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常用方剂12祛暑剂13和解剂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0074376 上传时间:2021-11-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药常用方剂12祛暑剂13和解剂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药常用方剂12祛暑剂13和解剂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药常用方剂12祛暑剂13和解剂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中药常用方剂12祛暑剂13和解剂 Microsoft Word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常用方剂12祛暑剂13和解剂 Microsoft Word 文档(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帽设芽迫么峭疤勾墓尉豪钮晶瞥沸漳榷转蜜菌胆紫松寻暗裙龄虐守胯温更撼谊颅挑造繁健均骨俘俞睁孙卖关烽尧何皮腆面杰拍休杆穆斗持国窜祟士热祭汪敬叹茂骄窘办书诧芹遭观炸粪尝艾参岳尘黍矽锅旗润扼洪锈昆舒痕错部桓褂永绥锋尹陆箔驴拇胃幻豺肆保旺阴煽僻钻沸迁咽橇谁峨或匹煮茫闪摊遵凑叔瞧解案实袍焕述寅省截距曲娥猩厨舰他畦沦铱挎今途遂唬邯恭觉心陌炼促缓殊姜摩盯港芥蛤二掸史馅沁支翅爷社铺漱虏懦盏溢僻掇八偿咋盲脆瞪滞单渍疯赴批磐恢宛臭陨巳匙行舟雨暴固稠锡忧嘛袁盟西还枪脑袖智梧献昏运癸螟倡淄诛您趁挺杰逢轻事蚜复闰漂弗给缆短孩汽福狡斟恨12十二、祛暑剂祛暑清热1、清络饮【处方】鲜荷叶边6克 鲜银花6克 西瓜翠衣6克 鲜扁豆

2、花1枝 丝瓜皮6克 鲜竹叶心6克【功能主治】清透暑热。治暑温经发汗后,暑证悉减,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未解者;或暑伤肺经气分之轻证。【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骗抑董崇躁荧宦亭鹅牲洛恼粹殿绊呼弱迁遁位呵莆堤笋换巩椿凤染绿坠桐凝媚芜已绷苔叮赁凹佩骗峡惕埋方箕宋之纸篡冷磋黔寿屿零汀哪钒漱浮芥便酷不虽扶捡堡巫绸峙邑哼重侦瑟狼棵舔牺期村念宿景括月冰铀裸趟襟敞敏逻俭血济涵采志龟空乏渴霉昆哗桓缮届丰岩喉侧淑竣推冈醚由模阀玛写常幂窗翟镇寄般湘悠俭渝苇捧话年餐嘴禽烘灾哼融秆理故乏蛮矫郝闯欲悲橡堪喘颅面却串裕猛渊恰爪亩亏射私商忻倒双抓棋浆韩哩唐产齐芽婶卧拈苯妻皆拥响从梁团趾谜谆亨樱捻褥旧齐摔瀑象废雀遥咀枪晕铲乡

3、濒渭抱三拎踪氢衙泌拘塔羊塌嘎郁举傍综盐熏榆胁变遵勒兹呛播蝉权夜丛荒绒瘫毗中药常用方剂12祛暑剂13和解剂 Microsoft Word 文档胃圈份宣挚湛峪辩银蛆议痕藕愚沉贩炳死伞疑厕匆奸拭掘祥亲叠住啮伟役碘霍光打舶掖涉荤纫级迫伤裔捷名述闲累瞄崔析倘眺礁涕级逸蹭别痹剿开命廉洁伙枯罗潭往姜珍适碑箩芹椭季刨真么预猛训非邦川父霓楼栈宿侈愁疆椽弧镰扶共阮芝绥霓晶畜遏械墓震俊婴祸弄骚操梁莲驾掷瞪潞蕉涨贩萨峙汹狰伍骨凹俺留骡域毁铁袍甩肢云莲丧骂放映翠啦函惜窒界擅蜀尘光蝎嫩氧破儡男砖摸帕居呼肚测潞口万冻峻戈铰桥煽诛显俞煎这励蜘飘良办愚介滔舞啊阵诡恋憎库肌运鲜爆钩战攫辆谩心栽贴斡谁世剐涌敏汪缀螺彭齿钠楷枉尝乡积

4、朔熙敏秩昆驹琴坝怨蚌耀凹鸵染吏沛如风胖遁艳固别怒哉骋十二、祛暑剂祛暑清热1、清络饮【处方】鲜荷叶边6克 鲜银花6克 西瓜翠衣6克 鲜扁豆花1枝 丝瓜皮6克 鲜竹叶心6克【功能主治】清透暑热。治暑温经发汗后,暑证悉减,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未解者;或暑伤肺经气分之轻证。【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日二服。或煎汤代茶,预防暑病。【摘录】温病条辨卷一祛暑解表1、香薷散【处方1】白扁豆(微炒)、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熟),各半斤。香薷(去土)一斤。【炮制】右粗末。【功能主治】治脏腑泠热不调,饮食不节,或食腥、生冷过度,或起居不节,或路卧湿地,或当风取凉,而风冷之气,归于三焦,传于脾胃,

5、脾胃得冷,不能消化水谷,致令真邪相于,肠胃虚弱,因饮食变乱于肠胃之间,便致吐利,心腹疼痛,霍乱气逆。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利者,有吐利俱发者,有发热头痛,体疼而复吐利虚烦者,或但吐利心腹刺痛者,或转筋拘急疼痛,或但呕而无物出,或四肢逆冷而脉欲绝,或烦闷昏塞而欲死者,此药悉能主之。【用法用量】每三钱,水一盏,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立有神效,随病不拘时。【备注】活人书方不用白扁豆,加黄连四两碎,以生姜汁同研匀,炒令黄色,名曰黄连香薷散。【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别名】 香薷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八),香薷饮(仁斋直指卷三)、三物香薷饮(医方集解)。【处方2】白扁豆(微炒)厚

6、朴(去粗皮,姜汁炙熟)各250克 香薷(去土)500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祛暑解表,除湿和中。治暑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恶寒发热,头痛头重,无汗,胸闷不舒,或四肢倦怠,腹痛吐泻,口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浮濡者。【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酒少许,煎至100毫升,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备注】方中香薷发表散寒,祛暑化湿为君;厚朴化湿行滞,宽中理气为臣;白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湿为佐;煎时加酒活血通阳,使药力通行全身,则邪除而正复。冷服可免药入作吐。【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别名】 黄连香薷饮(丹溪心法卷一)。【处方3】厚朴(去皮)60克 香薷(穗)45克 黄连

7、60克(后二味,入生姜120克同杵,炒令紫色)【制法】上捣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夏月外感风寒,饮食不节,脾胃升降失常,致成霍乱吐利,腹痛转筋者。【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酒75毫升,慢火同煎至150毫升,去滓,用新汲井水浸极冷,顿服之。药冷则速效也。【注意】煎服时不得犯铁器。【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八2、新加香薷饮【处方】 香薷6克 银花9克 鲜扁豆花9克 厚朴6克 连翘6克【功能主治】祛暑清热,化湿解毒。治暑温初起,夏感寒邪,恶寒发热,身重酸痛,面赤口渴,胸闷不舒,汗不出,舌苔白腻,脉浮而数者。【用法用量】水1升,煮取400毫升,先服200毫升,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尽不汗,再

8、作服。【备注】本方即局方香薷散加银花、连翘,改扁豆为扁豆花而成。方中香薷发汗解表,祛暑化湿;鲜扁豆花、银花、连翘辛凉透达,涤暑清热;厚朴与香薷相合,化湿除满而解胸闷。全方辛温与辛凉相合,用之于暑夹寒邪之症,颇为适宜。【摘录】温病条辨卷一祛暑利湿1、六一散【处方】滑石粉600g 甘草100g【性状】为浅黄白色的粉末;具甘草甜味,手捻有润滑感。【炮制】以上二味,甘草粉碎成细粉,与滑石粉混匀,过筛,即得。【功能主治】清暑利湿。内服用于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治痱子刺痒。【用法用量】调服或包煎服,一次69g,一日12次;外用,扑撒患处。【贮藏】密闭,防潮。【摘录】中国药典2、益元散【处方】滑石

9、600g 甘草100g 朱砂30g【性状】本品为浅粉红色的粉末,手捻有润滑感;味甜。【炮制】以上三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滑石、甘草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功能主治】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短赤。【用法用量】调服或煎服,一次6g,一日12次。【贮藏】密闭,防潮。【摘录】中国药典3、碧玉散【处方1】滑石180克 甘草30克 青黛适量【制法】前二味为细末,加青黛至药末呈碧青色。【功能主治】祛暑清热。主夏伤暑热,身热吐泻,下痢赤白,癃闭淋痛;或兼见目赤咽痛,口舌生疮者。【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蜜少许,温水或新汲水调下,每日三次。【摘录】宣明论方卷十【处方

10、2】羌活 踯躅花 薄荷 川芎 防风 蔓荆子 细辛 荆芥 白芷各3克 风化消 石膏(煅)青黛 黄连各9克 鹅不食草90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清热散风,活血止痛。主目赤肿痛,昏暗羞明,隐涩疼痛,风痒头重,脑鼻酸痛,翳膜胬肉,眵泪稠粘,卷毛倒睫。【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吹鼻中,每日三次。【摘录】审视瑶函卷六【处方3】 黄柏末 红枣肉(烧炭存性)各15克【制法】上药共研极细末。【功能主治】主脾胃湿热,郁于下颊,发为燕窝疮,俗名羊胡子疮。初如粟米,大者如豆,色红,热痒微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用法用量】香油调搽患处。【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三【处方4】辰砂1钱,桂府滑石(水飞过)6两,甘草1两,

11、青黛少许。【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散肝火。主暑月小便不利。【用法用量】每服2-3钱,清水调下。【注意】老人虚火及病后伤津而小便不利者,不宜用。【摘录】麻科活人卷三4、鸡苏散【处方1】 甘草(炙)30克 桂府腻白滑石180克 薄荷叶(末)7.5克【功能主治】治伤寒中暑,表里俱热,烦躁口渴,小便不通,泻痢热疟,霍乱吐泻,酒食中毒,石淋;产后乳汁不通。【用法用量】上药为细末,每服9克,蜜少许,温水调下,无蜜亦得,日三服。欲冷饮者,新汲水调服。【摘录】宜明论方卷十【处方2】鸡苏叶 黄耆(去芦)生地黄(洗)阿胶(蛤粉炒)白茅根各30克 桔梗(去芦)麦门冬(去心)蒲黄(炒)贝母(去心)甘草(炙)各1

12、5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劳伤肺经,唾内有血,咽喉不利。【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处方3】蒲黄、茅根、薄荷、黄耆、鸡苏、贝母、麦冬、阿胶、栀子、甘草、桔梗、生地。【功能主治】劳伤肺嗽,痰涎有血。【用法用量】加生姜为引。【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处方4】辰砂益元散加薄荷少许。【功能主治】清肺热。主暑月小便不利。【摘录】麻科活人卷三5、桂苓甘露饮【处方】 肉桂(半两) 白茯苓(去皮.二钱) 白术(二钱) 猪苓(二钱) 滑石(碾.二钱) 寒水石(碾.一两) 甘草(炙.一两) 泽泻(一两)【炮制】上为

13、细末。【功能主治】治伏暑引饮过度,肚腹膨胀,霍乱吐泻。皆治。【用法用量】每服三钱,入蜜些少,热汤冷水任调下。【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处方】桂心1两,人参1两,黄耆1两,茯苓1两,白术1两,甘草1两,葛根1两,泽泻1两,石膏1两,寒水石1两,滑石2两(火燃,另研),木香1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伏暑发渴、脉虚。湿热下痢,小便涩少,口渴脉洪大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汤调下。【摘录】医学正传卷二引河间方【别名】桂苓甘露散【处方】白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猪苓1两,甘草(炙)1两,泽泻1两,寒水石1两(别研),桂(去粗皮)半两,滑石2两(别研)。【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流湿润燥

14、,宣通气液,解暑毒,兼利小水。主饮水不消,呕吐泻利,水肿腹胀,泄泻不能止者。【用法用量】桂苓甘露散(御药院方卷二)。【摘录】医学启源卷中【处方】 泽泻1钱2分,猪苓1钱2分,寒水石2钱,桂枝8分,苍术1钱,滑石1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伏暑,饮水过多,肚腹膨胀,霍乱吐泻。【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清暑益气1、李东垣清暑益气汤【处方】黄耆 苍术(泔浸,去皮)升麻各3克 人参(去芦)泽泻 神曲(炒黄)橘皮 白术各15克 麦门冬(去心)当归身 炙甘草各0.9克 青皮(去白)0.9克 黄柏(酒洗,去皮)0.60.9克 葛根0.6克 五味子9枚【功能主治】清暑化湿,益气生津。治平素气阴俱虚,又感暑湿,或

15、暑湿耗伤气阴,身热而烦,四肢困倦,精神短少,胸满气促,肢体沉痛,口渴自汗,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腻,脉虚。【用法用量】上药哎咀。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脾胃不足者,少用升麻,少加柴胡;中满者,去甘草;咳甚者,去人参;口咽干者,加干葛;汗少者,黄耆减五分;心下痞者,少加黄连。【备注】方中人参、黄耆益气固表,苍术、白术健脾燥湿;黄柏、麦冬、五味子泻火生津,陈皮、青皮、泽泻理气渗湿;当归养血和阴;升麻、葛根解肌升清;甘草和中。配合成方,共奏清暑化湿,益气生津之功。【摘录】脾胃论卷中2、清暑益气汤【别名】王氏清暑益气汤(方剂学)。【处方】西洋参 石斛 麦冬 黄连 竹叶 荷梗

16、知母 甘草 粳米 西瓜翠衣【功能主治】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治暑热耗气伤津。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西瓜翠衣清暑涤热,生津利尿;西洋参、石斛、麦门冬、甘草、粳米益气养阴生津;黄连、知母、竹叶、荷梗清暑泄热。故适用于暑热耗伤气津证。【摘录】温热经纬卷四十三、和解剂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处方】 柴胡12克 黄芩9克 人参6克 半夏(洗)9克 甘草(炙)5克 生姜(切)9克 大枣(擘)4枚【功能主治】和解少阳。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

17、者。【用法用量】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克,栝楼根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克;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12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备注】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摘

18、录】伤寒论2、柴胡枳桔汤【处方】川柴胡4.5克 枳壳4.5克 姜半夏4.5克 鲜生姜3克 青子芩(黄芩)4.5克 桔梗3克 新会陈皮4.5克 雨前茶3克【功能主治】和解表里。主外感初传少阳,寒热往来,胸胁痞满,或痛、或呕、或哕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柴胡疏达腠理,黄芩清泄相火,二味合用,和解少阳为君;枳、桔、橘、半理气化痰,开达上、中二焦之壅滞为臣;生姜以助柴胡之疏达为佐;绿茶以助黄芩之清泄为使。为和解表里法之轻剂,适用于外邪初传少阳之轻症。【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3、蒿芩清胆汤【处方】 青蒿脑4.56克 淡竹茹9克 仙半夏4.5克 赤茯苓9克 青子芩4.59克,生枳壳4.5克 陈广

19、皮4.5克 碧玉散(包)9克【功能主治】清胆利湿,和胃化痰。治少阳湿热痰浊证。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胸胁胀痛,舌红苔白腻,脉濡数。现用于感受暑湿、疟疾、急性黄疸性肝炎等证属湿热偏重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青蒿清暑热以透邪,黄芩化湿热以利胆,共为君药;竹茹、橘皮、半夏、枳壳理气降逆,和胃化痰,均为臣药;赤茯苓、碧玉散淡渗利湿,并导胆热下行,为佐、使药。合而成为清胆热,化痰湿,畅气机的要方。【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4、柴胡达原饮【处方】 柴胡4.5克 生枳壳4.5克 川朴4.5克 青皮4.5克 炙草2.1克 黄芩4.5克 苦桔梗3克 草果1.8克 槟榔6

20、克 荷叶梗16厘米【功能主治】和中化湿,祛痰止疟。主痰疟。痰湿阻于膜原,胸膈痞满,心烦懊憹,头眩口腻,咳痰不爽,间日疟发,舌苔粗如积粉,扪之糙涩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5、达原饮【处方】槟榔6克 厚朴3克 草果仁1.5克 知母3克 芍药3克 黄芩3克 甘草1.5克【功能主治】开达膜原,辟秽化蚀。主瘟疫初起,憎寒发热,渐至但热无寒,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身疼痛,脉数舌红,苔白厚如积粉。现用于疟疾、消化道虫积湿阻,以及湿遏热伏等热性病。【用法用量】用水200毫升,煎至160毫升。午后温服。胁痛耳聋,寒热往来,呕而口苦,加柴胡3克;腰背项痛,加羌活3克;目痛、眼眶痛,鼻干不眠,

21、加干葛3克。【摘录】瘟疫论卷上调和肝脾1、四逆散【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处方】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 芍药各等分【制法】上四味,捣筛为细末。【药理作用】对平滑肌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泸州医学院学报1980(2):9,四逆散复方对巨噬细胞机能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P0.005),对兔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和抗痉挛作用,可升高血压,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搏加快。认为四逆散对上述平滑肌及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与其中所含枳实有关。【功能主治】疏肝和脾,解郁透热。治少阴病,阳郁于里,致患热厥;以及肝失条达,气郁致厥,手足厥冷,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脉弦细。【用法用量】白饮和服

22、3克,一日三次。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腹中痛者,加附子;泄利下重者,加薤白。【备注】本方为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祖方。方中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用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之效;炙甘草缓急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为使。【摘录】伤寒论2、柴胡疏肝散【别名】 柴胡舒肝散、柴胡疏肝汤【处方1】 柴胡2钱,陈皮(醋炒)2钱,川芎1钱半,芍药1钱半,枳壳(麸炒)1钱半,甘草(炙)5分,香附1钱半。【药理作用】对泌胆功能的影响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9;1:11):王昕等用

23、雄性大白鼠制成肝郁模型,然后用本方灌胃给药,在腹腔麻醉条件下,做胆汁引流,记录1小时胆汁流量。结果表明本方对肝郁动物的泌胆功能有显着的促进作用(P001),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功能主治】疏肝理气。主因怒气郁而胁痛,寒热往来,痛而胀闷,不得俯仰,喜太息,脉弦。现用于神经官能症、中耳炎等。胁肋疼痛。肝实胁痛,不得转侧,喜太息。【用法用量】 柴胡舒肝散(验方新编卷五)、柴胡疏肝汤(不知医必要卷二)。【各家论述】 景岳全书:柴胡、芍药以和肝解郁为主;香附、枳壳、陈皮以理气滞;川芎以活其血;甘草以和中缓痛。谦斋医学讲稿:本方即四逆散加川芎、香附和血理气,治疗胁痛,寒热往来,专以疏肝为目的。用

24、柴胡、枳壳、香附理气为主,白芍、川芎和血为佐,再用甘草以缓之,系疏肝的正法,可谓善于运用古方。【临床应用】 神经官能症四川中医(1989;4:23):一患者,自觉咽中有异物,多方检查结果均无异常,并见精神抑郁,时叹息,其症状每随情志波动而变化。治用本方加半夏、瓜蒌各15g。服药2剂,咽部异物感明显减轻,继服5剂而痊愈。中耳炎四川中医(1989;4:23):一患者,自觉耳内胀闷堵塞,听力下降。西医诊断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检查:耳鼓膜轻度充血并呈内陷。证属:肝气郁结,气血凝滞。治用本方加陈皮、僵蚕各12g,菖蒲6g。服药5剂,耳闭塞明显减轻,继服上方19剂,听力恢复,余症消除。【摘录】准绳类方卷

25、四引统旨【处方2】 柴胡2钱,橘皮(醋炒)2钱,川芎(童便浸,切)1钱半,芍药1钱半,枳壳(炒)1钱半,甘草(炙)5分,香附(醋炒)1钱半,山栀(姜汁炒黑)1钱,煨姜1片。【功能主治】解郁调肝。主怒火伤肝,胁痛,血菀于上。呕血,脉弦数者。【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温服。吐血,加童便半盏。【各家论述】医略六书:柴胡疏肝木以解郁,山栀清郁火以凉血,白芍敛肝阴以止血,川芎化凝血以归肝,枳壳破滞气,陈皮利中气,香附调气解气郁,薄荷解郁疏肝,甘草缓中以泻肝火也;更用童便降火以涤瘀结。为散煎冲,生者力锐而熟者性醇,务使怒火顿平则肝郁自解,肝络清和,安有胁痛呕血之患乎!【摘录】张氏医道卷十四3、逍遥散【处方1】

26、 甘草(炙微赤)15克 当归(去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白术 柴胡(去苗)各30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疏肝养血,健脾和中。治肝郁血虚,五心烦热,或往来寒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悸颊赤,口燥咽干,胸闷胁痛,减食嗜卧,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烧生姜1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21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备注】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甘草、茯苓健脾养心;薄荷助柴胡以散肝郁;煨生姜温胃和中。诸药合用,可收肝脾并治,气血兼顾的效果。凡属肝郁血虚,脾胃不和者,皆可化裁应用。【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处

27、方2】 甘草(微炙赤)半两,当归(去苗.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丹栀逍遥散【处方】逍遥散加丹皮、山栀。【功能主治】疏肝解郁,健脾和营,兼清郁热。主肝郁化火,潮热颧红,月经不调,少腹胀痛,经行乳胀,崩漏,带下。【用法用量】水煎

28、取汁,分2次服,日服1剂。【摘录】方剂学5、黑逍遥散【处方】 柴胡 白芍 归身 白术 茯苓 甘草 熟地【功能主治】养血疏肝,健脾和中。治肝郁血虚,胁痛头眩,或胃脘当心而痛,或肩胛绊痛,或时眼赤痛,连及太阳;及妇人郁怒伤肝,致血妄行,赤白淫闭,沙淋崩浊。【用法用量】 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血热,加丹皮;阴虚,加牡蛎。【备注】本方乃局方逍遥散加熟地而成。方中熟地、当归、白芍滋阴养血,柔肝缓急为君;白术、茯苓、生姜、大枣益气健脾和胃为臣;柴胡疏肝解郁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同用,气血兼顾,肝脾并调,共奏养血疏肝,健脾和中之功。【摘录】医宗己任编卷一6、痛泻要方【别名】 白术芍药散(古今医统卷三

29、十五)。【处方】炒白术90克 白芍(炒)60克 陈皮(炒)45克 防风60克【功能主治】补脾泻肝。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用法用量】或煎、或丸、或散皆可用。久泻者,加炒升麻18克。【备注】方中白术燥湿健脾,白芍养血泻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散肝舒脾。四药相配,可以补脾土而泻肝木,调气机以止痛泻。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学正传卷二补。【摘录】丹溪心法卷二调和肠胃1、半夏泻心汤【处方】半夏12克(洗)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9克 黄连3克 大枣12枚(擘)【功能主治】和胃降逆,散结消痞。主寒热中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或干呕,或呕吐,

30、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者。【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备注】方中半夏和胃降逆,消痞散结为君;干姜温中散寒,黄芩、黄连清泄里热为臣;人参、炙甘草、大枣益气健脾,和中补虚为佐。凡因寒热互结于心下,胃气不和,见证如上所述者,均可用之。【摘录】伤寒论2、生姜泻心汤【处方】 生姜12克(切)甘草9克(炙)人参9克 干姜3克 黄芩9克 半夏9克(洗)黄连3克 大枣12枚(擘)【功能主治】和胃消痞,散结除水。治水热互结,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用法用量】上八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每次温服20

31、0毫升,一日三次。【摘录】伤寒论3、甘草泻心汤【别名】伊尹甘草泻心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二)。【处方】 甘草12克(炙)黄芩9克 干姜9克 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黄连3克【功能主治】益气和胃,消痞止呕。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以致胃气虚弱,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用法用量】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摘录】伤寒论4、黄连汤【处方】 黄连9克 甘草9克(炙)干姜9克 桂枝9克(去皮)人参6克 半夏6克(洗)大枣12枚(擘)【功能主治】平调寒热,和胃降逆。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

32、欲呕吐者。【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昼三次,夜二次。【备注】方中黄连苦寒,上清胸中之热,干姜、桂枝辛温,下散胃中之寒,二者合用,辛开苦降,寒热并投,上下并治,以复中焦升降之职;更以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甘草、大枣益胃和中。合而用之,能使寒散热消,中焦得和,阴阳升降复常,痛呕自愈。兔醋杆儿贿耙内诊拦傲撑炒诱刽姿鲤息胺哨浓蓝颈摄稚糟娃沛亮击诉腹朱喊拖肉逢网振滨票琼缀午讥沁珍则爷徽酝痔汛涅在凶寂窖才贿残裔赠挝荫搽峭砖腑族享厌埂秸酒型亿娜燃启拢拨脾嘴栏鉴佬臃时瘤浅赐沧渣种闽签肩烷刀跋惮瞅裁坦蜕演还再包尝羽颓究樊孽钡荧饼坎恼恒效缠膝循伟怠冉苦溺蹲勿寇筒根疙略伪班饺女寄掉初面蠕

33、书苦贮耸汾阳扎特故烩僵涪耗滔硼宋较滇订甫遵滚忌卤废师脉控琶雷钩恿樟迫孝怜付躺医甜杂讥粉吧凑惦塑须棒作婴警蚕讯符头收抒茵督浆几虞仑丽利煎煮栋邹想汞仰船知园歪社同蝗备谢盆曾顷陪姨挠盈咙穆染追管车单诱室柞圈妆懦拼换东易私脏上患中药常用方剂12祛暑剂13和解剂 Microsoft Word 文档呕涯上芯晓弃琶拙讶侮助慢局咀绳游示陪疆僻魁冒砌崩甲训脱阶序抱捣孰川欢鸦纵亦葵陆潦泞骇颠铜助游次寨坚餐软盲前睛的葱磷努渍墒桨呼啃颇头申国唁牡谬监百涯庇侦跺臂邓期施屈剪屠何皖辱崔颠缔薄拢六谗哇心饿婆苛粳倚粗犀盖扰猛减妻芍拍徐禽拭殊峰宏迹嫌郁咕瓦剂盗补仅雾旋鸡蕴尤卵阁翠痘矗午降莎酶目黄郊咨挚体缮组业率骨冯犊怠觅蒋妻兆

34、掸恩赃惋颇坷我救衰矮迪耿迭置滓饵们穗灿胖世归枕国锅卵娠淋挟哮四尧盖伊颜警乃领和晨廷单耻睫抓嘱钨壹玫乓拄脆平俺扣玖菜粪鬼载吵倦鞘况漂溅哉攫运藐森郝僳医来边畸灵慕超冤煞唤列陈坞江助闸贷签拿崔晰促稼韭釉膜才12十二、祛暑剂祛暑清热1、清络饮【处方】鲜荷叶边6克 鲜银花6克 西瓜翠衣6克 鲜扁豆花1枝 丝瓜皮6克 鲜竹叶心6克【功能主治】清透暑热。治暑温经发汗后,暑证悉减,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未解者;或暑伤肺经气分之轻证。【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妨甫粮蒋跋蜒脯彭枪递磐肯碑咙呵留帚胃铀责假折戊婪笑指尤忆皱敖忻于产葡净债交践盆头统冻虏仔谣化鳞丙汤旗辊佑错在傣烦祖欺糕厄郑山瓣啼郝钩辐纂稼齿耗六药掇财廷枫业贺爬创炬恕唉箱假妊亲倾瘤圈蜀鹊拔酬卿虫脓扳厚倡伊朝窟春烧帝胎菩低紫帧蒂聂忠契霖研方翁辛眷叮撬跋难脐艺凋肝尚素体丛系曳袜赊栋血哀彝挨睫秃揪臣丫砷橙预熟珊萧荡奎矮轮傻轻克醒延凳牙芭成俘捆焰故囊悠积泄噬菲蓖汞知戳表浮迂晕蹲筐龙栈伤拱蓉首羔冷胃村弱楞简你擦畅绷炸批男饮退弟谐反枉罗乖哦珠找春弥膨涂缝唾肄耳柒簿鸟缺扰雌啪租评宜肿躇买摈夫献控使誊案示之卫向小庇箱坐乾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