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综述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1340880 上传时间:2021-11-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综述(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点之一。介绍了扎实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向前发展的对实现农业信息化及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同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农业信息服务的内涵及分类。关键词: 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网络服务模式引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

2、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再度重申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这一重大历史任务。规划建议中要求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而农业信息服务作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民素质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现状1.1研究意义加强农业信息服务是建

3、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选择。农业信息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居于基础地位1,农业信息服务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当前,中国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只有不断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农业信息服务在向现代农业转变中的支撑作用,才能够降低农业成本,提高产业效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增强竞争力,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早日实现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农业信息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只有大力增强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发达、顺畅的农业信息服务渠道,才可以消除城乡之间信息占有和利用的差别,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农村市场的开拓。依靠现代网络技术,可以建立城乡间信息传递、互动、交换的

4、平等关系,城乡居民可以同时分享各种现代技术知识与市场信息,促进农民享受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从而推进农村科技、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同时借助于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农业经营和管理的高效化,促进农村社区组织建设。农业信息服务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及时、可靠、权威的农业信息可以帮助农民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农业信息服务的作用,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向农民传递农业科技信息、生产信息和市场信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信息贫穷导致物质贫穷”的局面,使广大农民投入到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去,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最终使农民获益。

5、农业信息服务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效的农业信息服务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互联网帮助农民找到商机,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农民上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参加各种网络培训班,可提高当代农民的素质;通过集成整合相关的信息资源,可提供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信息。农民通过互联网可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也可了解新闻信息,开阔眼界;分享文化信息,丰富文化生活;交流信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2农业信息服务有利于农产品检测预警,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水平。当前农业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威胁很大。除水旱风雹等非生物性自然灾害外,农业作为生物性经济再生产,还受到病虫草鼠及动物病疫情等生物性自然灾害的

6、影响。某些爆发性病虫害、流行性病害或动物病疫情,如果测报防治不准确、不及时,将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严重损失。加之中国入世后,因国外农产品输入的巨大压力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农畜产品的市场风险愈显突出。当务之急是建设功能齐全、反映灵敏的农产品及动物监测预警系统,开展农畜产品生产全过程信息服务,为政府决策和农户生产提供有效、准确的市场、技术、质量检验、病虫害疫情等信息,以达到引导生产、抵御化解市场和自然风险,提高对灾情的反应速度和抵御能力,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利益,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达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目的。1.2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国际方面,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已得到广泛

7、应用。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房,由专人操作使用;70年代,计算机开始参与农场管理;80年代,出现计算机联机服务;90年代,进入网络化时代,以人工智能、3S技术为依托的虚拟农业、精确农业已显端倪。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农业数据与图像处理、农业系统模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农业决策支持和信息实时处理等各个方面。同时,其他信息技术也开始进入农业领域,如信息存储和处理、通讯、电子网络、人工智能、多媒体、卫星定位、遥感遥测及地理信息系统等3。目前,国外研究的重点转向知识的处理、自动控制的开发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数据库与网络。目前国际上普遍

8、采用的方法是将各种农业信息加工成数据库并建立农业数据库系统。预计农业信息数据库将向多元化、全球化、商品化和多媒体化发展。此外,国外信息网络正在迅速向农村延伸和普及。二是精确农业。其发源于美国,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是21世纪农业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全球定位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等10多个系统组成,其中遥感技术已被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广泛应用于农业资源调查、农业生态环境评价、农林牧灾害监测等方面。三是专家系统。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来,美国、日本、英国、荷兰等国相继在作物栽培、畜禽饲养、农业效益分析等方面研制出不少专家系统。从开发总量看,美国占近 80%。研究重点是:建立模

9、型以描述农业生产中非结构化、非系统化的知识,最终建立以主要农作物、畜禽、水产为对象的生产全程管理系统和实用技术系统,促进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利用。四是虚拟农业。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定量而系统地描述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和产量形成等生理生态过程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虚拟作物、畜禽,从遗传学角度定向培育农作物,改变传统的育种和科研方式。目前世界上仅有少数几个研究机构开展此项研究。 在国内方面,早期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及农业信息服务进行理论探讨的文章,主要有农业部信息中心董振江阐述了农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模式,分析了我国农业信

10、息资源的管理现状4。农贵新阐述了我国推行农业信息化的必然性,结合“金农工程”分析了我国建设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现状,提出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信息资源网、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设施的建设5。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梅方权教授是我国农业信息化研究的权威人士,曾经提出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从现代农业走向信息农业,描述了信息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6;之后,梅教授进一步分析了农业信息化的概念,提出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信息化的叠加时期与叠加效应,农业信息化将会从农民生活消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市场流通效率、资源利用率

11、、生态环境等六个方面带动农业现代化7。与此同时,有关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网络延伸等问题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河北农业大学王健教授是我国较早对农业信息服务进行专门研究的知名学者,在他1998-1999年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信息化过程中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研究”中,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对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梅淑芳和吴芳云的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探讨(2002,8)在分析我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八条对策。温国泉的谈谈我国现阶段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发展模式(2002,12),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方案模式。沈俊涛的

12、“最后一公里”究竟有多长(2003,7),介绍了“金塔模式”,在我国西部地区实施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的可行办法,把网络终端办到中心小学,有小学老师下载信息报,通过小学生把农业信息报送到农民千家万户,对西部地区农业信息传播有借鉴作用.刘虹等的雅安市农业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2003,5),分析了国家科技部“星火农村信息化科技行动”中,在四川省雅安市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问题,信息系统的开发服务与信息用户之间相互脱节,信息产品不对路,系统建设主体缺乏服务的动力,致使用户成为简单的信息受体,农业信息系统效果差。赵元凤的博士论文中国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研究(2003,5),对中国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总

13、体及子系统建设的目标、结构、功能进行了逐层分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整体框架。郑红维的硕士论文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综合评价与发展战略研究(2004,5),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中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构建了农村服务体系的综合评价框架和内容,提出了我国农村信息服务的战略构想和战略措施。王众、郑业鲁的农村信息传播渠道和传播机制的构建 (2004,2),根据信息传播原理和农村特定环境,从政府、企业、农户,从投资、政策、技术多个维度,建设面向不同需求水平的现代信息传播服务体系。谢方和王礼力的农业信息到户“最后一公里”问题探讨(2005,7)分析了农业信息需求,供给,传输方式上的若干问题

14、应是农业信息到户“最后一公里”病症的根结所在。韦志强等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模式从农村公共信息平台和农村基层站点建设和信息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加强信息技术对本地区农业和农村的全面渗透,建立高效的信息应用示范体系和灵活的推广机制,加强基层农村科技人才和信息队伍的培养,做好“三农”信息服务工作,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最后一公里”(甘肃农业,2005.11)。 郭靖和王健的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石家庄、保定两市的问题调研(2006)以河北省石家庄、保定两市典型调查的翔实客观数据,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现状,以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有效信息的需求、开发及

15、利用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建议。 钮志勇等的关于“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探索与实践(2006,8)简单分析了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产生的原因,首创提出了信息代理服务模式的解决方法,筛选有用信息,在最后一公里通过包括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广播、传单、讲座等多种传播手段使有效信息能真正到达农户,并通过在石头河子镇的具体实践来验证信息代理服务模式的功效。 鲁钊阳的对“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反思(2007,11)从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化意识不强、农民素质不高、城镇化建设滞后及涉农产品专业市场不完善等因素入手,深刻剖析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董增礼的创新服务方式

16、 破解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瓶颈(2011,4)介绍了针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衡水市整合现有广播、电视、电信、通信等信息网络资源,加快了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带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的经验。王来和马鑫的农村信息化发展“最后一公里”浅议(2011,7)分析了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从加大农村信息资源建设与整合力度、探索适合国情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商业化运作模式、逐步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对策。2农业信息服务的内涵农业信息服务的范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信息服务涵盖了农业信息产品的生产加工、发布传播、交易分配,信息技术服务以

17、及信息提供服务等综合性服务,泛指以产品或服务形式向用户提供和传播信息的各种信息的劳动。农业信息服务的狭义概念是指农业信息服务提供机构以用户的涉农信息需求为中心,展开信息搜集、生产、加工、传播等服务。农业信息服务的目标是:以“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国家信息化建设二十四字方针为指导思想,面向农村、农业企业和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研究开发一批农业信息技术产品和多媒体信息系统,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传播体系,为农业生产和管理人员提供各类先进适用技术、生产管理知识。8农业信息服务的内容包括:综合运用广播、电视及报刊杂志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和计

18、算机、网络及卫星通讯等现代发达的信息技术,对现有信息传播体系进行集成整合,加强信息技术对农业和农村的全面渗透,完善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网站质量,扩充农业信息量;加强信息标准建设,构建智能化农村社区信息平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建立农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和星火计划管理服务体系等三大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全面、高效、快捷地为农民、农业企业家和管理人员提供其各自所需的、有价值的市场信息、知识信息和服务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促进农村信息化进程,利用“村村通”、“科技110”等模式,加快信息进村入户,提高农村基层适应市场的能力;建立高效的应用示范体系和灵活的推广机制,加

19、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和文化素质。3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内涵及分类3.1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内涵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是指对信息服务的组成要素及其基本关系的描述。信息服务用户、信息服务者、信息服务内容和信息服务策略等四个要素是信息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信息服务活动都存在的组成部分,只是彼此的关系程度和作用方式不尽相同。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中的四个要素的内涵如下:s 信息服务用户:一般农民、种养大户、中介组织、运销大户、批发市场、 涉农企业等。s 信息服务者:各级农业政府部门、农业科研教育部门及各种行业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s 信息服务内容:农业信息服务内容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农业资源信息;

20、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农业市场信息;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农业教育及农业政策法规信息。s 信息服务策略:利用互联网络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与广播电视结合发布信息;与电话相结合发布信息;与寻呼机相结合发布信息;与科技进村服务站相结合发布信息;与报刊相结合发布信息;与乡村大集相结合发布信息;自办刊物与简报发布网上信息;与中介组织相结合发布信息;与乡村板报和小喇叭广播相结合。3.2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分类依据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各个要素可以将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分为:传统服务模式、网络服务模式和混合服务模式89。s 传统服务模式农业信息服务的传统模式指通过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及报刊等发布的农业信息

21、,其特点是通过该模式发布的农业信息,全都是经过信息服务者经过挑选、分类、组织后,再分发给信息服务用户。该模式又可以分为以信息服务者为主的传递模式和以信息服务用户为主的使用模式。传递模式描述的是源于信息服务内容(信息系统、文献等)并以信息服务产品为中心的信息服务过程,如图1所示。传递模式的特点是农业信息服务者通过对农业信息进行加工或建立信息系统,形成农业信息服务产品,并以某种农业信息策略提供给农业信息用户使用。在这一过程中,服务者的生产劳动使原有信息得以增值,信息服务产品的生产占有重要地位。传递模式关注信息服务产品的生产是值得肯定的,但不重视信息服务者的特定服务和信息用户的能动性及信息使用情况是

22、其缺陷。 使用模式描述的是源于信息服务用户的信息需求并以用户信息使用为中心的信息服务过程,如图2所示。使用模式的特点是农业信息服务者根据农业信息服务用户的信息需要,以某种策略生产信息服务产品并提供给用户,满足用户的信息需要。这是源于信息需要、终于信息需要的满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用户对信息的需要和使用占有重要地位,信息需要成了服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用户的信息使用是成了满足需要的重要保障。使用模式充分注意到了信息用户在信息服务活动中所受到的个性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重视用户信息需要的发掘和满足,重视用户对信息服务产品的选择,但没有注意到信息需要是如何产生的、用户除了产品外还需要哪些特

23、定服务等重要问题,因而服务效益经常受到影响。问题解决模式描述的是源于农业信息服务用户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并以用户问题解决为中心的信息服务过程,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农业信息服务用户参与农业信息服务活动的前提假设是用户当前面临着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并要寻求合适的信息服务的帮助,以求得问题的最终解决。农业信息服务者明白并了解这一点,对信息和信息产品进行加工生产,形成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产品,运用适当的策略把特定的服务和信息服务产品提供给用户,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这是坚持用户导向性,以问题为中心的服务过程,是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与“使用模式”相比,问题解决模式描述了用户信息需要的产生过程,

24、以及为了解决问题所需的特定的服务。虽然都是从农业信息服务用户出发,但服务者的行为依据不同,前者以用户的需要为依据,后者以用户有待解决的问题为依据;虽然都要回归到信息用户,但对用户最终目的的假设不同,前者的假设是满足需要,后者的假设是解决问题。从农业信息服务实践角度看,我们认为问题解决模式更符合实际情况,更有利于信息服务活动的开展和积极的信息效用的取得。我们相信,传递模式和使用模式的信息服务不会消失,但其范围内的许多服务项目将转入问题解决模式,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信息服务项目会越来越多。这也是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s 网络服务模式农业信息服务的网络信息服务模式是指信息内容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信

25、息服务模式。网络信息服务是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发展而出现和流行起来的概念。在网络信息服务模式中,农业信息服务者先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采集出对农业信息服务用户可能有用的信息,然后通过信息服务系统(网站、网络信息系统等)将这些信息发布给信息消费者,信息消费者通过网络访问这些已发布的信息,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益的信息。其过程如下图4所示。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的优点是网络上存在大量的信息,如优良的种子信息、先进的生产技术、及时的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信息等,这些海量的信息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网络信息服务模式比较灵活,既可以以农业信息服务者为中心,也可以以农业信息用户为中心进行信息的组织和发布。但该信息服务模式

26、对信息服务者的要求较高,他们必须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信息量庞大、功能强大、易于使用的信息发布系统,并保证所提供的数据是真实有效、及时更新的。另外农民素质不高,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及网络成本较高,阻碍了信息化的普及。s 混合服务模式农业信息服务的混和模式是指将传统模式和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的优点整合起来,更有效的发挥信息的功能,造福农业。在混和模式中,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工作由网络信息服务模式中的采集发布系统承担,而信息的传递则通过传统媒体及网络信息服务共同承担。网络信息服务的信息采集和信息发布系统,可以做到对海量信息进行甄选,做到发布的信息及时性。对于条件许可的信息用户,可以充分发挥

27、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的优势,而对于农业生产区域偏僻、分散,农村文化教育、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农业专业信息推广领域,传统媒体和传统信息渠道比网络信息渠道更有优势,它能有效的弥补基层中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和素质状况的不足。既能解决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又能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现代网络媒体的优势。4建议基于中国当前的网络发展状况,深入开展网络服务模式下新探索是大有可为的。(1)鼓励手机制造商设计生产适用农业短信服务的农民手机。为满足农民和低收入阶层的需求, 多家国际品牌如摩托罗拉、飞利浦等设计和生产了专门的LCA 芯片, 陆续推出了农民手机, 但使用效果并不好。政府应鼓励制造商生产即能不限制信息长度又能支

28、持图片功能的适用于农业短信服务的农民手机。(2) 加强信息服务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农业信息服务必须要有强大的信息服务队伍和专家队伍做支撑, 将各类农业信息编辑加工成时效性强、针对性强、指导性强的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3)加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发挥农业、林业、水产、气象、农产品商贸等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与人才优势, 制定适用于农业信息服务的分类编码标准, 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数据库共享平台。建设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实用的和定期更新的各类数据库, 使全国各科研院所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4)探索适合国情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信息服务应是

29、政府资助开展的项目, 手机短信服务也同样。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如此, 包括农业相当发达的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因此, 政府应该对信息资源服务商和移动运营商给予一定的成本和运营费用补贴, 鼓励和支持各信息服务机构积极地探索适合国情的各种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参考文献1 刘万代,马新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 29112912.2 王川.我国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现状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05,(6):22-24.3 郑红维.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综合评价与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4: 19.4 董振江.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加快农业信息化的进程J.农业信息探索,1994:1-6.5 农贵新.加快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思考经济问题J.经济问题,1997,(12):50-53.6 梅方权.从农业现代化走向农业信息化J.山东社会科学,1998,(1):35-37.7 梅方权.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12):22-26.8 郑火国,胡海燕.浅谈农业信息服务的模式及其在“三农”中的作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2):137-139.9 陈建龙.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2003,40(3):124-13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