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政治(全国新课标卷)第39题的一点思考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40099178 上传时间:2021-1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对高考政治(全国新课标卷)第39题的一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高考政治(全国新课标卷)第39题的一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高考政治(全国新课标卷)第39题的一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对高考政治(全国新课标卷)第39题的一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高考政治(全国新课标卷)第39题的一点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用辩证法思想解构高考政治试题 对高考政治(全国新课标卷)第39题的一点思考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近年高考政治39题的共同性分析1、 从题材上看,以历史文化类材料为背景,具有厚重感和思辩性。表1:2008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第39题材料背景时间题材考查内容2008(宁夏卷)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文化的功能;弘扬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矛盾观点2009(宁夏卷)拉普拉普和麦哲伦(菲律宾奇特的纪念碑)文化遗址保护的意义;价值判断的依据及相对性2010世界经济危机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发展评析规律的合理性和严谨性;文化的功能;文化与国家竞争力2011妈祖文化文化的作用;传统文

2、化的特点及作用;社会意识的独立性;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这些素材一方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体现了文科综合的特色,另一方面,材料中的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思辩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文化现象,如园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菲律宾奇特纪念碑的两面文字,经济危机但文化发展,妈祖文化传承千年。我想,这些材料的选择并不是偶然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要从中探寻隐藏在内部的本质原因。虽然这些材料都是以历史文化材料为背景,但我们都知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仔细对比这些材料,再来看看我们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方面,我们发现其中还是有迹可循的。表2:2008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第39题材料与时事背景对应时间

3、题材时事背景2008(宁夏卷)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2008年,横店提出异地重建园明园设想,圆明园管理处公开表示反对,此事引发社会公众热议2009(宁夏卷)拉普拉普和麦哲伦(菲律宾奇特的纪念碑)近年来,各地出现“申遗”热,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成为持续的文化热点2010世界经济危机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发展2008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产业战略地位的提升及文化产业的繁荣。2011妈祖文化近年来,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2011年两岸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2、从考查知识看,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重点知识常考常用。表3:2008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非

4、选择题文化与哲学知识点分布情况文化生活2008(宁夏卷)文化的功能;弘扬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8题(1)7分2009(宁夏卷)文化遗址保护的意义39题(2)12分2010文化的影响39题(2)8分文化与综合国力39题(3)4分2011文化影响力的原因39题(1)10分如何发挥文化作用提建议(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等)39题(3)4分 生活与哲学 2008(宁夏卷)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主次方面关系。38题(2)6分2009(宁夏卷)价值判断的依据及相对性39题(1)14分2010经验与规律39题(1)12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9题(3)2分

5、201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39题(2)12分3、从设问方式看,方向明确,重在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文化生活知识考查看,重在对文化功能作用的考查,以意义影响类问题为主。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2010年宁夏卷)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2010年海南卷)谈谈怎样理解“没有文化,旅游就没有魅力”。(仍然考查文化的功能作用)(2)从哲学知识考查看,问题的考查角度淡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结构划分,重在对某一具体原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侧重于方法论的运用。如

6、:(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2011年海南卷)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说明“芭比之父”通过“研究失败的花朵而赢得成功的芬芳”的原因;根据辩证否定原理谈谈“芭比之父”获得成功给我们的启迪。(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2010年海南卷)从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角度,分析如何利用海南文化资源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3)从问题的思维考查方向看,重在分析论证和提出解决办法,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7、力,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2011年海南卷)说明“芭比之父”通过“研究失败的花朵而赢得成功的芬芳”的原因;根据辩证否定原理谈谈“芭比之父”获得成功给我们的启迪。(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请对

8、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高考政治39题的前瞻性思考1、延续历史文化题材为背景,隐性反映社会当前和长效热点及学生生活实际。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我们认为,高考试题的题材选择仍会以历史文化材料为背景,根据考纲要求,综合近年来尤其是2011度的相关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科学命制试题。经过对比分析,我们选择以下几个方面的题材作为命题猜想方向,仅供参考,各位老师可以集中智慧,看看能否提出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命题方向,然后再设计相关典型例题加以训练分析。一家之言,不到之处,还请提出宝贵意见。(1)与十七届六中全会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主题相关题材:中国共产

9、党90年来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及历史经验。(契合2011年建党90周年及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2011年全国新闻战线积极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具有地方特质的人文精神、社会思潮。(2011年, 27个省和城市推出地区精神标语;韩寒等当代青年的思想成长)中国传统道德建设的有关史实和理论思想。(小悦悦事件引发舆论热议,关注中国道德现状。全国开展弘扬雷锋精神活动,提升公民道德水平)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天宫一号”与“神八”成功对接等科技题材为切入点,从历史进步角度来展示)(2)中外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实例和思想。(时事:北京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

10、”,重庆市重要抗战遗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被“保护性拆除”;长沙南宋古城墙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2、 知识考查仍然强化主干知识,强调对重点理论的理解运用。设问方式趋于常规稳定,体现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全面。高考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命题的。新课程高考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总结,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命题模式。因此,无论考查内容如何变化,不会出现过偏过难的超纲题,教材的主干知识仍是复习的重点,只是要结合需要关注的时事和生活背景有所侧重。在设问方式上,一般而言,主要体现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析某一观点、

11、分析原因意义、提出解决办法仍将是主要的命题方向。3、 试题的创新性设计可关注材料的呈现方式、文化与哲学的学科内渗透、增强问题的思辩色彩等方面。高考试题应是稳定中有创新。39题作为历史文化类题材,在呈现方式上一般是文字材料,但从2011年的试题来看,选择题部分呈现形式日渐丰富多样,漫画、民间谚语都成为材料。主观题中38题也以图表方式呈现。因此,不排除今年的39题为了信息表达的方便和内容的需要,可能会出现图表类材料。万变不离其宗,最主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把材料信息与教材理论进行准确对接。 近年高考39题模块之间的相互渗透比较明显,凸显文科综合特色。如2011年要求“运用社会意识

12、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就把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哲学中的社会意识融汇起来,用哲学理论来分析文化现象。这一趋势应该还会继续甚至加强。所以,我们需要把文化生活与哲学知识本身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考点进行整合迁移。 从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来看,问题设计的难度有所降低,比较常规化。哲学作为充满思辩精神的学科,这是它的特色。如果材料比较合适,不排除增强问题的思辩性。三、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试题答案生成的建构主义解读无论是对高考试题中背景材料的分析、设问角度的猜想,还是对教材中主干知识的建构、重点理论的解析,最终都还是要体现在试题答案的文字表达中。因此,最后我们来谈谈高考

13、试题答案的生成这一问题。所谓答案,自然是根据问题要求要作出的回答,最核心的要求是全面和准确,尽最大可能地符合每一个得分要点。而学生的失分的原因往往就是少答要点、错答知识。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回答时做到全面准确呢?新课程高考更加突出地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这种能力是多方面的,能力具备了,相关答案也就生成了,而不是通过机械地照搬某些答题模式和套路生拉硬扯上去的。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在平时的复习和训练中,我们要用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指导,让学生真正形成解题的能力,掌握答案生成的方法,“授之以渔”方能事半功倍。1、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对知识信息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培养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作为认知心

14、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信息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高考命题从种种能力考察的角度出发,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作为考生,应具有捕捉新信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要求审题精准,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准确分析事物的实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对试题提供的信息提炼和整理,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要具备这些能力,就需

15、要在平时的课堂和训练中让学生去体会去总结,老师适时地给予点拨和指导。某些问题的答案就自然隐含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试题设计的思路也往往包含在试题的行文中。如果能够让学生在平时训练时自己去养成这种提取信息的能力,无论高考试题的材料情境是否熟悉,我们都一样能够准确地抓住命题者的考查方向,答题时就能有的放矢。2、以考纲为依据,让学生对教材知识重点突破,建构体系,培养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高考就是要求学生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知识储备是前提和基础,系统而全面的知识是获得高分的保障。

16、但传统的记忆背诵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高考的要求,必须要让教材理论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思想和主张,这同样也需要建构主义的方法来达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非简单地占有知识,而是一种自我调节、自主建构知识、经验以形成自己的见解的过程。我们要在高考复习中,尤其是二轮复习中,在学生已经比较熟悉教材理论的前提下,让学生去发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线索,建构体系。然后再根据问题和材料中获取的信息要求,把知识和材料进行准确对接,注意条理,生成答案。3、以思辩和探究为特色,让学生思维迸发、学以致用,培养提高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新课程高考突出体现对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

17、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这种能力的生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课内课外老师与学生的长期训练和打磨。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积极实践或尝试知识应用的机会,使学生在做中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鼓励和监控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及时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相应的问题情景等,以启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反馈,发展学生判断、思维和评价的能力,促进

18、意义建构。在具体教学中,对某些思辩性问题,教师往往可以先保留自己的看法或真实答案,提出一些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耐心聆听他们的发言,并指出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再进行相应引导,使学生看到与其观点相矛盾的现实或观点,或者可以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开展辩论,最后进行概括和提炼。这样不仅能促进知识的理解、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如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的问题: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这一类问题就需要平时的复习中让学生去思考、去辩论、去总结。总之,高考是以能力素质立意,我们的复习也应该根据高考四种能力的要求,全面地培养和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也让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回答高考中的各类问题,我们的复习就是有效率的,就是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