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毕业设计6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1503937 上传时间:2021-11-2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20.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冲压模具毕业设计6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冲压模具毕业设计6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冲压模具毕业设计6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冲压模具毕业设计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压模具毕业设计6(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扬州市职业大学汽车与电气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序言1.1冲压的概念、特点及应用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冷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或板料冲压。冲压是材料压力加工或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术。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冲压工艺

2、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与机械加工及塑性加工的其它方法相比,冲压加工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主要表现如下。(1) 冲压加工的生产效率高,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这是因为冲压是依靠冲模和冲压设备来完成加工,普通压力机的行程次数为每分钟可达几十次,高速压力要每分钟可达数百次甚至千次以上,而且每次冲压行程就可能得到一个冲件。(2)冲压时由于模具保证了冲压件的尺寸与形状精度,且一般不破坏冲压件的表面质量,而模具的寿命一般较长,所以冲压的质量稳定,互换性好,具有“一模一样”的特征。(3)冲压可加工出尺寸范围较大、

3、形状较复杂的零件,如小到钟表的秒表,大到汽车纵梁、覆盖件等,加上冲压时材料的冷变形硬化效应,冲压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4)冲压一般没有切屑碎料生成,材料的消耗较少,且不需其它加热设备,因而是一种省料,节能的加工方法,冲压件的成本较低。但是,冲压加工所使用的模具一般具有专用性,有时一个复杂零件需要数套模具才能加工成形,且模具制造的精度高,技术要求高,是技术密集形产品。所以,只有在冲压件生产批量较大的情况下,冲压加工的优点才能充分体现,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冲压地、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尤其是大批量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相当多的工业部门越来越多地采用冲压法加工产品零部件,如汽车、农机、仪器、仪表、电子

4、、航空、航天、家电及轻工等行业。在这些工业部门中,冲压件所占的比重都相当的大,少则60%以上,多则90%以上。不少过去用锻造=铸造和切削加工方法制造的零件,现在大多数也被质量轻、刚度好的冲压件所代替。因此可以说,如果生产中不谅采用冲压工艺,许多工业部门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快速进行产品更新换代等都是难以实现的。1.2 冲压的基本工序及模具由于冲压加工的零件种类繁多,各类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又各不相同,因而生产中采用的冲压工艺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分离工序是指使坯料沿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断面质量的冲压(俗称冲裁件)

5、的工序;成形工序是指使坯料在不破裂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冲压件的工序。上述两类工序,按基本变形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冲裁、弯曲、拉深和成形四种基本工序,每种基本工序还包含有多种单一工序。在实际生产中,当冲压件的生产批量较大、尺寸较少而公差要求较小时,若用分散的单一工序来冲压是不经济甚至难于达到要求。这时在工艺上多采用集中的方案,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工序集中在一副模具内完成,称为组合的方法不同,又可将其分为复合-级进和复合-级进三种组合方式。复合冲压在压力机的一次工作行程中,在模具的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一工序的一种组合方法式。级进冲压在压力机上的一次工作行程中

6、,按照一定的顺序在同一模具的不同工位上完面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一工序的一种组合方式。复合-级进在一副冲模上包含复合和级进两种方式的组合工序。冲模的结构类型也很多。通常按工序性质可分为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和成形模等;按工序的组合方式可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和级进模等。但不论何种类型的冲模,都可看成是由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上模被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或垫板上,是冲模的固定部分。工作时,坯料在下模面上通过定位零件定位,压力机滑块带动上模下压,在模具工作零件(即凸模、凹模)的作用下坯料便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与尺寸的冲件。上模回升时,模具的卸料与出件装置将冲件或废料从凸、凹模上卸下或推、顶

7、出来,以便进行下一次冲压循环。1.3 冲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涌现,因而促进了冲压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其主要表现和发展方向如下。(1) 冲压成形理论及冲压工艺方面冲压成形理论的研究是提高冲压技术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冲压成形理论的研究非常重视,在材料冲压性能研究、冲压成形过程应力应变分析、板料变形规律研究及坯料与模具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塑性变形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始应用塑性成形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即利用有限元(FEM)等有值分析方法模拟金属

8、的塑性成形过程,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人员可预测某一工艺方案成形的可行性及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通过在计算机上选择修改相关参数,可实现工艺及模具的优化设计。这样既节省了昂贵的试模费用,也缩短了制模具周期。 研究推广能提高生产率及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扩大冲压工艺应用范围的各种压新工艺,也是冲压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国内外相继涌现出精密冲压工艺、软模成形工艺、高能高速成形工艺及无模多点成形工艺等精密、高效、经济的冲压新工艺。其中,精密冲裁是提高冲裁件质量的有效方法,它扩大了冲压加工范围,目前精密冲裁加工零件的厚度可达25mm,精度可达IT1617级;用液体、橡胶、聚氨酯等作柔性凸模或凹模的软模成形

9、工艺,能加工出用普通加工方法难以加工的材料和复杂形状的零件,在特定生产条件下具有明显的经济效果;采用爆炸等高能效成形方法对于加工各种尺寸在、形状复杂、批量小、强度高和精度要求较高的板料零件,具有很重要的实用意义;利用金属材料的超塑性进行超塑成形,可以用一次成形代替多道普通的冲压成形工序,这对于加工形状复杂和大型板料零件具有突出的优越性;无模多点成形工序是用高度可调的凸模群体代替传统模具进行板料曲面成形的一种先进技术,我国已自主设计制造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无模多点成形设备,解决了多点压机成形法,从而可随意改变变形路径与受力状态,提高了材料的成形极限,同时利用反复成形技术可消除材料内残余应力,实现

10、无回弹成形。无模多点成形系统以CAD/CAM/CAE技术为主要手段,能快速经济地实现三维曲面的自动化成形。(2) 冲模是实现冲压生产的基本条件.在冲模的设计制造上,目前正朝着以下两方面发展:一方面,为了适应高速、自动、精密、安全等大批量现代生产的需要,冲模正向高效率、高精度、高寿命及多工位、多功能方向发展,与此相比适应的新型模具材料及其热处理技术,各种高效、精密、数控自动化的模具加工机床和检测设备以及模具CAD/CAM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为了适应产品更新换代和试制或小批量生产的需要,锌基合金冲模、聚氨酯橡胶冲模、薄板冲模、钢带冲模、组合冲模等各种简易冲模及其制造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精

11、密、高效的多工位及多功能级进模和大型复杂的汽车覆盖件冲模代表了现代冲模的技术水平。目前,50个工位以上的级进模进距精度可达到2微米,多功能级进模不仅可以完成冲压全过程,还可完成焊接、装配等工序。我国已能自行设计制造出达到国际水平的精度达2? 5微米,进距精度23微米,总寿命达1亿次。我国主要汽车模具企业,已能生产成套轿车覆盖件模具,在设计制造方法、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但在制造方法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和成本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模具制造技术现代化是模具工业发展的基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技

12、术正在不断向传统制造技术渗透、交叉、融合形成了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其中高速铣削加工、电火花铣削加工、慢走丝切割加工、精密磨削及抛光技术、数控测量等代表了现代冲模制造的技术水平。高速铣削加工不但具有加工速度高以及良好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主轴转速一般为1500040000r/min),加工精度一般可达10微米,最好的表面粗糙度Ra1微米),而且与传统切削加工相比具有温升低(工件只升高3摄氏度)、切削力小,因而可加工热敏材料和刚性差的零件,合理选择刀具和切削用量还可实现硬材料(60HRC)加工;电火花铣削加工(又称电火花创成加工)是以高速旋转的简单管状电极作三维或二维轮廓加工(像数控铣一样),因此不

13、再需要制造昂贵的成形电极,如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EDSCAN8E电火花铣削加工机床,配置有电极损耗自动补偿系统、CAD/CAM集成系统、在线自动测量系统和动态仿真系统,体现了当今电火花加工机床的技术水平;慢走丝线切割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相当高,功能也相当完善,自动化程度已达到无人看管运行的程度,目前切割速度已达到300mm /min,加工精度可达±1.5微米,表面粗糙度达Ra=010.2微米;精度磨削及抛光已开始使用数控成形磨床、数控光学曲线磨床、数控连续轨迹坐标磨床及自动抛光等先进设备和技术;模具加工过程中的检测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在三坐标测量机除了能高精度地测量复杂曲面的数据外,

14、其良好的温度补偿装置、可靠的抗振保护能力、严密的除尘措施及简单操作步骤,使得现场自动化检测成为可能。此外,激光快速成形技术(RPM)与树脂浇注技术在快速经济制模技术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利用RPM技术快速成形三维原型后,通过陶瓷精铸、电弧涂喷、消失模、熔模等技术可快速制造各种成形模。如清华大学开发研制的“M-RPMS-型多功能快速原型制造系统”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惟一拥有两种快速成形工艺(分层实体制造SSM和熔融挤压成形MEM)的系统,它基于“模块化技术集成”之概念而设计和制造,具有较好的价格性能比。一汽模具制造公司在以CAD/CAM加工的主模型为基础,采用瑞士汽巴精化的高强度树脂浇注成形的

15、树脂冲模应用在国产轿车试制和小批量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3) 冲压设备和冲压生产自动化方面性能良好的冲压设备是提高冲压生产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高精度、高寿命、高效率的冲模需要高精度、高自动化的冲压设备相匹配。为了满足大批量高速生产的需要,目前冲压设备也由单工位、单功能、低速压力机朝着多工位、多功能、高速和数控方向发展,加之机械乃至机器人的大量使用,使冲压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各式各样的冲压自动线和高速自动压力机纷纷投入使用。如在数控四边折弯机中送入板料毛坯后,在计算机程序控制下便可依次完成四边弯曲,从而大幅度提高精度和生产率;在高速自动压力机上冲压电机定转子冲片时,一分钟可冲几百片,并能自动

16、叠成定、转子铁芯,生产效率比普通压力机提高几十倍,材料利用率高达97%;公称压力为250KN的高速压力机的滑块行程次数已达2000次/min以上。在多功能压力机方面,日本田公司生产的2000KN“冲压中心”采用CNC控制,只需5min时间就可完成自动换模、换料和调整工艺参数等工作;美国惠特尼公司生产的CNC金属板材加工中心,在相同的时间内,加工冲压件的数量为普通压力机的410倍,并能进行冲孔、分段冲裁、弯曲和拉深等多种作业。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且其更新换代的周期大为缩短。冲压生产为适应这一新的要求,开发了多种适合不同批量生产的工艺、设备和模具。其中,无需设

17、计专用模具、性能先进的转塔数控多工位压力机、激光切割和成形机、CNC万能折弯机等新设备已投入使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国外已经发展起来、国内亦开始使用的冲压柔性制造单元(FMC)和冲压柔性制造系统(FMS)代表了冲压生产新的发展趋势。FMS系统以数控冲压设备为主体,包括板料、模具、冲压件分类存放系统、自动上料与下料系统,生产过程完全由计算机控制,车间实现24小时无人控制生产。同时,根据不同使用要求,可以完成各种冲压工序,甚至焊接、装配等工序,更换新产品方便迅速,冲压件精度也高。(4) 冲压标准化及专业化生产方面模具的标准化及专业化生产,已得到模具行业和广泛重视。因为冲模属单件小批量生产,冲模零件既

18、具的一定的复杂性和精密性,又具有一定的结构典型性。因此,只有实现了冲模的标准化,才能使冲模和冲模零件的生产实现专业化、商品化,从而降低模具的成本,提高模具的质量和缩短制造周期。目前,国外先进工业国家模具标准化生产程度已达70%80%,模具厂只需设计制造工作零件,大部分模具零件均从标准件厂购买,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模具制造厂专业化程度越不定期越高,分工越来越细,如目前有模架厂、顶杆厂、热处理厂等,甚至某些模具厂仅专业化制造某类产品的冲裁模或弯曲模,这样更有利于制造水平的提高和制造周期的缩短。我国冲模标准化与专业化生产近年来也有较大发展,除反映在标准件专业化生产厂家有较多增加外,标准件品种也有扩展

19、,精度亦有提高。但总体情况还满足不了模具工业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标准化程度还不高(一般在40%以下),标准件的品种和规格较少,大多数标准件厂家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标准件质量也还存在较多问题。另外,标准件生产的销售、供货、服务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第2章 落料拉深模设计2.1 零件基本情况零件简图: 见下面(零件图)生产批量: 大批量材 料: 08钢材料厚度: 2mm图2-1 零件图 2.2 工艺分析1.零件材料、尺寸公差要求1)零件材料为08钢,其塑性韧性较好,其抗剪强度为310MPa,抗拉强度为390MPa,利于各种工序的加工。2)从零件图上看,其尺寸公差要求不高,故精度不高,属于回转体零

20、件,其未注公差按IT13级处理,给模具制造带来了很多方便。2.零件的形状,结构及冲压工艺性 1)零件形状尺寸通过落料、拉深、冲孔、整形、切边等冲压工序获得 2)零件为一旋转体,其形状特征表明,它是一个带凸缘的圆筒形件 3)该零件尺寸采用2mm的钢板冲压而成,可保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20孔为IT10级,冲孔时以20孔的内径定位 4)拉深件底部及口部圆角半径R2偏小,故应在拉深后另加整形工序,并用制造精度较高,间隙较小的模具来进行加工2.3 零件工艺计算及冲压方案的确定(1)修边余量的确定t>1mm 零件各尺寸应以零件厚度的中线尺寸代入计算=1.29查表4.2.2(«冲压工艺与模具

21、设计») =4.3mm(2)计算工件面积 A=(110-84)+×3×84-2×3+×78×32+×3×72+2×3+(3)计算毛坯直径 D152mm(4)确定能否一次拉成 m= 查表4.29(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 故工件可一次拉深若采用接近于极限的拉深系数进行拉深,则需要采用较大的圆角半径,以保证拉深质量。目前零件材料t=2mm,圆角半径r=2mm。该值过小,一次拉深难以满足零件要求。因此需要增加一道整形工序,以得到更小的底部圆角半径工序的组合和顺序确定外壳的全部基本工序为:落料52 拉深 冲孔20

22、冲孔2-6.5 整形 切边方案一:落料与拉深复合,其余按基本工序 本方案虽然符合加工工序,但工序过多,效率过低方案二:落料与拉深复合,整形、冲孔20与冲2-6.5、切边一起 本方案工序少,能较好保证工件尺寸精度,生产效率也能保证,选此方案比较合理方案三:采用多工位级进模或在自动压力机上冲压 采用此方案,生产效率高,但模具结构复杂,制造周期长,成本高,故只有大批量生产中才适合,适合精度高的工件故采用方案二2.4排样计算查表 7.5.25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a=1.5 采用无侧压装置 图2-2 排样图 2.5冲裁力的计算及选用压力机1) 冲152圆板2) 冲20和6.5的孔3) 拉深力线拉深时 最大

23、拉力 4) 卸料力5) 压边力 查表4-27 =3 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6) 整形力 查表3-14 P=40MPa 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 初选压力机查表 13.9 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选取 标称压力为50tf 的开式可倾压力机2.6 画工序图图2-3 落料拉深 图2-4 整形 图2-5 冲孔、切边2.7 编制工艺卡片扬州市职业大学冲压工艺 过程卡产品型号Cc004零(部)件名称共 页产品名称外壳零(部)件型号第 页材料牌号及规格材料技术要求毛坯尺寸每个毛坯可制件数毛坯重量 辅助材料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加工简图设 备工艺装备备注1下料剪床上裁板156X2802落料和 拉深落料拉深复合JH23-40

24、落料和拉深复合模3整形零件外形达到尺寸要求JH23-40整形模编制 (日期)审核 (日期)会签 (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日期冲压工艺过程卡一冲压工艺过程卡二扬州市职业大学冲压工艺过程卡产品型号C004零(部)件名称共 页产品名称外壳零(部)件型号第 页材料牌号及规格材料技术要求毛坯尺寸每个毛坯可制件数毛坯重量辅助材料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加工简图设 备工艺装备备注4冲孔 切边冲¢20孔和冲2-¢6.5切凸缘边达到尺寸要求JH23-16冲孔切边模5检验按产品零件图检验编制 (日期)审核 (日 期)会签 (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

25、文件号日期扬州市职业大学冲压工艺过程卡产品型号C004零(部)件名称共 页产品名称外壳零(部)件型号第 页材料牌号及规格材料技术要求毛坯尺寸每个毛坯可制件数毛坯重量辅助材料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加工简图设 备工艺装备备注排样图编制 (日期)审核 (日期)会签 (日期)标记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日期冲压工艺过程卡-2第3章 冲模的类型结构及模具尺寸的计算3.1 冲模类型及结构形式1.模具类型(落料拉深模)及结构形式(顺装) 2.卸料方式(一,板料卸料方式 二.成件排出 3.定位方式零件的制成需经过三道工序,故共有三副模具第一副为落料拉深模,此模为复合模第二副为整形模,此模为单工序

26、模第三副为冲孔、切边模,此模也是复合模3.2 模具设计计算1) 压力中心零件为一圆形件,故零件圆心即为压力中心2) 计算各主要零件尺寸落料凹模厚度及壁厚查表 2.82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K=0.2H=Kb=0.2×152=30.1mm凹模壁厚C=(1.52)H=4560mm取C=49mm查表2.62(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选取凹模板250×32 Cr12MoV JB/T 7643.43) 落料凹模固定板尺寸 250×544) 拉深凸模固定板 查表75.58(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 选取 250×20 45钢 JB/T 7643.55) 拉深凸模垫板 查

27、表 15.61 (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 选取 250×10 45钢 JB/T 7643.66) 橡皮的自由度 橡皮总的工作行程 h =44mm 橡皮的自由高度 h=146176mm 取 h=176mm 模具在组装时橡皮的预压量 h =(10%15%)h=176-26.4mm 取h =26mm 由此可算出模具中安装橡皮的空间高度尺寸为150mm7) 落料52凹凸模尺寸计算 冲模制造精度 凸模为IT6级 凹模为IT7级 冲裁件精度为IT10级 故坯料为152mm 查表2.2.4(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2Cmin=0.246 2Cmax=0.36 2Cmax-2Cmin=0.114 15

28、2为IT10级 取X=1 d=×0.16=0.04 =×0.16=0.032 Dd =(D-x) =(152-0.16) =151.84mm D=(Dd-2Cmin) =(151.84-0.246) =151.59mm+d0.114 满足间隙公差要求8) 冲孔凸凹模尺寸计算 凸凹模分别按IT6和IT7级加工制造 6.5冲孔按IT12级 取x=0.75 孔尺寸为6.5mm 20孔按IT10级 取x=1 中心距按IT10级 尺寸为60±0.08 孔距尺寸 Ld=(Lmin+0.5)±0.125 =(60-0.08)+0.08 ±0.02 =60&#

29、177;0.02mm9) 6.5孔 d=(d+x) =(6.5+0.75×0.4) =6.8mm d=(d+2Cmin) =(6.8+0.246) =7.046mm +d0.114 满足间隙公差条件10) 20孔 d=(20+0.1) =20.1mm d=(d+2Cmin) =(20.1+0.246) =20.346mm +0.114 满足间隙公差条件11) 拉深凸凹模尺寸计算 查表4.56 (冲压模简明设计手册) =0.12 =0.08 80按IT14级 80mm C(11.1)t=2-2.2 取C=2.2mm Dd=(D-0.75) =(80-0.75×0.74)=79

30、.445mm D=(Dd-2C) =(79.445-2C) =75.045mm3.3 校核压力机冲模的闭合高度是指滑块在下死点即模具在最低工作位置时,上模座上平面与下模座下平面之间的距离H。冲模的闭合高度必须与压力机的装模高度相适应。压力机的装模高度是指滑块在下死点位置时,滑块下端面至垫板上平面间的距离。当连杆调至最短时为压机的最大装模高度Hmax;连杆调至最长时为为最小装模高度Hmin。(1)模具闭合高度本模具闭合高度为291mm=55+70+54+32+20+10+60 Hmax=320mm Hmin=275mm Hmax-5HHmin+10(2) 是否符合冲裁要求Fg=50tfF总=49

31、tf 符合冲裁要求(3) 选定设备该零件冲裁力为49tf模具闭合高度为291mm可选取公称压力为63tf的开式可倾工作台压力机,此压力机工作台可活动最大装模高度为370mm公称压力为63tf工作台尺寸为710mm×480mm工作台孔尺寸 左右 340mm前后 180mm直径 230mm(4) 模柄的确定模柄的作用是固定上模座于压力机滑块上时使模具的压力中心于压力机的压力中心保证一致。所以,模柄的长度不得大于压力机滑块里模柄孔的深度,模柄直径应与模柄孔一致。(5) 卸料板卸料板各工作型孔应与凹模型孔同心。卸料板的各型孔与对应凸模的配合间隙只有凸凹模冲裁间隙的1/3-1/4。高速冲压时,

32、卸料板与凸模间隙要求取较小值。卸料板各工作形孔应较光洁,其表面粗糙度值一般取Ra0.4-0.1。冲压速度越高,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卸料板应具有必要的精度和刚度。(6) 挡料方式常见的限定条料送进距离的方式有:用销钉抵挡搭边或制件轮廓,限定条料送进距离的挡料销定距;用侧刀在条料侧边冲切各种形状缺口,限定条料送进距离的侧刀定距。固定式挡料销适用于手工送料的简单模或连续模。所以采用固定式挡料销。(7) 挡件装置制件中心有孔时常用的推件形式,由打杆推动顶板、顶杆,最后由推件块将制件推下。(8) 垫板垫板的作用是分散凸模传来的压力,防止模板被压挤损伤。如果凸模端面上的单位压力大于模板材料的许用挤压应力时,

33、就需要在凸模支承面上加一淬硬磨平的垫板;如果凸模端面上的单位压力不大于模板材料的许用挤压应力时,可以不加垫板。垫板厚度一般取3-8毫米。(9) 弹性元件当冲压所需工作行程较小而作用力很大时,可以考虑选用碟形弹簧。碟形弹簧组装方式有合式和复合式。在使用同一规格碟形弹簧的情况下,复合式组装允许承受的载荷能成倍增加,其增加的倍数为每一叠的弹簧个数;复合组装方式为允许承受载荷的3倍。碟形弹簧在使用中较易碎裂,有碎裂片应及时更换;而且导杆容易磨损,所以应对导杆渗碳并淬火处理。第4章 凹凸模加工工艺,数控程序及工序卡片4.1 制定凸凹模加工工艺过程1) 加工工艺路线方案分析一、拉深凸模 方案一:备料(下料

34、.锻造)退火普通车(粗车.钻孔.半精车) 数控车(车圆角) 钳工划线钻侧孔热处理(淬火.回火达到5862HRC) 磨削(磨外圆.两端面达到设计要求) 钳工精修检验 方案二:备料(下料.锻造) 退火数控车(粗车.钻孔.半精车.车圆角)钳工划线钻侧孔热处理(淬火.回火达到5862HRC) 磨削(磨外圆.两端面达到设计要求) 钳工精修检验 方案比较:方案一和方案二相比较.方案一生产成本低,但要多次装夹,精度难以达到统一;方案二虽然制造成本有所提高,但车削只需一次装夹,对于提高零件精度,寿命有明显提高,故选方案二比较合适二、落料凹模方案一:备料(下料.锻造) 退火普通车(外圆.内圆) 钳工划线钻孔(螺

35、丝钉.销孔等) 热处理(淬火.回火达到5862HRC) 磨削(磨外圆.两端面达到设计要求) 钳工精修检验方案二:备料(下料.锻造) 退火数控车(外圆.内圆) 钳工划线钻孔(螺丝孔.销孔等) 热处理(淬火.回火达到5862HRC) 磨削(磨外圆.两端面达到设计要求) 钳工精修检验方案比较:两方案相比较,方案一比方案二制造成本低,零件只需加工外圆和内圆.所以在普通车床上加工即可,故选方案一比较合适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扬州市职业大学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产品型号产品名称C004外壳零件名称零件材料毛坯种类毛坯尺寸净重备注拉深凸模Cr12MoV锻90×130工序号工序名称

36、 工 序 内 容设备1备料将毛坯锻成圆棒90×130mm2热处理退火(消除锻后残余应力,降低硬度)3数控车削按图车全形,单边留0.3mm余量,在75端面钻6.通孔数控车床4钳工划线划出侧面6.5位置线5钻侧孔孔直径6.5钻床6热处理淬火、回火达到5862HRC7磨削磨外圆、两端面达到设计要求磨床8钳工精修全面达到设计要求9检验编制审核批准年 月 日第 页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扬州市职业大学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产品型号产品名称C004外壳零件名称零件材料毛坯种类毛坯尺寸净重备注落料凹模C412MOV锻260×85工序号工序名称工 序 内 容设备1备料将毛坯锻成圆棒260×

37、;852热处理退火(消除锻后残余应力降低硬度)3普通切削按图形车全形单边留1.5mm余量普通车床4钳工划线划出各孔位置线5钻孔钻床6热处理淬火,回火达到5862HRC7磨削磨型腔内圆和平面磨床8钳工精修表面达到设计要求9检验编制审核批准年 月 日第 页3)数控加工工序卡片数控加工工序卡片单位名称扬州市职业大学产品名称或代号零件名称零件图号外壳(C004)拉深凸模C004-1-04工序号程序编号夹具名称使用设备车间数控车床工步号工步内容刀具号刀具规格主轴转速(r/min)进给速度(mm/r)背/侧吃刀量备注1粗车88×90190°右偏刀5000.312车端面245°

38、车刀5000.313按图车全形、单边留0.3mm190°右偏刀5000.31尺寸达到86.6、82.6、75.64在75的端面上车R10圆角390°右偏刀5000.315车退刀槽47mm割刀3000.116倒角545°车刀3000.317点中心孔6中心钻10000.118钻6.5通孔76.5钻头8000.119精车890°右偏刀10000.10.2编制审核批准年 月 日第 页第五章 总结通过一段时间的设计研究,整个设计工作已经完成。本人设计了一套落料拉深模具。其设计本方案与实际生产相吻合,能够解决一些基本的实际问题。本设计方案和类似的模具相比,能正确的解

39、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落料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但是还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研究,本夹具设计对冲压力的计算只是粗略的计算,模具安装还需要调试。我在这次的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专业知识得到一次全卖弄的复习和提高。在以下各个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1. 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知识。2. 提高了机构设计能力,通过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训练,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能保证加工质量的模具的能力。3. 进一步熟练使用手册以及图表资料,掌握与模具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做到了熟练运用。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毕业设计

40、,我对自己不久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进行了一次很好的适应性的训练,从中锻炼了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从事的工作铺垫了基石。由于本人能力、经验等各方面不足的限制,所在设计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请参考、查阅者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1 陈剑鹤主编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 王 芳主编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3 刘小年 刘振魁主编机械制图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4 谢煜北主编模具设计与制造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5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6 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

41、手册 机械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7 郝滨海主编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8 杨黎明 黄凯 李恩至 陈仕贤 编机械零设计手册修订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9上海市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委员会编机械加工工艺及装备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0 田萍主编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及设备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致谢论文脱稿之际,特别感谢指导老师张霞老师为我讲解、提供具有代表性的课题、材料,以及在我遇到难题时,能及时为我解答,使我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扬州市职业大学汽车与电气工程系的多位老师在我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以及在学校期间,给予了很多热情的帮助和大力支持。为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各位老师、同学、朋友们表示谢意!最后,向热心评审本论文和参加答辩的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第 31 页 共 3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