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资源管理平台-上海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40832745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0.9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预约资源管理平台-上海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预约资源管理平台-上海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预约资源管理平台-上海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预约资源管理平台-上海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约资源管理平台-上海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附件2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预约诊疗服务管理信息技术规范(试行)上海市卫生计生信息中心2016年8月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预约诊疗服务管理信息技术规范(试行)目录1. 建设目标 12. 建设原则 22.1. 公益性原则22.2. 公平性原则22.3. 政策导向原则 22.4. 前瞻性原则33. 架构设计 43.1. 总体架构 43.2. 资源类别53.3. 资源管理模式 64. 预约资源管理平台 74.1. 架构要求74.2. 功能要求84.2.1. 资源管理84.2.2. 资源发布104.2.3. 资源预约105. 预约基石出服务125.1. 架构要求 125.2. 功能要求125.2.1. 实名注

2、册管理125.2.2. 预约挂号服务135.2.3. 在线支付服务165.2.4. 消息服务平台165.2.5. 预约呼叫中心175.2.6. 服务征信管理176. 预约服务监管186.1. 架构要求 186.2. 功能要求186.2.1. 资源利用分析186.2.2. 加号监管196.2.3. 预约行为监管206.2.4. 预约渠道监管206.2.5. 预约征信管理217. 对接要求227.1. 市与区级预约诊疗管理平台对接接口 227.2. 区级预约诊疗管理平台与医疗机构对接接口 227.3. 与第三方预约平台对接接口 228. 质量要求238.1. 安全性要求 238.2. 可靠性要求

3、238.3. 易用性要求238.4. 性能要求248.5. 可维护性要求 248.6. 可移植性要求 248.7. 系统日志25II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预约诊疗服务管理信息技术规范(试行)本技术规范依据卫生部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 的意见(卫医管发2009)95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 进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1111号)、国务院 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 70号)等有关规定进行编制,结合本市实际,配合上海市公立医 疗机构预约诊疗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用于指导市级、各区预约诊 疗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导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

4、心接入,以 推动上海市公立医疗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在线预约,方便群众就医,促进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1 .建设目标上海市预约诊疗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是缓解社会公众看病难的服 务平台,依托于全市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的医院信息系统或预约挂 号系统,提供包括专家门诊、普通门诊等在内的预约资源,通过网上 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诊间预约、社区转诊预约等各种触手可 及的形式,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预约服务。上海市预约诊疗服务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市区两级架构,将全市范围内公立医疗机构的各类专家、门诊号源进行集中管理,重点围绕资 源的采集、管理、发布、预约提供流程化管理,同时利用对业务数据 的分析,形成对预约过程中居民、

5、预约渠道的行为的监管,加强医疗 资源管理的透明度,使就诊预约资源回归公共资源属性, 使居民获得 资源的方式更加便利、公平。同时通过对资源投放规则的制定和落实, 配合社区卫生综合改革中“ 1 + 1 + 1”签约政策的执行,积极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利用有限的资源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2 .建设原则2.1. 公益性原则上海市就诊预约资源来源于上海市级医疗机构、区级医疗机构以 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公立医疗机构可面向居民提供预约的资源,包括专家、门诊号源,乃至检验检查资源、住院床位资源等,其作为公 共资源,需充分体现公众利益,避免出现资源被垄断、加价倒卖的情 况出现。2.2. 公平性原则上海市就诊预约

6、资源需在满足政策性需求的前提下,基于预约资 源池实现在各服务渠道间的统一调配, 面向实名认证的居民公开、公 平的发布,任何注册居民均可以触手可及的方式直接进行预约, 促进 有序就医环境的形成。任何就诊预约资源的利用,均需接受上海市卫 计委的统一监管,以确保资源使用的合理、合规。2.3. 政策导向原则结合上海市医改的具体方向,通过就诊预约资源的发布方式及数 量控制,实现对居民的合理引导,促进资源利用的有序化。在当前阶 段,配合上海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面向签约“ 1 + 1 + 1”分级诊疗的 居民,将资源池中一定比例的号源提前一定时间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发 布,增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可,增进与家

7、庭医生关系的融洽, 促进社区首诊的落实。2.4. 前瞻性原则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系统建设必须坚持先易后难、效 益先导、务求实效,在保证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直观灵活、高 效快速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先进、开放、成熟的计算机硬、软件技 术、信息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良好 的可扩充性和可伸缩性,以适应在“互联网 +”环境下针对就诊预约 资源共享及利用的需求。3 .架构设计3.1. 总体架构堂卧用分析阳荫少由公祈上对节的肇道展芳专就监管1防眠月监管回菌利胤前曾j如上图所示,上海市预约诊疗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主要解决资源供 需过程中的业务及监管问题,包含预约资源管理平台、

8、预约服务监管 系统以及预约基础服务系统三部分。预约资源管理平台采取“逻辑集中、物理分布”的方式进行 建立,原则上资源由各级医疗机构自行管理,并通过市区 两级平台形成面向资源的注册及服务,最终将预约资源管理平台作为统一出口为预约基础服务系统提供资源。预约服务监管系统采用扁平化管理的模式,基于预约资源管 理平台和预约基础服务系统中针对资源发布、利用的结果 进行监管,按照服务的主体对象及专题对资源利用的效率 和合理性、合规性进行分析,促进资源利用的“公平、公 正、公开”。预约基础服务系统包含基于预约资源管理平台面向居民直接 提供预约服务的各类服务系统,如社区综改配套的预约转 诊系统、市/区预约挂号系

9、统、第三方预约挂号系统等,面 向居民提供预约服务。医疗机构对本院资源的利用可不通 过预约资源管理平台,在其院内解决,包括院内针对本院 预约资源的现场挂号、复诊预约、自助预约等。本规范重点针对预约资源管理平台和预约服务监管系统规范信 息管理流程,提出功能及对接的要求,并针对预约基础服务系统提出 基本功能要求,在促进全市预约资源管理的集中化的同时, 加强面向 居民服务的规范化。3.2. 资源类别针对就诊预约的资源,上海市当前将分阶段逐步做到专家号源及 门诊号源的“全号源”管理,并形成在市级医疗机构、区级医疗机构 (含区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的“全覆盖”。针对号源的具 体要求包括:专家号源:包

10、括市、区级医疗机构的专家号源(含特需号源),根据专家个人的排班情况进行管理。门诊号源:包括各级医疗机构的普通 (不含急诊)、专科、专 病等各类门诊号源,医院可根据管理要求以科室或者指定医 生为单位进行管理。就诊预约资源随着平台的成熟及业务需求的扩展,会逐步纳入现有的各类可预约资源,包括医技预约、住院预约等。3.3. 资源管理模式共享模式:以医院为主体的资源池模式,针对资源的管理以及基 于资源所提供的服务均在医院完成, 资源的发布(包含面向1 + 1 + 1签 约人群的发布)通过医院向上级平台注册的规则进行管理。 同时医院 需将既有资源向上级预约资源管理平台发布, 并将每笔针对资源的交 易信息通

11、过上级平台最终提交至市级平台以接受监管。托管模式:建立统一的预约资源管理平台,面向尚不能在院内实 现资源池管理的医疗机构,实现对医院上传的号源等资源的管理, 并 由平台代为实现针对资源的预约。针对资源的托管主要由市级医疗机 构资源管理平台(申康)、区级医疗机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与共享 模式类似,还需要将未纳入托管范围的资源提交给上级平台,包括资源信息及资源交易信息,以便于市级平台的监管。4 .预约资源管理平台预约资源管理平台将分布在各级医疗机构中的资源集中进行管理,形成统一的注册资源池,并解决就诊预约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业务 流程问题,实现资源的采集与管理、发布、预约功能。4.1. 架构要求结合3

12、.1节总体架构的要求,预约资源管理平台按照市区两级架构进行建设,申康医联平台实现与各市级医疗机构的对接, 各区平台 实现与本区内区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区级医疗机构的对接, 各自实现针对本辖区范围内资源池的管理; 市级实现对申康医联平台 及各区平台预约资源的对接,形成全市的统一资源池,实现在各平台 之间的资源调度。市级医疗机构区级医疗机构杜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级医疗机构在与所对应的预约资源管理平台对接过程中,需以服务对接模式为目标,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对院内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在当前未能提供服务对接模式的,可考虑以数据交换接口表对接 7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预约诊疗服务管理信息技术规范(试行)形式过

13、渡。市区两级预约资源管理平台之间, 通过服务模式实现对接,从而 支撑资源在市区之间的及时调度。4.2. 功能要求4.2.1. 资源管理(1)资源注册资源注册采用两级注册模式:市级医疗机构需在申康医联平台完成对资源的注册;区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区级医疗机构需在其所对应的区级平台完成对资源的注册;申康医联平台、各区平台需基于所辖医疗机构注册的信息完成在市级预约资源管理平台的注册。所注册信息包括:医疗机构注册:医疗机构的名称、地址、等级、联系电话、网站链接、医院简介等;科室信息注册:医疗机构下具体科室的名称、简介等;医生信息注册:医生姓名、身份证、所属医院、所属科室、专业职称、医生简介等。预约

14、渠道注册:医疗机构提供预约方式,以及可通过平台开 放资源的第三方预约渠道。规则注册:一天预约次数、爽约次数、放号时间、放号区间以及针对1 + 1 + 1签约人群的放号时间、放号比例等。号源注册:门诊/专家排班号源信息,要求医院对预约资源就 诊时段及每时段数量进行维护,原则上要求以30分钟为就诊时段划分标准。(2)资源更新号源信息注册后,医院对已发布的号源进行调整时, 将触发对应 号源信息的更新。功能要求:支持对医疗机构设置不同的可提前预约周期;医院及时更新指定时间周期内的号源信息。(3)停诊管理医生因故(如急诊手术、出差、外院会诊、紧急会议、请假等) 不能在排班日出诊,系统内进行相应停诊处理,

15、并上报停诊信息。功能要求:需停诊的排班信息中,如已有预约,医院必须对其预约单进 行退号处理;号源信息更新,根据医生停诊情况变更上报号源信息。(4)替诊管理医生因故(如急诊手术、出差、外院会诊、紧急会议、请假等) 不能在排班日出诊,院方临时安排同级别或以上的医生代替原来的医 生出诊,系统内进行相应替诊处理,并上报替诊信息。功能要求:需替诊的排班信息中,如已有预约,由医院通知患者,患者不同意替诊的通知患者退号;号源信息更新,根据医生替诊情况变更系统号源信息。4.2.2. 资源发布资源发布的放号规则明确预约资源的放号方式,包括预约资源放 号提前的周期,预约资源时段的放号的具体时间点, 以及预约截止规

16、 则等。根据放号规则,预约资源在满足规则所设定的条件时自动进行 发布。功能要求:可按照医疗机构所注册的第三方预约渠道定向发布资源,可 针对不同预约渠道提供不同的放号规则管理;可针对特定人群,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 + 1 + 1”签约人群,设定专属资源发布规则,将其中一定比例的号源提前一 定时间段进行发布,同时可指定发布渠道;提供放号规则可新增、删除、修改功能。4.2.3. 资源预约(1)预约单采集预约资源管理平台所对接的各类预约渠道在完成每笔预约交易 后,需将预约单交由预约资源管理平台进行集中管理,并最终提交给所对应的医疗机构,同时所完成预约的资源立即进行锁定。功能要求:预约单采用实名制管

17、理,要求各预约渠道对注册用户进行实10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预约诊疗服务管理信息技术规范(试行)名化管理,并承担面向用户的服务。针对含有在线支付功能的第三方预约服务系统,需要同时采 集支付信息与预约单。(2)接诊反馈预约资源管理平台接受各医疗机构针对预约单的履约情况的反 馈,所反馈内容包括已履约、爽约、退号以及院内的停诊、替诊等, 从而形成对预约单的闭环管理。功能要求:接诊反馈是针对居民预约行为进行监管的重要来源,各医疗 机构需及时提交。(3)资源回收在各类预约渠道在取消预约后,需将预约资源进行回收并纳入预 约资源管理平台,重新对外进行资源发布。功能要求:在预约截止时间之前,可进行在线的资源回收;

18、资源回收后的资源发布策略需根据预约行为监管规则制定并 维护,原则上不能即时发布,以避免“黄牛”占号。ii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预约诊疗服务管理信息技术规范(试行)5 .预约基础服务预约基础服务系统包含基于预约资源管理平台面向居民直接提 供预约服务的各类服务系统,如社区综改配套的预约转诊系统、市 / 区预约挂号系统、第三方预约挂号系统等,直接面向居民提供预约服 务。其提供服务的形式可包括网上预约、手机移动客户端预约、电话 预约等。5.1. 架构要求结合3.1节总体架构的要求,预约基础服务系统是居民获取预约 资源的直接途径,其所有资源均来源于所对接的市/区的资源池,并接受预约资源管理平台针对资源的管理

19、服务,在用户实名的基础上, 实现对资源的查询、预约、支付及预约单的维护等功能,预约所形成 的订单最终通过预约资源管理平台反馈给所对应医疗机构。同时预约基础服务系统需将其预约管理信息按照要求提供给预约服务监管系 统,接受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的统一监管。5.2. 功能要求5.2.1. 实名注册管理根据预约服务系统业务规则,预约居民需填写真实个人基本信息 (包括真实姓名、密码、性别、身份证号、出生年月、手机号、电子邮箱、联系地址等),通过身份证号和手机号进行系统注册登记,注 册后通过系统登录方可使用系统提供的预约挂号服务。功能要求:预约服务系统实行实名制预约制度,即患者预约时需登记合法有效身份证件作为身

20、份确认的凭据。预约服务系统的手机号为必填选项,注册用户需填写有效手 机号信息,且需通过短信验证。支持手机或邮箱等密码修改验证,提供安全、有效、快捷的 密码更改服务。结合市级平台 所推送的“1+1+1签约”数据或 所提供的 “1+1+1签约”服务,对注册居民进行的“ 1+1+1签约”状态进行标记,对其“ 1+1+1签约”的签约医院组合进行记 录。不同预约基础服务系统之间将基于系统账户的规范性、可信 度实现注册账号的通用,包括用户注册后的账户关联验证, 以及直接使用其他预约基础服务系统账户进行登录认证等。 不同系统的账户规范性、可信度将通过预约服务监管平台进 行发布。5.2.2. 预约挂号服务(1

21、)预约申请预约基础服务系统(包含市、申康以及区预约挂号系统)以综合 性预约诊疗服务门户的形式面向居民提供服务, 将在资源统一管理的 前提下承担针对各预约基础服务系统的服务整合, 居民通过前台网站 选择好相应号源信息(指定的科室、医生、就诊时段等)后,用户提 交预约申请,系统将该申请信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和预约详细信息) 发送至预约资源管理平台进行处理。功能要求:支持对人群的分类管理,除一般人群外,需实现针对签约“1+1+1”分级诊疗居民的资源倾斜,使用预约基础服务(含社区综改配套的预约转诊系统、市/区预约挂号系统等)进行 在线预约,可提前一定时间段预约资源中已标记的特定比例 的号源;支持分时段

22、预约申请;针对用户提交的预约信息,系统应对其进行校验,并返回医疗机构、科室、号别、医生、医生级别,就诊时间、就诊序号、取号密码等预约就诊详细信息。(2)预约退号用户成功完成预约申请后,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来医院就诊的(或 医生的停诊或替诊等),在预约规则允许的条件下,用户可以通过预 约服务系统进行退号操作。功能要求:支持多种退号方式(如:预约基础服务系统退号、窗口退号等);接收到预约退号信息后,系统应对其进行退号规则校验;根据预约支付方式的不同,退号的退费方式相应做不同处理。14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预约诊疗服务管理信息技术规范(试行)(3)预约就诊用户成功完成预约申请后,可以凭借有效证件或信息(身份

23、证、 取号密码等)对其预约的订单进行取号就诊操作, 取号方式包括医院 窗口取号、医院自助机取号等。功能要求:支持多种取号方式(如医院窗口取号、医院自助机取号等); 患者缴费取号就诊后,医院信息系统向所对应预约资源管理平台提交预约就诊信息。(4)预约评论预约就诊完成后,用户可以对预约订单中的医疗机构、 科室和医 生进行评价,发表自己在预约以及就诊环节的感受。功能要求:支持新增、修改、删除个人评论信息。(5)预约单查询支持用户对自己预约订单(含历史订单)的查询,包括预约订单 的详细信息和状态信息。功能要求:支持按订单号,预约人和日期等条件检索。(6)违约信息查询用户可查询自己的预约违约记录及其详情

24、,支持黑名单申述功(7)预约公告系统可展示预约挂号业务相关公告和最新医疗机构预约业务变更信息,方便公众了解预约业务最新动态。功能要求:系统需在显著位置对停诊、替诊信息进行公告。5.2.3. 在线支付服务用户在预约提交时,系统会要求用户选择一种支付方式(医联卡 支付、医院窗口支付、居民健康卡支付、第三方支付等),系统根据 选择的支付方式进行支付后续处理。功能要求: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如:医联卡支付、医院窗口支付、居民健 康卡支付、第三方支付等)。医联卡支付、医院窗口支付、居民健康卡等支付方式的最终 扣费在医院完成。5.2.4. 消息服务平台各预约服务系统可建立面向注册用户的消息服务平台,以便于以

25、短信的形式面向注册用户提供各种消息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 容:注册用户手机验证消息服务;密码修改验证消息服务;预约成功/退号成功消息服务;预约专家停诊、替诊消息服务。5.2.5. 预约呼叫中心各预约服务系统可建立面向注册用户的预约呼叫中心,为居民提供电话预约及咨询服务。5.2.6. 服务征信管理预约基础服务系统需要对注册用户的预约诊疗行为进行全程监管,对违反预约规则的情况纳入服务征信中的黑名单管理。针对违反了预约规则如多次爽约、频繁退号等的预约行为进行分析,对确定违 规的纳入黑名单;针对市级预约征信管理中的市级黑名单, 按照规则 更新本地的黑名单。结合黑名单管理,根据管理规则面向具体的用户

26、提供相应的处罚。功能要求:及时向预约服务监管系统提交黑名单信息;及时根据预约服务监管系统更新黑名单人员的状态信息;支持黑名单管理规则的定制。256 .预约服务监管预约服务监管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实现对资源从产生到最终利 用全过程中供需各方的监管,包括对医院加号行为的监管,对居民预 约行为的监管,对提供服务的预约渠道监管,并基于此建立相关各方 的预约征信体系,促进预约行为的合理化、规范化;同时建立针对资 源利用效率的分析体系,形成对资源来源、去向的综合评估,真实反 映资源供给和利用的现状。6.1. 架构要求结合3.1节总体架构的要求,预约服务监管对接范围包括:预约资源管理平台预约基础服务系统医疗

27、机构内部的号源管理系统、预约服务系统预约服务监管实现对资源从产生到最终利用的全过程的监管,针对预约资源管理平台,重点获取其针对资源的采集、发布和预约过程; 针对预约基础服务系统以及医疗机构内部的号源管理系统、预约服务系统,获取其面向居民所提供服务的结果,包括资源利用去向、费用 信息等。预约服务监管将所获取的信息按照资源的主线对数据进行组 织和分析,为监管提供支撑。6.2. 功能要求6.2.1. 资源利用分析资源利用分析着重针对资源以及其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具体包 括:机构维度:各级医疗机构/科室的资源预约率、履约率,按照 城区、郊区进行分组分析;医生维度:医生个人的预约量、预约率及履约率,单位时

28、间 的平均预约量;停诊、替诊比例;患者维度:资源使用情况(签约病人的预约率、转诊率及履约 率)、预约用户情况(预约患者的构成分析,如年龄、疾病、 签约/非签约等);疾病维度:预约就诊人群中重点疾病的分类构成及排名;时间维度:按月、周、时段的资源预约率、预约成功率、履 约率。6.2.2. 加号监管加号是在原有预约资源的基础上,针对门诊患者需求进行现场调剂的措施,原则上由医疗机构自行确定加号规则并上报备案,包括针对允许加号的原因(复诊等)、加号占该医生当天预约资源的比例、 加号的途径及流程等,患者在最终加号时需实名登记。市级平台针对医院的加号信息进行监管,包括:加号量分析:各级医疗机构、科室、医生

29、的加号量及占预约 资源的比例;加号构成分析:加号原因构成,患者类型(医保 /自费、户籍 地)构成,加号时段构成;加号途径分析:加号途径构成(医生、护士等),院方加号审 核比例及构成。6.2.3. 预约行为监管预约行为监管主要是针对居民在医疗资源预约过程中的各种行 为的管理,包括居民预约频次、爽约、退号等行为的监管。功能要求:预约频次监管:根据设定的规则,一旦有超出限定的行为, 则对居民进行提示,不允居民进行进一步的操作;爽约监管:对预约后的居民在医院的履约及爽约情况进行记 录,对于超出业务规则设定的屡次爽约的居民,纳入黑名单 进行管理;退号监管:对居民在一定时间内的退号行为进行管理,一旦 有超

30、出限定的行为,则提交平台进行审计,根据审计结果确 定是否纳入黑名单管理。6.2.4. 预约渠道监管预约渠道管理是针对基于就诊预约资源管理平台提供对外服务 的各类预约渠道的行为监管,对其平台中爽约、退号的行为进行记录, 在各渠道间进行横向比较,及时发现异常行为进行督导。功能要求:进行实名核对,抽样渠道实名认证准确率;提供各预约渠道在一定时期内的爽约次数及比例,并进行排名;提供各预约渠道在一定时期内的退号次数及比例,并进行排 名;6.2.5. 预约征信管理预约征信管理是对全市各类预约渠道、 医疗机构针对预约居民的 黑名单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的以居民为核心的违规行为记录和市级黑 名单系统。对于纳入市级

31、黑名单的居民,根据不同的规则提供相应的 处罚方式,如在全市各渠道范围内三个月内不能再次预约等。功能要求:建立及时与各类预约渠道、医疗机构的黑名单信息进行同步 的机制;可自动将符合黑名单规则的预约对象纳入黑名单,并提示给系统管理人员;提供预约对象黑名单修改、调整功能;可获取预约对象的个人征信记录。7 .对接要求7.1. 市与区级预约诊疗管理平台对接接口上海市预约诊疗服务管理信息平台通过接口与区级预约诊疗服 务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对接,以实现在市区两级架构下资源的统一调 配,满足面向居民的服务需求和对资源从产生到最终利用的全过程的 监管。具体对接要求参见附件一:市与区预约诊疗服务管理平台-接口规范 V

32、1.0。7.2. 区级预约诊疗管理平台与医疗机构对接接口区级预约诊疗服务管理信息平台通过接口与医疗机构进行对接, 以实现区平台直接管理或共享医院的医疗资源,实现面向居民的预约服务,满足对资源从产生到最终利用的全过程的监管。具体对接要求参见附件二:区与医疗机构预约诊疗服务管理平 台-接口规范V1.0。7.3. 与第三方预约平台对接接口预约诊疗管理平台通过接口与第三方预约平台进行对接,以实现 通过第三方预约平台即可直接共享预约诊疗管理平台资源实现预约 服务,满足面向居民的服务需求。具体对接要求参见附件三:预约诊疗服务管理平台-第三方接入 接口 V1O。8 .质量要求8.1. 安全性要求凡需对接预约

33、基础服务系统面向居民直接提供服务的机构,均需建立 DMZ区实现内外网之间在安全管控下的合理交互。系统操作人员使用自己的工号和密码登录访问系统;不同岗位操作员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访问不同的菜单;预约患者(公众)实行实名制预约制度,即患者预约时需登记有效身份证件作为身份确认的凭据。8.2. 可靠性要求系统可7X24小时连续运行,年非计划宕机时间不能高于 8小时;要求能快速的部署,特别是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的切换到备用机;要求数据出现异常时,可迅速恢复备份数据库,进行数据校对。8.3. 易用性要求界面布局合理、协调、美观;文字内容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提示信息简单清晰;字体、字号、字型合适,符合

34、大多数人习惯;色彩统一协调;操作快捷、简单、方便,符合大多数人操作习惯,经常接触计算机人员操作2-3次后即可熟练掌握。8.4. 性能要求要求系统满足200人同时使用,且页面反应时间不超过 4秒;医院业务高峰期内,页面反应时间不超过 8秒。8.5. 可维护性要求对于各个模块录入的数据提供修改、删除的功能;允许管理员能对必要的数据进行维护;提供数据库备份、恢复的功能;对于用户错误的操作,系统应给以警告提示;要求采用B/S架构,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器,以减少维 护工作量和成本。8.6. 可移植性要求服务器端支持主流操作系统,包括UNIX、Linux、WindowsServer 2008及以上版本;服务器端支持主流数据库系统,包括ORACLE SQL Server等;客户端支持 Windows XP及以上操作系统,支持IE6以上浏览 器,并兼容其他主流浏览器;支持将应用程序迁移到最新最高版本应用服务器;安装简单、维护方便,要求有经验操作者安装服务器不超过3小时,客户端免安装。8.7. 系统日志保留系统运行痕迹;可跟踪用户操作;特定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日志;日志内容保存在数据库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