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五)(含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0369858 上传时间:2021-11-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2.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五)(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五)(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五)(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五)(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五)(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B.C.D.2.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食物腐败:分子发生了变化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总数增加木炭燃烧: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有新的元素生成光合作用:分子分成原子,有新的原子生成2015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活动主题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下列行为不符合要求的是(A.B.C.D.3.A.B.C.D.4.A.B.C.D.5.A.B.C.D.6.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或公交车减少制造垃圾、实行垃圾分类或回收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节约用电用水为节约粮食,将霉

2、变大米、花生等蒸煮食用类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草木灰和碳酸氢钱是常用的肥料,所以将二者混合施用,可增加肥效 CO和COO是碳的氧化物,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在氯化钠溶液中有 Na+和Cl ,所以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卜列有关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硬币、不锈钢锅都是合金材料,合金比各成分金具有更优良的性能铝、铁、铜都是银白色固体,都能够导电镁、铝都是活泼金属,相同质量时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体积相同 铁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卜列各组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H+ SO M/ C

3、l Fe3+ S042 Na+Ba2+KOHClNOCO 32Na +SO 42卜列对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选项A相关反应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类型的判断均正确的是( 化学反应方程式 2Mg+Q=2MgO)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小苏打受热分解ANaHCONaCG+CG T +H2O化合反应A.7.A.8.9.D.B.湿法炼铜检验食盐中存在氯离子C. CD. D2Fe+3CuSO=Fe (SO) 3+3CuNaCl+AgNQ=NaNG+AgCl J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定量研究.卜列有关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中,不正确的是()配制10%勺氯化钠溶液时,若烧杯内有水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

4、量分数偏小 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蒸发过程中晶体飞溅会导致测得的氯化钠纯度偏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铜粉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用白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中,白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19 / 18潮湿空气8.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法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白磷 30% 氐 5二二一港酒 wLXinO;干燥空气lOWb 必 洛液三丙丁A.图甲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8 .图乙探究金属的锈蚀是否需要水C.图丙探究MnO对HQ分解的催化作用D.图丁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9 .实验中除杂的思路有两种:一是将杂质除去,二是将有用物质提取出来,以下除杂方法

5、与后者的思路一致的是()A.实验室用蒸储的方法制取蒸储水B.用灼热的铜网除去 N中混有的少量QC.加热蒸发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D.用适量石灰石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生活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用3%勺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是因为H2Q分解产生了 Q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间隙大C.灭火时将水喷成细雾状,主要目的是隔离氧气D.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主要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二、填空与解答(本大题共 5小题,共31分)11 .有A、B、C、D四种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如图:(1)

6、 D元素的名称为 , D元素与图中 (填写字母序号)元素的化 学性质相似,D元素的离子符号为 .(2) A、R C三种元素能形成一种化合物,其水溶液 pH 7 (填、V、=)(3) A、B两种元素的原子以1:1的比例形成的化合物为(写化学式) ,其 中B元素化合价为.) 酬 ) 训)ABC12 .化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含氟物质的合成,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1)如图是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画出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失” 或“得”)电子.(2)氟化钠常用作牙膏添加剂,能有效预防啮齿,氟化钠和氯化钠一样,都是由 (填“分

7、子”、“原子”或“离子”)构成.(1)氟利昂曾经是一种很好的制冷剂, 自1987年国际规定禁止使用, 因为氟利昂分解出氯 原子能引发下列循环反应而玻坏臭氧( 03)层:Cl +O3=ClO2ClO+Q=Cl -02,在上述循环 反应中氯原子起 作用,Q和0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13 .水在生活、生产和化学实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水的净化.向浑浊的天然水中加入明矶,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液体过滤,得到略带颜色的液体.实验中加入明矶的作用是 ,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填仪器名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水的组成.用如图1实验装置可以证明水的组成, 检3a处气

8、体的方法是 .(3)水的用途.水是常用的溶剂.如图2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iC,若将4.0g甲物质放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 g溶液.若固体乙中混有少量固体甲,提纯乙的方法是:溶解、 过滤.将12c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C时,丙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 .金属是重要的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具有良好的 .(2)将纯铝和铝合金相互刻画,纯铝上留下明显划痕,说明 .(3)对汽车部分钢铁部件进行喷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 .(4)如图,向一定量 A

9、gNO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甲和 固体乙.若乙中含有锌、铜、银三种固体,则溶液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符号为 此时向 固体乙中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类型为 反应.若溶液甲显蓝色,是因为有的物质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此时固体乙中一定含固体乙15.分类、比较、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现有A- F六种物质,均是由 H C N、。Cl、Na、Ca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七中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填元素名称);(2) A属于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气体污染物之一,组成A的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7: 8,则A的化学式为(3)

10、 B、C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B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 C,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 D用于玻璃、造纸和洗涤剂的生产,E、F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取 D溶液进行实验,操作和现象如图: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F的化学式为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16.某化学小组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如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 a仪器的名称为 ,甲同学用A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用 B和C 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你认为哪个同学的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应 (填“甲”或“乙”).(2)甲同学利用装置 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

11、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 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 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D之前可接入上图装置 (填字母),在该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乙同学将CO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 G 装置,使该反应有了明显现象,则装置G中的现象为 .17.将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下列变化:小工。土辆的兔比城理笃国比毙将液二之亡生度恁【提出问题】: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产物有哪些?【查阅资料】:钠的氧化物,除氧化钠(Na0)外还有过氧化钠(Na0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都能与水发生反应,方程式

12、如下:Na0+H20=2Na0H 2N&Q+2H2O=4NaOH+O【作出猜想】: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猜想1: NaQ猜想 2: NS202,猜想3: 【实验探究一】: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钠的氧化物加入足量蒸储水猜想1正确【继续探究】:钠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得到白色固体的成分【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O猜想二:NaCO和 NaOH【实验探究二】: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白色固体成分为 N&CQ和NaOH实验操作1 .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2 .过滤、取少量滤液加入【实验反思】(1)类比氧化铜与盐酸的反应,写出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氧化钠也能与盐酸反应,方

13、程式为:2Na02+4HCl=4NaCl+2HO+X X的化学式为.(3)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请判断Na2Q 碱性氧化物(填“是”或“不是”).四、计算题(共5分)18.学习了金属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知道了如何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俗名“愚人金”),为进一步宣分析黄铜的成分,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称量黄铜样品20g放入锥形瓶中,向其中不断加入稀硫酸,收集生成的气体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1)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16 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5)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 小题满分

14、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腐败:分子发生了变化B.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总数增加C.木炭燃烧: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有新的元素生成D.光合作用:分子分成原子,有新的原子生成【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以 液氧转化为氧气,只是分子间的间

15、隔发生了改变,分子总数没有增加,故选项解释错误.C木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但没有新的元素生成,故选项解释错 误DK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A2 2015 年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活动主题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下列行为不符合要求的是( )A.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或公交车B.减少制造垃圾、实行垃圾分类或回收C.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节约用电用水D.为节约粮食,将霉变大米、花生等蒸煮食用【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16、分析】 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 有害气体和粉尘 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或公交车,少开私家车,防止了空气污染;减少制造垃圾、实行垃圾分类或回收,符合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 节约用电用水, 符合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为节约粮食,将霉变大米、花生等蒸煮食用,不可以会引起食物中毒,对人体造成伤害【解答】 解:A、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或公交车,少开私家车,防止了空气污染,符合要求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以减少制造垃圾、实行垃圾分类或回收,符合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符

17、合要求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节约用电用水,符合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符合要求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为节约粮食,将霉变大米、花生等蒸煮食用,不可以,会引起食物中毒,对人体造成伤 害,不符合要求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故选D3.类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草木灰和碳酸氢钱是常用的肥料,所以将二者混合施用,可增加肥效C. CO和COTB是碳的氧化物,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D.在氯化钠溶液中有 Na+和Cl ,所以氯化钠溶液能导电【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

18、性质;溶液的导电性 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分析】A根据单质的定义进行分析;日根据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属于强碱弱酸盐,显碱性,与钱态氮肥混合会生成氨 气进行分析;C根据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和可燃性,二氧化碳没有进行分析;D根据溶液导电的实质是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在导电进行分析.【解答】解:A、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是金刚石和石墨组成的混合物含有一种元素,不属于单质,故 A错误;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属于强碱弱酸盐,显碱性,与钱态氮肥混合会生成氨气, 降低肥效,故B错误;C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和可燃,f二氧化碳没有,故C错误;D溶液导电的实质是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在导

19、电,故D正确.故选:D.4.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A.硬币、不锈钢锅都是合金材料,合金比各成分金具有更优良的性能B.铝、铁、铜都是银白色固体,都能够导电C.镁、铝都是活泼金属,相同质量时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体积相同D.铁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合金的特点来分析;B.根据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来分析;C.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来分析;D.根基铁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A.硬币、不锈钢都是合金,合金与组成金属相比,硬度增大,熔点降低,故 正确;B.铜是紫红色的固体,故错误;金属

20、的相对原子质量C.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金属 元第益化合价 有关,此比值越小,产生的氢气越多,故错误;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错误.故选A.5 .下列各组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H+ SO 42 K + CO 32B. Mgj+ Cl OH Na +C. Fe3+ S042 H+ ClD. Na+ Ba 2+ NO 3 SO 42【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解:A、H+、CO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21、日Mcj+ OH能结合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D Ba2+、SO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钢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C.6 .下列对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均正确的是(选项A相关反应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化学反应方程式2Mg+Q=2MgO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小苏打受热分解NaHCO NaCQ+CO T +HO化合反应湿法炼铜2Fe+3CuSO=F& (SO) 3+3Cu检验食盐中存在一NaCl+AgNQ=NaNO+AgCl J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A. AB. BC. C D. D【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22、、;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 化学式书写是否正 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T和J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根点燃2Mg+O2MgO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是否正确.【解答】 解:A、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A日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HCONaCG+COT +H20,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CuSO- FeSO+Cu,故选项

23、错误.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 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D.7 .化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定量研究.下列有关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配制10%勺氯化钠溶液时,若烧杯内有水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8 .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蒸发过程中晶体飞溅会导致测得的氯化钠纯度偏低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铜粉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D.用白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中,白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空气组成的测定;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4、.【分析】A若烧杯内有水,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水的体积偏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日若蒸发过程中晶体飞溅,会造成所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少,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配制10%勺氯化钠溶液时,若烧杯内有水,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日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蒸发过程中晶体飞溅,会造成所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少,会导致测得的氯化钠纯度偏低,故选项说法正确.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铜粉质量的多少影响实验结果,

25、如铜粉质量不足,不能全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会造成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用白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中, 参加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白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8.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法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渐艰空气10%硫酸一 铁片10% 盐酸 铜片干燥空气10%HQ 造液白磷 30% 氐 5 二一港港 wLlfnOz红磷A.图甲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图乙探究金属的锈蚀是否需要水C.图丙探究MnO对HQ分解的催化作用D.图

26、丁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A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只能有金属的种类不同一个变量分析;日 根据实验可知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生锈,而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二者的控制因素是 水进行解答;C根据控制变量法只能是有无催化剂一个变量分析;D根据控制变量法只能有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一个变量分析.【解答】解:A、由于酸的种类不同,因此无法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 日实验可知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生锈,而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二者的控制因素是水, 故选项正确;C要探

27、究催化剂的影响,应该选择质量分数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故选项错误;D由于水中的红磷与氧气也不能接触,因此不能探究出温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 故选:B.9实验中除杂的思路有两种:一是将杂质除去,二是将有用物质提取出来,以下除杂方法与后者的思路一致的是( )A.实验室用蒸储的方法制取蒸储水B.用灼热的铜网除去Nk中混有的少量QC.加热蒸发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D.用适量石灰石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蒸发与蒸馏操作;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盐的化学 性质【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 ,是指除去杂质, 同

28、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 解:根据题意,实验中除杂的思路有两种:一是将杂质除去,二是将有用物质提取出来A、实验室用蒸储的方法制取蒸储水,是利用了加热蒸发的方法,使水不断挥发,冷凝得到蒸馏水,是利用了将有用物质提取出来的原理以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是利用了将杂质除去的原理C盐酸具有挥发性,加热蒸发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是利用了将杂质除去的原理D盐酸能与过

29、量的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石灰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是利用了将杂质除去的原理故 A 选项除杂方法与后者的思路一致故选:A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生活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用3%勺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是因为H2Q分解产生了 Q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间隙大C.灭火时将水喷成细雾状,主要目的是隔离氧气D.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主要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A

30、根据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分解生成氧气,进行分析判断.以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C灭火时将水喷成细雾状,能增大接触体积,据此结合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D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3%勺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是因为HbQ分解产生了 Q,故选项说法正确.以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C灭火时将水喷成细雾状,能增大与可燃物的接触体积,汽化效率高,吸热量大,用水

31、灭火利用的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解释错误D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主要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二、填空与解答(本大题共 5小题,共31分)11.有A、B、C、D四种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如图:(1) D元素的名称为 硫,D元素与图中 B (填写字母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D元素的离子符号为S2 .(2) A、B C三种元素能形成一种化合物,其水溶液pH 7 (填、V、=)H2O2,其中B元(3) A、B两种元素的原子以1:1的比例形成的化合物为(写化学式)素化合价为-1【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

32、(1) D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16,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 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 A、R C三种元素分别是氢元素、氧元素、钠元素,据形成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钠,据 此进行分析解答.(3) A、B元素分别是氢元素、氧元素,A、B两种元素的原子以1: 1的比例形成的化合物为过氧化氢,据此结合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 D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为硫元素;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B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也为

33、6,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 荷的硫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2 .(2) A、R C三种元素分别是氢元素、氧元素、钠元素,据形成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钠,显 碱性,其水溶液的 pH7.(3) A、B元素分别是氢元素、氧元素, A、B两种元素的原子以1: 1的比例形成的化合物 为过氧化氢,其化学式为 HQ;氢元素显+1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 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 X 2+2x=0,则x=T 价.故答案为:(1)硫;B; S2 ; (2) ; (3) HO; - 1.12.化学是一门富有

34、创造性的科学.含氟物质的合成,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1)如图是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画出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由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知, 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填“失”或“得”)电子.(2)氟化钠常用作牙膏添加剂,能有效预防啮齿,氟化钠和氯化钠一样,都是由 离子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1)氟利昂曾经是一种很好的制冷剂, 自1987年国际规定禁止使用, 因为氟利昂分解出氯 原子能引发下列循环反应而玻坏臭氧( 03)层:Cl +Q=ClO2ClO+O3=Cl - Q,在上述循环 反应中氯原子起 催化 作用,Q和Q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分子结构不同 .【考

35、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 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2)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来分析.(3)根据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来分析.7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故填:【解答】解:(1)氟是9号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由题干信息可知,氟化钠是由氟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填:离子.(3)由题干信息可知,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种类和数目均没有改变,起到了催化作用;Q和Q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也不同;故

36、填:催化;分子结构不同.13.水在生活、生产和化学实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水的净化.向浑浊的天然水中加入明矶,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液体过滤,得到略带颜色的液体.实验中加入明矶的作用是促进了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填仪器名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2)水的组成.用如图 1实验装置可以证明水的组成,检验a处气体的方法是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水的用途.水是常用的溶剂.如图2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JC,若将4.0g甲物质放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2 g溶液.若固体乙中混有少量固体甲,提纯乙的方法是:溶解

37、、蒸发结晶 过滤.将12c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jC时,丙溶液为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1)根据净水的原理以及过滤操作来分析解答;(2)根据电解水的反应、现象、结论以及生成的气体的性质分析回答;(3)根据ti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来分析;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来分析;根据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来分析.【解答】解:(1)加入明矶促进了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38、,为完成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仪器 和用品有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 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促进了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漏斗;引流;(2)由装置可知,该装置是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试管a中的气体是电源的正极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所以,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内该木条复燃,该气体就是氧气.故填: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t i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0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甲物质 就达到饱和状态,那么10g水中最多溶解2g甲物质,若将4.0g甲物质放入10g水中充分溶 解后

39、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其中只能溶解2g该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12g;故填:1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若乙中混有少量的甲,可以采用溶解、蒸发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乙.故填:蒸发结晶;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将12c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rc时变成不饱和溶液,这个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均没有发生改变,因此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发生改变,故填:不饱和;不变.14.金属是重要的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将纯铝和铝合金相互刻画,纯

40、铝上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的硬(3)对汽车部分钢铁部件进行喷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隔绝氧气和水.(4)如图,向一定量 AgNO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甲和 固体乙.若乙中含有锌、铜、银三种固体,则溶液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符号为Zn2+此时向固体乙中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HZnCl2+HT ,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若溶液甲显蓝色,是因为Cu+2AgN”2Ag+Cu( NQ) 2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此时固体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银国而荷液!孙体乙【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

41、防护;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同的性质和用途分析;(2)根据纯铝和铝合金的硬度分析;(3)根据防止生锈的原理分析回答;(4)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简记为“前置后,盐可溶”进行分析.【解答】解:(1)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2)将纯铝和铝合金相互刻画,纯铝上留下明显划痕, 说明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的硬度.(3)对汽车部分钢铁部件进行喷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隔绝氧气和水;(4)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铜银.向一定量AgNO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粉末时,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当锌

42、反应完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若乙中含有锌、铜、银三种固体,说明了溶液中没有硝酸银、硝酸铜,则溶液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符号为:Zn2+,此时向固体乙中加入稀盐酸, 锌能与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HT,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若溶液甲显蓝色,说明了铜与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H2Ag+Cu (NO) 2,此时固体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银.故答案为:(1)掉电性;(2)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的硬度;(3)隔绝氧气和水;(4)Zn2+,Zn+2HCl ZnCL+HT,置换; Cu+2AgNM2Ag+

43、Cu (NO) 2,银.15.分类、比较、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现有A- F六种物质,均是由 H C N、。Cl、Na、Ca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七中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钠、钙(填元素名称);(2) A属于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气体污染物之一,组成A的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7: 8,则A的化学式为NO ;(3) B、C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B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 C,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o- 2H2O+OT ;(4) D用于玻璃、造纸和洗涤剂的生产,E、F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取 D溶液进行实验,操作和现象如图: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

44、2CO+CaCl2=CaCOJ +2NaCl , F的化学式为 HCl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 根据A- F六种物质,均是由 H、C、N、Q Cl、Na、Ca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钠、钙属于金属元素,A属于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气体污染物之一,组成 A的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 8,所以A是一氧化氮,B C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C,所以B是过氧化氢,C是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镒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 气,D用于玻璃、造纸和洗涤剂的生成,D溶液滴入酚酬:显色,所以 D是碳酸钠,E、F均由两种元素组成,滴

45、入E溶液,红色褪去生成白色沉淀,所以E是氯化钙,氯化钙和碳酸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 F是盐酸,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 解:A- F六种物质,均是由 H、C、N。Cl、Na、Ca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1)钠、钙属于金属元素;(2) A属于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气体污染物之一,组成A的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7: 8,所以A是一氧化氮,化学式为:NQ(3) B、C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 C,所以B是过氧化氢,C是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镒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o2HzO+OT ;(4)

46、 D用于玻璃、造纸和洗涤剂的生成,D溶液滴入酚酬:显色,所以D是碳酸钠,E、F均由两种元素组成,滴入 E溶液,红色褪去生成白色沉淀,所以E是氯化钙,氯化钙和碳酸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F是盐酸,所以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s2CO+CaCl2=CaCOj +2NaCl, F的化学式为 HCl.故答案为:(1)钠、钙;NQ(3) 2HzQ 2HO+OT ;(4) N&CO+CaCFCaCOJ +2NaCl, HCl.并进行性质实验.如图是有关实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16.某化学小组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验的

47、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 a仪器的名称为 长颈漏斗 ,甲同学用A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用B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你认为哪个同学的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应乙 (填“甲”或“乙”).(2)甲同学利用装置 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 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气L;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 D之前可接入上图装置F(填字母),在该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HC财HCl=NaCl+H2O+COT .(3)乙同学将CO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

48、 G 装置,使该反应有了明显现象,则装置G中的现象为 小气球逐渐膨胀起来.【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与用途;(2)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根据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 析;(3)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进行分析.【解答】解:(1)仪器的图和用途可知 a为长颈漏斗;在A装置中一旦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则只有在至少一种反应物反应完全后,反应才能停止;而在B装置中,把石灰石放在隔板上,稀盐酸通过长颈漏斗加入,使用时,让稀盐酸与石灰石接触,反应开始,产生气体;不用时,可把导气管用止水

49、夹夹住,产生的气体不能导出试管,造成试管内气体越来越多,压强越来越大,液体被压到长颈漏斗中, 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所以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 与停止;(2)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甲同学利用装置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原因是: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 D之前可接入如图装置F,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NaHC3+HCl=NaCl+H2O+COT ;(3)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所以装置G中的现象为小气球逐

50、渐膨胀起来.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乙;(2)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F, NaHC3+HCl=NaCl+HO+COT ;(3)小气球逐渐膨胀起来.17.将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下列变化: 纳、小之期的加比域里氢氧化坳溶液巴白色医看【提出问题】: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产物有哪些?【查阅资料】:钠的氧化物,除氧化钠(N&0)外还有过氧化钠(N&0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都能与水发生反应,方程式如下:Na0+H0=2Na0H 2N&O2+2h2O=4NaOH+O【作出猜想】: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猜想1: N&O,猜想 2: NS202,猜想3:N&O和NaQ【

51、实验探究一】:实验结论猜想1正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取少量钠的氧化物加入足量蒸储水【继续探究】:钠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得到白色固体的成分【作出猜想】猜想一:NaCO猜想二:NaCO和 NaOH【实验探究二】:实验结论白色固体成分为 N&CC3和NaOH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 .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2 .过滤、取少量滤液加入无色的酚船试液【实验反思】(1)类比氧化铜与盐酸的反应,写出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Na2O+2HCl=2NaCl+HO .(2)过氧化钠也能与盐酸反应, 方程式为:2Na02+4HCl=4NaCl+2H2O+X X的化学式为 Q(3)能与酸反应只生成

52、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请判断N&Q 不是 碱性氧化物(填“是”或“不是”).【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作出猜想】根据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进行猜想;【实验探究一】:根据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根据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性质、检验方法分析回答;( 1)根据氧化铜与盐酸的反应,写出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X 的化学式;3)根据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生成物分析判断【解答】解:【作出猜想】由于钠的氧化物,除氧化钠( Na。外还有过氧化钠(N&Q),所Na2O 和 Na2O2;:由于

53、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所以,取少量钠的氧化物加入足量蒸馏水,现象是没有气泡生成,证明猜想一正确;【实验探究二】 :由于碳酸钠与足量的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填表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 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溶液氯化钙产生白色沉淀2 过滤、 取少量滤液加入 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实验结论白色固体成分为N&CO和NaOH;【实验反思】 ( 1) 由氧化铜与盐酸的反应生成了氯化铜和水可知, 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Na2O+2HCl=2NaCl+H2O;( 2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方程式得

54、到右边还缺少两个氧原子,所以,分析X 的化学式是:O2( 3 )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氧气,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答为: 【作出猜想】Na2O 和 Na2O2;【实验探究一】:没有气泡生成;【实验探究二】: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1 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溶液氯化钙产生白色沉淀2 过滤、 取少量滤液加入 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实验结论白色固体成分为 NaCO和NaOH( 1) Na2O+2HCl=2NaCl+H2O; ( 2) O2 ( 3)不是四、计算题(共5 分)18学习了金属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知道了如何鉴别黄金和黄铜 (铜锌合金,俗名“愚人金”) ,为进一步宣分析

55、黄铜的成分,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称量黄铜样品 20g 放入锥形 瓶中,向其中不断加入稀硫酸,收集生成的气体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 )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 2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生成气体的质量g加入稀斡酸的质量.g【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析】根据锌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2g ,然后结合方程式进行计算.【解答】 解: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 y,由图分析可知产生氢气 0.2g ,Zn+HSO=ZnSO+H T65161 2x y 0.2g65_161_ 2一二一二一x=6.5gy=16.1g所得硫酸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6.1gX 100%=10%答:(1)样品中锌的质量为 6.5g .(2)所得硫酸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