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原文及欣赏(总12页)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40845395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桃花源记》原文及欣赏(总1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原文及欣赏(总1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原文及欣赏(总1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原文及欣赏(总1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原文及欣赏(总12页)(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桃花源记原文及欣赏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2、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翻译/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

3、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

4、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桃花源记注释1.

5、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2.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4.缘:顺着、沿着。5.行:行走这里指划船。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7.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见。8.夹岸:两岸。9.杂:别的,其他的。10.鲜美:鲜艳美丽。11.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12.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14.复:又,再。15.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16.欲:想要。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18.

6、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尽,完,没有了。19.便:于是,就。20.得:看到。21.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22.若:好像。23.舍:舍弃,丢弃,24.初:起初,刚开始。25.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只。26.行:行走。2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28.平:平坦。29.旷:空阔;宽阔。30.屋舍:房屋。31.俨(yn)然:整齐的样子。32.之:这。33.属:类。34.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阡陌,田

7、间小路。35.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36.种作:耕种劳作。37.衣着:穿着打扮,穿戴。38.悉:全,都。39.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40.黄发垂髫(tio):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41.并:都。42.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43.乃大惊:竟然很惊讶。乃,竟然。大,很,非常。44.从来:从地方来。45.具:通“俱”,全,详细。46.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47.要:通“邀”,邀请。48.咸:副词,都,全。49.问讯:询问消息,打听消息。50.云:说。51.先世

8、:祖先。52.率:率领。53.妻子:指妻室子女,“妻”“子”是两个词。妻:指男子配偶。子:指子女。54.邑人:同乡(县)的人。邑,古代区域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55.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绝,绝处。56.复:再,又。57.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58.遂:就。59.间隔:隔断,隔绝。60.世:朝代。61.乃:竟,竟然。62.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63.为:对,向。64.具言:详细地说出。65.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66.叹惋:感叹、惋惜。惋,惊讶,惊奇。67.余:其余,剩余

9、。68.延至:邀请到。延,邀请。至,到。69.去:离开。70.语:告诉。71.不足:不必,不值得。72.为:介词,向、对。73.既:已经。74.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75.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处处,到处。76.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达。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77.诣(y):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78.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79.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向,先前。志,名词,标记。80.遂:终于。81.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82.高尚:品德高尚。83.士:人士。84.也:表判断。85.欣

10、然:高兴的样子。86.规:计划。87.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88.寻:随即,不久。89.终:死亡。90.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桃花源记赏析/鉴赏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

11、理活动。“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近,又暗示所行已远。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第二段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

12、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最后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对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寻访无着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在桃花源诗的结尾处就剖露了“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13、”的心愿。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但桃花源记的艺术成就和魅力绝不仅限于此,陶渊明也不仅仅是企望人们确认其为真实的存在。所以,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徜恍迷离,便是这些话题中最堪寻味之笔。它所暗示于世人的是似在人间非在人间,不是人间胜似人间,只可于无意中得之而不可于有意中求之,似乎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着某种

14、微妙的内在联系。这虚渺灵奥之区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世人是难以揭晓的。它的开而复闭,渔人的得而复失,是陶渊明有意留下的千古之谜,“惹得诗人说到今”。可是,他又在桃花源诗中透露了一点消息,说“一朝敞神界”之所以“旋复还幽蔽”,乃是因为“淳薄既异源”!原来桃源民风淳厚,人间世风浇薄,惟恐“使武陵太守至焉,化为争夺之场”(苏轼和桃花源诗序),玷污了这块化外的净土,即使像刘子骥那样的人间高尚之士,也得不到一睹仙境的机缘。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

15、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此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其一个特点。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作者陶渊明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