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合理性思考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1376584 上传时间:2021-1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合理性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合理性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合理性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合理性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合理性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合理性思考 普通高中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义务教育之后学校教育向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的继续发展,在奠定基础学力、培养公民基本素质并形成健全人格方面有独特的价值。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课程结构单一、陈旧,缺乏适应性、选择性和均衡性,很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在新的时代,我国高中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公民基本素养并形成高中生健全人格,原有的高中课程结构已不能满足高中教育目标的新要求。因此,在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高中课程结构已面临调整和重建的重大课题。根据不同的理解,重建高中课程结构有如下三套方案。高中课程结构的设计方案一一、 高中课程结

2、构的基本框架学科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艺术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数学语言与文学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体艺与创作商业与经济技术与应用社会研究自然研究类别与专题拓展课程基础课程高中课程非学科课程内容二、两类课程的定位(一)基础课程1、设计原则基础课程设计的基点是学习者作为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参与者的共同需要、共同经验与共同文化,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因此基础课程的基础是超越学科知识的,某些非学科的内容(如综合实践活动)因关切当今时代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也应归属于基础课程。2、课程价值基础课程的主要价值在于养成学生的基本素养,但它同时具有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个性的价值。3、课程类别

3、基础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内容(其学习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与非学科课程内容(其学习领域为综合实践活动)两类。这两类课程内容是一体的,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内容打通进行。4、开发主体:基础课程由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并负责开发。5、课程性质:基础课程的学习领域是共同必修的,但具体到某一科目的不同模块或水平则是选修的。(二)拓展课程1、设计原则拓展课程是与

4、基础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形态,拓展不仅是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拓展,而是整个基础、整个共同文化的拓展。因此拓展课程依托基础课程,应包括学科课程的拓展与非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拓展。2、课程价值拓展课程的设置首先旨在立足地方和学校开发,保障课程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差异的适应性问题,以避免在统一标准的控制下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的消亡;同时拓展课程密切联系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创造条件。3、课程内容拓展课程的内容以类别进行内容划分,主要分为自然研究、社会研究、技术与应用、商业与经济、体艺与创作等类别。各类别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课程内容开发。除以上类别外,各地方与学校可以根据本地及本校的文

5、化特色或学生的特殊需求开发其它内容的拓展课程。4、开发主体拓展课程由国家课程结构设定,课程内容由地方与学校主体开发。5、课程性质拓展课程是由学生选修的课程。三、两类课程的联系拓展课程与基础课程是高中课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不是一种主导与依附的关系,而是一种有机的、互动的、生成性的关系。基础课程拥有适应不同学习者、不同社会地域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作出变通和拓展的可能性;拓展性课程是在基础课程的根基上生发出来的,以基础课程内容为基础与依托,向社会实践拓展,体现地方特色,它的课程目标和基础课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四、对课程结构的整体评价该课程结构的优势在于两类课程的定位、关系比较清晰,形态对

6、应。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放置在基础课程结构中亦有理有据。该课程结构中的拓展课程价值定位,一方面有利于保持地方文化,从而适应我国多民族、多语言、地区差异大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有利于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挥创造空间。其缺陷在于如果拓展课程的价值定位于保持民族传统或地方文化,可能会由于偏失与时代发展及科学发展的联系而使整个课程体系缺乏活力。即使学科课程设置不同的选修模块,但由于体系的相对固定,课程内容革新的步伐很可能是迟缓的,不利于反映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的成就,不利于培养学生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意识与国际视野。五、建议此结构中的拓展课程在注重地方社会实践课程内容的同时,应注重对与基础课程内容相关

7、的、体现时代发展要求以及反映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现状等主题的拓展。充分利用拓展课程的空间,体现整个高中课程结构与时代发展的互动。高中课程结构的设计方案二 一、课程价值高中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但属于基础教育。高中课程既要提供相同的高质量的课,也要提供更多样化的适切性切性课程,以保证所有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平等和每个学生受到更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课程。因此,基础性和拓展性是高中课程的基本属性。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体现高中课程的基础性和拓展性。基础课程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共同素质,确保所有学生高中教育阶段的教育机会均等;确保高中教育的大众化、民主化。拓展课程侧重进一步发展

8、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确保高中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二、 结构与组织普通高中课程基础课程拓展课程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类地方特色类学校特色类 三、课程性质 (一)基础课程用学习领域体现知识的关系和逻辑结构,反映对学生基本素质不同方面的要求。 (二)拓展课程使学生把基础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拓展运用到真实世界中去,通过对学生自己生活的地域的经济、文化等的体验与感受,促进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发展。 1、综合实践活动类主要面向儿童生活世界,因而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它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建构情境化的知识,发展学生个性化人格。其中研究性学习、社会

9、实践与社区服务为限定领域,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必须包括这两大基本领域。除此之外,各学校根据学生需要以及本校条件开展的实践活动为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以及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结合开展。 2、地方特色类突出地方优秀教育传统和地方优秀文化,满足本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区域性、本土性特点。如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文化、乡土课程等。 3、学校特色类满足学生和社区发展需要,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如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程。 四、开发与管理拓展课程开发的主要特征是:在国家制定的管理框架中,授予地方和学校权利结合本地和本校社

10、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课程资源现状自主开发。放眼当今世界学校教育,受教育机会的性质已发生变化,统一性越来越让位于多样化。让地方和学校积极地参与课程开发,体现了课程开发民主化的国际趋势,也切合我国地方差异大的现状。由国家颁布国家颁布对拓展课程总的的管理政策,注重解决的问题是教育行政层级和学校之间的权责、利益、资源关系的处理,促进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方式的转化,以便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必修课,由教育部规定课时,省(直辖市)一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综合课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待颁布)实施管理,各学校根据指导纲要自主开发,开发主体为教师与学生。地方特色类与学校特色类课程是选修课,由地方

11、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地方课程管理指南等形式实施管理。地方按照本省的经济发展需要、社会现状和文化特色,组织专家、教师开发地方特色课程。并对学校特色课程进行审核、评价。并为学校教师开发学校特色课程提供协助。学校在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达到基础课程规定的水平以外,可更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开设学校特色课程。此外,从基础教育中小学、初中、高中三类学校现状来看,目前在开发学校特色课程上有一定准备和经验的还是普通高中,尤其是国家示范高中、省重点高中,师资、教学硬件等都能满足课程开发的基本物质条件和人员准备。地方应注意鼓励这部分学校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五、该方案的优势和缺陷 (一)优势明确开发主体,体现课程分权管理

12、,满足地域差异,提供学生发展多样性。(二)缺陷拓展课程的这种分类使实施中三类课程的内容有交叉。高中课程结构的设计方案三 一、确立高中课程结构基本构成的依据:高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一直存在“双重任务”(即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并培养劳动大军的后备力量)或“单一任务”(即仅仅为升学作准备)之争。在新世纪的高中课程改革中,高中教育必须超越“双重任务”或“单一任务”的定位,着重于形成高中生继续学习的基础学力,养成人生规划能力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反思的能力,培养公民基本素质和健全人格。为了有效达成高中教育新的目的和任务,课程目标的制定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就应该充分考虑三个

13、基本的维度,即:知识、社会和学生,有关这三个维度的信息构成了研制课程的基本出发点。 二、高中课程结构基本构成基础课程侧重于知识这一维度,从知识发展的角度编排课程,注重知识体系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关注学生学术水平的提高,是以知识为本的课程。基础课程对于形成学生基础学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其缺陷在于知识本位的导向忽视了课程和社会以及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课程侧重于社会这一维度,从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角度编排课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现象,促使学生把在基础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在解决具体社会问题中应用,拓展基础课程的功能,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区生活,养成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能力和批判反思能力。综合实践活

14、动课程侧重于学生这一维度,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逻辑编排课程,关注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心里特征,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使学校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水平、职业准备和发展特点,有必要把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从综合实践活动中剥离出来,作为技术类课程列入基础课程。这样,在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只有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两个组成部分,但这两部分的设计仍然要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理念。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维度与三类课程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而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如基础课程侧重于知识这一维度,但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学生的维度,只是更多地考虑知识在基础课程中的价值

15、。同样,拓展课程在考虑到三个维度的基础上侧重于社会维度,综合实践活动则侧重于学生的维度。 三、高中课程结构基本构成的相互关系及比例 (一)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的关系 基础课程是拓展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拓展课程必须以基础课程为依托,而不是任意拓展和拔高,超出高中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由此,拓展课程可以根据需要与基础课程打通实施,以实现最佳效果。 拓展课程是对基础课程向社会领域的拓展。基础课程侧重于传授基本知识技能,但这些知识技能要有一定的应用和体现的情境,学生在具体的社会生活情境中对这些知识技能进行反思、体悟并应用,这样才能产生意义,并促进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构知识、发现意义。 基础课程可以由国家制

16、定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由国家编定教材。拓展课程可以由地方(省一级)制定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以及有弹性的课程框架,编定多样化的教材,个体学校可以根据本学校的情况选择教材或自编教材,但要报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接受省一级的课程评价。 (二)基础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如果说基础课程侧重于传授基本知识技能,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则侧重于学生兴趣爱好、情感意志、审美情趣等的发展。尽管综合实践活动关注日常生活经验,体现出基础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但也要加强引导,不要流于盲目与任意。综合实践活动由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实施。原则上不编定教材,以避免又回到书本中心和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

17、 (三)拓展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与基础课程相比,拓展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二者都关注学生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对高中生的和谐、均衡发展具有很大价值。但二者毕竟存在差异。从设计这两类课程的最初的出发点来看,拓展课程侧重于把基础课程向社会领域拓展,让学生在反思社会现象、解决社区问题中发展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综合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需要、兴趣爱好,侧重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是基础课程向学生日常生活经验领域的延伸。总之,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这三类课程搭建了一个稳定的三角支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支撑学生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其关系如图所示。综合实践活

18、动拓展课程科技文化环境经济政治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基础课程艺术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数学体育与健康语言与文学 (四)三类课程的课时比例关系考虑到高中课程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基础课程与其他两类课程的课时比例,应以八比二为宜。由于拓展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在性质上相近,在课时分配上可以合起来对待,如果对二者细化,则把占百分之二十的两类课程按5:3的比例分配,即综合实践活动约占百分之十二点五,拓展课程约占百分之七点五。以每周四十个课时计算,基础课程占三十二个课时,拓展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占八个课时,如果细化,则拓展课程占五个课时,综合实践活动占3个课时。 四、方案三的优缺点 (一)优点思路一的优点首先在于,有侧重地从三个基本维度出发研制课程,易于根据其侧重点对这三类课程进行性质定位。其次,这三类课程的划分也有利于明确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的课程权力分配以及教材的编写等问题,有利于在实践中操作。(二)缺点 首先,对三类课程的划分在逻辑上割裂了知识、社会和学生三者的关系,对三类课程的划分有简单化的倾向。其次,在提法上,综合实践活动另两种课程不是一种划分标准,很难并列在一起。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