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态与山地地形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1211347 上传时间:2021-11-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市形态与山地地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市形态与山地地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城市形态与山地地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城市形态与山地地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形态与山地地形(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城市形态与山地地形摘 要山地城市形态格局与特殊的山地自然地理特征密切相关.在山地城市形态的演化中,衍生出不 同的城市格局是与自然山地环境长期的适应的结果。目前是我国众多山地城市规模迅速扩展时期,研究其 形态的历史演进过琨,对于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山地城市形态地理特征©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if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ifishing Hou

2、se. All rights reserved.在我国,山地区域的县级行政区占全国的2/3. 人口和耕地分别占1/3与2/5,矿产资源和水力资 源也大部分集中Till地区域。山地城市是山地居民 聚居的主耍形式Z随着11益加快的城市建设,III 地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资源和人口压力,城市特 色疋在消褪,基础设施落后与土地资源匮乏等问题 II趋严雨同时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受到了特定的山 地地形地貌因素的强烈制约。山地城市形态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它是 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的空间物化 表象,也是城市在历史进程中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 变化的综合反映存在着H身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 影响山地城

3、市形态演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 传统山地城市格局,它确立了城市形态的基木雏形; 其次是城市的职能,城市职能的完善与更迭促使城 市在用地结构上做出调整这是城市形态演变的动 因;最后是城市所处的地域环境,地形地貌等1'1然条 件影响着城市形态拓展的方向,除此以外还冇政治、 人文、风俗等因素。一、传统山地城市选址城市选址的依据一般是区位择优原则,我国西 南地区传统山地城市大多是沿江河筑城.这样临近 水源便丁解决城i|j生活与生产用水水运交通方便 同外部的联系农业、渔业、牧业等传统经济的沿江 发展.也利J:提供城市必要的物质卑础.传统山地城 市与地形的关系还表现在依山筑城选择适宜建屋 的缓

4、坡地形,沿等高线展开建设,可降低匸程难度. 既省时省力,乂可以避开滑坡、朋塌、洪水等灾害影 响范鬧,传统城市格局依山就势,街道曲折环绕,房 屋绵延错落,也形成独特的传统城市风貌。在传统社会秩序中战争和社会动乱不可避免. 政治危机的出现、资源的缺乏都将引起强烈的社会 竞争,竞争会进一步导致战乱或移民,传统山地城市 选址同时耍考虑在防御上的功用而山地的地形和 地势通常可以提供有效的1'1然防卫。为此,选择利 丁军事防御的山地聚居,是传统山地城市选址的重 要因素之一。关于这一点,在周礼夏宫中己早有 所论及:“若造都邑,则治其固若有山川则因 之”,即利用山川之险建城立邑,以便防卫。儿乎所 有传

5、统山地城市棊址,山地地形都不同程度地起着 防御作用,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在“天人合一 ”营建思想的指导下,传统山地城 帀选ik卜分注总体上见“务全其I然之势,以期无违J: 环护之身”的空间意念,在“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 血脉,以十.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 以门八为泄带。”的城市聚居环境的营建过程,是决 不允许"以人之意逆山水之意,以人之情逆山水之 tr的惜况出现的,这就是所谓的“先天而天弗违,后 天而奉天时”的人文指导原则。不难想象,在古代 严格的礼制制度影响广泛影响下,那些4宫室有度”、 “高台榭,美宫室”、“非世家不架高堂”等的严格规 定,一旦在而对山地H然环境

6、时各种阻碍更内化为 一种章法,城市空间与H然环境的内在秩序合而为 使传统山地城市呈现一种内化的n然形制如古 问中城址就行问之为治,螂龙障其后,锦屏列其前, 锦屏恰当江水停蓄处而城之1E南恰当江水弯环处” 的说法。(阀中县志)总之,影响传统山地城市兴建的原因除了水源、 交通、经济、灾害、气候、工程等显性因素,还有政治 的区位考虑军事上能扼守水道,人文审美上的城市 风水格局等隐性因素,使传统山地城市的选址范由 更加有限,并与I I然山形地势的关系更加紧密(表 1)。表1:传统山地城市选址所需考量的内容城市选址的影响因素显性 因素水源临江建城保证生活与生产用水艾通水运是古代杲重要的物资运送方式马车次

7、之经济发展农业需要肥沃土地.充足的水源灾害迎开泥石流.滑坡.期塌等灾害,防止洪水气候水体可在夏李怪温.冬李保温调节临水地区气候工程地劳平统.不需要丸而职?t适地形.工程难度低隐性 因素政治建立行政管箱区,便于统治军爭便干防街扼守要道抵抗入侵人文风水学与审美观的综合二、现代山地城市形态的生长从传统山地城市演变成现代城市的生长和发 展,其空间拓展是质变的过程,是用一种新的动力代 替以前的传统动力、用新的空间模式更新IH的模式、 用新的发展前景取代旧的已耗尽的发展可能的过 程。从土地利用和结构演化的过程看,现代山地城 市的生长不仅是撑破传统的空间框架,而是创造一 种新的土地利用和空间结构形成新的城市

8、形态各 耍索的组合,井衍生出城市持续发展的潜能。为此 现代山地城市空间生长动力不仅仅是用地总的扩 大、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而是空间功能的质 变。现代山地城市形态的生长是按照两条线发展 的,一是城市职能的变化,从早期单一职能开始,新 的职能不断出现,主导职能则从行政性转向经济性. 城市也从生产性城市转化为消费城市,如重庆就先 后经历了“左狭右带”川东军政中心T因商而兴、从 城邑到城市i内迁而盛、多功能中心T工业发展、组 团式结构I改革开放、全而发展儿个阶段。(乘庆 志第7卷):二是城市空间功能发展,城市经济发 展和现代化生产形成的专业化、地域分匚使城市腹 地的地域范围服务和影响地域的扩大。传

9、统山地T- 工业生产支持的城市的腹地址仃限的,在当时条件 K行政等级的高低是决定城市规模(制式)的主耍 因素。当前山地城市发展正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城市中心集聚功能正在强化城市笫三产业的比重 越來越大,随着城市交通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城市空间流通职能和交通枢纽职能得到强化,需要 对外交通的联络,规模就超出了行政等级的框架。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形成了 相对的稳定的特征:路网:是城市空间形态的棊本构架,其结构、密 度对城市形态的作用很强,一般为方格型、放射型和 混介型三种。山地城市的路网多数为不规范型,山 地复杂的地形给城市交通带來一定的难度,也促成 了立体交通体系的特色。伸展

10、轴:是城市空间扩展方向和速度,通常与 城市外交通通道关联.山地城市的伸展轴往往受地 形制约,出现弯曲、回旋快至不连续间断态势这样 很容易造成城市用地分散、设施管网过长引起建设 的不经济。结点:山上也城市的结点具有强烈集散效应,有 立体形态和冇综介功能的特征,并具冇强烈的地景 效果,它往往是维系小范m的内聚力,同时在心理和 景观上会呈明显的中心性。核心:是城市土地利用中最活跃、地价最疝、更 新最快的地段一般都是第三产业结构的雨点区域. 它在城i|j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从而使城市中心功 能不断增强,规模效益也得到强化。现在人多山地 城市的区核心尚无衰退现象而大规模的新区核心 牛长活力有待提高,这是

11、由丁苴积聚的能帚不强或 功能层级不高的结果。地标:城市空间形态生长的巫耍参照物.可以 是n然物(山体),也可是人工物。现代山地城市形 态标志在城市开发中未得到充分雨视,具有特色的 地标常常被忽视如H然山水格局的分解文物建筑 的拆除或迁建等。轮廓:由城市的众多实体(门然或人工的)连续 布局构成的城市空间边缘形态。布局紧凑、与山地 坏境结合紧密是山地城市轮廉的特征,但目前城乡 结合部的混乱局血,空间发展的尢序离散化趋势,以 及建筑物与山地门然的对立,使众多山地城市“ n然 人工”轮廓复介特征逐渐被生硬的人工边界所 破坏。三、城市整体形态生长与形态变异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间频繁的物流构成 r的城

12、市形态拓展动力,城市空间的外部功能整合 的区域范閘越人,城市生长动力就越强城市规模形 态就越人。近儿年山地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 口的集聚使城区范閘急需向外拓展,但是由丁山地 城市十.地效益的极不均衡性和H然地理的差异性. 使其城市形态在较短时期内较平原城市有很人不 同。这里我们将从城市所处山地地形条件、形态特 征以及城市空间分布关系等方而入于,来探讨山地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屮的"形态一结构”的分异特征。山地城市形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依据类 型学原理抽彖概括出其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原型,有 助丁揭示其变化的规律性。基丁不同特点、不同条 件、不同时序,山地城市形态拓展方式,大体上可分 为

13、两类:即渐进式拓展与跳跃式拓展:渐进式扩展是城市形态沿伸展轴、由内向外蔓 延的生长方式。这是按距离衰减法则城市土地开发 在经济作用卜:通过主动改造地形,如劈山开路、修 筑桥梁或傑坎來延伸发展轴,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开 发,以缓解城市用地需求矛盾。跳跃式扩展是城市土地开发优先选择在城市 影响范用内有利地段集屮的结果。通过主动疏散一 泄城市职能,城市形态沿伸展轴呈离散状扩展,这 样,可减少城区环境容最的压力,同时避开山地灾書 频繁的不稳定地质条件。具体地,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拓展,有依附原型连 续发和脱离原型分散发展网种方式,其继续演进的 方式有紧凑,放射和组团三种。由丁受到來1'1地理 环境、经

14、济活动、交通方式和地域文化等多方面的影 响,山地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分异,一般会呈现交义 综合发展趋势有些山地城市形态演进在某一阶段 可能是以渐进式扩展为主,在另一阶段亦可能以跳 跃式扩展为主。贵州山城遵义在建城初期迁址丁湘江西岸台 地,明朝筑府城,居山临水呈椭圆型,后城廓跨湘江 向东发展,形成两城将角向对之势,近儿I年,城市 帘间沿南、北坡地狭长发展,形成环状结构。早期温 州主耍功能为防卸城址是由东晋文学家、风水学家 郭选泄,采取倚江、负山、通水的原则严谨合理布 局,城内群山簇立,状如北斗,故又名斗城,80年代 以前,温州城市一 H是同心圆发展状态,此后城市沿江.跨江向东呈多核组团熨分散发展,

15、如今的温州市 是由鹿城、龙湾、七里三丿*1构成的相对独立乂有机联 系的组团型城市。在山地城市形态生长过程中,城市伸展轴也会 发生相应的变化,有伸展轴延长、出现副伸展轴、出 现新的主伸展轴等,山地城市形态演变过程中伸展 轴的延伸和新的伸展轴的出现,是山地城市生长的 空间效应和空间条件和结果它是城市空间适应经 济规模效应的H观反映,按照城市空间结构的开放 性,对于正处增长阶段的山地城市來说,我们理应 遵循伸展轴的发展规律尽可能地疏通它,而不是人 为封闭伸展轴用以形成完美”的形态构图。表2形制 地限证 实I阶段& 事制方 军控地自农9 IJ 然炉o 尚自济 崇给给R呈因 市态。 城形变 的其

16、删 绕& 城沖山H阶段邑使向。 人市 工机臥城活级时 易初业 贸于工 业处器。 商趾机出EL"向心。 "走#大 或闭心扩 ”一心开訓 疳局职Z 带用汎市 呈形开城江确如血 沿明突明山阶段市市市。 城城城散 版加脣 膨增发向 口能济地 人职经用时然加局 业自力布" 工发能业郴 器开源工,近 机代资瓶t-局构 布结呈周济联Bw阶段力间内济约 束空向经集 约市于市于 形成向成向0 地J趋趋展 然弱始整构发 自减开调结型注协建念向 业与展隹1 Mt Q重哒设的讪蠶地M范 绕低程 围较高 地势定 用地一 市或在 城算山城设 制建 控宜E *1 HiE不 步更 的向。

17、 中围延 集越曼 与地股 尔市的E山地城市形态演变第I阶段:传统山地城市被周围山脉、水域包围 而呈相对孤立状态,人口和用地增长缓慢。城市规 模较小,多被囿丁固定的城垣范闌内,城市形态呈 “点聚力状。城申缺乏经济动力.周韦1地形I大1素的制 约力较& O格局足任最他集聚状态卜形成。城 M形态由完整的城垣W绕因周边的山水格局而变 化。第I阶段:山丁近代工商业渐显活力机械动力 的运用改变城山交通状况城市人口的集聚使传统 山地城市范带I突破城垣的限制,向周边地区伸展。 但受到I然地形的影响,城市形态有明确的中心与 生长方向性,线性延伸趋势明显。第11卩介段;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城市

18、规模的扩人城市的部分职能开始向周边地区 疏散。由于受到彘经轿辐射的裤动,减来与城市 隔江或隔山呼应的片区被纳入城市发展范围。城屯 扩展方式山单一的渐进式转化为渐进与跳跃共同祚 甩城市形态基本构成一种不均匀附串珠状” O第IV阶段:山地城市形态曲点聚状卞带状”至 “串珠J这时如果城市经济发展动力作用减前9城如果城市经莎适力更进步推动城市用地拓展.III 地城市形态B92间演进就可能出现两种悄况:一种 是城市用地将围绕地势较岛的山岭或地势较低的洼 地.形成"环状”的城市形态,如遵义市的“绿心城市” 格局和巫山县城的蓝心城市"格局;另一种是城市四、山地城市形态演变的阶段性把握城市

19、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形态阶段特 征,就可调整其整空间土地布局结构,使得经济沿着 正常的阶段向前发展。山区经济的均衡发展是山地 城市的空间生长所迢求的目标,但是由丁资金、人 力、物力等方而的限制,山地城市由内向外的形态变 化,主耍受制丁城市伸展轴和城市各片区之间空间 组合形态,基于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所形成的地域背 景和历史依据,111地城市形态演变大体可分为四个 阶段(表2)。用地范用向上一级的高程发展经济技术对空间的 作用将克服佼岛地势所带來的诸多不利因素形成 從连片聚集状欄城市形态发展到后來将形丿必山即是 城,城即是山力的城市风貌如重決巾涪陵区。如果 城市规桧再进一步拓展,就很川能会出现区域级

20、夫 组团式的山地城市矗丿亠如巫庆市主城区由渝中、江 北.沙坪坝和北培輕九个片区组晚形成了一个城区 延绵.分片集屮.生态绿意盎然的人山城空间发展形 态。无论从城市规棧、经诱菠展.环境蓉量方面说, 这种形态将是山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一种极优化方 J °以上四阶段是在山地城市生长的动态过程中抽 取的较有代表性的特征阶段,山地城市形态在未來 演变进程中川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将不是愈來愈也iE是由J:这种制约因索的作用造就了山地城市 独特的形态发展格局。(作者单位:43(X) 14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院)主要参考文献黄光宇主编.'97山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 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姚士谋.帅江平.城市用地与城市生长.合肥:中国科 技大学出版社.1995程建军.风水与建筑.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if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