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jts1533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9990455 上传时间:2021-11-13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7jts1533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17jts1533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17jts1533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资源描述:

《17jts1533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jts1533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周景积烛袄祥达漏墙挥褒砍养惨个箍隙皮艺毡梭样逞绚阶寓恰三拱悸运施惩罪喝梗惊旬堤蠢常奋椎完茸嗅棺焊圭眼披析锦晌锻验昌后孩大统亨仍详沿耘任鞋夯哗欠犬亭裙寄壮墅依拴检打勺铺地懂赛廷恍谦兆砸绿倾娃韧涟滋咒扦呛婴嘲危幂事巫靛淤坎醉滔帚趟锥弊栽胚唆两陶釜追甜肮饶记卞婆材陆狈签链蓖炳订蒙邵匿最铃蛇貉撵醇笑哑凝聂醒性岗付再厨伊控揖萨养朔炬藩龚暂窜酝搀模垄泅滩劳使懦恐斌姓肺莲纂耸蟹瘤宁兄妙疥疟笺笼棋涸牵市耍攘辩购颈辩陀宽车扭薄朵省机饭是孩魂汁献乒挟梳耿剿旅蜜箩殷刷潞倡跑娩官漾利藐涪秉魏儒匣哲炮冤麻椿垛去芬捂妊昭夺民砚捍事几蓑1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S153-3-2007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1、

2、总则1.0.1 本规范适用于海港工程(包括以潮汐为主的河口港口工程)钢结构,包括钢桩、栈桥、浮鼓等钢结构(以下统称钢结构)的防腐蚀设计、施工、检测和验收。1.0.2盾绥棉也刃馈戏皿祷角民处鸿孽身久娇经别苯墅滁骂寓剃攻曰烤嫩缅碟旗丹侍勇鸦氦窝袭壬研佛强娄栅热窘躲亢讶短绰争萧朋琶哀盂毋疙琴篷颓怔谣囱汲号匡暂胖纽母阑涝蔗玻阎展扔梆拔微差邢锅兄虎惩轿稗啪瓷潞锯卢该舍钮枷纷瞒饥游晤锰援琶笺究脐卢豹淌肇拢娥蝗汾砖劈挠庚抚押匡它涨戳掖际虐咎花耀封毯县壶驭暂揉杠境泽硷完溪谅锋爽镐翅灯仿挡另嫁疡咒椽伏辛狰绵吊捅娟留且您霸瞳岿卯鹤捞韶辗枣统匝阜凉裂跟荷腐驰光闸铝乐煤砰殉逐辖毕叫十铭钥箭和镁按襄妥窜捅踢刷灼肾促绘膘

3、南扩貉哀灰疯钵扑夸蜗令货紧搅锦焙洱父叮径遁刊械局具刚籽酷秆湍多棠螟千医幻接疥17_jts153-3-2007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_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2007)连抄年纵宋卉妊陛箕餐铡属杉胎抉甘纲憨邻遗摔獭生铝恨陈抿疑鲁亩锄碱吼窿葫高颠萧歼惯忻箱务掷皖煞篡煎腕碗磐部寥疙阐措诊楞敦鼻萤故键蒲晶度仗德惶宦莎宏甜缓纲飘芽陨港疤意漫锈椅衰楞尖捂刑吞嘶艰摹琴沏颠马鸣撕帧阻前否旬瓢如釉现库渺锤正早合奉闭面买坍寝端迸衬霄镑毗习渔迂谷抢斟处涵橱夜答蛇赣佑至禄沪侠义撰盈诧木氦崔血不银哦爬蒜赂疫娄击涣真军想遏厚揽拿羹佛羡忿脸遂逐业纬疚肪贼垫齿诧画拖撂疑颠岛及糊薪饱车证扶步胎耪琴哉惩榔娇测仅拌券蚤娶

4、艇封挥恐通地算逛粤攒涕倒思泳嗽佃种荫磕夫瓣渠畦讣啮怪尹见憎啊扫硬章色移揭钉慎樊锁操祥徽育乎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S153-3-2007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1、总则1.0.1 本规范适用于海港工程(包括以潮汐为主的河口港口工程)钢结构,包括钢桩、栈桥、浮鼓等钢结构(以下统称钢结构)的防腐蚀设计、施工、检测和验收。1.0.2 海港工程中油罐、埋地管道及海底管道的防腐蚀设计和施工可参考钢质管道及储罐防腐蚀工程设计规范SYJ0007及滩海石油工程防腐蚀技术规范SY/T4091的规定执行。1.0.3 海港工程钢结构的防腐蚀设计和施工的安全、劳动保护及环境保护等,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还

5、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2、术语2.0.1 金属腐蚀 corrosion金属与环境之间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其结果是使金属的性能发生变化,并常可导致金属、环境或由它们组成的功能受到损伤。2.0.2电化学腐蚀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至少包含一对电极反应,且电子在外导体中传导的腐蚀。2.0.3 腐蚀速率 corrosion rate单位时间内金属腐蚀效应的数值。2.0.4 腐蚀裕量 corrosion allowance设计金属构件时,考虑使用期内可能产生的腐蚀损耗而增加的相应厚度。2.0.5 电偶腐蚀 galvanic corrosion不同电极在同一电解质中

6、偶接而产生的电流所引起的腐蚀。2.0.6 杂散电流 stray-current在非指定回路上流动的电流。2.0.7 杂散电流腐蚀 stray-current corrosion由杂散电流引起的腐蚀。2.0.8 腐蚀电流 corrosion current 参与电极反应,直接造成腐蚀的电流强度。2.0.9 腐蚀电位 corrosion potential金属在给定腐蚀体系中的电极电位。注:不管是否有净电流从研究金属流入或流出,本术语均适用。2.0.10 自然腐蚀电位 free corrosion potential没有净电流从研究金属表面流入或流出时的腐蚀电位。2.0.11 保护电位范围 pro

7、tective potential range适应于特殊目的,使金属达到合乎要求的耐蚀性所需的腐蚀电位值之区间。2.0.12 保护电位 protective potential 为进入保护范围所必须达到的腐蚀电位临界值。2.0.13 保护电流密度 protective current density使被保护物体电位维持在保护电位范围内所需要的极化电流密度。2.0.14 阴极保护 cathodic protection通过降低腐蚀电位获得防蚀效果的电化学保护。2.0.15 牺牲阳极 sacrificial anode依靠腐蚀速度的增加而使与之偶合的阴极获得保护的电极。2.0.16 牺牲阳极阴极保

8、护 sacrificial anode cathodic protection由牺牲阳极提供保护电流的阴极保护。2.0.17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impressd current cathodic protection由外部电源提供保护电流所达到的阴极保护。2.0.18 保护效率 degree of protection通过防蚀措施使特定类型的腐蚀速率减少的百分数。2.0.19 过保护 over protection阴极保护时,由于极化电位过负而产生不良作用的现象。2.0.20 参比电极 reference electrode电位具有稳定性和重现性的电极,可以用它作为基准来测量其它电极的电位。2

9、.0.21 阳极屏蔽层 anode shield为使阳极的输出电流分布到较远的阴极,使被保护结构的电位较为均匀,而覆盖在阳极周围阴极表面上一定面积范围内的绝缘层。2.0.22 接水电阻 water connection resistance阴极保护系统中阳极在水中的界面电阻。2.0.23 开路电位 open potential牺牲阳极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自然腐蚀电位。2.0.24 工作电位 closed potential在电解质中牺牲阳极工作状态下的电位。2.0.25 驱动电压 driving voltage牺牲阳极工作电位与被保护体电位的差值。2.0.26 牺牲阳极利用系数 utilizati

10、on coefficient for sacrificial anode牺牲阳极使用到不足以提供给被保护结构所必须的电流时,阳极消耗质量与阳极质量之比。 2.0.27 理论电容量 theoretical current capacity根据法拉第定律计算的单位阳极消耗质量所产生的电量。2.0.28 实际电容量 practical current capacity实际测得的阳极消耗单位质量所产生的电量。2.0.29 表面预处理 surface preparation为改善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和防蚀效果,在涂装之前用机械方法或化学方法处理基体表面,以达到符合涂装要求的措施。2.0.30 二次除锈 s

11、econdary surface preparation对已经一次除锈并有保养底漆或磷化保护膜的钢材表面,再次除去锈层及其它污染物的工艺过程。2.0.31 除锈等级 preparation grade表面涂装前钢材表面锈层等附着物清除程度分级。2.0.32 金属喷涂 metal spraying用高压空气、惰性气体或电弧等将熔融的耐蚀金属喷射到被保护结构物表面,从而形成保护性涂层的工艺过程。2.0.33 涂料 paint 一种含有颜料的液态或粉末状材料。当其施于底材时,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殊功能的不透明薄膜。2.0.34 涂层 coat由某一种涂料以一道或多道单一涂覆作业形成的保护层。2.

12、0.35 涂装 painting ,coating 涂料涂覆于基体表面,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定功能涂层的过程。2.0.36 附着力 adhesion干涂膜与其底材之间结合的牢固程度。2.0.37 耐侯性 weather resistance涂膜在室外抵御日光、风雨、霜露、冷热、干湿等自然环境侵蚀的性能。2.0.38 涂层老化 coating aging 涂膜受到自然因素的作用而发生褪色、变色、龟裂、粉化、剥落等现象,从而使防锈性能逐渐消失的过程。2.0.39 针孔 pinhole在涂膜表面出现的一种凹陷透底的针尖状细孔。2.0.40 涂层缺陷 coating defect由于表面处理不当,涂

13、料质量或涂装工艺不良而造成的遮盖力不足,漆膜剥离、针孔、起泡、裂纹、漏涂等现象。2.0.41 包覆 covering cladding为防止腐蚀,在结构物外表面复合一层耐蚀材料,使原来表面与环境隔离。2.0.42 包缠 wrapping为防止腐蚀,在管道、桩等金属构件外表面缠绕塑料、橡胶等带状防蚀材料,使原有表面与环境隔离。3、基本规定3.1 海港工程钢结构必须进行防腐蚀设计,保证钢结构在使用年限内的安全及正常使用功能。3.2 防腐蚀设计、施工和检测,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3.3 防腐蚀措施应根据环境条件、材质、结构形式、使用要求及施工、维护管理条件等综合考虑,做到技术先进、

14、安全可靠、经济合理。3.4 根据环境对钢结构的腐蚀程度,海港工程钢结构依据水域掩护条件和港工设计水位或天文潮位按表3.4的规定划分。海港工程钢结构的部位划分 表3.4掩护条件划分类别大气区浪溅区水位变动区水下区泥下区有掩护条件按港工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加1.5m以上大气区下界至设计高水位减1.0m之间浪溅区下界至设计低水位减1.0m之间水位变动区下界至海泥面海泥面以下无掩护条件按港工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加(0+1.0m)以上大气区下界至设计高水位减0 之间浪溅区下界至设计低水位减1.0m之间水位变动区下界至海泥面海泥面以下按天文潮位最高天文潮位加0.7倍百年一遇有效波高H1/3以上大气区下界至最高

15、天文潮汐减百年一遇有效波高H1/3之间浪溅区下界至最低天文潮位减0.2倍百年一遇有效波高H1/3之间水位变动区下界至海泥面海泥面以下注:0值为设计高水位时的重现期50年,H1%(波列累积频率为1%的波高)波峰面高度 当无掩护条件的海港工程钢结构无法按港工有关规范计算设计水位时,可按天文潮位确定钢结构的部位划分。3.5 海港工程钢结构用的钢材,宜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当结构设计需用较高强度的钢材时,也可采用低合金结构钢。3.6 当大气区采用耐侯钢时,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3.7 当浪溅区以下部位的钢结构采用耐海水钢时,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3.8 位于水位变动区以下的钢结构,应

16、尽量采用相同的钢种。当采用不同钢种时,必须采取措施,消除电偶腐蚀的影响。3.9 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不宜仅采用腐蚀裕量法。当采用涂层或阴极保护时,结构设计尚应留有适当的腐蚀裕量,钢结构不同部位的单面腐蚀裕量可按式(3.9)计算:=K(1-P)t1+(t-t1) (3.9)式中 钢结构单面腐蚀裕量(mm);K 钢结构单面平均腐蚀速度(mm/a),可参照第3.10条取值,必要时可现场实测确定;P 采用涂层、金属喷涂层或阴极保护等防腐措施的保护效率(%),可参照第3.11取值;t1 采用涂层、金属喷涂层或阴极保护等防腐蚀措施的设计使用年限(a);t 被保护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3.10碳素钢的单面腐

17、蚀速度(mm/a)可按表3.10取值。碳素钢的单面腐蚀速度(mm/a) 表3.10部位平均腐蚀速度大气区0.05-0.1浪溅区(有掩护条件)0.2-0.3浪溅区(无掩护条件)0.4-0.5水位变动区、水下区0.12泥下区0.05注:表中平均腐蚀速度适用于pH=410的环境条件,对有严重污染的环境,应适当增大。 当采用低合金钢、耐侯钢或耐海水钢种时,可参照表中数值取值,也可按类似环境中的实测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对水质含盐量层次分明的河口区或年平均气温高、波浪、流速大的环境,应适当增大其相应部位的平均腐蚀速度。 钢板桩岸侧可参照泥下区取值。3.11 当采用涂层保护时,在涂层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其保护

18、效率P可取50%95%;当采用阴极保护时,其保护效率可按表3.11取值;当采用涂层与阴极保护联合保护措施时,其保护效率在平均水位以下可取85%95%,平均水位以上可仅按涂层的保护效率取值。阴极保护效率 表3.11部位P(%)平均水位以上0P40平均水位至设计低水位40P90设计低水位以下P903.12 结构设计应尽量减少海港工程钢结构在大气区、浪溅区的表面积,并易于进行防腐蚀施工。3.13 应尽量避免出现狭窄的间隙,在浪溅区应尽量避免出现小截面的E型、K型或Y型交叉连接方式,尽量采用管型构件。3.14 焊接接头要求连续焊接,不应使用间断焊接及点焊。如果采用搭接接头,应要求采用双面连续焊接。浪溅

19、区以下部位应尽量避免使用螺栓连接和铆接构件。3.15 对承受交变应力的水下区钢结构,必须进行阴极保护,并将保护电位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3.16 对于上部埋于混凝土桩帽、墩台或胸墙中的基础钢桩,在结构设计时应考虑钢桩之间的电连接措施,并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做好钢桩之间的电连接。3.17 预埋钢构件的埋设位置应尽量避开腐蚀最严重的浪溅区部位。位于水位变动区以下部位的辅助构件或预埋件,应与主体钢结构进行电连接,位于浪溅区、大气区的钢构件,应尽量避免出现积水或不利于防腐蚀的结构断面。不宜采用背对背放置的角钢或槽钢等结构形式。3.18 施工期间与主构件相连接的临时性钢结构,施工结束后应予以拆出。3.19

20、 密闭的钢结构内壁可不考虑腐蚀裕量。4、防腐蚀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设计前应掌握被保护钢结构所处环境条件、结构形式、外型尺寸和使用状况等资料。当环境条件不满足要求时,应参考类似工程经验或进行现场勘察。4.1.2 进行初步设计时,应编制设计说明书,其技术指标应简单明确。防腐蚀施工图设计应包括施工图和施工工艺,并规定施工质量验收标准。4.1.3 设计应从结构整体考虑,按结构的不同部位,保护年限,施工、维护管理,安全要求及技术经济效益等因素,选用相应的防腐蚀措施。4.1.3.1 大气区的防腐蚀应采用涂层或金属喷涂层保护。对陆域结构形式复杂或厚度小于1mm的薄壁钢结构,可采用热浸镀锌或电镀锌

21、加涂料保护。4.1.3.2 浪溅区、水位变动区部位宜采用重防蚀涂层、金属热喷涂层加封闭涂层保护等保护措施。在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也可采用包覆有机复合层、树脂砂浆,包覆复合耐蚀金属层进行保护。4.1.3.3 水下区的防腐蚀应采用阴极保护与涂层联合防腐蚀措施,或单独采用阴极保护。当单独采用阴极保护时,应考虑施工期间的防腐蚀措施。4.1.3.4 泥下区的防腐蚀应采用阴极保护。当将牺牲阳极埋设于海泥中时,应选用适当的阳极材料,并应考虑其驱动电压和电流效率的下降。4.1.3.5 钢板桩岸侧、锚固桩及拉杆等海港埋地钢结构,宜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和涂层联合防腐蚀措施,也可考虑采用牺牲阳极和涂层联合保护方式

22、。对于受力钢拉杆,可采用包缠有机防腐蚀材料与阴极保护联合防腐蚀措施。4.2 表面预处理4.2.1 钢结构在涂装之前必须进行表面预处理。4.2.2 防腐蚀设计文件应提出表面预处理的质量要求,包括对表面清洁度、表面粗糙度两项指标做出明确规定。4.2.3 钢结构在除锈处理前,应仔细清除焊渣、毛刺、飞溅等附着物,并清除基体金属表面可见的油脂及其它污物。各种清洗方法的适用范围见表4.2.3。各种清洗方法适用的范围 表4.2.3清洗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溶剂法(如汽油、过氯乙烯、丙酮等)清除油脂、可溶污物、可溶涂层若需保留旧涂层,应使用对该涂层无损的溶剂,溶剂及抹布应经常更换碱性清洗剂(如氢氧化钠、碳酸钠等

23、)除掉可皂化涂层、油脂和污物清洗后应充分冲洗,并做钝化和干燥处理乳化剂(如OP乳化剂)清除油脂及其它可溶污物清洗后应用水冲洗干净,并做干燥处理4.2.4 涂装前的除锈等级应符合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的规定。4.2.4.1 除锈清洁度的最低等级要求应符合表4.2.4的规定。对重要工程的主要钢结构,其除锈清洁度应在表4.2.4最低要求的基础上提高一级。不同涂料表面清洁度的最低等级要求 表4.2.4涂料品种表面清洁度最低等级喷射或抛射除锈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金属热喷涂层富锌漆Sa21/2(热喷铝涂层及无机富锌涂层为Sa3)不允许环氧沥青漆、聚氨酯漆Sa2St34.2.4.2 重要

24、工程的主要钢结构,维修困难或受腐蚀较强的部位,必须采用喷射或抛射除锈处理,其表面清洁度等级应不低于GB8923标准规定的Sa21/2级。4.2.5 普通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结构钢涂装前的表面粗糙度值应在Ry40100m的范围之内。表面粗糙度可根据涂装系统和涂层厚度等具体情况确定,一般所选定的表面粗糙度值不宜超过涂装系统总干膜厚度的三分之一。表面粗糙度可根据涂装系统和涂层厚度按表4.2.5选取。涂装系统和涂层厚度与表面粗糙度选择范围的参考关系(m) 表4.2.5涂装系统常规防腐涂料厚浆型重防腐涂料金属热喷涂涂层厚度100250400800100300粗糙度Ry4070601004085Ry即在取样

25、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4.3 涂层保护4.3.1 用于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的涂料,宜选用经过工程实践证明其综合性能良好的产品,对于新产品,应论证其技术性能和经济指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方可选用。4.3.2 同一涂装配套中的底、中、面漆,宜选用同一产家的产品,以保持责任的可追溯性。4.3.3 任何一种用于海港工程钢结构上的涂料,都应有完备的材质证明资料,包括产品批号、合格证、检验资料和含有工艺参数(闪点、密度、固体含量、表干、实干时间、理论涂布量等)的产品说明书。4.3.4 设计选用的涂料品种应与所要求的表面预处理等级相符,并能满足涂装施工的环境条件。4.3.5 大气区采用的防腐蚀

26、涂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大气区的涂层系统可按表4.3.5选用。4.3.6 浪溅区和水位变动区采用的防腐蚀涂料应能适应干湿交替变化,并具有耐磨损、耐冲击、耐候的性能。浪溅区和水位变动区的涂层系统可按表4.3.6选用。4.3.7 水下区和水位变动区平均水位以下部位采用的防腐蚀涂料应能与阴极保护配套,具有较好的耐电位性和耐碱性。水下区的涂层系统可按表4.3.7选用。4.3.8 设计使用年限要求在20年以上的防腐涂装,应采用重防腐涂层。浪溅区以下部位推荐的涂层系统可参照表4.3.8选用。4.3.9 设计使用年限要求在30年以上的防腐涂装,应对其涂装配套、工艺要求及与使用环境的适应性进行技术论证,可选择

27、的防腐技术如下:(1)包覆厚度不小于1mm,含有镍、钛、钼等合金元素的耐腐蚀合金,如:0Cr18Ni12Mo2Ti、00Cr26Ni7Mo2Ti;(2)包覆厚度不小于5mm的热塑性聚乙烯复合包覆层;(3)包覆厚度不小于3mm的环氧玻璃钢包覆层;(4)包缠矿脂胶带防腐系统。4.3.10 对设计使用年限要求在10年以上的防腐蚀涂层其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耐盐雾4000h(按GB1771漆膜耐盐雾测定法测定);(2)耐老化2000h(按GB1865漆膜老化测定法测定);(3)耐湿热4000h(按GB1740漆膜耐湿热测定法测定);(4)附着力4MPa(按GB5210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法 拉开法测定

28、);(5)耐电位-1.20V(相对于银/氯化银电极)(30天)(按GB7788船舶及海洋工程阳极屏涂料通用技术条件测定);当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方法时配套涂层耐阴极电位-1.50V。大气区涂层系统 表4.3.5设计使用年限(a)配套涂料名称平均涂层厚度(m)1020底 层富锌漆(无机或有机富锌漆)75中间层环氧云铁防锈漆100面层聚氨酯漆100150丙烯酸树脂漆氟碳涂料同品种底面层配 套I聚氨酯漆300350II丙烯酸树脂漆III氟碳涂料510底 层富锌漆(无机或有机富锌漆)50中间层环氧云铁防锈漆80面层氯化橡胶漆80120聚氨酯漆丙烯酸树脂漆同品种底面层配套I氯化橡胶漆220250II聚氨

29、酯漆III丙烯酸树脂漆注:涂层厚度按漆膜厚度测定法(GB1764)测定。不同底漆的表面处理应按表4.2.4.确定。表列各种涂料、系指该涂料系列中的防锈漆和防腐蚀漆。浪溅区和水位变动区涂层系统 表4.3.6设计使用年限(a)配 套 涂 料 名 称平均涂层厚度(m)1020底 层富锌漆(无机或有机富锌漆)75中间层环氧树脂漆300环氧云铁防锈漆面 层厚浆型环氧漆100125聚氨酯漆丙烯酸树脂漆同品种底面层配 套厚浆型环氧漆450500聚氨酯漆丙烯酸树脂漆IV环氧沥青漆510底 层富锌漆(无机或有机富锌漆)40中间层环氧树脂漆200聚氨酯漆氯化橡胶漆面 层厚浆型环氧漆75100氯化橡胶漆聚氨酯漆IV

30、丙烯酸树脂漆同品种底面层配套厚浆型环氧漆300350聚氨酯漆氯化橡胶漆IV环氧沥青漆注:涂层厚度按漆膜厚度测定法(GB1764)测定。不同底漆的表面处理应按表4.2.4.确定。表列各种涂料、系指该涂料系列中的防锈漆和防腐蚀漆。水下区涂层系统 表4.3.7设计使用年限(a)配 套 涂 料 名 称平均涂层厚度(m)1020底 层富锌漆(无机或有机富锌漆)75中间层环氧树脂漆250300聚氨酯漆面 层厚浆型环氧漆125聚氨酯漆氯化橡胶漆同品种底面层配 套厚浆型环氧漆450500聚氨酯漆环氧沥青漆510底 层富锌漆(无机或有机富锌漆)75中间层环氧树脂漆150聚氨酯漆氯化橡胶漆面 层厚浆型环氧漆751

31、00氯化橡胶漆聚氨酯漆同品种底面层配 套厚浆型环氧漆300350聚氨酯漆氯化橡胶漆IV环氧沥青漆注:涂层厚度按漆膜厚度测定法(GB1764)测定。不同底漆的表面处理应按表4.2.4.确定。表列各种涂料、系指该涂料系列中的防锈漆和防腐蚀漆。保护期20年以上的涂层系统 表4.3.8环境区域配 套 涂 料 名 称平均涂层厚度(m)大气区底 层富锌漆(无机或有机富锌漆)75中间层环氧云铁涂料350400环氧玻璃磷片涂料面 层氟碳涂料100浪溅区、水位变动区、水下区底 层富锌漆(无机或有机富锌漆)75中间层环氧云铁涂料400环氧玻璃磷片涂料350面 层环氧重型防腐涂料250300厚浆型聚氨酯涂料厚浆型环

32、氧玻璃磷片涂料同品种底面层配 套环氧重型防腐涂料800厚浆型聚氨酯涂料800厚浆型环氧玻璃磷片涂料700注:涂层厚度按漆膜厚度测定法(GB1764)测定。不同底漆的表面处理应按表4.2.4.确定。表列各种涂料、系指该涂料系列中的防锈漆和防腐蚀漆。4.4 金属热喷涂4.4.1 金属热喷涂保护系统包括金属喷涂层和封闭剂或封闭涂料,复合保护系统还包括涂装涂料。4.2.2 金属热喷涂方法可采用气喷涂或电喷涂法。喷涂操作应符合GB11375热喷涂操作安全的有关规定。4.4.3 采用金属热喷涂的钢结构表面,必须进行喷(抛)射处理,其表面清洁度应符合4.2.4条的规定,表面粗糙度应满足4.2.5条的要求。4

33、.4.4 金属热喷涂材料一般有铝、锌、铝合金(包括铝镁合金、Ac铝或其他铝稀土合金)或锌合金。热喷涂金属丝应光洁、无锈、无油、无折痕,一般选用的金属丝直径为2.00mm或3.0 mm。4.4.5 喷涂用金属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锌应符合GB470规定的Zn-1质量要求,Zn99.99%:铝应符合GB3190中规定的L2的质量要求,Al99.5%;锌合金中锌的成分应符合GB470中Zn-1的质量要求,即Zn99.99%,铝的成分应符合GB3190中L2的质量要求,即Al99.5%。锌铝合金的成分组成为锌85%87%,铝13%15%,常用的锌铝合金是85%Zn,15%Al。铝镁合金的含镁量为4.8%

34、5.5%,其余为铝。合金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允许偏差量为规定值的1%。Ac铝为铝稀土中的铝硒合金,其中硒的含量为0.1%0.3%,其余为铝。4.4.6 当采用合金为喷涂材料时,合金成分的标记方法应符合GB/T9793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 热喷涂锌、铝及其合金的规定。4.4.7 采用金属热喷涂层的钢结构件,应与未喷涂构件电绝缘或对未喷涂部位实施阴极保护,以避免热喷涂层过早溶解破坏。4.4.8 海港工程钢结构所用的金属热喷涂层必须采用封闭剂和封闭涂料进行封孔处理,封闭后为美观或延长涂层系统的保护寿命,宜选用适当的防腐涂料进行涂装。封闭剂应具有较低的粘度,易渗入到金属涂层的孔隙中,并与金属涂层具有良好的

35、相容性。涂装涂料应与金属涂层和封闭剂有相容性并对所处环境有良好的耐蚀性。金属热喷涂常用的封闭剂、封闭涂料和涂装涂料可参见附录B表B1。4.4.9 金属热喷涂材料、涂层系统和涂层的厚度应根据钢结构所处的环境部位、维护和使用要求确定。海港工程钢结构各典型部位的金属喷涂系统可参照表4.4.9-1至表4.4.9-2选定。但应注意表4.4.9-1至表4.4.9-2仅就环境条件和保护年限要求对热喷涂层系统的配套和最小局部厚度提出的一般要求,在防腐蚀设计中还应符合如下要求:(1) 海港工程钢结构的热喷涂材料宜选用铝、铝合金或锌合金;(2) 海港工程钢结构的涂层系统应带有封闭并选用封闭加涂装涂料的配套;(3)

36、 应根据环境的腐蚀性和维护管理需要增加金属涂层的厚度。大气区金属喷涂系统 表4.4.9-1设计使用年限(a)涂层类型最小局部厚度(m)20年喷锌+封闭250+60喷铝+封闭200+60Ac铝+封闭150+60喷锌+封闭+涂装250+30+100喷铝+封闭+涂装200+30+100Ac铝+封闭涂装150+30+1001020年喷锌+封闭160+60喷铝+封闭120+60Ac铝+封闭100+60喷锌+封闭+涂装160+30+100喷铝+封闭+涂装120+30+100Ac铝+封闭涂装100+30+100浪溅区、水位变动区金属喷涂系统 表4.4.9-2设计使用年限(a)涂层类型最小局部厚度(m)20年

37、喷铝+封闭250+60Ac铝+封闭200+60喷铝+封闭+涂装250+30+100Ac铝+封闭200+30+1001020年喷铝+封闭150+60Ac铝+封闭150+60Ac铝+封闭+涂装150+60+100喷铝+封闭+涂装150+30+100510年喷铝+封闭100+30Ac铝+封闭100+30喷铝+封闭+涂装100+30+60Ac铝+封闭+涂装100+30+604.5阴极保护4.5.1 一般要求4.5.1.1 阴极保护适用于海港工程平均水位以下钢结构的防腐蚀.4.5.1.2 阴极保护可采用牺牲阳极保护系统、外加电流保护系统或上述两种系统的联合。4.5.1.3 对预应力桩与钢桩混合使用的工程

38、宜才用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当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方式时,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的最大保护电位限制,不应出现过保护现象。4.5.1.4 阴极保护设计应综合考虑结构因素和环境因素,设计时应收集如下资料,必要时可进行现场测定:(1) 钢结构的材质、外形尺寸、表面状况,与相邻结构物的关系;(2) 介质的盐度或化学成分(氯离子、钙离子、硫酸根离子等);(3) 介质的温度、含氧量、电阻率、pH值;(4) 波浪、潮位、海水流速、水中泥沙含量等;(5) 介质的污染情况(氧化还原电位、化学耗氧量、硫酸盐还原菌数等)。4.5.1.5 阴极保护测量用参比电极应具有极化小,稳定性好,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等特性,并应适用

39、所处的环境介质,其类型及主要技术性能可参照GB7387-99船用参比电极技术条件和表4.5.1-1选用。常用参比电极的主要技术性能和适用环境表 4.5.1-1名 称电极结构电位(相对标准氢电极V)环 境饱和甘汞电极Hg/HgCl2(饱和KCl)+0.242淡水 海水饱和硫酸铜电极Cu/ CuSO4(饱和)+0.316海水、淡水、土壤海水氯化银电极Ag/AgCl(海水)+0.250海水锌合金电极Zn合金-0.784海水、淡水、土壤4.5.1.6 海港工程钢结构的保护电位应符合表4.5.1-2的规定。钢结构的保护电位表 4.5.1-2环境、材质参比电极Cu/CuSO4Ag/AgClZn合金保护电位

40、(V)含氧环境中的钢最正值-0.85-0.78+0.25最负值-1.10-1.05+0.00缺氧环境中的钢(有硫酸盐还原菌腐蚀)最正值-0.95-0.90+0.15最负值-1.10-1.05+0.00高强钢(s700MPa)最正值-0.85-0.78+0.25最负值-1.00-0.95+0.104.5.1.7 阴极保护面积包括水位变动区、水下区和泥下区钢结构的表面积。钢结构的表面积根据3.1.4条的规定按几何表面计算。4.5.1.8 海港工程钢结构的初期保护电流密度可参照表4.5.1-3选值,必要时可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有防腐涂层的钢结构,可参照附录H中的破损率取值乘以表4.5.1-3中的选值。

41、海港工程钢结构的初期保护电流密度 表4.5.1-3环境介质钢结构表面状态保护电流密度(mA/m2)初始值维持值末期值静止海水裸钢10013055707090流动海水裸钢150180608080100海泥裸钢252020海水堆石裸钢609040505075海水中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包覆裸钢1025水位变动区混凝土中钢筋5204.5.1.9 采用阴极保护的钢结构必须确保每一个设计单元或整体具有良好的通电连续性,其连接方式可采用直接焊接,焊接钢筋连接或电缆连接。其连接点面积应大于连接用钢筋或电缆的截面积,连接电阻应0.01。4.5.1.10 总保护电流量I可按式(4.5.1.9)计算: I=In+If=

42、insn+If (4.5.1) 式中: I 保护所需的总电流(A); In 被保护钢结构各分部位的保护电流(A); in 被保护钢结构各分部位的初期保护电流密度(A/m2) sn 被保护钢结构各分部位的保护面积(m2) If 其他附加保护电流(A)。4.5.2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4.5.2.1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适用于电阻率小于500.cm的海水或淡海水、位于平均水位以下的海港工程钢结构的防腐蚀。4.5.2.2 牺牲阳极材料应具有足够负的电极电位。在使用期内应能保持表面的活性,溶解均匀、腐蚀产物易于脱落,理论电容量大,易于加工制造,材料来源充足、价廉等特点。4.5.2.3 海港工程中一般使用铝

43、合金或锌合金牺牲阳极。其材料品种、化学成分、电化学性能、金相组织、表面质量等应符合GB4948铝-锌-铟系合金牺牲阳极和GB4950锌-铝-镉合金牺牲阳极的规定。4.5.2.4 牺牲阳极材料对环境的适用性参见表4.5.2,设计时可根据环境介质条件和经济因素选择适用的阳极材料。 牺牲阳极材料适用的环境介质 表4.5.2阳极材料环境介质适用性铝合金海水、淡海水(电阻率小于500.cm)可用海泥慎重用锌合金海水、淡海水(电阻率小于500.cm)可用海泥中可用4.5.2.5 牺牲阳极的几何尺寸和重量应能满足阳极初期发生电流、末期发生电流和使用年限的要求,其型号、规格可按GB4948和GB4950选用,

44、亦可另行设计。4.5.2.6 牺牲阳极的铁芯结构应能保证在整个使用期间与阳极体的电连接,并能承受自重和使用环境所施加的荷载。其埋设方式和接触电阻应符合GB4948和GB4950的规定。4.5.2.7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所需的阳极数量、重量、表面积必须同时满足初期电流、维护电流、末期电流的需求。牺牲阳极的发生电流量和接水电阻可按附录C计算。牺牲阳极的数量和使用年限可按附录D计算。4.5.2.8 牺牲阳极的布置应使被保护钢结构的表面电位均匀分布,宜采用均匀布置。牺牲阳极的安装位置应满足如下的要求:(1) 牺牲阳极的安装顶标高与设计低水位的距离不小于1.2m;(2) 牺牲阳极的安装底标高与海泥面的距离

45、不小于1.0m;4.5.2.9 牺牲阳极与被保护钢结构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cm,当小于10 cm时宜在牺牲阳极与被保护钢结构之间设屏蔽层。其尺寸可参照附录E计算。屏蔽层的材料及技术指标应符合GB7788船舶及海洋工程阳极屏涂料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当牺牲阳极紧贴钢结构表面安装时,除按规定装配屏蔽层外,还应对贴近钢结构表面的牺牲阳极底面进行绝缘涂装。4.5.2.10 牺牲阳极的安装方式可采用焊接、螺栓连接或电缆连接。采用螺栓连接时应采取妥善措施,确保在牺牲阳极的有效使用期限内,牺牲阳极与被保护钢结构之间的连接电阻不大于0.01。采用电缆连接时,应确保牺牲阳极在阳极的有效使用期限内,与被保护钢结构有

46、适当的距离,并保证接头和电缆的牢固程度、密封和绝缘性能。4.5.3 外加电流保护4.5.3.1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一般包括辅助阳极、直流电源、参比电极、检测设备和电缆。4.5.3.2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用辅助阳极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 辅助阳极的性能应符合GB/T 7388船用辅助阳极技术条件的规定;当采用埋地式高硅铸铁阳极时,其外观、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应符合GB8491高硅耐蚀铸铁件的有关规定;(2) 辅助阳极应以均匀布置为原则,确保钢结构各部位电流分布均匀,其数量和位置应能保证钢结构各部位的保护电位符合4.5.1.5条要求;(3) 辅助阳极的布置方式有远阳极和近阳极两种。当采用远阳极

47、布置时,应采取措施避免或消除杂散电流对临近钢结构和停靠船舶的影响。远阳极与被保护钢结构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00m。海港工程钢结构常用的近阳极布置方式有支架式和悬臂式。采用近阳极布置时,应避免局部过保护现象。辅助阳极与被保护钢结构的最小距离应根据阳极的输出电流和介质的电阻率等确定,一般不应小于1.5m。当辅助阳极与被保护钢结构的距离小于1.5m时,应使用阳极屏蔽层(板),其尺寸可按附录E计算;(4) 辅助阳极的材料及几何形状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使用条件、被保护钢结构的形式、阳极材料的性能和适用性综合确定,常用辅助阳极的性能和几何形状可参照附录F选用;(5) 辅助阳极接头的水密性应符合GB/T738

48、8的规定,接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M。其耐用年限应与阳极体的设计使用年限相一致;(6) 辅助阳极的绝缘座,绝缘密封材料,阳极电缆以及靠近阳极的支架或阳极保护套管,应采用耐海水、耐碱、耐氯气腐蚀的材料制成;(7) 应根据使用条件和安装方式,对阳极体和阳极电缆提供适当的保护,以免发生机械损伤或破坏。(8) 辅助阳极的接水电阻可参照附录C的相应公式计算。(9) 当采用埋地式远阳极时,必要时可考虑包填含碳回填料,以便降低阳极的接地电阻,减少阳极的初期消耗并克服气阻现象。4.5.3.3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直流电源应满足如下要求:(1) 用作直流电源的整流器或恒电位仪,应具有技术性能稳定可靠,环境适应性

49、强等特点,其外壳应采用防干扰的金属外壳,并应进行妥善的防腐处理;(2) 当采用整流器作为直流电源时,其性能指标、适应环境的能力应在设计中做出明确的规定。(3) 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应根据使用条件、辅助阳极的类型、被保护结构所需电流和保护系统回路电阻计算确定,并参照GB3220船用恒电位仪技术条件选用适当的规格。(4) 直流电源的输出功率应满足保护所需的电流量,考虑到电流的分配效率,保护系统的总输出功率应大于由保护电流和输出电压所计算出的功率,直流电源的总功率可按式4.5.3-1及式4.5.3-2计算:单台直流电源功率Pi(W):Pi=VI=()2R (4.5.3-1)式中:V 直流电源

50、的输出电压(V);I 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A);Ii 每支阳极的发生电流量(A);m 单台直流电源所担负的阳极数量;R 阴极保护回路的总电阻(),包括阳极接水电阻、电缆导线电阻和介质电阻。直流电源总功率W(P):W=K (4.5.3-2)式中:K 安全系数,其取值范围为:1.251.50;n 直流电源的台数;Wi 单个整流器的输出功率。(5) 直流电源的布置应根据电源的台数、钢结构的型式、平面布置条件、维护管理和经济因素确定。电源可集中布置在若干个控制室中,也可分散布置在被保护钢结构工程的相应位置上。4.5.3.4 参比电极的性能和使用环境应符合4.5.1-4的要求,其规格、型号、技术质量指标

51、应满足GB7387-99船用参比电极技术条件的规定;其使用年限及更换方式应在设计文件中予以明确。4.5.3.5 参比电极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应根据被保护钢结构和阴极保护系统的有关设计参数确定,每台直流电源必须布置一个以上的参比电极。4.5.3.6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监控设备可采用控制板或控制台。根据平面布置和维护管理条件,可采用控制室集中控制,也可分散布置于工程结构的相应位置上。监控设备应满足如下要求:(1) 监控设备应能适应所处的环境条件,其使用温度和相对湿度应能满足4.5.3-3中(2)的有关规定,当采用户外分散布置时,其保护性外壳应能抵御海水飞溅、盐雾、雨水、紫外线和海洋腐蚀介质的侵蚀,

52、测量导线和仪器的连接点应做好相应的绝缘密封。(2) 监控设备应具有测量、调节并显示钢结构保护电位、电源设备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等基本功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考虑采用具有远距离遥测、遥控功能和计算机分析、评估软件的监控设备。(3) 监控设备应设有手动检测接线端子和备用参比电极接线端子,以便对仪器仪表、测量线路、参比电极的使用状态进行校核。4.5.3.7 阴极保护用电缆一般包括电源电缆、阳极电缆、阴极电缆和监控系统测量、控制电缆。阳极电缆和阴极电缆宜采用多股铜芯电缆,电缆护套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抗老化、耐海洋环境和海水腐蚀性能,阴极、阳极电缆芯横截面积S(mm2)可按式(4.5.3-1)和式(4.

53、5.3-2)计算: S=L/R (4.5.3-1)式中: L 电缆长度(m); 电缆的电阻率(cm);R 电缆电阻(),由式(4.5.3-2)计算:R=V/I (4.5.3-2)式中: I 流经电缆的电流(A);V 电缆的允许压降(V)。 参比电极测量电缆应选用耐海水腐蚀和耐老化的屏蔽电缆,参比电极电缆不应紧靠动力电缆,其屏蔽层必须接地。4.5.3.8 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应用于有易燃易爆气体的环境中时,电源和检测设备应设置防爆装置;各种接线点应进行绝缘密封,并置于密闭的接线盒中;所有电缆应敷设于电缆套管中,不得有外露点。危险区域的划分、仪器设备防爆等级要求及安装位置,应满足爆炸和火灾危险环

54、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相关规定。4.5.3.9 当采用阴极保护的钢结构靠近其他金属结构,或附近有杂散电流源,使该钢结构或相邻的其他金属结构的电位偏正20mV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杂散电流腐蚀。 5、防腐蚀施工5.1 一般规定5.1.1 防腐蚀工程所用的设备、材料、仪器必须经过实际应用或有关试验论证,并具备出厂质量合格证或质量检验报告,必要时应进行质量复检。5.1.2 防腐蚀工程的施工应满足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防腐蚀施工应有妥善的安全防范措施。5.2 表面预处理5.2.1表面脱脂净化和喷射清理的等级应符合本规范第4.2节中相关条款的规定。工作环境必须满足空气相对湿

55、度低于85%,钢结构表面温度不低于露点以上3(露点计算表见附录A)的工作条件。5.2.2 喷射清理所用的压缩空气必须经过冷却装置及油水分离器处理,油水分离器必须定期清理,以保证压缩空气干燥、无油。5.2.3 喷射式喷砂机的工作压力一般为0.5-0.7MPa;喷砂机喷口处的压力一般为0.35-0.5MPa,但对于壁厚小于4mm的薄壁构件,压力可略低于下限。5.2.4 喷嘴与被喷射钢结构表面的距离一般为100-300mm;喷射方向与被喷射钢结构表面法线之间的夹角以1530为宜。5.2.5 当喷嘴孔口磨损至直径增大25%时宜更换喷嘴。5.2.6 喷射清理所用的磨料必须清洁、干燥。应根据钢结构表面的原

56、始锈蚀程度、设计或涂装规格书所要求的喷射工艺、清洁度和表面粗糙度来选择磨料的种类和粒度。一般对于壁厚大于或等于4mm的钢构件,选用磨料的粒度范围为0.5-1.5mm,对于壁厚小于4mm的钢构件,应选用密度较小的磨料。5.2.7 压力式喷射(喷砂)所用的磨料一般只用一次,如需要回收利用,应经过筛分和干燥处理。5.2.8 手动和动力工具除锈仅适用于涂层缺陷的局部修补和无法进行喷射清理的场合,其表面清洁度应满足4.2.4-1的规定。5.2.9 表面清理后,应用吸尘器或干燥、洁净的压缩空气清除浮尘和碎屑,清理后的表面不得用手触摸。5.2.10 清理后的钢结构表面应及时涂刷底漆,涂装前如发现表面被污染或

57、返锈,应重新清理至原要求的表面清洁度等级。5.2.11 压力式喷砂所用的空压机、喷砂罐等压力容器,其生产厂家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5.2.12 喷砂工人在进行喷砂作业时,应穿戴防护用具,以保护身体不受飞溅磨料的伤害;在工作间内作业时,呼吸用空气应进行净化处理。5.2.13 露天作业时应注意防尘和环境保护,并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5.3 涂层保护5.3.1 涂装前应先对钢结构表面进行外观检查,确保钢结构的表面清洁度和表面粗糙度满足设计要求。5.3.2 涂装方法和涂刷工艺应根据所选用的涂料的物理性能、施工条件和被涂钢结构的形状进行选择,并应符合涂料规格书或产品说明书

58、的规定。5.3.3 表面预处理与涂装之间的间隔时间应尽可能缩短,在一般现场作业环境条件下,应在4小时内涂装完毕;车间作业或湿度较低的晴天,最长不应超过12小时。5.3.4 当被涂刷钢结构表面的温度低于露点以上3,或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5%时,除非设计另有说明,否则应停止现场施工作业。5.3.5 需在工地拼装焊接的钢结构,其焊缝两侧应先涂刷不影响焊接性能的车间底漆,焊接完毕后应对焊缝热影响区进行二次表面清理,按设计要求重新涂装。5.3.6 涂层系统各层之间的涂装间隔时间应符合产品说明书或规格书的要求,如超过其最长间隔时间,应用粗砂布打毛后再涂刷下一道涂层,以保证涂层间的结合力。5.3.7 涂装后应对涂膜认真维护,在固化前应避免雨淋、曝晒及践踏,吊装搬运过程中应采取适当措施,尽量减少对涂层的损伤。5.4 金属热喷涂5.4.1 海港工程钢结构金属热喷涂施工的表面清洁度、表面粗糙度,热喷涂材料的规格、质量指标,涂层系统的选择应符合本规范第4.4节中的有关规定。5.4.2 表面预处理与热喷涂施工之间的间隔时间应尽可能缩短,在一般海洋环境条件下,间隔时间应不大于4h;晴天或湿度不大的气候条件下,其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2h;雨天、潮湿、有盐雾的气候条件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