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1590038 上传时间:2021-11-21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3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003-2/03003-2/03、003-6/03003-6/03 地块地块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北京得一成利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二年三月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003-2/03003-2/03、003-6/03003-6/03 地块地块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委 托 单位: 重庆北部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评 估 单位:北京得一成利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资 质 证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 2011101001 号)项 目 负 责人:崔显

2、岳(高级工程师)调 查 人员:佟德凯(工 程 师) 李华志(工 程 师)报 告编 写人:崔显岳(高级工程师)佟德凯(工 程 师)报 告 审 查人:吕杰堂(高级工程师)总 工 程师:吕杰堂(高级工程师)评估单位法人代表:李晟提交 报 告 单位:北京得一成利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交 报 告 时间:二一二年三月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 003-2/03003-2/03、003-6/03003-6/03 地块地块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内 审 意 见 1.2012 年 3 月 6 日,我公司组织人员对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 003-2/03、0

3、03-6/03 地块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进行了审查,采用工作方法和手段符合规范要求。2.评估按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 (试行)的规定,依据各区地质环境复杂度的异同、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异同、诱发加剧地质灾害可能性的异同和降水量,确定的各规划区的地质灾害可能性恰当。3.003-6/03 地块分为地质环境影响中等区(B1 区),进行规划时,建(构)筑物的布局应减轻引发因素对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的影响,并兼顾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影响中等区(B2 区),在进行规划时,建(构)筑物的布局应减轻引发因素对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的影响,并兼顾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一般不宜规划建

4、设项目,具有防洪功能的出外,同时应注意对嘉陵江进行治理和保护。4.003-2/03 地块分为地质环境影响小区(A 区),该区域规划项目时,建(构)筑物的布局应避免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环境影响中等区(B3 区)进行规划时,建(构)筑物的布局应减轻引发因素对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的影响,并兼顾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时应尽量避免高填方的建设项目。5.地质环境影响小区(A 区)和地质环境影响中等区(B 区)及亚区分区恰当,规划建议合理,并符合实际情况。满足对规划区评估的要求。6.提交的报告文字简明,论述清楚,表述内容切合实际,图件清晰,资料齐全。审查人: 北京得一成利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

5、司2012 年 03 月 06 日目目 录录1 1 前前 言言.11.1 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11.2 项目概况 .11.3 前人研究程度 .31.4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32 2 自然地理概况自然地理概况.62.1 位置与交通 .62.2 气象水文 .73 3 地质环境地质环境.83.1 地形地貌 .83.2 地质构造与地震 .93.3 地层岩性 .113.4 水文地质条件 .133.5 不良地质现象 .133.6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情况.143.7 小结.144 4 地质环境影响及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分析地质环境影响及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分析.164.1 评估区主要

6、地质环境问题.164.2 地质环境问题发生的可能性.164.3 对地质遗迹、自然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及建构筑物影响.224.4 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225 5 地质环境影响分区地质环境影响分区.225.1 分区原则.225.2 区段划分 .235.2.1 003-6/03 号地块各宏观分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255.2.2 003-2/03 号地块各宏观分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275.3 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计算及分析.296 6 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分区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分区评评估估.316.1 地质环境影响分区评估.317 7 规划建议规划建议.338 8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3

7、4附 图 顺序号图号图 名比例尺11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 003-2/03、003-6/03 地块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平面图1:500272-12-7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 003-2/03、003-6/03 地块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剖面图1:500附 表(1)斜(边)坡稳定性调查表(表 1表 9)(2)地质点调查表(表 10)附 件(1)单位资质证书(2)项目负责人职称证书(3)项目负责人地灾结业证书(4)评估纲要(5)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合同书、委托书、承诺书(6)项目备案表(7)现场照片11 1 前前 言言1.1 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受重庆北部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委托,北京得一成利环

8、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 )对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 003-2/03、003-6/03 地块进行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本次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003-2/03、003-6/03 地块的规划提供环境地质依据。本次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 主要任务为:(1)全面收集、系统分析已有的地质资料;(2)评估区内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种类、分布范围、规模、成因类型、稳定状态、影响因素及防治概况;(3)评估区内存在的与地质环境有关的人类工程活动类型、强度、范围、历史、已造成的危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4)评估区内斜(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5

9、)结合工作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特点和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等,进行地质环境影响分级和分区评估,并提出用地规划建议。1.2 项目概况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 003-2/03、003-6/03 地块规划区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镇,规划区 2 个地块之间距离约 29m,为规划道路预留地,地块总面积 69585.31m2,面积约 104.38 亩,该项目为集镇规划区,同时亦属城2市总体规划区,规划用于商业、金融业和居住项目的建设。各地块面积如下:地块编号地块面积(m2)地块面积(亩)备注003-2/0358158.2987.24003-6/0311427.0

10、217.14022-8 地块和 022-9 地块为相邻两个地块003-2/03 地块评估红线拐点坐标如下:坐标征地红线拐点编号XY备注N177133.3153690.92N277312.65 53868.21 N377435.5153706.91 N477432.9753695.51 N577273.6953526.39N677233.0853523.33 N777136.34 53606.53003-2/03 地块征地红线拐点坐标范围X:77133.3177435.51m;Y:53523.3353868.21m。003-6/03 地块评估红线拐点坐标如下:坐标征地红线拐点编号XY备注N177

11、391.1853619.83N277448.8853674.95N377591.83 53766.31N477601.43 53748.15N577599.7053713.90N677532.62 53674.27N777506.0553672.38N877492.5953645.68N977428.1053585.50003-6/03 地块征地红线拐点坐标范围X:77391.1877601.43m;Y:53585.5053766.31m。 坐标系统为重庆市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为 1956 年黄海高程系。31.3 前人研究程度(1)19771980 年,四川省地质局航空区域地质调查队五分队测制

12、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H-48-(23)重庆幅) (1:20 万) ,评估区位于重庆幅中部,该地质图对区内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划分。(2)19761981 年,四川省地质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进行的1:20 万水文地质普查(重庆幅)的水文地质资料:(3) 2011 年 3 月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编制了重庆市北部新区高新园区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报告(大竹林街道) ,报告对区内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述,对区内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了详细地分区。以上资料为评估区地层岩性的识别、地层分界,初步了解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等提供了参考,为本次评

13、估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4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及其质量评述1.4.1 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确定本次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依据其规划区范围、地质环境条件以及地质环境的影响范围进行确定,斜坡调查至坡顶,一般向规划区范围外延2030m,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区面积约 119332.94m2,即 0.119km2。2 个地块评估范围面积如下:地块编号地块面积(m2)地块面积(km2)备注003-2/03、003-6/03119332.940.119003-2/03、003-6/03 地块为相邻两个地块4003-2/03、003-6/03 两个地块评估范围拐点坐标如下:坐标评估范围拐

14、点编号XY备注N177098.8553687.85N277320.0853918.62N377460.6253724.71N477600.0053807.50N577633.0853755.28N677630.3453695.99N777430.1553548.75N877367.6053593.95N977289.9653488.16N1077220.73 53495.53 N1177100.1753601.64003-2/03、003-6/03 两个地块评估范围拐点坐标范围 X: 77098.8577633.08m;Y: 53548.7553918.62m。 坐标系统为重庆市独立坐标系;高

15、程系统为 1956 年黄海高程系。本次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属集镇规划区,同时亦属城市总体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其评估级别为一级。1.4.2 评估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评估依据:(1)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合同书、评估委托书;(2)业主提供的 003-2/03、003-6/03 平面图(1:500) ;评估执行的技术标准:(1)2010 年 9 月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发布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 (试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08 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5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 (试行)及其它相关规范、规程。1.4.3 评估工作手段及其质量(1)完成工作量 我

16、公司接到任务委托书后,于 2012 年 3 月 1 日组织精干专业技术力量进行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工作,并编制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纲要,然后根据委托书及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的要求进行了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工作。并于 3 月 2 日结束野外地质调查测绘及资料收集工作,3 月 5 日完成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 003-2/03、003-6/03 地块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 1。表表 1 1 完完 成成 实实 物物 工工 作作 量量 统统 计计 表表工 作 项 目单 位工 作 量备 注1:500 地质调查km20.1191:500 地质剖面测制m/条1605.

17、8/6地质灾害调查km20.06含水文、工程地质观测路线长度km2含评估区以外观测点个5含评估区以外斜(边)坡调查处8评估区内收集资料份2(2)质量评述本次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是在充分收集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展开的,在野外调查工作中,对整个规划区域进行了拉网式调查,并重点调查了规划区内斜坡、沟谷、陡崖等地段。对地质点以罗盘皮尺半仪器法并结合标准地形地物定点,详细描述点位、点性及特征,地质点的定点精度和布点密度符合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对陡坡部位的裂隙作了重点调查,查明了裂隙的性质、规模、发育特征、对斜(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等。以达到准确评价规划区6范围的地质环境影响发生可能性的目的。本次地

18、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采用甲方提供的 1:500 地形图(重庆市独立坐标系,1956 年黄海高程系)作为工作底图,其成图比例尺为 1:1000,剖面图比例尺 1:500。本次工作根据规划区地质环境条件布设地质剖面后,工作方法采用穿越法辅以追索法进行剖面测量及地质填图,在地质填图过程中同时开展地质环境调查以及斜(边)坡及裂隙调查统计等工作。本次调查工作了解了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并对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合理的地质环境影响分级和分区评价,满足了规范要求,完成了合同及委托书要求。2 2 自然地理概况自然地理概况2.1 位置与交通拟建项目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镇,评估区南侧为金开大道西段

19、,交通条件较方便 (见图 2.1)。 7图图 2.1-12.1-1 评估区交通位置图评估区交通位置图2.2 气象水文2.2.1 气象规划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春旱、夏热、秋雨绵绵、冬暖而多雾,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的特点。据重庆气象局 19572008 年资料,归纳引用如下:-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 1100.00mm,降雨量多集中在 59 月,占全年降雨量的 70%;冬季雨量最少(12 月至翌年 2 月),占全年降雨量的 4.2%,月平均降雨量,1 月份最少,为 13.8mm,7 月份最多,为 186.5mm。多年平均日8最大降雨量 113.6mm。-气温:多年平均气温 18.6,极端最低气

20、温为-4.5(1961 年 1 月17 日) ,极端最高气温 42.5(2006 年 8 月 29 日)。多年月平均值,1 月份最低,平均气温 7.0;7 月份最高,平均气温 29.6。-湿度:相对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80%,年内分配以 12 月最大,为87%;以 8 月份最小,为 74%。绝对湿度为 7.5 毫巴。-霜冻期日期一般为 1020 天,雾日数多达 2035 天,日照数达1384.21542.8 小时。2.2.1 水文003-2/03 地块内较大地表水体主要为东部鱼塘。根据调查:该塘宽约31.037.8m,面积约 1960.24m,水面高程约 200.05m,水深约 2.03.

21、0m, 鱼塘常年有水,无渗漏现象。003-6/03 地块地表水为距规划区约 300m 西北部段嘉陵江,调查期间水位约 165.6m, 50 年一遇洪水位为 192.10m,自北向南流经规划区。对规划区西北部局部低于 50 年一遇洪水位线的岩土体影响较大。3 3 地质环境地质环境3.1 地形地貌调查评估区属剥蚀丘陵地貌类型。最低点位于评估区 003-6/03 号地块西南侧,高程为 187.92m;最高点位于 003-2/03 地块西南侧,高程为 230.16m,相对高差 48.24m。区域大部分地形较平缓,地形坡角小于 15区域(地势平坦区)的面积约948149.35m2,占用地面积比例为 69

22、%;地形坡角约为 1530区域(部分斜边坡区)的面积约 19659.51m2,占用地面积比例为 28%,地形坡角大于 30区域(局部陡坎区)的面积约 1776.45m2,占用地面积比例为 3%。 评估区内岩土质挖方边坡和填方土质边坡高度分别详见下表 3.1。表表 3.13.1 各地块地形地貌特征表各地块地形地貌特征表地块编号地形总体走向地形坡角()评估区内最高点高程(m)评估区内最低点高程(m)相对高差(m)人工填方土质边坡高度(m)003-2/03东南高西北低228平均 22230.16西南侧202.42南西侧27.744.6003-6/03西北高东南低总体平缓211平均 9197.34中部

23、187.92南西侧9.42/综上所述综上所述: :003-2/03 地块地形地貌较复杂,003-6/03 地块地形地貌简单。3.2 地质构造与地震3.2.1 地质构造评估区位于龙王洞背斜南西翼(详见图 3.2)。10图 3.2 评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评估区无断层通过,在评估区附近基岩出露处测得岩层产状为 3109,岩体中发育有 2 组裂隙。组:产状 35070,裂面略微弯曲,延伸 510m,间距 12m ,裂隙呈闭合状,结合程度差。组:产状 11065,裂面较平直,延伸 48m,间距 13m ,呈闭11合状,结合程度差。评估区构造裂隙不发育,无断层通过,裂隙发育程度简单。3.2.2 贯通性结构面

24、与斜(边)坡关系003-2/03 地块规划区岩层倾角平缓,岩层层面对斜(边)坡的影响小,贯通性结构面主要为岩层层面和岩土界面,评估区内岩层层面倾角 9,岩土界面倾角一般 314,局部岩土界面顺向不临空且倾角20,占规划区比例28.8%,因此,贯通性结构面与斜坡的关系为较复杂。003-6/03 地块规划区岩层层面倾角仅 9,地形平缓无斜(边)坡,因此,贯通性结构面与斜坡的关系为简单。综上所述:综上所述:003-2/03 地块贯通性结构面与斜坡的关系为较复杂;003-6/03地块贯通性结构面与斜坡的关系为简单。3.2.3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5、(GB50011-2010)附录 A.0.1 的规定,评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地震基本烈度 VI 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综上所述综上所述:调查评估区地震条件属较复杂。3.3 地层岩性评估区出露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第四系土层有残坡积层(Q4el+dl) 、人工填土层(Q4ml)和冲洪积层(Q4al+pl) 。3.3.1 土层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 (Q4ml)12人工填土:褐色、黄褐色,结构稍密中密,堆填时间为 35 年不等。主要由块碎石及粉质粘土组成,块碎石粒径 1600mm,含量 2060%不等。分布于评估区废墟处,厚度一般 0.5m4.

26、7m。 (2)残坡积层(Q4el+dl)黄褐色、棕红色,呈可塑状。厚度 0.52.70m,主要分布于 003-2/03 地块内的耕地及稻田、荒地斜坡等地段。(3)冲洪积层(Q4al+pl)灰色、棕黄色,呈可塑状,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岩碎块石、卵石组成,经现场调查,003-6/03 地块西北部评估区外两侧冲沟揭露土层显示冲洪积厚度约 1015m,平均 12m。3.3.2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砂岩:褐灰色、褐黄色,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分布于大部分评估区内,为评估区主要岩层。(2)泥岩:暗紫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分布于局部评估区内。003-2/03 地块岩土界面倾角

27、314,局部岩土界面顺向不临空且倾角20,占规划区比例 28.8%。综上所述:003-2/03 地块土层厚度 0.504.7m,平均 2.7m,岩层为中厚厚层状,岩土层组合为二元组合;003-6/03 地块土层厚度 1015m,平均12m,岩层为中厚厚层状,岩土层组合为二元组合.综上所述:综上所述:003-2/03 地块岩土性质较复杂,003-6/03 地块岩土性质较复杂复杂。133.4 水文地质条件003-6/03、003-2/03 地块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储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之中,粉质粘土和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素填土及砂岩为含(透水)水层,以及

28、受补给条件、储存条件及排水条件控制,一般地下水资源不甚丰富。基岩风化裂隙水贮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中,总体基岩裂隙水贫乏。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但降水后绝大多数沿斜坡坡面及低洼处排出场外。评估区范围内地下水较贫乏。据本次地面调查,在评估区未发现泉、井出露。003-2/03 地块地表水主要为鱼塘,其面积小,水深较浅,无渗漏现象,对岩土体的影响小。003-6/03地块地表水为距规划区约300m西北部段嘉陵江,调查期间水位约165.6m,三峡正常高蓄水后,坝前水回位182.6m,50年一遇洪水位为192.1m,自北向南流经规划区,流经区域占该区比例11%,因此地表水对该规划区岩土体的影响

29、较大。综上所述综上所述:003-2/03地块水文地质条件简单;003-6/03地块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3.5 不良地质现象据野外调查和收集已有资料知:调查期间评估区内未见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无地下采空区及地下洞室。综上所述综上所述:评估区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143.6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情况评估区以城镇建设、农业生产活动为主,无采矿活动及地下洞室工程等。改变原有地形及斜坡而影响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主要是修建原居民房屋及环境道路形成的人工边坡及回填场平等。经过调查,人工填土质边坡高3.24.6m。综上所述综上所述:评估区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不强烈。3.7 小结1、003

30、-2/03 地块地形坡角 228,平均坡角约 22,地形地貌较复杂,岩层倾角平缓,无断层,裂隙不发育,岩体呈中厚厚层状,岩性和土层组合为二元组合,土层厚 0.504.7m(平均 2.7m) ,岩土界面倾角 314,局部岩土界面顺向不临空且倾角20,占规划区比例 28.8%,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较复杂,地表水、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小,地震基本烈度度。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不强烈。评估区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较复杂。 (表3.7-1)表表 3.7-13.7-1 003-2/03003-2/03 地块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地块

31、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判定因素地质环境特征复杂较复杂简单地形坡角228平均约 22岩坡/地形条件自然陡坡高度(m)土坡/土层厚度(m)0.504.7,平均 2.7岩层厚度中厚层状岩土性质岩层或土层组合二元组合地质构造裂隙发育程度主要裂隙 2 组,间距1m15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顺向不临空且倾角20,占规划区比例 28.8%地震基本烈度度地表水对岩土的影响小水文及水文地质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小不良地质现象占征地面积的比例/土质边坡1m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外倾临空倾角10地质构造地震基本烈度度地表水对岩土的影响中等水文及水文地质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小不良地质现象占

32、征地面积的比例/破坏地质环境边坡高度(m)土质边坡/16岩质边坡/洞顶围岩厚度与洞跨之比/的人类活动采空区占征地面积比例%/综合确定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较复杂综上所述综上所述: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较复杂。4 4 地质环境影响及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分析地质环境影响及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分析4.1 评估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1、003-6/03地块分区评估003-6/03规划区西北部临嘉陵江,土质岸坡长度约为258m,分布高程186.9197.3m,据现场调查:岸坡坡角平缓(最大10),未发现岸坡变形迹象,整体稳定,汛期被淹没区局部可能出现岸坡塌岸现象。2、003-2/03地块分区评估通过野外实地调

33、查和在渝北区国土局收集的资料,规划区内未发现地下洞室 、采空区、危岩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评估区内可能发生的地质问题主要为人工填方边坡和自然斜坡的稳定性问题。综上所述综上所述:评估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库岸汛期局部塌岸、自然斜坡失稳、人工填土边坡及岩土质挖方边坡失稳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4.2 地质环境问题发生的可能性003-6/03 地块西北部临嘉陵江,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夹少量砂、泥岩碎块石,厚度 1015m,岸坡地形坡角平缓(最大 10),土质岸坡长度约为258m,分布高程 186.9197.3m,三峡高蓄水后,该段嘉陵江的坝前回水位为182.6m,考虑 50 年一遇的洪水 1

34、92.10m,规划区西北侧局部嘉陵江岸坡段高程低17于 192.10m 的地段将可能被淹没,由于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厚度 1015m,为厚层土质岸坡,进行圆弧滑动可能性搜索,不存在整体滑移。根据调查,并结合有关资料综合分析,对 1-1剖面(预测剖面见附图 2-7)土质岸坡采用卡丘金法进行塌岸预测,其预测有关参数结合地区经验值和现场调查情况为:水上稳定坡角()取 25,原始岸坡坡角()取 10,水位变动带稳定坡角()12。计算如下:S=N(A+hP+hb)ctg+(hS-hb)ctg-(A+hP)ctgr式中:S最终塌岸宽度(m)N与土的类型有关的系数。粘土为 1,冰积亚粘土为 0.8,黄土为0

35、.6,砂土为 0.5,该处主要为粉质粘土,取 1A水位变化幅度(m),采用该段嘉陵江坝前回水位与 50 年一遇洪水位之间水位变化幅度,为 9.5mhP波浪影响深度(m);设计低水位的波浪影响深度一般取 12 倍波高;浪高取 0.5m 时,波浪影响深度取 1mhb=浪爬高度(m)设计水位以上浪爬高度可按下式计算:hb=3.2Khtan式中:K为岸坡粗糙系数,取 0.6h为浪高(m),取 0.5m为水库水位变动和波浪影响所涉及的范围内形成均一的磨蚀浅滩的坡角(),取 1218为水上岸坡的稳定坡角(),取 25r原岸坡坡角(),取 10计算得 S=-8.7m,因此 50 年一遇洪水的 192.1m

36、水位仅为淹没区,不会形成塌岸,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小。003-2/03 地块内人工边坡主要为修建居民房屋及环境道路及场镇平场形成,二个地块评估区内主要有 XP1、XP2 二段岩土质自然斜坡及BP1、BP2、BP3、BP4 四段人工填方土质边坡和 BP5、BP6 两段人工挖方岩土质边坡。地块编号地块内斜坡编号地块内边坡编号备注003-2/03地块XP1、XP2BP1BP6BP4 西段、BP5、BP6 位于 003-2/03 地块规划区西南侧范围以外下面分别对自然岩土质斜坡及人工边坡进行分析:(1 1)自然斜坡稳定性分析)自然斜坡稳定性分析 XP1 自然岩土质斜坡,斜坡由砂岩和上覆粉质粘土组成,坡

37、长约 270m,高平均约 14.43m,坡向 132,坡角 24,斜坡稳定性受岩层产状倾向控制,由于岩层倾角较缓,接近水平岩层,故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造裂隙倾向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斜坡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根据野外调查,未见斜坡发生开裂或变形,斜坡处于稳定状态,斜坡失稳的可能性小。XP2 自然岩土质斜坡,斜坡由砂岩和上覆粉质粘土组成,坡长约 80m,高平均约 7.6m,坡向 268,坡角 28,岩层产状倾向及构造裂隙倾向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斜坡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根据野外调查,未见斜坡发生开裂或变形,斜坡处于稳定状态,斜坡失稳的可能性小。现将其稳定性定性分析评价结果统计如表 4.2。19(2 2

38、)人工边坡稳定性分析)人工边坡稳定性分析BP1 人工填方土质边坡高度 4.6m, ,边坡坡角 25,形成时间 35 年,基岩面起伏倾角为 2,不易产生土体内部圆弧滑移破坏和岩土界面的整体滑移破坏。根据野外调查,未见边坡发生开裂及变形,故判定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小。BP2 人工填方土质边坡高度 4.4m,边坡倾角较缓,约 23,形成时间35 年,基岩面起伏倾角仅为 9,故边坡不易产生土体内部圆弧滑移破坏,也不易产生岩土界面的整体滑移破坏。根据野外调查,未见边坡发生开裂及变形,故判定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小。BP3 人工填方土质边坡高度 3.2m, ,边坡坡角约 22,形

39、成时间 35 年,基岩面起伏倾角为 812,不易产生土体内部圆弧滑移破坏和岩土界面的整体滑移破坏。根据野外调查,未见边坡发生开裂及变形,故判定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小。BP4 人工填方土质边坡高度 6.3m,边坡坡角为 24,形成时间 35 年,基岩面起伏倾角仅为 9,故边坡不易产生土体内部圆弧滑移破坏,也不易产生岩土界面的整体滑移破坏。 根据野外调查,未见边坡发生开裂及变形,故判定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小。BP5 人工挖方岩土质边坡高度 3.5m,边坡坡角 22,形成时间 35 年,基岩面起伏倾角仅为 5,岩层产状倾向及构造裂隙倾向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主要受岩体强

40、度控制。根据野外调查,未见边斜坡发生开裂或变形,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小。由于该边坡位于规划区以外的评估区内,不纳入综合评估。20BP6 人工挖方岩土质边坡高度 3.9m,边坡坡角 25,形成时间 35 年,基岩面起伏倾角为 13,岩层产状倾向及构造裂隙倾向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根据野外调查,未见边斜坡发生开裂或变形,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小。由于该边坡位于规划区以外的评估区内,不纳入综合评估。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003-6/03 地块汛期淹没区发生局部塌岸的可能性小;003-2/03 地块自然斜坡失稳的可能性小,人工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小。21表

41、4.2 003-2/03 地块斜坡特征及稳定性分析一览表斜边坡编号坡高(m)坡长(m)坡向()坡角()赤平投影图边坡稳定性分析失稳可能性斜坡稳定性对人类工程活动的敏感程度XP114.4327013224 斜坡由砂岩和上覆粉质粘土组成,发育两组裂隙。根据赤平投影图 3:层面为近水平岩层,与斜坡倾向反向相交,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组裂隙倾向与斜坡倾向反向大角度斜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组裂隙倾向与斜坡倾向呈小角度斜交,交角为 22,由于组裂隙倾角大于斜坡坡角,故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斜坡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 根据野外调查,未见斜坡发生开裂变形迹象,故判定斜坡处于稳定状态,预测其发展趋势为基本稳定。小斜

42、坡对开挖坡脚、坡顶加载等人类工程活动不敏感XP27.68026828 斜坡由砂岩和上覆粉质粘土构成,发育两组裂隙。 根据赤平投影图2:层面为近水平岩层,与斜坡倾向大角度斜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组裂隙、组裂隙倾向均与斜坡倾向大角度斜交,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 根据野外调查,未见斜坡发生开裂或变形,故判定斜坡处于稳定状态,预测其发展趋势为稳定。小斜坡对开挖坡脚、坡顶加载等人类工程活动不敏感224.3 对地质遗迹、自然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及建构筑物影响评估区对地质遗迹、自然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及建构筑物影响程度一般(见表 4.3) 。表表 4.34.3对地质遗迹、自然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对地质遗迹、

43、自然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及建构筑物影响程度的划分及建构筑物影响程度的划分地质环境影响破坏程度类别预测地质环境问题严重较严重一般影响程度划分市级及以上级无地质遗迹区县级无级及以上级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森林公园区县级无市级及以上级无人文景观区县级无土地资源损坏耕地 ha无建构筑物无一般4.4 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评估区对地表水、地下水影响程度不强烈(见表 4.4) 。表表 4.44.4 对地表水体及地下水影响程度分级对地表水体及地下水影响程度分级对地表水、地下水影响破坏程度类别地质环境问题强烈较强烈不强烈影响程度划分地表水漏失量占储(流)量比例%10井泉漏失量占储(流)量比例%10水污染、类水

44、不强烈注:水污染分类参见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5 地质环境影响分区5.1 分区原则本次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区根据评估区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的23差异性、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致灾地质体稳定性、降水量、坡体结构及人类工程活动,以及对地质遗迹、自然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及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程度,结合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等作为原则进行划分。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较复杂,区内未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岩土体总体稳定性较好。评估区内地质环境问题为坡岸汛期局部塌岸、人工边坡和自然斜坡失稳。因此,在对评估区危害性进行宏观分区后,结

45、合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指数,对评估区作进一步划分。 5.2 区段划分根据规划区地质环境特征,结合规划区红线分界,将规划区分成111共11个小区(图5.2-1),各小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详见表5.2-15.2-4。24003-6/03规划区红线范围评估范围003-2/03003-2/03规划区红线范围图5.2-1 评估区宏观分区图评估区宏观分区图255.2.1 003-6/03 号地块各宏观分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表表 5.2-15.2-1 003-6/03003-6/03 号地块号地块 1 1、2 2、3 3 小区(地表水影响中等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小区(地表水影响中等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46、划分表判定因素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规划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地形坡角()211平均 9简单岩质/地形条件自然陡坡高度(m)土质/土层厚度(m)1015m复杂岩层厚度中厚层状较复杂岩土性质岩层或土层组合二元组合较复杂裂隙发育程度主要裂隙 2 组,间距1m简单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外倾临空且倾角10简单地质构造地震基本烈度较复杂地表水对岩土体的影响中等较复杂水文及水文地质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小简单不良地质现象占用地面积比例(%)/土质边坡/边坡高度(m)岩质边坡/洞顶围岩厚度与洞跨之比无/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采空区占用地面积的面积(%)无/较复杂26表表 5.2-25.2-2 003-

47、2/03003-2/03 号地块号地块 9 9 小区小区( (斜坡区斜坡区)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判定因素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规划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地形坡角()2228平均 24较复杂岩质/地形条件自然陡坡高度(m)土质/土层厚度(m)1015m复杂岩层厚度中厚层状较复杂岩土性质岩层或土层组合二元组合较复杂裂隙发育程度主要裂隙 2 组,间距1m简单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顺向不临空且倾角20较复杂地质构造地震基本烈度较复杂地表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小简单水文及水文地质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小简单不良地质现象占用地面积比例(%)/土质边坡/边坡高度(m)岩质边坡/洞

48、顶围岩厚度与洞跨之比无/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采空区占用地面积的面积(%)无/较复杂275.2.2 003-2/03 号地块各宏观分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表表 5.2-35.2-3 003-2/03003-2/03 号地块号地块 4 4、7 7、8 8、1111 小区小区( (地势较平缓区地势较平缓区)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判定因素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规划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地形坡角()214简单岩质/地形条件自然陡坡高度(m)土质/土层厚度(m)0.54.7m简单岩层厚度中厚层状较复杂岩土性质岩层或土层组合二元组合较复杂裂隙发育程度主要裂隙 2 组,间距1m简单贯

49、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地质构造地震基本烈度较复杂地表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小简单水文及水文地质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小简单不良地质现象占用地面积比例(%)无/土质边坡/简单边坡高度(m)岩质边坡/简单洞顶围岩厚度与洞跨之比无/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采空区占用地面积的面积(%)无/简单28表表 5.2-45.2-4 003-2/03003-2/03 号地块号地块 5 5、6 6、1010 小区(填土边坡及斜坡区小区(填土边坡及斜坡区)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判定因素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地形坡角()2026较复杂岩质/地形条件自然陡坡高度(m)土质/土

50、层厚度(m)2.14.7用地面积比例简单岩层厚度中厚厚层状较复杂岩土性质岩层或土层组合二元组合较复杂裂隙发育程度主要裂隙 2 组,间距1m简单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外倾临空倾角10简单地质构造地震基本烈度较复杂地表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小简单水文及水文地质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小简单不良地质现象占用地面积比例(%)/简单土质边坡3.24.6m简单 边坡高度(m)岩质边坡/洞顶围岩厚度与洞跨之比无/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采空区占用地面积的面积(%)无/简单295.3 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计算及分析(1)计算方法及判断标准根据各小区的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大气降水及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指数附加分值,地

51、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计算公式如下:Y=0.62D+0.38R式中:Y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 D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指数,取值由基本分值和附加分值两部分构成。基本分值在地质环境复杂时取 0.75,在地质环境较复杂时取 0.50,在地质环境简单时取 0.25;附加分值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范 (试行)的“表 B.1”确定。 R降水量指数,根据多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和多年年平均降水量按表 B.2 确定。判定标准:当 Y0.80 时为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大;当 0.80Y0.60 时为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中等;当 Y0.60 时为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小。(2)计算及判定结果在计算降水量指数

52、R 时,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100.0mm,介于10001500mm 之间;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约 113.6mm,介于 95120mm之间,故 R 取内插值 0.92。各小区参数取值及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计算及判断结果见表 5.3-1。30表表 5.3-15.3-1 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计算表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计算表D 值地块编号小区代号基本分值附加分值合计R 值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Y)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土层厚度 1015m0.026岩层厚度(中厚-厚层状)0.016岩、土层为二元组合0.016地震基本烈度度0.016003-6/031、2、30.5地表水

53、对岩土体影响中等0.0160.590.920.715可能性中等贯通性结构面顺向不临空且倾角200.016地形坡角一般为 22280.016岩层厚度(中厚-厚层状)0.016岩、土层为二元组合0.016003-2/0390.5地震基本烈度度0.0160.580.920.709可能性中等岩层厚度(中厚-厚层状)0.016岩、土层为二元组合0.016003-2/034、7、8、110.25地震基本烈度度0.0160.2980.920.534可能性小地形坡角一般为 20260.016岩层厚度(中厚-厚层状)0.016岩、土层为二元组合0.016003-2/035、6、100.25地震基本烈度0.016

54、0.3140.920.563可能性小根据表5.3-1计算结果:评估区内各地块各小区的地质环境影响指数值详见下表5.4:地块编号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地质环境影响指数地质环境影响可能性003-2/034、7、8、110.534小003-2/035、6、100.563小31地块编号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地质环境影响指数地质环境影响可能性003-6/031、2、30.715中等003-2/0390.709中等6 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分区评估6.1 地质环境影响分区评估1、003-6/03地块分区评估1、2、3小区根据现场调查,地形平缓,无填方、挖方边坡,土层厚度1015m,西北部临嘉陵江,调查期间水位为165.

55、6m,土质岸坡长度约为258m,分布高程186.9197.3m,考虑50年一遇的洪水192.10m,地表水对岩土体的影响中等,对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较敏感,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为0.715,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因此,1、 2、3小区划分为地质环境影响可能中等区(B区) 。2、003-2/03地块分区评估根据现场调查,003-2/03规划区及四周无地质遗迹、自然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及建构筑物影响破坏程度一般,除鱼塘外无其它地表水体,地下水贫乏,未见井泉出露。因此,规划区建设对地质遗迹、自然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及建构筑物的影响小,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小,同时,不会对水造成污染。通

56、过对规划区个小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评估区内 XP1、XP2 自然岩土质斜坡失稳的可能性小,BP1BP4 人工挖方岩土边坡及人工填方土质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小。9 小区为斜坡区,该区未见滑坡、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地形坡32角 2228,平均高度 14.43m,岩层层面倾角平缓10,岩土界面顺向不临空且倾角20,对高填的建设项目较为敏感,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为 0.709,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4、7、8、11 小区为坡角小于 15,人工填方土质边坡高度小于 8.0m、人工挖方岩土质边坡高度小于 15.0m、土层厚度小于 5.0m 分布及影响区,该区未见滑坡、危岩、泥石流等

57、不良地质现象,对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不敏感,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为 0.534,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5、6、10 小区为坡角 2026,岩层层面平缓10,人工填方土质边坡高度小于 8.0m、人工挖方岩土质边坡高度小于 15.0m、土层厚度小于 5.0m分布及影响区,该区对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不敏感,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指数为 0.563,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因此,将该规划区4、5、6、7、8、10、11小区划分为地质环境影响可能性小区(A区) ;9小区划分为地质环境影响可能中等区(B区)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1、2、3、9小区划分为地质环境影响可能中等区(B区) ,4、

58、5、6、7、8、10、11小区划分为地质环境影响可能性小区(A区) 。6.2 地质环境影响分区结果根据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试行)中相关技术规定,结合表5.3-1 计算结果,各地块小区影响程度分级如表 5.4-15.4-2。表表 5.4-15.4-1 003-6/03003-6/03 地质环境影响分级表地质环境影响分级表小区代号可能性指数小区面积(m2)所占比例(%)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1 10.71510186.989.1%影响程度中等(B1 区)332 2、3 30.7151240.1210.9%影响程度中等(B2 区)表表 5.4-25.4-2 003-2/03003-2/03 地质

59、环境影响分级表地质环境影响分级表小区代号可能性指数小区面积(m2)所占比例(%)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4 4、5 5、6 6、7 7、8 8、1010、11110.5340.56341421.5171.2%影响程度小(A 区)9 90.70916736.7828.8%影响程度中等(B3 区)7 7 规划建议规划建议1、003-6/03 地块:地质环境影响中等区(B1 区):面积共 10186.9m2,占该规划区面积的 89.1%。在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中等区进行规划时,建(构)筑物的布局应减轻引发因素对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的影响,并兼顾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影响中等区(B2 区):该

60、区为 50 年一遇洪水淹没区,面积共1240.12m2,占该规划区面积的 10.9%。在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中等区进行规划时,建(构)筑物的布局应减轻引发因素对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的影响,并兼顾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一般不宜规划建设项目,具有防洪功能的出外,同时应注意对嘉陵江进行治理和保护。2、003-2/03 地块:地质环境影响小区(A 区):面积共 41421.51m2,占该规划区面积的71.2%。该区域规划项目时,建(构)筑物的布局应避免引发地质环境问题。34地质环境影响中等区(B3 区):面积共 16736.78m2,占该规划区面积的28.8%。在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中等区进行规划时,

61、建(构)筑物的布局应减轻引发因素对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的影响,并兼顾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时应尽量避免高填方的建设项目。8 8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1)该规划区总面积约 69585.31m2(约 104.38 亩) ,其中 003-6/03 号地块 11427.02 m2;003-2/03 号地块 58158.29 m2。评估区面积约 119332.94m2。评估区属剥蚀丘陵地貌区,现有斜(边)坡现状整体稳定,经调查区内未见滑坡、泥石流、危岩及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现象。区内地质环境条件为较复杂。(2)本评估属于集镇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同时亦属城市总体规划

62、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评估级别定为一级。(3)根据2010年9月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发布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 (试行)判定和分区标准,将规划区划分为地质环境影响小区一种区域。(4)003-6/03 地块分为地质环境影响中等区(B1 区):面积共10186.9m2,占该规划区面积的 89.1%。在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中等区进行规划时,建(构)筑物的布局应减轻引发因素对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的影响,并兼顾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影响中等区(B2 区):该区为 50 年一遇洪水淹没区,面积共 1240.12m2,占该规划区面积的 10.9%。在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中等区进行规划时,建(

63、构)筑物的布局应减轻引发因素对地质环境35问题发生可能性的影响,并兼顾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一般不宜规划建设项目,具有防洪功能的出外,同时应注意对嘉陵江进行治理和保护。(5)003-2/03 地块分为地质环境影响小区(A 区):面积共 41421.51m2,占该规划区面积的 71.2%。该区域规划项目时,建(构)筑物的布局应避免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环境影响中等区(B3 区):面积共 16736.78m2,占该规划区面积的 28.8%。在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中等区进行规划时,建(构)筑物的布局应减轻引发因素对地质环境问题发生可能性的影响,并兼顾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时应尽量避免高填方的建设项目。(6)本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只作为规划区规划使用,不能替代建设场地单项目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