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1360369 上传时间:2021-11-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管理论文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管理论文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管理论文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 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的影响因素。在经济地理和新经济地理的框架下,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计量分析检验影响中国

2、会议产业集聚的因素。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城市级别、城市化水平、城市交通状况、信息传播等要素是影响中国会议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对外开放程度等对会议中心城市集聚也有一定的影响。关键词中国会议中心城市;产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8-0085-061 引言随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跨国、跨区域的经贸会议、展览活动日益频繁。据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2007年的统计,全球每年举办的国际会议中,参加国超过4个、参加人数超过50人的国际会议有40万个,其市场价值超过2800亿美元。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

3、济地位日益提高,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与频繁,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会议在中国召开(王春雷等,2006)。同时,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种类型的国內商贸会议、展览活动也日益繁荣。2006年全国举办的3000多个各类展会,带动交通、酒店、通信等lO多个相关产业的收入高达1260亿元人民币(马勇,2007)。在中国的旅游学研究领域中,虽然理论界对推动中国会议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诸多战略建议(鞠航等,2006),但是对于会议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研究却没有受到学者的重视。本文将运用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理论,研究如下问题:(1)导致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的经济地理因素和新经济地理因素;(

4、2)这些因素在中国会议产业发展中的贡献和作用;(3)为中国会议产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建议。2 文献综述21 产业集聚文献回顾: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的视角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空间现象,由于这种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和影响的广泛性,使得自马歇尔开创了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研究的先河之后,学者们分别从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国际贸易等多种学科对产业集聚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角度看,产业集聚是一种地理现象,因为它表现为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因此,研究产业集聚问题自然成为经济地理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克斯(Perroux,1955)运用“

5、增长极”的概念解释了产业集聚的形成过程。所谓“增长极”是指“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工业”。经济增长在地理空间上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以不同强度呈点状分布并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经济。当把推动性工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心,并通过乘数效应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新产业区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977年意大利的社会学者巴格那斯科(Bagnasco,1977)通过对意大利东北部(第三意大利)地区特点的研究,首次提出了“新产业区”的概念,并将“新产业区”界定为“具有共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和企业,在一定自然地域上形成的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之后,沿着这

6、一思路进行研究的经济学家主要有皮埃尔和塞伯(Piore和Sabel,1984)、哈里逊(Harrison,1992)等。不同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新产业区的形成进行了理论解释。新经济地理的兴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左右,克拉格曼(Krugman,1991)引入了收益递增假定,在分析工业集聚现象中取得了成功。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抓住了导致工业集聚的最为本质的经济力量收益递增,其核心思想是,即使两个地区在自然条件方面非常接近,也可能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例如历史事件)导致产业开始在其中一个地方集聚,由于经济力量的收益递增作用,在地区间交易成本没有大到足以分割市场的条件下,就可能导致工业的集聚。在新经济地

7、理学中,以下被认为是影响工业集聚的重要因素:(1)一个地区企业的数量;(2)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3)地区经济水平;(4)交通运输条件等。22 会议产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因素的作用与影响理论和实践界的专家和学者们都认为会议产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具有重要作用(Crouch和Ritchie,1998;Rutherford和Kreck,1994)。会议产业不仅通过乘数效应迅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通过与会者的口碑和重复访问,推动旅游业的进步和城市形象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会议产业是一个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产业”,因而很多城市把会议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发展部门(Kim,Chon和Chung,2003

8、)。根据ICCA 2007年发布的统计数据,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举办了147次国际会议,位居2006年世界10大会议城市之首。亚洲城市中,新加坡和韩国首尔分列第3、第7位。为什么某些城市对于会议主办方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在国外,协会组织者和会议策划者是会议选址的主要决定因素,对会议目的地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会议的规格,进而影响到会议的成败。对于目的地城市来说,理解协会组织的会址选择过程能够帮助他们在会议市场营销、宣传、服务等方面更具有竞争力,进而赢得协会组织的青睐(Lee和Back,2005)。因此,对于会议选址偏好的研究成为这个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研究,会址选择的影响因素可以

9、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状况;(2)合适的场馆;(3)高质量的服务;(4)资金保证;(5)目的地形象;(6)旅游休闲设施;(7)安全等(Weber和Chon,2002;Crouch和Ritchie,1998;Oppermann,1996)此外,一些学者还发现价格是主要的决定因素,进而建议目的地城市运用价格战略在竞争激烈的会议市场中取得优势(Hu和Hiemstra,1996)。还有学者认为,不同目的地城市之间会议设施和服务的差异性均不显著,而休闲设施的差异性是区别目的地城市特征的关键因素(Bonn等,1994)。关于会址选择影响因素的评价,学术界比较广泛地采用了IPA分析方法(Import

10、ance-PerformanceAnalysis),即设定量表,请被调查者对相关因素的重要性和表现做出评价。由于IPA使用和分析都比较方便,并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因此被研究者广泛使用(Baloglu和Love,2003)。本文并不否认目的地发掘自身特色、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等是会议选址决策和与会者做出参会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Co和Govers,1999)。但是此外是否还有更基本的要素导致会议 产业的集聚?通过ICCA 2007年的会议城市排名发现,国际上排名靠前的会议城市在城市特色上具有两个重要的基本特点:(1)政治或经济中心城市;(2)旅游资源丰富。中国会议城市的排名也显示了同样的

11、特征。旅游与会议的关系已经受到学者的关注,并已经有很多研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目的地的旅游资源丰富程度是协会组织选择会议地址以及个人做出与会决策的影响因素之一(Fenich,1998)。然而,对于另外一个特点,即为什么政治或经济中心城市更容易产生会议产业集聚?仅仅从旅游学的角度,通过研究会议选址过程以及采用调查表进行调研分析的方法很难得到可靠的结论。本研究借鉴了经济学中经济地理和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导致会议产业集聚的因素。在传统的经济地理理论里,产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地理因素的差异,例如,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以及大港口附近通常会成为产业集聚的中心地区。

12、对于会展产业而言,经济比较开放的地区,经济文化活动相对频繁,市场信息交流平台的影响力比较广,会展业的确得到较快的发展优势。但是,对于造成会展产业集聚的其他因素,经济地理并没有给出解释。本研究进而将新经 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

13、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济地理学的分析方法引入对会展产业集聚现象的研究。在肯定经济地理因素会对地区会展产业初始的集聚产生影响的前提下,新经济地理的因素通过收益递增的影响对产业集聚具有增强效果。在指标设计上,本研究引入了城市级别(直辖市与非直辖市)和城市区位(沿海城市与非沿海城市)两个指标反映经济地理因素的影响;引入第三产业比重、城市化水平、城市交通状况、地区消费者需求、信息传播等因素衡量新经济地理因素对会议产业集聚的影响;此外还引入了对外开放程度指标分析经济政策的影响作用。通过对10个会议中心城市的实证检验得出会议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3 数据来源在样本数据选择上,本文选取10个城市作为分析对象,

14、采集了近5年各城市面板数据,对导致会议产业集聚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检验,为会议产业集聚要素的研究提供了来自中国的证据。所选取的10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重庆、青岛、大连、天津。在这10个城市中,既包括直辖市(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省会城市(杭州、成都、广州),也包括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深圳、青岛、大连);既包括沿海城市(青岛、大连、天津等),也包括内陆城市(成都、重庆等),因此,具备一定的代表性。由于统计数据限制,本研究选取了上述城市2001200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中国会展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各地区的统计年鉴。尽管由

15、于中国会议产业发展时间不长,对于会议产业的统计和调研比较有限,因此在计量分析上本研究只能选用5年的数据,但不可否认本研究的结论对于深入研究会议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而不断创造有利于会议产业发展的产业环境,实现会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 研究方法通过回顾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对于产业集聚的研究理论和会议中心城市聚集的影响因素,可以根据面板数据的特征,将会议中心的城市集聚因素分析的计量模型设为如下形式:Yit=0 +01X1i+2X2i,t-1+3X3i,t-i+it(1)其中,Yit表示的是各年各个地区会议产业年收入,这是度量会议中心城市集聚的变量。为了便于计量,本研究采用了某地区会

16、议产业年收入与 10个城市的年收入均值之比。一个地区的会议产业收入份额上升了,就说明在这个地方发生了会议产业的集聚。由于中国统计数据的不完整,对于Yit不统一的数据本研究采取了标准化处理。X1表示经济地理因素的向量,X2表示新经济地理因素的向量,X3表示经济政策因素的向量。对于随着时间变化的经济地理因素和经济政策因素,本研究对相应变量作了滞后一期的处理,使这些解释变量成为被解释变量被观察到之前已经被决定的变量,以减少模型的联立性偏误。其他希腊字母表示常数项、变量的系数和残差。X1经济地理因素变量本研究选取了“沿海地区”和“直辖市”两个哑变量作为经济地理因素变量。(1)沿海地区哑变量(coast

17、)绝大多数研究中国地区差异的文献都使用了沿海或内地的虚拟变量,由于无论是地理和历史条件还是改革开放后的政策倾向都有利于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中部和西部的差异则并不特别显著,但另一方面会议产业对城市经济发达的要求并非绝对,因此,本研究预期沿海地区的虚拟变量对于会展业向沿海地区集聚有正的影响。(2)直辖市哑变量(city)中国4大直辖市(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的功能与一般的省区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它们更多地承担着政治中心、航运中心或者服务业中心的功能,大都市经济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吸引会议产业的进入,所以本研究估计这一变量的影响是正的、X2新经济地理因素变量选取了5个新经济地理因素变量,分别如下

18、:(3)第三产业比重(service industry)会议产业需要住宿、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配套和支持,同时也拉动这些产业部门的发展。本研究采用了第三产业GDP占当地GDP比重与10个城市历年第三产业比重的加权平均数的比值,衡量会议产业外部性。(4)城市化水平(urban)考察城市化因素对会议中心城市形成集聚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非农人口比重与全国均值之比宋代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并取其与各年10个城市均值之比作为一个地区的相对城市化水平。(5)城市交通状况(road)考察城市交通因素对于会议中心城市形成集聚的相关性。本研究用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与10个城市均值之比来代表相对的基础设施建设水

19、平。(6)人均GDP(pergdp)本研究使用人均GDP对数值与各年10个城市的均值之比来度量一个地区消费者的相对购买力,从而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水平和市场规模。(7)信息传播能力(internet)本研究使用该城市当年互联网用户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与10个城市的均值之比来度量该城市的信息传播能力水平。X3经济政策因素变量(8)对外开放程度(fdi)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经济和信息交流就越频繁, 对于会议的需求就越大,有利于推动会议中心城市的形成。本研究采用了城市当年外商投资合同金额与10个城市均值之比(fdi)作为衡量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5 研究结果计量分析的结果见表2。模型1是包含了全部变量的

20、随机效应模型,其中,用FDI作为开放度的指标。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不能拒绝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模型2)的系数没有系统性差异的假说。模型3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去掉了不显著的变量人均GDP(pergdp)和城市化水平(urban),并没有改变模型的基本估计定性结果。通过表2中报告的几个结果,以及相应的检验,可以确认,模型1所得到的结果是稳定的,可以在此基础上讨论实证研究的发现。总的来说,无论是经济地理因素、经济政策因素还是新经济地理因素中的变量,都对会议产业集聚具有很好的解释力。这就说明地区的会展产业发展和集聚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过程,如果忽略了其中的一些方面,都可能影响实证

21、结果的可信度。具体来看,可以依次将各种因素的作用总结如下:沿海城市(coast)的作用。在模型1和模型2中,沿海城市的计量结果不够显著,这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中国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造成。中国有大部分重要的旅游城市在内陆非沿海地区,而旅游资源恰恰是吸引会议中心城市集聚的一个重大影响因素。很可能由于这部分的原因,减弱了沿海城市在经济和开放程度上的优势。直辖市(city)的作用。在模型2中,当P0.05时,随机效应模型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直辖市的经济、政治地位是会展产业在此地发展的先天性优势,直辖市在中国政治经济结构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使得它们在会议产业上获得了先发机会。第三产业比重(service ind

22、ustry)的作用。在模型2和模型3中,在P0.10时,第三产业与会议产业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第三产业在该城市GDP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即服务行业的分工越发达,越有利于会议产业的发展和集聚,人均道路面积(road)的作用。模型1和模型2均显示了人均道路面积与会议产业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人均道路面积所表现的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以及交通运输的能力。计量检验结果说明这一要素显然对会议产业的集聚有着正面的影响力。信息传播(internet)的能力。在p0.01时,模型1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互联网用户的比率反映了该城市信息传播的能力以及所需设施的普及率。分析结果说明会议产业与该地区的信息传播能力密切

23、相关。当一个地区存在较强的信息传播能力时,会议产业的集聚程度也相对较高。外商投资(fdi)的作用。外商投资金额作为城市开放程度的 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一个重要指标,表现了一个城市政治经济层面上对外的欢

24、迎程度以及该城市是否具备了对外开放的硬件设施的基础。模型1、2、3分别在p0.05、P0.10和p0.10上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一个城市在对外开放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都比较发达的情况下,更容易吸引高层次的国际会议,从而带动产业的集聚。城市化水平(urban)和人均GDP(pergdp)在计量结果中分别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和不显著。其原因为:首先,样本选取的局限性以及原始数据的偏差导致结果的偏离,由于本研究仅选取了10个城市5年的数据作为分析样本,且对于缺失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有可能影响到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其次,可能是旅游相关因素的影响。在中国很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城市化水乎都相对较低,而此前的文献回顾显示,

25、旅游资源恰恰是吸引会议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意义上,城市化水平与会议产业的相关性需要从旅游资源的角度进行进一步研究。6 研究结论通过对经济地理因素和新经济地理因素的计量检验,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第一,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的形成来自多方面要素的共同影响。城市的政治、经济、交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使城市的会议产业形成集聚,并通过这些因素的收益递增作用实现集聚效应的增强。第二,城市级别、城市化水平、城市交通状况、信息传播等要素是影响中国会议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在本文的模型中,城市级别这一变量的统计检验结果显著,说明城市级别越高(直辖市受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具有相对较高的城市级别),城市获得的政治、经济资

26、源越多,会产生更多的国内外的交流沟通需要,因此很多会议选址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或经济中心举办。此前的很多文献从会议协会组织的角度考察会议选址的机制,但是却忽视了城市级别(即政治或经济中心)这一导致会议产业集聚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城市化水平、城市交通状况和信息传播的统计检验显著,说明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基础设施对会议产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研究结论与其他学者通过IPA方法得出的结论也相符合,即会议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第三,对外开放程度等对会议产业集聚同样有一定的影响。开放活跃的经济活动,会增加举办会展活动的内在需要,从内因上促进会议产业集聚。综上所述,本研究以中国10个城市

27、为例,分析了为什么一些城市对会议产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不同于其他研究,本文并没有局限于城市的会议场馆、环境、设施、旅游资源、安全等要素的IPA分析,而是通过对城市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通过实证分析更为客观地得出会议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的研究是对会议选址机制研究的一项很好的探索与补充。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结论说明,会议产业的发展和集聚效应的产生需要与城市本身的经济、社会因素相匹配,仅仅拥有良好的会议场所等硬件设施是远远不够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确定重点发展会展业的城市有近60个。但许多城市在作决策时,往往忽略了会展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导致决策失误,资源浪费严重。目前,

28、我国展馆总面积排名世界第2,但空置率却在80以上(况坤林,2004)。除部分城市取得成功外,许多城市受社会、经济、文化、交通、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展会成效非常有限。因此,在进行会展业发展决策时,必须分析本地是否具备相应的前提条件。只有因地制宜、科学决策,才能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资源闲置和浪费。本研究的局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本研究曾经提到,很多文献分析表明旅游资源是否丰富是影响会议选址的关键因素,但旅游资源丰度指标缺乏统计数据且很难整合到本研究的计量框架中,因此,本研究在变量选择上未对旅游资源进行检验。这对于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显然是一个遗憾。二是由于中国旅游统计相对比较落后,在一些数据指标上,不

29、同部门统计口径会略有差异,且存在部分数据缺失的情况。这给本文的计量研究带来很大困难,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计量分析的准确性。责任编辑:宋子千;责任校对:王玉洁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30、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

31、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32、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