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0742803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物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生物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个人资料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请勿商用生物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0)一、培养目标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则,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 生物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学习,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深入贯彻科 学发展观,德、智、体全面发展,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勇于追求真理,乐意 献身于科学和教育事业的高级专业人才。具有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和扎实的生物学专业理论知 识和实践能力,掌握生物学专业的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研究动态。能够熟练运用

2、本专业知识和 技术进行相关课题的设计、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毕业后能独立从事 生物学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性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教学工作。二、培养方向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生物学专业特点和学科的新发展,本专业设立4个研究方 向。1 .食品生物化学本学科方向主要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化学原理和方法,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与检测设备,研究食物及其营养成分在加工、贮运、食用过程中的物理、 生化变化规律,为食品生产、加工、保藏、运输、营养和安全等领域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 导。本学科方向广泛服务于食品、制药、保健品、化妆品、生物工程等工业领域,对国民经 济发展具

3、有重要意义。2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现 在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成为当代生命科学的核心。本学科围绕人类健康和 发展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通过一系列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手段在人类主要疾病的 发病机理(如肿瘤发生、感染性疾病和糖尿病等)、主要水产经济动物的感染性疾病发病机 理、农作物重要功能基因分子遗传机理、新型微生物酶工程及生物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等几 个重要的国际前沿课题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为开发治疗人类疾病新药物奠定理论基础,为 保障工农业生产高效产出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并发明新的生产技术。3 .微生物学本学科方

4、向立足于江西环鄱阳湖特定生态系统的丰富微生物资源,结合微生物功能筛选的理 论和方法,获得具有应用前景的功能微生物,研究它的重要代谢产物、代谢途径及其调控基 因,阐明目标产物的微生物合成过程及其表达调控:结合诱变、细胞融合及基因工程等技术, 选育和构建优良的菌株,并进行发酵条件等有关发酵生理学的研究,借助微生物发酵工程技 术手段,致力于丰富农副产品及其废弃物资源(具有明显江西区域特色的)转化与再利用, 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生产,为江西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4 .植物资源学本研究方向立足于江西省及周边地区丰富的亚热带植物资源和江西特有的野生植物资源,一 方面着力开展野生植物资源中与农业生

5、产密切相关的重要基因的发掘、遗传机理和开发利用 研究,野生优良基因渐渗诱发的表观遗传学,特有资源的保护遗传学等研究;另一方而致力 于我省特有植物资源的生态分布、资源蕴藏量、药用价值等研究,为濒危中药材寻找替代品; 同时开展大宗药用植物资源品种选育、活性成分及构效关系、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等方 而的研究,服务于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该研究方向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前瞻性的专 业特色。研究成果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三、学制学制3年。包括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及实践教育(指社会实践、教学实践、 公益劳动)。其中理论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调研、开题、中期检查、科学研究时间为1.5 年,学位

6、论文撰写与答辩时间0.5年。硕士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 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吊i,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 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 全部学业者,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四、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类,其中必修课程属于学位课程,选修课程属于非 学位课程: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方向核心课、方向探究课:选修课程包 括方向选修课、公共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生,应补 修本学科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详见附表一生物学学

7、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硕士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学位课程)不少于22学分,选修课程(非学位课程)不少于7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每学分以18学时为标准安排教学。硕七生培养方案设置的各门课程均应进行考核,硕士生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课程考 核成绩评定可采用百分制或五级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学位课程(除公共必 修课外)考核成绩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或“中”及以上为合格。公共必修课和非学位 课程考核成绩达到60分以上(含60分)或“及格”及以上为合格。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硕士生课程的考试,可采取课堂开卷、课堂

8、闭卷、课程论文、口 试加笔试等不同的形式,但一般以笔试为主。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学术报告 相结合的方式。硕士生课程的考查,是根据平时听课、完成作业、课堂讨论、调研报告、社 会实践等情况综合评定的成绩。提倡以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 课程过程考核。(-)学位课程1 .公共必修课:(1)公共英语(3学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 分):(3)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4)专业英语(1学分)。2 .学位基础课:(1)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学分):(2)生物仪器分析及实验技术 (3学分)。3 .方向核心课(1)食品生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3

9、学分),食品化学(3学分)。(2)分子生物学:生命科学前沿进展(3学分),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3学分)。(3)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理学(3学分),微生物遗传学(3学分)。(4)植物资源学:高级植物分子遗传学(3学分),植物成分分析(3学分)。4 .方向探究课(1)食品生物化学:食品生物化学研究进展(1.5学分),食品生物技术(1.5学分)。(2)分子生物学:(1)高级细胞分子生物学(1.5学分),(2)分子免疫学(1.5学分)。(3)微生物学:现代微生物学研究技术(1.5学分),微生物基因组学(1.5学分)。(4)植物资源学:植物科学研究进展(1.5学分),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1.5学分

10、)。(二)非学位课程1 .公共选修课(1)文献检索(1学分);(2)科技论文写作(1学分2 .方向选修课生物学一级学科开设8门选修课:(1)食品加工与保藏(2学分),(2)生物信息学(2学分), (3)蛋白质工程(2学分),(4)实验设计方法与数据处理(2学分),(5)微生物资源学(2 学分),(6)微生物学研究进展(2学分),(7)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2学分),(8)细胞工 程(2学分工3 .跨学科选修课为了扩大硕士生的学术视野,硕士生应跨越一级学科选修课程,选修学分至少须达到2学 分,课程考核按照选修课标准执行,考核合格后以所选修的课程计算学分。(三)补修课程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

11、必须补修2门本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细胞生物学、普通遗 传学)。五、必修环节1 .学术活动在读期间,硕士生需积极参加各项学术活动,需至少参加1次本学科的学术会议,需听取 不少于10场由校内外组织的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1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 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学院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勒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 核,合格后计1个学分。2 .实践活动硕士生要参加一定的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方案设计、教学实践(辅 助导师讲授本、专科生课程部分章节)、科研实践(辅助导师指导学生野外教学实习和本科 生毕业论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研究报告等。硕士生参加实践环行活动的

12、情况须记入 江西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生实践活动考核表。参加的实践环节由导师负责检查和指导,并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后计1个学分。六、文献阅读为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学科基础知识中的作用,生物学专业设立反映本学科 学术传统和国内外研究前沿动态的必读著作、文献及主要学术期刊的目录,包括:一级学科 范围内和一级学科下设各培养方向必读文献两部分。硕士生在读期间的文献阅读量要求如 下:外文文献全文阅读不少于40篇,并至少全文翻译5篇,中文文献全文阅读不少于60 篇,并做好阅读笔记,备查。七、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是加强硕士生管理,提高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中期考核也是检查培养工作,交流 经验,发现

13、和解决问题并改进工作的手段。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于入学后第四学期末 进行。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文献阅读和 实验进展等。由学科带头人和硕士生导师组成考核小组,对硕士生逐个考核。根据研窕方向 和研究内容,必要时可聘请有关学科的专家参加考核小组。具体参照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生 中期考核与筛选暂行规定相关规定执行。八、科研能力的培养突出硕士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科学研究贯穿于培养全过程。要求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 下,于第三学期开始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促进其科研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本学科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至少发表1篇B类以上(含B类)研究论文(第一作者

14、或导师为第一 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方可毕业。九、学位论文1 .开题报告及撰写要求完整的文献综述是科学研究及科学论文的前提与基础,硕士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 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文献综述要体现出研 究生所从事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关键性问题,并要求对相关生物学问题有所了解。 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研究目标,确定自己的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 告。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一般应于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并确定论文题目。开题报告的审查 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要求公开举行报 告会,由本学科专业人员组

15、成的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开题报告人必须 在本学科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和 研究进度做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研究工作。开题报告 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一般要求硕士论文参考文献80篇以上, 其中外文文献不少30%0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江西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生学位论文开 题报告的若干规定。2 .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硕七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学 位点将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3 .论文评阅与答辩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

16、成。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论文的选题具有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的结果具有新的见解或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能表明作者具有从 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对研究工作必须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以期获得准 确的数据资料。研究工作结束后,仔细整理资料,深入分析数据,认真撰写论文。学位论文 内容包括:中英文摘要、目录、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 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窕成果等。论文的篇幅一般在3万字左右, 摘要约1000字左右。学位论文必须采用计算机编辑和输出,要求立论正确,概念清楚,分 析严谨,计算无误,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

17、现出硕士生具备的基 本素质和科学研究潜力。至少在答辩前1个月提交论文,并在正式答辩之前由导师组织学位 论文预答辩1-2次。在学位论文送审前,学院和导师应对研究生的课程成绩、学位论文撰写格式、学术论文和科 研成果等材料进行审核。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经导师认可后,才能进行专家评阅和答辩。学位论文评阅须在答辩前1个月内进行。每篇硕士学位论文由2位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经历 的专家进行评阅,其中至少有1位外单位专家。评阅人原则上应从学科水平不低于我校的高 校或科研院所选聘,并且是责任心强.治学严谨,在本学科领域造诣较深,在与学位论文研 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的科学研究中有突出成绩的专家。评阅意见返回到学院研究生秘

18、书。由研究生秘书收齐后,将评阅结果通知导师或研究生本人。 1 / 1个人资料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请勿商用对评阅不合格的论文,限期修改后,重新送审。未通过学位论文评阅的研究生,不再组织其 论文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和江西师 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十、培养方式随着科学技术与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硕士生的培养已不是单一的规格与模式。生物学硕士 生可培养为教学科研型、工程应用型和跨学科复合型三类,以适应不同部门工作的需求。完 善以科学研究与学术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所在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 方式。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

19、质的教育,做到管教管导,教书育人,既要 发挥对研究生的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学术规范教导作用,也要发挥对研究生思想 品德和学术道德的教育作用,导师应为在学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承担相应责任。指导教师 还要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要求他们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积极参加时事政策学习和形势 教育关心国家大事。导师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因材施教的原则和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培养计划, 整个培养过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 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从事 生产实践的能力。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由学术水平较高

20、、在科学研究中有成就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在以导 师指导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可以聘请校外知名教授和专家担任。由导 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的 指导等。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硕士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 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 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 辩工作一般在第六学期进行。论文的答辩和评审程序按学校统一规定进行,学位授予按江 西师范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

21、则实行。1 /1个人资料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请勿商用附件一:生物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 分学时开课 学期任课 教师备注学 位 课 程公共 必修 课9992000199920002公共英语31081和2学校统一 安排英语学科修二 外9992000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践研究2361学校统一 安排全校必修99920011自然辩证法概论1182学校统一 安排理工科必修01921026专业英语(生物)1182崔浩专业必修 双语教学学位 基础课01921027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541付鸣佳、罗 向东专业必修01921028生物仪器分析及实验技术354

22、1王筱兰 导师组方向 核心 课01921029天然产物化学3541涂宗财.、张 俊娥、游清 徽食品生物化学01921030食品化学3541张露01921031生命科学前沿进展3541彭仁、付建 平导师组分子生物学01921032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3541许亮国、宋 春晖导师 组01921033微生物生理学3541付鸣佳 颜日明微生物学01921034微生物遗传学3541龙中儿黄运红01921035高级植物分子遗传学3541张帆涛/谢 建坤植物资源学01921036植物成分分析3541邹峥竦、涂 艺声、柴纬 明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 分学时开课 学期任课 教师备注方向 探究 课01921

23、037食品生物化学研究进展1.5272王筱兰食品生物化学01921038食品生物技术1.5272蔡险峰01921039高级细胞分子生物学1.5272曹玲珍分子生物学01921040分子免疫学1.5272刘毅01921041现代微生物学研究技术1.5272黄运红微生物学01921042微生物基因组学1.5272杨慧林01921043植物科学研究进展1.5272罗向东/柴 纬明植物资源学01921044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1.5272付学琴/谢 建坤非 学 位 课 程公共 选修 课科技论文写作/文献检索l/1J18/门1或2学校统一 安排至少选1门方向 选修 课01921045食品加工与保藏23

24、62沙小梅至少选其中2 门01921046生物信息学2362陈雪岚01921047蛋白质工程2362彭仁01921048实验设计方法与数据处理2362赵喜华01921049微生物资源学2362杨慧林 邹龙01921050微生物学研究进展2362颜日明01921051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2362柴纬明01921052细胞工程2362涂艺声、罗 向东跨学 科选 修课为了扩大硕士生的学术视野,硕士生应跨越一级学科选修课程,选修学分至少须达到2 学分,课程考核按照选修课标准执行,考核合格后以所选修的课程计算学分。实践 环节学术活动至少参加1次本学科的学术 会议,听取不少于10场学术 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

25、1次学 术报告1实践活动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 研实践1补修 课程细胞生物学跨学科或同等 学力入学者须 补修普通遗传学1/1附件二:生物学学科经典文献阅读书目与期刊目录序 号适用范围著作或期刊的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单位和时间备注1一级学科必 读分子细胞生物学陈晔光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年著作2一级学科必 读现代生命科学进展(第2版)张自立等科学出版社,2007著作3一级学科必 读分子遗传学(第3版)李振刚科学出版社,2014著作4一级学科必 读基因VIIIBenjaminLewin科学出版社,2005著作5一级学科必 读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Ma

26、nualM. R.格林 等科学出版社,2011著作6一级学科必 读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教程(第六版)Robert A.Day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著作7一级学科必 读Nature一NaturePublishingGroup期刊8一级学科必 读Science一American AssociationAdvancement Science期刊9一级学科必 读Nature Methods一NaturePublishingGroup期刊10一级学科必 读Nature Biotechnology一NaturePublishingGroup期刊11一级学科必 读Cell一Elsevier期刊12一级学科必 读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一NationalAcademySciences期刊13一级学科必 读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一Current Biology LTD期刊14一级学科必 读Current opinion in cell biology一Current Biology LTD期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