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公共轮滑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0665856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28.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体育论文:公共轮滑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体育论文:公共轮滑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体育论文:公共轮滑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体育论文:公共轮滑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论文:公共轮滑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公共轮滑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姓 名: 吴雷 指导教师: 杨中民 院 系: 黄山学院体育系 专 业: 社会体育 提交日期: 2010年5月1号 轮滑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吴雷指导老师:杨中民(讲师) (黄山学院体育系,黄山,安徽 245041)摘 要:轮滑作为相对新兴的体育项目,又是一项集休闲、娱乐、健身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体育运动。其特有的运动特点和锻炼效果,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深受广大高校大学生的喜爱。为使轮滑运动在我校中更好更快的开展,我校开设轮滑课项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采用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从我校轮

2、滑教学现状,大学生对轮滑运动的认知情况、活动内容、地点、方式等特点,以及大学生获得轮滑知识、技能、身心感受、影响大学生参与轮滑运动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这些工作,达到了解我校轮滑课开展现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为今后轮滑教学在我校广泛的开展奠定基础。关键词:轮滑教学;现状;对策研究 Roller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lective CoursesLei WUSupervisor: YANG Zhongmin (Lecturer)(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uang Shan Univers

3、ity, Huang Shan, An Hui 245041)Abstract: skating as a relatively new sport, it is a leisure, entertainment, fitness function in a variety of sport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effects of exercise, consistent with contemporary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

4、udents, popula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love. To make skating better and faster in my school in the launching of the project of opening our school roller skating. This use of literature,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to collect a lot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using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logical analys

5、is, from my school Roller Skating, Roller Skating college students cognition, activities, location, mode characteristics,And university students access to skating knowledge, skill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feelings, affect students the factors involved in skating for study. Through these efforts

6、to achieve understanding of carrying out our school roller skating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future skating instruction carried out in our school wide basis.Key words: Roller Skate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the study of countermeasures目 录中文摘要1外文摘要2前言41文献综述42

7、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62.1研究对象62.2研究方法62.2.1文献资法6 2.2.2访谈法72.2.3问卷调查法72.2.4数理统法73结果与分析73.1我校公共选修轮滑课学生的情况73.2我校轮滑教师的情况83.3我校公共轮滑教学的现状93.4轮滑选修课教学效果的调查133.5我校公共轮滑选修课教学保障设施状况143.6学生轮滑课外活动的调查154我校轮滑选修教学的发展对策164.1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164.2加强场地的改造与建设164.3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164.4积极营造轮滑活动的氛围164.5加强轮滑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175结论与建议18 5.1

8、结论18 5.2 建议18参考文献19致谢20附件21前 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强盛,人们的余暇时间的充足,人们对“健康第一”的观念更加重视,对于终身体育的需求更加强烈。因此,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科学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围绕“健康第一”的主题,以“终身体育”为理念,努力完成“全面、健康、和谐”三项具体任务,把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和提高整体学生健康水平作为指导思想和出发点。轮滑运动正是具有这样功能的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是一项可以有效 发展学生身心素质、提高健康水平的运动。轮滑作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充满青春气息和活力的大学生而言,有着更重

9、要的生存和发展意义。学生通过对轮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的掌握与学习,可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协调能力、灵敏性等;可改善和提高人体系统功能,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2因为其最大的特点是娱乐性、趣味性和休闲性;同时轮滑运动具有很强的健身性,还可充实娱乐生活的内容,扩大社交范围,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它还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3在推广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这就促使了高校对轮滑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文章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指导,对我校开设轮滑选修课的整体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各校我校轮滑课的课程设置、师

10、资情况、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以及考试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实施情况,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地分析了我校开展轮滑选修课的教学现状、并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我校轮滑选修课教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促进轮滑运动在我校的发展提供参考。1 文献综述1.1 轮滑运动的概念及分类1.1.1轮滑运动的概念国内相关轮滑运动的网站及专家、学者的著作中,都有对轮滑运动不同的概念性描述。中国大众体育网载自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项目大全的定义是:“轮滑,以前叫旱冰。旱冰,顾名思义就是在陆地上滑冰。但滑旱冰穿的是下面装有轮子的鞋,因此现在改名为轮滑。轮滑运动如同

11、滑冰运动一样,分为速度轮滑,花样轮滑和轮滑球三种”。 4一、“轮滑运动是人体借助于轴承的滚动在光滑地面半机械滑动的运动项目。轮滑运动现有速度轮滑、轮滑舞蹈、花样轮滑和轮滑球四个项目”。 5二、“轮滑运动过去叫旱冰运动,以区别“水冰”。旱冰实际上是指脚穿带有四个轮子轮滑鞋,在坚实、平整的地面上滑行的一项体育运动。轮滑运动包括速滑、花样滑和轮滑球”。 6三、“轮滑运动旧称滚轴溜冰,现代轮滑发展至今,已逐渐形成了速度轮滑、花样轮滑、轮滑球和极限轮滑等不同形式的运动项目。而平时人们所提及的轮滑运动,通常指的是速度轮滑和接近速度轮滑的休闲轮滑运动”。 7综上所述,从本质上分析轮滑运动的概念可概括为:人们

12、以休闲、竞技、娱乐为目的,穿着装有轮子的鞋,在平滑的地面或专门的场地上进行的各种滑行运动。1.1.2轮滑运动的分类国际轮滑联合会把轮滑运动分为:速度轮滑、轮滑球、单排轮滑球、花样轮滑四类。中国轮滑协会官方网站把轮滑运动分为四类:速度轮滑、轮滑球、花样轮滑、极限运动和技巧。根据轮滑运动的休闲性和竞技性两个特点以及参与轮滑运动的目的、对象和社会施与的影响不同,把轮滑运动分为竞技轮滑和休闲轮滑两类。竞技轮滑包括:速度轮滑、花样轮滑、轮滑球和极限轮滑。休闲轮滑包括平地花样轮滑、花样轮滑、轮滑舞蹈、轮滑集会和自由式轮滑。竞技类轮滑运动和休闲类轮滑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如,休闲类的平

13、地花式轮滑,目前已成立了一些地域性的组织,规则和竞赛越来越规范;单排花样轮滑鞋的发明,降低了该项目的场地要求,将使其逐渐走进休闲健身爱好者的视野。适合于高校大学生开展的轮滑运动有速度轮滑、花样轮滑、平地花样、自由式轮滑、极限轮滑和轮滑球等项目。1.2国外轮滑运动的发展现状19世纪初轮滑运动产生于英国,随后在欧洲和美国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初,轮滑运动在美国和欧洲得到广泛开展。1939年制定了花样轮滑规则,从此轮滑运动在世界各国得到迅猛地发展,并真正走上轮滑竞赛的道路。1952年国际滚轮溜头联合会正式改名为现今的“国际轮滑联合会”,国际轮滑联合会下设花样轮滑、轮滑球和速度轮滑三个委员会。并在此基

14、础上演变和发展了一些新兴的项目,如极限轮滑、休闲轮滑等。轮滑运动是一项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它不仅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而且通过组织进行一些竞赛,具有一定的竞争性。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高校纷纷成立了轮滑俱乐部,对轮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给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和个性发展的空间。这些都大大推动了轮滑运动的发展。1.3我国轮滑的发展现状我国轮滑运动开展较晚,轮滑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当时仅限于沿海个别城市,只作为娱乐活动。运动项目主要包括花样轮滑、速度轮滑、轮滑球和极限轮滑(滑板)四个单项。在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被一些有条件的高校纳

15、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可以说作为大众喜爱的轮滑运动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单排轮滑器材及轮滑概念于1993年末从北京开始逐步引到国内各地,形成了一个广泛的运动群体。从2003年夏天开始到现在几年时间里,以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各大城市为核心地带,都自发的涌现出一些热衷于轮滑运动的爱好者,分别进行着局部的小范围的交流比赛,运动技术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但整体仍处在初级水平。2004年12月25日至26日在杭州西城广场举行了全国轮滑运动邀请赛,本次大赛得到了世界轮滑运动爱好者联合会(IFSA)、国际自由式轮滑联合会大力支持,这是中国首次依据此章程举办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平地花式大赛。2005年5月1日至3日

16、在秦皇岛市北戴河奥运公园举行了“北戴河杯“北方轮滑运动邀请赛。这些活动对于推动轮滑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加强和国际轮滑运动的高水平交流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81.4高校轮滑运动的开展状况研究轮滑运动作为一个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深受广大高校大学生的喜爱,原因有三:一、轮滑运动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趣味性和健身性,轮滑运动的集群性开展,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对增强学生体质健康,调节身心压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二、轮滑运动的开展能为大学生冬季冰上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轮滑运动又被人们称为“滑旱冰”,从事轮滑运动的大学生在运动感觉上可以为冬季从事冰上运动打下基础。轮滑

17、运动的大规模发展可以为冰上运动做有力的宣传。三、轮滑运动不受季节的限制,项目种类多,活动开展时间长,运动量适宜,技术动作适合大学生学习掌握,活动形式适合在大学生中开展。部分大学生有一定滑冰的基础,轮滑运动的开展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9东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学校开设了轮滑俱乐部,学生可自行选择上课的时间及授课教师,这样在重视个性发展的同时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保证了教与学的双边过程。可以看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终身教育观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素质教育思想也逐步渗透到了教育的各个层面,不论是以哪种形式出现,轮滑运动已在我国各高校教学中已占据了一定的地位。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1

18、研究对象我校公共轮滑选修课教学现状 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学校图书馆,网络查阅有关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等相关方面的文章、著作和书籍以及轮滑运动的相关网站、中国轮滑网和中国期刊网。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查阅相关学术论文,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2.2访谈法根据需要调查的内容,制定访谈提纲。并对轮滑教师进行访谈,收到了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和建议。2.2.3问卷调查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遵循社会学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黄山学院公共轮滑选修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的问卷,对我校公关系轮滑选修学生进行了调查。发放轮滑选修课学生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

19、89份,回收率94.5%,有效问卷182,有效回收率91%。2.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百分法对相应的数据做常规数理统计。3 结果与分析3.1我校公共选修轮滑课学生的情况3.1.1对学生年级、男女的调查通过走访学生和老师得知,我校轮滑选修课只在大一、大二开设,目前我校轮滑选修课的开设还没有普及,这项运动在我校体育系中还未开设,并且只针对男生开设。由于我校轮滑教师只有一个,所带班级数量有限,所以,我校女生没开设轮滑选修课。3.1.2学生对轮滑课看法及选择原因的调查表1 学生对轮滑课看法 (N=182)看法百分比非常喜欢3.30%比较喜欢43.41%一般29.12%不太喜欢20.34%很不喜欢3.

20、83%从表1中得出:选比较喜欢与非常喜欢轮滑课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6.7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轮滑课,这为我校普遍开展轮滑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我校轮滑教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选择一般、不太喜欢、很不喜欢的比例也相对较大,占总人数的53.29%。不喜欢的原因可能是上课约束学生的自由、上课的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手段单一等。表2 学生选择轮滑课的原因 (N=182)项目频数百分比好玩9250.55%新潮项目比较喜欢7139.01%掌握一门技术3418.68%健身2312.64%以前学过,想进一步提高1910.44%没有目的、随意选择116.04%其他52.75%从表2中得知,我

21、校学生选择轮滑课有多种原因,最主要的有好玩、 新潮、掌握一门技术。轮滑运动作为一项娱乐性较强的项目,符合广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3.1.3我校学生获取轮滑知识渠道的调查表3 学生获得轮滑知识的途径 (N=182)项目频数百分比 上课182100%朋友指导6032.97%电视网路1910.44%轮滑社团158.24%其他84.40%报刊书籍52.75%辅导班31.65%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学校里,上课是学生获取轮滑知识的最重要途径,因为上课有规律、还有一定的强制性,容易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轮滑知识。其次,选择朋友指导的占32.97%,原因是可以现场指导和当面示范,容易掌握轮滑知识与

22、技能。选择通过网络渠道获取轮滑知识的占10.44%,也就是说,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轮滑不是很广泛。在现代化的今天,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时,网络的知识面很广,容量也大,可以为学生学习轮滑知识提供帮助,让学生在学习轮滑的时候尽可能的走捷径。因此,学生应该充分的利用网络为自己学习轮滑知识服务。通过轮滑社团获取轮滑知识的人数比例较小,这是因为轮滑社团目前的影响力小,上轮滑课的学生中,加入轮滑社团的人数量不多。3.2我校轮滑教师的情况学校体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学校体育又担负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的重要任务。

23、体育教师是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队伍和具体成员,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是全体学生健康体魄的设计者与塑造者,是引领学生身心健康的指路人。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如何、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的荣誉和形象。因此对师资队伍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是了解学科和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从调查得知,我校目前轮滑教师只有一名。教师少,那么教师的精力就有限。所带的班级数量也就有限,不利于我校轮滑教学广泛的开展。同时轮滑教师过少,就会缺乏同事间的交流,轮滑教学的手段、方法等就得不到有效的革新。从目前情况来看,必须扩大轮滑教师队伍,对现有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同时还可通过招聘专业轮滑教师或面向社会外聘教师和轮滑教

24、练的方式。3.3我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现状3.3.1轮滑课程的目标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目标被界定为“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因此,我们可以把体育教学目标理解为,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这个预期结果是教和学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对教师来说它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学校必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和学习的必要物质条件,以便完成教学和学习的目的任务。10通过走访了解到目前我校的轮滑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掌握轮滑的基本技术、技能、方法;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基本活动能力,提升他们身体的

25、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增加他们的体能储备;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3.3.2轮滑教学大纲和轮滑教材情况3.3.2.1轮滑教学大纲情况轮滑教学大纲是根据轮滑教学计划、规定轮滑教学内容,指导轮滑教学的基本文件。大纲是轮滑教学的方向,其中包括教材的深度、广度、体系和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轮滑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考核、评价轮滑教学质量的依据,是学校领导部门对轮滑教学进行宏观管理的依据。经过对轮滑教师的访谈得知:我校轮滑大纲包括:课程简介、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本课程

26、教学时数分配表、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课程教学进度等内容。轮滑教学基本贯彻教学大纲。3.3.2.2轮滑教材情况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实行了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但教材多样化不是教材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越好,主要强调不同教材的特色、教材的创新、教材的适应性。轮滑教材是轮滑教学大纲的系统化和具体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反映了轮滑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直接对象或材料,是学生获取轮滑知识和认识轮滑运动价值的主要媒介物之一,也是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的重要依据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教师和学生如果没有特定的教材为中介和对象,知识的传授就受

27、到影响。教材是教和学的客体也是学生认识的客体。因此,对轮滑课程教材现状的调查是了解轮滑教学现状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公共选修课大纲得知:我校指定教材是轮滑高手之路,参考教材有轮滑技巧图解、滑冰轮滑、轮滑运动三本书。自编教材没有。只有老师有指定轮滑教材,学生手里没有轮滑教材,教师根据指定教材备课。3.3.3开设的轮滑项目表4 学生希望开设的轮滑项目 (N=182)项目频数百分比休闲轮滑11563.19%花样轮滑11362.09%速度轮滑6032.97%极限轮滑2111.54%其他00%从调查可知,在学生希望开设的轮滑项目中,选择休闲轮滑的占总人数的63.19%,花样轮滑占总人数的62.09%,选择速

28、度轮滑和极限轮滑的各占32.97%和11.54%。从走访轮滑教师和查阅轮滑教学大纲得知,我校开展的是速度轮滑与花样轮滑,与学生希望开设的项目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花样轮滑的开设符合学生的要求,但在休闲轮滑方面还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在速度轮滑方面,学生喜欢的程度远没有休闲轮滑和花样轮滑的程度高。可能因为速度快,危险性高,学生选择的不是太多。此外,还有部分同学希望开设极限轮滑,可能因为他们想寻求刺激有关。根据调查了解到,我校开设轮滑课程项目较少的原因,主要是受场地和师资的限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终身教育观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素质教育思想也逐步渗透到了教育的各个层面。我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

29、重健身与文化性的相结合,发掘体育文化内涵以满足高校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选取适宜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容,注重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教学内容保持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规律性,同时,越来越重视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引进新的体育项目,丰富学校体育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3.3.4轮滑教学时数的现状分析表5 学生希望每周开设轮滑课的次数 (N=182)次数人数百分比每周3次以上5731.32%每周23次9250.55%每周1次3318.13%从表5中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希望每周开设轮滑课在2次以上的人数

30、占总人数的81.87%,可以说明,我校学生在上轮滑课方面是比较积极的。学生希望每周开设两次或两次以上的人占绝大多数。通过走访教师得知,我校开设轮滑课的时间是一个学年,共64个课时,每学期16次课,而且每星期只有一次课,这与学生的要求还有差距,同学们对这样的安排并不是很满意。根据学生反映,由于时间间隔长,轮滑知识与技能得不到巩固,容易遗忘所学的技术和知识。3.3.5教学内容的安排3.3.5.1实践教学内容轮滑课程的实践部分内容既是实现轮滑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又是教师和学生开轮滑教学活动的依据。通过走访和对轮滑教师的调查中发现:我校实践课的教学内容都是:起跑、直道滑行、弯道滑行、摆臂等内容。上课一

31、般采用四个部分的结构模式: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学生的轮滑基础、体质与健康状况、体育兴趣、运动经验、学习能力、社会适应性等方面,都各不相同,但我校仍然没有摆脱“一刀切”的现象,这在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表6 对轮滑实践课内容安排满意程度 (N=182)选项人数百分比非常满意84.34%比较满意3820.68%一般12065.93%不太满意147.69%很不满意21.36%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轮滑实践课内容安排选择非常满意与比较满意的占总人数的25.02%,而选择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占总人数的7

32、4.98%。不满意的原因是教学内容不够丰富。3.3.5.2理论教学内容 通过查阅大纲得知,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包括:轮滑运动概述、规则与裁判法、速度轮滑基本技术、直道滑跑技术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平地花式轮滑基本功等。从表7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轮滑理论知识的讲授选择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占总人数的33.83%,选择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的人占总人数的66.17%,从走访教师和学生得知,我校的理论课是在实践课中穿插讲授,讲授的时间短,内容也少,不能形成系统,学生掌握比较困难,所以学生对轮滑理论讲授的满意度也就较低。我校虽有多媒体、幻灯片、黑板等,却没有真正用到轮滑的理论教学当中。为此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

33、因地制宜的选择并改进轮滑教学内容,开设轮滑理论课,广泛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轮滑的积极性,使轮滑教学工作顺利进行。表7 轮滑理论知识讲授满意度分析 (N=182)选项人数百分比非常满意63.27%比较满意5530.56%一般8948.71%不太满意1910.27%很不满意137.19%3.3.5.3学生参与轮滑课活动的运动量从表8可以看出,学生在轮滑课教学过程中,全身微微发热、微微出汗、中等出汗居多,各占总人数的22.09%、31.80%和24.73%。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不同;或者是部分同学练习的时间比较长,而另一部分同学在上课的

34、过程中休息的时间太长。有14.79%的学生无感觉和6.59%的学生出大汗,说明学生没有科学的锻炼,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进行指导。表8 学生参与轮滑课活动的运动量 (N=182)指标人数百分比无感觉3014.79%全身微微发热4022.09%微微出汗5831.80%中等出汗4524.73%出大汗126.59%3.3.6轮滑课成绩考核情况体育成绩的属性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成绩的考核除了学业成绩外,通常还包括学生的出勤、平时成绩和学习态度等。它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直接反馈,同时也是反映学生是否真正提高体育素养和能力的标准。表9 考核方法满意的程度 (N=182)项目人数百分比非常满意13

35、7.14%比较满意5228.57%一般8747.80%不太满意2312.64%很不满意73.85%通过走访轮滑教师得知,轮滑课成绩考核包括两个部分:技能考核与学习态度。实践部分也就是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80%。此外,学习态度占总成绩的20%。从轮滑成绩考核现状和学生对开始选修轮滑课的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得知,学生对轮滑考核方法不是太满意。从轮滑教学大纲得知,在考核各部分所占的比重上,对体育态度、体育意识、合作精神等情感和社会性发展这类非智力因素方面兼顾的太少,考核的重心放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上,也就是说完全放在体育学业成绩的考核定级(多少分)这类终结性评价的形式上,但对终结性评价的局限性(对学习反

36、馈的滞后性、提高学习效果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有限性等)缺乏认识,对教学中的诸多学习过程评价有所忽略,然而恰恰是过程性评价在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反馈、修正作用方面具有终结性评价难以替代的作用。从调查中发现,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即使是平时再怎么努力最后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甚至于不及格。总的来说,我校轮滑课考核的方法基本上还是正确合理的,但也必须承认还存在一些不足。只有重视运用体育学习的过程评价,把学习评价看作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一系列的反馈环节,通过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的运用,经常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并及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

37、学的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才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轮滑课才能更好的在我校广泛的开展。3.4教学效果的调查传授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基本特征,也是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不仅能科学锻炼身体,而且也是为终身体育的参与奠定基础。因此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既是课堂教学基本任务,也评判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3.4.1学生技能情况调查表10 上轮滑课前前学生技能掌握对比情况 (N=182)掌握技能情况上课前人数百分比上课后人数百分比非常好00%00%比较好137.14%6334.62%一般7139.01%10557.69%较差7340.11%147.69%很差2513.

38、74%00%调查表明,我校上轮滑课之前,学生掌握轮滑技术比较好与非常好的占总人数的7.14%,较差和很差的占总人数的53.85%;上课之后,比较好和非常好的占总人数的34.62%,较差和比较差的占总人数的7.69%,前后对比得知,多数学生的轮滑技能有所提高,但选择一般的学生有占绝大多数,比较好和非常好的比例比较少。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是多数学生的技术基础比较薄弱、接受能力有限,二是班级人数过多,教师只能兼顾大多数学生。3.4.2轮滑理论知识水平提高程度的调查表11 轮滑理论知识的提高程度 (N=182)程度人数百分比非常大比较大提高较小无变化76797113.85%36.81%53.30%6

39、.04%有表11可以看出,学生轮滑知识提高程度选择比较大和非常大的占总人数的40.66%,选择提高较小的占53.30%,选择无变化的占6.04%。说明轮滑理论知识提高的程度不是太好,这可能与没有轮滑书籍,没有专门开设理论课有关。3.4.3对现有的教学满意情况的调查分析表12 对现有的教学满意情况分析 (N=182)项目人数百分比非常满意63.30%比较满意6435.16%一般9049.45%不太满意179.34%很不满意52.75%从表12中可以得出,学生对轮滑教学的满意程度来看,选择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占总人数的38.46%,而选择一般、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总人数的61.54%,说明我校轮

40、滑选修课教学还有待提高。3.5轮课滑教学保障设施3.5.1学生护具佩戴情况表13 上轮滑课佩戴护具情况 (N=182)项目人数百分比是4826.37%否13473.63%调查看出,如上表13,上课戴护具占人数的26.37%,不戴护具的占73.63%,经走访老师和学生得知,上课时学生自备护具。不戴护具的原因可能是存在侥幸心理,感觉戴不戴护具对人身安全没有多大影响,认为即使在上课中摔倒,也不会摔伤;或者是上课时忘记携带,有时不愿意回寝室拿。由于大多数学生是初学者,技术不是很好,此外轮滑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不戴护具,一旦出现事故,不仅会对学生造成伤害,也会给轮滑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为此,老师应采取强制

41、措施,规定上课必须佩戴护具,不戴护具的学生不准上课。由于轮滑护具相对比较便宜,我校可以购买一定数量的护具供学生免费使用。3.5.2场地器材的调查情况分析经调查发现,在学生对场地的满意度上,选择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占总人数的8.24%,选择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的占绝大多数。根据走访轮滑老师得知,我校没有专门的轮滑场地,基本上都在篮球场进行教学,遇到下雨等情况,我校的轮滑课就不能开展。轮滑场地的缺乏直接影响了我校轮滑教学难以有效开展。场地缺乏的原因主要有:建立正规的轮滑场地所需要的资金多;学校对轮滑教学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建立合格的场地目前还不能实现。表14 学生对轮滑场地的满意度 (N=1

42、82)项目人数百分比非常满意00 %比较满意158.24 %一般6435.16 %不太满意7641.76 %很不满意2714.84 %由此可见,硬件设施的缺乏制约了我校轮滑课的开展。轮滑场地、器材设施是保证轮滑教学、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正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合适的开展轮滑运动的场所、器材作保证,学校就无法保证学生安全,也无法开展普及该运动。因此,我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的基本需要。3.6我校轮滑课外活动的调查表15 参加轮滑课外活动的频度 (N=182) 频度经常参加偶尔参加基本不参加学生参加轮滑活动6.59%47.80%45.61%表16 学生参与课外轮滑活动的次数

43、 (N=182)次数人数百分比每周1次6535.71%每周2-3次2111.54%每周3次以上137.14%不固定8345.61%表17 学生参与课外轮滑活动的时间 (N=182)时间人数百分比20分钟以下63.30%2130分钟137.14%3140分钟3619.78%4150分钟63.30%5160分钟158.24%60分钟以上4826.37%不固定时间2513.74%调查中发现:经常参加轮滑活动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59%,偶尔参加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7.80%,基本不参加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5.61%。(见表15)选择偶尔参加和不参加占总人数的93.41%,说明参与的人数少。从表16可以看出

44、,学生每周参加2-3次和3次以上的学生只占了18.68%,说明参与的次数少。从表17中发现,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选择在41-60分钟以上的只占37.91%,说明参与的时间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学生的精力有限、学习压力大、惰性强、缺乏意志等有关。因此,我校应加强轮滑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为轮滑教学服务。4我校轮滑选修教学的发展对策4.1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21世纪的教育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作为指导。不管是国际环境的新变化,还是国内的社会改革与发展都对人才素质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新人,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新的理念。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指导思想。因此在高校轮滑教学

45、中,应当首先更新我们的观念,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体现其全体性、全面性、发展性和主体性特征,真正意义上实现轮滑教学的目的任务。4.2加强场地的改造与建设学校领导和有关的部门,要加大对轮滑场地器材的投资与建设,科学的规划,并对场馆进行多功能的开发,为轮滑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因为轮滑教学环境是轮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创造优美的轮滑教学环境对提高轮滑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先进的轮滑场地设施,标准充足的轮滑器材,能满足轮滑教学活动的需要,并保证和促进轮滑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轮滑设施和器材的外部特征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不同颜色轮滑器材的合理搭配、整洁有序

46、的场地设施可以使学生练习的兴奋性提高,从而产生运动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从而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轻松愉快的得到锻炼,轮滑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就会得到提高,轮滑课就会成为学生喜爱的体育课。4.3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在体育课中安排一定时间用于体育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改变其对体育课的态度,优化课程设置;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学会科学指导自身锻炼的方法;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有针对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发挥最大作用的前提,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所谓“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这个意思;科学进行学习考核,建议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全面性原

47、则、客观性原则、综合性原则。4.4积极营造轮滑课外活动的氛围许多教育实践证明:课堂教学需要课外活动支持,方能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换言之,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并在某种程度上还能使有些课程课时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基于此,我校应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广泛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轮滑活动,以实现课内外轮滑教学的有机结合,如成立轮滑俱乐部、轮滑协会等,并且鼓励或是为学生创造条件参加比赛,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参与轮滑活动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学以致用,并且还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对轮滑的兴趣,加深对轮滑的认识。因此,营造浓郁的轮滑氛围,是进一步深化高校轮滑教学的重要途径。4.5加强轮滑教学师资队伍

48、的建设与培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轮滑运动是一项深受大学生欢迎的体育运动,开设轮滑教学能够更好的促进轮滑运动的发展,也可以给我校教学带来一个亮点。从全国范围来看,只是从近几年开始才有部分院校开展此项教学课程,我校是刚刚跨入轮滑教学开设中的新成员,教练和师资培养现状明显落后于其他高校。因此,我校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培训交流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我校应重视和抓好轮滑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聘请轮滑教练或专业人员对我校轮滑技术好的教师进行培训;也可以派教师到其他高校参观学习交流,为轮滑教师提供学习和更新知识的机会;其次,我校还应加强专业轮滑人才的引进工作或面向社会进行外聘轮滑教

49、师或教练。5 结论与建议5.1 结论5.1.1我校开设轮滑课的课时少,轮滑项目的种类较少,普及的范围小。5.1.2我校轮滑师资人数少,不能满足轮滑教学广泛开展的需要。5.1.3课程的安排不够合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率严重的不协调。虽有现代化的多媒体,但是没有真正的运用的实际的理论知识教学上。5.1.4我校的轮滑场地严重的缺乏,标准的场地根本没有,轮滑器材也少之又少,限制了轮滑教学的开展。5.1.5我校学生的安全意识缺乏,轮滑课上很少有人带护具,安全意识有待于提高。5.1.6我校的轮滑课外活动不理想,参与的人很少,这对于我校轮滑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兴趣及其习惯都产生不利的影响。5.2 建议5

50、.2.1我校应重视轮滑选修教学的开展,使轮滑选修教学得到广泛普及。5.2.2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学校的橱窗广播节目等手段提高轮滑在学生中的影响,并使之成为学校的体育文化。5.2.3轮滑课开设的内容应丰富多彩,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重视轮滑课教学,在理论教学中,应采取现代化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并多种手段相互配合。5.2.4学生应积极参加轮滑课外活动,通过多渠道获取轮滑知识,加强自我的提高。5.2.5加强同其他高校轮滑协会及轮滑俱乐部的相互交流,学生应多利用网络学习轮滑知识与技术,多参加一些轮滑的比赛,以提升自身轮滑水平。参考文献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92 .薛志

51、伟,张强.辽宁省普通高校轮滑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报,3 常早清.人的发展与素质教育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4体育项目大全,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8:2035张强,于明涛等,滑冰轮滑,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1036李瑶章,符进学,轮滑运动,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9:17刘仁辉,戴登文,速度轮滑,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28李旭强,何劲鹏,哈尔滨市高校轮滑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M ,东北师范大学,2009.04.089 李旭强,何劲鹏,哈尔滨市高校轮滑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M ,东北师范大学,2009.04.081

52、0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北京:北京体育人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11姚国伟.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人民教育出版社12张强,于明涛等,滑冰轮滑,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10313李瑶章,符进学,轮滑运动,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9:114刘仁辉,戴登文,速度轮滑,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2315王健.体育专业课程的发展及改革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2-13516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34-14217陶玉晶.对提高高校速度轮滑专业课教学效果的研究J.冰雪运动,2004,(1):21-22.18毛

53、振喜.我国近10年速度轮滑研究综述J.冰雪运动,2005,(3):18-19致谢本课题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到指导老师杨中民讲师的亲切和细心的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谨的科学态度,谨慎的治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学位论文的最终完成,杨老师都给与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我在次谨向杨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致敬。其次,我要感谢黄山学院体育系各位老师,他们为我创造了良好的研究条件和默默无闻的帮助,谨向各位领导和老师表示诚挚的敬意。论文从进入可提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许多可敬的同学和校友朋友们给了我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的父母,谢谢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