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CT复习题

上传人:w****1 文档编号:40016989 上传时间:2021-1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学影像学CT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医学影像学CT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医学影像学CT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CT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学CT复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医学影像学一问答:1 试述 CT 增强扫描的方法和价值答: 方法:常规增强扫描,延迟增强扫描,双期和多期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等。价值:1、提高对病灶尤其是小病灶的检出率。2、提高对病灶的定性能力 3、在已确定为恶性肿瘤的,增强扫描的目的在于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 明确肿瘤与周边组织的关系, 判断肿瘤手 术切除的可能性。 4、对于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和显示,动态增强扫描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 增强扫描,浓度高的血管与强化不明显的淋巴结之间密度差异增大,很容易区别。2 试述 CT 增强扫描病灶强化特点和机理答:特点: 1、均一强化 病变增强后密度均匀增高,边界更加清晰。多见于良性肿瘤, 如脑膜瘤、垂体

2、瘤。恶性肿瘤中如胶质瘤、转移瘤以及动脉瘤也可显示。2、不均匀强化 病变各部位强化程度不一,其囊变部分不强化。如恶性胶质瘤、转移瘤、部分颅咽 管瘤和脑膜瘤。 3、壁结节强化 如星形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 4、环状强化 一般为 囊性病变强化后周边出现带状高密度影,如颅咽管瘤、垂体瘤、胶质瘤、转移瘤、脑脓 肿及脑血肿。 5、脑回状强化 脑梗塞时,当闭塞血管再通或侧支循环建立时,对比剂可 通过血脑屏障受损处溢出血管外而出现强化, 由于侧支循环多出现在脑皮质,所以呈现 脑回状强化。 6、团块强化 如小脑梗塞。 7、斑状强化 如恶性胶质瘤、部分转移瘤、血 管畸形和部分脑梗塞。 机理: 病变组织的强化是由

3、于其含碘量增加而使局部密度增高,其 机理主要与局部血流量增加(异常血管增生) 或血液内碘含量增高;血脑屏障遭到破坏,造 影剂漏出血管外等因素有关。3 试述 CT 图象特点答: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象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这些象素反映的是 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CT 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CT 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还可用组织对X 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具有一个量的概念。 提高窗位

4、图像变黑, 降低窗位图像变白; 加大窗宽图像层次境多, 组织对比 减少,缩窄窗宽图像层次减少,对比增加。CT 图像是层面图像,常用的是横断面。为了显示整个器官,需要多个连续的层面图像。通过 CT 设备上图像的重建程序的使用,还可重建 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层面图像。4 CT 图象分析诊断方法答: 一:首先要了解 CT 图象扫描方法。二:熟悉正常 CT 断面解剖基础知识:三:发现病 灶:发现异常密度的病灶高密度,低密度,混杂密度,等密度。四:增强扫描病灶密度变 化特点:有无强化,强化程度,强化形态,强化时间等。五:描述病灶的一般性状:定位,大小形态,数目,边缘,周邻结构变化。还可测定 象+结合临床病史

5、 +疾病病理发展过程综合结论。 性诊断相对困难的问题可作描述性结论,进一步 二名解:1 CT 值: CT 图象密度高低的量化。体素的相对 系数),表现为相应像素的 CT 值,单位为 HU。CT 值以了解其密度的高低。六:初步印 七: 不过 CT 也存在着发现病变容易,定CT 定位活检X 线衰减度(即该体素组织对 X 线的吸收CT 值为中心。窗位的高2 窗宽: 指图像上 16 个灰阶所包括的 CT 值范围,在此 CT 值范围内的组织均以不同的模 拟灰度表示, CT 值高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白色,低于次范围的组织均现实黑色。窗宽的 大小直接影像图像的对比度, 加大窗宽图像层次增多, 组织对比减少,

6、 缩窄窗宽图像层次减 少,对比增加。3 窗位: 又称窗中心,为窗的中心位置,一般应选择欲观察组织的 低影响图像的亮度,提高窗位图像变黑,降低窗位则图像变白。4 薄层扫描: 是指扫描层厚 4cm 时,诊断不难。边缘分叶;毛刺;棘状突起等征象更明显4、试述肺结核的病理演变过程,转归及川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答:TB菌入肺t肺泡炎/t完全吸收tTB性肉芽肿(增殖病变)t纤维化、钙化t干酪样坏死t空洞t播散等t空洞瘢痕性愈合、空洞净化。X 线表现: 多种多样,比较复杂。渗出、增殖、干酪、纤维化、钙化、空洞等都可以见到。1 渗出浸润为主型:大多呈斑片状或云絮状, 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 尤其是

7、上叶尖后段多见。 病灶可单发或多发。 同时见于两肺锁骨上、 下区的病灶是继发性肺结核较为典 型的表现。边缘模糊,空洞可为薄壁、张力、干酪厚壁和纤维空洞等。空洞播散所致的较广 泛和散在的 B 播散灶,呈大小不等的斑点状或斑片状影。2干酪为主型: 结核球: 干酪型病变被纤维组织所包围而成的球形病灶。好发于上叶尖后段与下叶背段,大小多为23cm ;可达4cm以上。轮廊多较光滑整齐,其内的干酪物质可液化并经支气管 排出后形成空洞。也可钙化。邻近肺野可见散在增殖性或纤维性病灶,称“卫星病灶 ”。 干酪型肺炎: 大量结核杆菌经支气管侵入肺组织而迅速引起的干酪样坏死性肺炎。常见机体抵抗力极差、 结核菌高度过

8、敏者。 表现为肺段或肺叶实变, 轮廊较模糊 ,其内可见大小不 等的不规则透明区, 为急性无壁空洞形成表现。 经支气管播散的斑片状边缘模糊阴影, 以下 肺多见。3空洞为主型: 以纤维厚壁空洞、广泛的纤维性变及B 播散病灶组成病变的主体,是主要传染源。 锁骨上、 下区形状不规则慢性纤维空洞。 周围伴有较广泛的条索状纤维性改变 和散在新老不一的病灶。B播散病灶伴支扩及代偿性肺气肿表现。胸膜增厚,同侧胸廓塌陷,邻近肋间隙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肋膈角变钝。川型肺结核的影像学 CT表现: 浸润为主型:a.结节状或不规则斑片状影,密度不均。b.病灶内可见小空洞。c.常为多发, 散在分布,边缘模糊。d.部位:

9、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 干酪为主型:结核球: 类圆形影,周边密度稍高,病灶中心可见小空洞影。钙化,边清,可见分叶状及毛 刺、胸膜凹陷、卫星病灶等,不或轻强化。干酪性肺炎 :大叶型实变,可见多个小空洞,下肺常可见沿支气管的播散病灶。 空洞为主型: 肺段或肺叶内可见一个或多个空洞,新旧不一的结节状B 播散灶,可见钙化。较多的条索状致密影,肺纹粗乱扭曲及支扩。肺门上提,纵隔移位,胸膜增厚胸廓塌陷等。5*肿块的定性 *答: 1部位:结核瘤 ?上叶尖后段等 ;2 形态:分叶征 ?肺癌,无特异性; 3 内部结构:瘤 内见 13mm 的低密度影,称为空泡征,多见于肺癌;4 边缘:良性生长慢,边缘光整;恶性瘤多

10、呈浸润生长,棘状突起、毛刺征; 5 邻近结构的改变:结核性 ?小结节、片状卫星病 灶及厚壁的引流支气管; 6 强化:结核瘤的周边环形强化。三选择:1 叶间裂: CT 上肺叶划分标志,即无肺纹理的 “透亮带 ”或高密度的 “线状影 ”。斜裂 从后上 向前下走行,左肺斜裂先出现,多见于主 A 弓或稍上方层面。水平裂如与 X 线束平行,仅 表现为三角形无肺纹理或少肺纹理区域, 在薄层检查时, 水平裂也可常表现为高密度的线状 影,奇V裂(P 118)为先天发育变异,在椎体外侧与右无名V间可见前后走行的弧线,凸面向外奇 V 弓。2、淋巴结 (相对) 正常:直径多小于 1 0mm ;临界: 1114mm; 病理性:等于或大于 15mm 恶性或转移性:直径等于或大于 20mm 。3肺癌分期a、0期:即原位癌;b、I期:最大径 5cm;或 有胸膜、纵隔转移;或伴有肺不张等。 eW期:对侧肺、心包、或远处转移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