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

上传人:靓*** 文档编号:40446380 上传时间:2021-11-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4.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7.2 选择题1集成工艺可使半导体管和电阻器的参数失调和零漂小,电压放大倍数大,带负载能力强。专用,通用,便宜,专用。5 K CMR60第 7 章 自测题与习题参考答案第 7 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自测题7.1 填空题1集成工艺无法制作、和。2 电流源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电流,直流等效电阻,交流等效电阻。由于电流源的大,若将其作为放大电路的,将会提高电路的电压增益。3差动放大电路对信号有放大作用,对信号有抑制作用。4差动放大电路有个信号输入端和个信号输出端, 因此有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单端输入和双端输入方式的差模输入电阻。双端输出时,差模电压增益等于,共模电压增益近似为,共模抑制比趋于。5共模抑制比定

2、义为,其值,表明差动放大电路的质量越好。6集成运放由、和组成。对输入级的主要要求是;对中间级的主要要求是;对输出级的主要要求是。7 理想集成运放的放大倍数Aod,差模输入电阻rid =,输出电阻 ro =。8集成运放是一种直接耦合的多级放大电路,因此其下限截止频率为。9集成运放的产品种类很多,按其特性大致可分为型和型两大类。一般应用时首先考虑选择型,其价格,易于购买。如果某些性能不能满足特殊要求,可选用型。答案: 1大电阻,大电容,电感。 2恒定,小,大,交流等效电阻,有源负载。 3差模,共模。 4两,两,四,相同,半边电路的电压增益,零,无穷大。| Aud / Auc |,越大。 6输入级,

3、中间级,输出级,偏置电路,输入电阻大、7, 0。8 0。9通用,因此性能较高。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1A 很准确;B 一致性较好;C范围很广。2电流源常用于放大电路的A 有源负载;B 电源;,使得电压放大倍数C信号源;D提高;。E稳定。3选用差动放大电路的原因是。A 稳定放大倍数;B提高输入电阻;C扩展频带;D克服温漂。4差动放大电路抑制零点漂移的效果取决于。A 两个差放管的电流放大系数;B两个差放管的对称程度;C每个晶体管的零点漂移。5差动放大电路由双端输入改为单端输入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增大一倍;B 不变;C减小一倍;D 按指数规律变化。6差动放大电路由双端输出改为单端输出,共模抑制比减

4、小的原因是。A Aud 不变, Auc 增大;B Aud 减小, Auc不变;C Aud 减小, Auc 增大;D Aud 增大, Auc减小。7 在单端输出的差动放大电路中,已知Aud100 , Auc0.5 ,若输入电压uI1 60mV , uI240mV ,则输出电压为。A 2.025V ;B 2V ;C 1.975V;D 2.025V 。8差动放大电路改用电流源偏置后,可以增大。A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B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C输出电阻;D 共模抑制比。9集成运放的输入失调电压越大,表明集成运放的。A 放大倍数越大;B质量越差;C电路参数的对称性越好;D输出电阻越大。答案: 1 B 。 2

5、 A , D 。3 D。 4 C。 5 B。 6C。 7C。 8D 。 9 B 。7.3 判断题1一个理想的差动放大电路,只能放大差模信号,不能放大共模信号。()2差动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对输入端来说相当于加了一对差模信号。()3共模信号都是直流信号,差模信号都是交流信号。()4差动放大电路由双端输出改为单端输出,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变小。()5差动式直流放大电路有四种接法,放大倍数取决于输出端的接法,而与输入端的接法无关。 ()6在差动放大电路中,调零电位器的作用是保证零输入时零输出。()62第 7 章自测题与习题参考答案7对于长尾式差放,发射极电阻Re 在差模交流通路中一概可视为短路,与信号的

6、输入方式无关。 ()8某差动放大电路,若双端输出时的输出电阻为Ro ,则改为单端输出时的输出电阻为 Ro / 2 。()9集成运放内部电路的第一级是差动放大电路,因此它具有两个输入端。 ()答案: 1、 5、 6、 7、8、 9 对; 2、 3、4 错。习题7.1 某集成电路的单元电路如题7.1 图所示。若 T1 、T2 特性相同, 且 足够大,问( 1) T1 、 T2 和 R 组成什么电路?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2)写出 I R 和 IC2 的表达式。设 U BE 、 VCC 和 R均为已知。题 7.1 图解:( 1)T 1、 T 2 和 R 组成镜像电流源电路。由于其等效交流电阻非常大,

7、因此把它作为T 3 的集电极负载可提高电压放大倍数。( 2)由于 T 1、 T 2 特性相同,且足够大,此时两管基极电流可忽略,则VCC |U BE |I RIC2R7.2差动放大电路如题 7.2 图所示,晶体管的 100 ,rbe2.5k ,U BE0.7V ,图中 Rp为调零电阻,假定滑动端在Rp 中点, Rc Re RL10k, Rp100 ,题 7.2 图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3VCC VEE 12V。( 1)求出静态工作点 I C 和 U CE ;( 2)若 uI17mV , uI21mV ,双端输出时 uO 为何值 ?解:( 1) I CI EVEEU BE120.7Rp0.10.56

8、mA2Re2 1022U CE1U CE2U CU E(VCCI C Rc )U EB 120.56 10 0.77.1V(2) AudRc /( RL / 2)10010/ 544.15(1)(Rp2)rbe2.5101 0.05uIduI1 uI27( 1)8mAuOAuduId44.158353.2mV7.3 差动放大电路如题7.3 图所示,结型场效应管的gm2mS , rds20k, RdRs10k, VDD VSS20V 。( 1)求双端输出时的 Aud ;( 2)电路改为单端输出时,求 Aud1 、Auc1 和 K CMR 。解:( 1)Audgm RLgm ( Rd / rds

9、)2 (10/ 20)13.33题 7.3 图( 2)112 Aud213.336.67Aud1Auc1gm ( Rd/ rds )2(10/ 20)1 2gm Rs120.332 10KCMRAud16.6720.21Auc10.337.4 差动放大电路如题7.4图所示,已知三极管的 50 , 80 ,123rbb100, U BE1 U BE20.7V ,U BE30.2V ;VCCVEE 12V , Rb 1k, Rc1Rc210k,Re33k, Rc312k。当输入信号uI0 时,测得输出 uO 0 。( 1)估算 T1 、 T2 管的工作电流I C1 、 I C2 和电阻 Re 的大

10、小;(2)当 uI10mV 时,算出 uO 的值。题 7.4 图64第 7 章 自测题与习题参考答案解:( 1)由 uI0 时的 uO0 可知此时 T3 的集电极 uc 0。故IC3VEE121mA , I B3I C3112.5ARc312380I Rc2IC3 Re3U EB31 3 + 0.20.32mARc210IC1I C2I Rc2I B30.3212.510 30.3325mAVEE120.70.33251ReU BE1I B1 Rb5016.98k2I E120.3325(2) rbe1rbe2rbb(11) 26(mV)10051264.09kI EQ (mA)0.3325r

11、be3rbb(13) 26(mV)10081262.21kI EQ (mA)1Aud212RL21 2Rc2 /rbe3(1+ 3) Re32( Rbrbe2 )2Rbrbe215010/(2.21813)47.19214.09Au33Rc380123.92rbe3 (1+ 3)Re32.21813uOAud2Au3uI47.193.920.011.85V7.5 某 双 入 单 出 长 尾 差 动 放 大 电 路 如 题 7.5图 所 示 。 VC C V E E9V ,Rc4.7k , Rb 100, Re1Re2100, Re31.2k , R15.6k, R23k,RL10k。已知三极管

12、 50 , U BEQ0.7V, rbb200,且 rAB 3.2M 。试求:( 1) Aud2 ;( 2) K CMR ;( 3)差模输入电阻Rid 和输出电阻 Ro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5解: U R2R2VEE39 3.14VR1R25.63I E3U R 2U BE33.140.72.03mARe31.2I E1I E2IE32.031.02mA22rbe2rbb(1) 26(mV)20051261.5kI EQ (mA)1.02( c /L )50(4.7 /10)(1) Aud2RR11.932 Rbrbe2(1+ )Re22(0.11.551 0.1)( 2) Auc2(Rc /

13、 RL )Rbrbe2(1+ )( Re22rAB )50(4.7 /10)0.000490.1 1.551(0.12 3.2 103 )Aud211.9324346.94K CMR0.00049Auc2( 3) Rid2 Rbrbe2(1)Re22(0.11.551 0.1)13.4kRo2Rc4.7k7.6 已知题 7.6 图的差动放大电路的T1 、T2 特性相同, I DSS1.2mA ,夹断电压U P2.4V ,稳压管的 U Z6V ,晶体管 T3 的 U BE0.6V ,Rd80k,Re54k,RL240k。试计算: ( 1) T1管的工作电流ID1 和电压 U GS ;(2)差模电

14、压放大倍数 Aud 。题 7.6 图66第 7 章自测题与习题参考答案解:( 1) I E3U ZU BE360.60.1mARe54I D1I D2I E30.1220.05mAuGS2由 iDIDSS1得U PU GSUP1I D12.40.051.91VI DSS11.2( 2) gm2IDSSU GSQ21.21.910.2mSU P112.4U P2.4Audgm (Rd / RL )0.2(80/ 240)2267.7 差动放大电路如题 7.7图所示。 VD DV E E15V , T1 和 T2管的互 导gm 5mS; Rd10k。( 1)试求 Aud ;( 2)若要求 I D0

15、.5mA ,则 R1?解:( 1) Audgm Rd5 10 50(2) IC3I R12ID20.51mAVDDVEEU BE15150.7R1I R1129.3k题 7.7 图题 7.8 图7.8 两级 差动放大电 路如 题 7.8图所 示。已知场效应管的 gm1.5mS ,VDDVEE 12V ,R240k,Rd 100k,Rc12k,RL240k,Re18k,Rp390,三极管的 100 , U BE0.7V , rbb300。试计算:( 1)第 1 级静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7态工作电流 I D1和第 2 级静态工作电流I C3 ;(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ud 。VCCVEEU BE1

16、2120.70.1mA解:( 1) I C5R240I D1I C50.10.05mA22U B3VDDI D1 Rd120.051007VIC3I E3U B3VEEU BE7 120.7Rp / 22Re0.195360.51mA(2) rbe3rbb(13) 26(mV)300101265.45kIE3 (mA)0.51Rid22 rbe3 (1 )( Rp / 2)2(5.451010.195)50.29kAud1gmRdRid21.5 (100/ 25.145)30.14/2(/RL)100 (12/ 240)Aud2Rc22.732rbe3(1+ )( Rp / 2)2(5.451

17、010.195)AudAud1Aud230.14(22.73)685.087.9差动放大电路如题7.9 图所示,已知各晶体管的 200 , T 1T 3 的U BE,1mA ,I 40.2mA ,0.65V ,rbb = 300 I3VCCVEE15V 。希望信号最大输出电压为12V ,试求:( 1) R1 、 R2 和 Rc 的值;(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差模输入电阻。解:( 1)由电路得R1VEE U BE3150.6514.35kI31因 晶 体 管 电 流 方 程 I EI seuBE U T, 即题 7.9 图uB ETIE。 再 由 电 路UBE3UBE4I 4 R2得UBE3U

18、BE4I 4 R2, 进 而 得U lnI sU T ln I 3I4 R2 ,即I 468第 7 章 自测题与习题参考答案R2 = U T lnI326ln1209.23I 4I40.20.2要双端输出电压幅值12V ,则单端输出电压的幅值应为6V ,即电阻 Rc 两端电压为 6V ,由条件可知I C1IC21I 40.1mA ,则 RcU Rc660k2I C10.1( 2) rbe1rbb(1 ) 26(mV)30020126 =52.56k I EQ (mA)0.1Au =Rc=20060228.31, Rid =2 rbe1 =252.56=105.12krbe52.567.10 题

19、 7.10 图是某集成运放的输入级,图中虚线连接部分是外接元件。假设调零电位器 Rp 10k,且滑动端调至中间。已知VCCVEE15V, ReR11k ,Rb100k,Rc 50k,各管的 U BEQ0.7V,1 230 ,3456 50 ,rbe1rbe2 269k, rbe3rbe49.1k ,该输入级的负载电阻RL23.2k(即第2 级的输入电阻)。 试计算:( 1)该放大级的静态工作点;(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差模输入和输出电阻。解:( 1)输入级是一个恒流源复合管差放电路,恒流源为比例电流源。当忽略 T 5的基极电流时,可求得基准电题 7.10 图流VCCVEEU BE300.7I

20、 =R1Rb0.29mA101IC5I E5R1 I0.29mA , IC3I C41 I C5 = 10.290.15mARe22U C3U C4VCCI C3 ( Rc0.5Rp )150.15(50+0.510)6.75VU CE3U CE4 U C3U E36.75 20.78.15VI E1IE2 = IB3I B4I C30.153A350I B1I B2I C130.1A = 100nA130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9( 2) rberbe1(11)rbe3269 31 9.1 551.1kAud12( Rc0.5Rp )/( RL / 2)30 50 (50+0.5 10)/(23.

21、2/2)26.07rbe551.1Rid2rbe2551.11.1MRo2RcRp2 5010110k7.11 如题7.11 图所示为大型电流计用的附加放大电路,晶体管采用3DG12 ,rbb = 300, 1 23100 ,U BE0.65V。二 极 管 的 U D0.65V。VCCVEE4.5V ,Rp1Rp2 Re100,Rc150,R 1.2k 。当 uI0 时, U B1 U B20 , uO0 。( 1)试说明 Rp1、 Rp2 、 D1 、 D 2的作用是什么; ( 2)计算各管的静态工作点; ( 3)估算双端输出时的电压放大倍数。解:( 1) Rp1 和 Rp2 为调零电位器,

22、D1 和 D2题 7.11 图为输入限幅保护二极管。( 2) U Re =4U DU BE3 =40.650.65=1.95VIC1I C21 I C31U Re= 11.95 =9.75mA22Re2100U C1U C2VCCI C1 (Rc0.5Rp1 ) 4.59.75(150+0.5 100) 2.55VU CE1U CE2 = U C1U E1 2.55( 0.65)3.2VU CE3 =VEEU BEI E1 (RP2 / 2)URe =4.50.659.75 0.05 1.95 1.41V( 3) rbe300(1) 26(mV)300 10126569.33I EQ (mA)

23、9.75Aud(Rc0.5RP1 )100(150 50)3.56rbe(1)(0.5 RP2 )569.33101 507.12 电 路 如 题 7.12 图 所 示 。 R13 0 k ,R2R34.5k, RL2k, VCC15V 。设 1 ,|U BE |0.6V ,静态时 UO0V ,试回答下列问题:( 1)T 2、 T3、 R1 构成什么电路?R2 、 R3 和 T 4 构成什么电题 7.12 图70第 7 章 自测题与习题参考答案路?其作用是什么?( 2)求 IC3 和 UCE1 ;( 3)设 T 5、 T6 的饱和压降 U CES 0V ,估算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解:( 1)T

24、 2、 T 3、 R1 构成镜像电流源基本电路。R2 、 R3 和 T 4 构成 U BE 倍增电路,其作用是为功放电路(即 T5、T 6)提供静态偏置,使功放管工作在甲乙类状态,以消除交越失真。( 2) IC3 I C2VCC|U BE2 |150.6R10.48mA 。30据 U BE 倍增电路可知, U B5B6(1R2 ) |U BE |(14.5)0.6 1.2V 。由静态下R34.5U O 0V 可得 U B50.6V,故 U CE1U B5UB5B6( VCC )0.6 1.2 15 14.4V 。VCC215256.25mW 。( 3) Pom2 22RL7.13 指出题 7.

25、13 图电路中的级间反馈元件,并判断反馈极性。解:对于差动放大电路而言,若信号从T 1 输入又从 T 1 输出,则输出与输入反极性;信号从T 1 输入而从 T 2 输出,则输出与输入同极性。设输入信号U b1 为,则然后经 R7 在 R4 的上端,信号的瞬时极性和大小为,显然使差放的净输入电压 U idU b1U b2比没有反馈时U idU b1 减小了很多,引入了负反馈。又因为反馈网络的一端取自非输出端, 另一端连接非输入端, 则说明 R7 和 R4 构成了级间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题 7.13 图模拟电子技术基础717.14在题 7.14 图所示的电路中,按照下列要求分别接成所需

26、的多级反馈放大电路:( 1)具有稳定的源电压放大倍数; ( 2)具有较低的输入电阻和稳定的输出电流;( 3)具有较高的输出电阻和输入电阻; ( 4)具有稳定的输出电压和较低的输入电阻。题 7.14 图解:假设 T1 基极信号的瞬时极性及大小为,若从 T1 集电极2 端输出,信号的瞬时极性及大小为;若从 T2 集电极 3 端输出,信号的瞬时极性及大小为。( 1)由源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AusU o看出,要稳定源电压放大倍数,就需U s要引入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其实,电压串联反馈是很容易实现的,只要在47 之间接 Rf 即可;但如何实现负反馈,就要看是2 5 相连还是35相连。假设 1 端信号的瞬

27、时极性及大小为,欲实现负反馈,4、7 两端信号(因为电压串联要求 4 7相连)的瞬时极性及大小应为,此时 5 端信号的瞬时极性及大小应为。由于 2 端信号的瞬时极性及大小为,可见只有 25 相接才能构成负反馈。( 2)根据题目要求, 应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 实现电流并联反馈的方法是1 6之间接 Rf ,至于如何实现负反馈,则要看5 端到底是与 2 端连接还是 3 端连接?假设 1 端信号的瞬时极性及大小为,欲实现负反馈,应使6 端信号的瞬时极性及大小为,则 5 端信号的瞬时极性及大小也一定是。由于2 端信号的瞬时极性及大小为,显然只有 2 5相连才能构成负反馈。读者可以仿照上述分析的方法进行分

28、析。其结论是:( 3)应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方法是46 之间接 Rf , 35相连。( 4)应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方法是1 7 之间接 R ,35相连 。f72第 7 章 自测题与习题参考答案7.15 放大电路如题7.15 图所示,其中晶体管T 、T 、T 均为硅管,且12312 。3Rb3k,Rc10k, Rf12k,Rc37.5k。( 1)设开关S 打开,写出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 ( 2)若闭合开关S ,引入了何种反馈,假设电路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估算闭环电压放大倍数Auf。题 7.15 图解:( 1) Aud11Rc / rbe3(1)R3e2( Rbrbe1 )Au23Rc3(13) Rerbe3Au Aud1Au2( 2)电路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因为U fRbU o ,所以RbRfAufU oRb Rf3125U fRb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