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上《颐和园》磨课记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1284882 上传时间:2021-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四上《颐和园》磨课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四上《颐和园》磨课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四上《颐和园》磨课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上《颐和园》磨课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上《颐和园》磨课记(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解读文本 确定内容 指导学法人教版四上颐和园磨课记刀剑千遍磨才能磨出锋刃,顽石激流磨才能化为彩石。课堂,在磨中出见地;人,在磨中迸发激情。磨课,其实就是在磨人,是在超越自我,磨出新的意识。在去年的区域教研活动中,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就经历了一次快乐和痛苦并存,成功与失败相伴的磨课过程。执教的是我们学校的一位青年教师,她虽然只有三年教龄,但课堂教学已比较老练。生活中,她性格内敛,课堂上,她却激情飞扬,我们称她是属于讲台的人。如何让她成功地上好这堂课呢?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多读、细品、精练”,我们从教师、文本、学生三者入手,从文本写什么(解读文本),教师教什么(确定内容),学生怎么学(指导学法)

2、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一、 文本:解读文本三个要素。第一, 课文说什么颐和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重点抓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个景点,介绍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第二, 课文怎么说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是:、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的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

3、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阁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语言优美、具体形象,运用列数字、比喻等方法来描写。第三, 课文为什么说这些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结合。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 20 余处, 3000 余间古建筑。我们教师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课文中提到的这三处有代表性的景点,更要对颐和园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和感知。正像课文最后所说的,“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而最后一句,“希望你有机会去

4、细细游赏。”更是道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旨在让读者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有去游赏颐和园的憧憬和冲动。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整体感知时出示了颐和园的平面图,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颐和园的大致分布。如果说学生学了课文产生这样的想法:课文写的只是这么一小部分都已经那么美了,全部的颐和园不知道有多美呢,真想去看一看。那么,作者成功了,我们的这堂课也成功了。另外,这篇课文位于第三组课文。这组课文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教材这样的安排,目的不仅仅是让读者感受到颐和园的美丽。而是把它放置在一个世界的文化这样的大背景中。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篇课文当作写景的文章来教,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渗透颐和园是古

5、色古香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所以也有了最后的升华,颐和园,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我想,这也是主题式教学的体现。二、 教师:确定教的内容策略。教的内容涉及了教什么,教的策略涉及了怎么教。教什么,也就是教师对教材的取舍,对教材的再创造过程。我们其中三次试教的过程,是三次整体提高的过程,也是对教材三次不同的取舍的过程。第一次,重点教学第二自然段长廊的描写和第四自然段站在万寿山上所见的景色。这样的教学,感觉没有整体的整合,单纯是一个自然段教好跳到另一个自然段。第二次,把三个景点都学完,重点是写长廊的第二自然段、写万寿山的第四自然段和写昆明湖的17孔桥的一部分。其它部分以引读带

6、过。这样的教学,整体感强了,但是因为内容多,40分钟平均分配力量,重点内容就没法落到实处。第三次,考虑到是第一课时,所以只选取了两个景点:长廊和昆明湖这两部分。虽然昆明湖的学习,先学第五自然段、再学第四自然段,但是因为整合了教材,使远观的湖和近看的湖形成了整体,学起来一气呵成。三、 学生:在“多读、细品、精练”中提升。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多读、细品、精练”。其实,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又何曾离开过读、品、练呢?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多读、细品、精练”中提升语文素养。(一) 多读在读中习得语言。语文教学总离不开读。几年前 ,“以读为本”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流行词汇,其实,“以读为本”永远都不会过时

7、,从我们的老祖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开始,都已经流行几千年了。读,只有多读,才能让学生对课文有所体验,才能习得语言。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读的形式是多样的,有自读、听读、引读,有个别读、齐读、范读。不管何种形式的读,都紧紧抓住语言这根线,将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精神熏陶有机结合起来。如教学颐和园的长廊这一个自然段。原先教学分两步:一、自由朗读,感知颐和园的长廊是最 的廊。二、随机学习长的部分和美的部分。学习长的一部分,让学生说说从什么地方感受到长,然后美美地读一读,读出廊的长。学习美的一部分,从长廊里面的横槛的美,结合补充图片,到外面的美来体会。这样学习,课文内容是教到了,但是感觉学生没有钻到课文

8、的字里行间去,反复的朗读,只有形式而没有朗读品质上的提升。于是,在教研员专家的指导下,对教学做了调整。同样是这部分内容,基本是同样的步骤,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一步:自读想象,整体感受。自由读,想象颐和园的长廊是怎么样的,在想象的基础上整体说一说长廊是最 的廊。第二步:抓住词语,细品语言。同样是分别体会长和美,并没有像原来那样笼统的说从哪个句子体会到长,而是通过品词:“一眼望不到头、7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来感受长廊的长,抓“五彩的画”、“神清气爽”来感受内外的美。第三步:感受画面,提升朗读。在想象画面,说画面后,出示长廊的画面。补充和支撑了学生的想象。与此结合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然也步步为营

9、,一步一个台阶,在教师有机结合的范读中,在学生的练读、指名读、齐读中,学生读有了一个提升。同时在读中,又加强了对文本的感悟。第四步:回归整体,积累语言。通过引读,整体朗读长廊这一段,再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背一背,说说喜欢的原因。这既是积累语言这一教学目标的分散落实,又促进了对文本的理解。由此,我想,同样是多读的环节,读和读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对比前面两次的教学,在读的教学中,我们一要明确读的目标,每一次读都要搭建一个台阶,一步步提升读,读来读去不能是停留在一个要求一个平面上。二是要有具体的方法指导。方法可以是多样的,教师和学生的范读都是好方法,教师的范读也并不是说“让老师来读一读”就是示范,重复学

10、生的朗读,接学生的话读都是范读。学生在理解感悟上的读等等也是读的指导。不管何种形式的指导,总强过简单地放任学生自读。(二) 细品在品中感悟语言。“回首语文来时路,潜心会文最是真。”我们在教学时往往强调了文本内容的理解,却相对忽视文本的写作方法。在原来的设计中,我们也犯了这个通病,对写作方法只是带带过,想着到第二课时再教。孰不知写法的渗透是不能孤立的。于是,在试教后,我们调整了本课的重点,把写作方法摆到了重要的位置。整体感知时找作者的游览顺序,对全文的写法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教师扶着学习长廊这一自然段,学生通过品词,品句,了解课文通过列数字等方法有顺序地介绍了长廊。再放手让学生自学,知道作者抓住景

11、物的特点有条理的介绍了昆明湖。特别是远看昆明湖的那一句,运用比喻和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湖的美丽。这些方法的指导和渗透都为学生仿写课文做了有效的铺垫。而随文的几处拓展在深化感悟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使学生品味到文章语言的精炼和准确。(三) 精练在练中创造语言。练的范围是宽泛的,写是练,说、读都是练。我列举三处练。说的练:课前导入部分。同样至于世界遗产的背景下,原先的设计是,向学生展示文化遗产图片,故宫、长城、布达拉宫,教师介绍这些建筑。现在的教学是,说说北京的世界遗产,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出示图片,教师补充说。在课前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用一句话介绍颐和园。这样的改变,开放了课堂,增加了学生练的机会,在

12、说中,把积累的消极词汇变成了积极词汇,在说中,创造了语言。读的练。词语的检查朗读。检查词语朗读时,教师对词语做了整合,出示了分别写三个景点的三组词语。这样的整合,不仅仅停留在检查读音上了,学生在读中积累了写不同景点的不同词语。一类类的识记,远比分散的单个识记有效得多。写的练最主要的就是读写结合了。原先的设计是把17孔桥上的石狮子作为读写结合点,发挥学生的想象,体会石狮子的姿态不一,感受桥的美和文化遗产的鬼斧神工。现在,把读写结合从内容上的理解的写提升到了写法上的模仿。以课文为范例,写一写学校门前的湖水,同时也为课后的小练笔“记一次游览活动”做了预热。由此,我想,要做到精练一是要有效地整合教材,

13、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二是要找准练的切入口,使学生学以致用。当然,“多读、细品、精练”这三部分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一次次的磨课中,执教老师的课堂越来越生动,我们共同参与者对语文也有了很多新的感悟。她的课堂是成功的,有激情而不张扬,指导细腻而不死板;我们的收获是丰硕的,在磨课中得到了成长。但是,课堂教学毕竟是一门只有逗号没有句号的“遗憾艺术”。比如,如何能照顾全体学生,如何在学生卡壳的时候机智地点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顺应学生的需要而变化。这些磨课过程只是到正式上课为止的磨,如果再上下去,还将再磨下去。文心雕龙中说:“生也有涯,无涯唯智。逐物实难,凭性良易。”以有涯去追逐无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正是在不断地追逐中,在不断地教和研中,我们的语文园地才芬芳四溢!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