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3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1372448 上传时间:2021-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颐和园教学反思现在,我就跳出课堂本身,针对这次公开课的前前后后的每一个环节,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慎看待自己的课堂,从自己心灵的感触谈谈自己的心得。一、教师需细读文本 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的文本细读必不可少。况且是这种公开课的教学。这个思想是上完这一节课后重新而又深刻地认识到的。原来固然知道文本的细读至关重要,但是每次上课的时候,总是沿袭着一贯的做法,点击鼠标,海量搜索,一篇设计选取一个环节,东拼西凑,总以为这是思维火花的集中,这是课堂亮点的多重绽放。这一次的开始,也是这么做的,可是看到这样“设计”的结果,看似真的成了“采百家之长”,可是教案改了一回又一回,又总觉得不适合自己,不适合自己的学生。

2、果不其然,经过试讲,只得重新翻盘,又回到了最初。记得一位有经验的老师谈了他的教学感言:要想上好一节课,自己要反复地读文章,有感情地读,达到自己能够背诵的程度。于是拿起书本读书,开始做细读文本的第一步。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一个字又一个字地咀嚼。读完了文章,曾经认为很简单的一篇写景文章,自己也有了感觉。可是,自己既没有去过颐和园,也对这里没有过多的了解,自己都不深知的内容,怎么可能讲好它呢?况且颐和园是皇家园林,它的建造,它的历史,它的特色是需要我必须去了解的。此时,觉得自己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自己低着头工作时,自我感觉颇为良好。平时上课总是为学生的一个小小意外发现而惊喜,为自己的一个小小

3、创新而得意,可是,等到要讲公开课了(这无疑对自己是一个全面的检阅),才觉得自己这点知识没涉及,那时代的历史没搞明白。此时,又想起给教师的建议中所霍姆林斯基说到这样一个场景:有位历史老师,课上得非常出色,每一句话语都极具感染力。听课者问他“花了多长时间准备的这节课”时,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于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话,使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秘密。这样的准备,这样的秘密,便是读书了。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那么,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便定会轻而易举了。慨然自己,平日的读书是多么的少而又少啊

4、。于是,此时的自己便开始了“亡羊补牢”。便也只有在网上查阅那个时段的相关历史,颐和园、圆明园,以及北京皇家建筑的特色,在视频中搜索颐和园的讲解,昆明湖的录像,把央视十套的中国明湖介绍许多湖都一一看了,既作为本课资料的了解,也好像是兴趣所致吧。总之,从文字,到图片,到视频的反复研读和观看,对颐和园的有了感性认识,也了解到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让自己从内心里想说:颐和园真的不愧是皇家园林。对文本的解读,除了课文的熟悉,相关纵横的资料搜集,我还细细地研究了教参,确定单元训练重点,确定它和前后文章的关系,从而准确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因为只有把颐和园放入四年级的这一学段,放入第五单元的“世界遗产”这

5、一主题单元,它的教学标准才能把握和定位。通过这一次的文本细读,我真正认识到,作为教师,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当把教材解读很深,甚至更深,只有教师理解正确了,深广了,才能思考出适合自己的最好的教学设计,不至于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臆测式的胡乱解读和教学;才能够依据学生的理解力,依据课堂的情况,适当的进行教学,驾驭课堂;才能依据学生的出其不意的问题,而给以潇洒的回答。也正是这一次的文本细读,让自己定下决心:工作再忙,读书时间决不能再少。为了教学,更为了心灵。二、学生需美读课文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课文按旅游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文中有“她的美

6、丽说不尽” 一句。是的,对于这样的写景文章,如果一味地是我去说无疑是言不尽也言不出其美丽的,而更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充分地读。在学习长廊的美、长这部分时,我采取了自由读,个人读,教师的范读,齐读,感悟读等多种形式。在学习万寿山的景色,根据作者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这部分时,我根据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特点,采取了教师的引读,突出了作者在的写法上的特点。而对于描写走近昆明湖的这部分内容,我意在设计以学生小导游介绍的方式来学习,可是,是学生对这一形式的喜爱?还是确实对十七孔桥的狮子过于喜欢?可能不是,他们还没有去细细地,美美地读,便纷纷表示自己来介绍,使得这一环节的读

7、书浮于表面,没有落到实处。离语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有一段距离。当然,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没有真正实现,情感的激发也变少了一点“真”。 对于语文学习,不论什么时候,感情都是从文本中读出来的,而不是逼入文本的,只有恰如其分地读,有层次地读,真正地读书,才能真正地感悟文章的情感。三、写作方法的渗透。在选择这篇课文时,考虑这篇文章层次清晰,结构美、语言美, 是一篇指导学生写游记的经典范文,也是我要达到的一个教学目标。而目前我们的学生对于此类文章是观景大体走过,写景粗略交代,有大环节,没有细层次。于是在教学时,重点放在长廊的教学上,品读了长廊的艺术美和风景美后,学生对长廊有了感性的认识。 我便抓住文章的

8、叙述层次“整体看看廊内看廊外”的顺序,让他们从写作的角度再认识。我最后归纳总结出作者三看长廊的这种按顺序描写某一景点的方法。有了这一方法的引路,在学习万寿山这一部分时,放手让他们自学,在上一环节按顺序写景的方法基础上,找出作者观察顺序,并通过引读来感受这一写景方法。体现了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只是在课堂上没有安排时间去利用方法对自己熟悉景物进行介绍 。而在在课外作业中,安排了这一项小练笔。即: 颐和园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其实,园中景物不只作者介绍的这几处,还有许多,你可以运用学过的方法来介绍一下吗?或者介绍你所熟悉的家乡景物。通过学生呈现的习作,我知道:对于这样很具特点的文章,给予学生这样的写作方法的指导,是那么有必要。设计的目标达成了,固然是自己所追求的。但是课堂的精彩之处,理应在生成之时。在这节课中,学生是在我的设计下走过了,没有精彩的生成才是我最大的遗憾。 总之,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问题。虽然说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遗憾,为学生多留一些问号、省略号,而不是句号、感叹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