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二轮练习智能考点-化学反应的限度

上传人:xin****18 文档编号:40602889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9高考化学二轮练习智能考点-化学反应的限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高考化学二轮练习智能考点-化学反应的限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高考化学二轮练习智能考点-化学反应的限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化学二轮练习智能考点-化学反应的限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化学二轮练习智能考点-化学反应的限度(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2019 高考化学二轮练习智能考点-化学反应的限度 I .课标要求 1. 能“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 反应物的转化率。 2.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3. 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n.考纲要求 1.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 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 单的计算。 3. 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 一般规律。 4.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

2、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m.教材精讲 1. 本考点知识结构 2.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 应中使用“、 ”。 3.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的 建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在可逆反 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 反应 I 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 化学 反征勺限度 逆反应达平衡状研究 反应进行到学反应限度的 变化, 正反应这种状态量描述学平衡状态, 简称化学平衡。 平衡转化率 究的对象是可逆反 等 动 变 V正=V逆工 0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虽然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 外界条件改变,平衡也随之改变 4.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3、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aA+bB . cC+dD 物浓度的乘幕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乘幕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 (浓度平衡常数)。 cd 2数学表达式: _ CCDd 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当达到化学平衡时, 数称为压强平衡常数。即 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均称为化学平衡常数。 丄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 记作K,称为化学平衡常数 将由各物质平衡分压算得的平衡常 3意义:平衡常数的大小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即反应限度 ;平衡常数的数值 越大,说明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4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浓度无关。 5. 平衡转化率:对于可逆反应 aA+bB - cC+dD,反应物 A 的平衡转化率

4、可以表示为: a A= co(A) A/Co(A) X 100% 6.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化学平衡移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反应条件改变,平衡混 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随之发生改变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这种由一个平衡达到新的平衡的 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移动。 V正=V逆,但正 。反应条件对化学 。平衡的影响 2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改变温度: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改变浓度: 假设QV匕,化学平衡正向向右移动。 假设QKc,化学平衡逆向向左移动。 改变压强: 假设 Qv ,化学平衡正向向右移动。 假设QKp

5、,化学平衡逆向向左移动。 3勒夏特列原理:在封闭体系中,如果只改变平衡体系中的一个条件时,平衡将向 减弱这个条件改变的方向移动。 【解析】 由图可知,Y 随 X 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该反应的特点是正反应是一体积增大的吸热反 应。当升高温度时X 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N0 的物质的量减少;当增大压强时 X 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N0 的转化率减小。而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点评】坐标轴的意义与化学反应原理的对应实质上是考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形象化认 识。明确化学反应原理是解答这一类试题的基础, 正确识图是解答这一类试题的关键。 此题 使用勒沙特列原理结合图像进行分析便可作答

6、。 例 2. I 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1假设开始时放入 ImolA A (气)+B (气) C (气) 和 ImolB, 到达平衡后,生成 amolC,这时 A 的物质的 量为 _ mol 。 2假设开始时放入 3molA 和 3molB,至 U 达平衡后,生成 C 的物质的量为 mol 。 3 假设开始时和入 x molA、 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 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 是 ymol 禾口 3amol,那么 x = mol , y = mol 。 平衡时,B 的物质的量 _ 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 2mol 乙等于 2mol 丙小于 2mol 丁可

7、能大于、等于或小于 2mol 做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 4假设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 3molC,待再次达到平衡后, C 的物质的量分 数是 _ 。 IV .典型例题 例 1. 05 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题 14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N0 g; H 0,达到平衡。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 X, Y 随 X 的 Y 4 2NO2 g 02 g 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X 表示温度时, X 表示压强时, A C D 当 当 当 当 Y 表示 NO 的物质的量 Y 表示 NQ 的转化率 X 表示反应时间时,Y 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X 表示 N0 的物质的量时,Y 表示 02的物质的量 混

8、合气体的密度是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 0 的物质的量增多。因此答案为 AB。 当增大 N0 的物质的量时,平衡正向移动, n.假设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 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反应 5开始时放入 ImolA 和 ImolB 到达平衡后生成 bmolC。将 b 与1小题中的 a 进行 比较 选填一个编号。 甲av b 乙ab 丙a = b 丁不能比较 a 和 b 的大小 做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 。 【解析】 1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 amolC 必消耗 amolA,故平衡时 A 的物质的量为1 a mol。 2由于初始状态为1的 3 倍,故平衡时生成的 C 必为1的 3

9、倍,即生成 C 的 物质的量为 3a mol。 3据平衡时 C 的物质的量为 3amol 及2小题中 A、B 初始物质的量知,A B 最初 的物质的量应分别为 3mol、3mol,由于产物中已生成 1molC,故 x = 3 1mol=2_ mol 。 平衡时 A 的物质的量 y =(3 3a)mol , B 的物质的量也为(3 3a)mol,由平衡时 B 的物质的量可知,当 3a 1 时,B 的物质的量小于 2mol,当 3a = 1 时,B 的物质的量等于 2mol,当 3av 1 时,B 的物质的量大于 2mol,故答案选丁,理由如上横线部分。 4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 3molC,相

10、当于初始状态时 A B 的物质的量分别 为 6mol、6mol,即为3小题中初始状态的 2 倍,故可推知平衡时 C 的物质的量为 6amol, 平衡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为 6 6a+ 6 6a +6amol = 126amol,故 C 的物质的量 分数为 6amol/(12 6a)mol = a/(2 a)或 a/(2 a) x 100% 5由于温度不变、体积不变,而 1中容器的体积变小,故5小题中容器的压 力小于1小题中容器的压力, 有利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反应达平衡时 a b 答案 选乙,理由如上横线部分。 【点评】此题是一种“链条式”的化学计算题。它由浅入深,环环紧扣,突出考察考生

11、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相同的初始状态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等效平衡 ,与达到平 衡的过程无关,反之,相同的平衡状态或倍数关系可以反推得到相同的初始状态或倍 数关系。大胆进行想象是解答这一类试题的关键。 此题在第3小题和第5小题中两次要求考生简答“做出此判断的理由” ,它不仅 要求考生知其然,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考生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 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进 行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例 3. 05 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题 23在密闭容器中,由一定起始浓度的氙 Xe和 F2 反应,可得到3 种氟化物。各种生成物在平衡体系内的分压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气 体的分压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1420

12、K 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假设反应中消耗 1molXe,那么那么转移电 子 mol。 2600800K 时,会发生反应 XeFs(g)XeF 4(g)+F 2(g) 其反应热厶 H0填“”、或“V” 3900K 时,容器中存在的组分有。 【解析】 (1) 由图像知,420K 时,主要生成 XeR,故其反应方程式为: Xe+3F2=XeF 又由反应式知,当有 1molXe 参加反应时,Xe 由零价变到正六价,故转移电子 6mol。 2。因为随温度升高,XeF6的分压减小,XeR 的分压增大,即 XeF6(g)XeF 4(g)+F 2(g) 平衡向右移动,根据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13、的原理可知,故该反应的H 0。 n D. 3molC+1molD 5.下图是表示外界条件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对下述反应的影响, Ls+Gf2Rg,其 H0,在图中 y 轴是指 y A. 平衡混合物中 R 的质量分数 B. 平衡混合物中 G 的质量分数 C. G 的转化率 D. L 的转化率 二.选择题以下各题均 12 个合理答案 1.01 x l07Pa 1.01 x 106Pa 罗费 g +3Bg2Cg; Hv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 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以下关系图: 以下判断一定错误的 A. B. 图n研究的是 一 、一底 6、 2004 年江苏省高考化

14、学题第 18 题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1 选项是 B 的转 化率 温度 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催化剂的效率较高气 体 压强对 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n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时间 I 3由 900K 时的曲线知,三种氟化物均可存在,由于是可逆反应,故还可存在 F2两种单质,故其答案为 F2、Xe、XeF6、XeH、XeF2。 【评述】此题是一道综合性图像题。科学准确地分析图形,如理解顶点、拐点的意义, 理解曲线的变化趋势, 将图像中的信息与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关联, 进而得出解题的思维方法。 即由“形”到“化学反应原理”再到具体的解题

15、方法与过程,是考生思维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V .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均只有一个合理答案,请将合理答案的序号填在第二卷题首的答案栏内, 填在其它地方无效 1. 04 广东 18下图曲线 a 表示放热反应 Xg+YgZ g+M g+N s进行过程 中 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假设要改变起始条件, 使反应过程按 b 曲线进行,可采取 的措施是 A. 升高温度 B. 加大 X 的投入量 C. 加催化剂 D. 增大体积 2. 04 年广东 5在恒温下,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 丁 2NQ gN2O4 g达平 时间 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 NQ g,重新达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

16、时相比, NQ 的体积 分数 A. 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3. 04 年广东 9一定温度下,反应 2SQ+Q2SQ 达到平衡时,n(SQ2) : n(Q2) : n(SQ)=2 :3 : 4。缩小体积,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 n(Q2)=0.8mol,n(SQ 3)=1.4mol,此时 SQ 的物 质的量应是 A. 0.4molB.0.6molC.0.8molD.1.2mol 4. 在一个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了 2molA 和 ImolB,发生反应: 2A g+Bg3C g+D g 达平衡时,C 的浓度为 Wmol/L。假设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 始物质,达平衡后,C 的浓

17、度仍为 Wmol/L 的是 A. 4molA+2molBB.2molA+1molB+3molC+1molD C.1molB+3molC+1molD Xe 和 的 转 化 率 按以下四种配比作为起 时间 0 - 总 乙 压 乙 甲 时间 0 D.图川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催化剂的效率较高 7、以下哪种说法可以证明 N2+3H2NH已达到平衡状态 A. 1 个 N 三 N 键断裂的同时,有 B. 1 个 N 三 N 键断裂的同时,有 C. 1 个 N 三 N 键断裂的同时,有 D. 1 个 N 三 N 键断裂的同时,有 8. 在高温下反应 2HBr(g)fl 2(g)+Br 2(

18、g),其 H 0,达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 可采取的方法是 A.减小压强 B.扩大体积 C.升高温度 D.增大氢气的浓度 9. 在一个刚性密闭容器中注满 NO, 25C时,NQ 和 N2C4建立如下平衡: 2NON 看,其 H p+g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m+n p+g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m+r p+g 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m+n 0,随着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 质量有变小的趋势,那么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B、C 可能都是固体 B.B 和 C 一定都是气体 C.假设 C 为固体,那么 B 一定是气体 D.B 和 C 可能都是气体 四此题包括 2 小题 3 个 H

19、- H 键形成 3 个 H- H 键断裂 6 个 N- H 键断裂 6 个 N- H 键形成 13. 如下图所示,烧杯甲中盛放 100mL6molL-1的盐酸溶液,烧杯乙中盛放 100mL 冷水, 现向烧杯甲中放入 25gNaCH 固体,同时向烧杯乙中放入 25gNHNC 固体,搅拌使之溶解。 1A 瓶中气体颜色,理由是。 2B 瓶中气体颜色,理由是。 14. 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是: FeO(s)+CC(g)Fe(s)+CO 2(g),其 H 0, K=1 CO g+Cl2(g)COCl2(g),其 Hv 0,屜=5X 104 COC2(g)CO、 g+Cl2(g),其 H 0, K

20、F=?3 1根据反应的平衡常数 K的表示式,以下等式必定成立的是。 A. c(PCl 5)=c(PCl 3)=c(Cl 2)=1 B. c(PCl 5)=c(PCI 3)+c(Cl 2)=1 C. c(PCl 5)=c(PCI 3)c(Cl 2) 2反应和反应的平衡常数 K表达式填“相同”或“不同” ;K=。 3降低 Cl2浓度,反应的平衡常数 &值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要使反应和反应的 K值相等,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反应和反应同时升高温度 B. 反应和反应同时降低温度 C. 反应降低温度,反应维持 210 C 六.此题包括 2 小题 18. 04 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第 2

21、9 题恒温下,将 amoN 与 bmolf 的混合气通入一 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2 g+3H2 g2NH g 1假设反应进行到某时刻 t 时,nt(N2)=13mol , nt(NH3)=6mol,计算 a 的值。 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716.8L(标准状况),其中 NH 的含量体积分 数为 25%计算平衡时 NH 的物质的量。 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 ,n(始) :n平=。 4原混合气体中,a : b=o 5达到平衡时,N2和 H2的转化率之比,a (N2) : a H2=。 6平衡混合气体中, n(N2) : n(

22、H2) : n(NH3=。 19.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Hb(g)+Br 2(g)2HBr(g)。加入 1molH2 和 2molB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 amolHBr见下表“”项。在相同条件下,且保持平衡时各 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对以下编号 13的状态,填写表中的空白: 编号 起始状态mol 平衡时 HBr 物质的量 mol H2 B2 HBr 1 2 0 a 2 4 0 1 0.5a m n(n 2m) (n _m)a 考点十八“化学反应的限度”参考答案 一.1.C2.C3.A4.D5.B 二 6AB7.AC8.C9.CD10.AC11.D12.CD 三. 1

23、3.(1)变深;氢氧化钠溶解放热,中和盐酸也放热,溶液及 A 中气体温度升高, 平衡2NQN2C4,其 HV 0向生成二氧化氮的方向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变大,故颜色加 深。2变浅;硝酸铵溶解吸热,乙中溶液及 B 中气体温度降低,使反应向生成四氧化二氮 的方向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减小,故颜色变浅。 14.(1)增大,增大。 2否,大于,此时CQ/CO V 0.263,因温度不变,K 值不变, 为增大CQ/CO比值,需 V正 V逆。 四. 15. 12; 1; 3; 2。 2气;固或液;气。3放热。 16. 1; 2逆反应; 0 XV 3.0(3) V 17. 1C; 2不同;1/K?=2X 10

24、。3不变。4A。 五. 18.【解析】 1设达 t 时刻时反应的 N2的物质的量为 X。 N2 g+3H2 g2NH g 起始量:ab0 t 时刻:136 据方程式知: X: 6mol=1 : 2 X=3mol a=13+3=16 2n 平NH=716.8L/22.4L mol _ 1X 25%=8mol 3由2的结果知平衡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8mol,平衡混合气的物质的量为 32mol。 / n(始)=a+b=16+b N2 g+3H g2.NH g 起始量:16b0 平衡量:16_4b_ 128 16 4+ b_ 12=32_ 8 b=24 n(始):n平=16+24: 32 =5 : 4

25、 4a : b=16: 24=2 : 3 5据3的结果知, a (N2)=4/16 X 100%=25% a H=12/24 X 100%=50% 故 a (N2) : a H2=1 : 2 6同理,由3的结果知, n(N2)=12mol , n(H =12mol : n(NHs =8mol 故 n(N2) : n(H2) : n(NHs =12 : 12 : 8=3 : 3 : 2 19. 12a 20, 0.5 32(n-2m)。 解析:等温等容条件,化学反应是等体积反应, “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 变”即为等效平衡。由等效平衡的性质有: 1n(HBr,平)=2amol。 2设

26、Hz、B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y,根据等效平衡性质,采用极限法一 边倒方法:f(g)+Br 2(g).一二 2HBr(g) 平衡 xy0.5a 倒推 0.50.51 、.= 、.= 倒推起始 x+0.5y+0.50 与平衡 HBr 为 amol,情形2平衡时为 0.5amol,是的 1/2。根据等效平衡的性质,“倒 推已起始” H2和 Br2物质的量也应该是“平衡”的 1/2。 - x+0.5=1/2 解得:x=0 I y+0.5=2/2y=0.5 3设 HBr 起始时为 x、变化 2z 摩,那么: Ha(g)+Br 2(g) .匸 2HBr(g) 起始 mnx 变化 zz2z 平衡 m-zn-z(n-m)a 平衡时总物质的量=m-z+n-z+( n-m)a=n+m-2z+( n-m)a(mol) 与(1)等效平衡比较得:n-ma:(n+m-2z+(n-m)a=a:3 由该平衡可得:x+2z=( n-m)a 解得:z=(4-a)m+(a-2)n/2 x=2 n-2mmol。 所以,n(HBr,起)=2(n-2m)mol.。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