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测温仪原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990485 上传时间:2021-11-13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0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红外测温仪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红外测温仪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红外测温仪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资源描述:

《红外测温仪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外测温仪原理(5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红外测温原理raredtemperature measurementoptris红外红外线辐射的简称。量子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自然界中 任何物体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分子振动 向外辐射能量,这种辐射能量是以“ 波”的形式出现的。“波”的传播速 度是一个常数,即30万公里/秒,而 分子振动的频率却是各不相同的。根据(速度=频率X波长)可知,不同振动频率的分子发出的辐 射波长是不一样的,可见光的辐射波长范围在0.36072|jm,紫 光波长最短0.36pm,红光波长最长0.72pmo比紫光波长更短的辐射称为紫外线,如X光,y射线等;比红光波 长更长的辐射称为红外线,波长一般在0.701000pm之间。电

2、磁波谱工业用红外测温仪的工作波长在0.65至14微米范围内.4.726815波长,微米威廉嚇谢尔爵士于1800年发现红外线绝对零度(-273C)以上的物体都辐射红外厶匕旦冃匕里2、电磁波谱William Herschel1738-18223、红外测温仪1红外测温仪自然界中任何高于绝对零度(一273C)的 物体都在随时随地的向外发出辐射能量,能够 探测并接收物体发出的辐射能量从而测量出物 体温度的仪器称之为红外测温仪。4、测温仪的构成测温仪的构成红外测温仪实际上是一种非接触式辐射能量探测器,世界上所有 的物体都会产生红外线辐射。而辐射的能量则与该物体的温度成 比例,非接触式温度测量即是测量物体辐

3、射能量的强弱,并由此 得到一个与该物体温度成比例的信号。4、测温仪的构成滤波片和镜头大气窗口探测器信号处理和显示目标波长(microns微米)红外波段的选大气窗口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对某些红外辐射波段不吸收或 极少吸收,有利于能量进行传输从而能被红外测温仪探测到这 样的特殊红外波段即为所谓“大气窗口” O取要考虑“大 气窗口”的影 响普郎克定律普郎克通过量子理论推导 出的波长、温度与黑体辐 射能量的关系式,它定量 的确定了不同温度的黑体 在各个波段中的辐射能量 的大小,是红外测温仪的 理论基础。900Kboo*700*6、普郎克定律.0.7.6.5.4o o o 0 o(-來?養)超gs

4、s顛uoo6、Max Planck1858-1947普郎克定律给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发出的辐射能量越大。这是单色(波段) 测温仪的设计依据。2. 在一定温度下,物体在不同波长处的辐射能量不同,存在一个 辐射峰值波长,即在此波长处的物体辐射能量最大。随着物体温度升高,其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移动规 律遵守维恩位移定律。发射率与波长无关且都等于1的物体称BR 400为黑体。它是一个理想辐射体,表明它的自身能量可以全部向外界辐射出来,BR 400但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黑体。黑体炉即为人工制造的性能接近理想黑 体的辐射标准源,用于定期对红外测温 仪进行检测标定。BR

5、400黑体辐射的光谱特性不同温度的辐射曲线永不会相交随温度增加,辐射能量增大而峰值波长减小短波处曲线坡度更大,能量对温度的变化更灵敏50zn 100mm250mmRefractorvSphereJConrrollerControl Thermocouple?寝至也 8 u *e_PE:s?A0dviableInfra-r8d,2000K- Peak Wavelength htensrty cuwe ter each 馆mp询u伦1750KJ5O0K1250 K3发射率在同一温度下,实际物体辐射能量与标准黑体的辐射能量的比值称 为该实际物体的发射率,又称辐射率、黑度系数等,符号为, 根据上述定义

6、可知,黑体的发射率为1,其他实际物体的发射率小 于1。说明任何一个实际物体都不能完全向外界辐射出来自身的全 部能量。发射率值随波长变化,金属的短波发射率比长波发射率高。9、绝对温度T绝对温度TT=273+ C (开/K)即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量值等于摄氏温度量值加273 C , 单位为开,符号为K。摄氏温度0C =273K10、透射率/发射率/吸收率透射率透过物体的辐射能量与入射到该物体的辐射能量之比称为该物体的 透射率,符号为T, TS 1 o反射率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辐射能量与入射到该物体的辐射能量之比称为该物体的反射率,符号为r, rW 1 o吸收率被物体内部吸收的辐射能量与入射到该物

7、体的辐射能量之比称为该物 体的吸收率,符号为a, a W 1。10、透射率/发射率/吸收率对于非透明热平 衡物体而言,其 反射率与发射率 之和等于1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物体的入射能量等于被其透射、反射及吸收的能 量之和,即有关系式:t+ r + a 1 ( 1 )再根据热平衡原理,物体在热平衡状态下,其内部吸收的能量等于同时其向外辐射的能量,即有关系式:a =z ( 2 )将(2 )代入(1 )得到:t+ r +c 1 ( 3 )对于一般非透明物体,透射率T= Oo代入(3 )得到:r += 1 ( 4 )实际应用当中,表面状况越光滑,看上去越明亮的不透明物 体,其反射率较高,同时其发射率肯定较

8、低(向外辐射能量 较小),测量相对比较困难。反之,对那些表面状况越粗糙 ,看上去越灰暗的不透明物体,其反射率较低,同时其发射 率肯定较高(向外辐射能量较大),测量相对比较容易。耐高环温型光学加工技术的发展11、红外测温技术的发展红外测温技术的发展探测器及电子技术的发展低温短波型 低温快速响应型叠层双色型特殊波长的选择 扫瞄测温仪光纤技术的发展光纤瞄准型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咼性价比产品12、红外测温仪的主要参数12、红外测温仪的主要参数12、红外测温仪的主要参数红外测温仪的主要参数测温范围/响应波长-距离系数(聚焦位置)发射率调节测量精度及重复性响应时间瞄准方式输出方式现场环境要求13、波长的选择

9、波长的选择在满足测温范围条件下,近可能选择短的波长选择能将目标的反射,透射能量降到最低的波长特殊物体(塑料薄膜,玻璃,火焰等)要采用特殊的 波长(被测物体不透明的波长)根据现场的特殊环境选择(如观察窗口)当视场被部分遮挡时,应选择双色仪器14、目标与视场目标与视场目标应充满视场,通常15倍关系目标大于测量视场 目标等于测量视场 目标小于测量视场15、影响发射率的主要因素仪器方面测量波长测量角度影响发射率的主要因素目标方面材料种类表面粗糙度表面几何形状表面理化结构状态(如沉积 物,氧化膜,油膜等)16、精度和重复性精度与重复性精度与真实值”比较当测量位置不同或使用不同仪器测同一物体时,精度非常重

10、要重复性指相同条件下输出比较建立当地“基准”,测量与基准的偏差工艺监控中实际起作用,“工艺精度”17、响应时间响应时间对于运动的目标和快速加热的目标响应速度快是必需的当温度变化缓慢时,响应速度快通常是不必要的通常响应时间可调为最佳选择瞄准方式主要分以下几种:光学瞄准激光瞄准视频瞄准激光瞄准中又分:单点激光瞄准多点激光瞄准交叉激光瞄准(特别要注意是同轴还是非同轴瞄准)19、输出选择输出选择热偶输出电流输出一 0 - 20 mA一 4 - 20 mA电压输出-0-5 V一标准1 mV/C USB/RS232/RS485等数字接口输出PID或其它输出方式20、使用红外测温仪的要点使用红外测温仪的要点

11、测温范围,选择合适的测量波长目标距离及大小,注意光斑的计算方法目标材料及表面特性,发射率的设定现场环境条件,保护的选择数据的采集和记录21.红外测温仪的主要特点红外测温仪的主要特点非接触 测量速度快 测量精度高适合于测量运动中需要快速测量的目标和高温目标难以接触需要远距离测量的目标-所有采用接触测量时可能被损坏,有危 险或将导致温度改变的目标22、红外测温仪的主要用途红外测温仪的主要用途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生产力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研发减少产品生产废品率及售后维修诊断并预防设备故障,消除停工时间节约能源及公共安全保障按应用方式分类便携式测温仪又称手持式测温仪,体积较小,重量较轻, 电池供电,使用方便。一般进行定性测量, 人工携带检测应用。在线式测温仪又称固定式测温仪,现场安装,固定使用, 电源供电,连续测量。一般进行定量测量, 输出信号可供计算机等外设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