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实践与经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999700 上传时间:2021-11-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实践与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实践与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实践与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实践与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实践与经验(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实践与启示摘要:在我国加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 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 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的大背景下,大力建 设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平台,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 、“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重要举措。 本文对我国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江苏苏州电子信息产业质量与可靠性共性技术 服务平台”建设和实践,从科技创新平台需求出发,研究了科技创新 服务平台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机制、服务模式等,希望为我国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和支持。关键词 :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实践;启示一、背景:“十五”以来,在信息产业

2、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科 学规划,政策引导,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我国科技创新共性技术服 务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正逐步成为国家 和区域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的主力军,政府科技工作的有力支撑。2006 年 8 月信息产业部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产业自主创 新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提出到“十一五”末,初 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比较完善的信 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为全面加强对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支撑, 大力 发展建立发挥政策引导, 营造创新环境。 明确提出信息产业科技基础 条件平台建设,包括信息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等 5 个主要服务平

3、 台。对于共性技术的定义, 国内学者张振刚认为共性技术作为 “竞争 前阶段”的技术,具有准公共品的性质 , 其衔接了基础研究和面向市场 的商业技术开发 , 能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行业 ,是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 发展的基础 , 也是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和基础 , 具有很强 的经济带动作用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共性技术是一种能够在一个或多个行业中得以广泛应用, 处于竞 争前阶段的技术, 在共性技术研究成果上,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生产或 产品需要进行后续的商业化研发,形成企业间相互竞争的技术或产 品。共性技术是对整个服务外包有重大影响的技术, 这类技术影响面 广,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对整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

4、力,产业整体的 技术积累、产业整体的质量水平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只能拥有应用性的技术, 对共性技术有很大依赖和要 求,共性技术的支撑作用和引导作用是自主创新中不可替代的。 共性 技术的公共性和基础性决定了企业难以支独付其高昂的成本, 且其技 术难度和研发费用远远超过应用技术。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平台建设是贯彻落实 “科教兴国”、“可持续发 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我国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科技 基础条件的装备水平和资源的利用率, 提升科技创新和研发水平具有 重要作用。 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也是一个持续和 长期的任务。二、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现状 目前各地从构建区

5、域科技创新体系需要出发, 依托优势企业、 科 研院所,全力打造一批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并纷纷提出加强“自主创 新”,针对“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两个 层面紧密部署,其建设呈现两大共性: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建设一批 科技创业平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二是坚持产学研结合,整合和凝 聚国内外科技资源。浙江省在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级政 府主要负责公共科技基础平台的建设和管理, 行业创新平台由科技厅 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和管理;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由市、 县负责 建设和管理。省、 市、县各级政府每年要安排经费用于公共科技条件 平台建设;政府资助的平台建设经费主要用于

6、提高平台整体创新能 力、科技服务水平和关键性仪器设备的添置。上海、广州、深圳、宁波、重庆、苏州等城市纷纷加大对信息科 技平台的投入力度, 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一些较为完备的信息科技服务 平台。由此可见, 围绕科技创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作为地方政府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提升源头创新能力的重要 举措,希望在全国范围的科技创新竞赛中赢得先机。三、我国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经前期建设 , 虽有一定的积累 ,但相对于 发达国家总体上依然十分薄弱。由于体制和政策等方面的限制 , 科技 创新的基础资源条块分割、部门封闭、单位所有的局面 , 缺乏共享机

7、 制及政策 ,利用率低 , 分散重复、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突出。 存在的主 要问题有:1、很少考虑到区域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通过调查, 各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纷纷上马, 面向科技服务 平台建设的项目不多, 上马的平台项目各自规划, 很少考虑到区域间 的资源共享与合作。2、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各地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导致面向科技创新服务水平相差很 大,经济发达地区向科技创新服务水平相对较高, 省会城市的面向科 技创新服务水平相对较高,沿海地区面向科技创新服务水平相对较 高。3 、信息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行业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大部分平台只是为企业提供场地、物业管理和一般的咨询服

8、务, 缺少与科技信息、 知识产权、 创投资金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有效融 合。4 、多数技术机构规模小、服务单一 相当一部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而 建,相应的技术机构并数量不多,且总体上普遍规模较小,技术研发 力量薄弱,服务单一,整合和共享的水平不高,没有站在行业或产业 发展的高度上,对行业技术升级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辐射作用。我国四、国内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实践和启示2007 年,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的“江苏苏州电 子信息产业质量与可靠性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建设项目是一个成功 的典范。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谢少锋 (兼电子第五研究所华 东分所所长) 在平

9、台建设初期阶段就高度重视该调研, 大力推动技术 服务平台建设的制度创新、 机制创新, 通过该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创新 服务平台,使长三角电子信息企业从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生产、使 用全寿命过程中的质量和可靠性设计、管理、控制、检测、评价以及 其他服务技术得到一站式的服务和解决, 对长三角地区电子技术服务 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并取得初步的成效, 经过一年多 的运作实践, 服务长三角企业 1000多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 4000多 人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对其成功的经验总结如下: 1、国家在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规划和管理方面应考虑: 平台建设规划时应符合国家“十一五”规划和产业政

10、策,以区域科技创新为服务重点, 以资源整合和能力建设为主线, 突 出重点,以建设共享机制为核心,以信息共享带动实物共享,通 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已 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搭建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 基础条件平台, 为促进地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有效、 高质的服务 和强有力的支撑。同时还要注意以下方面:1) 重视前期调研,做到详细的调查和资料整理分析,包括 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仪器设备配置、资金 来源、人才培养、运行管理、对外交流等。2) 各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组成 部分, 是对国家平台建设的补充和地方实际的反应。 注意 国家

11、、区域和地方的衔接。以需求为导向,考虑地方建 设平台的特点,建设不同形式的市或县级或镇级的科技 中心、创新中心、培训中心和建设市、县级科学馆等, 应因地制宜,防止流于形式和重复建设。3) 对平台建设承担主体的选择,根据行业的服务情况,要 充分考虑承担建设单位的资质、 实力、以及行业影响力。4)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引导研究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作用 通过制度变革与政策调整,实现多元化投资。5) 加大配套政策的支持,为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 在融资和财税政策方面提供支持和保证。6) 形成资源共享和开放的机制,加强对大型科学仪器的登 记与档案管理,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信息查询系统。 建立相关领域的科

12、学基础数据库,实现科技信息公开与 共享。2、承担平台项目建设单位的选择一个合适的平台建设承担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实力雄厚的 科技集团实体支持和仪器设备资源使用和共享。 (2) 具有全面、 成熟、 高质量服务技术水平,有一定规模,能够承担国家或区域的科研、技 术服务、技术交流、普及教育和专业归口的行业管理等职能。 (3) 强 大的专业技术队伍支持。 科根据平台建设的需要能迅速调集到技术专 家和管理人员,组织建设该平台。 (4) 规范的运作管理体系。3、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资金来源建设资金的来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 款为支撑, 吸收社会投资和境外投资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

13、入。 各级政 府要增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投入, 改善投资方向, 提高科技经费使用 效率,科技经费的使用要向提供开放服务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倾 斜。逐步实现多元化投资, 在信息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突出企业 的主体地位。持续的投入来保证平台的有效建设和长远发展。加大配套政策的支持, 为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在融资和 财税政策方面提供支持和保证。4、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管理体制遵照国家机构的管理规定,按照 1SO9001、 ISO9002、 ISO17025 国际标准对校准检测实验室能力认可的通用要求 等相关管理要求 及认证机构认可要求进行运作, 并按独立法人的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和 开展业务。在实

14、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创新管理体制,最终形成符 合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的管理体制。5、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运行机制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 平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按市场规律的运 作,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为政府提供支撑。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贯彻个人收入与效 应挂钩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平台”进 入自我累积、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转。6、高效的服务体系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平台是为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支 持,要为更多的企业和研发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要实现对信息产业的 支撑,必然要求在服务模式上进行创新,形成一套高效、低成本的服 务模式和用

15、户拓展方案。在服务方式上,以客户满意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原则。按照 客户需求,针对不同的企业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技术服务,同时充 分发挥公共服务平台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提供集成化的、捆绑式的、 量身定做的服务。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在服务途径上,采用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技术引进、设备等资源共享、信息服务、产学研合作开发和人员培训 等多种方式。五、结束语通过对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 “江苏苏州电子信息 产业质量与可靠性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成功建设的研究, 本文从科技 创新平台需求出发, 研究了科技创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规划、 建设、 运行管理、服务模式、相应的机制等,希望为我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支持。参考文献:1 刘万义面向信息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研究D.苏州: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 20072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 2020 年中长期规划纲要 .信 息产业部, 20063 操龙灿,杨善林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 , 2005(11)4 薛捷,张振刚 .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6)5 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 M.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