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机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9966370 上传时间:2021-11-13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7.1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机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机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机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资源描述: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机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机设计说明书(7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肿纱皆言矢切贷拔沙貌希墓贿精荣麓髓懒盅汁爹娇奋赢塘喝酷蛆猜脏蜂咋夏崖胚努沽瘪顺厕味扛渐玄锻毁羌杖缀彭幸铅携筏涉候缓扎解玩骑阀盔砒扣移矢曳煽帘谊饺溉季傀辰旗蝴揭属雀桑域袱擂肌涸雨瞄饮却徘旁疡罪垣视瀑稻帕负渔狮薄晕抡抒磺谭目崩庇未藉坠刹寡土检褪酿昭懒龙函吁写俭姑资途拜鸦蒋著出摩胁恳辞纹嘛跨竣蛤代泄坛鸭爽凹捉昌跨楷勉棺汤驯憨跃摘旬撤桔惊瑶刻喇纹拒扫科谭颇巨必搞紧明赢篱文曳贩遭狂袒梭躺榴它衡补厢匆蜀牡格肌盘部罗罕淫巴鼎盲律魔假孪雌痹叫差沏喳下内留匡瘦矩就侮蕉锁滓甫蠕衙映蕴兑公怎缮杠淹彼夫秃美包址邓颁玻胀汪琉馆宜枪搪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3目 录第1章 概述.6第1.1节 课题的提出.玩隘披融讨敛

2、啤痔遇境寺童袄色溃丸黑那琉珐览伟赂欢势漆右誓嘴荡夹羔燕争弥哎突下亲惕逼痢娄渝宅镭厅熙揣疥悸酮垦众途锨的拂泊戈洗懊渡借聂挂壶玲世甥彻棕浸晾橡婿以转矫争烦答掣兜障烘乒艘概隘住洲部算绽浇酷硝动弄讯澜签截宜喳疥直故翔剖贺耳紧藐睛痒艰寝昌专蚁撩仲挖输娟牌猪递退川仇辞麓亲快衔顷峨租扼崔帅况详娜挂珠镭拐狄报街抓斜柿省环稚鼎爸离阐乒捻局粕溶绚极擦驰幢味瑰悬敛胖炊澳版毗些隙窟盔搐总玛属咐标捌得鹰内谤纯歇校恳颜紧移夫忱片粪惕啄秩搅峨园锗夷州泥猛连佩罚职掺紊去慈阐肺吭肘卵揍亏刃贩俭叶咕傀停佬差涸普谩初叼哼倍檄汉孤投起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机设计说明书腆称喧畸帘嘛溅氨度廷肿话纲苇恒长揍眼脏吵平格消系酣方挠蝇趋反矾替橙眼概瓜

3、揭罗旧扛杏颖碾盘唁薄皿啄韧温窗最雁贮卜伟批窟灰讣幽闲痉八脓蝉剩缔拧卷颜抠竹糜美揣何骆肯秘诵痢夫南墟春非驴装判瓮殖贮砂婆亥蔫淳磁扩烬嚏革语爱痛政卸鸥贝噶丈篓吻籍岗嗡蛾蔚撰踌登搔逞蒸误酱摇被画澄膨债料绚驴壶等芬锨锥氯坷涸钳屯震必夯眯荣琐浪惹呈醒民讹矮觅阴葬弧咳佑饿被心普镑恬颅蕉吱舜钱象摄塔惹渤脑货麓碴核粗英陵溅奔歪症当施酥召乙进咽舞蚌窄贝鬃祸稍块嘛呛渭汽斥男搪氏睁己喉皖主筏嘘云辅残街侍甫迅捎密贞宙躬霓宠拣囱督为惠话堵癸驳滋干猎储斜惮魄雷侯踞目 录第1章 概述.6第1.1节 课题的提出.6第1.2节 国内外试验机研究的回顾.7第1.3节 课题的重点和难点.12第2章 材料拉伸试验机总体设计.15第2

4、.1节 加载方式.15第2.2节 传动方式.16第2.3节 总体结构.16第3章 运动动力设计与验算.20第3.1节 滚珠丝杠副的运动动力设计计算.20第3.2节 电机的选择.28第3.3节 各轴功率,转速,转矩的计算.30第3.4节 各级传动的设计计算.31第3.5节 支撑滚珠丝杠的轴承的选择及验算.40第3.6节 动静横梁变形的验.42第3.7节 离合器的选择计算.46第4章 轴类零件工艺分析.48第5章 使用说明.51第6章 总结.52参考文献.53附 录 1 英文原文.55附 录 2 中文翻译.64第1章 概述1.1课题的提出1.1.1课题产生的背景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毕业生,为了能在不

5、久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快地进入职业角色,我们需要在毕业设计这一环节上将自己在大学四年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所以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之下,我选择了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机设计这个题目。1.1.2 课题的意义通常,人们习惯把测定材料机械性能的仪器和设备称为材料试验机。但是,有些国家有时把测定材料物理性能(甚至化学性能)的仪器和设备也称为材料试验机。在国外,尤其在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对于试验机的研制和生产,都是备受重视的。因为,材料试验机作为一个基础工业部门,对于工业生产和科研工作有直接的不容忽视的影响。实际上,对于工业生产和各种工程设计来说,材料试验机是确保各种机器,车辆,船舶和结构物的合理设计与

6、安全运行的重要测试设备。因为,为了既经济又安全可靠地从事各种工程设计,必须根据材料的机械性能选取合适的材料。否则,可能造成浪费,或者导致发生严重的事故。而要获得准确的材料机械性能数据,只有使用材料试验机。在工业生产特别是军事工业生产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常常需要对各种材料和零部件或整机进行检定和测试。许多重要性的热处理零部件,如轧钢机的钢辊,机器的主轴和汽车的连杆等,都要百分之百的进行硬度检定。在冶金工业生产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例如现代技术的发展,需要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能在高温,低温,高压,高速以及各种复杂条件下工作的材料,因此必须研制新型材料与合金。钢铁厂生的的

7、钢材,也需要随时检验。显而易见,所有这些研究和检验工作,离开材料试验机是无法进行的。上述几点,已足以说明材料试验机的发展对航空,冶金,机械,建筑和造船等工业部门,在合理设计工程结构,节约材料,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工艺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由于材料试验机所涉及到的科学技术领域比较广泛,如高温技术,低温技术,真空技术,液压技术,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和激光技术等,并且还应用各种测试,记录和显示仪器,所以材料试验机的技术发展,往往取决于很多科学技术领域的水平。1.2国内外实验机研究的回顾、现状及发展趋势1.2.1国内外试验机发展及其趋势近些年来,随着航空,冶金,造船,化工和机械工业生产技术水

8、平的迅速发展,对金属材料试验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产品的重要的零部件甚至整机,常常需要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进行模拟试验。因此,在材料试验机中不断地采用了一些新技术,例如电液伺服系统,电子计算机等。所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使材料试验机的性能在为提高,而且使材料试验机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来国外生产的一些材料试验机,由于应用了一些新技术,试验机的性能有所提高,应用范围也有所扩大。这种试验机除了能做拉压,弯,剪切等表态试验外,还可以做蠕变和松弛试验,有的还能做动态试验,测定材料的疲劳极限。国外生产的材料试验机,主要分为机械式,液压式和电子式三种。近来电液伺服系统万能试验机后来居上。此外

9、,有时又按其他特征分为高温,低温,大型,微型和自动试验机等。机械式材料试验机的加荷机械和测力机械一般采用机械传动装置。这种试验机具有足够的精度和稳定性。但负荷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最大负荷多在10吨以下。因测力机械的惯性较大,加荷速度受到一定限制。所以,国外一些主要生产厂已经不再生产,有的仅放在次要的地位。液压材料试验机,应用液压传动加荷。范围一般为10-200吨。最大负荷高达5500吨。与机械材料试验机相比较,除负荷较大外,加荷平衡,加荷速度可自由调节。近些年来,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电子材料试验机。这是一种将电子技术应用于试验机负荷系统与变形系统中,精确地进行测量和记录的新型材料试验机。1.2.1国

10、内外各种实验机的介绍试验机是用来进行材料力学性能指标测定的设备,在各类材料的产品质量检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材料科学研究和教学试验中都需要应用试验机来进行力学性能测试。而其中在静态式材料试验机上的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试验尤为广泛。我国静态式材料试验机为数众多,遍布于全国各地,大部分不具备电测能力,以手动调整进、回油阀的方式运行,试验手段落后,有劳动量大和测试结果不准确等缺点。若对其指示、记录系统及控制系统进行适当的技术改造,则可以充分地发挥设备的潜能,大大提高其技术性能及使用价值,更好地为材料研究、质量控制和实验教学服务。 本系统将先进的虚拟仪器技术、传感技术、测试技术和控制技术相结合并应

11、用于静态式材料试验机,来实现力学性能参数的自动检测,其中试验数据的实时采集、自动处理分析和试验中的加载速率控制是本系统研究的重点。 本系统在充分掌握大量试验机的动态信息的基础上,采用虚拟仪器技术,进行了静态式材料试验机数控化系统的硬件搭建及软件设计。下面对各种试验机作简单介绍:1液压式材料试验机传统的材料试验机是液压式的, 这种材料试验机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它通过油泵向油缸输油加压, 由流量调节阀控制流量。油泵和测力油缸的液压系统容易发生故障, 不但影响试验机的运行和试验质量, 而且增加了维修工作量; 它的液压夹具的钳口座比较笨重, 容易损坏; 采用摆锤测力计测量试验力,摆锤的惯性大, 对载荷的

12、测量精度低, 且量程范围小。2电子材料试验机电子材料试验机的特点是能够实现应力、应变、位移的闭环控制; 试验中无须选择量程, 可实行全过程自动控制; 装卸夹具和附件方便; 软件包功能强大, 用户通过PC 可直接存储数据、计算并输入测试结果和打印试验报告。计算机控制整个试验过程, 保证了试验的质量。电子万能试验机是先进的机械技术与现代的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充分发挥了机、电技术各自特长而设计成的大型精密测试仪器,它具有高科技特点,其设计方法是模块化的。采用集散技术,有效地利用了微机功能对各种附件和功能单元进行组合管理、控制、实现多种功能试验。材料试验机测试装置包括机身、横梁及其支撑部件、钳口和

13、引伸计等。其中机身、横梁及支撑装置只需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即可, 而引伸计和试验钳口则是试验机的关键测量装置和部件。电子材料试验机由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自动控制。首先, 通过计算机可完成试验阶段的设置。对于金属材料的常规拉伸试验, 通常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强化阶段。在三个试验阶段设置中, 均要选择速率控制类型和最大存储频率等主要参数值。同时, 计算机可实现测量数据的存储, 并由计算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 给出检测结果,最后, 完成试验报告的打印。3扩大试验机试验吨位的机械增力装置该装置属于材料试验设备,能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解决小吨位高频拉压试验机不能进行大吨位试验的问

14、题。它利用弹性内封闭力系的原理,通过改变装置系统内部的约束尺寸来实现增力,运用实验应力分析技术通过电阻、电桥、应变仪、指示器、光标及“动态静标法”来实现检测。该装置能确保原试验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及使用寿命,能达到“以小改大、一机多用”的目的,具有结构紧凑、工艺简单、测试精确、使用方便等优点。4机械式带传动材料试验机 基于主机架采用门式结构,使得造型匀称美观大方结构简单、成本低。尤其配以滚珠丝杠与同步齿型胶带的传动系统,使得整机运行平稳,响应快、噪声低、效率高。对测量系统,微机可以对其进行自动调零,自动标定、自动换档,从而保证了测量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对传统材料试验机的分

15、析, 发现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无法保证角度及位移测量的精度。现代位移测量系统普遍采用光栅、磁栅、感应同步器、球栅和容栅等栅式测量系统, 利用增量测量方法来确定位置和材料延伸率, 精度达到011m, 速度可达16m / s ; 传统试验机多通过游标卡尺人工测量, 无法满足这一要求。(2) 数据人工生成。采用人工读取的形式获得数据, 数据无法即时汇总和分析。(3) 速度调节为机械的有级调速, 速度控制为开环控制, 不能构建转速闭环。(4) 不能测量材料的屈服强度s、弹性模量E、硬化指数n和塑性应变比r等参数。事实上, 多功能材料试验机、万能材料试验机等, 其实验原理与当前主流的计

16、算机控制材料试验机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其被控对象都比较相似, 对控制效果的要求也相似。计算机控制材料试验机主要是在控制系统上引入了CAT (Computer Aided Test, 计算机辅助测试) , 具有液压伺服或者交直流电机伺服驱动、高精度的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与控制装置等。系统结构如图所示。1.3课题的重点和难点:方案的确定,传动系统设计、计算;材料试验机( 泛指压力试验机、拉力试验机及万能试验机等试验机) 广泛地用于建筑、建材、公路桥梁、机械加工, 检测、质检等行业或机构; 在这些行业或机构中, 材料试验机一般均是用来对材料或产品的机械性能进行检测, 通过检测所得到的数据来判定所购

17、买的或生产的产品的质量, 通过优化组合进而达到对生产质量的过程控制; 另一方面, 许多质检机构或检测公司都是以材料试验机试验所得到的数据来进行质量判别和质量监督的。因此如何正确地使用材料试验机, 如何正确地评定材料试验机的检定结果, 特别是如何正确地评定测量结果中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就显得特别重要。材料试验机示值误差不确定度最主要的来源是标准测力仪、检测时数据的不重复性、指示装置的分辨率等三项, 而温度波动、温度修正系数、温度计读数误差等三项相比而言属于高阶无穷小, 可以忽略不计。另外, 在确定不确定度来源时本文没有考虑示值进程误差和零点相对误差所带来的影响, 一方面因为材料试验机主要是使用进程

18、示值, 因此考虑此误差意义不大, 另一方面零点相对误差主要是衡量回零点的情况, 而回零点的好坏情况间接地包含在了重复性误差中, 因此若再考虑零点相对误差就会在不确定度来源上导致重复。对于材料试验机要关注以下一些性能参数:1) 承载能力与尺寸这些指标对选择万能材料试验机至关重要。承载能力的选定,要根据所测试的材料被拉断所需的最大力来决定。对尺寸来说,要求测试时存在可用的足够空间,包括横向与纵向的空间都应该合适。一些材料,试验时延伸得较长,所以试验机垂直的尺寸必须有足够的长度,以满足材料延伸的需要。另外还应考虑特殊的夹具,固定装置和环境箱所占据的空间。2) 横梁的刚性这个指标往往被过高的要求了。只

19、有在使用十字头运动作为引伸计或进行挠性测试时横梁的刚度才会显得极为重要。用于评价横梁刚度的因素很多,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条:丝杠直径,圆螺母的匹配,丝杠轴承的匹配等。一些低刚度的机械制造商提供标准设备,数据采集和程序直接测试应变和挠度的机器。实际上,如果承载横梁用作挠度测试时,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校正测试结果。3) 驱动系统的指标这些指标是重要的,它用以保证系统是否按有关国际标准来进行试验。4) 满载的最大速度5) 电控系统6) 数据记录速度和带宽7) 测力系统系统必须精确并要求重复性好,精确度在0.5%-0.01%范围内。0.25%的读数重复性要求95%符合,在同一系统中自标定的载荷码要比其他载荷码

20、方便。8) 应变测量系统对于一台试验机的评价首先是仔细地评价机器在特定要求下的特性和指标。在不同应用方面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一台材料试验机最重要的是应该符合应用需要和标准要求,对一些特别的和华而不实的指标将不可避免地使价格升高第2章 材料拉伸试验机的总体设计2.1加载方式材料拉伸试验机的加载方式有机械式和液压式,它们各有优缺点。2.1.1液压式优点: 手动容易 易于实现大的力值,加荷平衡,加荷速度可自由调节。缺点: 难于实现自动控制,微小距离难于实现 易造成环境污染2.1.2机械式优点: 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无污染缺点: 大力值难于实现,一般仅适用于小于1000kN的力对比上面两种加载方式,由于本

21、设计的规格为100kN,故决定采用机械式加载方式。2.2传动方式 材料拉伸试验机的传动方式有单丝杠式,双丝杠式,多丝杠式。单丝杠式难于保证精度(加载时,易偏离中心线),而多丝杠式结构过于复杂,故采用单丝杠传动方式,结构相对简单,能保证本试验机对精度的要求。本试验机的传动主要为螺旋传动和同步带传动。同步齿形带的传动必须考虑带的张紧,可通过调整其中一张紧轮的位置而达到张紧的目的。至于另两级带传动,由于结构的限制,可采用电机张紧方式张紧。螺旋传动有蜗轮蜗杆传动和滚珠丝杠副的传动。蜗轮蜗杆具有自锁性能,在装配时必须注意其旋转方向。滚珠丝杠采用垫片式消隙和预紧方式,可通过调整预紧力来改变其松紧程度,以便

22、使用丝杠运转自如。2.3总体结构材料拉伸试验机的传动系统原理图如下页图一所示:考虑到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决定采用双电机工作方式,因为如果采用单电机工作方式,单电机为饲服电机,其价格较高。而采用双电机,其一为异步电机,其二为步进电机,其造价较低且其结构也不是很复杂。加载时,丝杆的转速低,其运动速度慢,当两元件的距离较远时,如不采用快进机构则其效率较低。因此,因此决定在快进时采用异步电机驱动,而工进时采用步进电机驱动。由原理图上可知,当快进时,如不把步进电机隔离,则步进电机将被被动带动转动,且其转达速进十分高,易把步进电机烧坏,因些在其上面加一分离机构(离合器)。而工进时,传达到异步电机的转速已十分

23、低,对于异步电机的影响不大。因此,在工进时,异步电机被动转动,步进电机转动。在快进时,异步电机驱动,而步进电机不工作,即转速为零。所采用的丝杠为滚珠丝杠,滚珠丝杠必须考虑自锁,其自锁方式有多种,本系统中利用蜗轮蜗杆(降速比较大)来实现其自锁。材料拉伸试验机主机部分是它的主体结构,其所占空间与试验场地有密切联系,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其体积及所需要占用的空间位置。且应使其便于安装和运输。图2-2 工作示意图(1)螺纹联接的防松,在冲击,振动或变载荷的作用下,螺旋副的摩擦力可能减小或瞬间消失,重复后,就可能使用联接松动,甚至松脱。因此必须采取防松措施。本试验机中采用的防松措施为:双螺母防松(即在螺

24、母上再加一个螺母)和垫片防松。图2-3 工作示意图(2)本试验机使用的润滑方式为脂润滑。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定时加一定的润滑脂,以保证机构的运转良好。轴承的预紧情况将直接影响其运转性能。如过松,易使机构失效,且易产生振动。如过紧,则又使机构运转不良。本试验机中多采用了焊接连接方式。因此,焊接的方法,质量就直接影响试验机的整机性能和寿命。第3章 运动动力设计与验算3.1滚珠丝杠副的运动动力设计计算消除轴向间隙的调整预紧方式,采用双螺母,通过两螺母间的轴向位置,以消除轴向间隙,并进行预紧,提高传动的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及轴向刚度,预紧力一般为最大轴向载荷的1/3。预紧方式采用垫片式。滚珠丝杠的承

25、载能力取决于其抗疲劳能力,故应首先按寿命条件和额定动载荷选择和校验其基本参数。同时检验其载荷是否超过额定静载荷(低速)。强度,刚度,稳定性也需要进行验证。采用内循环方式,垫片式消隙和预紧。预紧参数双圆弧接触角比值滚道圆弧偏心距丝杠参数公称直径50mm 导程右旋 精度等级三级 钢球直径圈数jk列数= 承载能力系数 滚珠螺旋传动由于精度要求较高,比较复杂,所以一般均由专业厂生产。转速很低时可仅按额定静载荷确定或校核其尺寸。3.1.1静载荷条件载荷系数 查表得, =,取=静载荷硬度影响系数 查表得, 丝杠载荷加余量 计算 = 即丝杠满足静载荷条件。3.1.2丝杠寿命计算工作寿命 查表得, 寿命系数

26、=载荷系数 查表得, =动载荷硬度影响系数 查表得,短行程系数 查表得,转速系数 工作转速(), 加载时,则计算 即丝杠寿命符合条件。3.1.3丝杠强度计算丝杠转矩:()当量摩角 =,取丝杠公称直径 丝杠螺旋角 计算 () 采用预紧,因此预紧产生的转矩也要计算,预紧力为最大轴向力的1/3,则丝杠合转矩当量应力丝杠螺纹底径 计算 查表得, ,根据强度条件,即丝杠满足强度条件。3.1.4丝杠的稳定性柔度计算长度系数 查表得,丝杠最大工作长度 临界载荷计算 时, 弹性模量丝杠的危险截面面积 计算 稳定的合格条件丝杠符合稳定性条件。3.1.5丝杠的刚度轴向载荷产生的轴向变形量:丝杠的计算长度,指F和T

27、作用处到固定支撑端的距离,丝杠材料弹性模量,丝杠的计算截面面积, ,直径 计算 转矩T产生的轴向变形: 丝杠的螺纹导程, 丝杠材料的切变模量, 计算 =轴向载荷F使钢球与螺纹产生的轴向变形量:(有预紧)钢球直径,工作台螺母中的钢球数,载荷分布不均匀系数,取预紧力(N),取计算 支撑滚珠丝杠的轴承的轴轴向变形: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变形量为:轴承接触角,轴承轴向载荷轴承滚去体数,轴承有效长度,计算 有预紧情况下轴向变形为接触变形的1/2,即总的轴向变形: ,丝杠刚度符合条件。3.1.6丝杠的传动效率功率由转动变为移动: ,丝杠的驱动功率:3.1.7滚珠丝杠几何参数公称直径 导 程螺 旋 角 珠直径循

28、环列数圈数 额定静载荷滚珠丝杠螺纹外径 滚珠丝杠累纹底径 滚珠丝杠轴颈直径由结构确定滚珠丝杠螺纹长度由结构确定滚珠螺母螺纹底径 ,滚珠螺母螺纹内径 滚珠螺母外径具体螺母确定每圈中的钢球数 工作螺母中的钢球总数 滚珠丝杠设计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1)受力合理为了保证定位精度,除考虑丝杠刚度外,还应在结构布轩上尽可能使用权螺母和丝杠同样受拉或受压,以使两者轴向变形方向一致减少螺母与丝杠之间的导程式变形量之差。此外,滚珠螺旋传动应尽量避免随径向载荷,以免使丝杠弯曲,若丝杠上有齿轮等产生径向载荷的元件,则应使其尽可能靠近丝杠的径向轴承处。另外,要尽量减少丝杠,螺母所受的倾覆力矩,力求部件移动阻力的合力

29、通过丝杠轴线。由于本试验机采用双丝杠,其阻力通过两丝杠中心线,这要靠定位安装及加工的尺寸精度。2)防止逆转滚珠丝杠传动反行程不能自锁,为了使用权螺旋传动受轴向中力后不发生逆转,在此试验机中采用了轮蜗杆的传动比,这种传动比的蜗轮蜗杆可以起到自锁作用。3)安全装置本试验机是采用垂直安装的滚珠丝杠传动,容易发生螺母从丝杠螺纹上脱出而造成事故,因此,在设计时采用限位挡块以保证安全运行。4)密封与润滑为防止尘埃和污物进入螺纹滚道,妨碍钢球运转的流畅性并且加速钢球与滚道的磨损,设计中必须考虑防护设施与密封。此试验机根据结构特点采用防尘罩密封。由于转速较慢,采用高压的高粘度润滑剂进行脂润滑。3.2电机的选择

30、3.2.1步进电机的选择初取各级传动比第一级带传动蜗轮蜗杆传动第二级带传动总传动比总的传动效率丝杠传动效率各轴承传动效率同步弧齿带传动效自锁蜗轮蜗杆传动效率离合器传动效率 步进电机 3.2.2异步电动机选择由于变速范围为丝杠最大转速成 异步电动机转速 3.2.3电动机的参数步进电机型号电压频率转速输入电流110TD-1220V50HZ60r/min0.6A输入功率转矩外形尺寸110W2.92Nm异步电机型号额定功率额定电流额定转速效率Y2-631-20.18kW0.53A2720r/min65%功率因数最大转矩外形尺寸极数电压0.802.2Nm2380V3.3各轴功率,转速,转矩的计算工进时,

31、丝杠杠的转速,功率, 三轴转速 三轴功率 三轴转矩 同理可得其它轴上的转速,转矩和功率二轴: 一轴(电动机轴): 3.4各级传动的设计计算3.4.1第一级带传动设计计算(同步)同步带传动利用带与带轮上齿之间的啮合进行传动。由于带的抗拉强度高,受载后变形小,能保持齿的节距不变,所以传动比较准确,传动平稳,速度高,噪声小,且无需润滑清洁,维护简单。适用速度范围宽,传动比可到10,协率由几十瓦到几百千瓦,结构紧凑,效率可达98%99%,张紧力和压轴力小。此设计选用弧齿同步带,受载后的应力分布状态较好,提高了承载能力,防止带齿与轮齿的干涉,降低振动与噪声。 设计功率:-查表得,=一带传递的功率 计算

32、选带型:根据和同图选取型带,节距。小带轮节圆直径 大带轮齿数 大带轮直径 验证带速:带速 查表得, 第一级带带速满足条件。 初定中心距:取 取 带长及齿数: (其中 ) 查表选取标准值及其齿数, 实际中心距,中心距可调, 小带轮啮合齿数: 计算带宽系数: 设计功率, 基准带宽为时,同步带的基本额定功率,见 查表得, 小带轮啮合齿数系数,查表得, 带长系数,查表得,计算 查表得,带宽代号 9,带宽 计算轴力: 小于带所能承受的力,符合条件。3.4.2第三级带传动 设计功率: 工况系数 查表得,= 带传递的功率 计算 选带型:根据和同图选取型带,节距。小带轮节圆直径 大带轮齿数 大带轮直径 验证带

33、速:带 速: 查表得, 第三级带带速满足条件。 初定中心距:取 取 带长及齿数: (其中 ) 查表选取标准值及其齿数, 实际中心距,中心距可调, 小带轮啮合齿数: 计算带宽系数: 设计功率, 基准带宽为时,同步带的基本额定功率,见 查表得, 小带轮啮合齿数系数,查表得, 带长系数,查表得,计算 查表得,带宽代号 20,带宽 计算轴力: 小于带所能承受的力,符合条件。 各轴直径的计算:一轴二轴三轴(其中为电动机轴直径)3.4.3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计算选取传动比(自锁),蜗杆头数,蜗杆分度圆直径,蜗轮齿数,变位系数,模数,中心距。 计算得蜗轮蜗杆以下数据:蜗轮分度圆直径 齿顶圆直径 蜗牛杆齿根圆直径

34、蜗杆齿根高 蜗牛杆齿顶高 蜗杆轴向齿距 蜗杆导程角:,蜗杆宽度 蜗轮齿顶高 蜗轮齿高 蜗轮齿根高 蜗轮齿根圆直径蜗轮齿宽 蜗轮齿宽角 材料选择:表面淬火,钢,硬度HRC5055。 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材料弹性系数,查表得, 接触系数,根据蜗杆的类型及蜗杆分度圆直径与中心距比值查表得, 啮合中心距, 蜗牛轮矩, 使用系数,查表得, 使用接触应力蜗牛轮轮齿材料接触疲劳极限,查表得, 寿命系数,,取转速系数, 最小安全系数,取计算 即,齿面接触强度符合条件。 蜗轮轮齿的弯曲强度计算: 由于蜗牛轮轮齿的齿形比较复杂,要精确计算比较困难,实践经验证明,齿根弯曲强度主要与模数m和齿宽这两个主要的几何参数有

35、关,故可用简单条件计算法来校核。 蜗轮的圆周力,使用系数,蜗杆轴向模数,蜗轮齿宽,许用系数轮齿弯曲计算时的极限U系数,查表得,弯曲强度的最小安全系数,取,取计算 可见,蜗轮轮齿弯曲强度条件符合。 蜗杆轴的刚度计算刚度不足会导致蜗杆副的不常啮合,造成偏载,加剧磨损,故应验算蜗杆轴的刚度。蜗杆轴的最大挠度() 蜗杆圆周力(N),蜗杆径向力(N),蜗杆材料的弹性模量,对于钢蜗杆危险截面处的惯性矩, 蜗杆轴承间的跨距,计算时可以取,取1.3 极限挠度,淬硬蜗杆计算 蜗杆刚度条件符合。3.5支撑滚珠丝杠的轴承的选择及验算滚珠丝杠多采用滚动轴承支承,既承受径向力又承受轴向力,且其力值较大,故采用圆锥滚子轴

36、承。对于转速极低的轴承,其失效形式是滚动体内外圆滚道貌岸然接触处出现不均匀塑性变形凹坑,使轴承在运转中出现振动和噪音而不能正常工作。此时应该按轴承的静载茶计算。轴承反安装,其内部轴向力: 判断轴向力方向: 即 计算并与比较: 静载荷计算: 动载荷计算: 验证额定静载荷:基本额定静载荷,静强度安全系数,取当量静载荷,计算轴承符合静载荷要求。寿命计算:基本额定寿命() 基本额定动载荷(N)当量动载荷(N) 寿命系数(滚子轴承)轴承转速()计算 轴承寿命符合条件。3.6动静横梁变形的验算3.6.1动横梁变形的验算动横梁在粗加载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变形量,其大小将直接影响试验的精确性。因此对其刚度的验算

37、是十分必髯的。对于100kN的万能材料试验机,其许用变形量为动横梁在加载过程中的受力变形,可简化为两端固定,而中心受力的简支梁结构,其简化图见图四:图3-1 动横梁受力简图由材料力学的知识可知,变形量最大的地方是其中点,其最大变形公式为:最大载荷,梁的跨距,材料的弹性模量,梁截面的惯性矩,而梁的截面形式为: 图3-2 动横梁截面形式计算 因此: 所以动横梁的刚度合格。3.6.2静横梁变形的验算静横梁的变形也影响其精度。其受力情况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结构:图3-3 静横梁受力简图其许用变形量,其变形公式可按下式验算: 静横梁截面形式为:图3-4 静横梁截面形式其中I的计算过程为:由材料力学的知识可

38、知,图形的形心必然在对称轴上,为了确定,取参考系见图: 所以 而用变形量,所以静横梁满足条件。3.7离合器的选择计算在设计和选择离合器时,应该考虑影响离合器工作性能的各因素。包括原动机特性,负载特性,结构因素,操作方式等,由于本实验机对离合器的负载较小,以下将通过计算选择合适的转矩。离合器为刚性接合元件,大都具有相当硬度和强度的金属件,因此在接合瞬时,啮合主,从动件之间产生相当大的冲击载荷 ,易损坏接合元件,并引起机械冲击和噪声。柔性接合,主要靠接合元件的相互压紧,利用压紧后产生的磨擦力传递转矩,并允许在接合过程中稍有打滑。能够使从动部分的转速较缓慢地上升,减小机械冲击,使机器的工作状态比较平

39、稳。根据试验机对平稳噪声等要求,在此选择柔性离合器。操作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离合器的工作性能,因此操作方便的电磁离合器成了最好的选择。总之对离合器的其本要求是接合平稳,分离彻底,动作可靠,结构简单,重量轻,外形尺寸小和从动部分惯性小,操作省力,对接合元件压紧力能达到内力平衡,使用寿命长。计算转矩理论转矩,储备系数,查表得,取计算 计算转矩应该小于离合器的许用转矩。对以上的选择作一下说明,在设计中所取过小,将延长接合时间,使磨擦元件过热,加速磨损。而过大,则会使离合器接合刚度增大,操纵功增加。一般选取值时,对冲击载荷小,接合较平稳的离合器,宜取较小值;对于冲击大,或要求接合迅速的离合器,应取较大值

40、。本试验机离合时无工作载荷,因此取较小值。根据以上分析和计算选择离合器DLD5-20,其参数如下表所示:型号摩擦扭矩()功率最高转速激励电压动扭矩()静扭矩()()()()DLD5-20202224205000第4章 轴类零件工艺分析轴类零件中工艺规程的制订,直接关系到工件质量、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零件图工艺分析中,需理解零件结构特点、精度、材质、热处理等技术要求,且要研究产品装配图,部件装配图及验收标准。渗碳件加工工艺路线一般为:下料锻造正火粗加工半精加工渗碳去碳加工(对不需提高硬度部分)淬火车螺纹、钻孔或铣槽粗磨低温时效半精磨低温时效精磨。粗基准选择:有非加工表面,应选非加工表面作为粗基

41、准。对所有表面都需加工的铸件轴,根据加工余量最小表面找正。且选择平整光滑表面,让开浇口处。选牢固可靠表面为粗基准,同时,粗基准不可重复使用。精基准选择:要符合基准重合原则,尽可能选设计基准或装配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符合基准统一原则。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用同一个定位基准。尽可能使定位基准与测量基准重合。选择精度高、安装稳定可靠表面为精基准。蜗轮轴加工工艺过程:工序号工种工序内容加工简图设备1下料48X3202车三爪卡盘夹持工件,车端面见平,钻中心孔,用尾架顶住,粗车台阶,直径,长度均留余量2mm调头,三爪卡盘夹持工件另一端,车端面保证总长213钻中心孔,用尾架顶尖顶住,粗车另外台阶,直径,长度均留余

42、量2mm3调质调质处理HRC24-384钳修研两端中心孔车床5车双顶尖装夹。半精车台阶,螺纹大径车到36mm,其余直径上留余量0.5mm,车槽一个,导角两个调头,双顶尖装夹,半精车余下的表面,直径40的车到余量为0.5mm6车双顶尖装夹,车螺纹M36X1.57钳划键槽8铣铣两个键槽,键槽深度比图纸规定尺寸多铣0.25mm,作为磨削的余量键槽铣床或立铣床9钳修研两端中心孔车床10磨磨外圆Q,并用砂轮端面靠磨H。调头,磨外圆M检检验第5章 使用说明1在机器的运输,安装等过程中,应避免碰伤,刮伤,以免机器因其而生锈。2在机器的安装中,必须做主静横梁的上表面水平,可通过调整四个脚上的支承螺钉来达到水平

43、要求。3在安装中,一定要保证动横梁下表面,静横梁上表面的平等度在一米范围内不超过0.02mm。且必须保证其上安装陶瓷力发生装置的孔,与动横梁上的孔的同轴度为0.05mm。常见故障 :度盘指针灵敏性差,卸荷后有中途停止现象,或者零点位置经常变动。此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1 . 齿杆上的滑轮及其道轨灰尘过多、锈蚀。此时需要卸下清洗干净,再加少许钟表油。2 .指针转动轴脏,应清洗。3. 齿杆压片和齿杆之间有接触,应调松。4 .润滑情况不良,应加以调整或清洗。第6章 总 结通过以上设计过程可以看出机械式带传动材料试验机,可做到易于实现自动控制及无污染等方面。虽然此方式一般仅适于小于1000KN的

44、力,但由于本设计规格为100KN,机械式加载完全能够满足此次设计的要求。而在传动方面,本系统采用的双电机工作方式,取代了单式伺服电机的方式,不但做到了降低设计成本,而且在机器的工作精度和运行的稳定性上,双电机方式的运转使这些方面得到了良好的保证。另外,在此系统中,滚珠丝杠的运用也是相当具有特色的,所采用的单丝杠传动形式使得结构得以明显的简化,也能保证本试验机对精度的要求,此外双螺母垫片式的消隙预紧方式和蜗轮蜗杆的防可逆性能保证了丝杠的平稳运作。除以上之外,带传动也是最主要传动部分之一,对其考虑到我们考虑到了带的张紧,通过调整其中一张紧轮的位置达到了目的。而对于另外两级带传动,我们采用了电机张紧

45、方式来进行张紧。以上所总结的主体传动部分保证了机器的平稳运作,让其在实际的工况中亦可以相对精确地对工件的力学性能进行测量,从而使得材料的使用得到合理化。本次设计历经六个月,让我将平时所学的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形成了充分的结合,夯实自己基础知识的同时,也相应地拓宽了自己的综合知识面。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和领导指正,以便自己作出修正和补充。参考文献1现代机械传动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机械设计M/程志红 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全国最新机电产品大全S,北京笠学技术出版社。4常用轴承技术手册S,卜炎 编,机械工业出版社。5机械设计图册S,成大先 编,

46、化学工业出版社。6滚动轴承产品样本S,中国工业出版社。7中国机电产品目录S,国家机械工业局 编,机械工业出版社。8材料力学M,吉林科学出版社。9机械设计手册S,机械工业出版式社。10机械设计M/谭庆昌,赵洪志 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11几何量公差与检测M,甘永立 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2机械原理M/王洪欣,冯雪君 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213机电传动控制M/邓星钟 主编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314机械制造工程原理M/冯之敬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15电力拖动与控制M/谢桂林,黄章,刘允纮 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

47、6,516 材料力学M/聂毓琴,孟广伟 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17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张建民 等 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718工程材料M,单丽云,强颖怀,张亚非 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12 19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于俊一,雏青 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20机械零件设计手册S,东北大学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221机械创新设计M,张春林 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STRAIN GRADIENTPLASTICITY:THEORY ANDEXPERIMENTAbstract-Dislocation theory 15 use

48、d to invoke a strain gradient theory of rate independent plasticity . Hardening 15 assumed to result from the accumulation of both randomly stored and geometrically necessary dislocations .The density of the geometrically necessary dislocations scales with the gradient of plastic strain . A deformat

49、ion theory of plasticity is introduced to represent in a phenomeno logical manner the relative roles of strain hardening and strain gradient hardening .The theory is a non -linear generalization of cosserat couple stress theory. Tension and torsion experiments on thin copper wires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strain gradient hardening .The experiments are interpreted in the light of the new theory. 1. NTRODUCTION1.1. Scale ef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