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管地面施工工法1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1486839 上传时间:2021-11-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暖管地面施工工法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暖管地面施工工法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暖管地面施工工法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地暖管地面施工工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暖管地面施工工法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青建集团股份公司企业工法 CNQC-GF12011 地暖管地面施工工法The ground to warm the pipe construction method 2010年4月20日发布 2010年5月1日实施青 建 集 团 股 份 公 司 发 布1 前 言图1 地暖管敷设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简称地暖管地面)如图1,是一种利用建筑物内部地面暗敷设循环盘管管材,以低温热水为热媒,以采暖房间的地板作为散热面,进而实现由地面向房间散热的供暖系统。在实践过程中,地暖管地面极易产生裂缝,从而影响使用功能。因此,地暖管地面的防裂问题尤为突出,青岛一建集团有有限公司联合青建集团和青岛新华友建设有限

2、公司对地暖管地面施工抗裂技术进行研究,并在雍翠华苑等工程上进行了实际应用。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地暖管地面抗裂关键技术研究”于2010年10月通过了青岛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其技术水平为国内先进。在此基础上形成本工法。2 工法特点本工法明确界格缝设置原则和最大间距,给出地面面层最小控制厚度,通过采用二次浇注工艺能够显著的减少地暖地面的开裂,降低返工及后期维护、维修费用,节约成本,提高施工质量。3 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适用于民用或工业建筑内,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各种混凝土地面工程施工。4 工艺原理4.01界格缝设置:通过计算及试验分析如表4.0.1及图4.0.1-1、2,规范中规定的界格缝设置的

3、间距过大,需根据工程实际确定界格缝设置的最大间距,当混凝土填充层厚度大于40mm时,界格缝设置的最大间距不宜大于5m,以保证混凝土自身抗拉强度大于自身收缩应力,减少裂缝。4.0.2地暖管地面混凝土填充层最小厚度:通过计算及试验分析,地暖管地面混凝土层有效厚度不宜小于40mm,以保证混凝土自身抗拉强度大于自身收缩应力,减少裂缝。4.0.3通过试验地暖管地面施工过程中,采用二次浇注工艺,即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填充层,养护7天以上,待混凝土填充层充分收缩完成后,在进行面层施工,能够有效的降低地暖管地面裂缝的出现。表4.0.4-1 试验的四种工况序号房间界格缝设置情况养护情况浇注工艺工况一A1不设置不养护

4、二次浇注工况二A2设置不养护二次浇注工况三A3设置养护二次浇注工况四A4不设置一次浇注图4.0.1-1房间A1、A2、A3测点布置图 图4.0.4-2 应变计布置现场照片图4.0.4-3阴角处应变计布置现场照片 图4.0.4-4板跨中应变计布置现场照片5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 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基层处理铺设保温层和地暖管铺设钢筋网片界格缝设置混凝土第一次浇注毛毡覆盖洒水养护7d水泥砂浆面层浇注、压光养护验收。5.2 操作要点图5.2.2-1 聚苯板铺设5.2.1 施工准备:施工现场用水和用电,材料储放场地等临时设施能满足施工要求。弹线做标志,标高控制准确。5.2.2基层处理:对现有地面进行彻

5、底清理,除去灰尘、浮杂物,施工时要保证基层干燥,对于粗糙起砂的基层,用钢丝刷等工具对起砂部位进行处理,把松动或过高部分凿掉,用1:1水泥砂浆扫一遍,确保新老混凝土结合牢固5.2.3铺设聚苯板:在找平层上铺设20mm 厚聚苯保温板,板缝处用胶带粘贴牢固,在保温层上铺设铝箔纸或粘一层带坐标分格线的复合镀铝聚脂膜,保温层要铺设平整,如图5.2.2-1。 5.2.4设置弹性隔离带:用乳胶将20mmx60mm 聚苯板条沿墙粘贴,要求粘贴平整,搭接严密;图5.2.7-1界格缝设置5.2.5铺设盘管并固定:按设计要求间距将加热管(PB 管),为保证盘管间距均匀,用塑料管卡将管子固定在聚苯板上,盘管间距偏差控

6、制在10mm内。5.2.6铺设钢筋网片:当用于底层地面时,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网片,上层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控制在20mm;当用于楼层地面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200mm的焊接钢筋网片,钢筋规格控制在4-6(4钢筋网片设置间距不大于150mm,6钢筋网片设置间距不大于200mm),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在1520mm。图5.2.9-1面层浇注5.2.7设置界格缝:辐射供暖地板当边长超过5m 或面积超过25 时,每隔2.5m左右设置纵横向20mmx60mm的挤塑板分隔条,板条高度高出地面20mm。走道和客厅之间、门口处等截面突变部位单独做一道聚苯板分隔条,以分割相邻两个区域的地面,界格缝处构造层(砂浆、混凝

7、土、钢筋网片)应做到完全断开,上下层缝贯通,并保持顺直,位置一致。如图5.2.7-1。5.2.8细石混凝土第一次浇注:第一次浇筑混凝土时,厚度不应低于40mm。人工抹压至与盘管高度相平。5.2.9水泥砂浆面层浇注、压光:养护7d以后,再浇注30mm厚水泥砂浆,用抹子压光,如图5.2.9-1。图5.2.10-1 养护5.2.10养护:养护 填充层第一次浇注完毕后,应根据外界气温在混凝土浇注完后3-12小时内用草帘、芦席、麻袋等适当材料将混凝土表面予以覆盖,并经常浇水保持湿润。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养护时应派专人进行养护,

8、养护期前三天严禁上人,后期上人需铺设薄板,减少人在其上走动对混凝土的影响。第二次次浇注完成后也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不得少于7d。5.2.11成品保护:浇注混凝土时,做好地热管的保护工作,防止地热管的损坏。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堆载,禁止任何施工荷载。6 材料与设备6.0.1 材料:水泥宜选用水化热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细骨料宜选用区中砂,含泥量少于2%。粗骨料在泵送条件下宜选用连续级配细石,含泥量少于2%,并控制缓凝剂的使用,水用饮用水。6.0.2 设备:混凝土搅拌机、滚筒、小车、抹子、刮杆、壁纸刀、墨斗。7 质量控制7.1 质量标准7.1.1地面辐射供

9、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7.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7.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7.1.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7.1.5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7.1.6混凝土养护施工工艺标准GCCO56-20037.1.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7.2 质量控制措施7.2.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应按照相应的规定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7.2.2 混凝土浇筑前,由试验室做配合比并出具配合比通知单。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7.2.3 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0、规范GB54204的要求留置标准养护试块和 同条件养护试块,作为混凝土强度评定的依据。7.2.4 混凝土浇筑前应将基层杂物清理干净,除去杂物,按照要求进行振捣。7.2.5 抗裂纤维:抗裂纤维经现场验收后应按合成短纤维取样方法(GB/T 143341993)规定取样试验,并符合抗裂短纤维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试验方法(GB/T 143371993)的规定要求。7.2.6 PB管应标明生产厂的名称、规格和主要技术特性,包装上应标有批号、数量、生产日期和检验代号。供应管材的企业,应能提供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可的,省级及以上检验机构要求的检验合格的证明文件。 7.2.7水灰比控制:地暖管地面施工混凝土配

11、合比设计其水灰比宜控制在0.55以下。地暖管地面当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时,坍落度一般控制在40-80mm;商品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50mm以内。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和实验方法应符合有关技术规定,混凝土配合比经验参考数据如下表7.2.7-1所示。表3.3.2-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经验参考数据水泥强度等级混凝土强 度等 级水灰比石子最大粒径(mm)102030用水量(kg/m3)砂率(%)用水量(kg/m3)砂率(%)用水量(kg/m3)砂率(%)32.5C10C15C20C25C30C350.75-0.850.63-0.680.55-0.600.45-0.500.38-0.430.35-0

12、.38170-175175-180180-185185-190190-195195-20039-4237-4036-3933-3731-3529-33165-170170-175175-180180-185185-190190-19538-4036-3935-3832-3630-3428-32160-165165-170170-175175-180180-185185-19037-4035-3834-3731-3529-3327-3142.5C10C15C20C25C30C350.75-0.850.60-0.700.53-0.600.48-0.520.42-0.470.38-0.41170-1

13、75175-180180-185185-190190-195190-20039-4137-4036-3934-3733-3631-35165-170170-175175-180180-185185-190185-19538-4036-3936-3833-3632-3530-34160-165165-170170-175175-180180-185180-19037-4035-3834-3732-3531-3429-337.2.8 水泥用量控制:地暖管地面应用C20商品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一般不宜超过300kg。 7.2.9商品混凝土粉煤灰掺量控制:目但由于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后,其强度增长速度会

14、减慢,施工过程中应针对此特点控制粉煤灰用量,并注意上人时间。同时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其抗冻性能有所降低,冬期施工时应提高的保温和养护要求。8 安全措施8.0.1工人入场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严格执行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教育,操作前进行安全交底。8.0.2夜间施工有足够的照明,并派电工跟班作业。8.03合理布置电源、电线,各种电源线应用绝缘线,不允许直接固定在钢管上。8.04现场电动具必须按规定位置保护接地或接零,必须安装触电保护器,现场使用的电箱、闸刀、触保器必须编号,严格按三级保护用电,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8.05现场机械设备必须定机、定人、定岗位,使用前由专人负责验收工作,机械使用专人操作,定期维

15、护、保养、做好运转记录。8.06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扬尘现象,应采取遮盖、封闭、洒水冲洗等措施。 9 环保措施与成品保护9.0.1 地暖管加工与安装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轻拿轻放,不能碰伤、划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带压进行施工,严禁采用尖锐构件进行振捣。9.0.2 采用小推车进行混凝土运输时,应在地暖管上覆盖竹胶板,小推车腿部应绑扎棉布,防止碰损。9.0.3不允许在地盘地面上用机具切割物体、抛掷重物,严禁用喷灯等设备烘烤。9.0.4施工产生的废料须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不得在施工现场焚烧有毒、有害和有恶臭气味的物质。9.0.5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工程施工应尽量避免中午和夜间进行产生噪音的施工作业,

16、以减少噪声污染,避免影响居民休息。 10 效益分析10.1 经济效益分析采用本工法施工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基本解决了大面积地暖管地面出现空鼓、裂纹等质量通病,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地暖管地面的维修和维护费用。以青岛雍翠华苑工程为例,每修补1平方米空鼓或裂纹地面(楼面),需花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合计85元,该工程六栋高层住宅地暖管地面面积共30000平方米,则可避免经济损失约2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10.2 社会和环保效益10.2.1采用本工法可有效的解决地面的空鼓、裂缝、地面起砂等质量问题,避免因地暖管地面开裂造成返工,保证工期进度,合理范围内节约工程成本。10.2.2 随着地暖管地面在我国采

17、暖行业中飞速发展,对地暖管地面施工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本工法有效的解决了地暖管开裂问题,同时保证了地面施工质量,在同行业中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11 工程实例11.1 雍翠华苑工程11.1.1 工程概况。雍翠华苑工程位于青岛市四方区四流南路9号,由青岛一建集团承建的单体工程6个,建筑面积7220平米,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除卫生间内采用散热片取暖外其余房间全部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11.1.2 施工情况。地暖管地面施工时间2010年5月至9月,施工过程中仅在中部采用了二次浇注施工工艺。11.1.3 应用效果。通过采用本工法,施工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基本解决了大面积地暖管地面出现空鼓、裂纹等质量通病。11.2 青建景苑工程11.2.1工程概况。青建景苑工程(见图11.2.1)由青建集团国通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青岛国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青岛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工程2007年8月开工,2008年6月竣工;工程位于青岛胶州市广州路和澳门路交界处。11.2.2 施工情况。应用面积27220m2,施工时间2010年7月至8月,施工过程中采用二次浇注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本工法要求设置界格缝间距,混凝土填充层厚度为50mm。11.2.3 应用效果。通过应用本工法基本避免了大面积空鼓开裂情况的出现,竣工验收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图11.2.1编制:赵海洲审核:孙从磊批准:张同波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