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翠湖底泥中磷形态的调查研究毕业论文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0934543 上传时间:2021-11-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9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挹翠湖底泥中磷形态的调查研究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挹翠湖底泥中磷形态的调查研究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挹翠湖底泥中磷形态的调查研究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挹翠湖底泥中磷形态的调查研究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挹翠湖底泥中磷形态的调查研究毕业论文(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密级: JINGGANGSHAN UNIVERSITY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挹翠湖底泥中磷形态的调查研究 学 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环境科学 班 级 10环境(本1) 学 号 100813003 姓 名 李敬玲 指导教师 尹 丽 起讫时间 2012.6.202014.5.14 教 务 处 印 制15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摘 要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造成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主要是N和P,尤其是P。对于大多数外源磷得到控制的水体来说,底泥磷的释放对长期维持藻类生长,促进湖泊富营养化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湖泊的环保治理必将从有机污染控制转向富营养化污染的控制与

2、治理。而底泥作为河流、湖泊的组成部分,是营养物质氮磷的重要蓄积库,在一定条件下,内源氮磷负荷可释放到水体中,加剧富营养化程度或者延缓水体功能的恢复。沉积物的磷形态、理化性质与磷形态之间相关性能进一步揭示沉积物一水界面磷行为机理,并为我国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的治理与管理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本试验通过对挹翠湖2012年7月份至2013年5月份底泥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底泥中磷形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挹翠湖底泥中的磷以Fe-P和O-P形态为主。关键词:挹翠湖;底泥;磷形态。AbstractEutrophication of surface waters is a serious problem i

3、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Internal load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especially P play a major role in eutrophication. Phosphorus release in sediment is very important to support algae during eutrophication. Eutrophication control will take the place of organic pollutant removal to become the most im

4、portant way of the Lake treatment. As a substaintial component of river and lake, the sediments are important storeroom of N and P.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internal Phosphorus can be released into water which can deteriorate the eutrophication or hamper the restoration process. Furthermore, th

5、e studies on phosphorus action in the interface of sediment-water is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which helps find the mechanism of eutrophication. Among these, the studies on phosphorus forms are crucial aspects that can further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phosphorus action in the interface of sediment-wate

6、r and supply direction and theoretical grounds to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eutrophic shallow lakes in our country.To survey the basic situation of Yicui Lake in 2012 July to 2013 May. The results show that phosphorus of sedimen of Yicui Lake mainly Fe-P and O-P form of existence.Key word:Yicui La

7、ke; sediment ; fractiongs of phosphorus. 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 引言11.1研究背景11.2挹翠湖概况12.底泥中的磷22.1磷22.2底泥的概念22.3底泥中磷的形态及其来源22.4底泥与水体水质的关系43. 实验与结果53.1实验53.1.1仪器设备53.1.2采样与预处理53.1.3分析方法53.1.4主要试剂及其配制方法63.1.5试验方法73.2结果与分析93.2.1 底泥基本性质93.2.2 底泥磷形态分析114结论12参考文献13致 谢151. 引言1.1研究背景 据国家环保总局2012年

8、6月发布的中国环境公报,2011年,中国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突出。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类、类和劣类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42.3%、50.0%和7.7%,主要污染指标是总磷和化学需氧量1。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的人口和排污量不断增加,一些城镇的小型景观水体正遭受严重的破坏。这些小型水体由于自身相对封闭,流速较缓,湖体置换周期长,不利于污染水体的稀释扩散,其接纳的污染负荷往往大于自身的自净能力,生态系统脆弱,富营养化及富营养化趋势显著,已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过程中,底泥污染整治是主要的难点之一,也是目前较为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后,有

9、一部分会积聚在底泥中。在一定的条件下,累积于底泥中的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通过与上覆水体间的物理、化学、生物交换作用,重新进入到上覆水体中,成为影响水体水质的二次污染源2。底泥有着很高的储存能力,一个水力循环中,仅有不足1%的污染物溶解于水中,超过99%的污染物贮存于底泥。磷被认为是限制湖泊生产率的最关键的营养物,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导致淡水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因此磷浓度是确定水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状态的重要参数。底泥中总磷浓度不能预测潜在的生态风险,因为并非所有的磷的形态都能向上覆水释放而导致富营养化,由于底泥中磷以各种化学形态存在,因而具有不同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磷形态的研究对底泥磷的潜在释放的预

10、测和未来水体磷水平的预测都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因此了解和掌握底泥中磷的形态对水体中磷含量的关系对于改善和恢复水体有重要意义。1.2挹翠湖概况挹翠湖,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中心,为茨坪主要景点公园,湖四周为林荫大道所环绕,环境十分幽雅,也是憩息玩赏的极好场所。该景点占地面积129亩,内有茶室、亭榭、盆趣园等游赏景点,在该湖北端建有中国优秀旅游城“马踏飞燕”雕塑标志。园内有水面86亩,著名书法家陆俨少为之题写“挹翠映波”,因而命名“挹翠湖”。2.底泥中的磷2.1磷磷是水体中生物的必需营养元素,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由于磷含量的升高而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己经成为全球性的环

11、境问题3,换而言之,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物质中,磷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当磷元素富集时,水体中的藻类植物能利用空气中的碳和氮提高其初级生产力,而在磷元素缺乏的状态下再继续添加碳和氮,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并没有显著变化。因此,要防止富营养化,关键在于加强对磷元素含量的控制4,5。2.2底泥的概念底泥是河流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多数水生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生长栖息地,也是水土界面物质物质交换带,是河湖治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同时水体底泥也是营养物质的一个重要贮蓄库,不仅可以间接地反映出水体的污染情况和水动力态,而且底泥由外界水动力因素的影响,向上覆水释放营养成分,从而成为二次污染

12、源,影响水体水质,甚至导致富营养化6。水体底泥中的物理、化学条件极易受外界影响而复杂多变,底泥的物质组成结构复杂,演化途径多样,这些都给水体中底泥研究带来了很多困难7。按照底泥理化性质,可将其划分为三层,第一层底泥为近二三十年人类活动的产物,多呈黑色至深黑色;第二层为过渡层,含大量沉水植物根系及茎叶残骸,结构疏松;第三层为正常沉积层,一般保持河湖区周围土壤母质的岩相特征,多为粘质夹粉质粘土,质地密实8。2.3底泥中磷的形态及其来源在自然界中,磷元素有不同的存在形态,而且各种形态可以互相转化,大多数情况下,磷循环是一个单向过程9,10。而在底泥中,据国内外对富营养化水体底泥中磷含量的研究,底泥中

13、磷元素的赋存形态有以下几种分类11:在对国内湖泊水体的研究中,许多学者把底泥中的磷分为无机态磷和有机态磷。无机态磷又分为弱吸附态磷(NH4Cl-P)、钙磷(Ca-P)、铝磷(Al-P)、铁磷(Fe-P)、有机态磷(O-P)等,我国大量的湖泊水体调查资料表明,内源磷主要以无机态存在,一般占总磷(TP)的60%以上12。有机磷不易直接被藻类等水生植物吸收,只能在其它生物,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下,矿化分解为易被植物吸收的活性可溶性磷,并由固相转移到液相中。从而引起水体营养水平的增加。有机磷化合物在厌氧、缺氧或好氧条件下均会被相应的微生物分解为活性可溶性磷。其释放的速率与微生物的活性密切相关13。 国外

14、有的研究者把沉积物中的磷区分为:不稳定态磷、难溶态磷。随着磷化学提取剂的广泛应用,人们又将沉积物中的磷划分为可吸附磷、与CaCO3结合的磷、Fe和Al束缚态磷、易提取的生物磷、钙矿物磷(如磷灰石)、难溶的有机磷,这些磷形态可被广泛组合为无机磷、有机磷(易提取的生物磷和难溶有机磷。根据不同形态磷的释放能力,人们又将不同形态磷归为两类:易释放态磷(或潜在活性磷)和难释放态磷。通常,弱吸附态磷、铁结合态磷、有机磷被归为易释放态磷,而钙结合态磷和残渣磷则被认为是难释放态磷,而对于铝结合态磷,人们对其的释放能力看法不一13。按照磷的迁移能力,底泥中磷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4(1) 弱吸附态磷(NH4Cl

15、-P):指吸附在无机物颗粒表面的弱结合态磷。易于释放。 (2)铁结合态磷(Fe-P):指以不同形式与铁矿物结合的磷,特别是无定形态及弱晶形铁氧化物;在氧化还原电位较低的条件下,会发生释放。(3)铝结合态磷(Al-P):与金属离子铝及其氧化物相结合的磷。(4)有机磷(O-P):主要源于沉积物中有机体细胞中所含的聚合磷酸盐以及腐殖质、肌醇六磷酸等有机物。这些有机形态的磷具有很强的活性,易于分解。(5)钙结合态磷(Ca-P):主要包括自生钙磷(A Ca-P)和碎屑态磷(Det-P),同时也包括钙离子与磷酸根形成的钙磷酸盐,Ca-P被认为是难释放态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贡献较小。总磷(TP):底泥中总

16、磷含量为以上各步提取磷的总和14。底泥是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底泥水生物生活繁衍的场所,同时作为环境物质的重要载体,时刻与上覆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13。通常来说,底泥中的磷负荷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流域岩石土壤的风化侵蚀产物;(2)大气降尘和降水;(3)地表径流和农田排水:(4)湖泊中的船只和湖区旅游活动等排入湖泊的废弃物:(5)湖泊水产养殖投入的饵料:(6)直接或间接排入湖泊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特别是化肥、畜牧业、食品加工业等工业废水和含磷的生活污水。这些来源的磷通过吸附、络合、絮凝和沉降等途径被贮存在湖泊底泥中13。2.4底泥与水体水质的关系沉积物主要是指底泥,是底

17、栖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水域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当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中污染物会部分沉积或通过吸附作用在沉积物中富集。在一般水体中,沉积物接纳大量污染物,大大缓解水体富营养化进程。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如微生物分解作用、扰动等,沉积物中污染物会再次释放出来,影响上覆水体。王少梅的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沉积物中的氮、磷营养盐可能成为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云南滇池中80%的氮和90%的磷都分布在沉积物中6。调查资料也表明,当入湖氮、磷减少或完全截污后,水体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甚至出现“水华”15。因此沉积物是重要的污染汇,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重要的污染源7。 富营养化的定义为:营养物质的不断增加导致

18、水体营养状态变化的过程,也有定义为“多余营养物质,特别氮磷化合物的增加,导致藻类和大型植物的生长进而破坏水体生态系统平衡”7。其直接结果为水体中藻类和大型植物的迅速生长,深水沉积物中溶解氧减少,最后造成水体生态系统退化15。一般根据水体的初级生产力不同,将其营养状态区分为:贫营养化、中营养化、富营养化、超营养化四种7。一般地,当水体中硝态氮浓度为0. 3mg/L,总磷浓度为0. 02mg/L时,可发生富营养化17。水体中的植物可以吸收各种形态的氮,并且大气中的氮也源源不断的补充入水体以满足生物生长,故磷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首要限制性因子7。众所周知,在外源营养负荷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二次富营养化的

19、产生主要是当底泥中氮和磷向水柱释放达到某个营养水平时造成的。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物质中,磷是大多数淡水水体中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18,国际上一般认为水体总磷浓度0.02mg/L,总氮浓度0.2 mg/L为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浓度18。在一般的静水水体中,底泥接纳了大量的污染物,大大缓解了富营养化进程,如果没有底泥对磷的缓冲,藻华的发生将更为频繁,所以,底泥是污染汇,而不是污染源,但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有很高的容量暂时吸附水中的磷,然后将其释放出来(Jensen和Anderson 1992. Ramm和Scheps 1997)。研究表明,沉积物(也叫底泥)中的磷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体富营养化的

20、进程。如Nuernberg和Peter(1984)调查的23个分层湖中,厌氧均温层释放的内源磷占总输入磷的29%,有时甚至高达90%。Carpenter和Capone(1983),Pomeroy et al(1965)指出,底泥营养物质的释放使上覆水中营养物质的浓度维持在足以满足大量藻类生长需要的高水平。由此可见,底泥营养物质的释放成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因子。因而底泥在控制湖泊水库营养物质浓度中的重要性受到长期关注20。3. 实验与结果3.1实验3.1.1仪器设备采样:采样器,密封袋,记号笔,标签纸,笔贮存:冰箱实验仪器:烘干机,培养皿,标签纸,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研钵,60目,100目

21、筛子,离心机,离心管,锥形瓶,匀速摇摆机,注射器,过滤器,45m滤纸,比色管,消解仪,分光光度计,烧杯,移液管,容量瓶,试剂瓶3.1.2采样与预处理在挹翠湖边上固定两个点,用采样器深入到底泥层,但在15cm以上的范围内打捞上一定的底泥,放在密封袋里面,做好标记以及相应的记录,带回实验室,部分取出来,放在阴凉干燥的环境风干底泥样品,3.1.3分析方法测定的项目有有机质、pH值、全氮、铵态氮和全磷(包括NH4Cl-P、Fe-P、Al-P、Ca-P和O-P),测定方法见下表1表1 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序号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及标准号(或来源)1有机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GB7857-87)2pH值电位法

22、3全氮凯氏消煮法4铵态氮氯化钾浸提-靛酚蓝比色法5全磷酸溶-钼锑抗比色法3.1.4主要试剂及其配制方法有机质:1. 0.8mol/L 1/6 K2Cr2O7标准溶液:39.2245g重铬酸钾加400ml水,加热溶解,冷却后用水定容至1L2. 0.2mol/L硫酸亚铁溶液:56g硫酸亚铁溶于水,加15ml浓硫酸,用水定容至1L3. N-苯基邻胺基苯甲酸指示剂:溶0.2g指示剂与100ml10.2%碳酸钠溶液中,稍加热并不断搅拌,促使浮于表面的指示剂溶解4. 邻菲啰啉指示剂:1.485g邻菲罗啉及0.695g硫酸亚铁溶于100ml水,形成红棕色络合物,储存于棕色瓶中pH值:1. PH 4.003,

23、25度 邻苯二甲酸氢钾可配制250ML 溶液2. PH 6.864,25度 混合磷酸盐可配制250ML 溶液3. PH 9.182,25度 硼酸可配制 250ML 溶液4. 电极浸泡液:3M氯化钾溶液全磷:1. 5%(m/V)过硫酸钾溶液:溶解5g过硫酸钾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2. 1:1硫酸3. 10%(m/v)抗坏血酸溶液:溶解10g抗坏血酸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该溶液贮存在棕色玻璃瓶中,在冷处可稳定几周。如颜色变黄,则弃去重配。4. 钼酸盐溶液:溶解13g钼酸铵于100ml水中。溶解0.358g酒石酸锑钾于100ml水中。在不断搅拌下,将钼酸铵溶液徐徐加到300ml(1:1)

24、硫酸中,加酒石酸锑钾溶液并混合均匀。试剂贮存在棕色的玻璃瓶中于冷处保存。至少稳定2个月。5. 磷酸盐贮备溶液:将磷酸二氢钾于110干燥20h,在干燥器中放冷。称取0.217g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1:1)硫酸5ml,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每毫升含50.0ug磷(以p计)6. 磷酸盐标准溶液:吸取10ml磷酸盐贮备液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每毫克计含2g磷。临用时现配。3.1.5试验方法有机质:1.称样:用减量法去0.25-0.3g60目风干土样于硬质大试管中,用吸管加入5ml0.8mol/L 1/6 K2Cr2O7标准溶液,然后加入5ml浓硫酸,并小心摇匀。

25、2.消煮:预先将油浴锅加热至185-195,将装有土样的大试管插入铁丝笼架中,然后放入油锅加热,此时温度应该控制在170-180,并使溶液保持沸腾5min,然后将其取出,待冷却后,擦干试管外部的油液,如溶液呈绿色,表示重铬酸钾用量不足,应在称量少许土样重做。3.滴点:溶液呈橙黄色或黄绿色,则冷却后将试管内混合物洗入250锥形瓶中,使瓶内体积在60-80ml左右,加邻菲啰啉指示剂3-4滴,加0.2mol/L硫酸亚铁溶液滴定,溶液由橙黄色经蓝绿色到棕红色为终点,记录硫酸亚铁溶液的用量。4.分析时做2-3个空白标定。pH值:1. 将水样与标准溶液放置在相同条件的空间内,测量其温度,使其保持一致,将p

26、H仪器温度补偿至该温度处。2. 将电极从电极浸泡液中取出,蒸馏水彻底冲洗,并用滤纸吸干。3. 校准。将电极浸入可查pH值混合磷酸盐pH标准缓冲液中,校准pH计,待数值稳定闪三下后,将电极取出,蒸馏水彻底冲洗,并用滤纸吸干,再将电极浸入可查pH值硼酸pH标准缓冲液中,校准第二点,带数值稳定闪三下后,将电极取出,蒸馏水彻底冲洗,并用滤纸吸干。校准工作完成。4.底泥测定。取适量质量的底泥和水,使之质量比为1: 2.5,混合均匀后,用pH计测定。本实验室称取4g底泥,10ml水使之混合均匀,然后用电极浸入其中,待显示器的数值稳定,既是底泥的pH值,记录数据。全磷:精确称取0.0500g过100目筛网的

27、底泥干样于比色管中。弱吸附态磷(NH4Cl-P):加入1mol/L NH4Cl溶液50ml,调节pH=70.01,振荡2h(200r/min),离心(3500r/min,20min),采用真空泵通过0.45m滤膜抽滤,测定滤液中磷酸盐浓度。铁结合态磷(Fe-P):将残渣转移回比色管中,加入0.11mol/L Na2S2O4/NaHCO3溶液50ml,振荡1h(200r/min),离心(3500r/min,20min),采用真空泵通过0.45m滤膜抽滤,测定滤液中磷酸盐浓度。铝结合态磷(Al-P):将残渣转移回比色管中,加入0.1mol/L NaOH溶液50ml,振荡16h(200r/min),

28、离心(3500r/min,20min),采用真空泵通过0.45m滤膜抽滤,测定滤液中磷酸盐浓度。有机磷(NaOH-nrP):取上不上清液离心(3500r/min,20min)后,消解,得NaOH-Tot P,NaOH-nrP=NaOH-Tot P Al-P。 钙结合态磷(Ca-P): 将残渣转移回比色管,加入0.5mol/L HCl溶液50ml,振荡16h(200r/min),离心(3500r/min,20min),采用真空泵通过0.45m滤膜抽滤,测定滤液中磷酸盐浓度。 总磷(TP):底泥中总磷含量为以上各步骤提取磷的总和。以上测定磷酸盐浓度的方法为酸溶-钼锑抗比色法,步骤如下:预处理:磷酸

29、需要使用0.45um滤膜过滤。总磷预处理步骤:1) 吸取10ml混匀水样(必要时,酌情少取水样,并加水至25ml,使含磷量不超过30ug) 于50ml具塞刻度管中,加水稀释至25ml,加过硫酸钾溶液4ml,加塞后管口包一小块纱布并用线扎紧,以免加热时玻璃塞冲出。将具塞刻度管放入大烧杯中,至于高压蒸汽消毒器或压力锅中加热,待锅内压力达1.1kg/cm(相应温度为120)时,调节电炉温度使保持此压力30min后,停止加热,待压力表指针降至零后,取出冷却。2) 试剂空白和标准溶液系列也经同样的消解操作。显色步骤1. 校准曲线的绘制取数支50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磷酸盐标准使用液0、0.50、1.0

30、0、3.00、5.00、10.00、15.00ml,加水至50ml。(1)显色:向比色管中加入1ml10%(m/v)抗坏血酸溶液混匀,30s后加2ml钼酸盐溶液充分混匀,放置15min。(2)测量:用10mm或30mm比色皿,于700nm波长处,以零浓度溶液为参比,测量吸光度。2. 水样测定 取10ml水样稀释至25ml加4ml5%过硫酸钾消解稀释至50ml加1ml抗坏血酸,2ml钼酸盐在700nm测吸光度分取适量水样(使含磷量不超过30g)用水稀释至标线。以下按绘制标准曲线的步骤进行显色和测定。减去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并从校准曲线上查出含磷量。计算 磷酸盐(p,mg/l)= m/v式中,m由校

31、准曲线变得的磷量(g);v水样体积(ml)3.2结果与分析3.2.1 底泥基本性质通过对挹翠湖从2012年7月到2013年5月采样、监测其基本理化性质。实验检测结果如下表2所示:表2 挹翠湖底泥理化性质指标监测数据采样时间采样点水分换算系数有机质含量%pH值全氮铵态氮全磷mg/kgmg/kgmg/kg2012.7挹翠湖10.9997.17.35955.1316.61967.332012.7挹翠湖20.9990.197.62487.225.56790.762012.8挹翠湖10.93816.597.021115.0737.591088.312012.8挹翠湖20.9965.387.37400.7

32、323.95763.562012.9挹翠湖10.98196.137.4152913.32924.052012.9挹翠湖20.98632.697.65371.3619748.222012.1挹翠湖10.99197.017.36707.5111.861147.192012.1挹翠湖20.98482.967.54336.3218.93759.452012.11挹翠湖10.98854.077.46606.4210.24873.672012.11挹翠湖20.9914.297.67381.4813.57936.762013.1挹翠湖10.98557.957.511065.1519.011094.27201

33、3.1挹翠湖20.98943.997.58817.416.77936.592013.2挹翠湖10.97448.727.3601.3923.271175.022013.2挹翠湖20.98152.047.3714.8719.71749.342013.3挹翠湖10.98674.247.41966.5214.951066.692013.3挹翠湖20.98133.667.84922.1817.18928.912013.4挹翠湖10.9891.677.86382.6314.311046.682013.4挹翠湖20.98214.856.28629.419.66812.62013.5挹翠湖10.98495.3

34、67.98331.8611.23730.612013.5挹翠湖20.98211.637.73399.9312.59876.73从表2可以看出,在监测期间,挹翠湖底泥的pH值大约一直在7左右波动,最高的是2013年6月点,为8.08,最低是2013年4月点为6.28。平均值为7.48,这表明底泥是呈中性的。据研究表明,当pH值接近中性时,释放磷元素的量是最低的时候。挹翠湖底泥的水分换算系数非常的均衡,基本维持在0.98左右,最低的是2012年8月点为9.381。平均水分换算系数为0.9855。挹翠湖底泥中有机质的含量表现为点高于点,点的最高值为2013年2月8.72%,最低值为2013年4月1.

35、67%,平均值为5.884%;点最高值为2012年8月5.38%,最低值为2012年7月0.19%,平均值为3.168%。整体的平均值为4.526%。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每到冬天,是井冈山的旅游淡季,所以会呈现偏低的状况。挹翠湖底泥中全氮、全磷、铵态氮的含量及其变化是比较一致的,一般是点高于点,铵态氮的含量不高,只占了全氮的大概1%-5%左右,全氮和全磷的含量较高,也就是说底泥是湖泊水体贮蓄导致富营养化元素的地方,也因此底泥会极易变成是污染水体的二次污染物。3.2.2 底泥磷形态分析图1 挹翠湖底泥 点各形态磷含量图2 挹翠湖底泥 点各形态磷含量通过图1和图2,挹翠湖底泥中TP、NH4Cl-

36、P、Fe-P、Al-P、Ca-P和O-P含量,TP的含量730.61mg/kg至1175.02之间,一般情况下各个底泥样品中,各个形态磷的含量多少依次是O-PFe-PCa-PAl-PNH4Cl-P。TP含量在1175.02mg/kg到730.61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916.9729mg/kg。NH4Cl-P代表了底泥中松散结合态的磷,此类的磷一般从CaCO3结合态释放,可作为快速释放磷含量的参考21,挹翠湖底泥中NH4Cl-P的含量在7.7729mg/kg34.9388mg/kg,占TP的0.84%3.76%。Fe-P含量在2.9047mg/kg-332.3578mg/kg,占0.28%

37、30.37%。Al-P含量在8.7036mg/kg163.6298mg/kg,占0.76%21.55%。Ca-P含量在10.6405mg/kg156.7745mg/kg,占1.40%16.88%。O-P含量在226.0544mg/kg550.9106mg/kg,占24.21%59.04%。总含量在339.4585mg/kg1140.1451mg/kg,平均含量699.3885mg/kg,占77.08%。可以发现挹翠湖中磷形态分布特征:各形态磷的分布变化较大。从总体而言,磷主要以Fe-P和O-P存在,其中O-P含量是最多的。铝结合态磷变化较明显,特别是在点2012年10月和11月分别为0.86%

38、到11.50%。4结论湖泊底泥是湖水磷的重要来源,释放倾向也比较大。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改善首先需要减少外源磷的负荷,而底泥中磷的释放(内源磷的负荷)可能会极大削弱控制外源磷措施的效应。底泥中磷的释放率并不总是和总磷的含量呈比例关系。pH被认为是底泥与上覆水磷交换的重要因素,挹翠湖底泥的pH值保持在7左右,显中性,研究表明中性是最稳定的状态。挹翠湖底泥中磷形态对于挹翠湖上覆水中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含量比较多。挹翠湖的pH值一般在7左右,这个理性性质是比较适宜底泥中磷的固定的,特别是Fe-O的稳定。O-P 、 Fe-P则相对较易释放,为生物所利用的几种形态,本研究中,这2种形态为活性磷。(1)挹翠

39、湖底泥的pH值呈中性、含水率较高、底泥含磷量平均值为在920.837mg/kg,浓度较高,有利于底泥释磷;(2)上覆水中的磷浓度与底泥中磷含量有密切的关系,显然挹翠湖底泥是其污染汇,也是二次污染源的来源,底泥含磷量相应较高。 参考文献1中国环境公报,20122张坤,污染底泥对上覆水体水质的影响研究D. 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3 赵盈. 苏北平原典型河网区河流底泥污染物赋存特征研究D.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4王振强,刘春广,乔光建.氮、磷循环特征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0,8(06):82-85,975高超,张桃林.农业非点源磷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

40、的影响及对策J.湖泊科学,1999,11(04):369-3756徐俊.杭州西湖底泥磷分级分布.湖泊科学,2001, 13(3):2472547 韩璐. 河流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释放模拟研究D. 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1,3,78徐轶群,熊慧欣等.底泥磷的吸附与释放研究进展,重庆环境科学,2003 , 25(I11):1471499柳建生.九江甘棠湖底泥磷释放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1988,40(1):12-1410张锡辉.水环境修复工程学原理与应用(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1陈豁然,杨梦兵等.底泥磷形态及分布特征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J.污染防治技术,200

41、9,22(5):81-8312王庭键,苏睿.城市富营养湖泊沉积物中磷负荷及其释放对水质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1997,7(4):12-1913 张静. 城市富营养化景观水体底泥精华磷效能研究D. 苏州阶级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9-1014 李大鹏. 底泥再悬浮对磷的吸附和不同形态磷转化的影响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7,1815黄清辉,王东红,王春霞.沉积物中磷形态与湖泊富营养化的关系J.中国环境科学,2003, 23(6): 583-58616范成新.滆湖沉积物理化特征及磷释放模拟J.湖泊科学,1995, 7(4): 341-350.17隋少峰,罗启芳.武汉

42、东湖底泥释磷特点J.环境科学,2001, 22(1): 32-3418 徐轶群. 重庆龙水湖底泥磷的吸附与释放特征研究D. 西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219金相灿,刘鸿亮,屠清英等.中国湖泊富营养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151-169,343-37220 杨静. 河东洞庭湖底泥中磷的释放特性及其原位控制技术试验研究D. 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21 王波. 大明湖水质的季节变化模式及底泥磷吸附释放特性研究D.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5,46致 谢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是在导师尹丽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解决困难。从论文的选题、设计、实验到修改都凝结着尹丽老师心血,也离不开尹丽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从开始跟着老师做实验开始,我就从尹老师身上学会了许多品质,尹老师总是耐心的指导我们做实验,跟我们解释实验原理,从而更好的从事实验操作,处理数据也是尹老师一点一点的交给我的,如何更直观的表现数据,每种图表的侧重点,该如何选择那种图表等等都是老师手把手教会我们的,论文写作方面从一窍不通到基本了解都离不开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指导。在此,衷心感谢尹丽老师在学习上给于我的谆谆教诲。尹丽老师的客观、理性的科研精神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我学习的榜样。愿尹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豆豆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