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格式] 以重庆为例谈新农村建设与历史环境保护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1132513 上传时间:2021-11-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doc格式] 以重庆为例谈新农村建设与历史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oc格式] 以重庆为例谈新农村建设与历史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oc格式] 以重庆为例谈新农村建设与历史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doc格式] 以重庆为例谈新农村建设与历史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格式] 以重庆为例谈新农村建设与历史环境保护(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以重庆为例谈新农村建设与历史环境保护第35卷第4期?56?2009年2月山西建筑SANxIARCHITEUREV01.35No.4Feb.2009文章编号:10096825200904.005602以重庆为例谈新农村建设与历史环境保护王鹏摘要:以重庆市江北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例,阐述了重庆农村特色及价值,分析了目前历史遗产保护在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出一些可借鉴的保护模式,同时提出了历史遗产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和策略,从而选出一种适合重庆农村的历史遗产保护方式.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历史遗产,原则与策略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

2、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由于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使得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展开.然而,在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新农村建设中,历史遗产保护不能回避,相反应首当其冲.历史遗产保护做得如何攸关着最终实现的新农村精神内涵与文化主体.本文以重庆市江北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例,探讨适合重庆农村的历史遗产保护方式.1重庆农村特色及价值1.1典型的分散式布局由重庆的地形地貌特征决定了其典型的分散式布局.山地地貌是重庆自然环境最显着的特点,并直接影响到重庆其他自然环境特征.在地貌形态上,构成以山地为主的地貌形态组合特征.这就决定了不可能像山东,江浙那样有大面积平整的土地用

3、于建村镇,而只能以一定规模分散的建设.同时以山地为主的地貌形态特征决定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山地筑路是十分困难的,这就决定了到田间进行生产活动主要以步行的方式,也就决定了村民生活的村落不能离自己的生产场地太远,而这种分散式的村落布局方式更加适合人们的需要.1.2山水空间格局在重庆,大到主城区,县城,小到村镇,农村居民点,大部分都采用背山面水的空间格局.重庆是河流水系发达的地区,多山多河流的地理特征使人们有条件选择背山面水的聚居环境.农村主要场镇一般背靠小山或大山丘,面向小河流,而小的农村居民点则一般背靠小山丘,面向小水渠,鱼塘,水田等.1.3独特的街巷空间以重庆农村传统场镇为例,街巷以一条主

4、要街道作为骨干,采用树枝状格局,街巷空间构成采用街心一檐廊一店宅的布局方式,形成公共通道一半公共商业活动空间一店铺私有空间的空间组织形式.临街建筑檐廊多出挑二步架,相互毗连形成宽阔的庇护空间,俗称”凉厅子”.1.4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特色以一般农村居民点为例,采用四川民居典型的穿逗结构,并以院落式的组合灵活适应用地条件和地形变化,不追求严格的轴线,与用地环境有机契合.外观与装饰朴实,墙面一般采用板墙,石墙或粉白夹壁墙,屋面小青瓦,出挑,门窗,隔扇等小木作做工精巧而不奢华,形成典雅古朴并与山岩,田野,绿化相互和谐的建筑形象(见图1).1.5民俗文化“赶场”在重庆农村具有悠久的历史,由此还带来了茶

5、馆文化,特色饮食,节庆仪式,特色手工业等地方文化.2目前历史遗产保护在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2.1对农村历史遗产缺乏必要认识在农村,许多历史地段,历史建筑由于缺乏维护,已变得破败不堪.村镇相关部门及居民由于缺乏必要的历史遗产保护知识,使其变为危房或被直接拆除(见图2)./.一图1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建筑图2缺乏保护的农村传统民居2.2将保护看成静态的工作划定保护区,规定保护区内的历史建筑不能动,其结果是历史建筑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也因缺乏必要的维修而土崩瓦解;而历史地段则产生更严重的后果,一方面房屋不让村民维修而成为危房,逐渐损坏;另一方面给居住于其间的村民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引发深层矛盾.2.3孤立性

6、地保护单个历史文物只是对历史文物进行孤立的散点式保护,人为割裂历史文物与其周围环境的天然联系,结果使历史文物,历史文脉与周围环境互不相连,缺乏整体感.ThinkingaboutenvironmentdesignoftheresidentialdistrictinHefei.XUFang-mingAbstract:Combined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commercialresidence,theauthordiscussessomedeficiencyandmisunderstandinginthedistrictenvironmentdesignthroug

7、hthestatusanalysisoftheresidentialdistrictenvironmentdesigninHefei,andpredictsthedevdopment,hopestoprovidethereferenceforthearchitecturalpracticeinthefuturethroughtheanalysisandSUl/lnlary.Keywords:residentialdistrict,environment,greening,outdoorexercisinglocation,waterenvironment收稿日期:2008一l011作者简介:王

8、鹏(1982一),男,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重庆400045第35卷第4期2009年2月王鹏:以重庆为例谈新农村建设与历史环境保护?57?2.4将保护视为仿古重建小城镇的历史遗产多数未列入国家或省级文物保护名单,地方官员在对待历史遗产的问题上有较大的决定权,为了搞活经济,开发旅游业而仿古重建了一些建筑物,或对一些建筑物加上一层”皮”.其结果适得其反,不伦不类,破坏了真正的历史遗产.2.5改造性破坏在对损坏了的历史遗产修复的过程中,简单地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对损坏部位和墙头,檐口等部位进行仿古处理而加以修饰,美化,其结果就如同给穿马褂的人打了一条领带,很不协调.2.6建设性破坏将具有

9、地方特色的历史建筑视为危房和封建落后的象征,对其进行彻底推倒重建的”现代化”建设,取而代之的是火柴盒式的小洋房(见图3),让历史遗产真正成为了历史,这是最令人痛心的.一图3重庆某农村正在建设的”小洋楼”3对于历史遗产保护的几种可借鉴模式3.1历史遗产的主体和客体同步保护我们对历史遗产的认识一般停留在建筑物空间形态上,其实这只是历史遗产的客体形态,是主体得以存在的载体,我们现在保护历史一般也是保护这个客体形态;历史遗产的主体是生活于客体形态之中的村民群体及其生活形态,由于尚未认识或认识不足,对真正需要保护的主体形态疏于保护.少数民族地区则因为受外界影响和冲击较少,基本上是对历史遗产的主体和客体同

10、步保护,既发展了历史建筑风格,又继承了历史传统.3.2历史场镇保护与发展第三产业相结合历史场镇基本上是农村居民赶集的地段,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商业基础.地方政府可以对历史场镇进行适当的维修,消除火灾隐患,改造成更具有商业氛围的街区,将保护历史街区与发展第三产业结合起来.3.3历史遗产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居民点建设相对独立我们今天看到的上海外滩历史建筑群基本上是当时的原样,每一扇窗户,每一扇门,都尽量依照历史原样恢复,不允许在历史建筑周围乱搭乱盖,更不允许乱拆乱毁.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外滩依然充满活力,饱含历史韵味,对岸的浦东新区则是一派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气象,两者相得益彰.3.4历史遗产保护

11、,历史文脉挖掘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所特有的,小村镇特色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文化底蕴.历史遗产之内必然存在某种文化因素,保护历史遗产就必然要研究当地文化,挖掘历史文脉延续.但对历史文脉的挖掘决不是牵强附会地篡改历史.为了某种需要,我们可以对史实略加修饰引申,但要尊重历史,保持其基本事实.4历史遗产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则与策略4.1历史遗产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建设新农村并不是一味地推倒重建,而应明确划分历史遗产保护范围,并对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进行现代化改造,包括市政设施的

12、改造,建筑的修缮等,在现有建筑无法满足人们需要的情况下再新建建筑.这样既达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历史遗产保护的需要,还帮助政府有效节约资金,节约土地.4.2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与新建建筑布局新农村居民点应结合原有村镇考虑,同时应与原有村镇相对独立.这样既可以有效利用村镇原有基础设施,又不至于与原有村镇相互混杂而破坏原有村镇的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农村具有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等历史遗产的场镇,聚居点应优先考虑作为新农村居民点,如果历史遗产点太多应优先考虑比较优秀的.新建建筑的风格和布局方式应符合当地特色,满足当地生产生活的需要.4.3产业的发展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大力推行

13、农业产业化,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前提下,招商引资,建立农业产业园区.4.4区域联动农业产业项目应注意与周边村镇相协调,形成产业互补.尽量与附近已经开发出来的较成熟的旅游景点联系上,吸引游客过来观赏,逐渐扩大影响和知名度,吸引游客来消费,并有可能在游客中出现投资者愿意来开发本地资源.5结语在20世纪末,我国城市大规模现代化改造中,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对城市历史文化造成的破坏已不可挽回;这一次,在新农村建设起步之时,我们应以全面的,科学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两个文明一起抓,将文化遗产的保护率先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参考文献:1宋虎存.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5):67

14、68.2陈升琪.重庆地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朱翔,沈文泉.新农村建设中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湖南师范学院,2007(1O):34.5陈志文,李惠娟.村镇规划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J.浙江社会科学,2o07(1):16.17.Newruralconstructionandhistoric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ChongqingWANGPeIIgAbstract:TakirthesocialistnewruralconstructionofJiangbeiareain

15、Chongqingasanexample,theauthordescribestheruralcharacteristicsandthevalueinChongqing,analyzesthecommonexistingproblemsofthehistoricalheritageprotectioninthecountrysideatpresent,findsthereferentialprotectionmodes,andputsforwardtheprincipleandstrategyofthehistoricalheritageprotectionandthesocialistnewruralconstructiontoselectthehistoricalheritageprotectionmoddsuitableforthecountrysideinChongqin.Keywords:newnconstruction,historicalheritage,principleandstrategy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