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贡融公园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1546347 上传时间:2021-11-2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呈贡融公园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呈贡融公园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呈贡融公园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呈贡融公园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呈贡融公园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呈贡新城市府环路以南、以北城市综合配套设施项目景观绿化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第 28 页 共 28 页 呈贡新城市府环路以南、以北城市综合配套设施项目景观绿化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1 序言1.1 工程概况呈贡新城市府环路以南、以北城市综合配套设施项目景观绿化工程-“春融公园” 占地面积150亩。位于呈贡新城市府西路东面,新潭1号路北面。 昆明新都投资有限公司于2008年11月5日委托我院对该项目进行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1.2 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1.2.1勘察工作要求a、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的资料;b、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

2、、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c、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承载力和抗震特性;d、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e、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f、对基础埋深、基坑支护、地基承载力、基础类型等提出客观实际的合理化建议;g、本勘察任务书提供的勘探方案和要求仅供参考,投标人应根据自己的工程经验进行优化;1.2.2 勘察报告应按国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编制提供。1.2.3 勘察成果提交(1) 数量乙方应按合同规定的时间提交全部勘察工作报告一式十份,包括现场勘察和室内

3、试验成果资料。乙方还应提交上述全部成果、文件的可复制的电子文档一套。(2) 时间勘察成果应按招标人工程进度分段提交。(3) 文字、单位a、所有勘察成果文件和资料应以中文版本书写。b、所有计量单位均应以国际通用的中国国家法定计量单位。1.2.4 勘察方法除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相应的规程、规范布置勘察工作外,重点要求有:(1)搜集勘察区已有的勘察资料,充分利用;(2)采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等综合手段进行勘察;重点查明勘察范围内地层的分布形态、规律及力学特性,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进行评价,提出软土处理建议;(3)勘探深度内见有地下水,应量测初见水位、稳定水位

4、,查明地下水变幅,并进行分层抽水试验,提供各含水层渗透系数、涌水量,评价地下水位升降及水质对工程建设及地基土的影响;1.3执行的技术标准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 500112001);5)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 8391);6)建筑软弱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0190);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5、10)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1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1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1.4勘察等级、阶段及勘察方法说明根据搜集资料、现场调查,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综合评价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分阶段进行,但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确定,场地附近岩土工程资料丰富详实,同时考虑到业主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本项工程直接进行详细勘察,同时满足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的相关技术要求和勘察深度。本次勘察工作采用以勘探(钻探、静探)为主,辅以地质调查、

6、现场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钻孔波速测试、地微振测试、室内土工试验及水质分析,各专业工序严格依据相关规范、规程操作。1.5 完成工作情况本次勘察勘探点位置及数量由我院按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布置,报业主方同意后进行施工。野外勘察工作始于2008年11月6日,终于同年11月19日,共完成工作量见表1.5-1表1.5-1 勘 探 工 作 量 一 览 表序 号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1勘探点测放个992钻探(含静力触探)m个2122.6/993跟管钻进m996.04圆锥动力触探试验m次3.9/45标准贯入试验次1456钻孔波速测试m个63.8/37地微振测定点19取、级土试样件10310

7、取水样件311土工试验件10312水质腐蚀性分析件313重型击实实验组3注:1、测量坐标系统为87昆明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为国家高程系统。 2、局部地段由于地形限制,部分钻孔进行了局部移动。2 场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2.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呈贡新城市府环路以南、以北城市综合配套设施项目景观绿化工程-“春融公园”占地面积约150亩。位于呈贡新城市府西路东面,新潭1号路北面。处于昆明断陷湖积盆地东北部,拟建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地貌总体以构造剥蚀残山地貌为主,微地貌为山麓斜坡和沼泽地交替地带。2.2 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区域上处于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内的昆明褶束之南部,东邻全新世活动的小江西断裂西支,其地

8、震活动频繁,西边为中晚更新世活动的普渡河断裂带,场址地质构造的发展演化主要受这两条断裂带差异活动的影响。小江地震活动断裂带和普渡河断裂带,其地震活动频繁,地壳处于较不稳定状态。但场址处于上述两构造带之间的相对稳定地块,场地稳定。场址的邻近地区,新构造活动表现强烈,发育有小江、普渡河、黑龙潭官渡断层(南北向)、白邑村龙潭箐断层、一朵云大新册断层(走向北东向)等第四纪活动断裂和昆明、嵩明、白邑等上新世第四纪构造盆地。2.3 地震拟建场区新构造运动系以断裂活动及其夹持之块体间歇差异活动为主。据历史资料分析,场区在历史上未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仅在1696年7月朱街一带发生了5.7级地震;1938年11

9、月测区东部的松茂水库一带发生了5级地震。据云南地震局预报,未来百年内,昆明盆地内最大震级为56级,基本烈度7度,局部8度,属基本稳定区。2.4 气象拟建场区地处滇池东部,属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不分明。区内年均降水量782.5mm,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387,11月至次年4月可见少量霜、雪、雹,降水量占全年的1317,为旱季。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75.1mm。每年35月蒸发量较大,其中4月为最大值275.5mm,5月后逐月减小,12月为最小111.1mm。年平均气温14.7,具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气温最低为7.

10、99.7,38月气温11.219.9。拟建场区主要气象要素极值特征见表2.4-1。表2.4-1 拟建场区主要气象要素极值特征值表站名及标高(m)项目降水量(mm)蒸发量(mm)相对湿度()气温()一日最大降水量maxminmaxminmaxmin呈贡1904.0极值148.6375.173.4201.31031-8.1年月日1988.8.221979.41973.111987.5.201987.2.171977.6.171983.12.282.5 场地地层岩性构成根据钻探揭露表明,场地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并分布厚度较大的人工填土层,场地主要分布的地层为:第四系人工堆积(Q4ml)层:素填土、杂填

11、土;第四系冲洪积(Q4al+pl)层:粘土、粉质粘土、粉砂;第四系沼泽相沉积(Q4h)粘土、泥炭质粘土、粉砂。现根据地基土的时代成因、物理力学性质,按单元层(亚层)形式由上至下叙述如下:2.5.1 第四系人工堆积(Q4ml)层素填土(单元层代号):主要由褐红、褐黄色粘性土混1035%的碎石、砾石等组成。结构松散,稍湿。场地大部分地段有分布,仅钻孔1未揭露。杂填土(单元层代号1):主要为褐灰色粘性土混10-20%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组成。结构松散,稍湿。场地局部地段零星分布。2.5.2 第四系冲、洪积(Q4al+pl)层粘土(单元层代号):褐红色,硬塑状态,稍湿。切面光滑,摇振无反应,干强度及

12、韧性中等。局部夹少量圆砾,土质疏松。场地局部地段有分布,主要分布于场地西侧。粘土(单元层代号):褐黄夹灰白色,局部夹紫红色斑纹,硬塑状态,稍湿。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切面光滑,摇振无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场地大部分地段有分布。粉质粘土(单元层代号1)褐黄、褐灰色,硬塑状态,局部可塑状态,稍湿。含525%粒径13cm的亚圆形砂岩圆砾,局部间夹薄层粘土。切面稍有光滑,摇振无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场地大部分地段有分布。粉砂(单元层代号2):褐黄、褐灰色,石英长石质,混粒结构,稍中密,湿饱和。局部间夹粉土及砾砂,摇振反应中等。场地局部地段有分布。2.5.3 第四系沼泽相沉积(Q4h)层粘土(单元层代

13、号):兰灰、褐灰色,局部灰绿色,可塑状态,局部硬塑状态,稍湿湿。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及有机质粘土。切面光滑,摇振无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场地大部分地段有分布。未揭穿。泥炭质粘土(单元层代号1):黑色局部夹灰色,可塑状态,局部软塑状态,湿。局部间夹薄层粘土及有机质土。切面光滑,摇振无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场地部分地段有分布。泥炭质粘土(单元层代号2):黑色,流塑状态,局部软塑状态,饱和。含大量腐植质,局部夹薄层有机质土。切面光滑,摇振无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场地部分地段有分布。粉砂(单元层代号3):兰灰、灰绿色,石英长石质,混粒结构,稍中密,湿饱和。局部间夹薄层砾砂及细砂,摇振反应中等。场地

14、部分地段有分布。上述各岩土层的详细描述及空间展布、厚度及成层关系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附录8216)。2.6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为获取场地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本次勘察共采取I级土样103组进行室内土工试验,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45次,进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3.9m,进行双桥静力触探试验8孔166.8m,各土层的室内试验成果及原位测试成果归纳统计于表2.6-1表2.6-7。岩土名称及代号标贯个数(个)标贯锤击数范围值N(击)标贯锤击数算术平均值N(击)标准差变异系数f素填土36395.91.640.277杂填土19386.11.770.289粘 土65118.52.070.244粘 土1

15、67139.92.060.208粉质粘土124614102.090.208粉 砂278129.31.380.149粘 土19296.42.220.348泥炭质土111797.80.890.114泥炭质土29253.20.970.302粉 砂3871811.33.450.307表2.6-1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分层统计表表2.6-2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分层统计表岩土名称及代号圆锥动力触探个数(个)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范围值N63.5(击)/10cm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算术平均值N63.5(击)/cm标准差变异系数f素填土30152.01.190.604杂填土19284.61.960.425表2

16、.6-3 击实实验成果统计表岩土名称及代号素填土层杂填土1层最大干密度(g/cm3)1.741.7717.7最优含水率(%)20.919.918.1粘 聚 力c(kPa)59.185.577.4内摩擦角()10.415.913.7表2.6-4 静力触探试验成果基本指标分层统计表单元层代号土层名称锥尖阻力加权平均值qc(MPa)侧摩阻力加权平均fs(KPa)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Pa)素填土0.5325.71/1杂填土1.0154.97/粘土1.1958.641401粉质粘土2.83112.43220粘土1.6550.901801泥炭质粘土3.9990.621902泥炭质粘土0.6915.

17、83903粉砂5.4997.77230注:fak仅为根据静力触探测试的建议值。表2.6-5 静力触探单桩极限承载力估算表静探孔号桩型桩尺寸直径长度(m)极限侧摩阻力(kN)极限端承力(kN)单桩极限承载力(kN)13预制管桩0.50202100310241016预制管桩0.50181700410211019预制管桩0.50201290270156030预制管桩0.50201470490196034预制管桩0.50201670250192079预制管桩0.5018.51370500187083预制管桩0.5020.21300680198094预制管桩0.50201240260150013灌注桩0

18、.50201900190209016灌注桩0.50181600200180019灌注桩0.50201500180168030灌注桩0.50201570195176534灌注桩0.50201700180188079灌注桩0.5018.51500200170083灌注桩0.5020.21540205174594灌注桩0.502014901851675表2.6-6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岩土名称指 及代号指标 标 名称 值 素填土杂填土1粘土粘土粉质粘土1孔 隙 比e(8)(8)(6)(23)(7)天然重度(kN/m3)(8)(8)(6)(23)(7)天然含水量W(%)(8)(8)(6)(23

19、)(7)塑性指数Ip(8)(8)(6)(23)(7)液性指数IL(8)(8)(6)(22)(6)压缩模量Es(MPa)(8)(8)(4) (23) (7)压缩系数a100-200(MPa-1)(8)(8)(4)(23)(7)直剪快剪粘 聚 力c(kPa)(2)/(9)59.4(1)内摩擦角()(2)/(9)11.5(1)浸水快剪粘 聚 力c(kPa)86 (1)(2)(4)(14)(2)内摩擦角()15 (1)(2)(4)(14) (2)渗透系数kv(cm/s)/(4) (2) (6)3.86E-05(1)有机质含量Om(%)/6(1)/表2.6-7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岩土名称指 及

20、代号指标 标 名称 值 粉砂2粘土泥炭质土1泥炭质土2粉砂3孔 隙 比e/(21)(6)(6)/天然重度(kN/m3)/(21)(6)(6)/天然含水量W(%)/(21)(6)(6)/塑性指数Ip(5)(22)(6)(6)(17)液性指数IL/(21)(6)(6)/压缩模量Es(MPa)/(21)(6) (6)/压缩系数a100-200(MPa-1)/(21)(6)(6)/直剪快剪粘 聚 力c(kPa)/(11)/(5)/内摩擦角()/(11)/(5)/浸水快剪粘 聚 力c(kPa)/(9)(6)/内摩擦角()/(9)(6)/粘粒含量c(%)(7)/(5)/(7)垂直渗透系数kv(cm/s)/

21、(9)2.52E-07(1)/有机质含量Om(%)/(5)(6)/注: (频数)2.7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场地水系属金沙江水系,地表水较丰富,场地周围有洛龙河、石龙坝水库及龙潭水库等主要地表水体。勘察期间时逢雨季,各钻孔均观测到稳定地下水位,地下水埋深0.1021.00m,标高介于1914.701927.34m,无统一的地下水面。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主要赋存于粉砂层中。在场地中部人工填土较厚地段可能存在少量上层滞水,场地受地表水体影响较大,场地地表水受洛龙河、石龙坝水库、龙潭水库及大气降水的补给和控制,总体向低洼处径流排泄。勘察期间,场地内有一自昆三中呈贡校区流入场地的入水口(见图1),

22、水流从新潭1号路地下排水管道流出,从场地内自东南向西北流入场地,水质清澈,水量较大,经现场测算,地表水流量约0.014m3/s,据现场调查,该水流源头为呈贡洛龙潭,该处地表水应先埋设排水管引排至业主指定排水出口,疏干场地内的明水。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查阅相关区域地质资料,场地中存在的粘土层、粘土层、粉质粘土1层、粘土层、泥炭质粘土1、泥炭质粘土2层均为相对不透水层或渗透系数较小。场地中存在的粉砂2、粉砂3层分布不连续,层位不连续,与其它层位水力联系较弱,暂不考虑其渗透性,针对场地中浅部孔隙比大的人工填土、1层进行抽水试验,目的是测得地基土的渗透系数,并通过抽水试验获得实测影响半径。试验数据及其计

23、算结果列于表2.7-1。抽水点编号zk76含水层素填土、杂填土1含水层厚度 H(m)4.1初见水位 (m)1.6静止水位 (m)1.6抽水点面积(m2)0.0169水位降深 S (m)0.6涌水量 Q (m3/h)22.608影响半径 R(m)1.39渗透系数 K(m/d)0.326表2.7-1 抽水试验数据计算结果统计表根据抽水试验可知,场地浅部土层素填土、杂填土1涌水量及渗透系数不大,为弱透水层。但应考虑人工填土孔隙比大,大气降水补给,上部地表水入渗,水量会适当增加等特点。设计及施工时应考虑其对基础施工的影响。2.8 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2.8.1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原始地貌总体以构造剥

24、蚀残丘为主,微地貌为山麓斜坡和沼泽地交替地带。后经人工堆填,现状地形起伏较大,中部及西侧高,东侧低,场地标高介于1917.901936.61m,高差18.71m,形成有一定坡度的人工边坡(图2),通过现场踏勘,结合勘探资料,人工边坡主要为人工填土堆积而成,场地中部填土现状高差约1018m,坡度约2045,在高填土边缘地段已发现有210cm宽的裂缝,为人工填土在自重作用下产生的固结现象,如遇外力(如持续强降雨、不均匀沉降等)作用可能沿裂缝(隙)产生较大变形,需对其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方可保证稳定。根据设计方案,设计整平标高介于1923.001944.00,设计拟采取自然放坡,放坡坡度为1229,坡度

25、较缓,可保证场地稳定,但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如沉降过大,场地局部地段可能会沿沉降产生的裂缝产生过大变形,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预先完成一部分人工填土的沉降量,以提高其通过下卧软土的整体稳定性,在拟建龟斗峰南北两侧设水泥土搅拌桩抗滑带,对填土边坡已产生沉降裂缝的表部土体,应采取及时翻填。2.8.2特殊性岩土(1)人工填土场区沿线分布有大量特殊性岩土人工填土(见图3),厚度0.20-27.50m,该土层广泛分布于场地表部,该土层具有孔隙比大、成分杂乱、均匀性差,压实不均等特点,在场地整平过程中将形成厚度较大填土层,该土层为新近填筑土,自重固结沉降作用明显,经计算,场地内分布人工

26、填土较厚地段在自然堆填情况下,经自重固结作用产生的沉降最大可达3m,且极易产生不均匀沉降,需进行必要处理后方可作为天然地基土使用。同时,人工填土在施工过程中的压实系数应大于0.93,人工填土的相关指标应进行现场试验,也可参考我院在场地取土所做的重型击实试验指标。(2)软土场地内存在软弱土泥炭质粘土2层(见图4),该层土在场地内呈透镜体状分布,层厚不大,但其具有孔隙比大、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状态差、强度低等特点,不能直接作为天然地基使用,且不能作为填料使用,是场地内的特殊性岩土。3 岩土工程评价3.1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地貌总体以构造剥蚀残山地貌为主,微地貌为山麓斜坡和沼泽地交替地

27、带。场地原为农田,地形平坦,后经人工堆填,地表堆填厚度较大的人工填土,地势起伏较大。场地地层结构较为复杂,但地层分布相对较为稳定,场地内因堆填形成一定坡度的人工边坡,设计拟采取自然放坡,另场地分布有厚度较大的人工填土及软土层,采取适当措施可保证场地稳定,适宜建筑。3.2地基土工程性质评价根据钻探揭露地层结构,结合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结果,对场地地基土评价如下:素填土层 :孔隙比e平均值为1.05,液性指数IL平均值为0.33,压缩模量Es平均值为5.4MPa,压缩系数a100-200平均值为0.43 MPa-1,静力触探试验锥尖阻力加权平均值qc为0.53Mpa,侧摩阻力加权平均值fs为25.7

28、1kpa,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平均值为5.9击,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N63.5平均值为2.0击/10cm。属高压缩性土层,强度较低,层位不稳定,厚度较大。未经处理,不能直接作为拟建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杂填土1层 :孔隙比e平均值为1.52,液性指数IL平均值为0.67,压缩模量Es平均值为3.6MPa,压缩系数a100-200平均值为0.71 MPa-1,静力触探试验锥尖阻力加权平均值qc为1.01Mpa,侧摩阻力加权平均值fs为54.97kpa,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平均值为6.1击,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N63.5平均值为4.6击/10cm。属高压缩性土层,强度较低,层位不稳定,厚度不均。

29、未经处理,不能直接作为拟建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粘土层:孔隙比e平均值为1.11,液性指数IL平均值为0.12,压缩模量Es平均值为7.3MPa,压缩系数a100-200平均值为0.33MPa-1,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平均值为8.5击,属中等压缩性土层,强度一般,层位不稳定,厚度较小,分布不均匀,层位稳定地段作为拟建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粘土层:孔隙比e平均值为1.16,液性指数IL平均值为0.18,压缩模量Es平均值为7.63MPa,压缩系数a100-200平均值为0.37MPa-1,静力触探试验锥尖阻力加权平均值qc为1.19Mpa,侧摩阻力加权平均值fs为58.64kpa。标准贯入试

30、验锤击数N平均值为9.9击,属中等压缩性土层,层位较稳定,强度一般。层位稳定地段可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粉质粘土1层:孔隙比e平均值为1.13,液性指数IL平均值为0.31,压缩模量Es平均值为5.5MPa,压缩系数a100-200平均值为0.48 MPa-1,静力触探试验锥尖阻力加权平均值qc为2.83Mpa,侧摩阻力加权平均值fs为112.43kpa。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平均值为10击,属中等压缩性土层,强度一般。层位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层位稳定地段可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粉砂2层:稍中密状态,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平均值为9.3击,属中等压缩性土层,强度一般。层位不稳定,厚度较小

31、,不宜作为拟建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粘土层:孔隙比e平均值为1.13,液性指数IL平均值为0.46,压缩模量Es平均值为6.8MPa,压缩系数a100-200平均值为0.39 MPa1,静力触探试验锥尖阻力加权平均值qc为1.65Mpa,侧摩阻力加权平均值fs为50.90kpa。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平均值为6.4击,属中等压缩性土层,强度较一般。层位稳定地段可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泥炭质土1层:孔隙比e平均值为1.76,液性指数IL平均值为0.66,压缩模量Es平均值为6.1MPa,压缩系数a100-200平均值为0.61 MPa-1,静力触探试验锥尖阻力加权平均值qc为3.99Mpa,

32、侧摩阻力加权平均值fs为90.62kpa。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平均值为7.8击,属中等压缩性土层,强度一般。层位不稳定,厚度较小,可作为拟建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泥炭质土2层:孔隙比e平均值为3.36,液性指数IL平均值为1.0,压缩模量Es平均值为1.3MPa,压缩系数a100-200平均值为3.75 MPa-1,静力触探试验锥尖阻力加权平均值qc为0.69Mpa,侧摩阻力加权平均值fs为15.83kpa。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平均值为3.2击,属高压缩性土层,强度低。层位不稳定,厚度较小,不宜作为拟建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粉砂3层:静力触探试验锥尖阻力加权平均值qc为5.49Mpa,侧摩

33、阻力加权平均值fs为97.77kpa。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平均值为11.3击,属中等压缩性土层,强度较好。层位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层位稳定地段可作为拟建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3.3地基土均匀性评价拟建场地为冲洪积与沼泽沉积交替沉积地带,地基土层构成颇为复杂,虽然地基土主要层位相对稳定,但不同地段其沉积厚度有变化,地层岩性相变亦较大,薄粉砂、泥炭质土夹层,透镜体及胶结块等出现频繁,从整个勘察场地不同建筑地段分析,地基各地质单元层在厚度、埋藏深度及力学性能等方面均有所差异,使场地地基土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呈现不均匀性。因此,场地属不均匀地基。鉴于场地内各地层在厚度及埋藏条件、力学性能等方面有

34、所差异,在上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变形将有一定的差异,设计时应根据所采用的基础型式予以考虑。3.4地震效应评价3.4.1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相关规定,建筑场地处于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本此勘察对场地内钻孔1、67、76作钻孔波速测试,按照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第4.1.3条、表4.1.3、第4.1.4条4.1.6条,以及表4.1.6的划分标准,拟建场地3个钻孔的测试结果汇总见下表:钻孔编号等效剪切波速(m/s)覆盖层厚度(m)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zk121050.0中软土zk6715750.0中软土zk

35、7618950.0中软土根据钻孔波速测试结果可知,拟建场地为中软场地土类型,其建筑场地类别为类。3.4.2 场地卓越周期根据场地微振测试结果表明,场地内zk1旁的卓越周期为0.353s。3.4.3 砂土液化判定本场地在20.0m深度范围内存在可液化饱和粉砂2、3层,现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及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判别如表3.4-1。表3.4-1 饱和砂土液化判定一览表土样编号单元层代号取样深度(m)粘粒含量c(%)试样名称标贯实测锤击数N (击)地下水位(m)标贯锤击数临界值 Nc(击)液化等级48-629.025.6粉砂94.49.16不液化48-711.511.9粉砂84.4不液化2-111.015.

36、2粉砂97.3不液化3-310.016.5粉砂127.4不液化49-16.819.4粉砂95.7不液化75-2311.512.6粉砂181.413.2不液化16-319.210粉砂181.614.2不液化3.5 场地水对建筑材料及金属的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在场地钻孔76、89取地下水及钻孔83旁取地表水进行水质分析,以评价场地水及土对建筑材料及金属的腐蚀性。场地取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不具腐蚀性,对外露钢结构具弱腐蚀性。4、地基处理评价场地在现有标高下已堆填人工填土0.20-27.50m,根据杭州易大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的规划设计,该项目有三个主峰,包括

37、龟泽峰、龟斗峰、龙泽峰,其间有道路、缓坡、及各种景观,其中龟斗峰需在现堆填地面上再填高8.0m左右、龙泽峰需在现堆填地面上再填高15.0m左右,场地各景观、建(构)筑物情况详见表4-1。表4-1 场地各主要景观、建(构)筑物情况序号景 观位 置现状高程(m)规划高程(m)填土厚高(m)1龟泽峰西 部1932.001936.504.52龟斗峰中 部1936.001944.208.23龙泽峰东 部1918.001932.5014.54龟龙潭东南部1918.001920.502.5软土在高填方荷载下的承载力、压缩沉降以及填土的自重固结沉降可能会对填土施工、场地使用造成较大影响,现针对场地内存在大范围

38、厚层人工填土,结合拟建建筑物结构特点,对地基土的施工处理方式如下:方案一:翻填法 施工方法:把场地内已自然堆填的人工填土全部清除后,再根据现场击实试验相关数据进行重新分层碾压、重新堆填至设计所需标高,以粘土层及以下地层作为重新堆填的填筑土的基础持力层,应根据现场击实试验确定其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量,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3。优点:沉降量较小,可达到设计要求。施工完成后,可直接将建筑物置于处理后的土体上。缺点: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造价较高。方案二:强夯置换法施工方法:对场地内存在的厚层人工填土进行机械夯实,该方法利用夯锤自由下落产生的冲击能和振动反复夯实地基土,从而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降低地

39、基土的压缩性。施工前,应先确定试夯方案,在试夯结束数周后采用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载荷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强夯各项参数及试验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相关规范、规程执行,确保施工质量,墩体材料可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建筑垃圾等坚硬粗颗粒材料,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全重的30%;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震动对临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沟隔振等隔振或防振措施。并在施工完成后对施工成果进行检测。在强夯完成后,再在上部继续堆填至设计标高,上部堆填时,应对上部堆填的土体进行分层碾压夯实,控制上部人工填土质量。优点:可以预先得

40、到较大的沉降量,施工难度小。施工完成后,可直接将建筑物置于处理后的地基土体上。缺点:施工周期较长,造价高。方案三:机械压实法施工方法:考虑到该场地作为公园使用,对沉降可适当放宽要求,综合考虑安全、施工工期、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可采取控制沉降法进行治理。即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通过对重点部位(景观、建(构)筑物)适当采取工程措施,尽量控制最大沉降及相对沉降量,保证建成后场地使用过程中的沉降的相对连续性和整体性,不至因场地的不均匀沉降而产生深沟高坎等重大质量缺陷。建议采用重型压路机对整个场地内已堆填的人工填土进行机械碾压。预先得到一部分沉降,在人工填土表层人为形成一个硬壳层后,再在上部填筑人工填土

41、,分层碾压。对场地中现阶段人工填土较薄,且下部存软弱土层地段(如zk8283地段),可对下部软弱土层进行清淤处理。根据设计标高可知,场地施工完成后,场地表部将形成一厚达310m的人工硬壳层,可适当减少人工填土的沉降,在硬壳层形成后,还可减少人工填土的不均匀沉降。此方案对上部建(构)筑物影响大,如采用,建议下部分基础采用柔性基础,上部建筑物最好采用框架及轻型材料结构(如木结构等),可减小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危害。公共设施(如道路等)最好采用临时过度路面等(如碎石路面等),待人工填土自重固结作用基本完成后再对路面进行完善。绿化景观设施等可直接置于施工后的人工填土上。优点:施工周期短,施工难度小,费用较

42、小。缺点:沉降量大,对上部建(构)物筑影响大。5、基础型式分析及施工评价5.1 基础型式分析建筑场地为城市公共设施,一般建筑物荷载较小,但场地中人工填土较厚,且为新近填土,压实度不够,现根据建筑场地地基土的地质岩性构成及物理力学性质,并结合拟建建筑物的结构等特征,建筑物基础型式评价如下:1场地上轻型建筑物如采用翻填法或强夯法处理地基后,可采用浅基础,基础型式可采用筏板基础或条型基础,直接将基础置于处理后的人工填筑土上。如采用机械压实法处理地基后,采用碎石桩或深层搅拌桩等柔性基础形式,以重新填筑的人工填筑土2层作为基础持力层,桩长约6.0m左右。但应注意场地内人工填土在处理后仍有较大沉降等因素。

43、如有可能,上部建筑建议采用轻型材料或木结构。2道路如采用翻填法或强夯法处理地基后,可采用浅基础,直接将基础置于处理后的人工填筑土上,铺设路面。如采用机械压实法处理地基后,宜采用碎石桩进行处理,桩长通过验算确定。因场地内沉降较大等因素,场地内路面最好采用过度路面(碎石路面),待人工填土完成大部分自重固结作用后,再重新铺设上部路面。3小型桥涵(龟龙桥、浮桥)采用静压桩,基础持力层可选用粘土或进入粉砂3层一定深度。但应穿越其中存在的泥炭质粘土1、2等夹层。4广场如采用翻填法或强夯法处理地基后,可直接将基础置于处理后的人工填筑土上后,铺设地面。如采用机械压实法处理地基后,宜采用碎石桩进行处理,桩长通过

44、验算确定。然后铺设地面。但应考虑场地内沉降较大等因素。根据重新堆填后的填筑土的填筑质量设置不同的建筑物,如建筑物荷载较大时,建议采用碎石桩等处理手段进行地基处理。注:地基处理后的承载力应根据浅层载荷板试验结果确定;桩基承载力按表6.1进行估算,最终应以试桩试验为准。5.2 基础施工评价1)场地地基处理施工完成后,将修建一定数量水景观,其中有部分水景带将从龟斗峰、龙泽峰等延伸到坡底,龟斗峰、龙泽峰主要为人工填土堆填而成,因此,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地表水体的隔水措施,避免地表水的长期入渗人工填筑土后引起滑坡和塌方。2)场地地下水埋深较浅,基础埋置深度较大时应考虑抗浮问题,抗浮水位按现有水位上升0.5

45、0m考虑。3)采用天然地基时,浅基础基槽开挖后,应有相应截、排水和保湿措施,防止施工或生活用水等地表水流入基槽、导致持力层承载力降低或失水收缩。4) 基础开挖完成后应即时采取封闭措施,避免水泡或长时间日晒,尽量减少对地基土的扰动。5)选择桩型时应根据场地周围环境限制条件,考虑桩基施工对周边已有建筑及设施的不利影响,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以免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6)由于场地表层分布厚度较大人工填土,桩基设计时应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7)根据地基土条件及建筑物荷载特点,进行变形验算,对高低层荷载差异较大部份进行差异沉降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或调整,设置沉降缝。8)为避免为不均匀沉

46、降造成建(构)筑物的破坏,建筑物应尽量采用柔性基础,上部结构如有可能尽量采用轻型材料或木制结构,道路应尽量采用毛石等过度路面,地下管网应尽量预留足够长度或采用柔性接头。9)建筑物施工期间及竣工后,均应设点进行沉降变形观测,直至达到规范规定的沉降稳定标准。6、结论与建议6.1根据搜集资料、现场调查,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综合评价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6.2拟建场地区域上处于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内的昆明褶束之南部,东邻全新世活动的小江西断裂西支,其地震活动频繁,西边为中晚更新世活动的普渡河断裂带,场址地质构造的发

47、展演化主要受这两条断裂带差异活动的影响。小江地震活动断裂带和普渡河断裂带,其地震活动频繁,地壳处于较不稳定状态。但场址处于上述两构造带之间的相对稳定地块,场地稳定。6.3场地内不良地质现象为人工边坡,特殊性岩土为人工填土及软土,采取适当措施可保证场地稳定,适宜建筑。6.4 拟建场地为冲洪积与沼泽沉积交替沉积地带,地基土层构成颇为复杂,虽然地基土主要层位相对稳定,但不同地段其沉积厚度有变化,地层岩性相变亦较大,薄粉砂、泥炭质土夹层,透镜体及胶结块等出现频繁,从整个勘察场地不同建筑地段分析,地基各地质单元层在厚度、埋藏深度及力学性能等方面均有所差异,使场地地基土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呈现不均匀性。

48、因此,场地属不均匀地基。6.5 依本此勘察对场地内钻孔1、67、76作钻孔波速测试,按照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第4.1.3条、表4.1.3、第4.1.4条4.1.6条,以及表4.1.6的划分标准判定,拟建场地为中软场地土类型,其建筑场地类别为类,根据场地微振测试结果表明,场地内zk1旁的卓越周期为0.353s,设计请按此设防,使拟建建筑物的自震周期避开场地地基土的卓越周期。6.6 本场地在20.0m深度范围内存在可液化饱和粉砂2、3层,经判定为不液化土层,设计时可不考虑砂土液化的影响。6.7 经对场地取水进行水质分析表明,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

49、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不具腐蚀性,对外露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6.8 基础型式分析及施工评价详见第5章6.9 昆明地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时请按有关规定设防。 6.10 各岩土层物理力学计算指标及桩基参数建议按表6.1采用。表6.1 各土层物理力学计算指标及桩基参数建议值 指 标 名 称土层 指名称 标及代号 值天 然重 度(kN/m3)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压 缩模 量Es(Mpa)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预制静压管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 k(kPa)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 k(kPa)杂 填 土-116.060/20素 填 土17.0704.0155/25 粘 土18.01505.54012150050粘 土 18.01505.54515160060粉 质粘土-118.51606.03015180065粉 砂-219.02006.51020200070粘 土18.01606.04515170060泥炭质粘土115.51404.5206.030泥炭质粘土213.0802.5152.5/15粉 砂219.02007.01520220070 注:使用桩基础时,应注意上部人工填土的负摩阻力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