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学设计一等奖[9页]

上传人:gfy****yf 文档编号:40502809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摩擦力》教学设计一等奖[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一等奖[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摩擦力》教学设计一等奖[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摩擦力》教学设计一等奖[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摩擦力》教学设计一等奖[9页](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摩擦力教学设计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实验中学郭海燕 【教材分析】本节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在“科学世界”里讲述了增

2、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常见实例和实验,认识摩擦力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3)知道增减摩擦力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实验,科学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能灵活运用物理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勤观察、多动手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科学态度(3)鼓励学生知难而进,勇于接受挑战【教学重点】1、结合生活实

3、际提出合理猜想2、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3、对实验表格进行分析评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相对运动”的理解2、形成假说“摩擦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3、区分“重力”与“压力”4、设计实验表格,体现控制变量法【设计思路】本课以“捉泥鳅”游戏引入,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以现场抓水中的泥鳅和沾满木屑的泥鳅作对比,强烈的反差激发出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并且当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出猜想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刚才亲眼所见的情景,得出合理的猜想,“捉泥鳅”的前后呼应也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本节课的主题是探究影响

4、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为了突显主题,摩擦力定义就不能占用较大篇幅。于是我以两次感受实验,突破 “相对运动”这个难点,从而很快得出摩擦力的定义。教材中选择用毛巾和木板来呈现不同粗糙程度的接触面,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木板较窄,易发生“脱轨”事件导致实验失败,而毛巾较软,易发生堆积,使拖动木块时受到阻碍,我将它们换成砂纸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砂纸很平整,不易起皱,正反两面的粗糙程度不一样,能形成强烈对比的实验效果。另,教材中选用钩码作为重物改变压力大小,我将它改成了密度更大更易放稳的铜质圆柱体,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且更易操作。测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接读出

5、摩擦力大小。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极难控制匀速运动,故给读数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我在评估完第一个猜想的验证实验后,教给学生一种新方法,将拉动木块改为拉动砂纸。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需控制匀速,这一实验方法的改进无疑大大降低了实验的难度。由于学生刚刚学完重力,还没有学习压力,故学生在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极易猜想到重力,并且易将重力混同于压力进行理解。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利用氢气球和电子秤精心设计了三组实验,使学生从实验数据上一目了然地分析出摩擦力与压力有关而与重力无关。实验实验表格也是本课的一大难点。实际教学中,学生很难自己设计出涉及二到五个变量的综合性表格。我用分组实验,每个因素设

6、计一个表格的方法,将难点化解。【教学资源】泥鳅数条、水桶2个、水槽2个、毛巾两条、木屑一盘、捞网一个、大木板一块、电子秤一台、氢气球30个、带挂钩和拉环的铁盒一个 重物若干、细沙一杯、白纸一张、弹簧测力计若干、木块若干、金属柱若干、砂纸若干、空白实验表格若干、自行车一辆、电子白板、多功能实物展示台、手持摄像机及数据线、笔记本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1、请两位学生上台进行捉泥鳅比赛,以一段轻松可爱的捉泥鳅音乐为游戏背景。2、向学生展示一盘加工木材剩下的木屑,让刚才抓得少的学生重抓一次沾满木屑的泥鳅。3、板书课题:摩擦力。介绍并板书摩擦力的符号和单位。

7、踊跃参与、积极思考。1、音乐开始游戏开始,音乐停止游戏结束,用音乐限制比赛时间。2、强烈的反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摩擦力定义1、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摩擦力图片:扫地、磨刀、滑雪、写字,引导学生观察摩擦力发生在哪两者之间。2、提问:同学们还见过哪些摩擦力吗?3、让学生用手掌在桌面上拖动感受摩擦力的存在。4、提问: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要满足什么条件就能够产生摩擦力呢?5、再一次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手掌放在纸面上,保持不动。用另一只手拖动纸运动。6、两次感受相结合,说明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要产生摩擦力并不是需要“运动”这个条件。(提示物体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7、提问:通过感受实验,同学们觉得摩擦力对发生相

8、对运动的物体是起到促进作用还是起到阻碍作用呢?8、总结归纳出摩擦力定义。1、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2、回忆、回答。3、感受。4、回答:运动。5、感受。6、回答:相对运动。7、回答:阻碍作用。1、潜移默化地强调摩擦力定义中的“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这个条件。6、启发学生得出“相对运动”这个答案。7、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对物体的相对运动起到的阻碍作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提问:泥鳅本身是很滑的,可是沾满木屑的泥鳅却很容易捉。是什么发生了改变呢?2、提问: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3、板书猜想。4、让全班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均验证第一个猜想。5、提问:用弹簧测力计如何测摩擦力大小?6、课

9、件展示为何要匀速直线运动。7、宣布实验开始。8、手持摄像机拍下学生无法控制匀速直线运动的视频片段。9、教某组学生用拖动砂纸的方法来进行实验,拍下视频片段。10、用数据线将所拍视频片段下载到笔记本电脑中;收取实验表格。11、用多功能实物展台展示学生表格。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2、播放拍下的两段视频。13、提问:保持木块和弹簧测力计不动时,为何无论以何种速度拉动砂纸,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等于摩擦力大小呢?14、课件展示拉动砂纸的方法能够不用保持匀速而得到摩擦力大小。1、回答:摩擦力。2、回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重力、速度、面积等因素。5、回答:应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710、学生实验,填写实

10、验表格并得出实验结论。4、每次验证一个猜想,降低设计表格的难度。56、强化实验重点:匀速直线运动。712、将实验中的问题拍下来回放,有利于提高评估效率。13、14、使学生深刻体会 “相对运动”;学会并理解测摩擦力的一种新方法。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5、将余下猜想分到各组。16、在各组巡视指导,收取已完成的表格。17、用展台将探究相同因素的表格进行展示比较,带领全班一起分析数据。18、提问:重力与压力是一回事儿吗?19、用黑板擦和大木板演示物体放在水平面、斜面和竖直面的三种情况,分析三种情况下的重力和压力的关系。20、展示电子秤,让学生明白,电子秤的单位虽然是千克,但是若不看单位,示数可看作秤盘

11、受到的压力值。21、在秤盘上垫上白纸,放上装重物的铁盒。22、拉动白纸。23、将一束氢气球系在铁盒上。24、再次拉动白纸。25、往铁盒中增加重物和沙,直到压力值恢复到和第一次相同。26、再次拉动白纸。27、将实验数据填入课件表格。1516、学生用拖动砂纸的方法进行实验,填好数据,得出结论。18、回答:刚才的实验只是物体在水平面的情景,重力改变时压力也改变了。21、读出压力值。22、读出测力计示数。23、读出压力值。24、读出测力计示数。25、压力值相同时喊停,使教师停止加沙。26、读出测力计示数。17、将学生对重力和压力混为一谈的矛盾激化、呈现出来。19、使学生明白刚才重力组和压力组的实验设计

12、都是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结论不可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8、请同学们观察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的数据,比较压力、重力、摩擦力三项指数。29、引导学生比较第一次和第三次实验数据。30、总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8、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9、得出结论:摩擦力大小与重力大小无关。2029、利用三组对比实验,使学生一目了然地分析出摩擦力与压力有关而与重力无关。增减摩擦的方法1、提问:生活中的摩擦力很多,是不是所有的摩擦力都对我们有害呢?2、提问:哪些摩擦对我们是有害的?3、提问:能不能用刚刚探究出来的实验结论想出增减摩擦的方法?4、播放视

13、频片段:在泥坑中打滑的汽车,请学生想办法。5、播放视频片段:给打滑的汽车垫草袋。6、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增减摩擦的实例呢?7、课件展示汽车等图片,介绍减小摩擦的第三种方法:变滑动为滚动。8、播放气垫车视频片段。9、介绍减小摩擦的第四种方法:使接触面分离。课件展示气垫船等图片,并简要介绍工作原理。1、列举有益摩擦的实例。2、列举有害摩擦的实例。3、回答两种增大摩擦的方法和两种减小摩擦的方法。4、回答。6、根据总结出的增减摩擦的方法逐条回答。12、对摩擦进行分类,为增减摩擦的学习作好铺垫。36、现学现用。小结和作业1、学到了哪些知识2、课堂巩固练习:观察自行车,找出哪些部位存在摩擦,分出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并回答是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的。3、课后回家观察卫生间,找出摩擦力,分类并说出增减方法。1、学生对照板书进行总结。2、观察、讨论并回答。13、对节课的学习进行检验。【板书设计】【教学流程图】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