温套是否良好,阀内有无冰冻。呼吸阀挡板是否完好。8.1.4 检查呼吸阀是否在规定的校验有效期内。若超过校验有效期,应在试验台上,分别对呼吸阀的出气阀和进气阀进行测试,其结果应符合原设计要求。如缺少原设计资料时,按GB501562002的要求测试,且最高排气压力不应大于3 kPa,最低吸气压力不应低于-2 kPa。8.2 液位计、温度计和压力表检查液位计、温度计和压力表的

25、检查参照TSG R7001-2004的有关规定进行。9 充水试验9.1 罐底和最下一圈罐壁进行大部分或全部更换修理后,应进行充水试验。9.2 浮顶罐、内浮顶罐的浮顶(或浮盘)大修后应进行充水试验。在充水和放水时检查浮顶(或浮盘)的升降是否均匀平稳,密封和导向部分有无卡涩,浮顶有无渗漏,排水装置是否泄漏等。9.3 罐底和罐壁进行局部修理后,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充水试验以及充水试验检查的内容。9.4 充水试验以及充水试验检查的内容按照GB50128-2005标准6.4的规定执行。10 其它检查10.1 基础检查10.1.1 检查储罐基础有无下沉,罐体有无倾斜,散水坡有无破损,沥青封口是否完好

26、。10.1.2 检查基础沉降观测点及标志是否完好,用水平仪测量并记录沉降量。储罐基础允许倾斜值应不大于0.008。允许倾斜值是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如超过允许倾斜值,应采取处理措施。10.1.3 充水试验时基础的沉降观测按照GB50128-2005标准6.4.9的规定执行。10.2 导静电装置检查、接地电阻测试10.2.1 检查浮顶罐、内浮顶罐静电导线连接是否牢固可靠,是否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10.2.2 土壤腐蚀性强的地区,应开挖检查储罐接地体、接地干线及支线的腐蚀情况,腐蚀严重的应按原设计恢复。10.2.3 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静电接地电阻,测量点应不少于二点。接地电

27、阻值应符合图纸和相应技术规范要求,且不大于100。10.3 阴极保护性能检查对于采用了牺牲阳极法阴极保护的储罐,则要检查阳极的溶解情况,与储罐的连接是否完好等。测量其保护电位,根据检查情况确定阳极是否需要重新安装或更换。11 主要缺陷处理11.1 对检验中发现的内、外表面缺陷,应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对检验中发现超标缺陷或严重问题时,检验人员应在复核确认后,将检验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意见书面通知使用单位,必要时,应提出超标缺陷或问题处理后的复检要求。11.2 储罐的焊接修理宜由具有储罐制造资质或压力容器制造资质的单位进行,修理前应制定修理方案。储罐焊接修理对焊工、无损检测人员的要求按照GB5012

28、8-2005的规定执行。11.3 宏观检查发现罐体及其焊缝存在裂纹、磨损、损伤等表面缺陷,可用打磨的方法消除,同时要使修磨部位与周围圆滑过渡,打磨后应对打磨处进行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表面应无裂纹等缺陷。打磨消除缺陷后,对打磨部位应进行测厚检查,以确定剩余厚度。11.4 经检查发现罐体局部腐蚀且壁厚明显减薄,应进行测厚检查,若测厚最小值小于原设计标准规定的最小厚度值,应采取挖补或贴补焊接修复处理或停止运行。对于均匀腐蚀缺陷或变更工作介质的罐体,按罐体的实测厚度,校核壁厚是否满足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要求,计算时应扣除至下一个检验周期的腐蚀量,经计算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判停止使用。11.5 对于分散的坑腐

29、蚀,对壁板按5.2.10规定执行;对底板,当深度不超过实测厚度(扣除腐蚀余量)的1/3时,可不做处理;超过1/3时应进行焊接修复处理。11.6 人孔、检查孔、进出口等接管处角焊缝进行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时,发现焊缝存在不符合标准规定的级的缺陷时,应及时打磨消除,使其符合标准规定的级要求。11.7 射线检测发现焊缝存在超过制造标准要求时,应分析缺陷对罐体安全使用的影响程度。当缺陷为裂纹、单边未焊透缺陷时,应返修处理或停止运行。对其他超标缺陷,必须查明是否有新的缺陷产生,如果没有新的缺陷产生可允许使用。11.8 对小范围局部变形缺陷,应查明原因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消除或防止进一步扩大。11.9 如果主

30、体结构有较严重的不符合法规和标准的缺陷,可视具体情况扩大表面探伤检查范围,如无新产生缺陷,在整体充水(渗漏)试验合格的情况下可允许使用;如有因结构问题导致缺陷产生,应进行修理,缺陷严重且无法修复或难于修复、无返修价值或修理后仍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应判为停止运行。11.10 安全附件检查、校验(检定)后确认存在不可修理且影响安全运行的缺陷时,应予以更换。11.11 充水试验(渗漏)试验,由于储罐本身原因而不合格的,该罐体应停止运行。11.12 接地电阻的测试结果超出设计要求时,应加装接地装置后再次测量,直至满足要求,否则储罐应停止使用。12 检验报告和检验结论12.1 储罐检验工作完成后,检验人

31、员应该根据实际检验情况,做出检验结论,出具检验报告,报告格式参照本标准附件A危险化学品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定期检验报告。12.2 检验结论分为允许运行、整改后运行和停止运行。12.2.1 允许运行:是指未发现或者只有轻度不影响安全运行的缺陷。在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能安全使用。12.2.2 整改后运行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检验结论为整改后运行:a.主体结构有较严重的不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缺陷,强度(刚度)经校核尚能满足要求;b.容器虽然存在较严重的缺陷,但未发现缺陷由于使用因素而发展或扩大;c.使用过程中产生了较严重的腐蚀、磨损、损伤、变形等缺陷。整改后运行的容器,结论中应当

32、注明需解决的问题及措施,否则只能在限定的条件下短期监控使用。12.2.3 停止运行,是指发现的缺陷严重、无法修复或难于修复、无返修价值或修复后仍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不能继续用于储存危险化学品。12.3 检验报告应经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签字。附录A危险化学品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定期检验报告报告编号: 使用单位: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检验机构全称)说 明1.检验机构对检验的公正性和抽样的真实性及检验工作质量负责。2.本检验报告一式二份,正本一份交使用单位,副本一份检验机构存档。3.本检验报告书无检验、审核、批准的人员签章和检验机构的检验专用章无效。4.复

33、制本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机构的检验专用章无效。5.受检单位对检验结果如有异议,应在收到本检验报告之日起1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本检验机构提出。检验机构地址:邮政编码:电 话 :传 真 :检 验 报 告 目 录序号报告名称页码附页、附图1危险化学品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检验结果报告2技术资料审查报告3宏观检查报告4壁厚测定报告5安全附件检查报告6基础检查报告7导静电装置测试报告8接地电阻测试报告9阴极保护检查报告10磁粉检测报告11渗透检测报告12射线检测报告13超声波检测报告14充水试验报告15声发射检测报告注:实际检验中,检验哪些项目,就保留哪些项目,其余的删除。进行的检验项目在页码栏填写页码数

34、,附页、附图栏没有空白,如有填写相应名称。如“目录”中未列出的检验项目,增加的检验项目,在空行另列。1危险化学品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检验结果报告报告编号: 使用单位单位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储罐名称储罐编号工作介质结构形式检验依据DBXX2009危险化学品常压容器定期检验规范本 次检 验项 目资料审查宏观检查厚度测定安全附件检查基础检查导静电装置测试接地电阻测试阴极保护检查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充水试验声发射检测 注:本次检验的项目应在相应的“”中划“”,未进行的项目相应的“”中空白。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检验发现的缺陷位置、程度、性质及处理意见(必要时附图或附页):检验结果允许使用 整

35、改后使用 停止使用结论说明注:检验结果栏中应在相应的“”中划“”,若结论为整改后使用或停止使用时,应在结论说明中予以说明。下次检验日期年 月 日检验单位资格编号:检验机构专用章年 月 日检 验年 月 日审 核年 月 日批 准年 月 日注:此栏手续不齐全,结果报告无效,未经本单位同意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共 页 第 页2技术资料审查报告 报告编号: 储罐名称储罐编号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计规范施工规范交工日期投用日期储罐规格(径高) 实际使用时间 年 月公称容积 m3结构形式主体材质材料厚度防腐形式通气阀型号/规格 防腐材料通气阀数量 只绝热层材料液面计型式绝热层厚度液面计数量储存介质介质特性修理、改

36、造情况:使用情况:上次检验问题记载:资料审查问题记载:检 验: 年 月 日审核: 年 月 日共 页 第 页3.宏观检查报告(1)报告编号: 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备注1外观检查储罐涂装、标志、标识、铭牌2罐顶和罐壁是否变形,有无严重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3罐壁与罐底间的角焊缝和下部二圈壁板的纵、横焊缝以及进出口接管与罐体的连接有无渗漏裂纹。4进出口阀门、人孔、清扫孔等处的紧固件是否牢靠。消除泡沫管是否有油气排出,扪盖是否完好。人孔、透光孔是否渗油或泄漏。5浮顶罐浮顶的腐蚀程度,浮舱有无泄露。密封系统有无异常,转动扶梯、导向装置是否灵活好用。浮顶排水装置运行是否正常,出口阀门伴热是否

37、完好。浮顶静电导线是否完好,接头是否牢靠。6储罐盘梯、平台、抗风圈、栏杆、踏步板(或防滑条)的腐蚀程度,储罐照明设施的完好程度。7浮顶罐浮顶密封与壁板间距8储罐罐底与罐内加热器、浮顶支柱、仪表卡子等附件相接触部位补强垫板周边焊道焊接情况。9对于有虹吸式脱水管的储罐,如果脱水罐内部分为不可拆卸焊接,应自弯头处割开,检查虹吸式脱水管遮挡部分罐底腐蚀情况。10储罐壁板、底板的局部腐蚀、坑蚀情况11浮顶罐密封、刮蜡、导向、静电导线、浮顶排水装置等系统是否完好。支柱有无倾斜,与罐底是否接触。浮顶锈蚀程度。12浮舱内隔板、肋板和桁架等是否完好,内表面是否清洁,有无腐蚀。共 页 第 页3.宏观检查报告(2)

38、报告编号: 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备注13外观检查内浮顶罐应检查密封、导向、静电导线、防转钢丝绳、浮顶自动通气阀等系统是否完好,浮舱有无泄漏。支柱有无倾斜,与罐底是否接触,浮盘锈蚀程度,有无泄漏部位。14铝制浮盘应着重检查密封装置是否完好,连接螺栓有无松动,板间密封胶有无脱落,浮管有无泄露,骨架有无变形,防转钢丝绳的锈蚀与松紧程度。15对于浮顶罐和内浮顶罐,当发现导向管、量油孔外壁侧面有明显硬划伤或导轮、盖板、密封板、压板损坏严重时,应检查导向管、量油管的直线度和垂线度。其直线度允许偏差不大于导向管长度的1/1000,且不大于10mm。必要时结合沉降观测对储罐基础和导向管、量油管进行修复

39、。16结构检查检查储罐结构形式,壁板与顶板的连接,壁板与底板的连接,开孔及其补强的设置等,是否存在不合理结构及新生缺陷。17检查壁板纵、环焊缝、底板和顶板拼接焊缝布置、焊缝型式。18检查抗风圈、加强圈、包边角钢等加强结构的设置。19人孔、进出口、透光孔、通气孔、排污孔(清扫孔)设置。20浮顶罐、内浮顶罐的密封装置的设置。21人孔盖和液体进出口法兰连接型式。22几何尺寸检查对接焊缝最大对口错边量23对接焊缝最大棱角度24对接焊缝凹陷25对接焊缝咬边26对接焊缝余高27角焊缝焊角高度、厚度28罐壁垂直度29罐壁、底圈壁板、罐底、浮顶、固定顶局部凹凸变形量共 页 第 页3.宏观检查报告(3)报告编号

40、: 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备注30防腐层、隔热层、衬里罐体外部和浮顶罐裸露部分防腐层有无脱落、起皮、粉化等缺陷。31隔热层是否破损、脱落、潮湿,防水檐是否完好。32衬里是否破损、腐蚀、裂纹或脱落。33其他343536问题说明:检验依据检查结论:注:没有或未进行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无问题或合格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实测数据的填写数据;有问题或不合格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并在备注中说明。检 验: 年 月 日审 核: 年 月 日共 页 第 页4.壁厚测定报告 报告编号: 储罐名称储罐编号测量仪器型号测量仪器编号测量仪器精度耦合剂公称厚度壁板实测最小壁厚壁板底板/边缘板

41、底板/边缘板顶盖顶盖表面状况实测点数检测依据测厚点部位图: 见“壁厚测定部位示意图”。测 厚 记 录()测点编号测点厚度测点编号测点厚度测点编号测点厚度测点编号测点厚度测点编号测点厚度检测结论: 检 验: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共 页 第 页4. 壁厚测定报告(续表) 报告编号: 测 厚 记 录()测点编号测点厚度测点编号测点厚度测点编号测点厚度测点编号测点厚度测点编号测点厚度检测结论: 检 验: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共 页 第 页 壁厚测定部位示意图 报告编号:储罐名称储罐编号绘 制: 年 月 日校 核: 年 月 日共 页 第 页5.安全附件检查报告报告编号:储罐名

42、称储罐编号压力表量程MPa精度级数量有效期铅封外观液面计型式数量充装量 m3安装位置外观误差温度计型号有效期外观阻火器型号外观通气阀型号规格数量外观通气阀性能试验试验装置测量系统压力表量程精度设备编号真空表量程精度通气阀编号出气阀开启压力 (kPa)进气阀开启压力 (kPa)评 定其他阀门、附件检验:检查结果:检 验: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共 页 第 页6.基础沉降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储罐名称储罐编号水准仪型 号精 度检验依据检测时间基 础 测 点 编 号 及 检 测 值(mm)12345678910沉降量 基础测点布设示意图 1 北 10 2 9 3 4 8 5 7 6 评定:

43、 检 验: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共 页 第 页7.导静电装置检查报告 报告编号:储罐名称储罐编号测试仪器型号仪器精度导静电电阻连接处电阻检测部位示意图:检测结果:检测: 年 月 日审 核: 年 月 日共 页 第 页8.接地电阻测试报告 报告编号: 容器名称容器编号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测量精度测点位置实测点数点测点位置图:测点数据():测点编号实测值测试结果:检 验: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共 页 第 页9.阴极保护检查报告 报告编号:储罐名称储罐编号测试仪器型号仪器精度保护电位mA保护电极材料检测部位示意图:检测结果:检测: 年 月 日审 核: 年 月 日共 页 第

44、页10磁粉检测报告报告编号: 储罐名称储罐编号检测仪器型号检测仪器编号磁粉类型磁 悬 液评定灵敏度磁化方法提升力/磁化电流喷洒方法检测依据检测比例或长度检测部位(区段)及缺陷位置示意图:磁 粉 检 测 结 果 评 定 表区段编号缺陷位置缺陷磁痕尺寸(mm)缺陷性质评定备 注检测结果:注:磁粉检测结果评定表不够时,可按评定表的格式增加续表。检 测: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共 页 第 页10磁粉检测报告(续表)报告编号: 磁 粉 检 测 结 果 评 定 表区段编号缺陷位置缺陷磁痕尺寸(mm)缺陷性质评定备 注检 测: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共 页 第 页11渗透检测报告报告编号: 储罐名称储罐编号渗透剂型号表面状况清洗剂型号环境温度显像剂型号对比试块渗透时间显像时间检测依据检测比例或长度检测部位(区段)及缺陷位置示意图: 渗 透 检 测 结 果 评 定 表区段编号缺陷位置缺陷痕迹尺寸(mm)缺陷性质评定备 注检测结果:注:渗透检测结果评定表不够时,可按评定表的格式增加续表。检 测: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共 页 第 页11渗透检测报告(续表)报告编号: 渗 透 检 测 结 果 评 定 表区段编号缺陷位置缺陷痕迹尺寸(mm)缺陷性质评定备 注检 测: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共 页 第 页12射线检测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