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1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0938913 上传时间:2021-1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明朝君权的加强是七年级下册第15课的内容。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明朝封建制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一课在明清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1)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认识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2)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表演能力;能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故事引导增加知识的趣味

2、性,重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同时进行纵向对比、联系。(2)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3)读书指导,分组讨论,合作探究。(4)文学作品辅助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3)认识明朝实行特务统治,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4)另外激励学生从小立大志。(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生理心理

3、处于青春期的初期,还没有完全摆脱儿童时期的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这些特点。另外,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具备,学习和理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他们才能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应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或从他们已有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多媒体导入1、幻灯显示诗:“天为罗帐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夜半不敢长伸腿,深恐江山一脚穿。”2、幻灯显示凤阳花鼓词。同学们,投影显示的内容是民间传唱的凤阳花鼓词,词中的朱皇帝说的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你知道是谁吗?(引导学生观看课件中的文字和图片)他建立明朝以后,采取了一系列加

4、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下这位农民出身的皇帝,看看他给当时和后人留下了什么?由以上内容引出明朝建立者朱元璋,从而导入新课。(二)新课讲授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引导同学读课本导入框及第一段了解朱元璋建立明朝经过。总结知识点。(1368年,朱元璋,应天称帝)教师引导请大家尽快地把课本上关于元末农民起义和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内容浏览一遍,对此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能复述。学生看书教师引导请一位同学复述一下明朝建立的情况。学生复述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农民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攻占应天,势力不断壮大。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称皇帝,建立

5、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当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出示课件。教师讲解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史称明太祖。提问课本中的动脑筋。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师生互动总结出朱元璋与西汉的刘邦以及东汉的刘秀是类似的。教师引导过渡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战火摧残的社会经济急待恢复,农民起义和斗争仍在继续,尖锐的阶级矛盾有待缓和,退居塞北的残元势力仍然企图卷土重来;明政权中胜臣骄将争权夺利,这些都是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障碍。出示课件,为了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朱元璋在明王朝建立后,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许多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进一步强化了中

6、央集权制度。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8页89页)的相关内容试着概括一下明太祖的具体措施。板书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生看书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概括一下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生概括明太祖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1)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分设布政局、按察司、都司,分掌地方行政、司法、军政,分别直属中央。(2)在中央,废除丞相,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3)明太祖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事务,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的管辖。成为特务机构。(4)在选拔官员方面,明政府规定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许发挥自

7、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只能是八股文。师生互动教师板书,学生补充。教师讲解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了解明朝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教师引导试着让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有关锦衣卫的故事。学生讲述教师引导我也有一个与锦衣卫有关的故事,请大家看大屏幕。教师引导过渡“八股取士”是明朝君权加强的又一表现。明朝八股取士的危害,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范进中举,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儒林外史中关于范进中举的图片和描写。幻灯显示反映“范进中举”的图片。为了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以加强君权,明朝沿用隋朝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人员不能发表个人的见解。文体死板,每篇文章分成八个部分,叫作“八股文

8、”。那时候,许多读书人为了金榜题名,埋头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即使考中做了官,也至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八股取士造成了严重恶果。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这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八股取士的危害。(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课本的图画科举考生看榜图。图中8人看榜,只有一人表情激动,其余或者神情紧张,或者失望悲观。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八股取士危害的认识)教师引导上面我们讲到了八股取士的危害,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90页动脑筋,分组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准确地评价这种选拔官员的途径。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学生在回答时,教师要适

9、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在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时,应该采取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应尽量做到客观、公允。教师引导过渡同学们,朱元璋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是巩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但同时,他又采取了一些与之相矛盾的措施,下面请大家先看一段投影。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投影显示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一找,看一下明太祖的分封给明朝带来了什么?学生看书学生回答明太祖把众多的子孙封到各地去做藩王,授予军事大权。明太祖死后,即位的建文帝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下令实行“削藩”。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的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教师提问最后结果怎样?学生回答靖

10、难之役以燕王的胜利告终。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明成祖改北平为北京,于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对北方的控制教师板书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教师讲解出示课件。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荣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历史上有过相似原因的战争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过渡朱棣做上皇帝之后,为了巩固统治,他会做些什么事呢?让学生分组,找出办法,并说明理由。(明成祖的一个办法就是迁都。)教师引导教师可利用课件展示明朝初年中国政治形势图,请学生思考讨论:“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

11、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讲解总结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得出“此举意在加强边防,是有利于巩固明朝统治的举措,也是充满勇气的行为”的结论。明成祖的另一个办法采取措施强化君权,表现在:(1)削藩;(2)设东厂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这种利用特务统治,虽然强化了皇权,但对明朝政治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三)课堂小结明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巩固明朝的统治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然而,明初统治者的这些措施,旨在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板书设计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一、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明朝的建立: 时间:建立者:都城: 2、措施: 在地方 政治上:(1)改革行政机构在中央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思想上:八股取士二、 靖难之役和迁都 (应天)南京 北京1、靖难之役2、迁都北京 3、强化君权的措施 (四) 课堂巩固训练出示多媒体课件上的题目。(五)布置作业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