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检查的临床意义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40518567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神经系统检查的临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神经系统检查的临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神经系统检查的临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检查的临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检查的临床意义(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神经系统检查的临床意义一 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即内科学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上,常有重要意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特别注意:(一) 意识状态:意识是大脑的一种高级活动,是对外界环境和自身产生的信息给予有意义反应的神经过程。意识障碍有以下几种形式:1 嗜睡:这是一种轻度的意识障碍。2 意识模糊:表现为意识的清晰度减低,呈朦胧或混浊状态。3 昏睡状态:处于昏睡中,其意识并未完全丧失。4 昏迷:为对外环境和自身产生的信息给予有意义反应的神经过程的丧失。(二) 精神状态:在神经疾病中,常见以下几个方面的精神症状:1 感知障碍:如听、视、嗅幻觉。2 记忆障碍:常见为记忆减退和遗忘。3 情感障碍:表现为强哭

2、,强笑,欣快,淡漠及情绪不稳定。4 智能障碍:检查方法为:常识提问,计算力,理解力,判断力,智能障碍分轻,中,重度(鲁钝,痴愚,白痴)。二 、语言功能 言语障碍,即表现为失语症。失语症多为混合性,宜分别检查。1 运动性失语:不能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而保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病变多在优势半球的额叶。2 感觉性失语:对语气的感受。鉴别和理解有障碍,而自发语言流利,病变多在优势半球颞叶。3 命名性失语:能了解事物的特征与用途而丧失称呼人名或物名的能力。病变多在优势半球颞枕部。4 全面性失语:语言的表达与理解能力全部障碍。三、 颅神经检查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是有重要

3、意义的,在掌握检查方法的同时,应复习其解剖和生理功能,使能在临床实践中逐步作到准确地定位。1 嗅神经:为传导嗅觉的感觉神经。用有气味的非刺激物质,分别测试病员的两个鼻孔意义:一侧嗅觉丧失,应警惕神经病变,如嗅沟脑膜瘤或颅底骨折,双侧嗅觉丧失多为鼻腔病变或无临床意义。2 视神经:为传导视觉的感觉神经:检查包括视力,视色觉,视野及眼底,神经科注重视野及眼底检查。视野:视野机或对比检查法:注视前方,眼球不动时,能看到的范围。典型的视野改变病例,有助于正确的定位诊断。眼底:主要观察视神经乳头的色泽及边界,视神经乳头边界模糊或消失,提示颅内高压的可能。2 / 63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支配眼内外肌运动

4、的神经,由于眼外肌麻痹,眼球位置变化,外周物象不能落到视网膜对应点上,而出现视物成双(复视)。 眼外肌麻痹多见于颅外伤、颅底动脉瘤。4 三叉神经:为传导头面部感觉及支配咀嚼肌运动的混合神经。三叉神经感觉纤维受刺激时,该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疼痛。感觉纤维的破坏性症状,表现为该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或消失。三叉神经运动支损害,可出现该侧颞肌、咀嚼肌萎缩无力。三叉神经周围性损害,常由炎症或颅底及桥小脑角肿瘤引起。三叉神经核性损害,常见于脑干脑炎、脑干肿瘤。5 面神经:为混合神经,其运动纤维分布于面部表情肌,其感觉纤维传导舌前2/3的味觉冲动。检查方法:皱额,闭眼,露齿,鼓腮,吹哨。味觉检查:伸舌,涂以有味的

5、液体(酸、甜、苦、咸均可),患者用记号表示液体的味道。面神经麻痹,可分中枢性,周围性两种,临床表现不同。中枢性损害:多见脑炎,脑血管意外,脑肿瘤。周围性损害:病变同侧麻痹,多见于面神经炎。6 听神经:为感觉神经,由司听觉的耳蜗神经与司平衡的前庭神经组成。检查:听表或音叉试验(气骨导比)。正常或者神经耳聋者 气导骨导,传导性耳聋者 骨导气导。前庭功能损害时出现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受损后出现闭目直立症(),多见于内耳性眩晕、椎动脉脑梗及听神经瘤。眼球震颤可分为跳动,摆动二种。为向一个方向快速,向另一方向缓慢的不自主往返运动。多属病理性,眼球震颤以水平性多见,又可见旋转及垂直性眼震,桥小脑肿瘤、椎

6、动脉系脑供血不足可出现。7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二者均为混合神经。舌咽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软腭,感觉纤维支配舌后1/3的味觉。迷走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咽喉部横纹肌,感觉纤维分布广泛:耳廓、耳道、咽喉、气管、食管及胸腹部的内脏。检查法:注意发音嘶哑,有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观察悬壅垂是否居中,软腭高度是否一致,咽反射是否存在及测舌后1/3的味觉。意义:一侧受损,表现为饮水呛咳,软腭上抬差,悬壅垂偏健侧。双侧受损,表现为发音嘶哑、吞咽困难、咽反射消失、舌肌萎缩。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桥小脑角肿瘤及椎基底动脑供血不足等。8副神经:为运动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运动,支配转头、耸肩动作。一侧副

7、神经受损,会出现肩下垂、肌萎缩等,单独的副神经损害少见。多见舌咽、迷走神经损害相伴,可见于颈椎骨折、脊髓空洞症患者。9舌下神经:为运动神经,支配舌肌运动。受损一侧出现舌肌萎缩、舌肌震颤,双侧舌下神经麻痹出现舌体不能伸出,可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颅底蛛网膜粘连、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四运动功能检查1肌力:即肌收缩力,为判断肌力,采用六级分度。观察肢体活动情况,以判断有无瘫痪。检查方法:要求病员作一定动作。加以相反方向的抗力,以观察肌群的力量。2肌张力:即没有随意收缩时,肌肉的紧张度或被动运动时肌肉的阻力,肌张力障碍表现两种形式: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肌肉松弛,被动活动时阻力小,关节活动度大,见

8、于下运动神经元型瘫痪、小脑疾病或深昏迷。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紧张,被动活动阻力大,关节活动度小,多见于椎体系或基底节病变时,前者如中风后遗症,呈折刀样;后者如震颤麻痹,呈铅管样或齿轮状。3不自主运动:不能被意识控制的随意肌产生的不自主、无目的的动作。抽搐:系出现于一定肌群的反复刻板的抽动,常见于基底节病变或癔病。痉挛:指持续性不随意肌肉收缩。可为癫痫发作或缺氧、癔病等表现。舞蹈、手足徐动症:为肢体不规则、无节律、无定型、无目的的运动。多见于基底节受损的表现。震颤:两组拮抗肌交替收缩而产生的不自主、节律性抖动。静止时发生的细小快速震动,称静止性震颤,见于震颤麻痹。活动肢体时发生的震幅较大的晃动

9、性震颤,称动作性震颤。4.共济运动:在正常肌力运动的情况下,使运动得以保持准确、协调、平稳。这种功能障碍称为共济失调。1. 指鼻试验:让病员伸直上肢,然后屈肘,以食指触自己的鼻尖。在接近鼻尖时出现粗大震颤,为小脑受损的表现。2. 轮替试验:让病员用双手作快速旋前、旋后的重复动作。小脑受损时,患肢笨拙、缓慢、节奏破坏。3. 跟膝胫试验:病员仰卧,令其抬起一腿,再放置另一腿膝盖上,沿胫骨向下滑行至脚背,小脑受损时,动作不协调。4. 直立试验:让病员脚跟、脚尖并拢直立,双手平举,异常时,病员站立不稳,常倒向患侧,为小脑受损的表现。五、感觉功能检查:神经系统的损害常以感觉障碍的形式反应出来1. 浅感觉

10、:为外界刺激直接作用于皮肤、粘膜的感觉。 痛觉:让病员闭目后,用大头针轻刺皮肤 温觉:让病员闭目后,用试管盛冷、热水触及要检查的皮肤 触觉:让病员闭目后,用棉花轻触要检查的皮肤2. 深感觉:为刺激肌肉、关节、肌腱等处本体刺激感受器能引起的感觉 位置觉:让病员闭目后,伸屈其远端关节,测试感觉 震动觉:将震动的音叉置于接近皮肤的骨突处,测试有无震动的感觉 精细感觉:即皮质感觉,须在深、浅感觉基本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皮肤定位、平面觉、形体觉、二点辨别觉 感觉障碍的定位:末梢型、神经干型、传导束型六、反射是人体最简单、最基本的神经系统活动 浅反射: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的反射 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

11、反射 腹壁反射:以钝器于腹部上、中、下两侧皮肤由外向内快速动作,引起相应腹肌收缩,锥体束损伤时,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 提睾反射:由下向上轻划大腿皮肤内侧,引起同侧睾丸收缩,锥体束受损时反射减弱或消失 深反射: 肱二头肌:检查者以手指置于其肱二头肌腱上,叩击手指,引起前壁屈曲运动。反射弧通过肌皮神经及颈56节段 肱三头肌:叩击尺骨鹰嘴上方肱三头肌腱,引起前臂伸直运动。反射弧通过桡神经及颈67节段 膝反射:叩击髌韧带,引起小腿呈伸直运动。反射弧通过股神经及腰24节段 踝反射:叩击跟腱,引起足蹠曲。反射弧通过坐骨神经和骶12节段 在神经科临床上,深反射分类为:消失、减弱、正常、活跃、亢进。分别以:,+

12、,+,+,+表示。 病理反射:锥体束病变时,出现正常人所不能见到的反射 巴宾斯基:以钝器划足底外侧沿皮肤,从足跟至足掌前内侧。若拇趾背屈,其余四趾扇形分开则为阳性,提示锥体束损害,可见于中风、昏迷、脑膜炎病人。 等位征:查多克:足背外侧沿皮肤,于外踝下划向足背 奥本海姆:以食指、中指压胫骨前沿,从上而下推滑 戈登:用手捏压腓肠肌 等位征阳性,意义同等于巴宾斯基征 霍夫曼:以食指、中指夹住病人中指,以拇指叩击病人中指指甲。病人其余手指屈曲为阳性,为上肢锥体束征。 七、脑膜刺激征是脑膜受刺激的体征。是脑膜炎最重要的体征,也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高压和脊神经根附近有异物存在时。1. 颈肌抗力试验:

13、下颌不能贴近前胸2. 克匿格氏征:屈髋、屈膝各成100O角,然后向上板直小腿,伸屈受阻八、步态在自然步行时或沿直线行走时,观察其步态1. 交叉步态:步伐小,两足跟向内,足尖向外。因股内收肌张力过高,两腿呈交叉状进行。常见于脑性瘫痪及脊髓不完全性横贯损害时。2. 画圆步态:患侧肌张力增高,屈曲困难,绕向外方呈弧形向前移动,如画圆状。见于偏瘫时。3. 共济失调步态:步态不稳,跨步大,摇摆不稳呈醉汉状。小脑病变时可出现。4. 摇摆步态:因骨盆带肌无力,行走时下肢抬举无力,靠扭动骨盆带动步伐,呈鸭步步态,见于假性肌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患者。5. 慌张步态:肌僵直姿位障碍,躯干前倾,上肢摆动消失,步伐小而快,难于立即止步,见于震颤麻痹患者。6. 7. 8.9. 温馨提示:最好仔细阅读后才下载使用,万分感谢!10.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