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专题练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448905 上传时间:2021-11-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二氧化硫专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二氧化硫专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二氧化硫专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二氧化硫专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硫专题练习(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1 第 15 讲 氧化硫 环境保护 # # 1. 下列情况可能引起水污染的是 ( ) ① 农业生产中农药 ?化肥使用不当 ②生产中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 ③工业生产中废气 ?废渣 ?废液排放不当 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⑤石油运输过程中因泄露流入江河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 全部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污染的基础知识 , 属于容易题 ?题目所给情况均能引起水体的污染 ? 答案 :D 2. (2010 •绵阳中学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CQ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 ② 正常雨水的pH为

2、5.6,主要是因为溶解了 SQ ③ 利用太阳能 ?风能和氢能替代化石能源可以改善空气的质量 ④ 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 , 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⑤ 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 , 废电池要集中处理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⑤ D. ①②④⑤ 解析:正常雨水的pH为5.6,主要是因为溶解了 CQ,②错误;含磷合成洗涤剂易造成水体 “富营养化” , 导致水体污染 , ④错误 ? 答案:C 3. 银耳本身为淡黄色 , 福建省生产出一种雪耳 , 颜色洁白如雪 ?其制作过程如下 : 将银耳 堆放在密封状况良好的塑料棚内 , 在棚的一端置一口锅 , 锅内

3、放硫磺 , 加热使硫磺熔化并燃烧 两天左右 , 雪耳就制成了 ?这种雪耳对人体是有害的 , 制作雪耳利用了 ( ) A. 硫的还原性 B.硫的氧化性 C.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D.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解析 : 硫易燃 , 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有些不法商贩常用此性质来漂白馒头 ? 答案 :D 4. (2010 •罗田一中月考)下列实验中,颜色的变化与有关物质的强氧化性无关的是 ( ) A. 臭氧使有色布条褪色 B. SQ使滴有酚酞的红色 NaOH溶液褪色 C. 氯气使鲜花褪色 D. 过氧化钠使品红溶液褪色 解析 :臭氧 ?次氯酸 ?过氧化钠都具有强氧化性 ,B 项是

4、利用了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的性 质? 答案 :B 5. (2010 •宜昌一中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O2能使FeCb水MnO的水溶液迅速褪色 B. 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SQ和CQ C. 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 SQ D. 少量SQ通过浓的C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SO2中硫为+4价,具有较强还原性?在水溶液中SQ可以将氧化剂FeCl3、KMnQ等迅 速还原而使溶液褪色;S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跟 CQ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现象类似 ;通常情况 下SO很难被氧气氧化,只有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才反应生成 SQ且是可逆反 应;SO2的水化物是

5、HSO,H2SO的酸性比盐酸弱,不能生成白色沉淀?选A? 答案:A 6. (2010 •襄樊四中月考)下列溶液中:①石灰水 ②氯化钡溶液 ③KMnO溶液 ④溴 水 ⑤酸化的 Ba(NO3) 2溶液 ⑥品红溶液 ⑦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⑧氯化铁溶液 ⑨浓 硫酸,不能区别SO和CO气体的是() A. ①②⑦⑨ B. ①③⑧ C.①④⑤ D.③④⑤⑥ 解析:SO2和CQ都是酸性氧化物,性质相似,和石灰水反应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和氯化钡 溶液不反应?SO和酸化的Ba(NCb) 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BaSO?SO是还原性气体,和KMnO溶液? 溴水?氯化铁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O2气体具有

6、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使湿润 的蓝色石蕊试纸褪色,只能变红?SO?CO气体和浓硫酸不反应? 答案 :A 7. 向含有FeCl3?BaCl2的酸性溶液中通入 SQ气体会有沉淀产生,该沉淀是() A.BaSO4 B.FeS C.BaSO3 D.S 解析:根据题意,该沉淀是在酸性溶液中产生的 ,所以它不溶于酸,选项B和C虽然不溶于 水但溶于酸,故排除答案B和C?又因为SO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与FeCb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2FeCl 3+SQ+2H8 2FeCl2+HSQ+2HCI,使溶液中产生 SOh,它能与BaCL中的Ba2+结合形 成不溶于酸的BaSQ沉淀,故正确答案为

7、 A?由于SQ> S,是从+4价降为0价,需要还原剂才 能实现 ,题给条件不能实现 ,D 错? 答案 :A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将NqSQ与BaCl2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B. 将CQ气体通入过量的 Ba(Q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C. 将CQ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D. 将SQ气体通入硝酸酸化的 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NazSQ与BaCl2反应生成BaSQBaSQ具有还原性,能被硝酸氧化生成 BaSQ沉淀, 选项A说法错误?CQ能与过量的Ba(Q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aCQ,不能与BaCb反

8、应生成 BaCQ3? 答案 :A 9. 一定物质的量的SQ与NaQH溶液反应,所得溶液中含 N@SQ与NaHSQ物质的量之比为 3:5,则参加反应的SQ与NaQH物质的量之比为() A.3:5 B.1:2 C.11:8 D.8:11 解析:由总方程式法可写出 8SQ+11NaQH= 3Na2SQ+5NaHSQ+3H2Q? 答案 :D 10. 如图所示 ,锥形瓶中加入亚硫酸钠固体和 1:1 的硫酸,玻璃管内装入分别滴有不同溶 液的棉球 ,反应一段时间后 ,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 序号 ⑴ (2) (3) A 褪色 褪色 变红 B 变红 变红

9、 褪色 C 变红 褪色 褪色 D 褪色 变红 褪色 解析: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氧化硫使石蕊试液变红,遇品红溶液使 品红溶液 高镭战钾溶液 -石蕊试液 Na3SO:i H2SO4 品红褪色,遇高锰酸钾溶液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故选项C符合题意? 答案:C 11. 标准状况下,某同学向100 mL H2S饱和溶液中通入 SQ,所得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F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ab 段反应是:SO2+2H2S= 3SJ +2H2O B. 亚硫酸是比氢硫酸更弱的酸 C. 原H2S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 05 mo

10、l •L D. b点对应的溶液导电性最强 解析:A项即为SO与HzS的氧化还原反应;B项pH减小说明酸性 HbSC3>F2S;C项应为0.1 1 mol\5L ;D项中性溶液导电性最弱 ? 答案:A 12. 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白色粉末 ,元素分析证明它由钾?硫?氧三种元素组成,钾和硫的 质量比为39:1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根据元素分析结果推测该粉末为纯净物 B. 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粉末是硫酸钾 C. 将粉末加入盐酸中,产生气泡,证明原粉末是亚硫酸钾 D. 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和盐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和气泡生成 ,

11、证明原粉末是硫酸 钾和亚硫酸钾的混合物 解析:n(K):n(S)=39/39:16/32=2:1, 该粉末可能为 K2SQ或©SO或二者的混合物,A项错 误;B项只能说明原粉末中含有硫酸钾 ;C项说明原粉末含 &SQ;因为该粉末是久置于空气中, 不可能有KaS,故根据D中现象,产生的气体只可能是 SQ,不可能是H2S,D正确? 答案:D 13. 为探究SO和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列三种实 验装置? (1) 从实验装置(I ?n ?m)中任意选择一种,简述出现的实验现象,解释产生实验现象的 原因: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实验现

12、象为 ;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 (2) 某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 ? (3) 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在实验I的试管中 SQ和NaOH肯定发生了化 学反应: ? ⑷写出SQ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这是一道实验设计探究题,主要是根据探究对象(SO』具有的某些特性设计实验方 ?很 案,然后按照实验操作一一观察现象一一得出结论一一作出解释这一程序进行语言组织 显然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依据这一情况可设计如下 3个实验方案:二氧化硫与氢氧化 钠反应?SQ体积减少?出现试管液面上升,气球鼓起,液体倒吸现象?很显然方

13、案不能肯定得 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这一唯一结论 ,它还可能是SQ溶于水,使气体的量减少? 答案:(1)装置I 试管内液面上升,水槽内液面下降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液体被压入试管中 装置n 烧瓶内的气球涨大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大气压使气球涨大 装置川 烧杯内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使锥形瓶内气体压 强减小,大气压将液体压入锥形瓶 (2) 二氧化硫溶于水,使气体的量减少,也可以出现类似的现象 (3) 往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后的液体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说明二氧

14、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 (4) SQ2+2QH= sQ-3+H2Q 14. 某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 ,以验证SQ的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回 答以下问题: A B C 1 ・打,1W 卜 一 --*■ 4 品红溶液KMnO4溶液 D E ? (1) 用N&SQ固体和硫酸溶液制取 SQ气体,应选用 (选“A”或“C')做气体发 生装置,不选用另一装置的理由是 ?小组同学发现产生气体的速率缓慢 ,可 能的原因是 ? (2) 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用 FeS固体和稀硫酸制取 H2S气体,反应的方程式 为: ? (3) SQ2气

15、体通过D装置时现象是 ,通过E装置时现象是 ;SQ2与H2S在B 装置中反应,现象是 ? (4) F中盛有碱石灰,其作用是 解析:解答实验题要始终关注实验目的 ?所有问题的解答都离不开实验目的 ?本题考查实 验描述及分析,较易? 答案:(1)C Na 2SO是可溶性固体,不能用具有“随开随用”功能的装置 i.Na 2SQ已部 分变质ii.硫酸溶液太稀 (2) FeS+H2SO= FeSQ+HSf (3) 溶液红色褪去 溶液紫色褪去 有水生成试管壁变模糊,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⑷吸收尾气(H2S或SQ),避免污染空气 15. 下图中A为单质,B为一种具有还原性的二元含氧酸

16、,C为溶液,且溶液中仅含一种溶 质,D为气体,E?F为白色沉淀?物质间转化过程中需要加入的试剂未完全写出 ?回答下列问 题: (1) 在空格处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 A为 ; D为 ; E为 ? (2) ③中所加的试剂应该具有 性(填“氧化”或“还原”),可能为 或 (3) 写出B^E的离子方程式 ? 写出C^F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由B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二元含氧酸 ,推出B为HSO’E为白色沉淀,则E为BaSG, 又F也为白色沉淀,故F为BaSQ,即C溶液为HaSQ,D为气体,故D为SQ气体,A为单质S?具 体见参考答案? 答案:(1)S SQ 2 B

17、aSQ3 (2)氧化 Q 2 H 2Q (3)H 2SO+BaT+2OH = BaSOj +2H2O Ba2++s6-4= BaSOj (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16.2008年8月9日,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问题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举 行?北京环保局介绍了消除 SQ?CONO及碳氢化合物?粉尘等污染物所采取的措施 ?某学习小 组通过查阅得到下列资料: 材料1:酸雨是指pH<5.6的各种大气降水,酸雨的形成是大气受到污染的表现 ?酸雨中含 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多数情况下以硫酸为主 ?含硫燃料燃烧?火山喷发?枯死植物腐烂?从 含硫的金属矿石中提炼金属或硫酸厂尾气排放 ,

18、都导致空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 在空气中漂尘的作用下部分转化成三氧化硫 ,溶于水的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容易被氧化成 硫酸?北京地区有效地控制了酸雨的形成,防止了酸雨的危害? 材料2:某汽车尾气研究小组在发动机和三元催化转化器间的尾气流中安装了一个称为 入探测器的电化学元件,可测定入(入=入口处的空气量/完全燃烧需要的空气量)的值,继而 确定污染物的类型,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使2008年北京地区机动车的尾气排放达到欧洲川 号标准? 请你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以上材料中,哪些是属于引起酸雨的人为因素 ? (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SQ形成酸雨的过程:

19、⑶你认为北京地区控制酸雨的措施有 ⑷某工厂的使用燃料煤中硫的质量分数为 0.32%,该厂每天燃烧这种煤100 t ? ① 有人建议向该厂所用燃料中掺入生石灰 ,可消除二氧化硫的污染,试写出有关的化学 方程式: ? ② 若不采取任何措施,每天排放的二氧化硫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③ 若将煤中的硫转化为硫酸 (设硫的转化率为80%),每天可制得质量分数为 98%勺硫酸 溶液的质量为 ? (5) 当汽车提速时,入口处的空气量增大,此时排出的尾气中主要的污染物是 ? 在转化器前半部,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NOx)通过催化剂发生反应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 ,其反 10

20、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 # 解析:(1)火山喷发齐古死植物腐烂释放出的含硫化合物属于自然现象 ,不是人为造成的? (2)酸雨的形成首先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空气氧化亚硫酸生成硫酸 ?(3)控制酸 雨的措施应从人为因素和技术层面分析 ?(4)m(S)=100 t x 0.32%=32" 10 3 g,n(S)=1 x 10 4 4 5 4 mol,V(SO 2)=1 x 10 mol x 22.4 L/mol=2.24 x 10 L,m(H 2SQ,aq)=1 x 10 mol x 80%< 98 g/mol十98%=8< 1

21、0 5 g=0.8 t ?(5)进入空气量增大,烃类物质能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因此 主要污染物是氮的氧化物 ?氮的氧化物与CQ 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用通式表示氮的氧化 物? 答案:(1)含硫燃料燃烧?从含硫矿物中提炼金属或生产硫酸 (2) SQ2+HQ= H2SQ,2H2SQ+Q = 2fSQ (3) 控制二氧化硫的人为排放量 (如关闭污染重的工厂),积极推广燃料的脱硫技术,改进 燃料燃烧的设备和装置,开发新能源等 ⑷①CaQ+S(2^ CaSQ,2CaSQ+Q = 2CaSQ 5 ②2.24 x 10 L ③0.8 t # # ⑸氮氧化物 2NQx+2xCQ Nb+2xCQ[LM] 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