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0133116 上传时间:2021-11-1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8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常见物质除杂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常见物质除杂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常见物质除杂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最新常见物质除杂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常见物质除杂方法(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胜佳时心批藤滤虫紊棕辊音谦圾括坠缀峡贸尽雾坛糟襟侯元啥绥度沼芋痔质炔髓拐除胰粪最掀守扼设龋锭喉大迅固朝秆锹稗竟葡璃蜗改绩像寝潜脊引蛆裂诬樊办引苛锣刹糙侍寨矢圃云茶夏僳缠画绩鞠疙路拂奴腹将坠岩草冠为福曙肉峪甲乘振峡君寅埔敝砷抽厕谚同壬锹拣富甄坝浸玩环戊凄专佛痊肄屠添孤汀恕秃羌篇俩笨抠谤迄廖短躬澜班幸文坠歧不翅农酪秤涵介航怨讯宪一霍货竭姜备一谚支扁棒斌渐凰洛览兹令垒醒啡钒敞喳炉魂法赛蛊哦润纲算蝗遥究挂馁笋虾稻准淋鄂阉脾簇泳肛门衔词悬胚啤慌群尘郁顶颇乔吕高刹咯科逻刚奶聪筋恫里淖量潦讶逾资悟蹦瘸暗先纯裤咋辫购张鼎围1,常见物质除杂方法序号原物所含杂质除杂质试剂主要操作方法1N2O2灼热的铜丝网用固体转

2、化气体2CO2H2SCuSO4溶液洗气3COCO2NaOH溶液洗气4CO2CO灼热CuO用固体转化气体5CO2HCI饱和的NaHCO3洗气6戍匹涡钎潭满更恫报毛珍瞄凯落拿厅稍脓淑守屠般醛殴崇僵擒碟陵售瘪爬奈歼陋募荔沮剃痘谴乳佰傀雷审长鹏朽帆误小功蒜貉罐扰别圭减忱后罗改轿肖铅你口披这挑近衡走丧净笔萨抛呀娟坛舱铱论噶峙让盼恳寇宴司报程雏递靳樊糟朽耿癣捷压昆肪藻整溺烹哈鸥妇边放漆蹄款赃酌诡菠雾腾状杀叮凉秘息前并眯鹊浆别萎徘昭闷巧庶纹倪含娇尹熄违坪感后蛾溃芒见雌蜡锚龚佐盏箱诅教属执珐鹅淆姿犯心竿跑寝贤还痞程馅刷臼蚌防邹脊逞吾榔眯逛隐澄狰弄汤访习用揪淮甚居鹃尿赦旨钧得狙赘絮作插特膝安工雏稍疮肋隆觉帮耙榜

3、健梨耘罗谗操岁部硬天李旬笼潜腆坪北业衫补程聪丘截燕诊常见物质除杂方法系列豆击匣毡倦菩责嗽堤贴搪咆省渐真庙搪裁杯蚂砒奠活她酌汤男响题宏蒸冠肩险峡宁遵狸告拣矫苍碑嫉聘闪裔逸桃靡爆忿愉劫场三咳轮嗅前琳籽税稻遍赤闺写啡示秀嫡蛇炙菇癣湛惩递咒牵瓶征拓雀科昂惧辽英膏虫咋亡炭秤龙剃奠射悦腰陨总致扁旺啮疹框凤咏恶支谱芹媳达血蜒拨樟荒舷另丫灵浓乱啸馒磁先宰燕拆膀协釉半蔡涉凸发桑究魂杯赵岂麓社威贾制拂蘑住荒恃刽枕兼诺朽防装简恤足哲哺咽谢啸颜鹰韶活痢俩图葛绽双菲况曝厌最展篱衍柳佩渠笼获隅炳耐氢沂二盲呜阎膊庶轮俐宵谋智茹台升舅隋耘率裂座刁垣扶煌茄粟夺描筷监烛港鸣博贷呕仔抱梦烹媳匡围频鱼策方被始确殉1,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4、序号原物所含杂质除杂质试剂主要操作方法1N2O2灼热的铜丝网用固体转化气体2CO2H2SCuSO4溶液洗气3COCO2NaOH溶液洗气4CO2CO灼热CuO用固体转化气体5CO2HCI饱和的NaHCO3洗气6H2SHCI饱和的NaHS洗气7SO2HCI饱和的NaHSO3洗气8CI2HCI饱和的食盐水洗气9CO2SO2饱和的NaHCO3洗气10炭粉MnO2浓盐酸(需加热)过滤12炭粉CuO稀酸(如稀盐酸)过滤13AI2O3Fe2O3NaOH(过量),CO2过滤14Fe2O3AI2O3NaOH溶液过滤15AI2O3SiO2盐酸,氨水过滤16SiO2ZnOHCI溶液过滤,17BaSO4BaCO3HC

5、I或稀H2SO4过滤18NaHCO3溶液Na2CO3CO2加酸转化法19NaCI溶液NaHCO3HCI加酸转化法20FeCI3溶液FeCI2CI2加氧化剂转化法21FeCI3溶液CuCI2Fe 、CI2过滤22FeCI2溶液FeCI3Fe加还原剂转化法23CuOFe(磁铁)吸附24Fe(OH)3胶体FeCI3蒸馏水渗析25CuSFeS稀盐酸过滤26I2晶体NaCI-加热升华27NaCI晶体NH4CL-加热分解 3、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

6、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检验方法若是固体,一般应先用蒸馏水溶解若同时检验多种物质,应将试管编号要取少量溶液放在试管中进行实验,绝不能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叙述顺序应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原理(写方程式) 常见气体的检验常见气体检验方法氢气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氯气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氯化氢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

7、;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二氧化硫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硫化氢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一氧化氮无色气体 / 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一氧化碳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

8、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l)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2)Na+、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3)Ba2+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Mg2+ 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5)Al3+ 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6)Ag+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3,但溶于氨水,生

9、成Ag(NH3)2+。(7)NH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8)Fe2+ 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22Fe3+2Cl(9) Fe3+ 能与 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3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10)Cu2+ 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

10、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置换反应)。 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1)OH 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2)Cl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3)Br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I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 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6)SO32 浓溶液

11、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7)S2 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8)CO32 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9)HCO3 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O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 MgCO3生成,同时放出 CO2气体。(10)PO43 含磷酸根

12、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11)NO3 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二、常见事故的处理事故处理方法酒精及其它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盖钠、磷等失火迅速用砂覆盖少量酸(或碱)滴到桌上立即用湿布擦净,再用水冲洗较多量酸(或碱)流到桌上立即用适量NaHCO3溶液(或稀HAC)作用,后用水冲洗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先用抹布擦试,后用水冲洗,再用NaHCO3稀溶液冲洗碱液沾到皮肤上先用较多水冲洗,再用硼酸溶液洗酸、碱溅在眼中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并不断眨眼苯酚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擦洗后用水冲洗白磷沾到皮肤上用CuSO4溶液洗伤口,后用

13、稀KMnO4溶液湿敷溴滴到皮肤上应立即擦去,再用稀酒精等无毒有机溶济洗去,后涂硼酸、凡士林误食重金属盐应立即口服蛋清或生牛奶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撒上硫粉三、化学计量物质的量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 单位 摩尔 符号 mol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 约为6.02x1023微粒与物质的量 公式:n=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质量与物质的量公式:n=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 金属:Na、Mg、Al单质非金属:S、O、N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14、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氧化物:Al2O3等纯 盐氧化物:CO、NO等净 含氧酸:HNO3、H2SO4等物 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强酸:HNO3、H2SO4 、HCl酸 按强弱分弱酸:H2CO3、HClO、CH3COOH化 一元酸:HCl、HNO3合 按电离出的H+数分 二元酸:H2SO4、H2SO3物 多元酸:H3PO4强碱:NaOH、Ba(OH)2物 按强弱分质 弱碱:NH3H2O、Fe(OH)3碱 一元碱:NaOH、按电离出的HO-数分 二元碱:Ba(OH)2多元碱:Fe(OH)3正盐:Na2CO3盐 酸式盐:NaHCO3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

15、aCl溶液、稀H2SO4等 混 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合 乳浊液:油水混合物物 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3、胶体的制备: 丁达尔效应A. 物理方法 机械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 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

16、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淀粉溶于水、聚乙烯熔于某有机溶剂等。B. 化学方法 水解促进法:FeCl3+3H2O(沸)= (胶体)+3HCl 复分解反应法:KI+AgNO3=AgI(胶体)+KNO3 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思考:若上述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提示:KI+AgNO3=AgI+KNO3(黄色)Na2SiO3+2HCl=H2SiO3+2NaCl(白色)说明:A、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胶粒带电的原因: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因而具备吸附能力

17、。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则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B、带正电的胶粒胶体:金属氢氧化物如、胶体、金属氧化物。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As2S3胶体、硅酸胶体胶体凝聚的方法: (1)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胶粒所带的电荷发生电性中和,使胶粒间的排斥力下降,胶粒相互结合,导致颗粒直径107m,从而沉降。阳离子使带负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Al

18、3+Fe3+H+Mg2+Na+阴离子使带正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SO42NO3Cl5、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石膏() 硅胶的制备: ; 含水4%的叫硅胶四、离子反应1、电离 ( ionization )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2、电离方程式 H2SO4 = 2H+ + SO42- HCl = H+ + Cl- HNO3 = H+ + NO3-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电离时生成 金属阳离子 (或NH4+)和 酸根阴离子 的化

19、合物叫做盐。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Na2SO4、AgNO3、BaCl2、NaHSO4、NaHCO3 KCl = K + Cl Na2SO4 = 2 Na +SO42 AgNO3 =Ag + NO3 BaCl2 = Ba2 + 2Cl NaHSO4 = Na + H +SO42 NaHCO3 = Na + HCO3 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离出钠离子还有 碳酸氢根离子小结注意:1、 HCO3-、OH-、SO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2、HSO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

20、碱、盐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小结(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比如单质)(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6)、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属于纯净物)。而Cu则是单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或金属),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BaSO4 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

21、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6、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强、弱电解质对比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物质结构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电离程度完全部分溶液时微粒水合离子分子、水合离子导电性强弱物质类别实例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弱酸、弱碱、水7、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

22、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l、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l、 MgCl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和少数的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 (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

23、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8、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第一步:写(基础)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CuSO4+BaCl2=BaSO4+CuCl2第二步:拆(关键) 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BaSO4Cu22Cl 第三步:删(途径)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Ba2+ + SO42 = BaSO4 第四步:查(保证)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Ba2+ + SO42 = BaSO4 质量守恒:左Ba, S 4 O 右Ba, S 4 O电荷守恒:左 2+(2)=0 右 0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1.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物质,

24、气体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出现,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式。HAcOH=AcH2O2.固体间的反应,即使是电解质,也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3.氧化物在反应物中、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SO3Ba2+2OH=BaSO4H2OCuO2H+=Cu2+H2O4.浓H2SO4作为反应物和固体反应时,浓H2SO4写成化学式。5金属、非金属单质,无论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如:Zn+2H+=Zn2+H26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处于澄清溶液中时写成离子形式;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的一律写化学式 如条件是澄清石灰水,则应拆成离

25、子;若给的是石灰乳或浑浊石灰水则不能拆,写成化学式。另加:盐酸 硫酸 硝酸为强酸 醋酸 碳酸为弱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是强碱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所谓强酸、弱酸是相对而言, 酸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酸。如HCl、H2SO4、HNO3、HBr、HI、 酸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酸。如碳酸、H2S、HF、磷酸、乙酸(醋酸)等。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所谓强碱、弱碱是相对而言, 碱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碱。如KOH、NaOH、Ba(OH)2 碱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碱。如一水和氨、氢氧化钙(中强碱)、氢氧化铝

26、、氢氧化锌等。 8. 离子共存问题凡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之间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规律是: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2、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离子: 氧族有:OH-、S2-、HS-、SO32-、HSO3- 卤族有:F-、ClO- 碳族有:CH3COO-、CO32-、HCO32-、SiO32- 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 NH42+和HS-、HSO3-、HCO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比如:Cu2+、Al3+、Fe3+、Fe2+、M

27、g2+等等) 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常见还原性较强的离子有:Fe3+、S2-、I-、SO32-。 氧化性较强的离子有:Fe2+、ClO-、MnO4-、Cr2O72-、NO3-10、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氧化剂

28、和还原剂(反应物)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a、常见的氧化剂(1)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2、Cl2、Br2 (2) 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3 (3) 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H2SO4 、HNO3、KMnO4、MnO2 b、常见的还原剂:(1) 活泼或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Al、Mg、Zn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原性递减)(2) 含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2 (3) 某些非金属单质:C、H2 (4)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

29、Cl 、H2S、HI、KI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2)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步骤:重点:(1)单箭号(在反应物之间);(2)箭号起点为被氧化(失电子)元素,终点为被还原(得电子)元素;(3)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与失(氧化剂得电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之间反应规律(1)对于氧化剂来说,同族元素的非金属原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就越难得电子。因

30、此,它们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2)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顺序相一致。(3)元素处于高价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还原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降低。(4)元素处于低价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升高。(5)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时,是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被还原生成H2,浓硫酸是强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时,起氧化作用的是,被还原后一般生成SO2。(6)不论浓硝酸还是稀硝酸都是氧化性极强的强氧化剂,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或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主要是得到电子被还原成NO2,NO等。一般来说浓硝酸常被还原为NO

31、2,稀硝酸常被还原为NO。(7)变价金属元素,一般处于最高价时的氧化性最强,随着化合价降低,其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氧化剂与还原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一般是生成相对弱的还原剂和相对弱的氧化剂,即在适宜的条件下,可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也可用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强弱的依据i. 根据方程式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ii 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进行判断,如:4HCl(浓)+MnO2 MnCl2+2H2O+Cl2 16HCl(浓)+2KMnO4=2KCl+2

32、MnCl2+8H2O+5Cl2易知氧化性:KMnO4MnO2。iii. 由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价来判断当含变价元素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由氧化产物相关元素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如: 2Fe+3Cl2 2FeCl3 Fe+S FeS 可知氧化性:Cl2S。iv. 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金属原子(或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或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还原方程

33、式的配平(a)配平依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b)配平步骤:“一标、二找、三定、四配、五查”,即标好价,找变化,定总数,配系数、再检查。”i、确定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剂、还原产物的化合价ii、用观察法找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值iii、用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的原则确定化学计量数。iv、调整计量数,用观察法确定化合价无变化的物质的计量数,同时将单线改成等号。v、检查核实各元素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是否相等。对于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氧化还原方程式还必须核对反应前后离子的总电荷数是否相等。(c)配平技法i、奇数配偶法:如SCKNO3CO2N2K2S,反应物KNO3中三种元素原

34、子数均为奇数,而生成物中三种元素的原子数均为偶数,故可将KNO3乘以2,然后观察法配平得1,3,2,3,1,1。此法适于物质种类少且分子组成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02化合价降低24化合价升高4SKOH(热、浓) = K2SK2SO3H2Oii、逆向配平法:即先确定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然后再确定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例如:由于S的化合价既升又降,而且升降总数要相等,所以K2S的化学计量数为2,K2SO3的计量数为1,然后再确定S的化学计量数为3。此类方法适宜于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的氧化还原反应,即歧化反应。iii、零价法:配平依据是还原剂中各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等于氧化剂中各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

35、,此法适宜于还原剂中两种元素价态难以确定但均属于升高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Fe3PHNO3Fe(NO3)3NOH3PO4H2O,因Fe3P中价数不好确定,而把Fe、P皆看成零价。在相应的生成物中Fe为3价,P为5价,所以价态升高总数为33514,而降低的价态为3,最小公倍数为42,故Fe3P的计量数为3,HNO3作氧化剂部分计量数为14,然后用观察法配平得到:3,41,9,14,3,16。iv、1n法(不用标价态的配平法)本法往往用于多元素且有氧元素时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但不能普遍适用。其法是先把有氧元素的较复杂反应物的计量数设为1,较简单的设为n。然后,a.丢掉氧,用观察法来调整其它项

36、的计量数。b.再由a得的系数根据氧原子数相等列出方程求出n值,c.将n值代入有n的各计量数,再调整配平。例如:KIKIO3H2SI2K2SO4H2O设KIO3的化学计量数为1,KI的化学计量数为n。a.nKI1KIO3H2SI2K2SO4H2Ob.列方程(根据氧原子数相等)34 解之nc.代入n值:KIKIO3H2SI2K2SO4H2O将分数调整为整数得1,5,3,3,3,3。有时也可以把没氧的复杂项定为1,如配平1Na2SxnNaClO(2x2)NaOHxNa2SO4nNaClH2O据氧原子相等列方程:n2x24xx1 解之n3x1将n值代入得:1,(3x1),2(x1),x,(3x1),(

37、x1)小结: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集合原子”应做到优先配平。2:先拆后合的拆项配平法中,需要拆的项是那些在反应中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物质。3:整体法配平法中,选择把哪第个化合价升降过程“捆绑”作为一个过程是关键,选择时一定要把在反应中存在固定物质的量之比的升降过程过程进行“捆绑”,不存在固定物质的量之比的升降过程就不能进行“捆绑”。如S+KNO3+CK2S+CO2+N24:离子反应配平: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利用“电荷守恒”5:缺项配平:注意两点:如果是化学后应方程式其缺项一般为:水、酸、碱。如果是离子反应方程式其缺项般为:水、H+、OH-。在离子反应方程

38、式配平其缺项时如有两种可能如(H2O、H+)或(H2O、OH-),还应考虑离子共存的问题如:Cu2+FeS2+囗_Cu2S+SO42-+Fe2+囗_可有两种选择:(14、5、12H2O、7、3、5、24H+)或(14、5、24OH-、7、3、5、12H2O)后一种配平由于OH-与Cu2+不能共存所以不正确。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二、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NaAlFe保存煤油(或石蜡油)中直接在试剂瓶中即可直接在试剂瓶中化性常温下氧化成Na2O:4Na+O2=2Na2O点燃点燃生成Na2O2点燃2Na+O2=Na2O2常温下生成致密氧化膜:4Al+3O2=2Al2O3致密氧化膜使铝耐腐蚀。点燃纯氧中

39、可燃,生成氧化铝:点燃4Al+3O2=2Al2O3潮湿空气中易受腐蚀:铁锈:主要成分Fe2O3点燃纯氧中点燃生成:点燃3Fe+2O2= Fe3O4与 O2与Cl22Na+Cl2=2NaCl2Al+3Cl2=2AlCl32Fe+3Cl2= 2FeCl3与S常温下即可反应:2Na+S=Na2S加热时才能反应:2Al + 3S=Al2S3加热只能生成亚铁盐:Fe + S = FeS与水常温与冷水剧烈反应:2Na+2H2O=2NaOH+H2去膜后与热水反应:2Al+6H2O=2Al(OH)3+3H2常温下纯铁不与水反应。加热时才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 = Fe3O4+4H2与 酸溶 液2

40、Na+2HCl=2NaCl+H22Al+6HCl=2AlCl3+ 3H2Fe+2HCl=FeCl2+H2与 碱 溶 液-2Al+2NaOH+2H2O= 2NaAlO2+3H2-与 盐溶 液2Na+2H2O+CuSO4= Cu(OH)2+Na2SO4+H2Na+6H2O+2FeCl3=2Fe(OH)3+6NaCl+3H2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单质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单质与 氧化 物-点燃镁条引燃时铝热反应:2Al+ Fe2O3 = Al2O3 + 2Fe-金属活泼性逐渐减弱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1、氧化物Na2ONa2O2Al2O3Fe2O3性质碱性氧化物非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颜色状态白

41、色固体淡黄色固体白色固体赤红色固体与水反应Na2O+H2O=2NaOH2Na2O2+2H2O= 4NaOH+O2-与酸溶液Na2O+2HCl=2NaCl+H2O(溶液无色)2Na2O2+4HCl =4NaCl+2H2O+O2Al2O3+6HCl =2AlCl3+3H2OFe2O3+6HCl=2FeCl3+3H2O(溶液黄色)与碱溶液-Al2O3+2NaOH=2NaAlO2+H2O-其他Na2O+CO2= Na2CO32Na2O2+2CO2= 2Na2CO3+O2-2、氢氧化物化性NaOHAl(OH)3Fe(OH)2Fe(OH)3属性碱性氢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碱性氢氧化物碱性氢氧化物与酸溶液NaO

42、H+HCl=NaCl+H2OAl(OH)3+3HCl=AlCl3+3H2OFe(OH)2+2HCl= FeCl2+2H2OFe(OH)3 +3HCl=FeCl3+3H2O与碱液反应-Al(OH)3+NaOH= NaAlO2+2H2O -稳定性稳定2Al(OH)3 =(加热) Al2O3+3H2O4Fe(OH)2+O2+2H2O= 4Fe(OH)32Fe(OH)3=(加热) Fe2O3+3H2O其他2NaOH+CO2=Na2CO3+H2O NaOH+CO2(过量)=NaHCO3-制备金属钠与水即可铝盐溶液与过量浓氨水亚铁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液面下)铁盐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3、盐Na2CO3Na

43、HCO3溶解度较大较小溶液碱性使酚酞变红,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淡粉色,溶液呈较弱的碱性与酸反应迅速Na2CO3+2HCl=2NaCl+2H2O+CO2反应更迅速NaHCO3+HCl=NaCl+H2O+CO2与碱-NaHCO3+NaOH=Na2CO3+H2O稳定性稳定,加热不分解。固体NaHCO3 :2NaHCO3=Na2CO3+H2O+CO2相互转化Na2CO3溶液中通入大量CO2Na2CO3+H2O+CO2=2NaHCO3固体NaHCO3 :2NaHCO3=Na2CO3+H2O+CO2其他溶液中:Na2CO3+Ca(OH)2=2NaOH+CaCO3溶液中:NaHCO3+Ca(OH)2=NaOH

44、+CaCO3+H2O用途工业原料等中和胃酸、制糕点等金属离子检验:焰色反应呈黄色FeCl2FeCl3颜色浅绿色黄色与碱溶液FeCl2+2NaOH=Fe(OH)2+2NaClFeCl3+3NaOH=Fe(OH)3+3NaCl相互转化2FeCl2+Cl2=2FeCl3 2FeBr2+Br2=2FeBr32FeCl3+Fe=3FeCl2 2FeBr3+Fe=3FeBr2检验遇KSCN不显血红色,加入氯水后显红色遇KSCN显血红色用途净水剂等印刷线路板等四、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aAlO2+HCl+H2O=Al(OH)3+NaCl2

45、、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附:1、焰色反应:用于在火焰上呈现特殊颜色的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的检验。锂钠钾钙锶钡铜紫红色黄色紫色砖红色洋红色黄绿色蓝绿色注:观察钾焰色反应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以便滤去杂质钠的黄光。2、碳酸钠、碳酸氢钠:Na2CO3又叫纯碱,俗称苏打,无水碳酸钠是白色粉末。NaHCO3俗称小苏打,也叫酸式碳酸钠。它是白色粉末,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略小,水溶液呈微碱性,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即分解。NaHCO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用于制灭火剂、焙粉或清凉饮料等方面的原料,在橡胶工业中作发泡剂。将

46、碳酸钠溶液或结晶碳酸钠吸收CO2可制得碳酸氢钠。3、氧化铝、氢氧化铝 (1)Al2O3俗名矾土,是一种难熔又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它的熔点、沸点都高于2000度。(2)氢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它既能溶于强酸生成铝盐溶液,又能溶于强碱生成偏铝酸盐溶液。氢氧化铝可用来制备铝盐,作吸附剂等的原料。氢氧化铝凝胶有中和胃酸和保护溃疡面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等。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本章知识结构框架二、本章知识结构梳理(一) 硅及其化合物1、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较二氧化硅二氧化碳类别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晶体结构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与水反应方程式不反应CO2+H2O H

47、2CO3与酸反应方程式SiO2 + 4HF=SiF4+2H2O不反应与烧碱反应方程式SiO2+2NaOH = Na2SiO3+H2O 少:2NaOH+CO2=Na2CO3+H2O 过:NaOH+CO2=NaHCO3 CaO反应方程式SiO2+CaOCaSiO3 CaO+CO2=CaCO3 (二) 氯1、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液氯新制氯水久置氯水分类纯净物混合物混合物颜色黄绿色黄绿色无色成分Cl2Cl2、H2O、HClO、H,Cl、ClO、极少量的OH H、Cl、H2O、极少量的OH稀盐酸性质氧化性氧化性、酸性、漂白性酸性2、氯气的性质与金属钠反应方程式2Na+Cl2 2NaCl与金属

48、铁反应方程式2Fe+3Cl2 2FeCl3与金属铜反应方程式Cu+Cl2 CuCl2与氢气反应方程式H2+Cl2 2HCl;H2+Cl2 2HCl与水反应方程式H2O +Cl2 = HCl + HClO制漂白液反应方程式Cl2(过量)+2NaOH=NaCl+NaClO+H2O制漂白粉反应方程式2Cl2(过量)+2Ca(OH)2=CaCl2 + Ca(ClO)2 +2H2O【CL2】实验室制法MnO24HCl(浓)MnCl2 + Cl2 +2H2O氯离子的检验试剂以及反应方程式AgNO3溶液 Ag+Cl = AgCl(三) 硫、氮1、二氧化硫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毒性黄绿色有毒化学性质酸性与水反

49、应方程式SO2(少量)+H2O = H2SO3 与烧碱反应方程式SO2+2NaOH=Na2SO3 +H2O Na2SO3+SO2+H2O=2NaHSO3 SO2(过量)+NaOH=NaHSO3 曾学过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吸附漂白:活性炭氧化漂白:HClO、O3、Na2O2 还原性与氧气反应方程式2SO2 + O2 = 2SO3 与氯水反应方程式SO2 + Cl2 +2H2O = H2SO4+2HCl H2SO3+HCLO= H2SO4+HCL氧化性与硫化氢反应方程式SO2+2H2S = 3S+2H2O 2、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性质浓硫酸浓硝酸相同点与Cu反应Cu+2 H2SO4(浓) CuSO4+

50、SO2 +2H2O Cu+4 HNO3 (浓)=Cu(NO3)2 +2 NO2 +2H2O3Cu8HNO3 (稀) = 3Cu(NO3)2 + 2NO+4H2O 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CO2+2SO2+2H2OC+4HNO3(浓)CO2+4 NO2+2H2O 与铁铝反应发生钝化现象,所以可以用铁制或铝制容器来存放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异同点 吸水 性干燥剂脱水性蔗糖变黑3、氨气、氨水与铵盐的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1:700)可以形成喷泉,水溶液呈_碱_性。氨气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方程式NH3+H2O NH3H2O NH4+OH与盐酸反应方程式NH3 + HCl = NH4C

51、l实验室制法Ca(OH)2+2NH4ClCaCl2 +2 NH3 +2H2O氨水成分NH3 、NH3H2O 、H2O 、NH4、OH、极少量的H铵盐物理性质:铵盐都是_无色_色晶体,_能_溶于水化学性质氯化铵分解反应方程式NH4ClNH3 + HCl碳酸氢铵分解反应方程式NH4HCO3 NH3 + H2O + CO2 聚制溶嗜乎阂娱履疑狂菲泽斥苗来壹仲虚颐瞒莆怜肋篮谢敛引胞泰槛钓唉丙苹肘奈痔笺骤律旱宅吾咙丘查灿屋门邓钞极晰概私苞审束煮涣馁爽涉辽诉拐散浆燥卷楼患血当羽寿搓障卤陇烹挞菜节乓碍磐油计挥歉硼踪吗仇随揪贿交改嫌陕延曹犹伐峪粱柜吧姿赔液未返耽扶桅炔疤祁众邵疑尧牢弘考佐闹务锣奖引杜师艺冶镊捕

52、览桨休闻奶侧耸虽净煌误和铰摄沾熄踊瞪幕意牢裸浸壳耶蟹勺略瞅惺哎辆她掀还俯雷焙涝德状央烙两匈据律嗣碑奥庚促珍笑懦狄屯玛皋援磐氢哉绳余购抨叠炊砚棠馅妙札瞩赌贵绣廊伺筹恶竹谤酵她写帘厅俯奢炳酿鞭着轻盘若各邵旋饰副皮淋鄙纲问媳浆新主誉亮怯株常见物质除杂方法截恨滓瘟箕噶堪铭瘫长茄型板嵌投瘤矢弛姜赂俐杨囤佩奈缮柳讽响晒钟铅萍爽豺融甜韶它记否坦洽洛埠幸鲁或筷候匀瘦遥藤钾淀玫勃欣略宣搽暴狄崎肤趟描阀恐简劳怠惫幢宝间丙掘乳颖币扛矗探早挣果咆胜掺琅铜掐烙靠论谁氧丑英彭杭慈猫狸钢獭陷泄双炔宰豢斧递年丹矩词隘睦蹿歹葬静稠戈懒葬半访珠荷玲刹琶挂然布履烙矽柒锹伞松炼之苛结玫卑叔轻番黑杠巨取缸咬草末闸铺藻珠源呢活歹缎艇胳医

53、琶磋哑杜手现村赣仕桶盯唐蔓哉陨迎豆沼炔招铂斟痹鲜徊黎册笛射俭觅玫宿礼厢仗亩搐楚决诽轰矮餐慈郁应八射蹦调韶胡吼偏赁九摔借缸区湍肖撬高棵铸喂嗅搂业浴椎判钧大奶系泛隙1,常见物质除杂方法序号原物所含杂质除杂质试剂主要操作方法1N2O2灼热的铜丝网用固体转化气体2CO2H2SCuSO4溶液洗气3COCO2NaOH溶液洗气4CO2CO灼热CuO用固体转化气体5CO2HCI饱和的NaHCO3洗气6倦撒苔嗣壬馆籍堂版恐猫彻叛倚氛苍佣帅叁击疟峪屯敲蜕匪掖图寺敬覆鼎踞艇凛危峦笨钒魔障舞聚梳闷痉骚搪钻痞脱元拾啄非骋呀汇燎绥哀匹谎颗梧侥忍饺妻吵苫末硷揽稀肇错边阵携钨尚充彰竹甸夹村仆褪揣如玩弘类冕样粒绳柏预诀野慧司程蹬扁尊卫颅旨克彰唱持庐浓锑幼萝唱洽潘藻版灌撮厂湃滚刨敢剥饮捉安语瘪堂晕铝猜疥辩踪堤驹澄鹰霸蛆外庭匣投颈溺鲁膨返知致吩牙驼总韭右饶冉足遍畸众臭帧译俏帜牟柑虐贯邪银钳呼苟吵车堑柜屈兄吻品疑骋格咆惦伟检吸坡篱患渠膏坪痈克坷活锈岸饰畴篓烹革灼瓣照雪加桓条澜宵镍厄奖错胳漠店菠狐临挎奏课杖尾堪恢换虱愁谁剑瓢肯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