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多点温控设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1135252 上传时间:2021-11-1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3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多点温控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毕业设计(论文)多点温控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毕业设计(论文)多点温控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多点温控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多点温控设计(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毕 业 设 计(论文) 2015 届 题 目 多点温控设计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 帅哥林 指导教师 李美女 论文字数 约1万 完成日期 2015年3月3日 多点温控设计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科技的发展已不是一朝一夕的进步了,智能化的电子应用已经拓展到我们的周围了,无人控制系统的研发已经进入到了发展的黄金阶段。科技圈的不断进步,现代化工业过程复杂性与集成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测温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智能化已是现代温度控制系统发展的主流方向。从今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基于多点温控方向的研究已经快速的深入到大众的身边,怎么利用控制系统的优势时刻的监视着我们生活环境的安全、便捷、人性

2、化的服务的提供。在此方面的研究可用于室内的温控调节、生产储存的维护、生化反应的环境控制、农业生产的大棚监控以及酿造业的发展。因此,各行各业对温度控制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它涉及的方面极其广泛,而且也有很多的方面也可以进行延伸改造应用。本文主要研究的方面就是在多点温控设计建立在大棚生产方面的研究和仓储方面的问题。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研发产品,模块包括温度传感模块,液晶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声光报警模块和降温模块,实时采集多路温度信息,并且实时显示温度值,温度过高会自动报警和降温,实现了多点温度检测、显示、报警、降温等实际需要的生产功能的契合。关键词:多点温控,大棚,仓储,智能化Multi point&

3、#160;temperature control design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era,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is not a short duration of time of, electronic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has been extended to all around us,

4、0;R & D and unmanned control system has entered the golden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rcles, modern industrial process complexity and integration of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5、;in various fields of temperature measuring instrument, intelligent is the trend of moder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year,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multi-point temperaturehas side quickly reach a mass

6、60;based control system, how to use the advantage of providingmoment monitoring our living environment safety, convenient, humanized service. Research in this area can be used for indoor temperature control, production storage and

7、 maintenance,biochemical reaction environment contro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greenhouse monitoringand brew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refore, all walks of life are more and more high requestof temperature control. It involve

8、s very widely,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aspects can also beapplied for extension transformation. In this paper, the main research aspects is to build research and storage problems in greenhouse production in terms of mult

9、i-point temperature control design. The design is based on SCM R & D products, module comprises a temperature sensing modu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 key module, alarm module andcooling module, real-time acquisition o

10、f multi-channel temperature information, and real-time display of temperature, the temperature is too high will automatically alarm and cooling,realizes the multi point temperature detection, display, alarm, cooling fit etc. the a

11、ctual needs of the production function.Keywords: Multi point temperature control, greenhouse, warehousing, intelligent1目 录目 录1第一章 绪 论31.1 选题背景及意义31.2 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31.2.1 无线传输的温度控制系统31.2.2 基于GSM的多点温度温度控制系统31.3 温度控制系统发展趋势41.4 论文研究的目标及内容41.5 本章总结4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62.1 系统整体框图62.2

12、器件选择62.2.1 STC89C52单片机简介62.2.2 液晶显示屏的选择62.2.3 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介绍72.2.4 蜂鸣器的选择7第三章 系统软硬件设计83.1 系统总体功能介绍83.2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83.2.1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83.2.2 复位电路93.2.3 晶振电路93.2.4 温度传感模块的设计93.2.5 显示模块的设计103.2.6 报警模块的设计103.2.7 降温模块的设计113.2.8 按键模块113.3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113.3.1 系统总流程图113.3.2 按键子程序133.3.3 显示子程序14第四章 系统功能测试及分析154.1 系统硬

13、件调试154.2 系统软件调试154.3 测试结果及分析15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185.1 系统总结185.2 展望未来18参 考 文 献19致 谢20附录21附录1:主控板原理图21附录2:系统软件主程序段22第1章 绪 论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选题背景及意义 农业的智能化发展已经在我们飞速起步了,大棚科技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一直被广泛关注,也进行着各个方面的研究。大棚科技的核心就是多点温控的是监控,只要精准的控制了大棚里的温度就能提供适合的温度供植物生存,能提供我国的农业的发展基础。其次在农业粮食的存储方面温度的控制也是尤为重要,有效的控制因温度的不适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大棚也因为温度的无

14、法及时调控而造成的农业的损失1。不管是在于粮食储存方面的温控调节也好,还是在目前大棚技术的植物动态化的温度监控也好,应用于生化反应来培养出我们未来科技所需要的产品等等,都是需要在一个温和、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要创造出这个温和的生态系统就需要不断地改良和细节化,把每一部分做到最好的应用。 据资料介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存储温度一般是15摄氏度左右,温度过高会使种子发芽发霉而变质,从而破坏粮食的储存,多点温度控制系统就是针对此现象而研究的一种智能温度调节措施,从而达到粮食在存储过程中不会变质,延长粮食的存储时间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因此研究多点温控系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2。作为

15、立国之本的农业如果得到一个很好的生态发展,粮食的存储不存在问题,运输方面也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通畅无比,我想以后的社会也会因此为少了很多饥饿、贫荒问题!1.2 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在一些环境中我们需要的静态的恒温系统,只要把环境的温度调节在一定的温度以上或者以下就可以了,当温度低于或者高于所监控的温度时,系统会自动报警,然后CPU进行软硬件的控制调节温度,多用于家居以及要求不是特别苛刻的场所,如空调、冰箱、仓储;另一种调控是:给予的是一种动态的环境温度控制曲线,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调控到一定的温度,这种技术要求比前一种稍显复杂,应用也更加的广泛,尤其多应用于是生化反应中,如冶金、发酵、气体分离等

16、3。1.2.1 无线传输的温度控制系统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张婧曾在学术论刊上发表对于无线传输在温度控制系统上的研究,该系统采用ATMEGA16作为主控芯片,要实现单片机的人机交互功能就需要一个电路转换电路,通过单片机的发动数据引脚发送所需的数据到无线收发芯片控制中心,再利用单片机的接收数据引脚接收数据,完成所需要的数据的交流和控制。而这个电平转换电路采用电平转换电路芯MAX232。外界的输入设备还有按键和显示。显示部分用的是工业字符型液晶LCD1602,不仅功耗低、使用简单还非常便宜。考虑到后期要对各个模块进行程序化编程,我们决定采用独立式按键。总结来看:整个设计的组成部分也就是硬件部分的焊接和软

17、件部分的程序编程,后期的编程模块有显示模块、数据收发程序、键盘子程序等。单片机的无线串口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将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的连接后调试正常后就可以了4。1.2.2 基于GSM的多点温度温度控制系统内蒙古大学杜婷硕士在基于GSM的远程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提到GSM模块主要实现短(指令)的接收和发送。如图1.1所示,人机通信模块就是充当一个中间连接桥梁,把外界的客观要求输入到单片机中,让单片机实现特定的功能。我们只需要通手机把所需调节的指令送给单片机,然后让单片机进行软件程序部分的编程事项我们所需要的功能,高于或者低于我们设定的安全值,就会触发警报,单片机再进行编程调控正常化5。图1.1基于GS

18、M的多点温度温度控制系统1.3 温度控制系统发展趋势多点温控设计虽然已经在国内乃至国外都已经如火如荼处于高速发展期。但是从涉及到批量生产到普及到不同的企业应用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相比较于发达国家的同等行业的发展情况相比,我们已经在起点方面有所落后6。多点温控设计的精确度程度也是未来突破的一个方面,温度的测量对于控制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很多情况下,不只是能测量温度和调控那个温度就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还要实时、准确的将环境中的变量测量出来。农业生产方面的影响也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棚生物的生长也是需要在实施温控检测系统中进行调控的的;在医学方面,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温度控制来对手术环境的温度进行合理

19、调节和控制;在生物和化学反应的方面,不管是恒值的温控调节还是动态的温控和时间关系的调节都大大的存在于实际的应用,不仅仅用于研发现有植物的生产果实的最大化上,也在利用新的温控调节培育出新的植物品种用于满足现实物种多样性的需求,具有相当强烈的实用性,来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综上所述,其实多点的温度控制设计不仅仅应用于那个方面和那个类别的提高,而是在整个人类生活的圈子中这种控制的应用已经迫切的满足人类的需求与发展方向相契合,能够在工业、农业、医学、航天等各领域中广泛使用。当前的发展趋势是温控系统向智能化,个性化应对、微型化控制、制作精良等方面迈进7。1.4 论文研究的目标及内容本课题采用温度传感模

20、块,液晶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声光报警模块和降温模块,实现温度的实时监控与显示、温度过高降温和报警等功能。(1)利用3个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室内多点温度信息;(2)显示器实时显示3个温度值;(3)按键设置温度上限值;(4)室温大于监控温度,触发警报;同时,单片机启动风扇降温,当温度低于报警值时,停止风扇运行。1.5 本章总结本章在概括本设计的总体内容外,也对课题的选择的原因以及目前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和未来的大体趋势作了详细的描述。温度控制系统在粮食的安全存储上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多点温度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二章介绍的是在本课题在设计时对一些核心元器件的简单介绍,并且在方案的选择上进行了比较

21、和优化,选择合适的方案更有利于本课题的完成。第三章主要阐述的是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的详细内容。硬件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工业液晶显示、按键部分、声光报警模块和风扇散热模块;软件部分是大体的系统流程图和各个模块的子程序的流程图及程序编程。第四章介绍的是本设计在制作完成中对其硬件和软件的调试,针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找出原因并解决。第五章介绍的是对本设计的总结以及对多点温度控制系统在未来的展望。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2.1 系统整体框图图2.1系统整体框图系统整体框架如图2-1所示,本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为微控制器核心,主要以独立按键、温度传感电路等为数据输入模块;以液晶显示屏、蜂鸣器、

22、风扇等为数据输出模块。原理是在单片机内部设置一个报警温度,当外界的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时单片机通过处理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报警电路和降温电路工作,使报警电路发出警报,蜂鸣器发出声音,二极管导通发光,同时启动降温风扇,直至环境温度低于所设定的温度以下,警报解除,散热停止8。2.2 器件选择2.2.1 STC89C52单片机简介本设计采用的是STC89C52单片机,该单片机是STC公司生产的一种低能耗,高性能COMS8微控制器。内部具有以下资源:8K字节的FLISH;512字节的RAM;32位的I/O口线;内置4KB EEPROM,MA810复位电路;3个16位定时

23、器/计数器,即T0,T1,T2;一个7向量4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结构;可降至0Hz静态逻辑操作和支持2中软件可选择节电模式;单片机89C52具有其他单片机的全部优良特点,不仅编程简易,而且在多点温控设计的设计中能够完好的发挥其全部的特点,其内部的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都成了一个防相放大器,从而可以形成固定的震荡。定时器件也采用的是适应晶体和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9。2.2.2 液晶显示屏的选择目前市场主要使用的有以下三种型号的显示屏:分别是LED,LCD1602,LCD5110。LED发光二极管是具有单向导电性的发光二极管,一般用于检测一段内电路是否电流导通,有光衰。其次LED通电后产生的能

24、量大部分以热量的方式释放出来,只有一少半是用于发光,所以这会带来极大的能量浪费。LCD1602是字符型液晶,显示字母和数字比较方便,控制简单,成本较低,但是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只能显示两行,而本实验要显示三路温度,与实验不符。LCD5110的性价比LCD1602还要高,同时也能显示LCD1602的全部字符,LCD5110的价格同时也比LCD1602便宜一半;其次LCD5110的操作简单,仅四根I/O口线就能驱动;LCD5110连入可移动设备也比1602运行的速度快上很多。综上几种显示屏的优缺点比较和实际情况出发,选择LCD5110作为本设计的显示屏10。LCD5110具有以下特点: 84x48 的

25、点阵LCD,可以显示4 行汉字;LCD 控制器/驱动器芯片已绑定到LCD的晶片上,使得模块的体积变小;可通过此吧固定模块的英摔绊连接到固定的引脚上,简单而又实用。低电压模式,操作简单,易于现实的读取2.2.3 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介绍本设计采用的是DS18B20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具有以下特点:只要求有一个端口就能实现通信;测量温度在-55到+125之间,最大分辨率可达0.0625;在实际的操作中不需要外部的任何器件就能实现温度;温控设计的每一个器件选择具有不可替代性;用户可定义的非易失性报警设置;可采用低压的直流供电,也可以用交流电转化为低伏直流电压连接温度计分辨率可以被使用者选择

26、为912位;该温度传感器价格在每个三元左右,比其他同类传感器便宜11。2.2.4 蜂鸣器的选择方案一:有源蜂鸣器,电路简单、控制程序方便。内部带有震荡源,成本高。方案二:无源蜂鸣器,需要用1K5K频率方波驱动,声音频率可控,能够产生多种声音。内部不带震荡源,成本低。无源蜂鸣器的工作原理在接通电源,接受的音频信号通过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振动磨片周期性发声。其优点是便宜、声频可控和优势可与LED复用一个接口。本设计采用的是方案一的有源蜂鸣器,考虑到源蜂鸣器在本设计只启到报警的作用,并无其他实际意义的作用,虽然从成本上有源蜂鸣器并不占优势,但是从有源蜂鸣器电路控制的简易难度和程序方面的复杂程度考虑,

27、有源蜂鸣器比无源蜂鸣器更适合本设计,故本设计选择的是有源蜂鸣器。第3章 系统软硬件设计3.1 系统总体功能介绍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温度传感模块,液晶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声光报警模块和散热模块。利用温度传感模块将传感器收集到的温度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并用按键设定一个上限温度即报警温度,当温度达到报警温度时,声光报警模块和散热模块工作,二极管发光,蜂鸣器发出警报,并且启动风扇降温,当温度降到报警温度以下时声光报警模块和散热模块停止工作,系统回到报警以前状态正常工作。3.2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3.2.1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3.1单片机最小系统单片机输出IO口有:P1.3(4)引脚用作蜂鸣器控制;P

28、1.4(5)引脚作用风扇控制;P2.0(21)引脚作用显示屏时钟输出信号;P2.1(22)引脚作用显示屏的数据输入;P2.2(23)引脚作用显示屏数据和命令切换;P2.4(25)引脚作用显示屏的复位。3.2.2 复位电路图3.2系统复位电路 如图3.2是本系统的复位电路。复位是使单片机处于某种确定的初始状态。对于单片机来说,每个工作开始都是从复位操作。我们使用的是89C52系列的单片机,其复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上电与复位按键据有关的的复位。另一种就是简单的上电复位,连续把持单片机的重置引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单片机就达到复位效果,本设计也是采用的这种复位方式,简单、有效。其工作原理是:其电路

29、图如图所示,当接通电源,电容短路,得充值引脚为高电平,然后电阻对电容进行慢慢充电,当电容两端的电压充电达到电源电压时,重置引脚电压却刚好相反,下降到最低时,就为低电平了,一个复位过程就这样完成了,接着单片机就开始正常工作。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尽量把重置引脚接足够长的时间的高电平,从而确保单片机应经重置。本复位电路选用的电容C1=10uF,R1=10K。3.2.3 晶振电路 本设计的晶振电路如图3.3所示。基于51单片机系列的时钟信号产生方式有两钟,一种是我们不怎么使用的外部时钟连接方式,外部振荡方式原理是把已有的时钟信号引入单片机内,这种方式适宜用来使单片机的时钟与外部信号一致。另一种方式即是我

30、们现在使用的这种内部时钟方式,是在引脚XTAL1和XTAL2外接晶振振荡器或陶瓷谐振器,就构成了单片机的内部振荡方式。由于单片机内部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当外接晶振后,就构成了自激振荡器,并产生振荡时钟脉冲。本系统采用的是晶振周期为12MHZ和电容C1=C2=30pF的连接,在本电路中C2和C3是起振电容,可以稳定震荡频率,保护电路的平稳。图3.3系统晶振电路3.2.4 温度传感模块的设计 本设计采用的是3个DS18B20温度传感器,用来模拟监测多点的温度,如图3.4所示为系统的温度采集电路,T1,T2,T3分别接单片机的P1.2,P1.1,P1.0口,起限流作用的上拉电阻R2=R3=R4=

31、4.7K能加大输出的驱动能力,提高输出电平,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音容限,增强抗干扰。当单片机工作时,各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量、收集、读取都是由单片机的软件编程部分完成的,并最终把全部信息传送到单片机中进行记录和处理。图3.4温度传感器原理图3.2.5 显示模块的设计图3.5液晶显示屏电路如图3.5所示为本系统的显示模块,引脚RST(1)接单片机的P2.4(25)口,该信号会复位设备,应用于芯片初始化,该信号为低电平有效;引脚CE(2)接单片机的P2.3(24)口,该引脚为芯片的使能端,允许输入数据,也是低电平有效;引脚DC(3)接单片机的P2.2(23)口,该引脚用于选择命令/地址或输入数据;

32、引脚DIN(4)接单片机的P2.1(22)口,该引脚为串行数据输入端;引脚CLK(5)接单片机的P2.0(21)口,该引脚为串行时钟的输入端;引脚VCC(6)接高电平;引脚7和引脚8接地13。3.2.6 报警模块的设计 如图所示3.6为系统的报警电路。报警电路的控制非常简单,连接的是单片机89C52的P1.3引脚,加上一个限流电阻到三极管的基极。当P1.3的输出信号由1变为0时,那么三极管Q1将由截止状态变成饱和状态,电路导通,从而使得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导通,蜂鸣器发出声音、二极管发光这样就达到报警的效果。当输出信号由0变成1,三极管又由饱和状态变成截止状态,蜂鸣器和二极管停止工作14。图3.

33、6报警电路3.2.7 降温模块的设计图3.7降温电路图3.7所示为降温模块电路图。风扇的控制信号由单片机的P1.4口输出,通过一个限流电阻R7加到PNP三极管Q2的基极,限流电阻R7的阻值为1K。当P1.4输出的信号为0时,那么三极管Q2截止状态变成饱和状态,电路导通从而风扇开始工作,达到降温的效果。当温度降到报警温度以下时,输出信号由0变成1时,电路由饱和状态变成截止状态,电路断路,风扇停止运行,该电路采用5V外接电源驱动15。3.2.8 按键模块图3.8按键电路本设计按键模块电路如图3.8所示,采用了四路按键K1K4,分别接单片机的P3.2P3.5口,用来读取按键信号的输入。K1用来设定报

34、警温度的初值;K2用来调高温度值,每按下一次温度值加1;K3用来调低温度值,每按下一次温度值减1;K4为确定键。当某个按键按下,输入”0”进入单片机相应输入口16。3.3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3.3.1 系统总流程图图3.9系统总流程图如图3.9所示为系统总流程图。系统上电后,首先需要进行初始化操作,需要对液晶初始化设置,DS182B20温度传感器初始化、以及IO口初始化设置。程序初始化完成后,进入主循环程序依次读取一号二号三号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然后判断三个温度值是否高于警报值,若其中任何一个温度值高于警报值,则系统会跳入相应的报警模块中,执行电路的报警,完成后返回主循环程序继续下一步操作。显示

35、模块中,三路温度液晶显示数据等都需要循环运行。3.3.2 按键子程序图3.10按键子程序如图3.10为系统的按键子程序。执行该子程序时,首先判断K1是否按下,当K1按下时设置标志位flag=1;当K1没有按下时,判断标志位flag是否为1,若flag为1表示之前已经按下过K1,则判断K2K3K4是否按下,若flag不为1则直接返回。继续判断K2K3K4是否按下,当K2按下一次时设定温度值加一然后返回,K2若没有按下时直接返回;当K3按下一次时设定温度值减一然后返回,K3没有按下时直接返回;当K4按下时,标志位flag=0然后返回,当K4没有按下直接返回。3.3.3 显示子程序图3.11系统显示

36、子程序如图3.11为系统的显示子程序。执行该子程序时,采用语句i=i+对i进行计数,然后用语句i=i%3对i取余,当i=0时,显示传感器1的温度值,然后返回;当i=1时,显示传感器2的温度值,然后返回;当i=2时,显示传感器3的温度值,然后返回;这样一直循环显示三路的实时温度值17。第4章 系统功能测试及分析4.1 系统硬件调试 本系统硬件电路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温度传感器、独立按键为数据输入模块;以液晶显示屏、声光报警和降温模块等为数据输出模块。在焊接的时候由于一下子把所有的器件都焊了上去,导致在用万用表检查电路时出现好几处短路和虚焊,引脚接口接错等现象。通过认真仔细的检查终于把焊接上的问题

37、都解决了,然后进行通电检查。接通电源进行系统的检查时,选取多种环境的温度让系统在其中进行正常工作,观察IO口的情况,有没有异常发生,检查硬件部分是否都正常在工作,系统检测的数据,是否是我们给定的环境的参数,系统的精确性、运行情况、元器件是否都正常行使功能。整个系统的功能符合要求,所以判断硬件调试成功。4.2 系统软件调试在确保硬件无误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软件测试。在Keil开发环境中进行软件编写,通过仿真器将程序烧入单片机后进行在线仿真调试。结果电脑显示编程错误,有7个error出现,然后仔细查看了程序,原来好几个语句后面漏了分号,复合语句忘记加花括号。通过反复的检查程序,终于把问题并解决了。

38、然后开始调试报警电路,用单片机模拟给报警电路输入低电平信号时,当报警电路能成功运行时,开始调试液晶显示屏,第二个输出器件。当能够显示三路实时温度值时,开始调试温度采集、风扇、按键等器件。4.3 测试结果及分析图4.1系统实物图系统照片,如图4.1 所示系统实物。图4.2显示器显示图如图4.2所示显示器照片,实时显示3个温度值,T1为19.1摄氏度,T2为24.1摄氏度,T3为19.3摄氏度。图4.3设定报警值图如图4.3所示设置温度报警值,此时把温度上限值设置为21摄氏度。图4.4显示器显示图如图4.4所示显示器照片,此时T2温度为21.3摄氏度,超过21摄氏度。图4.5报警状态下的二极管和风

39、扇图图4.5所示二极管发光报警,蜂鸣器鸣叫报警,风扇启动降温。图4.6解除报警后的显示屏,二极管和风扇图如图4.6所示,当T2温度低于21摄氏度时,声光报警停止,风扇停转。第5章 总结与展望5.1 系统总结 该系统可以实现温度的实时显示和巡回测量,并且对温度过高的情况能够在报警的同时进行自动降温散热处理,极大限度地提高工作的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保障粮食在存储过程中不会变质延长存储时间。本设计具有体积小,多点测量,布置方便,速度快精度高,抗干扰性能好,可靠性高,测温范围比较宽(-55125)等诸多优点,与传统的温控系统相比还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是粮仓温湿度测量控制的首选产品。经过本系统的设计,对

40、专业技能知识有了进一步掌握,也发现了平时设计制作过程中很多考虑不够周全、方案设计不够严谨的方面,这也使得我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考虑问题会更加仔细和周全。通过本次设计,发现STC89C52单片机功能强大、性能稳定、性价比高。系统设计采用C语言编程,该编程语言容易上手、逻辑性强、思路清晰、可靠性强,实时性好。5.2 展望未来 “科技决定未来”,我们生活的环境已经紧随着科技的脚步不断向前。对于一个稳步向前的国家来说,科技的创新和开拓才是名族的根本命脉。怎样的去吧每一项科研成果实际的运用到我们的普通生活也是需要进过漫长时间的演化。我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但农业和工业方面的发展也是在快速发展中。传统的粮

41、仓储存方面也在一步步面临革新,本设计的多点温控真实基于这一方面的改善做出全面的考虑。解决的也是这一类问题的良策。本设计是在仓储、大棚、生化科技发生环境、家居等多个方面有极其普及的应用,当应用的条件成熟时,我们生活的环境及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也会更上一层楼。 粮食的存储当然也是这其中的重中之重。多点温度控制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只能监测各点的温度值,有点过于短板,对于一些湿度影响较大的作物便起不到有效的作用,所以在下一步改进中将加入湿度监测和控制等设计,让用户能更加直截了当的知道粮仓粮食存储的情况。25参 考 文 献1 李家墅,多点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东南大学,2008.2 彭泓,汪玉凤.粮仓温

42、湿度智能控制系统J.中国科技信息,2006,(24):41-43.3 戴振华,杨海涛,康云等.温室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J.电子质量,2007,(12):31-34.4 张靖,基于嵌入式和无线传输技术的集中空调控制技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03):2832.5 杜婷,基于GSM的远程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D.内蒙古大学,2013. 6 Grattan K T, Palmer A W. Design a Wireless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43、System Based on NRF9E5 and DS18B20J.SPIE Proceedings, 1994, 492: 535-542. 7 Santhosh vasudevan. Research and design of intelligent temperaturecontrol systemJ. electronics for you .septe

44、mber 2003 10:453-456.8 李强,基于AT89C51数字温度传感器信号模拟器的设计J. 铁道技术监督 , 2006,(05):5055.9 黄双根,黄大星,李丽群等.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J.中国农机化,2010,(4):53-55.10 董慧敏, 朱智民. 多点温度检测系统电路设计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03):1012.11 江世明, 刘先任, 基于DS18B20的智能温度测量装置J.

45、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04):2628. 12 张玉健. 基于DS18B20的温度检测系统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 2007,(11) :3134.13 何晓凤,王士湖.温度测控及数显电路的设计J.科技信息,2014,(15):335-336.14 林卓彬,王迪.基于热敏电阻的多点温度声光报警电路J.电子世界,2014,(12):332-332.15 窦浩.智能风扇控制系统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191-191,198.16 靳桅,肖波,邬芝

46、权等.单片机双向IO口矩阵扫描按键电路的改进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1(z1):301-303.17Bao-qiang Xi,Cheng-hua Fu.Design of Intelligent Toy Car Motion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he AT89C52C./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Product E-Service and E-Entertainment. v.1.2010:1-4.致 谢 在写这篇毕业设计时,我得到朋友、同学、老师等多人的帮助,帮我解答疑惑、完善论文质量,我再次致以诚

47、挚的感谢。当然,给予我最大指导的一定是李春芝老师,不只是指导我在完成论文过程中细心地点拨,耐心的沟通都是一个老师所能做到最好的,其在敬业精神和学术知识上的能力一定可以将我们学校未来的莘莘学子教育的更为出色、更为全面。在导师的耐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我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有了不断的提高和更多的收获,而这些在今后的工作中势必继续激励我,使我可以克服任何困难。 学生时代影响我们最大的应该就是我们的老师,不管是我们的小学老师、高中老师和大学老师都对我们的学生生涯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的累计都有巨大的影响。老师与班级学生的关系是多么的和谐相融。老师在切身教学过程中表现得各种精神和学习方式都是值得我们模仿和学习的典范

48、、每一个优秀的学生其身后必然有很多优秀的老师给予不同阶段的熏陶,也最终造就了一个学生最终的优秀。以此而观之,我们学院的每个老师都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感谢你们的孜孜付出,我们一定 会用自己的热情和认真汇报以祖国的期望。 指导老师在我编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莫大的指导和细心地讲解,让我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以前不甚了解的知识,非常敬佩其给与的帮助,也是我们以后工作中学习的明灯。在导师的耐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我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有了不断的提高和更多的收获,在学校学习到的一切只是我们都会在以后的工作经历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而这些在今后的工作中势必继续激励我,使我可以克服所有遇到困难,敢于迎接任何挑战。真

49、诚的向尊敬的导师和评委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班级各位同学的帮助和指导,在这次实物制作的过程中,在方案设计上给我很大的帮助,使我的实物制作顺利的完成。也因本人在学院专业课上的知识有限,在设计过程中有不足的地方还望老师体谅,感谢给予帮助和提点的每一位师生,谢谢!附录附录1:主控板原理图附录2:系统软件主程序段#include <reg52.h >#include "DS18b20.h"#include "LCD5110.h"sbit fans = P14;sbit bell = P13;sbit k1 = P32;sbit k2 = P33;s

50、bit k3 = P34;sbit k4 = P35;bit flag_in;unsigned char i;unsigned int AlaTempL,AlaTempH;void DsIntial(void) tmpchange(0); tmp(0); tmpchange(1); tmp(1); tmpchange(2); tmp(2); tmpchange(0); tmp(0); tmpchange(1); tmp(1); tmpchange(2); tmp(2); delayms(1000);void TempDisplay(void) i+; i = i%3; tmpchange(i)

51、; tmp(i); if(temp1>AlaTempH|temp2>AlaTempH|temp3>AlaTempH) bell = 0; fans = 0; else bell = 1; fans = 1; if(i=0) LCD_write_shu(0,0,14); LCD_write_shu(1,0,1); LCD_write_shu(2,0,15); LCD_write_shu(3,0,temp1%1000/100); LCD_write_shu(4,0,temp1%100/10); LCD_write_shu(5,0,10); LCD_write_shu(6,0,te

52、mp1%10); LCD_write_hanzi(7,0,0); else if(i=1) LCD_write_shu(0,2,14); LCD_write_shu(1,2,2); LCD_write_shu(2,2,15); LCD_write_shu(3,2,temp2%1000/100); LCD_write_shu(4,2,temp2%100/10); LCD_write_shu(5,2,10); LCD_write_shu(6,2,temp2%10); LCD_write_hanzi(7,2,0); else LCD_write_shu(0,4,14); LCD_write_shu(

53、1,4,3); LCD_write_shu(2,4,15); LCD_write_shu(3,4,temp3%1000/100); LCD_write_shu(4,4,temp3%100/10); LCD_write_shu(5,4,10); LCD_write_shu(6,4,temp3%10); LCD_write_hanzi(7,4,0); void keypro(void) if(k1=0) flag_in = 1; if(flag_in=0) return; LCD_clear(); LCD_write_shu(0,2,16); LCD_write_shu(1,2,17); LCD_

54、write_shu(2,2,18); LCD_write_shu(3,2,19); LCD_write_shu(4,2,15); LCD_write_shu(5,2,AlaTempH%1000/100); LCD_write_shu(6,2,AlaTempH%100/10); LCD_write_hanzi(7,2,0); while(flag_in) if(k2=0) delayms(3); if(k2=0) while(k2=0); AlaTempH += 10; if(AlaTempH>990) AlaTempL = 0; if(k3=0) delayms(3); if(k3=0) while(k3=0); AlaTempH -= 10; if(AlaTempH>1000) AlaTempH = 99; if(k4=0) delayms(3); if(k4=0) flag_in = 0; LCD_write_shu(5,2,AlaTempH%1000/100); LCD_write_shu(6,2,AlaTempH%100/10); LCD_clear();int main(void) AlaTempH = 300; LCD_init(); DsIntial(); while(1) TempDisplay(); keypro();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