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07107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8.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一学期任教学科:任教年级:任教老师:xx市实验学校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势地形、土壤植被、主要气候类型、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等; 人文环境特征,包括人口数量与分布、乡村与城市、少数民族分布、交通运输状况等。我国 是一个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人文荟萃的国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描述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能够分析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与劣势。(二)过

2、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的地图,培养观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并通过从地 图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为指导现实生活,分析、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打好基础。(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培养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同时能够对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我国的主要山脉和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位置,我国地势特点及三级阶梯 的分界线。2 .难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三、教学策略1 .直观教学法:通过运用地图、展示图片等方式,为学生呈现出直观、形象的地理课堂。2 .启发教学法:通过对学生提出启发式的问题,引起学生

3、探究知识的欲望,以得出结论,掌 握相应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问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共同讨论,相互补充,解决问 题,体现“集体思维过程”的教学。4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种类型的教学地图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 .展示世界地图,并标注出 四大文明古国。我们人类历史上 曾经出现过四大文明古国,令人 惊奇的是除中国外,其他的三种 文明都因外族入侵而中断,甚至 消失。唯独我们中华文明绵延五 千年,从未中断。中华文明绵延 不绝的原因何在呢?今天我们 就从地理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 中华文明能够绵延不绝, 卓然屹 立于世

4、界的东方。2 .展示中国地形图学生尝试回答问题1 .通过设问的方法, 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 欲望。2 .通过地图直观呈 现,感受我国复杂多 样的地形。活动:一 图观大卜设问:从哪里可以看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引导学生读图5-13中国的地形。学生找出我国主要山 脉和丘陵、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得出我国地形种类齐 全的结论。通过活动,引导学生 熟悉我国主要地形单 元。1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题。2 .通过读图,找到高原、盆地、学生回答:1.青藏高 原:北部是昆仑山脉,平原这三种地形与山脉的位置 关系,可以得出“四大高原、四 大盆地、三大平原镶嵌在山脉与 山脉之间,山脉是我国地形的基 本骨

5、架”的结论。南部是喜马拉雅山 脉,东部是横断山脉。2 .塔里木盆地:北部 是天山山脉,南部是 昆仑山脉。3 .华北平原:西部是 太行山脉展示空白中国地形图,给学 生5分钟时间记忆我国主要地 形名称与位置,并填写空白中 国地形图。记忆中国地形图 中的主要山脉和丘 陵、高原、盆地、平 原,并填写空白中 国地形图通过本活动,让学到 的知识,随即能够得 到运用,以期能够达 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后来的知识做铺 垫。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题。(可 以参考课本第 8贝图5-7中国 的人口,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证 实或提不。)学生回答:我国人口 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 地区。1 .虽然大多数人居住在地势坦 荡的平原地

6、区,但是还一部分 人世世代代在山区居住。那么什 么样的地形才称得上是山区? 介绍山区概念,可以用“山区 = 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来表 示。2 .展示5-13中国地形图与 图5-15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 图,得出“我国是一个山区面 积广大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到全 国总面积的2/3”的结论。阅读课本,明确“山 区”这一概念。设问:结合我们丽水的亲身体验,谈谈对山区的感受以及如何利用有利条件更好的开发山 区?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 相关图片和事例,以加深学生印 象。1 .有利条件:山区 后茂密的树林,清澈 的泉水,洁净的空气, 可以发展旅游业。 山区地形复杂,资源 丰富,可以发展农、 林、牧、

7、副等多种经 营产业。山区河流 地势落差大,可修建 水电站。2 .不利条件:山区 道路坑坑洼洼,交通 不便。平原较少, 不宜耕种。山区灾 害多发,如滑坡、泥通过鼓励学生说出自 己对家乡的感受,总 结提炼出山区的优劣 条件,加深学生对家 乡的了解。石流等。我国山河锦绣,千姿百态,即使 是同一地形,在/、同的地方,也 展现出各自/、同的形态。 以我国 四大高原为例,课件展示四大高 原图片,引导学生读图5-14,将 四大高原的景观与课本文字描 述及中国地形图中的地理位 击一对应。学生回答:黄土高原C,青藏局原 A ,内 蒙占高原D,云贵高 原B在图中指出四大高原 的对应位置1 .展示诗词“滚滚长江东逝

8、水” “一江春水向东流”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 .设问:这些诗句好像都在讲一 件事,都在说什么?(若学生答 不出则引导:我国大多数河流的 流向是什么?)为什么我国大多 数河流会向东流?请同学们说 出自己的答案,接卜来论证答案 的准确性。学生回答:我国大多 数河流自西向东流。 学生回答:因为我国 地势西局东低。通过问题,引发学生 思考,对身边地理现 象的认知更加透彻。1 .展不图5-13中国的地形、 图5-16沿北纬32的地形剖 面图和图5-17中国三级阶梯 分布图,设问:我国地势哪高 哪低?呈几级阶梯?通过观察 分层设色地形图,直观感受地形 剖囿图及二级阶梯分布图。2 .还

9、可以让学生结合图 5-17中 国三级阶梯分布图的三级阶梯 分界线,用彩色笔在图5-13中 国的地形上勾勒出来。学生回答:1 .我国地势西高东 低,自西向东逐级降 低,大致呈三级阶梯。2 .用彩色笔在中国 地形图中勾勒三级 阶梯分界线。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 的地图中获取有关信 息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题学生回答:1 .我国地势西高东 低,自西向东逐级降 低,大致呈三级阶梯。2 .A第三级阶梯;B 第二级阶梯;C A 阶梯活动二:破解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之谜现在我们可以解决本课一开始 的那个问题了吗,为什么我们中华文明能够绵延 5000年而从未 中断呢?(强调地理环境只是其 中一个因素。而且这一因素正随着

10、人类活动的增强而逐渐减弱,学生讨论回答:这是 因为我国的地理环境 具有封闭性:我国的 东部、东南部向向海 洋,我国的东北部、 北部、西北、西部、应用本节课所学知 识,分析解决问题, 以期达到梳理消化知 识的目的,并激发学 生努力学习文化知 识,为祖国做贡献的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中华文明的灿烂延续需要在座 各位同学们的智慧与力量。)课堂小结爱国情怀。西南部被河流、原始 森林、沙漠、高山峻 岭所阻隔,形成了一 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 元,这些是古人无法 逾越的天然屏障,成 功的阻挡了外敌入 侵。对照图5-13中国的地形完成下表,以明确本课的重点,复习巩固知识。A级阶梯海拔:4000米分界

11、第二级阶梯 线主要地形区: 青藏局原、柴昆仑山 海拔:1000-2000米 分 界 第三级阶梯祁主要地形区:内蒙占 线达木盆地连山脉局原、黄土局原、玄 大兴 海拔:500米横贵高原、塔里木盆地、 安岭 主要地形区:东北断山脉准畴尔盆地、四川盆平原、华北平原、 地太行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南丘陵巫山一 雪 峰山五、板书设计复(a多1样一、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类型齐全Y2山区面积广大13.同一地形,景观差异也很大的 二、胧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地六、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根据课标要求,历史与社会是以历史和地理为基础,整合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内容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本课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社会这门文科综合课程的特点,突显出人文精神与地理的综合视野。注意加强地理教学内容的纵向联系和横向拓展,融合渗透了地理、历史这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知识,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2 .败笔之处因为个人能力和课堂时间限制,对于“学中教”的运用还不够熟练,不能充分做到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