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doc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1372446 上传时间:2021-11-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1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概述飞速发展的近代工业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人类生活中留下了隐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石油化工、制药、印刷、油漆喷涂,制鞋等行业中所使用和排放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所带来的危害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1. VOCs的定义及来源空气中的三种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醛类化合物)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是对空气质量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通常用VOCs(Votatile Organil Compounds)表示,是指在常温下饱和蒸汽压大于70Pa,常压下沸点小于260的液体或固体有机化

2、合物1。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有时也用总挥发性有机污染物(TVOC)来表示。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定义是:熔点低于室温,沸点范围在50260之间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总称。VOCs主要有:烃类、卤代烃、氧烃和氮烃,根据其结构可分8类,见表1.12,3: 表1.1 常见污染物分类类别常 见 污 染 物脂肪类碳氢化合物芳香类碳氢化合物氯化碳氢化合物酮、醛、醇、多元醇类醚、酚、环氧类化合物酯、酸类化合物胺、腈类化合物丁烷,正己烷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三氯乙烷、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四氯化碳丙酮、丁酮、环己酮、甲基异丁基酮、甲醛、乙醛、

3、甲醇、异丙醇、异丁醇乙醚、甲酚、苯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乙酸二甲基甲酰胺、丙烯腈煤、石油、天然气是有机化合物的三大主要来源,因而工业上所产生的VOCs大多与煤、石油、天然气有关。其大致来源如下4: 1) 木柴燃烧2) 石油化工等企业的排放3) 溶剂的应用4) VOCs的贮存和运输5) 交通运输(汽车尾气)6) 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与利用7) 食品、皮革、油脂的加工部门8) 粪便池,沼气池,发酵池及垃圾处理站VOCs存在于各种有机溶剂中,如油漆,含水涂料,粘合剂,化妆品,洗涤剂等。据1997年美国VOCs主要排放源和排放量的调查统计,33.74%的VOCs来自于溶剂的使用3

4、,6 。此外,建筑材料(如人造板,塑料板),室内装饰材料(如壁纸),纤维材料(如地毯,化纤窗帘)以及烟叶的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VOCs。1.2 VOCs的性质,危害 VOCs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在常温下可以蒸汽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它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和特殊的气味会对皮肤和黏膜产生影响,对人体产生急性毒性损害。某些VOCs还具有基因毒性。此外,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VOCs,氧化剂在阳光的照射下生成光化学烟雾,可刺激人眼和呼吸系统,危害生物体健康7,8,9。2 处理VOCs的技术现状由于VOCs排放分散,在空气中浓度低,处理过程较为复杂。常规方法有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燃烧法,膜分离法,生物法等

5、。生物法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2.1 冷凝法处理VOCs冷凝法的操作较为简单,不仅可以去除有害废气,而且可以回收利用。冷凝的原理是利用VOCs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汽压,降低系统温度或提高系统压力即可以使处于蒸汽状态下的VOCs从气相中分离出来。因为不同污染物的饱和蒸汽压不同,利用冷凝的方法可以分离不同的污染物。为了提纯VOCs,还可以使用多级冷凝串联。冷凝法适合高浓度和高沸点的VOCs回收,不适合处理中等和高挥发性有机物。冷凝设备可分为接触冷凝器和表面冷凝器两种。接触冷凝是指将被冷凝的气体与冷却剂(通常为水)直接接触而使气体中的VOCs冷凝析出。表面冷凝,也

6、称为间接冷却,废气与冷凝液之间被冷却壁隔开,从而废气被间接冷凝析出,并可被直接回收利用。2.2 吸收法处理VOCs吸收法又称洗涤法,是采用低挥发或不挥发溶剂吸收VOCs,然后利用VOCs与吸收剂的物理性质差异将二者分离的净化方法。有机废气与吸收剂接触后被吸收,而后在高于吸收温度或低于吸收压力的条件下解吸,这样,被解吸的VOCs气体和吸附剂便可以重复利用。吸收法适合高浓度、低温和压力较高VOCs废气净化。吸收剂选取原则如下4,10:1) 对被去处的VOCs具有选择性且溶解度较大2) 吸收剂的蒸汽压低,不会污染被回收的VOCs3) 吸收剂的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无害4) 吸收剂分子量尽量低,以使吸收

7、能力最大化5) 吸收剂要保证被吸收的VOCs在较高温或较低压力易被分离出来常用的吸收剂有:水、柴油、机油、氢氧化钾、氯化氢、硫酸、次氯酸钠等。2.3 吸附法处理VOCs吸附法是采用吸附剂吸附空气中的VOCs。其原理是吸附剂有较大的表面积,对废气中所含的VOCs发生物理吸附,过程可逆;当吸附达到饱和后,再用热空气或水蒸气脱吸,再生的活性炭循环使用。吸附操作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等部门。吸附剂通常为活性炭。活性炭对VOCs的混合蒸汽的吸附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讲,化合物的被吸附特性与其相对挥发性近似呈负相关。含VOCs的气体与活性炭接触后,利用活性炭表面多孔的特性,把混合气体中VOCs组分吸附在活性炭表

8、面。活性炭使用于较稀的VOCs,即5000 mgm-3 ,如浓度5000 mgm-3 则需在吸附前稀释。也有部分VOCs不能被活性炭去处,如丙烯酸、丙烯酸丁脂、丁酸、丁二胺、二乙酸三胺等11,12,13。2.4 燃烧法处理VOCs燃烧法是氧化有机物最为剧烈的方法,原理是用过量的空气使VOCs燃烧,或在高温下分解有害物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以回收利用,此法可用于化工、喷漆、绝缘材料等行业所放出的有机废气。燃烧法主要有直接燃烧法、热力燃烧法、催化燃烧法、蓄热式燃烧法以及蓄热式催化氧化法。2.4.1直接氧化燃烧法 直接氧化燃烧法主要用于高浓度VOCs净化,燃烧温度一般在1100左右。但是由于直接燃烧

9、法不仅造成了能源浪费,还污染了环境,目前已很少使用。2.4.2 热力燃烧法一般用于处理废气中VOCs浓度较低的气体,通过添加燃料使气体燃烧,热力燃烧温度大约为540820。热力燃烧所消耗的燃料主要用于使有害气体升高到反应温度,有害气体中的可燃组分的热值越高,浓度越高,气体的初始浓度越高,则消耗的燃料越少。2.4.3催化燃烧法催化燃烧法是在处理废气时使用合适的催化剂,使废气中的有机物可在较低温度下分解。催化燃烧法适用于净化油漆、化工厂废气以及恶臭气体,但不能处理含有机氯和有机硫的化合物,某些沸点高、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有机物同样不适合用燃烧法来处理。相对于其他种类的燃烧法,该法的优点是催化燃烧为无火

10、焰燃烧,安全性能好,要求燃烧温度低,辅助燃烧费用低,对可燃组分浓度和热值限制较少,二次污染物较少等优点14,15。2.4.4蓄热式燃烧法和蓄热式催化氧化法二者采用了热量回收系统,利用VOCs燃烧后的热量来对未处理的废气进行预热。相对于其他燃烧工艺,蓄热式燃烧法和蓄热式催化氧化法有较高的热回收效率,一般可达到85%以上。2.5 膜分离法处理VOCs膜分离法的原理是:利用有机蒸气与空气透过膜的能力不同,使二者分开。其过程有两步,第一,压缩和冷凝有机废气,第二步,进行膜蒸气分离。膜分离法适用与较浓的废气。该法适用于回收丙酮、四氢呋喃、甲醇、甲苯等,回收率在97%以上。该法正迅速发展成为石油化工、制药

11、、食品加工等行业回收VOCs的有效方法16。2.6 生物法处理VOCs微生物能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但此过程很难在气相中进行,因而净化有机废气的过程大多是在液相中完成的。生物法的净化原理为以生物膜为有效吸附表面,以活菌体为生物反应活化中心的的吸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5,17。微生物对废气的净化过程主要分为传质和生物降解两部分。这两个过程的速率是净化VOCs的直接影响因素。表2.1列出了部分VOCs的降解效果1,18:表2.1 部分VOCs的生物降解效果化 合 物降解效果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丁醇、四氢呋喃、甲醛、乙醛、丁酸、三甲胺非常好苯、苯乙烯、丙酮、乙酸乙酯、苯酚、二甲基硫、噻

12、吩、甲基硫醇、二硫化碳、酰胺类、吡啶、乙腈、异腈类、氯酚好甲烷、戊烷、环己烷、乙醚、二恶烷、二氯甲烷较差1,1,1-三氯甲烷无乙炔、异丁烯酸甲酯、异腈酸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不明生物法处理VOCs可分为生物过滤法、生物滴滤法、生物洗涤法等。2.6.1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生物过滤法是研究最早而且相对成熟的技术。其原理为:废气先通过增湿塔增湿,然后从反应器下部进入,通过附着在填料上的微生物而将有机废气降解。可采用生物过滤法的的有机污染物有:苯、甲苯、乙苯、甲醇、乙醇、丁醇、乙酸丁脂、甲酸、甲烷、乙烷等6,19,20。其工艺流程图如图2.1所示:VOCs废气增湿塔净化气体过滤床图2.1 生物过滤法

13、处理VOCs工艺流程图微生物的活性决定了反应器的性能,因而,反应器的环境应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如应保证60%的填料颗粒直径大于4 mm,保持温度在20-40,pH在6-9的范围内。相比于其他工艺,生物滤池具有以下优点:工艺设施简单、能耗小、处理费用低、效果好等。2.6.2生物滴滤法处理VOCs生物滴滤是在生物滴滤床上方喷淋循环液,其工艺流程如图2.2所示:水注水槽喷淋液净化后气体废气pH调节剂废液图2.2生物滴滤法处理VOCs工艺流程图与生物过滤法相比,生物滴滤法有如下优势:避免产生生物过滤反应器中的填料压实、短流以及填料降解等缺陷,营养物和缓冲溶液可以方便的通过回流液投加等。生物滴滤法的填料主

14、要有粗碎石、塑料蜂窝状填料,塑料波纹板填料、陶瓷等。2.6.3生物洗涤法处理VOCs其工艺流程图如图2.3所示:图2.3 生物洗涤法处理VOCs工艺流程图生物洗涤法可以通过增大气液接触面积,如鼓泡法中加填料,一提高处理气量;或在吸收液中加某些不影响微生物生命代谢活动的溶剂,一利于气体吸收,达到起初某些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的目的.但由于生物洗涤法的循环洗涤液需采用活性悟泥法来再生,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循环洗涤液枢要是水,因此,该方法只适用于水溶性较好VOCs, 如乙醇,乙醚等,而对于难溶的VOCs,该方法则不适用。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的工艺性能比较如下表所示。从表1.5中可知,不同成分、浓度、气量的V

15、OCs各有其适用的净化系统,根据不同VOCs的性质和条件,选择不同的处理技术1,4,21。表1.5 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的工艺性能比较工艺适用条件运行特性缺点生物洗涤法气量小、浓度高、易溶且生物代谢速率较低的VOCs系统压降较大,菌种易随液相流失;对较难溶的气体可采用鼓泡塔、多孔板式塔;传质表面积低;需大量提供氧才能维持高降解率;需处理剩余污泥;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生物过滤法气量大、低浓度的VOCs处理能力大,操作方便,工艺简单,能耗少,运行费用低,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菌种繁殖代谢快,不会随流动相流失;反应条件不易控制;进气浓度发生变化适应慢;占地面积大;生物滴滤法气量大、浓度低、有机负荷高、降解

16、过程中产酸或产能较大的VOCs 处理能力大,不易堵塞,适用寿命长;菌种易随流动相流失;传质表面积低;需处理剩余污泥;运行费用高;3 结语针对工业上气量大、浓度低,且污染物大都无回收价值的VOCs而言,生物法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根据席劲英和胡洪营的研究,生物过滤塔工艺在处理恶臭气体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和优势.它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费用低,能耗少,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有利技术措施。在席劲英和胡洪营的研究中表明,高负荷条件下活性炭生物过滤塔的平均甲苯去处率为为86%21。 参考文献1马广大.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

17、3,11.2汪凤诞.生物滴滤法净化含二甲苯有机废气的试验研究M.2002.3郝吉明,马广大.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4李国文,胡洪营,郝吉明等.生物过滤塔甲苯降解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2001,22(2):31-35.5孙佩石,黄丘,黄若华.挥发性有机废气生物净化过程中生物膜的作用研究J.贵州环保科技,2001,4.6吴丹.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废气和NH3混合废气的性能研究M.2007.7席劲英,胡洪营.不同填料生物过滤塔处理甲苯气体性能的比较研究M.2005.8杨柳燕,肖林.环境微生物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3,8.9 Chou M S.Tre肖亦1,

18、钟飞2,潘献晓3atment of 1,3-butadiene in an air stream by a biotricking filter and a biofilter,Air waste manay.Assoc,1998,48(8):711-720.10徐峰,钟秦.生物滴滤塔净化甲苯废气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28(3):299一302.11田森林,和宁平.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及其新进展J.环境科学动态,2000.1:23-28.12Anne R,Pedersen A R,Arvin E.Toluene removal in a biofilm reactor waste

19、gas treatment .Wat.sci.tech.,1997,36(1)69-76.13刘永慧.生物过滤法净化高浓度多组分VOCs工艺研究M.2004.14赵斌,何绍江.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5陈建孟,王家德,庄利等.生物滴滤池净化二氯甲烷废气的实验研究.环境科学,2002,23(4):8-12.16王玉亭,郭兵兵,曾向东等.生物过滤法净化炼油污水处理设施排放的废气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3,34(4):5457.17王宝庆,马广大,王莉等.生物过滤塔降解BTEX行为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增刊):273276.18席劲瑛,胡洪营,姜健等.生

20、物过滤塔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特性J.环境科学,2005,26(4):165-170.19刘永慧,孙玉梅,全燮.生物过滤床处理甲苯和乙酸乙醋混合废气J.化工学报,2002,53(8):853-856.20Chen Y X,Yin J,Wang KX.Long-term operation of biofilters for biological removal of ammonia.26(4):414-418.21Hartmans S.Microbiological aspects of biological waste gas cleaning.VDI Berichte-Verien Deutscher Ingenieure.1994,1104:1-12.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