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点解读与训练上册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40742382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1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化学考点解读与训练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考点解读与训练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考化学考点解读与训练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考点解读与训练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考点解读与训练上册(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考化学考点解读与训练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认识考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以生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常指: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是否溶于水等。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考点解读1、通过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现象考查物质发生变化时的判断例1(重庆)厨房里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A 煤燃烧 B刀生锈 C.菜腐烂 D.水蒸发2、通过实物图示考查物质发生变化时的判断例2(巢湖) 厨房里的下列变化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B ) A B C. D. 苹果 腐烂 榨取果汁 面包发霉 菜刀生锈3、通过古诗词、成语典故考查物质发生变化时的判断例3(广安)下列诗句或典故描述的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 A )A水滴石穿,金石可镂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三)、考点演练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沸腾 B酒精燃烧 C.玻璃破碎 D.西瓜榨汁2、下列辨别某油为“地沟油”的简易方法,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看油是否透明 B闻油是否有异味 C.取油燃烧,听是否发出噼啪响声 D.问油的生产厂家3、下列变化中,其中一种与其余

3、三种不同的是( )A海水晒盐 B葡萄酿酒 C.粮食霉变 D.烟花爆炸4、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 石蜡熔化 食物腐烂 B汽油挥发 矿石粉碎 C.酒精燃烧 米酿成醋 D.汽油挥发 水结成冰5、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箭发射 B.煤的燃烧 C.风力发电 D.酸雨腐蚀6、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B.铜器表面产生铜绿 C. 水蒸发 D. 淀粉水解成葡萄糖7、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干冰升华 B.钠在氯气中燃烧 C.面粉爆炸 D.铁钉生锈8、下列成语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

4、溢 B.海市蜃楼 C.蜡炬成灰 D.木已成舟9、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10、下列诗句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做床,金做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 “可燃冰”燃烧 C.浓盐酸挥发 D.洗洁精清除油污12、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樟脑球在衣柜中消失 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 C.给电熨斗通电后产生热能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13

5、、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 C.以大米、高粱等粮食酿酒 D. 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出现铜绿1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木炭的稳定性 B.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酒精的可燃性 D.浓盐酸的挥发性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运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铜丝作导线 B.用石墨作铅笔芯 C.以大米、高粱等粮食酿酒 D. 用干冰作致冷剂16、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用石灰浆抹墙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B.在口中嚼米饭时感到有甜味 C.用干冰作致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D.绿色植物的光合

6、作用 1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石墨导电作电极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考点二 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一)、认识考点1、可直接加热(1)试管主要用途: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收集少量气体和气体的验纯。盛放少量药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住距试管口1/3处。加热时不超过1/3。加热前外壁应无水滴;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止试管破裂。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2)蒸发皿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盛液量不超过容积的2/3。可直接加热,受热后不能骤

7、冷。应使用坩埚钳取放蒸发皿。(3)坩埚主要用途: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直接加热。取放坩埚时应用坩埚钳。加热后可放在干燥器中或石棉网上冷却。2、垫石棉网可加热(1)烧杯主要用途:用作固体物质溶解、液体稀释的容器。用作较大量试剂发生反应的容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常用规格有50mL、100mL、250mL等,但不用烧杯量取液体。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受热均匀;加热时,烧杯外壁应无水滴。盛液体加热时,不要超过烧杯容积的2/3,一般以烧杯容积的1/2为宜。溶解或稀释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2)烧瓶主要用途:可用作试剂量较大而有液

8、体参加的反应容器,常用于各种气体的发生装置中。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受热均匀;加热时,烧瓶外壁应无水滴。平底烧瓶不能长时间用来加热。不加热时,若用平底烧瓶作反应容器,无需用铁架台固定。3、不能加热(1)集气瓶(瓶口边缘磨砂)主要用途:与毛玻璃片配合,可用于收集和暂时存放气体。用作物质与气体间反应的反应容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不能加热。将瓶口与毛玻璃片涂抹一层薄凡士林,以利气密。进行燃烧实验时,有时需要在瓶底放少量水或细沙。(2)广口瓶、细口瓶(瓶颈内侧磨砂)主要用途:广口瓶用于存放固体药品,也可用来装配气体发生器(不需要加热)。细口瓶用于存放液体药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9、:一般不能加热。酸性药品、具有氧化性的药品、有机溶剂,要用玻璃塞;碱性试剂要用橡胶塞。对见光易变质的要用棕色瓶。(3)滴瓶主要用途:用于存放少量液体,其特点是使用方便。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立,以防液体流入胶头。盛碱性溶液时改用软木塞或橡胶塞。不能长期存放碱性试剂。4、量筒主要用途:粗略量取液体的体积(其精度可达到0.1mL)。通过量取液体的体积测量固体、气体的体积。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量筒无零刻度。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5、托盘天平主要用途:用于粗略称量物质的质量,其精确度可达到0.1g。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称量前调“0”点:游码移零

10、,调节天平平衡。称量时,两盘垫纸,左物右码。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称量后:砝码回盒,游码回零。6、温度计主要用途:用于测量液体或蒸气的温度。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应根据测量温度的高低选择适合测量范围的温度计,严禁超量程使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要悬在液体中,不能触及容器的底部或器壁。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的液泡在蒸馏烧瓶支管口略下部位。不能将温度计当搅拌棒使用。7、酒精灯主要用途:化学实验室中的常用热源。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盛酒精的量不得超过容积的3/4,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4。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需要获得更高

11、的温度,可使用酒精喷灯。8、洗气瓶主要用途:用以洗涤气体,除去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气体杂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时要注意气体的流向,一般为“长进短出”。瓶内加入的液体试剂量以容积的1/3为宜,不得超过1/2。9、漏斗的主要用途:(1)普通漏斗向小口容器中注入液体。用于过滤装置中。(2)长颈漏斗向反应器中注入液体。组装气体发生装置。(3)分液漏斗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向反应器中滴加液体。组装气体发生装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不能用火直接加热。长颈漏斗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分液漏斗使用前需检验是否漏水。10、玻璃棒主要用途:常用于搅拌、引流,在溶解、稀释、过滤、蒸发、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等实验中应用广

12、泛。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搅拌时避免与器壁接触。(二)、考点解读1、通过给出仪器图示考查仪器使用方法例1(德州)下列仪器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是( B ) A B C D2、通过给出仪器名称或仪器图示考查仪器名称、用途及注意事项例2(重庆)下图是初中化学实验的几种常用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A B C D E(1)仪器C的名称是(2)在读取E中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3)仪器D的常见用途是(三)、考点演练1、下列玻璃仪器名称错误的是()A普通漏斗B锥形瓶C集气瓶D长颈漏斗2、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的有()试管集气瓶蒸发皿量筒烧杯燃烧匙石棉网ABCD3、下列有关仪器的用途的说法

13、中,不恰当的是()A.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 B.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C.试管用于装配简易气体发生器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4、下列有关仪器的连接中,叙述错误的是()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 B.玻璃导管口沾水后旋进乳胶管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 D.玻璃导管口沾水后.后旋进橡皮塞孔中5、用量筒量取溶液,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读数为9mL,则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为()A.小于6mL B.大于6mL C.等于6mL D.无法确定范围6、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其可能的原因是: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外壁有水试管底部接触灯芯试管内的液体超过试

14、管容积的1/3加热时没有不时地移动试管没有预热。其中与之相关的一组的是()A. B. C. D. 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图,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砝码质量为30克,游码质量为2.4克A. 23克 B.27.4克C.32.3克D.32.6克 8、利用家庭里的物品有时也可以代替实验室里仪器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你认为下列物品能代替哪些实验仪器,将其名称填在横线上。筷子 玻璃杯 塑料瓶 汤匙 蜡烛 医用注射器 饮料吸管 眼药水瓶 9、现有:a试管 b漏斗c酒精灯d集气瓶e药匙f胶头滴管g量筒等仪器,请为下列实验操作选一种仪器。用于作热源的仪器是 吸取和滴加少

15、量液体的是 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10、请将下列实验操作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A.防止药品污染B.防止试管炸裂C.防止实验误差D.防止液体溅出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地预热,后集中加热,是为了 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为了 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为了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盐酸B.蒸发食盐水C.给试管加热D.托盘天平称量物品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过滤食盐水C用试纸测溶液的PH D托盘天平称量物品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C.稀释浓硫酸D.收集气体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液体读数 B.倾倒液体 C.

16、过滤食盐水 D.滴加液体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D.稀释浓硫酸 A.滴加盐酸 B.过滤食盐水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加锌粒B.点燃酒精灯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 稀释浓硫酸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给试管加热C.过滤食盐水D.固体药品的取用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一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认识考点原理:利用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氧气,氧气减少的体积等于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进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化学反应方程式:PO2P2O5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的钟罩实验原理与此相同。(二)考点解读1

17、利用课本实验装置对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进行正误判断例1如图所示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D.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2通过实验装置考查实验误差原因分析例2如右图所示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 请你分析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1) (2) (三)、考点演练1、如图所示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2、如图所示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8、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C.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3、如图所示装置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效果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依据C.将红磷改为木炭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钟罩内气体的压强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4、用红磷测定装置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所用红磷的量不足,所测的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偏小”“不变”)5、你认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装置的气密性好实验前夹紧止水夹红磷过量或不足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要选用教室内的空气6、某同学用如图

19、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他的操作过程如下: 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后,将A处的止水夹夹紧,点燃红磷后迅速插入左边的广口瓶中;待燃烧停止后,整个装置冷却到室温,将A处的止水夹打开,结果发现烧杯中的水进入到广口瓶中;待烧杯中的水不能再进入到广口瓶后,打开广口瓶的橡皮塞,将广口瓶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得体积为76mL,该同学又设法准确测出了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为400mL。回答下列问题:该同学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与理论值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该同学测定广口瓶中空气的体积的方法是 若把红磷换为木炭,该实验能否得到理想的效果 ,理由是7、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小华同学设计如图所示

20、装置。请回答:(1)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2)待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由此得出氧气约占空气的体积的(3)某同学用硫代替红磷,用氢氧化钠代替水,同样能达到实验效果(氢氧化钠能收吸二氧化硫),而用镁和铁均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请你分析,不能用铁代替红磷的原因是 ,如果用镁代替,则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将21%。(填“大于”“小于”“等于”)8、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小华设计了如下方案:选用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的注射器组成。假设实验能按设想的正常进行,且白磷

21、所占体积与导管内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到15 mL处,然后松开,若活塞仍能返回到20 mL处,则说明(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充充分反应后,直到试管冷却,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充充分反应后,直到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4)若按小华的实验进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9、某同学利用镁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待实验结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1)A仪器的名称是,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2)如果镁条只和氧气

22、反应,则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容积的%,现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测出减少的气体中一定还有。(3)你认为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药品应具备的条件是。考点二空气的成分及应用(一)、认识考点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大约为:氮气占78%,氧气占21%,还有0.94%的稀有气体以及0.03%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杂质。2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混合物的特点:各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3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暂定为:一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等。(二)、考点解读1直接考查空气中各成分的

23、含量例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考查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的判断例2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D)A.一氧化氮B.二氧化硫C.二氧化氮D.氮气3通过生活中常见物质考查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断例3下列物质都发生属于纯净物的是(C)A.食盐水B.清新的空气C.冰水混合物D.水泥砂浆4考查空气中各成分的综合应用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C)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占78%,氧气占2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24、(三)、考点演练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氧气约占( ) A.78% B.2 1% C.50% D.1%2、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 A.二氧化碳食醋B.氮气汽水C.空气红磷D.冰水混合物氧气3、可供呼吸的气体的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4、汽车的安全气囊受到外力撞击时,释放出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使气囊弹出并迅速膨胀。这种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5、下列有关氮气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A.制氮肥B.直接做燃料C.做灯泡填充气D.做瓜果保护气6、下列情况不会造成污染的是A.煤炭燃烧B.燃放烟花C.光合作用D.汽车尾气7

25、、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A.可吸入颗粒B.一氧化碳C.二氧化氮D.二氧化硫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B.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是永恒不变的C.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9、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较多的二氧化碳的证据: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证据: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

26、的证据: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0、下列事实或生活经验,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物质,将该物质的名称写在横线上。(1)盛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下的空气中,杯壁出现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2)小白鼠放在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3)小明将澄清的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1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2、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空气中的( )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13、焊接金属时,能

27、用作保护气的一组气体是( )A.氢气氮气B.氮气氧气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D.氮气氩气14、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的某一种:二氧化碳氧气空气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或B.或C.或D.或考点三氧气的性质及用途(一)、认识考点1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氧气的检验方法:氧气有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反应物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木炭空气中发出红光C + O2 点燃 CO2氧气中发出白光硫空气中淡蓝色火焰S + O2 点燃 SO2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红磷氧气中产生大量的白烟4P + 5O

28、2 点燃 2P2O5铁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3Fe + 2O2 点燃 Fe3O42化合反应:ABAB,多种生一种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4缓慢氧化:比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二)、考点解读1考查氧气性质正误的判断例1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发生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运动2考查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正误的判断例2下列物质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C)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生成黑色粉末B.

29、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生成红色粉末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三)考点演练1、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里可填充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白磷B.木炭C.硫D.铁丝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

30、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作燃料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水中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的氧气而生存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有可燃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6、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碳氧气二氧化碳B.氨气氯化氢氯化铵C.水氢气氧气 D.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7、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 B.氮气用来保护粮食是利用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C.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通电时发出不同

31、颜色的光D.氧气能够抢救危重病人,是利用它能够帮助呼吸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需放入少量的水或细沙的是()A.铁丝B.木炭C.红磷D.蜡烛9、下列物质不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的是()A.木炭B.石蜡C.红磷D.蜡烛10、现有三个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1)碳氧气二氧化碳(2)硫氧气二氧化硫(3)铝氧气氧化铝。通过比较你发现:(1)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一:,其二,等。请你再找一个符合这两点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2)它们之间也有着不同之处其中一个与众不同,这个反应与其他反应的不同之处是考点四制取氧气(一)、认识考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 2

32、H2O2 2H2O+ O2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 O2热氯酸钾制氧气:2KClO3 2KCl + 3O2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3、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4、氧气的工业制法: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二)、考点解读1通过化学反应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应用例1下列对催化剂的描述正确的是(D

33、)任何反应都要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质量发生了变化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某些化学反应需要多种催化剂2通过实验装置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例2右图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气泡在管口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气体,其目的是(B)A.为了检验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B.为了提高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C.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D.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到导气管2通过给出实验装置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综合应用例3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名称:(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

34、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原因是。(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与碱石灰共热来制取,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三)、考点演练1、下列试管的朝向与实验项目对应正确的是()ABCD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的初始阶段C.排空气法收集氧气D给液体加热2、下列关于产生氧气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C.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D.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3、下图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有关实验操作分析错误的是()A.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

35、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B.试管口略向下全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C.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位置加热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4、下图是实验室进行氧气制取、收集、验满、验证性质实验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BCD5、某同学选用下图装置制取氧气:(1)写出仪器B的名称。(2)该同学选用的药品是二氧化锰和,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起 BA(3)该同学还可以用法收集氧气。(4)实验前,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入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冒出。该操作的目的是。6、实验室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某些气体,请据图回

36、答问题。A B C D E(1)这五个装置中,有一个装置是错误的,它是。(填序号)(2)仪器1的作用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A发生装置,但要改进,你认为改进的方法是,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则使用的液体药品是。(3)硫化氢气体,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得,则应选用来作发生装置。(4)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则应选用装置来收集。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镁条和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烧火焰D.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红色固体8、蜡烛、硫在空气中燃烧,关于

37、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产生火焰B.都放出热量C.都是化合反应D.都会生成氧化物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食醋C.生铁D.氮气10、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单质的是( ) A.蒸馏水氮气B.石油氧气C.大理石空气D.二氧化碳氢气11、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轻的是( ) A.生石灰B.浓盐酸C.浓硫酸D.大理石12、下列关于氧气和臭氧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属于氧化物 B.它们都是由氧元素组成C.它们同属于一种单质 D.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13、关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丝生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燃烧产生白

38、烟 B.铁丝生锈是缓慢氧化C.铁丝燃烧的产物是Fe2O3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3O4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考点一水的组成(一)、认识考点1、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正氧负氢1:2 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2、氢气物理性质:难溶于水,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化学性质可燃性。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注意: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

39、表示氢气较纯。)3、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单质 纯净物物质的分类 化合物混合物(二)考点解读1通过考查相关操作及现象正误的判断例1下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D)A.甲试管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B.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 2、通过给出常见物质考查物质所属分类的判断例2 下列四种物质中,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是(B ) A.食盐水 B.空气 C.黄铜(铜锌合金) D.液态氧(三)、考点演练1、经科学探测,已从火星上找到水

40、的影子。这一科技突破与下列关于水的说法联系最密切的是( )A.生命的孕育与维系需要水B.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D.水是化合物2、下列关于水的组成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3、电解水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是2:1,但实验往往略大于2:1。针对这一现象,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反复多次试验查找原因 B.认为实验所得数据和理论值差不多,实验已经成功 C.排除其他因素后, D.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检查装置是否漏气4、下

41、列关于电解水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C.试管A,B所得气体的质量比为2:1 D.试管A,B所得气体的体积比为2:1 5、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试管a中的气体是氢气 B.试管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能增强水的导电性6、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B.在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 C.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

42、气中燃烧 7、下列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24K黄金项链 B.消暑排汗的生理盐水 C. 打针注射用的蒸馏水D. 娃哈哈牌纯净矿泉水 8、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A.调味用的食盐 瓶装高钙牛奶 B.青岛啤酒 消毒用的灰锰氧(主要成分是高锰酸钾) C.娃哈哈牌纯净矿泉水 调味用的白醋 D.抢救病人装在钢瓶中的液氧 冰水共存物9、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括号中标出电源的正极和负极。(2)电解一段时间后,如果在正极产生的气体为8mL,则在负极产生的气体应为 mL。(3)该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考点二分子和原子(一)、认识考点分子1、定义

4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分子的特征:(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3)分子间有间隔。(热胀冷缩)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二)、考点解读1通过生产生活中实例考查分子的基本特征及应用例1 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A )选项事实解释A体温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分子是不断运

44、动的D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隔变大2通过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特征考查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例2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分子间没有间隔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 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通过给出粒子图示考查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例3 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结论正确的是( C )A.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三)、考点演练1到花园里能闻到花香,说明( )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在

45、不断地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2搜救犬能根据人体的气味发现幸存者,能根据人体的气味发现幸存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3、A、B、C三只烧杯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酚酞溶液、浓氨水,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烧杯内分子不运动,烧杯外运动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

46、L,说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D.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容易晒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5、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6、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7、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

47、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B.水分解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8、对下列实验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 B品红加入水中后, C水分子不同温度下的 D26mL酒精与26mL水混合苯分子的图像 整个液体变红 运动情况 的体积小于52mLA.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C.常温下分子不运动,加热时运D.分子间有间隔9、你认为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10、用A、B、C、D四个性质解释下列事实(用字母标号填空)。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在

48、不断地运动 D.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1) 湿衣服晾干: (2)糖块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消失了: (3)在客厅里能闻到正在烹制的菜的香: (4)氧气和氢气点燃时反应,即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 11、“锌强化营养盐”中的“锌”指的是(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12、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说明了( )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D.分子体积很小13、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搜救犬能根据人体的气味发现幸存者-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用水银温度计测

49、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变大 D.水壶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1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粒子都不能再分15、我们熟悉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干冰 B.石灰浆 C.食盐 D.食醋考点三 水的净化(一)、认识考点1、水的净化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硬水和软水(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2)硬水的软化方法:

50、煮沸或蒸馏,硬水、软水的检验:加入肥皂水,泡沫较多,则为软水;泡沫较少或无泡沫为硬水。净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沉淀、吸附、过滤、蒸馏。2、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二)、考点解读1通过水的净化考查过滤的基本操作例1 (1)过滤操作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 C) 漏斗 蒸发皿 玻璃棒 酒精灯 (2)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则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 滤液的液面超过了滤纸的边缘 烧杯不干净 滤液中的物质相互反应2通过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考查发生的变化的判断例2 下列净化水的常用方法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自然沉降 活性炭吸附 过滤 消毒剂消

51、毒 3通过生活实际操作考查硬水的转化例3 生活中通过下列哪些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过滤 煮沸水 静置沉淀 加入肥皂水(三)、考点演练1、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 ( ) A B C D2、活性炭的作用是( )A.去除异味 B.消毒杀菌 C. 沉降杂质 D.降低水的硬度3、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A.能消毒杀菌 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能得到纯净水 D.活性炭主要是吸附杂技、色素的作用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水一般都含有可溶性与不溶性杂质 B.用肥皂水可区别软水和硬水 C.生活中可用煮沸水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5、以下方法得到的水,其纯度最高的是( )A.过滤 B.沉淀 C.吸附 D.蒸馏 6、下列方法可使海水转变成饮用水的方法是( )A.过滤 B.静置沉淀 C.活性炭吸附 D.蒸馏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