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德化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1112234 上传时间:2021-11-1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9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福建省德化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福建省德化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福建省德化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德化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德化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德化一中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语 文(卷面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校对、审核:语文命题小组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姓名、班级、号数、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密封线内。2、考生做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请规范书写,否则酌情扣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韩愈师说)(),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芳与泽其杂糅兮,。(屈原离骚)()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李白蜀道难)(),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朱碧潭诗序 明王慎中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登匡庐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其诗不行于时。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君不为怒,亦不变也。一日,郡守出教,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

3、谁,久乃知其为君也。吏人至门,强君入谒。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守独出访之。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呜呼,可谓穷矣!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诗之不足贾于时,

4、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注:匡庐:即山西庐山;涴:污,弄脏;教:教令,文中指告示;孤:古同“辜”,辜负。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煮茗以饮守 饮:饮茶 B必有深中其欲 中:合乎C而变其所业哉 业:从事 D不病人之不知 病:担心,忧虑3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朱碧潭为人所讥原因的一项是(3分)( )有发其志,遂学为诗 贫不自谋 徒涴墙户,曾不可食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然坐以匹夫交邦君 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A B C D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碧潭虽放浪形骸,不理会他人讥骂,但还是不能忘怀“区区之名”。B因为太守的礼遇,朱碧潭的诗开始被关注,但人们仍旧不看重他的诗。C作者对朱碧潭不为世所重深表同情,同时对其痴迷于做诗表示理解。D太守之所以不计较朱碧潭的狂放,屈尊礼待他,是因为爱惜他的诗才。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3分)译: (2)君

6、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3分)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 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3分)(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3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关于名

7、著的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A宝玉喝了酒,在王夫人炕上休息。宝玉正和彩霞闹着,赵姨娘听见,素日原恨宝玉,今见他和彩霞玩耍,心上越发按不下这口气,故作失手,将一盏油汪汪的蜡烛,向宝玉脸上一推,宝玉左边脸上烫起了一溜燎泡。(红楼梦)B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提亲,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正与琴热恋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遭到训斥后,在觉慧的帮助下出走逃婚。他给大哥的信中明确表达了不妥协的立场。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只好答应取消婚约。(家)C一直憎恶爱斯梅拉达的隐修女居第尔,在副主教将爱斯梅拉达交给她时,根据两只小鞋子,发现爱斯梅拉达竟是自己15年前丢失的女儿。(巴黎圣母院)D葛

8、朗台太太病重后,葛朗台请来了索漠最有名的医生。医生告诉他,太太病得厉害,可他关心的却是要不要花很多钱。(欧也妮葛朗台)E涅赫柳多夫把土地按照不贵的价格租给农民,他自己蒙受了很大的损失,农民们对此非常感激,这让涅赫柳多夫颇感欣慰。(复活)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侍中荀彧曰:“不可。丞相兴义兵,匡扶汉室,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闻言,勃然变色。(第61回)荀彧因何劝谏曹操?之后曹操是如何对待他的?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2)“紫酱色的一张方脸,浓眉毛,圆眼睛,脸上有许多小疱”“声音洪亮而清晰”“大概有四十岁了,身材魁梧,举

9、止威严,一望即知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大亨”。这些人物描写指的是谁?子夜中充满了利益的明争暗斗,“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具体指什么事?(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1)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2)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下)注挟:倚仗。(1) 关于“交友”,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阐述观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述。( 4分)三、现代文阅读(24分)

10、(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无争议陷阱 余秋雨在我们的心理习惯当中,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的是什么呢?是“无争议陷阱”。中国民众长期以来愿意接受一种“无争议”的成果,一有“争议”,就皱眉存疑。这一点,正好与创新意识水火不容。大家知道任何创新,必然是对既有成果的挑战,必然是对过往信条的否定,必然是对公众公认秩序的撼动,也必然是对原定规则的触犯。因此,也必然会引来一大堆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形成包围,构成围猎或者围啄。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争议的创新不叫创新,如果一种创新一旦现身就远近都接受,那一定是利用了权势,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中国文化把这个“无争议的陷阱”挖得很大,要求一

11、项创新不仅在专业领域里边无争论,而且最好在民众中也无争议。这种从众的惰性对创新而言是一种更险恶的陷阱。历史上哪有一项真正的社会改革方案或者学术研究成果,一出来就广受民众拥护的?我也是民众的一员,我发现,如果以民众的身份来考虑一项不是我们专业的成果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标准一定是陈旧的、世俗的、平庸的。这不能怪民众,因为民众面对一种陌生的创新总会缺少精神扶手,总会惊慌失措,以他们的标准,就很少有创新空间。比如我们现在对城市建筑就是这样,新的建筑出来民众一定否定。有一些低劣的媒体,有一些小人,却让创新者成为一个“争议人物”。当不争议创新项目的时候,大家就去争议这个人,使他的创新无法进行。可见,“无争议

12、陷阱”真正是中国文化产生创新空间的最重要的障碍。在一个健康发展的时代,“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理由显而易见,就是一切创新都在争议中实现。当成果缺少争议的时候,社会上有一些小人总是从人格上把创新者变得充满争议。这个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 据我所见,多数创新即使不被人家争议,创新者本身在待人接物上也确实有很多缺陷。因为他们要把极大的精力投注在创新项目上,没有时间上下应酬,多数不太合群。他们在创新的时候保持着挑战状态,往往有点骄傲,因为过于谦虚就没法支撑他们的心理动力。他们有时候会面对失败,因此也经常暴露出他们的怨恨、衰弱、愤怒,却又未必有明确的对头,很可能在愤怒自己,就

13、情绪不好。艺术上的创新者那更是这样了,独特的灵感,独特的灵魂中的灵感使他们产生非常怪异的习性,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使他们很难认同世俗的潮流,甚至他们也故意不遵循世俗的规范。因此无论从脾气到外型常常让人觉得难以接受。对这一切,正常的社会都应该理解和容忍。不能设想一切创新者都是温良恭俭让的完人和圣人。据我观察,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完人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如果说,对所有创新项目略有争议是可以的,但对创新者的人品却绝对不要争议,因为没有争议的理由。如果老是去争议创新者的人品、习性、性格,那么,中外文化史上那些可爱的人一个也不可能留存。我们真正要防范的是什么人?要防范的是以“争议”为名目来扼杀创造者的人。

14、在现在中国社会上,这样的人的总数很大,他们是勤恳工作人的百倍,是创造者的百倍。有人说真正的比例可能比这个更大。很奇怪,他们制造了一个个可“争议”的人物,但是自己却避开了“争议”。他们自己就成了洞察一切的评判者,只等待着一切被他们“争议”了的创造者投去求饶的目光。对于这样的人,我觉得我们要用两个定义来消解它。第一个定义是:那个一心为别人制造争议而自己避开了争议的人,就是小人,这是第一个定义。第二个定义是:什么叫伟大的时代?那就是谁也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后面这个定义,是美国一位传媒大王说的。(节选自凤凰卫视秋雨时分)10下列对于“无争议陷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争议陷阱”

15、是与创新意识相抵触的一种心理习惯,这种习惯长期为中国民众接受。B“无争议陷阱”要求创新项目在民众中最好无争议,这成为中国文化创新的重要障碍。 C“无争议陷阱”缺乏宽容和理性的精神,不但争议创新项目,还会争议创新者的人品。D“无争议陷阱”以“争议”为名目扼杀创造者,在当今中国已经引起人们重视和防范。11作者为什么说“如果老是去争议创新者的人品、习性、性格,那么,中外文化史上那些可爱的人一个也不可能留存”,请简要阐述你的理解。(3分)答: 12作者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来抵制“无争议陷阱”?请简要概述。(3分)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

16、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l5 题。可以预约的雪林清玄 东部的朋友来约我,到阳明山往金山的阳金公路看秋天的菅芒花。说是在他生命的印象中,春天东部山谷的野百合与秋季阳金公路的菅芒花,是台湾最美丽的风景。 如今,东部山谷的野百合,因为山地的开发与环境的破坏,已经不可再得,只剩下北台湾的菅芒花是惟一可以预约的美景。 他说:“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 我答应了朋友的邀约,想到两年前我们也曾经在凉风初起的秋天,与一些朋友到阳明山看菅芒花。 经过了两年,菅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间会面。可是同看菅芒花的人,因

17、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 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 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 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 约我看菅芒花的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身汉无拘无束的生活。 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 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和波涛呀! 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 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

18、变化的,即使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 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爱情圆满,维持恒久;事业成功,平步青云;父母康健,天伦永在;妻贤子孝,家庭和乐;兄弟朋友,义薄云天这是对于生命“常”的向往。但是在岁月的拖磨里,我们逐渐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只是随风波浮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

19、生有什么变化呢? 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来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 在我们的生命旅途,都曾有过开同学会的经验,也曾有过与十年、二十年不见的朋友不期而遇的经验。当我们在两相凝望之时常会大为震惊,因为变化之大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我每次在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心总会陷入一种可畏惧的茫然,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 思绪随着茫然跌落,想着:如果能回到三十年前多好,生命没有考验,情爱没有风波,生活没有苦难,婚姻没有折磨,只有欢笑、狂歌、顾盼、舞踊。 可是我也随之转念,真能回到三十年前,又走过三十年,不也是一样的变化,一样的苦难吗?除非我们

20、让时空停格、岁月定影,然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素的变化无怨无尤。这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吧! (21)当然,因缘的“常”不见得是好的,因缘的“变”也不全是坏的,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菅芒花展颜,同是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停格,只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赏了。 (22)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

21、,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23)尚未看到菅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菅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迭,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注林清玄:台湾作家。菅芒花:一种草本植物。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由花及人,引发对人生的感悟;行文的过程,也是作者的心路历程。B作者写本文时,感情经历了“期待伤感困惑无奈欣慰”的变化。C第段,从生活状态、内心情感两个方面,强调了“所有的人”都会变。D第段,写自己渴望“常”,逃避“变”,虽然懂得“变”的无可逃避。E本文富有诗意,多用排比、反复的句式,酣畅淋漓地叙事、说理、抒情。14、文末 “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

22、相叠,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这句话如何理解?(4分) 15、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变”和“常”,联系文本,谈谈自己的理解。(6分)(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l5题。脱离十八层地狱注爱德华约瑟夫莫厄里今天,在戏院般拥挤的法院,当昆斯区地方检察官文森特奎因为路易斯霍夫纳的自由而施展辩才时,这位被判无期徒刑并正在服刑者看到束缚自己长达l2年之久的镣铐熔化了。几分钟之后,这个不再是谋杀犯的消瘦的囚徒听到法官彼得法雷尔准予了奎因先生的诉求。霍夫纳先生凝视了一会儿法官席。他哽咽了,微笑了。满意的议论声轻轻地从拥挤的听众席上传来,听众中有霍夫纳的亲友,以及由有名望的纽约人组成的霍

23、夫纳声援委员会的会员。今天的法律程序实际上是不得人心的,因为霍夫纳先生仍被依照法律程序,仍然被作为l940年昆斯区酒吧女凶杀案的凶手再次受审。法雷尔法官在11月10日驳回了对这位布鲁克林人的指控,为奎因先生即将提出的免除起诉的申请铺平了道路。法雷尔法官裁定,l941年审判案中对霍夫纳可能有帮助的证据此次出庭不能作为呈堂证供。这些证据包括在警察局进行犯罪嫌疑人认定时的一些速记底稿。当时,一个名叫斯蒂芬哈尔基亚斯的侍者认定,霍夫纳就是在一间牙买加酒吧抢劫案中杀死酒吧招待的人。在审讯时,哈尔基亚斯证实他第一次被带进去指认嫌疑人时并没有认出霍夫纳,但第二次认出了他。哈尔基亚斯先生在审讯时作证说,他第一

24、次没有认出来是因为没有看出霍夫纳的侧面。他说,第二次他去嫌疑人关押室时看见了他的侧面。但是那些速记底稿在审讯中从来未被引用确切表明哈尔基亚斯在第一次进出时就已看清了霍夫纳的轮廓。法雷尔法官指出,如果当时承审法官知道这一点,他会直接宣布无罪释放。知道自己命运时,霍夫纳狂喜不已。他一会儿哭,一会儿又笑了。他用激动得发颤的声音说,他感谢这么些年来一直努力帮助他获得自由的人们。纽约世界电讯与太阳报于1947年介入这一案件,那时霍夫纳的朋友指出了在对他的诉讼与量刑中的某些破绽。从那时起,该报马不停蹄地进行推翻定罪的工作。在电视摄像机和闪光灯的包围中,霍夫纳站在长岛市法院,与他的律师哈里安德森和前地方法官

25、利奥希利以及侦探伯纳德阿卢克握手。他们为了使霍夫纳离开丹尼摩拉监狱做了大量的、坚持不懈的工作。“你感到痛苦吗,路易斯?”一个记者问。“不,我不觉得痛苦。”霍夫纳歇一口气说。“当像阿卢克侦探、安德森先生、希利法官和莫厄里先生这样的人几年里马不停蹄地为我奔波时,我怎么会痛苦呢?我认为这件事在别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发生这么多人如此尽力帮助一个他们并不认识的人。”注此文获1953年普利策新闻奖。路易斯霍夫纳是布鲁克林不名一文的小职员,当时正因被指控抢劫一间酒吧员工的工资而在丹尼摩拉监狱服刑,他发誓说他从未干过此事。莫厄里通过五年时间的深入调查,澄清了霍夫纳的冤情。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

26、两项是(5分)( )( )A霍夫纳被作为昆斯区酒吧女凶杀案的凶手,证据就是侍者哈尔基亚斯第一次指认嫌疑人时就认出了霍夫纳。B作者一开始就将结果告诉读者,既安慰了那些关注此案的人,同时又紧紧抓住了不熟悉案情的读者的视线。C在霍夫纳凶杀案的审判与量刑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破绽,而这些破绽,反映的却是地方政府的排外主义。D霍夫纳一案牵动了不少人的心,作者自1947年起经过五年的努力,为澄清霍夫纳的冤情做了大量的工作。E文章采用了倒叙的结构,设置了悬念,扣人心弦,让读者好奇案情,这为后面对案情娓娓道来做好了铺垫。14画线部分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4分)15霍夫纳蒙冤达12年之久,在回答记者时

27、,竟然说不觉得痛苦。你认为霍夫纳如此说的理由是什么?(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于马克思的逝世,作者回避了“死”这个词语,而用“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等词语来表达,这些词语符合马克思思想家的身份,用语非常得体。请从用语得体的角度回答下面的问题。(不超过10字)(2分)(1)1980年10月10日,“人民艺术家”中国电影演员赵丹去世。怎样表达一个演员之死?_(2)1990年,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突然发病去世。怎样表达一个音乐家之死?_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世界文学_ (cu cn) 的星空中又一颗巨星陨落! 马尔克斯去世

28、引发了互联网世界几乎是排山倒海般的缅怀。但这似乎与逝者没有多大关系,因为真正能打开百年孤独沉下心读完全书的人恐怕凤毛麟角。而纪念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亲近他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马尔克斯离世这件事,让人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感情已变得多么空洞苍白(1) 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2分)答:_(2) 材料中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改正。(2分)序号:_修改:_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传统而含蓄。2000年前后的标语多是“努力拼搏”、“高考必胜”、“永不言败”等。“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没

29、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如今的高考标语又有了新的内容。(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答: (2)对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述。(要求: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5分)答: 五、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档“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异常火爆,近期,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让无数人感怀感动,而央视新闻直播间近日推出的一个栏目“时间都去哪了,说说我们的青春”,引发无数网友的热议。一时间,“去哪儿了”风靡一时.请以“ 去哪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补全题目,自定立意,文体鲜明。参考答案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

30、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1)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 寄蜉蝣于天地(3) 唯昭质其犹未亏(4) 猿猱欲度愁攀援(5) 艰难苦恨繁霜鬓(6)别有幽愁暗恨生(二)文言文阅读(15分)2(3分)A(“饮”应是“给喝”)3(3分)B(是说他有志于学诗;是朱君对家人非议的态度;是作者的慨叹)4(3分)D(主要原因是知府的父亲与朱君的父亲是故旧之交)5(6分)(1)人们也都轻视他,不把他的诗当回事。(易,轻视;以为意,“把放在心上”或“把当回事”;句子通顺。各1分。)(2)朱君曾经来拜会我,怀揣着数十首诗作为见面礼!(谒,拜会,见;贽,见面礼;句子通顺

31、。各1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1).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3分)(2).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景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

32、诗意美。(3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AE(5分)A项是贾环听见推了油灯E项,“非常感激”有误,农民们对此似乎还不满意,涅赫柳多夫有点愁闷,有点羞愧。8(5分)(1)董昭建议曹操受魏公之位,加九锡。(1分)【情节要点】曹操深恨荀彧;兴兵下江南时,命荀彧同行,荀彧已知其有杀己之心,托病止于寿春;曹操使人送饮食一盒,盒中并无一物,荀彧会其意,遂服毒而亡;曹操非常懊悔,命厚葬之。(4分,每点各1分)(2)这个人物是指吴荪甫。(1分)在收购朱吟秋丝厂过程中,吴荪甫使尽手腕极力压价逼迫朱,因此,说他“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2分);而在公债市场上,赵伯韬仗势欺

33、人,对吴穷追猛打,一心要让益中公司倒闭、吴荪甫破产,因此说他“又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的头发”。(2分)(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 l)交友重品德。(2分) ( 2 ) ( 4分)孔子认为交友要结交贤者和仁者(l分),这是侧重交友时对朋友品性的要求,可以通过择友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1 分)。孟子认为交朋友要平等,不能倚仗自身的优越条件(1分),这是侧重交友时对自我的要求(1分)。【参考译文】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不倚仗自己年长,不倚仗自己的显贵,不倚仗兄弟的势力来交朋友。所谓交

34、朋友,是同对方的品德交朋友,是不可以有所倚仗的。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0.(3分)D(“在当今中国已经引起重视和防范”无依据)11因为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完人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1分)创新者本身在待人接物上也确实有很多缺陷,从脾气到外型往往让人难以接受,(1分)如果社会不能给予理解和容忍,那么就会扼杀了创造者。(1分)12对所有创新项目略有争议是可以的,但要避免对创新者的人品争议;要防范以争议为名扼杀创造者的人;时代应形成抵制无争议陷阱的社会风气。(3分,各1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13

35、、(5分) D E 14、结构上,照应开头答应朋友去看菅芒花的邀约,心里开始向往菅芒花美丽的景致;内容上,是指作者的心因菅芒花而浮想联翩,表达了感悟人生哲理后的自适喜悦的心情。(4分)15、对人生的不可预知的“变”,我们要有对待生命的悯恕之心,要有面对人生变化的宽容之心;对待恒常要有祝福之念,要永远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每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13(5分)A、C(根据新闻内容可以看出,哈尔基亚斯的证词可以证明霍夫纳无罪,但不能说他的证词可以判定霍夫纳有罪;C不存在排外主义)14(4分)写出了霍夫纳得知自己无罪释放时的狂喜和激动,为读者勾勒出

36、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2分);让人感到真实可信,犹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霍夫纳当时的激动心情,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2分)。15(6分)霍夫纳蒙冤l2年,是因为误判而非诬告,从法律程序上来说是合法的;霍夫纳服刑期间,亲友以及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为他昭雪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这让他觉得自己很幸运,内心充满感激;人们对他所表现出的人文关怀温暖了他的心灵。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2分)(1)落下了人生的帷幕(2)画上了生命的休止符17(4分)(1)璀璨(两个字完全正确给2分,只一个字正确不给分。)(2)序号: (1分) 修改:“通过”和“让”去其一。(1分)18. (1)高考励志标语日趋直

37、白、现实。(指出变化1分,变化特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2)(5分)答案示例:示例一:高考励志标语的变化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首先,励志标语的日趋白热化,反映的是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其次,教育资源不公平,社会贫富差距严重,标语的变化背后蕴藏的是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再次,这些标语折射了社会日趋功利的心态,是日趋直白赤裸的功利追求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因此,标语的变化应触动的是我们对现实的反思。示例二:励志标语的变化是进步的表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老套的标语早已不符合青年人的口味,他们更愿意以轻松戏谑的方式来调侃庄严的高考;这样的标语体现的是年青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这也是一种独特的班级文化,体现了校园

38、文化正向着更为自由平等多元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于这样的变化我们应给予包容和尊重。(观点1分,理由一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五、作文【写作指导】这是一则短语型话题作文,以问话形式出现,蕴含了对亲情的呼唤、对青春的反思、对生活的追问、对价值的定位。那么,只要以生活为原点,向广阔的生活空间辐射即可,可以迁移到“年味儿去哪儿了”、 “好空气去哪儿了”、 “燕子去哪儿了”、“信仰去哪儿了”、“道德去哪儿了”、 “诚信去哪儿了”、 “雷锋去哪儿了”等等。 【文言参考译文】诗人朱碧潭君,名汶,出身名门,少年时随同父亲出游,往来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泛舟洞庭湖、鄱阳湖、九江之间,颠簸在波涛之上,认为是壮举。又登

39、临庐山,游赏赤壁,观览古圣贤隐居遁世吟啸咏唱的遗迹,志气有所触发,于是学习做诗,嗜酒放浪。每当酒醉高兴,呼叫欢笑,便做以自娱自乐,还说他人不了解自己。人们也都轻视他,不把他的诗当回事。他的诗不能在当时流传,只有在自己家里的墙壁窗户上,写得满满的,涂得到处皆是,以此来唬弄家人孩子。自己贫穷得无法谋生,家里人讥笑他说:“你涂些什么东西,真讨人嫌,只会弄脏墙壁窗户,又不能吃,难道画饼充饥!”拿起笔砚往他身上掷去,想以此激怒他,让他别再做诗,有所作为。他也不生气,照旧做诗。有一天,知府出了一张告示,要寻找叫朱碧潭的诗人。差人拿着告示在集市中喊问,没有人认识是谁,最后才知道是朱君。差人到门,强迫朱君去见

40、知府。朱君穿了粗布衣服,窄袖子长下摆,大摇大摆地去了知府衙门。知府走下座位施礼迎接,朱君无所谓的样子,作一个揖就坐上了上宾之座。朱君住在府城西郊,地点荒僻,处于田头林尾地方,终日没有人迹。知府只身去拜访他。他住的几椽老亭倾斜要倒,用竹竿撑住,让知府坐在下面。家里揭不开锅,捡一点储备的树叶,生起火来,煮几颗笋,烧水煮茶,给知府喝。那些差役忍饥挨饿,在门外骂骂咧咧,朱君就像没有听见。于是朱诗人的名字,一府传开了,他的诗也稍稍有人看了。但是凭借一个布衣的身份同知府相交,大家的眼睛都盯上了,毁谤妒忌全来了。何况知府所以如此降低身份给他礼遇,并不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好,而是因为知府的父亲与朱君的父亲是故旧之

41、交,所以与朱君表示修好,报答旧日的交情罢了。朱君的诗虽然由此为人们知晓,但是人们并不懂得看重他的诗,反而以此诽谤他。唉,真可说是不得志了!大凡世人对于某件事物特别喜爱,必定是这件事物非常合乎他的心愿,并且让他的心情很愉快。他追求并得到这件事物,这得到的快乐,是用生命也不能交换的,哪里还去理会生死之外的事情呢?做诗不能像货物那样出卖,得到钱财,取悦于人,这道理朱君是很清楚的。但他情愿关门做诗,虽挨冻受饿,衰病失意,也不厌倦,就是因为这是他的爱好。人们不懂得看重他的诗,怎么能阻挠他的志气,改变他所从事的事业呢!朱君曾经来拜会我,怀揣着几十首诗作为见面礼。他的态度很谦虚,谈话很诚恳,大概的意思是对做诗是很自信的,不怕人们不知道他,只求我讲一句话作为证明。我想他这岂不是如此刻苦专心,爱好做诗,虽然不计较生死之外的事情,但还是不能忘怀于区区的小名吗?唉唉,这确实就是朱君之所以爱好之深了。朱君已经死了,所以我特地为他的诗写一篇序言,使他的诗行之于世,希望不辜负他的好意,虽然我的文章说不上能够让他的诗被后世看重。高三语文试卷 第 33 页 共 3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