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1837921 上传时间:2021-11-23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48.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某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某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资源描述:

《某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论文摘 要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物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又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因此,它的质量好坏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据建筑工程质量事故资料显示,国内外建筑工程事故的发生多数是源于地基质量问题。整个建筑工程的成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基础工程的质量和水平。建筑物事故的发生,有很多与基础工程问题有关。由此可见,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是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产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本论文就根据在实际的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质量问题,进行问题的分析,在地基与基础工程中

2、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进行论述。结合本身实习的工程,对地基的处理,基础的类型选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在工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筏板基础的特点及在基础工程中的采用。在论述地基与基础工程中各施工环节的同时,对质量控制与管理进行了研究分析,由此得出地基与基础工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相互关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为在以后工作提供了研究方法和经验。关键词:地下隐蔽工程;基础工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预防措施 Abstract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is building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underground, a

3、nd belong to take cover engineering.Therefore, its quality stand or fall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uilding safety, economy and normal use.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accident data show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accident most is rooted in

4、 quality problems. The foundation The whole building to the success of the project, to a great extent, on basis of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level. Building the accident, there are many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problems. This shows, basic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directly rela

5、ted to the safety of buildings. Therefore,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effectiv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is further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management level of th

6、e key.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in actual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the quality problem of the meeting,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ground base and found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quality control and safety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and combining the

7、 practice itself, material selection and basic type selection is analyzed. Through the engineering problems found research, raft found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ndation in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of use. This ground base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each lin

8、k of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so that the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project in quality control and safety management relationship, mutual penetration, inseparable. In future work for provides research methods and experience.Key words: Take cover engineering; Foundation engine

9、ering; Quality control ; Safety mana; Prevention measuI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1.1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背景11.2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目的及意义21.3 地基与基础工程现状与发展方向31.3.1 基础工程现状31.3.2 地基基础工程的发展方向31.4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方法41.5 工程概况及控制点的选取5第2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控制82.1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82.1.1 质量控制82.1.2 工程质量控制82.1.3 全面质量控制92.1.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

10、基本原理92.2 施工前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112.2.1 自然与技术经济条件调查112.2.2 施工技术准备控制112.2.3 采购质量控制122.2.4 材料质量控制132.2.5 施工机械设备152.2.6 组织准备152.2.7 施工现场准备162.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62.3.1 工程中地基开挖施工质量控制162.3.2 工程中地基开挖质量问题及防治172.3.3 工程中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182.3.4 筏板基础的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192.3.5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202.3.6工程中基础回填施工质量控制202.3.7 工程中基础回填质量问题及防治212.4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质

11、量验收要求232.4.1 质量验收文件232.4.2 质量验收要求232.4.3 质量验收方法24第3章 地基与基础施工安全管理263.1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控制263.1.1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概念263.1.2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273.1.3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因素的控制273.1.4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措施283.1.5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控制实施程序283.1.6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系统过程283.2 施工现场安全控制措施293.3 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安全管理323.4 夏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353.5 雨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35结 论36致 谢37参 考 文 献38I第1章

12、绪论1.1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基础建设规模和数量也不断的扩大。建设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其他产品的质量一样,既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国就已提出“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建设方针,全社会对工程质量也是极为的关注。但是多年以来,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一直是工程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已越来越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做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也就成为今天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地

13、基与基础是建筑物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又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因此,它的质量好坏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据建筑工程质量事故资料显示,国内外建筑工程事故的发生多数是源于地基质量问题。(1)建筑物地基下沉。 上海锦江饭店北楼(原名华锚懋公寓),建于1929年,共14层,高57米,是当时上海最高的一座建筑。基础坐落在软土地基上,采用桩基础,施工时由于工程承包商偷工减料,未按设计桩数施工,造成了地基大幅度沉降,建筑物的绝对沉降达2.6m,致使建筑物底层陷入地下,成了半地下室,严重影响使用。(2)建筑物地基滑动。 建于1941年的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平面呈矩形,南北向长59.44m,东西向宽23.

14、47m,高31.00m,容积36368m3。谷仓为圆筒仓,每排13个,5排共计65个。谷仓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厚度61cm,埋深3.66m。谷仓自重20000t,相当于装满谷物后满载总重量的42.5%。1943年9月装谷物,10月1日当谷仓已装了32822m3谷物时,发现1h内竖向沉降达30.5cm。结构物向西倾斜,并在24h内谷仓倾斜,仓身倾斜26.9,谷仓西端下沉7.32m,东端上抬1.52m,上部钢筋混凝土筒仓坚如磐石。谷仓在建设初期,未对谷仓地基进行调查研究,而是根据邻近结构物基槽开挖试验结果,计算地基承载力为352kPa,并把此结果应用到谷仓地基基础设计上。1952年经勘察试验

15、分析,谷仓地基实际承载力为193.8276.6kPa,远小于谷仓破坏时发生的压力为329.4kPa。因此谷仓地基因超载发生强度破坏而滑动。(3)土坡滑动。 香港宝成大厦建造在香港山坡上,1972年56月出现连续大暴雨的天气,特别是6月份雨量竟高达1658.6mm,引起山坡因残积土软化而滑动。7月18日7时,山坡下滑,冲毁高层建筑宝成大厦,居住在该大厦的120位银行界人士当场死亡。这一事故引起全世界的震惊,从而对岩石工程倍加重视。从上述的工程实例可以看出,地基与基础工程属百年大计,必须慎重对待。实践证明,建筑物事故原因很多是与地基基础有关的。地基基础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补救和处理往往比上部结构

16、困难得多,有时甚至是不可能进行补救和挽回。随着高层建筑物兴起,深基础工程越来越多,这对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目的及意义(1)地基与基础工程是隐蔽工程 由上述地基基础工程事故造成的危害可知,地基基础工程存在于地下,是隐蔽工程,一旦发生事故,难于补救和挽回。影响基础工程的因素很多,稍有不慎,就可能给工程留下隐患,造成地基基础工程事故。这不仅仅是基础工程事故,它还使得上部建筑物发生破坏、倒塌,给国家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所以基础工程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应当慎重对待。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大量

17、建筑工程事故都源于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着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整个建筑工程的成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基础工程的质量和水平。建筑物事故的发生,有很多与基础工程问题有关。由此可见,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是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产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2)基础工程造价占土建总造价及工期有很大的比例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向多层、高层和地下建筑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加之人均土地资源有限,因此地基基础工程向着地基基础技术复杂、工程量大、工期长方向发展。所以,基础工程造价占土建总造价

18、的比例也就会明显上升。大量的地基基础工程事故表明,基础工程质量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与管理,这样,才能使基础工程既安全又经济合理,进而保证了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1.3 地基与基础工程现状与发展方向基础工程学科是研究地基基础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规律及设计、施工、监测与维护各种地基与基础的专门学科。基础工程学科与土木工程的许多学科有关。如涉及到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等多个学科,综合性强。1.3.1 基础工程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土木工程建设的需要,特别是计算机和计算技术的引用,使基础工程无论在设计理论上,还是在施工技术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诸如补偿式基础、

19、桩-箱基础、桩-筏基础;在平面设计上,出现了三角形、十字形、扇形、双曲形等复杂的异型平面。与此同时,在地基处理技术方面,出现了许多方法,如置换法、预压法、压实和夯实法、挤密法等,同时复合地基理论也得到了发展。此外还有各种土工聚合物和托换技术,都是近几十年来创造和完善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土建、水利、桥隧、道路、港口、海洋等有关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技术效果。由于深基础开挖和支护工程的需要,还出现了地下连续墙、深层搅拌水泥挡墙、锚杆支护及加筋土等支护结构形式。有关基础工程的规范、规程 在大量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有关基础工程的各种设计与施工质量规范或规程也相继问世,并日趋

20、完善。这为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方面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依据。由于基础工程是地下隐蔽工程,再加上其影响因素复杂,使得基础工程这一领域变得十分复杂,虽然目前基础工程理论及施工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1.3.2 地基基础工程的发展方向 (1)地基与基础工程的理论研究将不断地深入。 基础工程理论向着以地基变形为控制设计理论的方向发展,同时继续研究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理论及计算方法、深基坑支护理论及计算方法,继续发展复合地基理论及计算方法等。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许多地基与基础工程计算方法将不断地出

21、现并得到应用,且伴随有相应的实验手段来验证计算方法,成为解决地基与基础工程问题的有利手段。(2)现场原位测试技术和基础检测技术将深入发展。 为了获得地基的第一手资料,尽量减少取土样以影响试验结果的质量,原位测试技术和方法将有很大的发展。同时,相应的测试数据的采集及资料的整理将不断完善,并向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3)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试验及地基处理的新设备增多,为地基基础工程的研究及地基加固创造了良好条件。(4)基础形式及施工方法将不断地发展。 基础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将会不断地创新,特别是高层建筑物数量的增多,使得深基础类型得以发展;基础平面设计也向着复杂的平面发展。由于深基础的需要,深基坑的开

22、挖及支护工程将成为基础工程的重要内容。(5)地基处理技术将不断发展。 地基处理技术和方法将不断完善,新技术及方法将会陆续出现。地基处理向着基础工程按照现场地基的特点,准确选择最适宜该工程的地基处理方法。(6)其他方面。 房屋的增层工程及基础的托换技术将得到发展及应用,对已有建筑物的地基将会进行正确的评价,使得地基加固和托换技术得以提高并广泛地应用。1.4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方法本篇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在图书馆查阅参考了相关教材和在网站上搜索了相关研究主题的论文著述;并结合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和在实习期间通过施工现场对所在施工工程进行了解,并发现在实际的工程遇到的一些问

23、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整理和总结的过程中完成了毕业论文! 1.5 工程概况及控制点的选取结合我所实习的情况及所要研究的内容(控制点的选取),特此介绍一下研究工程的概况。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建筑面积为7773.6,(地下建筑面积为647.23,地上建筑面积为7125.38)。东西长59m,南北宽12m;地下1层,地上11层;层高:地下室为3.7m;一到十一层住宅层高均为2.85m,十二层机房层高为5.5m。建筑物高度为31.35m,室内外高差为0.3m。本工程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防火等级为二类,耐火等级地

24、下室为一级,地上部分为二级。(1)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点的设置质量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是保证达到工序质量要求的必要前提,监理工程师在拟定质量控制工作计划时,应予以详细的考虑,并以制度来保证落实。对于质量控制点,一般要事先分析可能造成的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再针对原因制定对策和措施进行预控。1)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决定。为此,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之后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

25、问题或造成的质量隐患及原因,针对隐患的原因,相应地提出对策、措施予以预防。由此可见,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措施。质量控制点的涉及面较广,根据工程特点,视其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质量标准和要求判定,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结构构件或分项、分部工程,还可能是影响质量关键的某一环节中的某一工序或若干工序。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还是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适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的程度而定。2)质量控制点的设置部位质量控制点一般设置在下列部位:重要的和关键性的施工环节和部

26、位;质量不稳定、施工质量没有把握的施工工序和环节;施工技术难度大、施工条件困难的部位或环节;质量标准或质量精度要求高的施工内容或项目;对后续施工或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施工工序或部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施工的部位或环节。3)质量控制点的实施要点将控制点的“控制措施设计”向操作班组进行认真交底,必须使工人真正了解操作要点,这是保证“制造质量”,实现“以预防为主”思想的关键一环。质量控制人员在现场进行重点指导、检查、验收,对重要的质量控制点,质量管理人员应当进行旁站指导、检查和验收。工人按作业指导书进行认真操作,保证操作中每个环节的质量。按规定做好检查并认真记录检查结果,取得第一手

27、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不断进行分析与改进(实施PDCA循环),直至质量控制点验收合格。根据以上关于设置控制点的论述,也就结合在工地的实际生产的进展及工程的施工实况,设置了以下质量控制点:(1)地基的开挖及基础的回填在本节中主要论述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其中包括各个因素的质量控制。施工技术准备、采购质量、材料质量、施工机械、组织准备、施工现场的准备等内容;再结合实际工程对地基的开挖和基础的回填进行论述,结合遇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措施解决问题。(2)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控制在本节中介绍实际工程中采用的基础类型,并论述了筏板基础的施工工艺,根据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地基与基础工程中的

28、质量问题,并选取解决的方法。结合实际工程提出了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第2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控制2.1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地基与基础工程在建设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建筑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是否有效对整个建筑的质量的好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此之前首先要明确建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等相关概念。2.1.1 质量控制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00对质量控制的定义: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1) 质量控制包括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通过贯彻预防

29、为主与检验把关相结合的原则,控制影响质量的人、机、料、法、环(4M1E)因素,并对质量活动的结果进行及时检验,做到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出现。(2) 质量控制要贯穿产品形成和体系运行的全过程。每一控制过程都由输入、转换和输出等三个环节构成,通过有效控制每一个过程三个环节的实施,使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提供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2.1.2 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质量控制是指致力于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即保证质量满足工程合同、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方法和手段,工程质量要求是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标准规定的质量标准等综合表现。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是通过认真规划,不断进行观测检查,

30、以及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来鉴定或维持预期的工程项目质量或工序质量的一种系统。它是为了达到工程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管理的活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不仅包括检验,还包括质量规划、工序控制、验收控制、异常因素的分析与消除等工作。工程质量控制不仅局限在质量本身这一狭窄的范围内,而且包括为保证和提高工程项目质量所进行的一切工作。2.1.3 全面质量控制全面质量控制通常称全面质量控制为“全面质量管理”,指为满足规定的工程质量标准所进行的系统控制过程,强调以预防为主,全员参与,实施全过程控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来提高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此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全面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全面质量控制

31、是实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有力手段,是现代的、科学的质量控制。 质量方针、目标、计划组织结构和质量职责产品质量工作质量人员质量检验试验工程质量设计质量采购质量成品保护资格认证工作方法工作环境教育培训工程质量分析顾客调查分析工作质量分析图2-1 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式2.1.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就是按照项目施工程序,制定工程项目质量规划,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和质量管理七种工具,以及相应的控制手段,对项目施工准备质量、施工过程质量和竣工验收质量进行全过程、全面控制。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可采用PDCA循环原理,PDCA原理是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A P C D

32、处置 计划 A P检查 实施C DA PC D 循环 A PC D 改进 循环 改进循环图2-2 PDCA循环动态过程1计划P (plan) 第一阶段:是策划阶段 (即P阶段)。制定质量方针、管理目标、活动计划和项目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具体工作步骤可分为四步: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第二步: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第三步: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第四步:制定改进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提出执行措施的计划,并预计其效果。(5W1H)2实施D(do)包含按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使管理者和作业者,明确计划的意图和要求,掌握标准,规范行为,全面执行计划的行动方案,从而齐心协力

33、地去实现预期的目标和按计划规定的要求与方法展开作业技术活动。3检查C(check)包括作业者自检、互检和专职管理者的专检。将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对比,检查执行的情况,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提出哪些做对了?哪些还没达到要求?哪些有效果?哪些还没有效果?再进一步找出问题。4处置A(action)质量检查发现质量不合格或出现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保证质量形成处于受控状态,处理分纠偏和预防两个步骤,纠偏是采取应急措施,解决目前质量问题;预防是消息反馈,反思问题所在或计划的不周,为以后对预防类似质量问题提供借鉴。 2.2 施工前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准备是为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而必

34、须事先做好的工作。施工准备工作不仅在工程开工前要做好,而且要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施工准备的基本任务就是为施工项目建立一切必要的施工条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就是指项目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对各项准备工作及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和有关方面进行的质量控制。2.2.1 自然与技术经济条件调查对施工项目所在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是为选择施工技术组织方案收集基础资料,并以此作为施工准备工作的依据。具体收集的资料包括:地形与环境条件,地质条件,地震等级,工程水文地质情况,气象条件 以及当地水、电、能源供应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材料供应条件等。2.2.2 施工技术准备控制(1)施工

35、方案管理规划选定施工方案后,制定施工进度过程中必须考虑施工顺序、施工流向,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特殊项目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使工程项目满足符合性、有效性和可靠性要求,实现施工工期短、成本低、安全生产、效益好的经济目标。(2)法律、法规、质量验收标准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的要求、标准,质量问题处理的要求、质量验收标准等,这些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3)测量资料施工现场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参考标高及施工控制网等数据资料是施工测量控制的重要内容。(4)研究与会审图纸及技术交底通过研究和会审图纸,可以广泛的听取使用人员、施工人员的正确意见

36、,弥补设计上的不足,提高设计质量;可以使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难点,为保证工程质量打好基础。技术交底是施工前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目的是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与工人了解承建工程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及施工操作要点。(5)施工组织的设计与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是指导施工的全面性技术经济文件,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技术措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1)签订承发包合同和总分包协议书。2)根据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结合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3)及时编制并提出劳动力和专业技术工种培训,以及施工机具、施工材料、仪器的需用计划。

37、4)认真编制场地平整、土石方工程、施工场区道路和排水工程的施工作业计划。5)及时参加全部的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对设计中的问题和有疑问之处应及时解决和弄清,要协助设计部门消除图纸差错。6)属于国外引进工程项目,应认真参加与外商进行的各种技术谈判和引进设备的质量检验,以及包装运输质量的检查工作。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阶段,质量管理工作除上述几点外,还要着重制定好质量管理计划,编制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和各项工程质量的检验方法,并相应地准备好质量检验测试器具。质量管理人员要参加施工组织设计的会审,以及各项保证质量技术措施的制定工作。2.2.3 采购质量控制采购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采购产品及其供方的控制,制定

38、采购要求和验证采购产品。施工项目中的工程分包或劳务分包,也相应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1)物资采购要求1)采购物资应符合设计文件、标准、规范、相关法规及承包合同要求,如果项目部另有附加的质量要求,也应予以满足。2)对于重要物资、大批量物资、新型材料以及对工程最终质量有重要影响的物资,可由企业主管部门对可供选用的供方进行逐个评价,并确定合格的供方名单。(2)分包服务要求对各种分包服务选用的控制应根据其规模以及对其控制的复杂程度区别对待。分包应符合业主的要求,大多数分包必须进行招标,并接受企业、业主或监理监督,报业主或监理批准。一般通过分包合同,对分包服务进行动态控制。2.2.4 材料质量控制(1

39、)材料质量控制的要求对施工用材料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有:1)掌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2)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3)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4)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 对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料质量化验单。如不具备或对检验证明有影响时,应补做检验。工程中所有的各种构件,必须具有厂家批号和出厂合格证。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抽样检验。由于运输、安装等原因出现的构件质量问题,应分析研究,经处理鉴定后方能使用。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料,对质量保证资料有怀疑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一般材料,由工程重要

40、程度决定,应进行一定比例的实验;需要进行追踪检验,以控制和保证其质量的材料等,均应进行抽样检验。对于进口的材料设备和重要工程或关键施工部位所用的材料,则应进行全部检验。材料质量抽样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与管理规程的规定,要能反映该批材料的质量性能。对于重要构件或非匀质的材料,还应酌情增加采样的数量。在现场配制的材料,如混凝土、砂浆、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绝缘材料、保温材料等的配合比,应先提出试配要求,经试配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对进口材料设备应会同商检局检验,如核对凭证书发现问题,应取得供方和商检人员签署的商务记录,按期提出索赔。5)要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对

41、主要装饰材料及建筑配件,应在订货前要求厂家提供样品或看样订货;主要设备订货时,要审核设备清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材料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和对施工要求必须充分了解,以便慎重选择和使用材料。凡是用于重要结构、部位的材料,使用时必须仔细地核对、认证,检查其材料的品种、规范、型号、性能等有无错误,是否适合工程特点和满足设计要求。新材料的应用,必须通过试验和坚定;代用材料必须通过计算和充分的论证,并应符合结构构造的要求。材料认证不合格时,不允许用于工程中;有些不合格的材料,如过期、受潮的水泥是否降级使用,亦需结合工程的特点予以论证,但决不允许用于重要的工程或部位。(2)材料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材料质量

42、控制的相关内容如下图:图2-3 材料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3)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不当,均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或造成质量事故。为此,必须针对工程特点,根据裁量的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和对施工的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虑。慎重地选择和使用材料。2.2.5 施工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选用,应着重从机械设备的选型、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机械设备使用与操作要求三方面予以控制。(1)机械设备的选型机械设备的选型,应本着因地制宜、因工程制宜,以及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上方便和维修上方便的原则,贯彻执行机械化、半机械化与改良工具相结合的方针,突出式公寓机械相结

43、合的特色,使其具有工程的适用性、保证工程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2)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是选择机械设备的依据,要能满足需要和保证质量的要求。(3) 机械设备使用与操作要求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进行操作,是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贯彻“人机固定”的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出现安全质量事故。机械设备在使用中,要尽量避免发生故障,尤其是预防事故损坏(非正常损坏),即人为的损坏。造成事故损坏的主要原因有: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保养规程;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或麻痹大意;

44、机械设备保养、维修不良;机械设备运输和保管不当;施工使用方法不合理和指挥错误;气候和作业条件的影响等。对于这些都必须采取措施,严加防范,随时以“五好”标准予以检查控制,即完成任务好、技术状况好、使用好、保养好和安全好2.2.6 组织准备组织准备包括建立项目组织机构、集结施工队伍、对施工队伍进行入场教育等。2.2.7 施工现场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包括控制网、水准点、标桩的测量,“五通一平”,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等的准备,组织机具、材料进场,拟定有关试验、试制和技术进步项目计划,编制季节性施工措施,制定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等。2.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2.3.1 工程中地基开挖施工质量控制本工程的土方开挖

45、采用机械大开挖,人工清槽方式,土方放坡系数为1:0.5,本工程采用一台PL325反铲挖掘机开挖,四辆自卸汽车运输。施工场地较狭窄土方全部外运,运距10km。开挖过程中的操作:1)先放好坡顶线、坡底线,经复测及验收合格后开始开挖。2)根据地质勘察设计标高内有地下水,因此土方开挖后,在基坑东南角与西北角设集水井2个(10001000),集水井内设100污水泵1台,沿基坑周边开挖300500排水沟。3)挖掘方向,自东向西开始开挖时,挖掘机应分层浅挖,人工配合清理,根据勘察部门意见,直接挖至全风化安山岩,随挖土随修整边坡。4)机械开挖时,基底被挖掘机挠动的全风化安山岩,用人工清槽,找平以保证基底标高。

46、(2)验槽经过自检合格后,报请建设、监理、设计、勘察部门进行验槽,由勘察单位与设计单位共同作出地基处理方案,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降水方案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开挖将遇地下水但水量不大,经我方研究决定,采用明沟排水,沿基坑边30cm外挖设30x50cm宽临时排水沟,且在转角处设2个临时集水坑(10001000),每一坑内配备一台100污水泵,随时抽出坑内积水。在电梯基坑内如果浸水则各设置自吸泵一台,以防基坑浸水。2.3.2 工程中地基开挖质量问题及防治1.边坡超挖(1) 质量问题。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造成积水,使边坡坡度加大,影响边坡稳定。(1)防治措施。1)机械开挖应预

47、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2)松软土层应避免各种外界机械车辆等的扰动,并采取适当保护措施。3)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在坡顶边脚设置明显的标志和边线,并设专人检查。2.基土扰动 (1)质量问题。基坑挖好后,地基土表层局部或大部分出现松动、浸泡等情况,原土结构遭到破坏,造成承载力降低,基土下沉。 (2)防治措施。1)基坑挖好后,立即浇筑混凝土垫层保护地基,不能立即浇筑垫层时,应预留一层150200 mm厚土层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后再挖至设计标高。 2)基坑挖好后,避免在基土上行驶施工机械和车辆或堆放大量材料。必要时,应铺路基箱或填道木保护。3)基坑四周应做好排降水措施,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坑回

48、填土完毕。雨期施工时,基坑应挖好一段浇筑一段混凝土垫层。冬期施工时,如基底不能浇筑垫层,应在表面进行适当覆盖保温,或预留一层200300 mm厚土层后挖,以防冻胀。3.基坑(槽)开挖遇流沙(1)质量问题。当基坑(槽)开挖深于地下水位0. 5 m以下,采取坑内抽水时,坑(槽)底下面的土产生流动状态,随地下水一起涌进坑内,出现边挖边冒,无法挖深的现象。发生流沙时,土完全失去承载力,不但使施工条件恶化,而且严重时会引起基础边坡塌方,附近建筑物会因地基被掏空而下沉、倾斜,甚至倒塌。(2)防治措施。1)防治方法主要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或使动水压力向下,使坑底土粒稳定,不受水压干扰。2)安排在全年最低水位

49、季节施工,使基坑内动水压力减小。3)采取水下挖土(不抽水或少抽水),使坑内水压与坑外地下水压相平衡或缩小水头差。4)采用井点降水,使水位降至距基坑底0. 5 m以上,使动水压力方向朝下,坑底土面保持无水状态。5)沿基坑外围四周打板桩,深入坑底面下一定深度,增加地下水从坑外流入坑内的渗流路线和渗水量,减小动水压力;或采用化学压力注浆,固结基坑周围粉砂层,使其形成防渗帷幕。6)往坑底抛大石块,增加土的压重和减小动水压力,同时组织快速施工。当基坑面积较小时,也可在四周设钢板护筒,随着挖土不断加深,直至穿过流沙层。2.3.3 工程中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本工程为剪力墙结构,基础类型为筏板基础,安全等级为

50、二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七度,抗震等级为三级。材料:1)水泥宜选用 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新鲜无结块,并经中心试验室复验合格。2)砂:中砂 ,含泥量不大干3,坚固性良好,无潜在活性。3)石子:石子粒径为10mm30mm,针、片状含量小于15,耐久坚固。4)钢筋:所有钢材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5)水:采用饮用水。由本工程的结构特点的说明我们可以得知,在工程中选用了筏板基础(板式)。高层建筑物荷载往往很大,当地基承载力较小时,需要很大的基础底面积,采用十字交叉条形基础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或者是采用人工地基不经济的时候,可以

51、采用钢筋混凝土满堂基础,即筏板基础。(1)筏板基础的选用原则:1)在软土地基上,用柱下条形基础或柱下十字交叉梁条形基础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变形的要求和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时,可采用筏板基础。2)当建筑物的柱距较小而柱的荷载又很大,或柱的荷载相差较大将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差需要增加基础的整体刚度以调整不均匀的沉降时,可采用筏板基础。3)当建筑物有地下室或大型贮液结构(如水池、油库等),结合使用要求,筏形基础是一种理想的基础形式。4)风荷载及地震荷载起主要作用的建筑物,要求基础要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时,可采用筏形基础。(2)筏板基础施工工艺垫层一弹线一筏板下网钢筋一梁钢筋一柱及剪力墙插筋一筏板上网钢筋一筏板

52、混凝土( 板式) 。 2.3.4 筏板基础的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1)平板式筏形基础,使用定型钢模板,使用前必须刨光,清理干净,并满刷隔离剂在混凝土垫层上弹出模板边线,根据墨线支筏板侧模。基础四周模板在混凝土垫层上打钢钎加固。通长钢管问距l500mm左右。模板与模板之间用“ u ” 型钩连接。模板外侧纵向加双钢管,用专用勾头螺丝固定,间距600mm。 (2)钢筋在钢筋场集中机械加工,现场人工绑扎。 (3)焊接接头设在受力较小处,通常筏板顶部钢筋接头在14跨度范围内,底部钢筋接头在l/3跨中范围内。同一构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焊接前必须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焊工必须有上岗证。 (

53、4)下层底板钢筋接头位置靠近基础梁跨中, 在每个连接区段的长度即钢筋直径在不小500mm范围内,在同一根钢筋上不允许有两个接头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应控制在50以内。 (5)基础粱主筋接头放在跨端1/3位置,数量控制的范围不超过50。箍筋做135弯钩。绑扎时接口应错开,梁中箍筋在上部两边交替绑扎。柱中箍筋在4个角交替绑扎。 (6)基础板下层钢筋短向筋在下,板上层钢筋短向筋在上。基础横向梁主筋在下,纵向梁主筋在上。横向梁主筋锚入纵向粱内, 按锚固长度计算。 (7)在楼房的4个大角处,附加短筋设到头在其下部加7根d14mm间隔 200mm的放射筋,筏板悬挑部分的分布钢筋不得进

54、入基础梁内。距主梁外按 l/2板筋间距开始布置分布钢筋。构造柱主筋贯通基础梁插入筏板基础中,并与基础粱主筋焊接。并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混凝土基础混凝土为C30,对于平板式筏形基础。筏板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成型;对于粱板式筏形基础。由集中搅拌站厢混凝土输送管道将混凝土泵送到施工地点,先浇筑底板部分混凝土于板上平,刮平搓毛。紧跟着浇筑梁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不留施工缝,一次浇筑完毕。拆模后将拉杆套环处做防水砂浆抹面处理,以防沿拉杆向混凝土内渗水。 2.3.5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1)严格按规范要求制作、绑扎钢筋,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2)模板安装严格按标高线确定、支设,加固牢固,在混凝土强度

55、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时,方可拆除模板。 (3)因筏板基础较厚,需考虑采取降低水泥水化热和浇筑入模温度的措施,以避免出现过大温度收缩应力,防止基础底板出现裂缝。 (4)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清除地基或垫层上淤泥和垃圾,基坑内不得积水 。 (5)在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如发现拌和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变化应及时处理,浇筑混凝土时,施工人员严禁踩踏模板、钢筋。 (6)混凝土的振捣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捅入间距一般为400 mm左右, 振捣时间一般为l5s 30s,快捅慢拔,以不冒气泡、不返浆为止,严禁振钢筋、模板,严禁漏振、过振,设专人监视并记录。专人看模板、钢筋,发现问题时,及

56、时处理。 (7)混凝土浇筑完毕,应适时及时收面。以防产生收缩裂缝或收不平,及时养护。2.3.6工程中基础回填施工质量控制(1)基础完成之后要报公司技术科初步进行基础结构验收,然后报总公司, 经监理、设计、勘察以及建设单位和建筑主管部门进行基础结构验收,并作基础结构验收记录,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回填。(2)基坑回填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回填前应清除基坑内积水和有机杂物。2)基础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回填而受损坏时,方可回填。3)基坑回填顺序:应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处至低处分层进行;4)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置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

57、,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土并压实;5)回填土方时,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每层仔细压夯实,每层铺土厚度以及压实遍数由土质定。用蛙式打夯机的铺土厚度:0.2-0.25m,所需压实遍数3-4遍,夯实前对回填土应初步平整,依次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6)填土应预留一定的下沉高度,以备在堆重或干湿交替的自然因素作用下,土体逐渐沉落密实,用机械分层夯实时,预留下沉高度,不超过填土方高度的30%;7)人工夯实要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夯行路线由四周开始,然后再夯中间。回填过程中应取样送实验室进行试验,如发现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应重新

58、进行振实。2.3.7 工程中基础回填质量问题及防治1.填方基底处理不当(1)质量问题。填方基底未经处理,局部或大面积填方出现下陷,或发生滑移等现象。(2)防治措施。1)回填土方基底上的草皮、淤泥、杂物应清除干净,积水应排除,耕土、松土应先经夯实处理,然后回填。2)填土场地周围做好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滞水流入基底而浸泡地基,造成基底土下陷。3)对于水田、沟渠、池塘或含水量很大的地段回填,基底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排水、疏干、挖去淤泥、换土、抛填片石、填砂砾石、翻松、掺石灰压实等处理措施,以加固基底土体。4)当填方地面陡于1/5时,应先将斜坡挖成阶梯形,阶高0. 2 0. 3 m,阶宽大于1 m,然后分

59、层回填夯实,以利于合并防止滑动。5)冬期施工基底土体受冻易胀,应先解冻,夯实处理后再进行回填。2.回填土质不符合要求,密实度差(1)质量问题。基坑(槽)填土出现明显沉陷和不均匀沉陷,导致室内地坪开裂及室外散水坡裂断、空鼓、下陷。(2)防治措施。1)填土前,应清除沟槽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当有地下水或滞水时,应采用相应的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2)基槽回填顺序,应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3)回填土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回填应分层进行,并逐层夯压密实。每层铺填厚度和压实要求应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3.基坑(槽)回填土沉陷 (1)质量问题。基坑(槽)回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

60、陷,造成靠墙地面、室外散水空鼓、下陷,建筑物基础积水,有的甚至引起建筑结构不均匀下沉,出现裂缝。(2)防治措施。1)基坑(槽)回填前,应将槽中积水排净,将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如有地下水或地表滞水,应有排水措施。2)回填土采取分层回填、夯实。每层虚铺土厚度不得大于300 mm。土料和含水量应符合规定。回填土密实度要按规定抽样检查,使其符合要求。 3)填土土料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50 mm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急需进行下道工序时,宜用2:8或3:7灰土回填夯实。4)如地基下沉严重并继续发展,应将基槽透水性大的回填土挖除,重新用钻土或粉质钻土等透水性较小的土回填夯实,或用2:8或3:7灰土

61、回填夯实。5)如下沉较小并已稳定,可填灰土或钻土、碎石混合物夯实。4.基础墙体被挤动变形(1)质量问题。夯填基础墙两侧土方或用推土机送土时,将基础、墙体挤动变形,造成基础墙体裂缝、破裂,轴线偏移,严重影响墙体的受力性能。(2)防治措施。1)基础两侧用细土同时分层回填夯实,使受力平衡。两侧填土高差不超过300 mm。2)如果暖气沟或室内外回填标高相差较大,回填土时可在另一侧临时加木支撑顶牢。3)基础墙体施工完毕,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回填土施工。同时避免在单侧临时大量堆土、材料或设备,以及行走重型机械设备。4)对已造成基础墙体开裂、变形、轴线偏移等严重影响结构受力性能的质量事故,要会同设计部门,根

62、据具体损坏情况,采取加固措施(如填塞缝隙、加围套等),或将基础墙体局部或大部分拆除重砌。2.4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要求2.4.1 质量验收文件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技术文件和记录:(1)原材料的质量合格证和质量鉴定文件。(2)半成品如预制桩、钢桩、钢筋笼等的产品合格证书。(3)施工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文件。(4)检测试验及见证取样文件。(5)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或记录。2.4.2 质量验收要求(1)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单位确认自检合格后提出工程验收申请。(2)对隐蔽工程应进行中间验收。 (3)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应有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规范及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4)验收工作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分别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2)隐蔽工程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于隐蔽前通知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并形成中间验收文件;3)分部(子分部)工程的验收,应在分项工程通过验收的基础上,对必要的部位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