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交叉融合病房管理模式探讨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1087426 上传时间:2021-1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多学科交叉融合病房管理模式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多学科交叉融合病房管理模式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多学科交叉融合病房管理模式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多学科交叉融合病房管理模式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学科交叉融合病房管理模式探讨(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多学科交叉融合病房管理模式探讨2011年3月第11卷3期护珲管理杂志jOUnlalofNursingAdministrationMar,2011Vn1.11No.3?213?多学科交叉融合病房管理模式探讨蒋艳,周玉萍,李欢【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交叉融合病房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效果.方法在多学科融合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介入和护理多学科交叉融合组建神经综合病房,构建相应病房管理模式结果多学科交叉融合病房管理模式规范了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优化了医疗资源的使用,床位使用率和周转率增加,人院前等待时问和平均住院日降低,提高_护理人员和病人满意度.结论多学科交叉融合病房管理模式能促进护

2、理学科发展,在今后的管理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和完善.【关键词】多学科;交叉融合;病房;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74;C9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315X(2011)030213一O3Discussionofthemanagementpatternoftheinterdisciplinaryintegrationward/JIANGYan,ZHOUYuping,LIHuan/JournalofNursingAdministration,一2011,11(3):213.DepartmentofNeurosurgery,WestChinaHospitalofSichuanUniversi

3、ty,Chengdu610041,China【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managementpatternandeffectsoftheinterdisciplinaryintegrationward.MethodsBysettingupanintegratedneuralwardconsistedofneurology,neurosurgery,rehabilitation,interventionandnursingundertheconceptandguidanceofinterdisciplinaryintegrationdevelopment,the

4、relevantmanagementpatternwasformed.ResultsThewardnlanagementpatternstandardizedthetreatnlefltandnursingofdiseases,optimizedtheutilizingofmedicalresources,increasedthebedutilizationrateandbedturnoverrate,reducedthewaitingtimebeforeadmissionandaveragelengthofstay,andincreasedthesatisfactionofnursesand

5、patients.ConclusionThewardmanagementpatternofinterdisciplinaryintegrationcarlpromotethedevelopmentofnursing.Thispatternshouldbefurtherinvestigatedandperfectedinthefuturemanagementpractice.【Keywords】multidiscipline;interdisciplinaryintegration;ward;nursingnlanagement传统的医学学科分类以内外科为界划分科室,同一病种可以收治在内科,外科

6、等不同的病房.这种医学模式切断了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导致了临床治疗和研究的单一,使得病床周转率降低,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病人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学科发展亚专业化进程的加速,多学科交叉融合模式已成为国外医疗护理关注的焦点.多学科交叉融合模式是指由2个或2个以上学科成员组成专业团队,参与病人诊疗护理方案的制定,集中各学科专业理念,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的优势,最大程度优化病人的诊疗护理效果.我院通过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模式创新管理,设置神经综合病房,取得较好成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在学科交叉融合和设置专病病房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多学科专家组论证讨论,采用神经内科,外科,康复,

7、介入,护理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模式仓U新管理,于2007年成立神经综合病房.编制床位84张,护理人员41名,床护比l:0.49,以收治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功能神经外科疾病为主.2方法2.1实行护士长负责制为真正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神经综合病房打破传统的科主任,护士长共同管理病房的格局,不设科主任,实行护士长负责制.病房不设专科医师,只设护士.病人的医疗质量由各相应专科医师负责,治疗护理由本病房护士完成.护士长独立管理病房,承担全部管理责任.2.2开放式管理病床改变传统的医生固定病床管理制度,采用"医生跟着病人工作单位:610041,成都市,四川I大学华西医院神经综合病房作者简介:蒋艳(1

8、977一),女,lJJI泸州人,护士长,主管护师,硕士,主要从事护理管理及神经外科护理工作.走"的形式对病床进行开放式管理,建立病床共同使用的平台.医生无固定床位,病人人院由办公室护士统一调配和安排,只要有病床就收治病人.同时,需要进行转科治疗的病人,仅需亚专业组医生进行讨论,改变病人的分管医生信息即可.2.3建立急诊一病房绿色通道和诊疗护理临床路径脑出血病人到急诊后,无需请医生会诊考虑收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还是介入病房,而是直接收入神经综合病房,建立急诊一病房绿色通道.同时,由多学科专业人员共同讨论,制订各种疾病的临床路径.例如:对自发性脑出血病人,病人自急诊人院到出院,病人治疗护

9、理的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规范.在急诊应该完成的检查,何时进行血管造影,对不同的造影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均按临床路径进行,最大限度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2.4实行医护一体化创新和摸索病房管理模式,实行医护一体化.护理组长参与医生查房,死亡讨论和术前讨论以及各种学术活动.门诊住院一体化,将常见疾病的术前检查和术前健康教育形成临床路径,在门诊设立术前检查准备中心,由1名具有丰富l临床经验的高年资护士和医生组成医护团队,畅通各种检查的绿色通道,按照各病种的临床路径,在门诊完成择期手术病人的常规术前检查和术前健康教育,将具备手术指征的病人收入病房.康复护理一体化,护理人员和康复治疗师组成康复治疗小组,对

10、病人实行早期神经康复治疗.伤口治疗专业化,利用伤口治疗师的优势,由伤口治疗师完成对病人手术伤口的换药,拆线,以及压疮,静脉炎等专业化管理.2.5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医护沟通平台"医生跟着病人走"以及多专科医生跨病区收治病人都使得医护沟通难度较大,病房管理中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建立医护信息沟通平台.病人信息一览表:病房建立"病人信息一览表",提供每El各亚专业医疗小组病人入院,出院,转科,术后?214?2011年3月第11卷3期护理管理杂志JournalofNursingAdministrationMar,2011V0l_l1No.3病人,待手术病人等信息.定

11、期医护共同交班制:综合病房无固定医生,晨交班只有护士参与,不利于医护之间的沟通.病房采用每周一次的医护共同交班制,护士长和护理组长参与各专科的医疗交班,同时,定期邀请各医疗组长参与护理晨交班.新成员入科教育制:为规范科室管理,科室实行新成员入科教育制,由护士长对每一批新人科人员进行培训,就病房管理制度,医护协作常见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沟通,尽量缩短医护协作的磨合期.2.6实行护士分层次培训,科学合理搭配护理人力根据收治病种及病人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对护理人员进行神经内,外科,康复以及介入等多专业领域知识的培训.建立护士分层次培训的机制J,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业务学习.邀请各医疗小组组长轮流

12、进行理论讲授;针对不同病种和典型病例定期组织护理查房;每月组织中低年资护理人员完成读书报告会;在展交班中加入整体护理交班等.合理排班,形成高,中,低年资搭配的固定夜班小组,实行护理人员的分层次使用,并根据病房工作量动态调整人力.3效果3.1规范疾病的诊治和护理多学科人员共同制订病种的诊疗护理指南和路径,建立疾病诊治护理的新模式.目前已规范制定了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脑出血,癫痫等常见病种的临床路径,涵盖医疗,护理,康复,介入等领域,在临床医疗护理实践中严格实施临床路径方案.自病房成立以来,无医疗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证了病房的安全.同时,急诊一病房绿色通道的建立,使得病人急诊影像学检查一病

13、房行专科医疗救治的过程由2006年的610h缩减至2010年的0.51.5h,为及时抢救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3.2病床使用率和周转率上升,病人院前等待日缩短(见表1)表12008年一2010年7月病床使用率和周转率比较3.3平均住院日和术前等待日缩短(见图1)2006年数据为病房成立前神经外科数据,以血管组病人为例图12006年一2010年7月血管组部分医疗指标比较3.4拓展了护理专业领域,提高了护理人员和病人满意度自病房成立以来,培养了1名伤口护理专家,形成了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功能神经外科,重症神经外科疾病护理的亚专业组,拓展了护士的专业领域.各种沟通平台的建立增强了医疗护理的沟通与协作,

14、护士满意度从成立之初的89.oo%上升至95.00%,离职率由最初的l7.00%降低为2010年的零离职率.出院病人满意度由2006年的88.o0%提升到2010年的97.00%.4体会4.1多学科交叉融合模式提高了床位的使用率和周转率,缩短了病人住院日和等待时间传统医疗护理模式下,主管医生侧重于自己的专业诊疗,缺乏整体诊疗思维,病人需他科诊治时要经历会诊和转科.有研究显示,病人在等待转科治疗时,平均需要12d,传统模式在科问会诊,病人转科方面耗时耗力,延长了病人的住院时间J.多学科交叉融合模式将同一病种集中收治,多学科治疗小组共同制订诊疗护理方案,避免了医疗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环节,例如:病人

15、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以及对不同病房医疗环境的适应不良等.冯华和曹建交的研究指出,术前等待日是影响病人不适当住院日的独立因素.在本研究中,门诊住院一体化的流程有效利用了病人在院前等待入院时间完成术前检查和准备,病人人院后能在12d内安排手术,减少了术前等待时间."医生跟着病人走"是欧美医院的先进管理模式,医生没有固定的床位,摒除了国内医生传统的"领地式"床位管理的弊端J,有效解决了"空床"和"候床"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床位的使用率和周转率,缩短了病人平均住院日,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利用了医疗资源,缓解了病人住院

16、难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病人.4.2多学科交叉融合模式为病人的抢救赢得了时间采用学科交叉融合模式管理病房后,对于脑血管性疾病和癫痫病人均收治入神经综合病房再进行亚专业的分组和收治,建立了绿色通道,减少了急诊病人会诊,分诊,定科的麻烦和入院等待时间.病人由急诊快速通道进入病房,专科医疗护理救治的早期介入提高了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医疗护理临床路径的制订将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建立在循证的基础上,杜绝了医疗处置的随意性,规范了疾病的诊治和护理,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保证了病人的安全.4.3多学科交叉融合病房管理模式促进了护理学科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病房管理模式集中医疗的优势力量,促进学科之

17、间的交流.各项医护一体化措施的开展,改变了护理工作模式和内涵,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组长参与医生的查房,术前讨论,死亡讨论等,各种学术活动,让护理人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得到发展和提升.康复护理一体化和专业化的伤口治疗团队也拓展了护士的专业领域,加速了护理专科化的进程,提升了护理人员专业价值感,为护理人员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高.学科交叉融合模式是医院管理的创新举措之一L1.我科为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在病房管理模式方面进行了摸索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如何进一步加强医护合作,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打破常规病房管理模式,以技术创新推动模式创新,仍将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志谢

18、:感谢游潮主任对本文的悉心指导和帮助)2011年3月第11卷3期护理管理杂志JournalofNursingAdministrationMar,2011Vo1.11No.3?215?参考文献1杨天桂,曾智,程永忠.华西医院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E5管理,2008,15(1):1317.2杨天桂,石应康,曾智.构建学科交叉融合模式对缩短平均住院日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院,2008,12(10):911.3JansenL.Collaborativeandinterdisciplinaryhealthcareteams:Readyornot?J.JournalofProfessionalNur

19、sing,2008,24(4):218227.14FernandezR,TranDT,JohnsonM,eta1.Interdisciplinarycommunicationingeneralmedicalandsurgicalwardsusingtwodifferentmodelsof?经验探索?67nursingcaredeliveryJ.JournalofNursingManagement,2010,18(3):265274.冯志英,张黎明,王建荣,等.对聘用护理人员实施分层次管理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2):3233.冯华,曹建交.上海市某医院股骨头坏死病人不适当

20、住院日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9,9(4):3740.成翼娟.华西医院管理模式对护理专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09,9(8):57.(收稿日期:20101101;修回日期:20101231)(本文编辑:戴世英)足部压疮预防装置的制作及应用王荣琴,邓佳,陈建林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护理并发症,足部血液循环较其他部位差,长期卧床的患者足跟,内踝,外踝等处容易发生压疮,且较其他部位愈合能力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制作漏斗形减压装置,保护患者足部,减轻足部骨突部位受压,预防足部压疮的发生,并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材料普通塑料吸管,尼龙搭扣及布带若干,布带为全棉布料或

21、羊毛面料.2制作方法把塑料吸管剪断(长度约1.3cm).把棉布裁剪成角度为150.,边长为23cm的扇形,共4片.将两片棉布重叠,两侧边缘对齐折叠处用缝线缝制,填充空心吸管至2/3满,再将两侧及扇形边缘缝制成密闭腔.同样方法将另两片扇形棉布缝制后,把两个扇形的两边连接缝制成漏斗形.两侧外边中间位置安装尼龙搭扣,即成一足部压疮预防装置(见图12).图1足部压疮预防装置(正面)基金项目:江西省南昌市科技局科技项目(【2010】10812)工作单位:1.330001.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南昌市男科医院护理部;2.330008,南昌市第一医院护理部;3.330008,南昌市第一医院老年科作者简

22、介:王荣琴(1973一),女,江西南昌人,护理部主任,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护理管理工作.Email:785901225qq.corn图2足部压疮预防装置(侧面)3临床应用给长期卧床患者双脚足部套上漏斗形减压护具,将两侧尼龙搭扣黏贴固定好,松紧适宜,使足跟,内外踝,足趾外侧均处于减压受保护状态,在变换各种体位时均能保护足跟,内外踝,大小足趾外侧等不受摩擦.4优点棉布与吸管质地柔软,透气性好,且该预防装置套在足部,足背,足趾背面可暴露,避免足部皮肤潮湿.一次性吸管与棉布价格低廉,制作方法简单,可用家庭淘汰的棉布衣制作,吸管可取自饮用牛奶及饮料废弃的吸管,对家庭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方便实用,不增加经济负担.长期卧床患者需经常更换体位来减压,在变换体位时,双足容易发生碰撞,摩擦,趾甲挂伤,自伤等,该预防装置可长时间使用且不损伤皮肤,降低足部压疮发生率,且防止足部挂伤,自伤等情况.(收稿日期:20101129;修回日期:2010一l210)(本文编辑:芮子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