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高三一轮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0482259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9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高三一轮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高三一轮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高三一轮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资源描述:

《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高三一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高三一轮(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单个或者少数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繁单个或者少数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繁殖殖, ,可以形成肉眼可见子细胞的群体可以形成肉眼可见子细胞的群体菌落菌落菌落用途菌落用途:用于微生物:用于微生物纯化、计数、鉴定纯化、计数、鉴定菌落菌落细菌的菌落特征细菌的菌落特征因种而异。因种而异。菌落特征菌落特征是微生是微生物鉴定的重要依物鉴定的重要依据据菌苔:菌落连成菌苔:菌落连成片片 根据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液状培养基需要进行通气培养、振荡培养。液状培养基需要进行通气培养、振荡培养。这种培养基常用于工业这种培养基常用于工业生产生产。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剂

2、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剂,使其成,使其成为固体状态,分离、鉴定、活菌计数、菌种保藏等用为固体状态,分离、鉴定、活菌计数、菌种保藏等用琼脂琼脂加入琼脂的量决定培养基的加入琼脂的量决定培养基的物理状态。物理状态。琼脂的性质琼脂的性质:熔点:熔点:9696度度凝固点:凝固点:4040度度注意:一般细菌不能利用琼注意:一般细菌不能利用琼脂。脂。 基础培养基基础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可供大多数细菌生长。基础培养基是配制特殊培养基的基础,也可作为一般培养基使用。如在牛肉浸液中加入适量的蛋白胨、氯化钠、磷酸盐,调节如在牛肉浸液中加入适量的蛋白胨、氯化钠、磷酸盐,调节 pH7.2pH7

3、.27.67.6,经灭菌处理后,即为基础液体培养基;如再加入,经灭菌处理后,即为基础液体培养基;如再加入0.3%0.3%0.5%0.5%的琼脂,则为基础半固体培养基;加入的琼脂,则为基础半固体培养基;加入1%1%2%2%的琼脂,则为基础的琼脂,则为基础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根据培养基的功能 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用以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伊红和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带有金属如伊红和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带有金属光泽光泽, ,可以用来鉴别大肠杆菌可以用来鉴别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生大量混淆酸,可染上酸性伊红,伊红又和美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生大量混淆

4、酸,可染上酸性伊红,伊红又和美蓝结合,菌落被染成深紫色,从菌落外貌的发射光中还可以看到绿蓝结合,菌落被染成深紫色,从菌落外貌的发射光中还可以看到绿色金属发光色金属发光 选择培养基n加链霉素 可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将真菌分离出来。(链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链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 ,对酵母菌和霉菌不起作对酵母菌和霉菌不起作用用. .加入一定量链霉素的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酵加入一定量链霉素的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母菌和霉菌. . )n加高浓度的食盐 抑制多种细菌生长,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n无氮培养基 可用以选择能固氮的细菌。n不加

5、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 分离自养型微生物加富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成分的营养物质仅适合一种或一类微生物,从而使此类生物生长繁殖较快淘汰其他微生物 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而不与,而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 -纤维素的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

6、中就会出现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就会出现以纤维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纤维二糖纤维二糖C C1 1酶、酶、CxCx酶酶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葡萄糖纤维素纤维素三、三、培养基的营养物质培养基的营养物质1 1、水水2 2、碳源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提供碳元素的物质)3 3、氮源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提供氮元素的物质)4 4、无机物无机物(无机盐)(无机盐)5 5、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如维生素、含氮

7、碱基)量有机物。如维生素、含氮碱基) 碳源碳源可作为碳源的物质有可作为碳源的物质有: :a.a.含碳无机物含碳无机物: : b.b.含碳有机物:含碳有机物:蛋白质蛋白质脂肪酸脂肪酸不同微生物所利用的碳源不同不同微生物所利用的碳源不同a. 异养型微生物异养型微生物的碳源为的碳源为b.自养型微生物自养型微生物的碳源为的碳源为碳酸盐碳酸盐 碳酸氢盐碳酸氢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糖类(主要)糖类(主要)含碳有机物(有机碳)含碳有机物(有机碳)含碳无机物(无机碳)含碳无机物(无机碳)氮源氮源可作为氮源的物质有可作为氮源的物质有: :a.a.含氮无机物:含氮无机物: b.b.含氮有机物:含氮有机物:蛋白胨蛋白胨

8、牛肉膏牛肉膏尿素尿素氮气氮气氨气氨气硝酸盐硝酸盐铵盐铵盐注意: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麦芽汁注意: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麦芽汁等天然营养物质中既含有碳源又同时含有等天然营养物质中既含有碳源又同时含有氮源、生长因子等营养要素氮源、生长因子等营养要素无菌操作无菌操作1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2 2、无菌操作、无菌操作 避免杂菌感染操作对象的操作过程避免杂菌感染操作对象的操作过程3 3、哪些地方有菌可能导致菌体感染?、哪些地方有菌可能导致菌体感染? 操作者操作者 培养基、接种工具、器皿培养基、接种工具、器皿 空间空间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操作无菌操作

9、1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2 2、无菌操作、无菌操作 避免杂菌感染操作对象的操作过程避免杂菌感染操作对象的操作过程3 3、哪些地方有菌可能导致菌体感染?、哪些地方有菌可能导致菌体感染? 操作者操作者 培养基、接种工具、器皿培养基、接种工具、器皿 空间空间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二)、分离纯化大肠杆菌通常把无菌条件下将微生物接入培养基的操作过程叫做接种。1. 方法:微生物的接种的常用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骏业进行一系列的

10、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n2 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微生物的原理: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平板表面,经过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分散成单个细胞,在培养皿表面形成单个菌落。n1 平板划线法分离微生物的原理:连续划线。连续划线。由于划线后,线条末端的细菌的数目比线条由于划线后,线条末端的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减少,最终能 得到由

11、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菌落。 (1)平板划线操作:一旦划破,会造成划线不均匀,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同时存留在划破处的单个细胞无法形成规矩的菌落,菌落会沿着划破处生长,会形成一个条状的菌落。(二)、分离纯化大肠杆菌1. 方法:第一次灼烧每次划线之前灼烧划线结束灼烧目的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或感染操作者(2)稀释涂布平板的操作方法(二)、分离纯化大肠杆菌1. 方法:(2)稀释涂布平板的操作方法(二)、分离纯化大肠杆菌1. 方法:(二)、分离纯化大肠杆菌2. 培养、鉴定:将接种后的

12、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对照组)都放入到37恒温箱中,培养12h和24h后,分别观察并记录结果。 3. 菌种保存:接种到固体斜面培养基,菌落长成后置于4冰箱保存。长期保存: 甘油管藏法临时保藏: 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还需要进行_实验,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发酵方法有_ _ 发酵和发酵和_ _ 发酵。纤发酵。纤维素酶测定方法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酶测定方法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所产生的维素所产生的_ _ 含量进行定量测定。含量进行定量测定。发酵产纤维素酶发酵产纤维素酶 液体液体 固体固体 课题延伸课题延伸分解分解纤维纤维素的素的微生微生物的物的分离分离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种类、作用、催化活力种类、作用、催化活力刚果红染色刚果红染色筛选原理筛选原理实实验验设设计计土壤取样土壤取样选择培养选择培养纯化纯化培养培养鉴别鉴别培养培养前置染色法前置染色法后置染色法后置染色法富含纤维素土壤富含纤维素土壤增大分解菌含量增大分解菌含量染色鉴别染色鉴别分离出分解菌分离出分解菌课堂总结课堂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