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教案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40409508 上传时间:2021-11-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8.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1 老人与海鸥教学目标1学习 8 个生字。 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 饼干、 节奏、乐谱、吉祥、期盼、 急速、抑扬顿挫”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鸥间真挚的情感。3 体会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学习老人保护动物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老人与海鸥间的深厚的感情。教学难点1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2 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教学时间 : 2 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学习“塑、饼、谱”等8 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

2、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3 理清文脉 ,列出小标题。二、导入新课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2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写到了一对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他们是 (生答 ,教师板书:老人、海鸥)。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老人和海鸥之间的真情吧!设计意图:谈话导入,链接生活 ,结合学生的经验走进本文的故事,自然、贴切。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解决生字生词问题;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 学生汇报交流课文主要内容。3 理清文章脉络 ,用小标题概括。第一部分 (第 1 1 3 自然段 ):老人喂海鸥第二部分 (第 1 4

3、1 9 自然段 ):海鸥送老人四、感悟 “ 喂 ”中深情1 自由读课文 ,画出体现老人与海鸥关系密切、感情深厚的句子和词语。2 品读文本 ,交流读书体会。(1) 课件出示: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 , 也用得褪了色。师:有一个词语重复了多次,是哪个词? (褪色 )从三个“褪色”中体会到了什么?师:为什么这些东西用得“褪了色”也不舍得换,更不舍得扔掉呢?师:这每一个“褪色”,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这位老人的生活去了解吧!引入资料 ,学生阅读。课件出示: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

4、食,和它们嬉戏 ,风雨无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 ,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牌香烟。读后结合三个“褪色”再谈感悟。设计意图: 老人生活拮据,却把非常有限的钱花在喂海鸥上。在喂海鸥的过程中,感人的情景很多,在课文中没有一一道出,教学中将这些背景资料一一呈现,目的就是填补一空白,增加文本宽度,促进学生深层次感悟文本,理解人物。(2) 师:要知道这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哪,我们相信如果不是对海鸥爱得

5、至深至诚,就不会为海鸥付出那么多。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看一看在老人最艰难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学生配乐练说。课件出示:当老人走得腰酸背痛的时候,他咬咬牙对自己说:_当风雨交加,道路泥泞时,他_当 _ ,他 _教师指导朗读:老人匆匆的脚步和弯曲的脊背,仿佛就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一起读:这位老人每天 (生接 ),从城郊 (生接 ),只为了给海鸥(平调 ) (生接 ),跟海鸥 ( 低调,缓慢 ) (生接 ) 。(板书:相伴 )(3) 课件出示第 3 自然段。课件配乐播放海鸥飞翔的画面。师:同学们 ,闭上眼睛 ,让我们走进风光旖旎的翠湖,来到老人每天喂海鸥的栏杆旁,你能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6、呢?学生小组交流想象到的情景。(4) 课件出示第 4 自然段。师:看到这些名字,我们可以想到这些海鸥都是什么样子?指导朗读写老人呼唤的文字。师:老人还会给海鸥起什么名字呢?(学生想象回答 )师:老人的言语中充满了对海鸥如父亲般的疼爱,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品味。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2深刻剖析文章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生命感悟书写出来,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对待生命的态度。二、导入新课师:老人对海鸥的真情尽在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中。 这正是一枝一叶总关情,轻声细语皆是爱。读懂了老人的语言就读懂了老人的心 ,老人不多的语言几乎表

7、达了他对海鸥全部的情感。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老人与海鸥 。三、品读老人语言,走进人物内心(1) 快速阅读第 5 13 自然段 ,画出写老人语言的句子。(2) 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当然 ,哪个都有个名儿。”“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独脚!老沙!起来一下!”“海鸥最重情义 , , 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 (z )啧, ” “时候不早了 ,, 可惜我去不了。”(3) 学生自由练读 ,读出老人的心情。 (自豪、开心、眷恋、期待 , )(4) 体会老人“望”中的深意。课件出示第12 自然段。师:这是怎样的“望”呀!古人望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文中的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心中怎能平

8、静 ,他会想到什么呢?指导朗读: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引读:老人的塑料袋空了,老人的心也空了,一份冰凉的失落呀,谁来读?一声叹息中 ,怅望蓝天 ,一份无法言说的遗憾呀,谁再来读?老人苍老而浑浊的眼睛中是深深的期待呀,大家齐读。三、研读海鸥异常举动,体会人鸟情深1 默读第二部分 ,观察课文插图,思考:海鸥的哪些表现让人们感到意外?画出关键词语。2.学生小组交流。3 重点解读第16 自然段。(1) 课件出示第16 自然段。师:一分钟 ,两分钟 ,一小时 ,两小时 ,海鸥们肃立着,肃立着 , 谁说鸟兽没有感情,如果上帝赋予它们语言,它们也有千言万语要倾诉,那就让我们代它们写下来吧。结合下面的词语,写一

9、段话 ,写出海鸥的心里话。课件出示短语:苍老褪色疲惫千辛万苦省吃俭用脚步匆匆记忆犹新怎能忘记为什么设计意图: 提供这些情感深意味浓的词汇是想让学生学会积累与习得语言,站在海鸥的角度来联想和想象 ,学生思维会更开阔,有了图文与音乐创设的情境作铺垫,学生表达的情感会更沉。语文教学就要在学生思维与语言发展的过程中,适时、适度、适当地给予积极地干预,这样语文学习的效率才能更高。(2) 师:老人走得太匆忙 ,还有很多话没来得及说 ,还有很多事情没来得及交代 ,从老人相片上注视的目光 ,我们仿佛读懂了他要对海鸥们说的话。他好像在对“独脚”说(生接 ),他好像在对“灰头”说 (生接 ),他好像对前来瞻仰的所

10、有的“儿女”们说 (生接 )。(3) 师:谁说老人穷困 ,谁说老人孤独 ,谁说老人一无所有 ,他很富有 ,他拥有 ( 生接 ),他拥有 (生接 ),他有一群可爱的“儿女”们 ,它们永远与他相守。(板书:相守 )四、总结提炼,拓展延伸1 学生试写读了这个故事的思考。2 教师配乐播放表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3教师结语:无论是人,还是鸟 ,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应该和谐相处 ,互相关爱。这不仅是我们努力达到的境界,也是我们应该有的生活。五、布置作业1 做一件关爱动物的事。本课教学设计着眼于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 ,在语言文字的趣解、感悟中丰富语言积累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教学中为突出

11、教学重点 ,突破难点 ,引入了较多的背景材料学生在充分占有资料的过程中 ,逐步走进老人特有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不仅理解了老人喂海鸥的特殊细节和老人去世后海鸥的异常举动 ,而且被人鸟之间的深情所打动 ,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 ,语言品悟细致 ,空间拓展充足 ,教师、学生、文本三情合一 ,激情对话 ,较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的各项目标。22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目标1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识记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2 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教学难点学习

12、作者是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教学准备课前阅读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资料,有条件的可观察家中的小动物。教学时间 : 1 课时一、激趣入题,导入课文(出示课件 ,展示松鼠图片)大家对图片上这可爱的小家伙一定不陌生吧?是的,在我们印象里 ,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的小动物,但是它们生活在森林里,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只跑进家来的松鼠,看看它的生活是怎样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初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2 自读课文 ,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松鼠落户“我”家的几件趣事,反映了松鼠的可爱,表达了全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3

13、默读课文 ,说说松鼠在“我”家主要做了几件事?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储备冬粮晾晒蘑菇垫窝过冬4 按照上面几件事给课文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第一部分 (第 1 11 自然段 ) :主要写松鼠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顶上。第二部分 (第 12 15 自然段 ) :主要写“我们”采来的一篮子鲜蘑菇们晾上了。,把糖、面包什么的叼到大柜,松鼠忙活了一个早上把它第三部分 (第 16 20 自然段 ):主要写天冷了 ,松鼠把手套、 头巾等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三、品读课文 ,深入探究默读全文 ,说说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画出有关的语句进行品读。1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 “ 它整天满

14、屋乱跑 ,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 ,动作灵活得惊人 ,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1) 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松鼠的活泼与淘气 )(2) 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松鼠的淘气与活泼吗?(指导朗读。 )(3) 作者一家任由它满屋乱跑说明什么?(对它的喜爱。 )(4) 再次指导朗读。2 出示:“ 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1) 理解“蹭”。 (摩擦。 )(2) 为什么不直接用“摩擦”而用“蹭”?想一想一个“蹭”字写出了什么。(一个“蹭”字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亲密以及松鼠对作者的亲近。为我们展现了人爱松鼠 ,松鼠爱人的和谐画面。)(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5、这句话。3 出示:“ 它特别爱吃甜食,经常跳到我们肩膀上要糖吃。”(1) 从这句话中 ,你看出了什么?(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2) 指导朗读。4 出示:“ 我马上跑去告诉了爸爸: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1) “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这句话什么意思?(原来松鼠偷吃了我们家的方糖。)(2) 课文不写“松鼠偷吃了我们家的方糖” ,而写成了“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 ,说明了什么?(全家对它的喜爱,已经把它当作家庭一员)(3) 指导朗读。5出示:“ 爸爸哈哈大笑,说: 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

16、。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不甘落后!”(1) 从这句话中 ,你读出什么?(爸爸对松鼠的喜爱)(2) 课件补充松鼠储备冬粮的资料。(3) 指导朗读。6出示:“ 有一天 ,它干脆失踪了 ,哪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1) 理解“空落落”。 (失落 )(2) 从“空落落”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们”对松鼠的喜爱,十分舍不得这只可爱的松鼠。)四、积累升华,总结写法1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2教师:整篇课文无处不体现了作者一家对这只松鼠的喜爱,那作者是通过什么告诉我们的呢?(总结写法并板书。)提示: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通过松鼠在“我”家的几件有趣的事来反

17、映松鼠的可爱,表达全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的。文中爸爸的话和作者的议论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五、总结学法1 过渡:有一个作者,把他和小鸟相处的事也记了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放录音珍珠鸟 ,围绕小黑板听、思考。)2 汇报,总结学法并板书。六、课堂小结因为喜爱 ,作者一家对松鼠是那么宽容,即使松鼠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因为喜爱,他们把松鼠当成家庭的一员,亲密无间 ,任它如孩子般调皮。的确,爱是和谐相处的前提,让我们关爱动物、善待动物吧。七、布置作业1 给家长介绍“跑进家来的松鼠”的故事。2 围绕自己和小动物的故事写一个小片段。储备冬粮跑进家来的松鼠晾晒蘑菇垫窝过冬本文语言清新自然,

18、生动有趣。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让人深入其境,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反复阅读自悟自得。所以,设计教学时 ,要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读通,读懂 ,读熟课文。备课时,抓住备“读”要多读、善读,每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用什么方式读要有明确的目的。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先安排初步感知课文,根据要求来自由读课文;在探究内容和写法时,以读代讲 ,精讲多读 ,读中自悟。教师作为教学的倾听者,在学习中作些许指导,完完全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23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目标1. 会写本课的 11 个生字 ,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

19、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深入体会战象的思想感情。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重点1 学会本课生字 ,掌握课文内容。2 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难点1 结合语言环境 ,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2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的深厚感情。教学准备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 ,预习课文 ,了解大象。教学时间 : 2 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20、1 会写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2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二、整体把握,初识战象形象1.导人:同学们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表情或动作都是这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其实和人一样,大自然中的动物们也有着丰富的情感。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头大象的内心世界。 (教师板书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学生齐读 )2 检查预习。3 整体把握课文 ,理清文章层次。(1) 理线穿珠 ,把握主要内容。师:看了课题 ,你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谁? (

21、战象嘎羧 )本文有 23 个自然段 ,近 1900 字,这么长的课文 ,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指名说 )指导。(2) 理清全文写作顺序。补充板书:二十六年前最后一头战象二十六年后(3) 理清重点段落的层次。师:这两部分中 ,哪部分是重点呢?(二十六年后 )写了哪些主要的情节呢?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些情节? (第 5 23 自然段 )补充板书:重披象鞍(5 23)二十六年后 ,主要情节再回战场(4) 概括主要内容。陪伴战友师:根据我们初读课文提炼出的信息,用简练的语言把这篇课文的内容概括一下。(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 ,便披上象鞍 ,告别村寨 ,回到曾经的战场 ,最

22、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 ”旁刨开一个坑 ,庄严地把自己掩埋了 )(5) 小结。师:今后我们学习小说类文章 ,可以在理清写作顺序的基础上 ,采用抓住重点情节或事件列出提纲这种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 发挥课文的例子功能 ,讣导学生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渗透抓重点情节长文短学的方法。4 学生质疑 ,提出关键问题。(1) 师: (指板书 )通过初读课文 ,围绕重点情节 ,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学生提问:为什么它要披象鞍,回战场?为什么它不回祖宗留下的象冢而要去陪战友呢?(2) 梳理问题、归纳问题:二十六年后,嘎羧为什么要这么做?它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情感呢?(3)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两

23、个问题来学习课文。【设计意图】 高年级的学习要学会质疑。问题来源于学生 ,教师要有引导学生归纳梳理问题的意识。三、品读细节,感悟战象情结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战象的重点语句,思考这两个问题。1 学习“重披战甲”,体会细节描写。(教学重点 )课件出示:没想到 ,嘎羧见了 ,一下子安静下来 ,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 ,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 ,眼睛里泪光闪闪 ,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1) 抓重点词语品味嘎羧的战士情。预设:学生抓住“一下子安静、呼呼吹去、久久、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等词语去体会嘎羧对象鞍的深情。(2) 通过朗读 ,发现情感的变化。师:谁来给大家读读这段话。师:老师再找一

24、个同学读读这段话,其他同学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情感是有变化的 )(3) 拉出情感线。师:嘎羧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焦躁不安 安静 激动 )师: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象鞍呢?)师: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象鞍,会让嘎羧得不到时焦躁,得到时安静 ,摩挲时又激动得“泪光闪闪”呢?找到了给大家读一读。(第 9 自然段 )(4) 通过想象 ,激发情感 ,再次朗读。师:二十六个春夏秋冬过去了,当嘎羧再次看到这血迹斑斑的弹洞,闻到这硝烟、战尘的奇特气味时 ,它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许许多多的画面,它想到了什么呢?(它呼呼地吹去灰尘,又打开了那段尘封的历史,想起了一

25、幕幕往事,到底想起了哪一幕呢?)杀敌场面:这象鞍是它英勇杀敌的见证;是一个英勇的战士的标志;看到象鞍,它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之情。师: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课件出示杀敌场面,全班充满激情地朗读)中弹倒地场面:战友们的鲜血染红了打洛江水,它再也见不到这些战友了。你能读出这种悲愤之情吗?( 再读杀敌场面 )村民们把它救回来的场面。再一次充满激情地朗读。师:看到象鞍 ,一幕又一幕往事重新浮现在嘎羧面前,让它心情无比激动。想象着这样的场面,能读出它内心的情感吗?(5) 引导学生发现描写方法。师:此时此刻 ,嘎羧泪光闪闪 ,百感交集 ,它不会说话 ,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呢?引导学生理解作者

26、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把嘎羧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方法。【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写法 ,揣摩作者的写作特点。2 提升认识 ,感悟战象精神。(1) 师:此时此刻 ,你觉得嘎羧对象鞍有着怎样的情感呢?它披上象鞍好比战士穿上军装 ,这种战士情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板书:战士情 )(2) 师:难怪作者写道:“嘎羧披上象鞍 ,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谁能给大家读出这战士的情怀?3小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嘎羧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它是一头战象。它永远不忘它是最后一头战象。于是它又回到了阔别二十六年的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与震撼呢?作者又是怎样把这种感动与震撼描绘出来的呢?下节课我

27、们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嘎羧战士般的情怀,学习作者通过动作、神态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2 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二、回顾文本内容,导入新课1 听写词语。2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最后一头战象 。上节课 ,我们了解到了课文主要写了嘎羧在感知大限将至后所做的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品读细节,感悟战象情节1 以读代讲“再回战场”,体会嘎羧的战斗情怀。问题:再回战场部分又表现出嘎羧怎样的情感呢?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能读出来吗?根据学生的朗读 ,课件出示:“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 ,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 ,它踩着哗哗流

28、淌的江水 ,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 ,许久,又昂起头来 ,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 呕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 ”(1) 从写法入手 ,体会情感。(2) 指导想象 ,读出情感。理解“久久凝望”。师: “望”的意思是“看”,“凝望”的意思呢?(目不转睛地看)那“久久凝望”呢?(长时间目不转睛地看 )师:它会想什么呢?(浴血拼杀的场景)体会情感:透过这样的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怀念战斗 )那该怎样读呢?理解“亲了又亲”“吼叫”。师:它在述说什么?把你体会出来的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请学生读句子。(许久 ,又昂起头来 ,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 欧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评读:你觉得他读

29、得怎么样?师:这可是震耳欲聋的吼叫啊,从这吼叫声中 ,你听出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气势。回顾前文 ,对比表现 ,激情朗读。a联系前文:学到这儿,我们不禁想起了两天前的嘎羧,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吗?谁来读一读? ( 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 ,朝你看一眼 )而现在 (指名读 ) 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b 联系原文:昔日的嘎羧什么样呢?原文中还这样写道:嘎羧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 ,整天滴滴答答地淌着唾液;, 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像脱水的丝瓜。而现在 (指名读 ) 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

30、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3) 总结概括情感。师:此刻你对“激越悲壮”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这二十六年的情感一下子发泄出来 ,这二十六年来时时不忘自己的职责。不忘自己是一个战士 ,战士应该战斗在沙场。 (板书:战斗情 )(4) 配乐朗读:把体会到的嘎羧的战斗情怀读出来。【设计意图】联系上下文学习,是长文短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巧妙引导,渗透这一学法。另外,引用课文前边语句、课文原文语句,一方面使嘎羧前后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激发学生情感;把学生的视野推向原著。2 简略学习“陪伴战友”,感受嘎羧的战友情。过渡:

31、太阳升到了槟榔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畔,来到了曾经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百象冢。请同学们再仔细地看一看嘎羧在临终前所做的一切,它还没有忘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不忘战友深情。【设计意图】处理上有详有略,方法多样 ,挤出时间进行拓展阅读。三、回顾整体,升华战象精神1 提升对战象的认识。(1) 师:作为一只战象 ,嘎羧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 ,不忘它的战士身份 ,不忘战场的辉煌 ,不忘战友的深情。此时此刻,你还觉得它仅仅是一头战象吗?(战士 英雄 )(2) 体会作家的情感:嘎羧虽然是动物。但它的光辉形象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引发了我们对生命更深的思考。 所以作者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这样说: “我为生命而创作

32、 , 我的小说折射着人性的优点和生命的亮点。 ”2 总结写法。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战象的丰富情感的?(动作、神态、叫声 )( 14)二十六年前最后一重披战甲战士情头战象( 5 23)英雄再回战场战斗情二十六年后陪伴战友战友情这是一篇很典型的长课文短教的范例,文章虽然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但在教学时我们则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 ,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在这一重要环节的实施中 ,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不一定只是谈感悟再朗读 ,可以读代讲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24 金色的脚印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缘故、黯淡、消瘦、知觉、空落落、光秃秃、冷清清、直勾勾、大摇大摆、无

33、影无踪”等词语。2 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明白动物也有亲情,也有伟大的爱。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教学时间 : 1 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 ,提到狐狸 ,你们对它的印象是怎样的呢?请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狡猾、奸诈、贪婪 )看来,狐狸在大家心目中已如过街老鼠了。不过,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也许大家对狐狸的看法会有所改变吧。板书:金色的脚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

34、了一件什么事?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回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搭救小狐狸。它们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并和正太郎建立起亲密信任的关系。后来,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并把它放回了山里 ,狐狸一家终于团聚了。2 四人小组合作 ,理清文章脉络。第一部分 (第 1 3 自然段 ):写事情的起因 正太郎家的佣人抓到一只小狐狸。第二部分 (第 4 21 自然段 ):写事情的经过 小狐狸的父母为救出它作出了种种努力,并在正太郎失足受伤时救了他。第三部分 (第 22 24 自然段 ):写事情的结局 正太郎和爸爸一起

35、把小狐狸放回了大自然。三、自主探究,深入课文1.学习第一部分 “事情的起因”。出示: 1.光秃秃的柞树林上边,露出冷清清的光亮。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仰起脖子嗥叫着。是一种清脆的、悲伤的声音。解读:“光秃秃”、“冷清清”、“孤零零”,三个相同结构的叠词连续出现,刻画出孤清、悲伤、让人心生同情的氛围 ,这也是正太郎感受到的小狐狸所处的境遇“嗥叫”是“大声叫”的意思,孤单可怜的小狐狸 ,仰起脖子 ,大声叫着 ,善良的正太郎敏感地觉察到它是无助的叫着“妈妈妈妈” ,这清脆的、悲伤的声音 ,深深刻在了正太郎的心上 ,为下文正太郎对狐狸的救助埋下了伏笔。2 学习第二部分 “事情的经过”。默读课文 ,思

36、考:(1) 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情?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明确:老狐狸夫妻设“调虎离山计”营救小狐狸深入“虎穴”在地板下做窝喂养小狐狸努力咬木桩营救小狐狸(2) 老狐狸在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 ,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找出来读一读。出示: 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 ,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解读:一个“冲”字和“大摇大摆”一词 ,是狐狸夫妻俩为营救小狐狸而不顾危险设了“调虎离山”之计。朗读时 ,自然有一种欣喜与佩服之情油然而生 ,这是一种大无畏的勇士精神 ,对孩子深切浓厚的爱才会使它们这样做! 正太郎发现两只老狐狸跟以前相比,毛色黯淡 ,可能是由于惦记小狐狸,明显地消

37、瘦了。解读:通过描写两只老狐狸的外形变化来猜测它们消瘦的原因,表现了老狐狸父母对小狐狸无私的爱。(3) 正太郎为狐狸一家做了些什么?为老狐狸投送食物关注狐狸一家的动向出示: 正太郎决定给饿着肚子的老狐狸投送食物。每逢家里做过油肉,炸豆腐什么的,他就留下一些 ,扔到地板下面 ,还每天把一杯牛奶倒在地板下面那只破碗里。(4) 狐狸一家与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然后明确:从开始的对立到相处融洽 ,到最后的救助。3 学习第三部分 “事情的结局”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然后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但

38、它还有着更深层的含义:小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合家团聚,回到树林自己的家中去,这是最美好、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因而用“金色的脚印”来赞美这件事;小狐狸一家虽是动物,但它们也像人一样,它们的生命同样珍贵,那回归山林的脚印正是珍惜生命的象征,这脚印中 ,饱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体现着人类美好的思想感情,所以它是金色的;在这“金色的脚印”中,体现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因此,“金色的脚印”既是对全文的概括,也是对美好、崇高情感的赞美。四、课堂小结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我们为老狐狸的爱子情深而感慨,为老狐狸的聪明而惊叹

39、,为老狐狸的善良而感动,为老狐狸一家最后的团聚而欣慰。五、布置作业1 练习复述课文。2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动人,你能发挥想象把它写具体吗?可用第一人称,也可用第三人称。本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结合阅读提示,边读书边思考。“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他们和正太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交流中,教师相机点拨学生思考“老狐狸救小狐狸的过程中 ,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它们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哪些描写最让你深思”“课文为什么要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等问题,则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蕴含

40、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要把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关键在于设计好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口语交际 习作七教学目标1.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从中体会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2 要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提高表达和倾听的能力。3 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编写故事 ,做到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教学重点通过口语交际,体会动物情感 ,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教学难点在习作中学会表达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的感情。教学时间 : 2 课时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回顾课文,导入主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美丽的海鸥、可爱的松鼠、深沉的战象、善良的狐狸

41、,这些动物让我们耳目一新 ,由衷喜爱。从中我们对动物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今天,我们再来深入地讨论一下与动物有关的话题。二、明确要求,自主选择话题1 指名读口语交际的内容,明确每一个话题的具体要求。2 出示话题。说说你所了解到的动物故事。如何对伤害动物的人进行劝说?3 指导思路 ,出示话题。(1) 如果你是小明 ,你将怎样劝说爸爸? (从“小鸟会唱歌 ,它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失去了小鸟 ,小鸟的妈妈会非常伤心”“小鸟也是有生命的”“小鸟很可爱”“小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等多个方面考虑。)(2) 你还知道哪些伤害动物的事?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从书籍、报刊或

42、电视、网络中看到的事,)(3) 进行口语交际时 ,启发学生采用情景模拟对话练习 ,语言要清楚明白 ,要有说服力 ,表演时要注意神态、表情等。三、小组讨论交流1 学生根据所选话题自由组合。2 先小组讨论 ,选出讲得好的全班交流。3 适当地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增加趣味性。四、召开故事会1 各组推荐同学讲故事,大家谈感受。(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有重点地表达。)2 学生可以补充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谈谈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怎么办。五、教师总结通过交流 ,我们又知道了许多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我们还知道目前存在许多伤害动物的事。所以,在往后的生活中 ,我们应该带头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知识 ,只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这

43、个世界才会更美好。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1 播放一组野生动物自由自在生活的画面,请学生说说感受。2 播放一组关于人类残害野生动物的图片或影片片断,请学生说说感受。3 教师小结。近年来 ,世界各国已经把保护动物当作一项重要的事情,各国也都制定了保护动物的相关法律,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组织 ,可以说保护动物 ,势在必行。因为人与自然万物的和平共处是达到生态和谐的必要前提。二、看图说话,交流思考出示图片:看一幅与动物有关的图片新闻。1 你发现这次的习作与以前的看图习作有什么不同?(这是一篇图片报道,在图片下面附有一段文字说明。)2 从图片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交流,

44、为习作做好铺垫。)三、图文对照,明确要求1 读读课文中的文字,简要说一说图片内容。2 说说这次习作的要求和写作标准。(1) 根据图片报道的内容 ,写鸭妈妈带领一群小鸭子过马路的事。(2) 故事要完整 ,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 展开想象补充情节 ,想象要合乎情理 ,要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 ,符合鸭子的特点。(4)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注意体会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3 重点指导学生想象和表达。(1)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补充故事情节。(2) 想一想:这张图片要表达的是什么?(动物间浓浓的亲情,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人类对动物的爱护

45、。)(3) 根据要表达的中心确定详写的情节。四、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自己选择一个需要补充的情节 ,想一想如何写具体。依据学生的发言,要提醒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1) 将鸭妈妈的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写具体。(2) 将巡警的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写具体。(3) 注意要略写的内容。五、初写习作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 ,相机给予指导、点评。六、讲评修改1 选择好上中下三类带有共性问题的习作作为讲评修改的例文。2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习作,将习作出示在大屏幕上。说说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3 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达真情实感的。4 再看看文章 ,说说你觉得什么地方

46、不够好并提出修改建议。5 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做示范批注,展示修改的具体过程,让全体学生知道怎么修改。6学生对照修改要求 ,审视自己的草稿 ,发现问题 ,提出困难。 教师再作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七、修改要求1 内容是否具体 ,感情是否真实。2 语句是否通顺 ,连贯 ,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3 小组合作交流 ,互讲互听 ,反馈评价。八、誊写习作修改完后 ,将作文工整誊抄在作文本上。教学时 ,我先指导学生的口语交际,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写作文。在教学中我突出合理想象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想象的内容,我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评议是否与图片报道相符、是否符合鸭子生活习性、是否符合生活实际,以便使想象能够更合理。在习作评改环节上,我积极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具体要求进行评改:一是想象角度,二是表达情感的方法,让学生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