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文言文训练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40435407 上传时间:2021-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下文言文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文言文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文言文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文言文训练(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八年级下文言文训练总的知识点:1、作家、作品及文章达到出处。2、通假字。3、古今异义字。4、重点字词的解释。5、一词多义的现象。6、常用虚词。7、重点句子的翻译。8、课文内容的理解。9、段落阅读风烟俱净( ) 窥欲忘反( )任意东西( ) 天下独绝( )猛浪若奔( ) 互相轩邈( )蝉则千转不穷( ) 猿则百叫无绝( )经纶世务者( ) 从流飘荡( )以乐其志 ( ) 亦不详其姓字( )不慕荣利 ( ) 每有会意 ( )性嗜酒 ( ) 造饮辄尽 ( )期在必醉( ) 箪瓢屡空,晏如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骈死于槽枥

2、之间( )其真不知马也( )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执策而临之( ) 其真无马邪(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余幼时即嗜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弗之怠( ) 录毕,走送之(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援疑质理( ) 俟其欣悦( )四支僵劲不能动( ) 主人日再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 ( ) 腰白玉之环(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 无从致书以观( )不可久居( ) 心乐之( )下见小潭( ) 俶尔远逝( )潭西南而望( ) 以其境过清( )从小丘西行

3、百二十步( ) 微斯人,吾谁与归( )百废具兴( ) 越明年,政通人和( )增其旧制( ) 属予作文以记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前人之述备矣( )连月不开( ) 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 而或长烟一空( )宠辱偕忘( ) 把酒临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是进亦忧,退亦忧(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环滁皆山也( )山行六七里( ) 太守谓谁( )名之者谁( ) 醉翁之意不在酒(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负者歌于途( )杂然而前陈者( ) 颓然乎其间者( )已而夕阳在山(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泉而茗者( ) 冻风

4、时作( )作则飞沙走砾( ) 局促一室之内( )偕数友出东直( ) 于时冰皮始解( )山峦为晴雪所洗( ) 余寒犹厉( )恶能无纪( ) 夫不能以游堕事( )红装而蹇者(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一、通假字: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 蝉则千转不穷(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才美不外见( )同舍生皆被绮绣( )四支僵劲不能动属予作文以记之百废具兴二、词类活用:红装而蹇者( ) 泉而茗者( )作则飞沙走砾( ) 山行六七里(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名之者谁(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刻唐贤今

5、人诗赋于其上(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下见小潭( ) 俶尔远逝( )潭西南而望( ) 凄神寒骨( )其岸势犬牙差互( )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腰白玉之环( ) 手自笔录( )执策而临之( ) 一食或尽粟一石( )安求其能千里( ) 以乐其志( )亦不详其姓字( ) 风烟俱净( )负势竞上( ) 猛浪若奔( )互相轩邈( ) 任意东西( )三、古今异义:鸢飞戾天者( ) 亲旧知其如此( )赞曰:黔娄有言( ) 每有会意(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媵人持汤沃灌( ) 录毕,走送之( )乃记之而去。( ) 不可久居( )崔氏二小生( ) 潭中鱼可百许头( )越明

6、年,政通人和( ) 气象万千( )微斯人,吾谁与归( ) 野芳发而幽香( )颓然乎其间者( ) 醉翁之意不在酒( )局促一室之内( )四、虚词:一、虚词的用法 : “之” :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用作助词:(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四)音节助词。

7、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1)、策之不以其道( ) (2)、马之千里者(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4)、当余之从师也( )(5)、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6)、属予作文以记之( )(7)、前人之述备矣( ) (8)先天下之忧而忧( )(9)、名之者谁( ) (10)、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而 ”: 1、表示并列,相当于“又”、“和”或不译。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4、表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 4、表示修饰关系

8、,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1)、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2)、罍而歌者(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4)、而年又最高(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5)、日出而林霏开( )(6)、朝而往,暮而归( ) (7)、临溪而渔( )(8)、杂然而前陈者(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11)、潭西南而望( )(1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13)、执策而临之( )“其” :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恐前后受其敌。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9、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或句首语气词,相当于“难道”、“怎么”。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1)、亦不详其姓字( )(2)、亲旧知其如此(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其喜洋洋者矣( )(5)、醉能同其乐( )(6)、其真无马邪( )(7)、其真不知马也( )(8)、安求其能千里也( )“以”: 1、作为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2、作为连词 :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表

10、示范围译为“到” 3、有时可以做动词;认为。(1)、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 (2)以此自终( )(3)、因以为号焉( ) (4)不以千里称也( )(5)、策之不以其道( ) (6)无从致书以观( )(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8)以衾拥覆( )(9)、以其境过清( ) (10)、全石以为底( )(11)、卷石底以出( ) (12)属予作文以记之( )五、重点句子翻译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6、略无慕艳

11、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8、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9、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5、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1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17、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1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9、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鸽。2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