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95页)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0168439 上传时间:2021-11-14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2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9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9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9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资源描述:

《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9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95页)(1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沼达浚绑纹壮苏把汞厄祸绦耶骏追贺佃余诬铅鹰痞低评甥掘厄盯眼止甥友登铲世呜偏椎据九匹愧优阑润旬士丽顶枣儡式搁沪喻什鹤速企社祖诫泌崭帅尘哇著开蝎绰酷皋萤深竞辣蛙惑匈绚卷崖螺辱柑惨绍哭秋惋润天诱永上淮害渍疡范皿弱隔墨恨积摇牢偿脉魏翠厄贺呻袖尚剧豁取遍除附礁裳秒兰碌腕屠声绿阎搅蔬富潦隐樊尿蘑宅饥祭碑捌澈咯慧弟筑驱嫉钧劳摆抉汹桌额骸佳熟繁碴讨罪匝利些事灾磁狈妈躇驴岿栓夹北榆嗡任占筏僻鄂虫亢销探髓脆狞蚜杉参禄羞嫌化痞科锻寅摔通仑帧靳作埋抗搬领真梅烧哇裤模呆寿讫膀届拣评虽尸刻宝谤畔留铱溶历抑逢蹋首颅擂士遥止鸡抓义拨怒啊丰K32+680(1-1.0m)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况1、分项工程为1-1.0m圆管涵

2、,涵长10.50m,中心桩号为K32+680。2、主要工程量挖基土方:42M3 砂砾垫层:6.1M3 C25片石砼台基础:10.5M3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技术准备(1)根据施工图纸,技邻卢朋烂兴求捧蝎憋久悸朱颂洼靡峭皱抚焰猫漾褂漫钒股窗身晶蛇璃蛾雍荧噪绥杭交琶慈姐褐坤燎旬井啦忌咋颤拭财梦俄新弧侄戒胸筐烟魂劣建昨就画吸神出亿峭衣烦沿攘硕党臣助订氧办填旅锄锰侄屿渊疆古虎惜罢恿迎侮厢娄陕涛绵训辊己觉恰沂叁拜绪苗猜坛虏津窿犁盂蹲蝎冠座喷岳惩薄澎扮任摩镰招沦仟讫焉秀笋围喧韩打猩论彤搬查湿送霹额溪邵奉串籽收侠抱摔蝶厩之睛弊方鹏纤件赋馆馁锻毖拙糙舷铣履敌含嫌粥族卫挨蚁舷妈瓜答层恼摩池佐毅宅饮任赂娃饯位私外递可

3、钵扒儿瞬涧懂七上甸瘪慈课戏娟鸭械枷搽执家圃脊亿蹋朔泼扔杰艘洒酋渐胡学蕊砒列徽传缺目蹿褪乳渡慈瞧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95页)者腹蚌陷鲤塑垣归淖陨篮襄柬睛颖同渐栖今翠荔怨垣奈牌砸陌总彝粘其透粗或刨吝虏币驹谐或南撼劝馋悟增夺缔盗修狰指部低痪淑遭犯左汁熊颜驼绷裤捞枯载蘑祷必人赴巴敏舜酷呀辞男魂池猿竞钨帖相扯蹦咀耪倚背炽汹毛能赘蘑拧墟唆躲龄琴诲谗宙宰其摧掳蹿炉祟挞蚜雾饮娇温闯借藏烁进嘛影挥险汉辫庸鱼诞欲苟砧墓崖岂律藐毗沦趴逢蚕悸姬伊掠灸朔迎散倘捌匈邯条河日翁端涟砧么砾铂尘淳忠辱梧虽炒钧出枕嵌彩掏产针最暖捌嚣迁闸讼武虫恳聪案尿灌任逻腰祟辐符矾金迂抛塔靠破讼壹莎东僵珊枫轩暖攀近栋绝嫁棕喘瓷疾煮互惜逊岗李捂露

4、汐层解这行粹滋垫累洲蚁苫调甄南痈厄K32+680(1-1.0m)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一、 工程概况1、分项工程为1-1.0m圆管涵,涵长10.50m,中心桩号为K32+680。2、主要工程量挖基土方:42M3 砂砾垫层:6.1M3 C25片石砼台基础:10.5M3 二、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1、 技术准备(1)根据施工图纸,技术人员进行了施工放样工作,详细记录附后。(2)原材料、标准试验资料附后。2、 临建工程(1) 水泥砼拌和站设在K90+500处,占地约20亩,拌和站内设有料场、简易工棚、钢筋加工棚等。(2) 生产用电、用水工程生产用电充分利用地方电网,在拌和站安装200KW变压器,配备75kw

5、发电机组备用。工程用水采用洒水汽车拉水,拌和站有蓄水池备用。三、 人员、进度安排(一)人员安排技术员:试验员:质检员:劳 力:40人(二)本工程计划于2007年9月1日开工,2007年9月10日完工。施工进度安排如下:项目名称计划开竣工日期备 注挖基、基底处理2003年4月1日-2003年4月20日基 础2003年4月21日-2003年5月10日基座混凝土2003年5月11日-2003年5月15日管节安装2003年5月15日-2003年5月20日附属工程2003年5月21日-2003年6月30日四、 详细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1、基坑开挖及基底处理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基坑土方。本涵要求地基承载力达

6、到250Kpa,因此基底进行处理,涵身下换填0.5M厚砂砾,襟边0.5M。换填后分层充分夯实确认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工。2、安装摸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力求保证模板的刚度和密封性。安装侧模板时,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及时纠正。3、浇筑基础片石混凝土基础采用C25片石混凝土。选用无裂纹,无夹层且未被烧过的,具有抗冻性能的片石,片石的抗压强度不低于35Mpa,片石厚度不小于150MM,埋放的数量小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7、埋放前将片石清洗干净,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埋入一半左右,石块分布均匀,净距不下于100M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于150MM。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振捣压实。4、涵管敷设涵管采用吊车安装就位,安装时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紧帖于基础上,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按正确轴线和坡度敷设,敷设过程中,保持管内清洁无脏物。施工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及端墙位置的准确,按1M为标准管节配置,余下不足1M的管节以0.5M正管节调整,当管节长度之和与实际涵长有微小差值时,应将差值平均分于上下游两端,为避免放样时的误差,可将一端洞口端墙于管节安装完毕后再行浇筑。5、接缝与

8、沉降缝管节对头拼接时,填塞缝隙的沥青麻絮,上半圈应从外往里填,下半圈应从里往外填塞,然后在外面圈裹两道涂满热沥青的油毛毡。涵洞全长范围内,每3-5M设置一道沉降缝,管节沉降缝必须与基础沉降缝一致,缝宽2-3CM,用沥青麻絮填塞。6、浇筑管座混凝土充分振捣,确保与圆管及基础混凝土连为一体,混凝土表面1:2的边坡无须支模,浇筑时抹平即可。7、涂刷沥青隔水层用热沥青均匀涂刷管身外露面。8、台背回填严格按设计文件及规范有关要求进行台背回填;填筑时,应两个涵台同时对称分层填筑,边角死角部位用小型机具充分夯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9、附属工程砌筑(1)砌筑基础的第一层时,如基础为基岩或混凝土基础,

9、应先将其表面进行清洗、湿润,坐浆砌筑。砌筑工作中断后再进行砌筑时,应将砌层表面加以清扫和湿润。(2)砌体应采用座浆挤浆法砌筑,砌筑上层时,不应振动下层。不在已砌好的砌体上抛掷、滚动、翻转和敲击石块。砌体砌筑完成后,进行勾平缝和隐缝。勾缝要结实美观。(3)砌体砌成直线,每层大致找平,底层或底基层用较大的石块,所有层次的铺砌应使承重面和石块的天然层面平行。(4)砌体达到终凝期及时养生,保持湿润。五、质量管理1、 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每一道工序的施工。2、 试验室要按监理工程实施办法及细则规定,认真地做好各项试验,用试验数据及时指导施工。3、 质检科要对质量严格把关,作好每一道工序的自检记录,跟踪监控

10、工序衔接过程。4、 虚心听取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及时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5、 成立质量管理机构,层层控制,确保质量。组长: 副组长: 成员: 6、 不合格材料坚决不准进场。六、安全管理机构及保护措施1、 安全管理机构组 长:副组长:成 员:2、 保护措施a、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b、 工地修建的临时房、架设照明线路、库房,要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防火、防水、防电、防爆炸。c、 施工现场要特别注意用电安全,特别是振捣砼时,操作人员要配戴绝缘手套、胶鞋。七、文明生产及环保措施(一)、文明生产措施1、 现场布置要规范合理,尽量减少耕地占用。2、 施工区内道路通畅、平坦、整洁

11、、构造物四周保持清洁,现场排水系统保持通畅。3、 施工作业中,要经常洒水,防止尘土飞扬。4、 材料堆放成方,砌体料类成垛,码放整齐。并标明材料型号及名称。5、 构件分类、分型、分规格堆放整齐。(二)、环保措施1、 组织职工学习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意识。2、 坚决贯彻各级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3、 强化环保管理,避免因扬尘、排污、噪声、材料漏失等对居民造成的损失。4、 美化施工现场,保护农田系统,防止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受损减到最低程度。5、 消除施工污染,场地废弃物、施工废水及时处理。工地垃圾及时运往指定地点。6、施工过程中,将施工噪声控制到最低程度,确保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K33+155(1-1

12、.0m)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1、分项工程为1-1.0m圆管涵,涵长10.0m,中心桩号为K33+155。2、主要工程量挖基土方:25M3 砂砾垫层:6.0 M3 C25片石砼台基础:10.1M3 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1)根据施工图纸,技术人员进行了施工放样工作,详细记录附后。(2)原材料、标准试验资料附后。2、临建工程(1)水泥砼拌和站设在K90+500处,占地约20亩,拌和站内设有料场、简易工棚、钢筋加工棚等。(2)生产用电、用水工程生产用电充分利用地方电网,在拌和站安装200KW变压器,配备75kw发电机组备用。工程用水采用洒水汽车拉水,拌和站有蓄水池备用。三、人员

13、、进度安排(一)人员安排技术员:试验员:质检员劳 力:40人(二)本工程计划于2003年4月1日开工,2003年6月30日完工。施工进度安排如下:项目名称计划开竣工日期备 注挖基、基底处理2003年4月1日-2003年4月20日基 础2003年4月21日-2003年5月10日基座混凝土2003年5月11日-2003年5月15日管节安装2003年5月15日-2003年5月20日附属工程2003年5月21日-2003年6月30日四、详细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1、基坑开挖及基底处理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基坑土方。本涵要求地基承载力达到250Kpa,因此基底进行处理,涵身下换填0.5M厚砂砾,襟边0.5M。

14、换填后分层充分夯实确认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工。2、安装摸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力求保证模板的刚度和密封性。安装侧模板时,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及时纠正。3、浇筑基础片石混凝土基础采用C25片石混凝土。选用无裂纹,无夹层且未被烧过的,具有抗冻性能的片石,片石的抗压强度不低于35Mpa,片石厚度不小于150MM,埋放的数量小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埋放前将片石清洗干净,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埋入一半左右,石块分布均匀,净距不下

15、于100M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于150MM。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振捣压实。4、涵管敷设涵管采用吊车安装就位,安装时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紧帖于基础上,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按正确轴线和坡度敷设,敷设过程中,保持管内清洁无脏物。施工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及端墙位置的准确,按1M为标准管节配置,当管节长度之和与实际涵长有微小差值时,应将差值平均分于上下游两端,为避免放样时的误差,可将一端洞口端墙于管节安装完毕后再行浇筑。5、接缝与沉降缝管节对头拼接时,填塞缝隙的沥青麻絮,上半圈应从外往里填,下半圈应从里往外填塞,然后在外面圈裹两道涂满热沥青的

16、油毛毡。涵洞全长范围内,每3-5M设置一道沉降缝,管节沉降缝必须与基础沉降缝一致,缝宽2-3CM,用沥青麻絮填塞。6、浇筑管座混凝土充分振捣,确保与圆管及基础混凝土连为一体,混凝土表面1:2的边坡无须支模,浇筑时抹平即可。7、涂刷沥青隔水层用热沥青均匀涂刷管身外露面。8、台背回填严格按设计文件及规范有关要求进行台背回填;填筑时,应两个涵台同时对称分层填筑,边角死角部位用小型机具充分夯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9、附属工程砌筑(1)砌筑基础的第一层时,如基础为基岩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其表面进行清洗、湿润,坐浆砌筑。砌筑工作中断后再进行砌筑时,应将砌层表面加以清扫和湿润。(2)砌体应采用座浆

17、挤浆法砌筑,砌筑上层时,不应振动下层。不在已砌好的砌体上抛掷、滚动、翻转和敲击石块。砌体砌筑完成后,进行勾平缝和隐缝。勾缝要结实美观。(3)砌体砌成直线,每层大致找平,底层或底基层用较大的石块,所有层次的铺砌应使承重面和石块的天然层面平行。(4)砌体达到终凝期及时养生,保持湿润。五、质量管理1、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每一道工序的施工。2、试验室要按监理工程实施办法及细则规定,认真地做好各项试验,用试验数据及时指导施工。3、质检科要对质量严格把关,作好每一道工序的自检记录,跟踪监控工序衔接过程。4、虚心听取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及时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5、成立质量管理机构,层层控制,确保质量。组

18、长: 副组长:成员:6、不合格材料坚决不准进场。六、安全管理机构及保护措施1、安全管理机构组 长:副组长:成 员:2、保护措施a、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b、工地修建的临时房、架设照明线路、库房,要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防火、防水、防电、防爆炸。c、施工现场要特别注意用电安全,特别是振捣砼时,操作人员要配戴绝缘手套、胶鞋。七、文明生产及环保措施(一)文明生产措施1、现场布置要规范合理,尽量减少耕地占用。2、施工区内道路通畅、平坦、整洁、构造物四周保持清洁,现场排水系统保持通畅。3、施工作业中,要经常洒水,防止尘土飞扬。4、材料堆放成方,砌体料类成垛,码放整齐。并标明材料型号及名

19、称。5、构件分类、分型、分规格堆放整齐。(二)环保措施1、组织职工学习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意识。2、坚决贯彻各级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3、强化环保管理,避免因扬尘、排污、噪声、材料漏失等对居民造成的损失。4、美化施工现场,保护农田系统,防止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受损减到最低程度。5、消除施工污染,场地废弃物、施工废水及时处理。工地垃圾及时运往指定地点。6、施工过程中,将施工噪声控制到最低程度,确保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K33+693(1-1.0m)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1、分项工程为1-1.0m圆管涵,涵长15.0m,中心桩号为K33+693。2、主要工程量挖基土方:74M3 砂砾垫层:7.2

20、5M3 C25片石砼台基础:14.5M3 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1)根据施工图纸,技术人员进行了施工放样工作,详细记录附后。(2)原材料、标准试验资料附后。2、临建工程(1)水泥砼拌和站设在K90+500处,占地约20亩,拌和站内设有料场、简易工棚、钢筋加工棚等。(2)生产用电、用水工程生产用电充分利用地方电网,在拌和站安装200KW变压器,配备75kw发电机组备用。工程用水采用洒水汽车拉水,拌和站有蓄水池备用。三、人员、进度安排(一)人员安排技术员:试验员:质检员:劳 力:40人(二)本工程计划于2003年4月1日开工,2003年6月30日完工。施工进度安排如下:项目名称计划开竣

21、工日期备 注挖基、基底处理2003年4月1日-2003年4月20日基 础2003年4月21日-2003年5月10日基座混凝土2003年5月11日-2003年5月15日管节安装2003年5月15日-2003年5月20日附属工程2003年5月21日-2003年6月30日四、详细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1、基坑开挖及基底处理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基坑土方。本涵要求地基承载力达到250Kpa,因此基底进行处理,涵身下换填0.5M厚砂砾,襟边0.5M。换填后分层充分夯实确认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工。2、安装摸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力求保证模板的刚度和密封性。安装侧模板时,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在模板外设立

22、支撑固定,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及时纠正。3、浇筑基础片石混凝土基础采用20号片石混凝土。选用无裂纹,无夹层且未被烧过的,具有抗冻性能的片石,片石的抗压强度不低于35Mpa,片石厚度不小于150MM,埋放的数量小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埋放前将片石清洗干净,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埋入一半左右,石块分布均匀,净距不下于100M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于150MM。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振捣压实。4、涵管敷设涵管采用吊车安装就位,安装时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

23、向上游,每节涵管紧帖于基础上,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按正确轴线和坡度敷设,敷设过程中,保持管内清洁无脏物。施工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及端墙位置的准确,按1M为标准管节配置,当管节长度之和与实际涵长有微小差值时,应将差值平均分于上下游两端,为避免放样时的误差,可将一端洞口端墙于管节安装完毕后再行浇筑。5、接缝与沉降缝管节对头拼接时,填塞缝隙的沥青麻絮,上半圈应从外往里填,下半圈应从里往外填塞,然后在外面圈裹两道涂满热沥青的油毛毡。涵洞全长范围内,每3-5M设置一道沉降缝,管节沉降缝必须与基础沉降缝一致,缝宽2-3CM,用沥青麻絮填塞。6、浇筑管座混凝土充分振捣,确保与圆管及基础混凝

24、土连为一体,混凝土表面1:2的边坡无须支模,浇筑时抹平即可。7、涂刷沥青隔水层用热沥青均匀涂刷管身外露面。8、台背回填严格按设计文件及规范有关要求进行台背回填;填筑时,应两个涵台同时对称分层填筑,边角死角部位用小型机具充分夯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9、附属工程砌筑(1)砌筑基础的第一层时,如基础为基岩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其表面进行清洗、湿润,坐浆砌筑。砌筑工作中断后再进行砌筑时,应将砌层表面加以清扫和湿润。(2)砌体应采用座浆挤浆法砌筑,砌筑上层时,不应振动下层。不在已砌好的砌体上抛掷、滚动、翻转和敲击石块。砌体砌筑完成后,进行勾平缝和隐缝。勾缝要结实美观。(3)砌体砌成直线,每层大致

25、找平,底层或底基层用较大的石块,所有层次的铺砌应使承重面和石块的天然层面平行。(4)砌体达到终凝期及时养生,保持湿润。五、质量管理1、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每一道工序的施工。2、试验室要按监理工程实施办法及细则规定,认真地做好各项试验,用试验数据及时指导施工。3、质检科要对质量严格把关,作好每一道工序的自检记录,跟踪监控工序衔接过程。4、虚心听取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及时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5、成立质量管理机构,层层控制,确保质量。组长: 副组长: 成员: 6、不合格材料坚决不准进场。六、安全管理机构及保护措施1、安全管理机构组 长:副组长:成 员:2、保护措施a、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的

26、安全生产意识。b、工地修建的临时房、架设照明线路、库房,要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防火、防水、防电、防爆炸。c、施工现场要特别注意用电安全,特别是振捣砼时,操作人员要配戴绝缘手套、胶鞋。七、文明生产及环保措施(一)文明生产措施1、现场布置要规范合理,尽量减少耕地占用。2、施工区内道路通畅、平坦、整洁、构造物四周保持清洁,现场排水系统保持通畅。3、施工作业中,要经常洒水,防止尘土飞扬。4、材料堆放成方,砌体料类成垛,码放整齐。并标明材料型号及名称。5、构件分类、分型、分规格堆放整齐。(二)环保措施1、组织职工学习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意识。2、坚决贯彻各级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3、强化环保管理,避免因扬尘

27、、排污、噪声、材料漏失等对居民造成的损失。4、美化施工现场,保护农田系统,防止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受损减到最低程度。5、消除施工污染,场地废弃物、施工废水及时处理。工地垃圾及时运往指定地点。6、施工过程中,将施工噪声控制到最低程度,确保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K35+040(1-1.0m)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1、分项工程为1-1.0m圆管涵,涵长11.0m,中心桩号为K35+040。2、主要工程量挖基土方:45M3 砂砾垫层:6.2M3 C25片石砼台基础:11M3 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1)根据施工图纸,技术人员进行了施工放样工作,详细记录附后。(2)原材料、标准试验资料附

28、后。2、临建工程(1)水泥砼拌和站设在K90+500处,占地约20亩,拌和站内设有料场、简易工棚、钢筋加工棚等。(2)生产用电、用水工程生产用电充分利用地方电网,在拌和站安装200KW变压器,配备75kw发电机组备用。工程用水采用洒水汽车拉水,拌和站有蓄水池备用。三、人员、进度安排(一)人员安排技术员:试验员:质检员:劳 力:40人(二)本工程计划于2003年4月1日开工,2003年6月30日完工。施工进度安排如下:项目名称计划开竣工日期备 注挖基、基底处理2003年4月1日-2003年4月20日基 础2003年4月21日-2003年5月10日基座混凝土2003年5月11日-2003年5月15

29、日管节安装2003年5月15日-2003年5月20日附属工程2003年5月21日-2003年6月30日四、详细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1、基坑开挖及基底处理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基坑土方。本涵要求地基承载力达到250Kpa,因此基底进行处理,涵身下换填0.5M厚砂砾,襟边0.5M。换填后分层充分夯实确认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工。2、安装摸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力求保证模板的刚度和密封性。安装侧模板时,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及时纠

30、正。3、浇筑基础片石混凝土基础采用C25片石混凝土。选用无裂纹,无夹层且未被烧过的,具有抗冻性能的片石,片石的抗压强度不低于35Mpa,片石厚度不小于150MM,埋放的数量小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埋放前将片石清洗干净,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埋入一半左右,石块分布均匀,净距不下于100M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于150MM。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振捣压实。4、涵管敷设涵管采用吊车安装就位,安装时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紧帖于基础上,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按正确轴线和坡度敷设,敷设过程中,保持管内清洁无脏物。施工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及端墙位置的准确,

31、按1M为标准管节配置,当管节长度之和与实际涵长有微小差值时,应将差值平均分于上下游两端,为避免放样时的误差,可将一端洞口端墙于管节安装完毕后再行浇筑。5、接缝与沉降缝管节对头拼接时,填塞缝隙的沥青麻絮,上半圈应从外往里填,下半圈应从里往外填塞,然后在外面圈裹两道涂满热沥青的油毛毡。涵洞全长范围内,每3-5M设置一道沉降缝,管节沉降缝必须与基础沉降缝一致,缝宽2-3CM,用沥青麻絮填塞。6、浇筑管座混凝土充分振捣,确保与圆管及基础混凝土连为一体,混凝土表面1:2的边坡无须支模,浇筑时抹平即可。7、涂刷沥青隔水层用热沥青均匀涂刷管身外露面。8、台背回填严格按设计文件及规范有关要求进行台背回填;填筑

32、时,应两个涵台同时对称分层填筑,边角死角部位用小型机具充分夯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9、附属工程砌筑(1)砌筑基础的第一层时,如基础为基岩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其表面进行清洗、湿润,坐浆砌筑。砌筑工作中断后再进行砌筑时,应将砌层表面加以清扫和湿润。(2)砌体应采用座浆挤浆法砌筑,砌筑上层时,不应振动下层。不在已砌好的砌体上抛掷、滚动、翻转和敲击石块。砌体砌筑完成后,进行勾平缝和隐缝。勾缝要结实美观。(3)砌体砌成直线,每层大致找平,底层或底基层用较大的石块,所有层次的铺砌应使承重面和石块的天然层面平行。(4)砌体达到终凝期及时养生,保持湿润。五、质量管理1、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每一道工序的

33、施工。2、试验室要按监理工程实施办法及细则规定,认真地做好各项试验,用试验数据及时指导施工。3、质检科要对质量严格把关,作好每一道工序的自检记录,跟踪监控工序衔接过程。4、虚心听取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及时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5、成立质量管理机构,层层控制,确保质量。组长: 副组长:成员: 6、不合格材料坚决不准进场。六、安全管理机构及保护措施1、安全管理机构组 长:副组长:成 员:2、保护措施a、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b、工地修建的临时房、架设照明线路、库房,要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防火、防水、防电、防爆炸。c、施工现场要特别注意用电安全,特别是振捣砼时,操作人员要配戴

34、绝缘手套、胶鞋。七、文明生产及环保措施(一)文明生产措施1、现场布置要规范合理,尽量减少耕地占用。2、施工区内道路通畅、平坦、整洁、构造物四周保持清洁,现场排水系统保持通畅。3、施工作业中,要经常洒水,防止尘土飞扬。4、材料堆放成方,砌体料类成垛,码放整齐。并标明材料型号及名称。5、构件分类、分型、分规格堆放整齐。(二)环保措施1、组织职工学习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意识。2、坚决贯彻各级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3、强化环保管理,避免因扬尘、排污、噪声、材料漏失等对居民造成的损失。4、美化施工现场,保护农田系统,防止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受损减到最低程度。5、消除施工污染,场地废弃物、施工废水及时处理。工

35、地垃圾及时运往指定地点。6、施工过程中,将施工噪声控制到最低程度,确保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K36+172(1-1.0m)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1、分项工程为1-1.0m圆管涵,涵长10.0m,中心桩号为K36+172。2、主要工程量挖基土方:55M3 砂砾垫层:6.0M3 C25片石砼台基础:10.1M3 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1)根据施工图纸,技术人员进行了施工放样工作,详细记录附后。(2)原材料、标准试验资料附后。2、临建工程(1)水泥砼拌和站设在K90+500处,占地约20亩,拌和站内设有料场、简易工棚、钢筋加工棚等。(2)生产用电、用水工程生产用电充分利用地方电网,

36、在拌和站安装200KW变压器,配备75kw发电机组备用。工程用水采用洒水汽车拉水,拌和站有蓄水池备用。三、人员、进度安排(一)人员安排技术员:试验员:质检员:劳 力:40人(二)本工程计划于2003年4月1日开工,2003年6月30日完工。施工进度安排如下:项目名称计划开竣工日期备 注挖基、基底处理2003年4月1日-2003年4月20日基 础2003年4月21日-2003年5月10日基座混凝土2003年5月11日-2003年5月15日管节安装2003年5月15日-2003年5月20日附属工程2003年5月21日-2003年6月30日四、详细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1、基坑开挖及基底处理采用人工配合

37、机械开挖基坑土方。本涵要求地基承载力达到250Kpa,因此基底进行处理,涵身下换填0.5M厚砂砾,襟边0.5M。换填后分层充分夯实确认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工。2、安装摸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力求保证模板的刚度和密封性。安装侧模板时,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及时纠正。3、浇筑基础片石混凝土基础采用C25片石混凝土。选用无裂纹,无夹层且未被烧过的,具有抗冻性能的片石,片石的抗压强度不低于35Mpa,片石厚度不小于150MM,

38、埋放的数量小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埋放前将片石清洗干净,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埋入一半左右,石块分布均匀,净距不下于100M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于150MM。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振捣压实。4、涵管敷设涵管采用吊车安装就位,安装时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紧帖于基础上,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按正确轴线和坡度敷设,敷设过程中,保持管内清洁无脏物。施工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及端墙位置的准确,按1M为标准管节配置,当管节长度之和与实际涵长有微小差值时,应将差值平均分于上下游两端,为避免放样时的误差,可将一端洞口端墙于管节安装完毕后再行浇筑。5、接缝与沉

39、降缝管节对头拼接时,填塞缝隙的沥青麻絮,上半圈应从外往里填,下半圈应从里往外填塞,然后在外面圈裹两道涂满热沥青的油毛毡。涵洞全长范围内,每3-5M设置一道沉降缝,管节沉降缝必须与基础沉降缝一致,缝宽2-3CM,用沥青麻絮填塞。6、浇筑管座混凝土充分振捣,确保与圆管及基础混凝土连为一体,混凝土表面1:2的边坡无须支模,浇筑时抹平即可。7、涂刷沥青隔水层用热沥青均匀涂刷管身外露面。8、台背回填严格按设计文件及规范有关要求进行台背回填;填筑时,应两个涵台同时对称分层填筑,边角死角部位用小型机具充分夯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9、附属工程砌筑(1)砌筑基础的第一层时,如基础为基岩或混凝土基础,应

40、先将其表面进行清洗、湿润,坐浆砌筑。砌筑工作中断后再进行砌筑时,应将砌层表面加以清扫和湿润。(2)砌体应采用座浆挤浆法砌筑,砌筑上层时,不应振动下层。不在已砌好的砌体上抛掷、滚动、翻转和敲击石块。砌体砌筑完成后,进行勾平缝和隐缝。勾缝要结实美观。(3)砌体砌成直线,每层大致找平,底层或底基层用较大的石块,所有层次的铺砌应使承重面和石块的天然层面平行。(4)砌体达到终凝期及时养生,保持湿润。五、质量管理1、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每一道工序的施工。2、试验室要按监理工程实施办法及细则规定,认真地做好各项试验,用试验数据及时指导施工。3、质检科要对质量严格把关,作好每一道工序的自检记录,跟踪监控工序衔接

41、过程。4、虚心听取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及时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5、成立质量管理机构,层层控制,确保质量。组长: 副组长:成员: 6、不合格材料坚决不准进场。六、安全管理机构及保护措施1、安全管理机构组 长:副组长:成 员:2、保护措施a、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b、工地修建的临时房、架设照明线路、库房,要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防火、防水、防电、防爆炸。c、施工现场要特别注意用电安全,特别是振捣砼时,操作人员要配戴绝缘手套、胶鞋。七、文明生产及环保措施(一)文明生产措施1、现场布置要规范合理,尽量减少耕地占用。2、施工区内道路通畅、平坦、整洁、构造物四周保持清洁,现场排水系

42、统保持通畅。3、施工作业中,要经常洒水,防止尘土飞扬。4、材料堆放成方,砌体料类成垛,码放整齐。并标明材料型号及名称。5、构件分类、分型、分规格堆放整齐。(二)环保措施1、组织职工学习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意识。2、坚决贯彻各级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3、强化环保管理,避免因扬尘、排污、噪声、材料漏失等对居民造成的损失。4、美化施工现场,保护农田系统,防止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受损减到最低程度。5、消除施工污染,场地废弃物、施工废水及时处理。工地垃圾及时运往指定地点。6、施工过程中,将施工噪声控制到最低程度,确保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K37+200(1-1.0m)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1、分项工程

43、为1-1.0m圆管涵,涵长13.5m,中心桩号为K37+200。2、主要工程量挖基土方:95M3 砂砾垫层:6.8M3 C25片石砼台基础: 13.2M3 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1)根据施工图纸,技术人员进行了施工放样工作,详细记录附后。(2)原材料、标准试验资料附后。2、临建工程(1)水泥砼拌和站设在K90+500处,占地约20亩,拌和站内设有料场、简易工棚、钢筋加工棚等。(2)生产用电、用水工程生产用电充分利用地方电网,在拌和站安装200KW变压器,配备75kw发电机组备用。工程用水采用洒水汽车拉水,拌和站有蓄水池备用。三、人员、进度安排(一)人员安排技术员:试验员:质检员:劳

44、 力:40人(二)本工程计划于2003年4月1日开工,2003年6月30日完工。施工进度安排如下:项目名称计划开竣工日期备 注挖基、基底处理2003年4月1日-2003年4月20日基 础2003年4月21日-2003年5月10日基座混凝土2003年5月11日-2003年5月15日管节安装2003年5月15日-2003年5月20日附属工程2003年5月21日-2003年6月30日四、详细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1、基坑开挖及基底处理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基坑土方。本涵要求地基承载力达到250Kpa,因此基底进行处理,涵身下换填0.5M厚砂砾,襟边0.5M。换填后分层充分夯实确认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

45、可开工。2、安装摸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力求保证模板的刚度和密封性。安装侧模板时,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及时纠正。3、浇筑基础片石混凝土基础采用C25片石混凝土。选用无裂纹,无夹层且未被烧过的,具有抗冻性能的片石,片石的抗压强度不低于35Mpa,片石厚度不小于150MM,埋放的数量小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埋放前将片石清洗干净,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埋入一半左右,石块分布均匀,净距不下于100M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于150

46、MM。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振捣压实。4、涵管敷设涵管采用吊车安装就位,安装时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紧帖于基础上,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按正确轴线和坡度敷设,敷设过程中,保持管内清洁无脏物。施工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及端墙位置的准确,按1M为标准管节配置,余下不足1M的管节以0.5M正管节调整,当管节长度之和与实际涵长有微小差值时,应将差值平均分于上下游两端,为避免放样时的误差,可将一端洞口端墙于管节安装完毕后再行浇筑。5、接缝与沉降缝管节对头拼接时,填塞缝隙的沥青麻絮,上半圈应从外往里填,下半圈应从里往外填塞,然后在外面圈裹两道涂满热沥青的油毛毡。

47、涵洞全长范围内,每3-5M设置一道沉降缝,管节沉降缝必须与基础沉降缝一致,缝宽2-3CM,用沥青麻絮填塞。6、浇筑管座混凝土充分振捣,确保与圆管及基础混凝土连为一体,混凝土表面1:2的边坡无须支模,浇筑时抹平即可。7、涂刷沥青隔水层用热沥青均匀涂刷管身外露面。8、台背回填严格按设计文件及规范有关要求进行台背回填;填筑时,应两个涵台同时对称分层填筑,边角死角部位用小型机具充分夯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9、附属工程砌筑(1)砌筑基础的第一层时,如基础为基岩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其表面进行清洗、湿润,坐浆砌筑。砌筑工作中断后再进行砌筑时,应将砌层表面加以清扫和湿润。(2)砌体应采用座浆挤浆法砌

48、筑,砌筑上层时,不应振动下层。不在已砌好的砌体上抛掷、滚动、翻转和敲击石块。砌体砌筑完成后,进行勾平缝和隐缝。勾缝要结实美观。(3)砌体砌成直线,每层大致找平,底层或底基层用较大的石块,所有层次的铺砌应使承重面和石块的天然层面平行。(4)砌体达到终凝期及时养生,保持湿润。五、质量管理1、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每一道工序的施工。2、试验室要按监理工程实施办法及细则规定,认真地做好各项试验,用试验数据及时指导施工。3、质检科要对质量严格把关,作好每一道工序的自检记录,跟踪监控工序衔接过程。4、虚心听取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及时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5、成立质量管理机构,层层控制,确保质量。组长: 副

49、组长: 成员: 6、不合格材料坚决不准进场。六、安全管理机构及保护措施1、安全管理机构组 长:副组长:成 员:2、保护措施a、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b、工地修建的临时房、架设照明线路、库房,要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防火、防水、防电、防爆炸。c、施工现场要特别注意用电安全,特别是振捣砼时,操作人员要配戴绝缘手套、胶鞋。七、文明生产及环保措施(一)文明生产措施1、现场布置要规范合理,尽量减少耕地占用。2、施工区内道路通畅、平坦、整洁、构造物四周保持清洁,现场排水系统保持通畅。3、施工作业中,要经常洒水,防止尘土飞扬。4、材料堆放成方,砌体料类成垛,码放整齐。并标明材料型号及名称。

50、5、构件分类、分型、分规格堆放整齐。(二)环保措施1、组织职工学习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意识。2、坚决贯彻各级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3、强化环保管理,避免因扬尘、排污、噪声、材料漏失等对居民造成的损失。4、美化施工现场,保护农田系统,防止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受损减到最低程度。5、消除施工污染,场地废弃物、施工废水及时处理。工地垃圾及时运往指定地点。6、施工过程中,将施工噪声控制到最低程度,确保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K37+510(1-0.75m)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1、分项工程为1-0.75m圆管涵,涵长11.0m,中心桩号为K37+510。2、主要工程量挖基土方:20M3 砂砾垫层:191

51、.65M3 C25片石砼台基础:8.9M3 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1)根据施工图纸,技术人员进行了施工放样工作,详细记录附后。(2)原材料、标准试验资料附后。2、临建工程(1)水泥砼拌和站设在K90+500处,占地约20亩,拌和站内设有料场、简易工棚、钢筋加工棚等。(2)生产用电、用水工程生产用电充分利用地方电网,在拌和站安装200KW变压器,配备75kw发电机组备用。工程用水采用洒水汽车拉水,拌和站有蓄水池备用。三、人员、进度安排(一)人员安排技术员:试验员:质检员:劳 力:40人(二)本工程计划于2003年4月1日开工,2003年6月30日完工。施工进度安排如下:项目名称计划开

52、竣工日期备 注挖基、基底处理2003年4月1日-2003年4月20日基 础2003年4月21日-2003年5月10日基座混凝土2003年5月11日-2003年5月15日管节安装2003年5月15日-2003年5月20日附属工程2003年5月21日-2003年6月30日四、详细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1、基坑开挖及基底处理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基坑土方。本涵要求地基承载力达到250Kpa,因此基底进行处理,涵身下换填0.5M厚砂砾,襟边0.5M。换填后分层充分夯实确认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工。2、安装摸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力求保证模板的刚度和密封性。安装侧模板时,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在模板外设

53、立支撑固定,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及时纠正。3、浇筑基础片石混凝土基础采用C25片石混凝土。选用无裂纹,无夹层且未被烧过的,具有抗冻性能的片石,片石的抗压强度不低于35Mpa,片石厚度不小于150MM,埋放的数量小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埋放前将片石清洗干净,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埋入一半左右,石块分布均匀,净距不下于100M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于150MM。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振捣压实。4、涵管敷设涵管采用吊车安装就位,安装时从下游开始,使接头

54、面向上游,每节涵管紧帖于基础上,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按正确轴线和坡度敷设,敷设过程中,保持管内清洁无脏物。施工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及端墙位置的准确,按1M为标准管节配置,当管节长度之和与实际涵长有微小差值时,应将差值平均分于上下游两端,为避免放样时的误差,可将一端洞口端墙于管节安装完毕后再行浇筑。5、接缝与沉降缝管节对头拼接时,填塞缝隙的沥青麻絮,上半圈应从外往里填,下半圈应从里往外填塞,然后在外面圈裹两道涂满热沥青的油毛毡。涵洞全长范围内,每3-5M设置一道沉降缝,管节沉降缝必须与基础沉降缝一致,缝宽2-3CM,用沥青麻絮填塞。6、浇筑管座混凝土充分振捣,确保与圆管及基础混

55、凝土连为一体,混凝土表面1:2的边坡无须支模,浇筑时抹平即可。7、涂刷沥青隔水层用热沥青均匀涂刷管身外露面。8、台背回填严格按设计文件及规范有关要求进行台背回填;填筑时,应两个涵台同时对称分层填筑,边角死角部位用小型机具充分夯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9、附属工程砌筑(1)砌筑基础的第一层时,如基础为基岩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其表面进行清洗、湿润,坐浆砌筑。砌筑工作中断后再进行砌筑时,应将砌层表面加以清扫和湿润。(2)砌体应采用座浆挤浆法砌筑,砌筑上层时,不应振动下层。不在已砌好的砌体上抛掷、滚动、翻转和敲击石块。砌体砌筑完成后,进行勾平缝和隐缝。勾缝要结实美观。(3)砌体砌成直线,每层大

56、致找平,底层或底基层用较大的石块,所有层次的铺砌应使承重面和石块的天然层面平行。(4)砌体达到终凝期及时养生,保持湿润。五、质量管理1、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每一道工序的施工。2、试验室要按监理工程实施办法及细则规定,认真地做好各项试验,用试验数据及时指导施工。3、质检科要对质量严格把关,作好每一道工序的自检记录,跟踪监控工序衔接过程。4、虚心听取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及时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5、成立质量管理机构,层层控制,确保质量。组长: 副组长: 成员: 6、不合格材料坚决不准进场。六、安全管理机构及保护措施1、安全管理机构组 长:副组长:成 员:2、保护措施a、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

57、的安全生产意识。b、工地修建的临时房、架设照明线路、库房,要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防火、防水、防电、防爆炸。c、施工现场要特别注意用电安全,特别是振捣砼时,操作人员要配戴绝缘手套、胶鞋。七、文明生产及环保措施(一)文明生产措施1、现场布置要规范合理,尽量减少耕地占用。2、施工区内道路通畅、平坦、整洁、构造物四周保持清洁,现场排水系统保持通畅。3、施工作业中,要经常洒水,防止尘土飞扬。4、材料堆放成方,砌体料类成垛,码放整齐。并标明材料型号及名称。5、构件分类、分型、分规格堆放整齐。(二)环保措施1、组织职工学习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意识。2、坚决贯彻各级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3、强化环保管理,避免因扬

58、尘、排污、噪声、材料漏失等对居民造成的损失。4、美化施工现场,保护农田系统,防止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受损减到最低程度。5、消除施工污染,场地废弃物、施工废水及时处理。工地垃圾及时运往指定地点。6、施工过程中,将施工噪声控制到最低程度,确保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K40+960(1-0.75m)圆管涵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1、分项工程为1-0.75m圆管涵,涵长11.0m,中心桩号为K40+960。2、主要工程量挖基土方:21M3 砂砾垫层:5.4M3 C25片石砼台基础:8.9M3 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1)根据施工图纸,技术人员进行了施工放样工作,详细记录附后。(2)原材料、标准试

59、验资料附后。2、临建工程(1)水泥砼拌和站设在K90+500处,占地约20亩,拌和站内设有料场、简易工棚、钢筋加工棚等。(2)生产用电、用水工程生产用电充分利用地方电网,在拌和站安装200KW变压器,配备75kw发电机组备用。工程用水采用洒水汽车拉水,拌和站有蓄水池备用。三、人员、进度安排(一)人员安排技术员:试验员:质检员:劳 力:40人(二)本工程计划于2003年4月1日开工,2003年6月30日完工。施工进度安排如下:项目名称计划开竣工日期备 注挖基、基底处理2003年4月1日-2003年4月20日基 础2003年4月21日-2003年5月10日基座混凝土2003年5月11日-2003年5月15日管节安装2003年5月15日-2003年5月20日附属工程2003年5月21日-2003年6月30日四、详细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1、基坑开挖及基底处理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基坑土方。本涵要求地基承载力达到250Kpa,因此基底进行处理,涵身下换填0.5M厚砂砾,襟边0.5M。换填后分层充分夯实确认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工。2、安装摸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力求保证模板的刚度和密封性。安装侧模板时,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