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料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1550377 上传时间:2021-11-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代料香菇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代料香菇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代料香菇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代料香菇生产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代料香菇生产技术规程(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无公害 代料香菇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代料香菇栽培的使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生产条件、生产技术、采收与补水、病虫害防治、质量管理等。本标准适用于本地区无公害代料香菇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版本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NY5358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GB19170香菇菌种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5099无公害食品

2、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3. 术语和定义3.1 代料香菇代料香菇是相对于椴木香菇的一种栽培方式,指利用木屑等农林边角料和辅料为培养基质的香菇栽培方式。3.2 菌棒菌棒,也叫菌袋、栽培袋,是指将培养料经过处理后装入特定规格(材质)塑料袋而制成的,经灭菌后用于培养菌丝以及后期出菇。3.3夏菇冬末和春季生产菌袋,夏季出菇的栽培模式。3.4 秋冬菇春季生产菌袋,秋冬季出菇的栽培模式。4 产地生产条件4.1 土壤、空气、水质产地土壤、空气、水质符合NY5358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4.2 场地选址要求地势开阔平坦,背风向阳,水、电、路三通,土壤沙质,周围三公

3、里内无污染源。4.3 菇棚及菇架、支架菇棚一般为上覆遮阳网的塑料大棚,东西走向,宽3.55.5m,高1.82.5m,金属或竹木材质,长度依据场地灵活调整,一般2535m。层架57层,层间距2530cm,架间距0.61m,延菇棚走向。地面支架高2530cm,间距2025cm,用木桩和竹木或铁丝搭建,47排留0.61m操作道,延菇棚走向。5 生产技术流程:菌种选择 原料加工 生产季节安排 拌料 装袋 扎口 灭菌 接种 养菌 转色 越夏(秋冬菇) 出菇5.1 菌种选择5.1.1 菌种来源从通过专业机构认证授牌的正规菌种生产厂家或科研单位购置。菌种生产符合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5

4、.1.2 菌种质量达到GB19170香菇菌种的要求。5.1.3 品种所用品种为通过省级以上食用菌品种评审委员会审定,并经过当地较大规模试种表现优异的品种,菌种供种期与该品种的适栽期相一致。5.2 原料加工制作菌棒的原材料和各种辅料符合NY5099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的要求。原料用树,以不含芳香类树脂的阔叶乔、灌木的干、枝为主,如:栓皮栎、青冈栎、茅栎、板栎、麻栎、枫树、凤杨、化香、夜合欢等。木屑加工,原树用切片机切片,切片机筛板孔径1012mm。新鲜树木加工的木屑最好避雨放置一个月以上再使用。5.3 生产季节安排根据使用菌种品种的生育期及气候特点安排生产时间,一般夏菇在上年的

5、11月中旬至当年3月,秋冬菇在2月至4月。5.4 拌料原料配比,木屑81%,麸皮18%,石膏粉1%(均以干重计量);水60%65%,PH67。拌料,用23目的钢筛去除木屑中的小木片、树枝、绳头、石子等异物,根据每次生产的规模将原辅料按配方称重配好,加足水分,用搅拌机械或人工充分搅拌均匀。5.5 装袋菌袋规格,夏菇,1555cm,秋冬菇,1758cm,聚乙烯香菇专用折角袋,厚度0.0450.06mm。使用装袋机装袋,装料要均匀,松紧适度,装好的菌棒表面平整,手按有弹性不下陷。秋冬菇,装袋时内套与外袋相适的内膜袋。5.6 扎口菌棒装好后及时用扎口机扎好袋口,发现有刺孔的及时用透明胶带粘好。 5.7

6、 灭菌灭菌一般采用常压灭菌,将装好的菌棒呈“井”字形码放在灭菌灶或灭菌帐里,高度1.5m左右,长宽根据灶体大小和蒸汽锅炉通气量而定,一般放置20005000袋/次。前期旺火催温,当菌棒堆中心温度达100后,稳火保温1520小时。灭菌停火后闷10小时左右,趁热将菌袋搬运至接种帐或其他接种场所。5.8 接种5.8.1 消毒当菌棒温度降至28以下时,将酒精灯、乳胶手套、接种棒、菌种(表面用消毒药剂擦拭)、套袋、消毒药剂等放入接种场所。接种帐用食用菌专用气雾消毒剂(46g/m3)密闭熏蒸45分钟以上;半开放式接种场所用食用菌专用气雾消毒剂(68g/m3)密闭熏蒸10小时左右,接种前从背风面开一小口排尽

7、空间残余烟雾。5.8.2 接种用消毒接种棒在菌棒上打直径22.5cm,深2.53.5cm的孔洞,将菌种掰成楔形块,稍用力按入孔内,菌块长度比孔洞稍长,大头比孔口稍大,利用菌种封口;每棒单面接四穴。5.8.3 套套袋接种后套上套袋,系好袋口。5.9 养菌5.9.1 养菌场所养菌最好有专门的养菌室,养菌室提前三天消毒;若无养菌室,也可在遮阳和调温条件较好的大棚里养菌。使用前,地面用生石灰粉(50kg/666.7m2)消毒,空间用食用菌专用气雾消毒剂(4g/m3)熏蒸。5.9.2 菌棒码放养菌环境温度低于15时,菌棒并列码放成排,高812层,34排紧靠成一组,组与组之间相距4060cm,上面覆盖农膜

8、等保温保湿;养菌环境温度高于15时,采用“井”字形码放,高度58层,每层24棒。5.9.3 养菌期管理温度低时,保温促生长,温度高时,控温防烧菌。定期测量菌棒温度,温度过低时,增加菌棒的码放密度和高度,并加厚保温层;当菌棒内部温度达28时,及时降低菌棒密度和高度,加大通风,以控制菌棒的温度在28以下。空间相对湿度保持在50%65%。菌丝萌发之前不通风;菌丝生长期,气温低时,少通风;菌丝生长旺盛、气温高时多通风。通风要与温度管理相协调,既保持适宜的温度,又能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暗光养菌,防止菌丝老化和菌皮的提前形成。一般15天翻一次堆,将上、下、里、外菌棒调换,结合气温高低增减密度和高度。5.9

9、.4 脱套袋当接种穴之间的菌丝充分连接后,脱掉套袋。5.9.5 刺孔增氧当菌丝长到68cm,用洁净的牙签在接种眼周围刺46个孔,以刺破菌袋为度。刺孔处菌丝要生长旺盛并且离菌丝生长前端3cm以上。根据菌丝生长情况和菌棒粗细,养菌后期刺孔12次,用直径4mm左右的铁丝或铁钉每袋刺2040孔,深23cm。刺孔后,菌丝代谢旺盛,产生大量热量,所以当环境温度高于28时,禁止刺孔。刺孔后及时调节菌棒码放密度。5.9.6 检杂勤检查,勤清理,及时清除污染和破损菌棒及其他杂物。5.10 转色菌丝长满后,菌棒表面长出大量瘤状物,部分菌丝变成棕褐色时,进入转色管理。5.10.1 增加光照根据场地情况,尽量将菌棒散

10、放,减少大棚两侧遮阴物,保持棚内较充足的散射光,诱使菌丝成熟转色。5.10.2 温差刺激夜间敞棚降温,拉大温差,最好保持10以上的温差,能有效地缩短转色时间,提高转色质量。5.10.3 刺孔增氧孔径35mm,深47cm,每袋3050孔。刺孔能增加菌棒内部氧气含量,排放菌丝分泌液,提高菌丝抗杂能力和加快转色。5.11 越夏秋冬菇菌棒夏季不出菇,要经过越夏管理。5.11.1 场地较大的厂房、菇棚、地下室、人防洞等都可作为越夏场地。5.11.2 菌棒摆放和剔除老菌种块一般采用“井”字形或三角形码放,高38层,每层23棒。每垛之间相距1015cm,每行之间相距2035cm。码放时用小刀等剔掉老菌种块,

11、剔掉的老菌种块及时清离场地。层架出菇的可以直接将菌棒间距10cm左右排放于层架上越夏。5.11.3 温度越夏管理的重点为温度控制,尽量将环境温度控制在30以内。5.11.4 光照加强室外越夏场所的遮阴,禁止阳光直射,以免灼伤菌丝。5.11.5 湿度场地空气相对湿度保持60%75%左右。5.11.6 通风开启门窗或棚口洞口遮挡物,保持场地的良好通风。5.11.7 放黄水对分泌和积累黄水过多的菌棒,要割破积黄水处菌袋,排干黄水。5.12 出菇菌棒转色(越夏)结束,气温达到所使用品种出菇温度范围,部分菌棒表面有少量原基出现时,进入出菇管理。夏菇采用覆土和地面支架斜靠出菇,秋冬菇采用地面支架斜靠和层架

12、出菇。5.12.1 覆土出菇将菇棚地面整平,把转色好的菌棒脱去菌袋延菇棚走向紧靠横排于地面,菌棒之间要用土填实,露出顶部表面。23排为一畦,畦与畦之间修宽3050cm,深1520cm的水沟。覆土后及时喷水或水沟灌水,使土层吃透水分,出菇时保持土层湿润。转茬期间停止喷水和灌水,菌棒经过815天的休养,再喷水或灌水催菇。同时要保持棚内有较强的散射光和流畅的空气。对转茬较慢的菌棒,在菌棒休养结束后,用较软的物品轻轻拍击菌棒,促使其出菇。5.12.2 地面支架斜靠出菇菌棒脱袋后呈“人”字形将菌棒交错靠放于支架上,菌棒相距1015cm。保持充足的散射光;温度1225;每天早晚喷水一次,保持相对湿度85%

13、90%;加强通风,保持场地空气新鲜。5.12.3 层架出菇将已转色好的菌棒脱去外部菌袋袋平放于层架上,菌棒之间相距10cm左右。对越夏期间失水严重的适量补水。菌棒排放后每天早晚喷水一次,保持相对湿度85%90%,采收前停止喷水;温度保持在1028;保持棚内较强的散射光和流通的空气。6 采收与补水6.1 采收当菇体长至八成熟(菌盖边缘内卷,菌膜刚破裂)时即可采收,根据市场及客户要求也可提前采收。采收时,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菌柄下部轻轻旋转拧下,放于洁净的塑料筐里。采大留小,动作轻巧,不要弄伤幼小菇蕾和折断菌棒。及时清除干枯、萎缩的菇蕾和残留的菌柄。6.2 补水地面支架斜靠和层架出菇的菌棒,出1茬菇后

14、,及时补水。补水要在全部采收后经过715天菌丝休养再进行。采用专门的补水器补水,根据菌棒失水和菇棚保湿性决定补水量,一般补至出菇前菌棒重量的80%90%左右。7 病虫害防治遵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配合使用化学防治。7.1 农业防治选育和使用抗杂防病性强的品种,选用优质的原料,采用科学的配方,优化生产工艺,创造适宜的培养条件,促使菌丝和菇体快速健康生长。7.2 物理防治保持生产场地的洁净,及时清除销毁污染原料和菌棒,场地杂草采用人工或机械拔除;利用防虫网、遮阳网等功能网隔离培养室、菇棚等场所,阻隔害虫侵入;利用空气过滤、紫外线、臭氧等装置进行接种器和栽培场所的消毒处理;利用荧光灯诱杀菇蝇等飞虫。7.3 化学防治针对已经发生浸染型病害和虫害,在十分必要时才可以考虑化学防治。化学药剂必须符合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要求。8 质量管理8.1 制度建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和采收标准等制度。8.2 质量追溯对代料香菇栽培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每个生产环节、原料、投入品进行登记,对所有农事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原始记录保存三年以上,便于质量体系追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