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设计与建设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1476569 上传时间:2021-1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6.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设计与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设计与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设计与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设计与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设计与建设(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甄习春1 ,朱中道1 ,卢豫北2 ,侯春堂3 ,刘永生3 ,段琦3(11 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郑州450016 ; 21 河南省郑州地质工程勘察院 ,郑州450003 ;31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北京100081)摘要 : 文章设计并建设了黄淮平原松散岩类孔隙水地区单孔井深 350m、多层 (4 层) 地下水示范监测井 ,实现了单孔多层井孔设计 、施工工艺 、管材以及地下水自动监测技术集成等重大突破 ,为类似地区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建设提供了技 术示范 ,为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关键词 : 单孔多层 ; 地下水 ;监测井 ;中图分类号 : P641174文献标识码

2、 : A文章编号 : 100023665 (2008) 0520046204补给量为11874 8 108 m3 a ,中深层地下水资源补给量为11117 4 108 m3 a ;浅层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01833 2我国地下水监测井多以单井或一组不同深度的群井组成 ,大多为历史时期的勘探孔或开采井 ,存在的主 要问题是投资大 、施工周期长 、占地多 、不便于管理 ,也 不方便监测井的保护等 。监测井的管材多采用钢管或 铸铁管 ,这种材料易腐蚀 ,维护难度大 、使用寿命较短 。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开展了单孔多层地下水示范监测井建设 ,力求在监测井的成井工艺 、 管材使用和地下水

3、自动监测技术集成上有所创新 ,为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推进全国 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 。108 m3 a , 中 深 层 地 下 水 可 采 资 源 量 为 11117 4 108 m3 a ; 深 层 矿 泉 水 的 可 采 资 源 量 为 01413 5 10834 3m a ,超深层矿泉水可采资源量为 130175 10 m a近年来 ,由于郑州市区违规凿井现象严重 ,造成地下水 过量开采 ,地下水年开采量约 0185 108 m3 ,地下水水 位平均以 210ma 的速度在下降 ,中深层地下水降落漏2 1斗面积近 400km。2 监测井设计211位置选择 监测井位置的

4、选择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具有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代表性 : 郑州市位于黄淮海 冲积平原冲积扇顶部 ,松散层厚度超过 600 m ,含水层在垂向上表现为下粗上细及多个沉积韵律的特征 ,可 以作为黄淮海平原地下水系统的代表性控制点 ; 二是监测资料具有实用性 : 监测井位于郑州市区浅层地下 水和中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的边缘 ,示范监测井的布1 区域环境条件单孔多层地下水示范监测井位于郑州市区西南 部 。郑州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城市 ,人均水资源 占有量为 198m3 ,占有量不足全省的 12 、全国的 110 ,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郑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 制约因素 。地下水类型以松散

5、岩类孔隙水为主 ,依含 水层的埋藏深度和开采条件分为浅层 、中深层 、深层和 超深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以 HCO3 CaMg 型为主 ,中深层地下水以 HCO3 Ca 、HCO3 Ca Na 型 为主 ,达矿泉水标准 ,深层地下水水温一般 2540 , 属低 温 矿 泉 地 热 水 资 源 , 超 深 层 地 下 水 水 温 40 48 ,属温热矿泉地热水资源 。市区浅层地下水资源2设符合DZ/ T0133 1994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可以有效监测郑州市不同地下水开采层的动态变化 ,为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监督管理与保护提供可靠依据 ;三是有利于开展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6、研 究 :监测井所在的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在我国“六五”“、七五”期间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的水文地质研究工作 ,积累了长序列的研究资料 ,并已列入国家地下水监 测工程重点建设的地下水均衡试验基地 ,单孔多层地下 水示范监测井建设可以与试验设施相结合 ,在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研究方面实现突破 ;四是施工条件便利 :不需征地 ,水电路施工条件便利 ,维护方便 。收稿日期 : 2007210219 ; 修订日期 : 2008208212基金项目 :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家财政专项“国家级地质环 境监测与预报”项目作者简介 : 甄习春 (19632) ,男 ,学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主要 从事

7、水文地质 、环境地质研究 。E2mail :zhenxch696 1631com212 技术路线目前 ,我国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处于起步 阶段 ,其设计是以实现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为目标 ,重 点突破单孔多层监测井的设计 、施工 、成井 、材料等成套技术 ,主要遵循“成本低 、耐腐蚀 、使用寿命长 、维护 保养方便”等原则 ,进行了前期研究和论证工作 :(1) 研究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单孔多层地下水监 测井建设的可行性 。我国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特别是北方缺水地区 ,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地下水开发深度可达千米 ,地层复杂 ,含水层位多 ,成井技术难度 大 。建立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是否可

8、行 ,在郑州地 区监测深度控制在哪些范围 ,控制几层监测等都需要 研究和论证 。(2) 在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过程中的钻探 、 扩孔 、变径 、下管 、止水 、洗井 、无套管成井技术等方面 进行试验研究 ,力求在施工和成井工艺上有所创新 。(3) 研究论证无套管一次成井技术和新材料应用 , 如采用 PVC2U 等新材料作为井管等 , 从成本 、工期等 方面论证其经济性 。为全面监控郑州市浅层 、中深层和深层地下水的 动态特征并便于对比 ,单孔多层地下水示范监测井设 计井深为 350m ,全孔取芯并录井 。其中 0180m 钻井 口径为 600mm ,180350m 为 450mm 。采用裸

9、孔下入 4 根监测管分层成井方案 ,设计初期考虑观测管材料为球墨铸铁 (规格 DN100 ,外径 118mm) 或 PVC2U 管 ,暂定 小于 150 m 的观测管采用 PVC2U 管 ,大于 150 m 的观 测管采用球墨铸铁管 ;设计审查时根据专家意见 ,将监 测管材料定为 PVC2U 管 ,滤水管为 PVC2U 铣缝式 。213 风险分析该监测井首次在国内组织实施 ,尽管钻井深度只 有 350m ,但是采用 PVC2U 管材在无井壁保护管的情况 下 ,分别在同一眼井内成井 4 次尚属首次 。所以该项 目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由于 PVC2U 管材密度仅 1145kgm3

10、 ,与泥浆密 度差较小 。所以 ,监测管在井内不容易下到位 ,并且目 前采用该管材成井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 。(2) 成井过程中若泥浆参数不合理和其他措施不 力时 ,很可能出现井管挤毁事故 , 特别是 PVC2U 管材 铣缝后强度降低 。(3) 钻井口径大 ,地层松散 ,分 4 次成井 ,在成井过 程中有井壁坍塌的风险 。为了避免上述风险的发生 ,在成井过程中必须严格从设备 、钻探施工和事故处置 、抗风险预案做到缜密 考虑和部署 ,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3 施工技术与成井工艺311钻探设备目前 ,国内外还没有施工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的专门设备 ,本次选择红星 - 400 型钻机和 TBW - 85

11、050 泥浆泵作为监测井的主要钻探设备 ,钻具和钻探辅助设备选择与常规水文水井一样 。312钻探工艺为保证岩芯采取率 ,选择 127mm 单管合金取芯 钻头 ,采用正循环泥浆钻井工艺 。本次粘土层岩芯采取率达 95 % ,砂层岩芯采取率为 6518 % ,平均岩芯采取率为 8014 % 。扩孔采用正循环泥浆钻进工艺 ,由于该井上下口 径不同 ,先用 450mm 三牙轮钻头和钻具组合钻进至设计井深后 ,再用 600mm 合金钻头和钻具组合钻进 至 200m ,最后用 450mm 三牙轮钻头划眼并下入井底进行彻底冲孔换浆 。313管材通过调研 ,选用江阴市星宇塑胶有限公司生产的110mmPVC2U

12、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作为监测井管材 。国产 PVC2U 管材在深度超过 150m 的井中应用几乎是空白 ,为此进行了管材和连接扣拉力试验 、液压试验 、落锤冲击试验和抗弯曲变形等专门试验 ( 表 1) 。要求 PVC2U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规格为外径 110mm 、单根管长 6m ,井管材料技术参数应达到 :(1) 监测井管采用丝扣连接方式 ,其拉力破坏极限 不小于18 000N ;(2) 滤水管采用 PVC2U 铣缝式 ,其缝宽为 1mm ,孔 隙率 10 %以上 。表 1 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 PVC2U 管材技术指标Ta ble 1 Technique data of PVC2U tub

13、es and pipes f or a single2hole multi2layer groundwater monitoring well外径(mm)壁厚(mm)密度( kgm3 )冲击试验( TIR %)液压试验(MPa)密封试验(MPa)规格参数11071211455423136314成井工艺滤料选择河南嵩山产天然石英滤料 , 规格为 2下 :比重为 1115112 ,粘度为 2535 ,失水小于 30 ,切力为 510 ,p H 为 810 。为防止塌孔 ,主要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是从钻 井到成井整个过程中必须采取优质低固相泥浆 ,作好泥浆处理和净化工作 。采用必要的泥浆净化设备

14、和 “Z”型泥浆循环槽 。二是成井过程中注意泥浆的漏失 和损耗 ,及时进行回灌 ,确保井内压力平衡 。在成井前 不能使用清水换浆 。下管分 4 次采用钻机提吊法由深到浅依次下入 ,管材连接通过管箍丝扣连接 ,管箍外径为 140mm 。 止水根据孔内空间的大小 ,选择合适的滤料和黏土球直径 ,投滤料和黏土球的体积要计算精确 ,工序不能出错 。当 4 套井管全部下完和成井后 , 选择空压机分 4 次分别洗井至水清沙净 ,然后取 4 组水样进行水质测 试 。成井结果见表 2 。表 2 单孔多层地下水示范监测井成井结果表Ta ble 2 Well completion results of a sin

15、gle2hole multi2layer demonstration groundwater monitoring well图 1 单孔四层示范监测井地下水埋深动态曲线图Fig. 1 Change in depth to groundwater level at a single2hole f our2layer demonstration monitoring well图 2 单孔四层示范监测井地下水水温动态曲线图Fig. 2 Change in groundwater temperature at a single2 hole f our2layer demonstration monit

16、oring well 层位监测井水位与水温监测数值基本一致 ,变化幅度较小 ,充分说明单孔四层地下水示范监测井的分层止水效果显著3 。5 结语511主要技术创新通过该示范监测井项目的实施 ,使我国单孔多层 地下水监测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 :(1) 填补了国内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的一项空 白 。成功地完成最大井深 350m 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 井建设 ,成为目前我国监测井深度最大 、观测含水层最 多的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 。(2) 首次采用“无套管成井工艺”,解决了 PVC2U 管 材下井困难和容易挤毁的问题 ,实现了单孔多层监测井 施工中分层下管 、分层止水和分别成井的技术创新 。(3) 在

17、 井 管 材 料 应 用 上 实 现 突 破 。本 次 选 用 的 PVC2U 管材具有重量轻 、成本低 、耐腐蚀 、不结垢等特 点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 , 证明在 400m 以内的多层监测井 中 采 用 PVC2U 管 材 作 为 监 测 井 管 是 可 行 的 PVC2U 管材连接技术和 PVC2U 滤水管的加工等方面 具有创新 。512推广应用前景成井深度(m)含水层位置 (m)滤水管长度 (m)水位埋深(m)水温( )井 号9010198102701034810721078101751519615256102631031910332156101810121012104010075110

18、9417893124181019152015211012344 监测方案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施工完成后 ,对采到的岩 芯登记和压缩存放 ,进行自动化监测试运行 。地下水 自动化监测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 ,更新与改进传统的 地下水动态监测手段 、方法与设备 ,逐步实现监测资料 的处理 、整理 、分析 、传输和监测成果发布的及时性 、自 动化 、信息化和智能化 。在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中安装四套水位水温遥 测 、自动记录混合系统 ( XY 型) 分站仪器 , 仪器探 头位置分别在井口下 7610m 、17910m 、25510m 、32010m 处 ,监测传输频率设置为 2 次/ 天 。通过 200

19、7 年 1 月22 日2 月 28 日的调试运行 ,水位 、水温动态基本稳定 (图 12) ,分站 、主站运行良好 。 根据单孔四层地下水监测井的水位 、水温动态变化曲线 ,1 # 代表浅层地下水 ,2 # 代表中深层地下水 ,3# 、4 # 基本代表深层地下水 。分别与郑州市区就近浅 层 、中深层 、深层地下水动态比较 ,与该监测井附近各监测井建设采用“无套管成井工艺”,平均每米监测井可节约成本 943 元 。管材方面 ,采用 PVC2U 管材 每米可节约成本近 100 元 。单孔多层地下水监测井体 现了节约用地 、节省资金 、缩短施工周期和便于管理等众多优点 ,还解决了井管腐蚀问题 ,因此

20、具有广阔的推 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姚兰兰 ,任倩 ,豆敬峰 ,等. 郑州市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 R . 郑州 :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2006.DZT0133 - 94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S .国标准出版社 ,1994.北京 : 中23杨昌生 ,田廷山 ,甄习春 ,等. 国家级单孔多层地下水示范监测井建设报告 R .北京 :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郑州 :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20071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ingle2holemulti2layer groundwater monitoringZHEN Xi2chun1 , ZHU Zhong2d

21、ao1 , LU Yu2bei2 , HOU Chun2tang3 , L IU Yong2sheng3 , DUAN Qi3(11 Henan Institute of Geo2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Zhengzhou450016 , China ;21 Zhengzhou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 Zhengzhou 450003 , China ;31 China Institute of Geo2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Beijing 100081 ,

22、China)Abstract :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demonstration monitoring well with a single hole depth of 350 m for multi2layer (four layers) groundwater was conducted in unconsolidated sediments in the Huanghe2Huaihe plain on the basis of the survey and study of multi2layer monitoring technique f

23、or groundwater . The work has made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s on the design of a single2hole multi2layer well hole ,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ubes and pipes and integration of groundwater automatic2monitoring technique etc . The results provide technical demonstr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ingl

24、e2hole multi2layer groundwater monitoring well for the similar areas and also provide important technical bas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groundwater monitoring projects.Key words : single2hole multi2layer ; groundwater ; monitoring well责任编辑 :汪美华(上接第 41 页)Study on transf orming relationship

25、 a mong surface water , precipitationand groundwater along Fenhe River in Ta iyuan BasinHOU Xin2wei ,L I Xiang2quan ,CHEN Hao( Institute of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 S hijiazhuang 050061 , China)Abstract : With analyzing geochemical characteris

26、tics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ncluding isotope information , a research work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ransforming relationship among surface water , precipitation and groundwater along Fenhe River in Taiyuan Basi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charge source of mainstream in Fenhe

27、 comprised of groundwater and precipitation , but the ratio of two sources changed along the river , in which groundwater was the main source of recharge in the up stream but the ratio decreased in downstream , where the main source of recharge alternated into precipitation.Key words : Fenhe river ;precipitation ; groundwater ; transform责任编辑 :汪美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