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NL型预制板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1590214 上传时间:2021-11-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7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YNL型预制板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YNL型预制板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YNL型预制板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YNL型预制板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NL型预制板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河南科技学院 2009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YNL型预制板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学生姓名: 陈涉所在院(系): 机电学院所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导师姓名: 王占合完成时间: 2009.05.25摘 要针对YNL拉模机电气控制系统采用手动操作,存在操作复杂,操作要求高,需要专门操作人员等缺点,设计了PLC控制系统。给出了电机主回路、PLC外围接线图;编制了系统运行梯形图和指令表;并对本系统所主要元件选型。改进后的控制系统实现了整个制板过程的自动化,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关键词:PLC,内振拉模机,自动控制AbstractUse

2、s the manual operation in view of the YNL draw die machine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the existence operation is complex, the operation requests high, needs specially shortcomings and so on operators, has designed PLC the control system. Has given the electrical machinery main return route, the PLC pe

3、riphery wiring diagram; Has established the systems operation trapezoidal chart and the instruction list; And to this system key element shaping. After the improvement control system has realized the entire system board process automation, not only raise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but also has save

4、d the labor force, reduced the production cost, may obtain a greater economic efficiency.Keywords:PLC, die within the vibration machine, Automatic Control目 录1 绪论12 控制方案的选择12.1 单片机的控制方案12.2 微机的控制方案12.3 PLC的控制方案23 PLC控制方案设计33.1 拉模机的生产工艺流程33.2 控制模式确定44控制电路设计54.1主电路设计54.2.1各工序控制要求64.3 YNL型内振拉模机的I/O点数分配9

5、5硬件设计115.1PLC的选型115.2继电器的选择125.3 熔断器的选择135.4电磁铁的选择136控制程序设计157结束语17参考文献181 绪论YNL型内振拉模机是目前混凝土预制圆孔板生产企业普遍使用的机械设备。但该工艺过程存在操作复杂,操作要求高,需要多人操作等问题,PLC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简单易用等优点。为此,提出YNL型内振拉模机PLC控制系统设计。2 控制方案的选择2.1 单片机的控制方案单片机是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CPU、RAM、ROM存储器、I/O接口等而构成的微型计算机。因为它主要应用于工业测控领域,因此单片机在出现时,intel公司就给单片机取

6、名为嵌入式微控制器。单片机是以工业测控对象、环境、接口特点出发向着增强控制功能,提高工业环境下的可靠性方向发展。主要特点如下:(1)种类多,型号全。很多单片机厂家逐年扩大适应各种需要,有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型号产品,使系统开发工程师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大部分产品有较好的兼容性,保证了已开发产品能顺利移植,较容易地使产品进行升级换代(2)提高性能,扩大容量,性能价格比高。集成度已经达到300万个晶体管以上,总线速度达到数十微妙到几百纳秒,指令执行周期已经达到几微妙到数十纳秒,以往片外XRAM现已在物理上存入片内,ROM容量已经扩充达32K,64K,128K以致更大的空间。价格从几百到几元不等。(3)

7、增加控制功能,向真正意义上的“单片”机发展。把原本是外围接口芯片的功能集成到一块芯片内,在一片芯片中构造了一个完整的功能强大的微处理应用系统。(4)低功耗。现在新型单片机的功耗越来越小,供电电压从5V降低到了3.2V,甚至1V,工作电流从mA降到µA级,gz2频率从十几兆可编程到几十千赫兹。特别是很多单片机都设置了多种工作方式,这些工作方式包括等待,暂停,睡眠,空闲,节电等。(5)C语言开发环境,友好的人机互交环境。大多数单片机都提供基于C语言开发平台,并提供大量的函数供使用,这使产品的开发周期、代码可读性、可移植性都大为提高。2.2 微机的控制方案电子计算机通常按体积、性能和价格分

8、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五类。从系统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上说,微型机和其他几类计算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不同的是微型机广泛采用了集成度相当高的器件和部件,因此带来以下一系列特点: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可靠性高,结构灵活;应用面广;功能强,性能优越。但在小型机械加工中不如PLC实用。2.3 PLC的控制方案(1) 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例如三菱公司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万小时。一些使用冗余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工

9、作时间则更长。从PLC的机外电路来说,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此外,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还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除PLC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自诊断保护。这样,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也就不奇怪了。(2) 功能完善,适用性强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现代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近年来PLC的功能

10、单元大量涌现,使PLC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3)编程容易PLC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是面向工矿企业的工控设备。它接口容易,编程语言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梯形图语言的图形符号与表达方式和继电器电路图相当接近,只用PLC的少量开关量逻辑控制指令就可以方便地实现继电器电路的功能。为不熟悉电子电路、不懂计算机原理和汇编语言的人使用计算机从事工业控制打开了方便之门。 (4) 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以超小型PLC为例,新近出产的品种底部尺寸小于100mm,重量小于150g,功耗仅数瓦。

11、由于体积小很容易装入机械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不同控制方案比较如下:见表1-1方案PLC单片机微机系统结构模块式整体式整体式加工无需加工直接用需要加工需要加工测试测试项目全优无法测试较全优稳定性优一般良好工作环境要求低高较低扩展性号一般好软件扩展性好一般好通讯优一般良好成本很高低较高设计方案(结论)优一般良表1-1根据拉模机的生产工艺,并且拉膜机是在露天环境下作业,操作复杂,操作要求高要求需要很高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量少,通过以上对各种方案特点的分析比较很容易得出PLC是最优的控制方案。3 PLC控制方案设计3.1 拉模机的生产工艺流程YNL型内振拉

12、模机的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图1 YNL型内振拉模机的工艺流程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1)将新拌砼均匀地铺满槽内后,使机器的档位杆4搬入在振动部位(电机转动时严禁搬动操纵档杆),若档合不上时,应点动开关2,再次挂档,等合上档头向中间踩平至表面浆提出后停振。(2)开始抽管时,应将档位杆搬在牵引的位置上,若合不上档应轻微转动一个皮带轮,使档位杆4到位,然后向箭头方向开动电机,将离合手柄3搬在大绳轮转动位置(结合轮完全结合),使管平稳抽出。(3)模板等位出距已成型楼板的长度约为20-25cm时停机,将后挡板17复位,然后向开动电机,将手柄3搬在大绳轮转动位置上,大绳轮转动一下后,将长绳轮的踩板21脱

13、开,然后,向反向开动电机,将离合器手柄3搬在小绳轮的位置上,使振管后退复位(在复位时,等机后退到碰铁离前拉槽约15mm时要马上停止,防止碰撞,支免拉坏减速机的主轴、拉弯。下边接板、导轮架变形等,机器造成不应有的损坏)将档位杆4搬在振动位置上若不动位,轻微转动一个皮带轮档位杆完全到位。3.2 控制模式确定在整体方案设计中,若全为自动程序设计,则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必须从第一个工序开始重新工作,就会使先前的材料报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系统采用“手动”和“自动”两种工作模式,由转换开关进行方式转换选择。手动控制时,每个分步可单独用按钮进行操作。自动控制时,可由自动控制系统完成,各个工序不间

14、断,可实现整条生产线从开机到出成品的全过程自动控制。4控制电路设计4.1主电路设计本系统中只有一台电机为整个系统提供动力和运动。电机有两种运行状态,即正转和反转。其控制原理图如图2所示。电动机采用正反转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的工作原理为: KM1线圈得电并实现自锁,其常开触点闭合,电动机正转。当需要反转时,首先KM1线圈失电,然后KM2线圈得电并实现字锁,其常开触点闭合,电动机反转,按钮SB是总启动按钮。图2 电机控制原理图4.2.1各工序控制要求(1)振捣查看混凝土是否均匀,颜色是否一致,和易性是否符合施工要求。然后将新拌砼均匀的铺满模板后,开启振动系统的控制按钮,使机器的档位杆搬入振动部位,若

15、合不上时,点动开关,再次挂档,等合上档头向中间踩平至表面浆提出后停振,时间为90-120S.振捣时间须严格掌握,以保证板底不露筋,板面平整,边角密实,副筋位置准确。砼顶面趋于平整为止。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生产机械运动上的模块撞击行程开关,行程开关的触点动作,实现电路的转化。电磁继电器接通,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线圈通电,使机器处于振动状态。在设定的90-120S后重复移位拉模板复位振动这些动作。档杆搬入振动部位须人工手动控制,振捣时间控制也由人工完成,工作量大,须专门看机人员。可采用自动化元气件对该工

16、序进行自动化控制。具体解决方案如下:(1)搬档杆:由电磁铁来完成吸合动作;(2)时间控制:时间控制可由PLC定时器来控制。(2)牵拉振管方案设计振捣工序结束后,开始牵拉振管时,档位杆放牵引,电机放正转,离合器放高速。由电机带动减速器,减速器带动钩子,完成拉振套芯的工作,管头距离前挡头200毫米时停止。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开始抽管时,先拉振套芯,电磁继电器接通,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线圈通电,使机器处于牵引状态。生产机械运动上的模块撞击行程开关,行程开关的触点动作,实现电路的转化。正转线圈接通,从而线圈

17、得电并实现自锁,其常开触点闭合,电动机正转。电磁继电器接通,处于高速位置,此时,电动机低速带动振套芯。(1) 拉振套芯距离保证:为了使管头能与前挡头距离准确,本设计采用行程开关确定位置,以保证其距离准确性.原始状态下即完成振捣时振套芯行程开关1是放松的,若振套芯被抽离,即完成拉振套芯的工序后,行程开关ES1压下,开始进行下一步抽夹具的工序;(2) 搬档位杆:由电磁铁来完成吸合动作;(3)离合器大小转控制:电离合器来控制。(3)抽模板方案设计抽模具时抽离的位置也设计为由行程开关控制,原始状态下即完成拉振套芯时是将行程开关压下的,若夹具被抽离,即完成抽夹具的工序后,行程开关放松,开始进行下一步的工

18、序。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工件碰撞行程开关,行程开关的触点动作,实现电路的转化。线圈得电并实现自锁,其常开触点闭合,电动机反转。生产机械运动上的模块撞击行程开关,行程开关的触点动作,实现电路的转化。电磁继电器接通,处于低速位置以拉出模板。(4)复位方案设计复位时模板等位出距已成型楼板长度为2025毫米时停机,将后挡板复位,然后正向开动电机,将离合放高速,转动一周后,将长绳轮的踩板脱开,然后,反向开动电机,将离合器放低速,使振管后退复位。在复位时,等机后退到碰铁离拉槽约15毫米时,要马上停止,防止碰撞,以免拉坏减速机主轴,拉弯下面接板,导致轮架变形等,造成机器不应有的损坏。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生产

19、机械运动上的模块撞击行程开关,行程开关的触点动作,实现电路的转化。线圈得电并实现自锁,其常开触点闭合,电动机正转。生产机械运动上的模块撞击行程开关,行程开关的触点动作,实现电路的转化,踩板按钮闭合。电动机高速动作。踩板按钮断开,电动机低速反转动作。生产机械运动上的模块撞击行程开关,行程开关的触点动作,实现电路的转化。电磁继电器接通,使工件于振动位置。(1) 位置控制:为了能保证不碰撞,在碰铁离拉槽约15毫米处放置一个行程开关,开关若放松,机器继续运转,若行程开关被压下,则立即停车;(2) 离合器大小转控制:由电离合器来完成动作。根据上述各工序控制要求,设计出PLC 端子分配图系统接线图4.3

20、YNL型内振拉模机的I/O点数分配YNL型内振拉模机的PLC控制系统的控制核心是PLC,哪些信号需要输入至PLC,PLC需要驱动哪些负载,以及采用何种编程方式,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都会影响到其内部I/O点数的分配。因此,I/O点数的确定,是设计整个PLC控制系统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决定着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也是系统软件编写的前提。I/O分配如表1所示。本系统是为YNL型内振拉模机的PLC控制系统设计,根据PLC 的I/O节点使用原则,应留出一定的I/O点以做扩展时使用。系统中实际需要输入点11点,输出点9点。各元件对应关系如下:SB:系统启动开关; SB1:系统停止开关; SB2:点动开关

21、; SB3:复位开关;SB4:自动/手动;行程开关1:管抽出时,管头距离前堵头200毫米处的行程开关1; 行程开关2:后挡板手柄开关;行程开关3: 在模板等位出距已成型楼板长度的2025毫米处的行程开关2; 行程开关4:模板等位出距已成型楼板长度20毫米处的行程开关3;KR1:过载保护;KR2:短路保护;Y00: 电机正转;Y01: 电机反转;Y02: 离合器大转;Y03:离合器小转;Y04: 离合器中位Y05:电磁铁吸合;Y07:复位信号;Y08:启动信号;Y09:报警;系统接线图是系统进行可编程控制的前提,只有正确的接线图才能保证程序在编制过程中的正确性。输入输出X00系统启动开关YOO电

22、机正转X01行程开关1Y01电机反转X03行程开关2Y03离合器大转X04行程开关3Y04离合器小转X05行程开关4Y05离合器中位X06停止按钮Y07复位信号X07复位按钮Y08启动信号X08过载保护Y09报警X09短路保护X11手动/自动 表1 I/O分配表5硬件设计在一个系统中,若只有软件系统而没有可靠的硬件支撑,则再好的软件系统也是空谈,整个系统也是没有办法运作的。因此,硬件的选择也是相当必要的,若选择的型号与所设计的软件不相符或者所选电气元件型号与系统中电动机的功率、转速不相符则无法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5.1PLC的选型机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在功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可靠、维护使

23、用最方便以及性能价格比的最优化机型。在工艺过程比较固定、环境条件较好(维修量较小)的场合,建议选用整体式结构的;其它情况则最好选用模块式结构的。对于开关量控制以及以开关量控制为主、带少量模拟量控制的工程项目中,一般其控制速度无须考虑,因此,选用带转换、转换、加减运算、数据传送功能的低档机就能满足要求。而在控制比较复杂,控制功能要求比较高的工程项目中(如要实现运算、闭环控制、通信联网等),可视控制规模及复杂程度来选用中档或高档机。其中高档机主要用于大规模过程控制、全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以及整个工厂的自动化等。目前,各个厂家生产的PLC其品种、规格及功能都各不相同。国外主要的PLC厂家如表3所示 3

24、。由于本系统现场有一台电机以及数量不是很多的其它被控对象,可以使用单台PLC进行多个对象的控制,只要适当的选用高性能的PLC,完全能够胜任 4 。由于本设计的需要我选择了日本松下电工公司的FP系列PLC,既FP0。FP0 公司名称 国家 公司名称 国家AB公司 美国 MITSUBISHI公司 日本OMRON公司 日本 GE公司 美国德州仪器 美国 SIEMENS 德国表3 国外PLC厂家是超小型PLC,之所以选择松下公司生产的PLC,是因为其产品有以下几个特点:(1)丰富的指令系统,有将近200条指令。(2)有强大通信功能。(3)CPU处理速度快。(4)体积小,功能强,增加了一些大型机的功能和

25、指令,如PID和PWM指令,对于对控制器体积要求较高的应用系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5)其编程口为RS-232C,可以直接和编程器或者计算机连接,使用非常方便。FP0结构小巧,其外形尺寸高90mm,长60mm,一个控制单元宽为25mm,I/O扩展到128点时的宽度只有105mm,特别适合作为小型设备的控制器 12 。根据PLC 的I/O节点使用原则,应留出一定的I/O点以做扩展时使用。系统中实际需要输入点9点,输出点10点,因此我们选用松下FP0 C16RS/C16RM型PLC,其中CPU的型号选为C16RS/C16RM,扩展单元为E16R/E16T/E16。最终PLC的型号参数如表四所示。系列

26、规格部件号FP0-C16程序容量I/O点连接方法操作电压输入类型输出类型FP0-C16RM2.7K步输入8MOLEX连接器型24VDC24VDCSink/source继电器输出8表4 PLC的选型5.2继电器的选择继电器是自动控制电路中常见的一种元件,是根据某种输入信号的变化,接通或断开控制电路,实现自动控制和保护电力装置的自动电器。继电器的种类很多,按输入信号的性质分为:电压继电器、电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温度继电器、速度继电器、压力继电器等;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电磁式继电器、感应式继电器、电动式继电器、热继电器和电子式继电器等; 按输出形式可分为:有触点和无触点两类,按用途可分为:控制用与保

27、护用继电器等。继电器的触点有三种基本形式:(1)动合型(H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断开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闭合。(2)动断型(D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闭合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断开。(3)转换型(Z型)这是触点组型,这种触点组共有三个触点,即中间是动触点,上下各一个静触点。线圈不通电时,动触点和其中一个静触点断开和另一个闭合,线圈通电后,动触点就移动,使原来断开的闭合,原来闭合的成断开状态,达到转换的目的。继电器的选择应根据以下几点进行选择 :(1)按使用环境选型;(2)输入参量的选定.;(3)根据负载情况选择继电器触点的种类和容量。经过查找各方面的资料,并结合本设计的需要,在本设计中选用

28、D型继电器,它体积小;高功率,可靠性高;可用于报警系统; 自动设备; 家用设备等本设计中,系统工作在室温环境下,输入电压为380V,功率为4KW,激振频率为2160±60n/min。根据这些在本设计中选择继电器。热继电器:电动机额定电流8.77A,由这一电流确定热元件的等级为11A,刻度电流调节范围6.811A,FR应选用JR16B20/3D型热继电器,此继电器带断相保护。交流中间继电器:由额定电压380V,根据触电数和操作频率,可选用JZ744型交流中间继电器。5.3 熔断器的选择熔断器是一种过电流保护电器。广泛应用于低压配电系统和控制系统及用电设备中,作为短路及过电流保护。即在使

29、用时,将熔断器串联于被保护电路中,当被保护电路的电流超过规定值时,并经过一定时间后,由熔体自身产生的热量来熔断熔体,使电路断开,起到保护作用。另外,熔断器有两个保护特性,一个是熔体熔断时间,另一个是熔体电流的关系。由于其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所以在这里运用熔断器的目的就是对电路进行保护。在选择熔断器的时候,主要选择熔断器的种类、额定电压、熔断器的额定电流等级和熔体的额定电流。熔体电流的选择是熔断器的核心。熔断器对电机进行短路保护,容体电流为:IRIM/2.5=IMAX+led/2.5 (2)因本设计中只有一台电机,因此,只考虑这一台电机可能出现的最大电流IM。IR=IM/2.5=8.77

30、5;7/2.5=24.556A可选用RLS50型熔断器,配用25A的熔断体。5.4电磁铁的选择基本类型比例电磁铁分为力控制型;行程控制型;位置调节型。 力控制型 :输入输出特性:电流-输出力 与输入电流成正比的是输出力,在工作区内与衔铁位移无关,即具有水平吸力特性。使用场合:行程较短,用于先导级 行程控制型:输入输出特性:电流-力-位移 与输入电流成正比的是负载弹簧转化的输出位移。使用场合:输出行程较大,多用于直控阀 位置调节型:输入输出特性:电流-衔铁位置 与输入电流成正比的是衔铁位移而与受反力无关,具体力的大小在最大吸力之内根据负载需要定。使用场合:有衔铁位置反馈闭环,用于控制精度要求较高

31、的直控阀。电磁铁的特点就是将电磁能转变成机械动能的装置,通过电磁铁的作用可以改变控制装置的行程、位置、形态等。-电磁铁通电就会产生力量,在不同大小的行程位置力量的大小不同,通常规律是,行程越大,力量越小.(追求的理想状态是:电磁铁可以产生的力量/行程曲线,刚好满足应用需求的力量/行程曲线)电磁铁的响应时间定义:从给电磁铁施加电压开始,到滑杆完成需要位移时的时间.负载周期Duty Cycle=通电时间On time/(通电时间On time断电时间Off time)X100%。电磁铁的最长通电时间-电磁铁在通电激励时发热,负载周期或者最长通电时间以及电磁铁的功率决定了电磁铁工作时的温升. -电磁

32、铁工作时的温升,和工作时的环境温度决定了电磁铁材料绝缘等级的选择. (绝缘等级对应温度:A=105,E=120,B=130,F=155,H=180,N=200,C=220+)类型交流电磁铁品牌乐清市华汇电气型号MQ8(SA)-4502初吸力58.80(N)用途牵引电磁铁上是本设计中主要元件的选择,其他各元件的型号选择见附表。符号名称型号规格M电动机Y112M-44.0 KW380V Q组合开关HZ10-25/133极500V 25AKM1 KM2交流接触器CJ10-1020A 5.5KWKR热继电器JR16B-20/3011A 6.8-11AFU1 FU2熔断器RLS-5050A 有效值HLI

33、 HL2信号灯2SB-06.3V 红色YCI YC2 YC3 电离合器DLM6-5AF5AF6控制程序设计该系统的梯形图如图5所示。7结束语采用了FP0C16RS/C16RM型可编程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控制,并对本系统所涉及的继电器、接触器等电器元件进行了选型,实现了整个制板过程的自动化。改进后的控制系统能实现自动和手动两种控制方式,该系统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致谢本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指导老师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治学及做人方面使我受益匪浅。衷心感谢老师对我的关心指导和帮助。感谢在学习中给予我帮助的各位机电系老师

34、,在此向这些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参考文献1董锋斌,皇金锋.PLCI/O点的扩展方法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6(2):22-242梁作宇,张延华.等基于嵌入式PLC的顺序控制器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4):237-2393于庆广.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系统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耿文华,华熔.微机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使用及应用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35陈在平,赵相宾.可编程序控制器与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章丽芙,倪步喜等.基于PLC的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J.微电机,2006(1):86-887王冰.提高PLC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措施

35、J.河南化工,2006(1):42-438张新华,鲁志康.PLC控制轴定位J.机械与电子,2000(1):59-609李耀刚,杜连东.利用PLC控制电机远程变频调速J.电机电气技术,2004(2):8-910陈守林,庞元俊.交流电动软起动控制与应用分析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17):33-3411邹冰冰. PLC在轧机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6(5):56-6212马云峰,樊俊秀. PLC系统设计分析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6(2):15-1813张友军.编程序控制器I/O接口数量的扩大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14王兆义.小型可编程序控制器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15彭利标.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16吕庸厚.组合机构设计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7张桂香.电气控制与PLC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8刘庶民.实用机械维修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19汪凯,杨树华,王炳扬等.机械设计标准应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820何立民,编.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系统配置与接口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1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