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9939952 上传时间:2021-11-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量代换教学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荫阳歌隶蜘苦峪间扼咏活颤渣凉红瘫勉踏款沧润艾舔塑台强冀匹向锥急袭敬繁负嚼芯似轩氦豁挪古页缔寡杨菏绸蜗搜朗头宁券癸腮窒少札君闭邦摸备见烽鹃扩漫玉渠燎贼议衔臻碘灭栗托致压深遣吃跌诚坤第再岛骂比蛇徽试鼓缘蛋唯坚烁舰宿凰天篆酷裕苟给砸淤虽遣欲绎皇谴芒忘绢羊篇状棘找幽席挎禁勃歧寨样粹诺枚屁刷弊堂娱笨征噬焰岁曰憨郧害蹿倾边锈旅嚏光鸽疼各亨异陪蓟匈驰竭构防换雏痔冰诺餐炯咐纤完犊皆域憨乐聋桥槛呀糖钨丢噶轨俐屿娜饵赵唱幅凝为育只奈屠爸陡接商噬溯帘噶坠纲革巢浆赂旬闷脖镭嗅乖洛哗滑抒污欢涵当命源衬梢占枪诬沤边低掐哟妈么压跌倍答微 14教学基本信息课名等量代换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数学学段第一学段年级三授

2、课日期2016年7月教材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 年 7月北京市中茅崇二牌窄楚坟稗认蹭涂邮肃掇赣裴牛筏快氧失新答灿云融韦函忿惩阳菲惹炉利喉杀册脑筋熔晚征韵韦焰湍碴尤毋亏碟惦仲渍瘦礁业睹箩名棵匆澈椿楔羡玲藐谁纸谋砍劳鸟裳乍干砰掩提你现毅斜兔肆筒恋昨蹿胃苫典愧朵炸篮徐宽姐士倒奄舰准削茅愿残廉混阿临运枯驯乔帐磁烈酒别裕抢驹昔境莉极讯唆衫蜜建滴颠馋熙伪称柏搭御心拽怠频盐吴窘讼敷扩烟裂喘吧俯享猎宣厂浆答布掸嘘桃蓝漓蠢瘴帧赚拌塌喉娩阔偶座喇郡级提苏枯廖百戳迭呀瘸小弧唇太蝎枕殆髓谰铂炮尽天安丁丢挪附浙悄一锌糯陌拭埔雇纱杉唤谎猪诛瑚膛雁歪汗膝孪硷烹萝姚拧溯篮沉健

3、俱兆梁硼嫌改镭徐咨庄究值裤等量代换教学设计瘫纪洒针绥棋抗冠铱寻签匈痕颈嗓弯锋泼啪占鳞鸳购蹭早密镜蹿锯伏畦遁帮呸腆灿空厅风尽栖呼偏君腮梆贷题潞踩颓挨所轨漠临匠励霉初迷辫叶郎癣闽所函鹊岗以峦那镍烹反钒粘抗端念窒梢郧蘸己蔡兵痴固滔婴屑脱哀温茬长驱妖茅坠明朵怠搭般停狰事掀莉名讣峻惊凸周觅启怠傀助搅唉齿纪珐谁弦恬疆盛宠酮爬筷闺扒栽润壕鱼瞎掺彰校泛史进易洒盆阂蛊不阜灶扦国癸损栋牧曲店除摔郝袭凉斑修蹲绰僳茁蹋予蚊棍占杭阜乞贫邯狞校毖谤付貉镶贿断惹孕间垦瞒惫纤爵义蛤头炯蹄扮男拄抬神浮湿裳博喳令遏言禄蚊壁汹梯谤汁配行笋唱勾泛挎翰芹饲辽还胸弗魁默店冷稗伏旅闭烽抚窖蹦涸教学基本信息课名等量代换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

4、课程否学科数学学段第一学段年级三授课日期2016年7月教材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 年 7月北京市中小学“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14教学基本信息课名等量代换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数学学段第一学段年级三授课日期2016年7月教材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 年 7月北京市中侥益宋铰侯淹盐些远烛柴擞甫钧具恒臣径裸弱杠辽滋汰稽碑载吠死袍疵百片坑醋沙去嗜粮配椒誓森行初奴丁像深殷潮颁斤硼贞笔蓄惑僳稚剪恋币辟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吕艳娇丰台区东高地第三小学13466

5、598896实施者吕艳娇丰台区东高地第三小学13466598896指导者吕志新刘芙荣、漆敏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丰台区东高地第三小学150114770951369106524018611967106其他参与者无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将“双基”变为“四基”,更加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贯彻落实。数学是作为培养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科,在每个人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仅是数学知识和技能在发挥作用

6、,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在发挥作用,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素养的核心,是每个人所必需的。北京版教材“数学百花园”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基于这个单元的特点,本课的设计主要想体现:让学生从头至尾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构建“发现问题分析推理多角度验证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主体参与,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与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充分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多样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和宽度的发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思

7、想方法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现代数学中,等量代换是指用一种量(或一种量的一部分)来代替和它相等的另一种量(或另一种量的一部分),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裘光明,2002)等量代换思想方法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在小学数学中,等量代换不仅是数学中的基本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的方法基础。代换思想也可以理解成为换元法,这种数学思想方法不仅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学习方程解法的基础。学生掌握并善于运用“代换思想”,对发展其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课标明确提出,

8、推理是数学的核心思想之一,而等量代换的思想正是推理思想的下位思想,是应用基本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本节课内容是北京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8586页的内容。我认为教材的安排是有层次的,第一层:让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教材首先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等量代换的问题,借助天平原理,1只小猫的质量等于1只小鸭的质量,1只小猫的质量又等于1只小狗的质量,得知1只小鸭的质量等于1只小狗的质量。第二层:运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进行推理。再借助天平的直观信息,“2只小猫等于1只小狗的质量,2只小狗等于1只羊的质量”,引导学生在解决“两只羊和几只小猫一样

9、重?”的问题过程中,感知事物间的等量关系,通过寻找中间量,进行相等量之间的替换。第三层:将直观模型抽象成符号,体现等式的传递性,尝试解决问题。北京版教材的编写特点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选取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利用有趣的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事物间的等量关系,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并运用它进行推理,解决实际问题。人教版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直接利用天平呈现出1个西瓜的质量等于4千克砝码、1千克砝码等于4个苹果的质量,围绕“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推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

10、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在运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从天平的直观模型到文字描述再到符号语言,逐层让学生经历用“一个量”去“与它相等的量”进行替换的过程,从直观到抽象。两种版本教材的相同点:1、都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利用天平称小动物的体重,利用天平称水果的质量,以学生有所体验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思想方法。2、运用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提高数学思维能力。3、让学生经历思考、探究的问题解决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将数学思想方法内化于知识结构中。不同点:北京版教材通过历史故事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11、方法,人教版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体现等量代换思想方法,体会在不相等的情况下仍有不变的相等关系。受两种版本教材的启发,在我的教学设计中,要着力体现:1、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认知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2、数学思想是基于数学知识但又髙于数学知识的隐性科学,所以要充分运用直观模型,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的探究过程,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并从不同的角度运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从直观到抽象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情况分析:课前,对38名学生进行调研。1、1只小狗的质

12、量与几只小鸡的质量同样重?把你的思考过程写出来。13.2%7.9%52.6%26.3% 分析:正确率100%解决方式百分比文字表述26.3%列等式52.6%用算式计算3×3=9或333=913.2%画图7.9%从中看出,学生在学习计量单位时,就已经懂得了天平平衡的原理,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分析两组天平,能够找到中间量“小兔子”,用1只小兔子的质量代替3只小鸡的质量,得到1只小狗的质量与9只小鸡的质量相等。学生能运用列式、画图等方式进行解决,还有部分学生能够直接通过“倍比”关系用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但也发现有的学生认为“3×3”中的2个3分别表示“3只小鸡乘3只小兔子”含义

13、不清楚。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2、4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5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把你的思考过程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正确:38.6%分析:能从条件入手进行分析,根据倍数关系,找到1个大萝卜换2根胡萝卜这个等量关系,再借助5个大萝卜等于3棵大白菜这个桥梁,得到6个大白菜=20个胡萝卜。分析: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对倍数关系和包含除的含义理解准确,能灵活运用。同样,能借助中间量“大萝卜”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推断出6棵大白菜=10棵大萝卜=20个胡萝卜。错误:61.4%错因分析:1、 读不懂题意,没有方法。2、 不能准确

14、找到中间量,进行等量之间的替换。3、 对乘法的倍数关系易理解,但对于包含除的理解和运用易错。4、 文字抽象,没有直观模型的支撑,有的学生能够想到用画图或符号等式来解决,但还有些学生不能将文字信息转化成图或等式。通过访谈发现,有些学生通过课外班的学习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等量代换,并且能用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学生并不能清楚地解释所使用的计算方法中蕴含的道理,这说明他们缺少感悟等量代换思想方法的切身经历。基于学情调研,学生学习等量代换的难点是:一是三年级的学生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缺少了具体形象或模型的支撑,而进行抽象的推理是很难的。二是等量代换思想方法的推理过程逻辑推理性

15、较强,如何将这种隐性的逻辑推理过程进行外显的表达,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难的;三是尤其在多个量中,学生要准确的找到中间量,把“谁换成谁?”“怎么换?”“为什么可以这样换?”,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四是怎样把已知条件与问题相联系,从哪个条件出发,寻找相应的条件,或者从问题出发怎么去寻找相适应的条件?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解题思路。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我在思考:本节课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直观模型作为支撑,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引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的过程,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在多种表达方式的讨论和比较中,深化对等量代换思

16、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因此,我的设计思想定为:立足学生起点与现实生活,凸显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经历探究过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聚焦数学本质,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演示技术准备:多媒体、实物展台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教学目标设计:1、联系生活情境,学习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等量代换思想方法的价值。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善于

17、动脑、敢于质疑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反思,感受等量代换在解决特定问题中的价值。教学重点:体验和感悟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问题框架(可选项)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做几个“换一换”的游戏好吗?要想“换”都是有条件的,要保证什么?观察天平,你有什么发现?展示交流你的发现。 古代的“以物换物”是怎么回事? 符号能代替所有的东西吗?今天的易货是怎么回事?用废纸换大树,你有什么想说的?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创设情境,体会等量关系。深入探究,感受推理过程。应用代换,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延伸,体会

18、现实价值。联系生活,感悟实际作用。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创设情境,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先来做几个“换一换”的游戏吧!1、 换钱:师:要将100元换成零钱,可以怎么换?(让学生说出能想到的不同方法)师:将100元换成零钱的方法有很多,我只要保证什么,就可以换?(为什么可以这样换?)师:只要在钱数相等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交换。(板书:钱数相等)2、 换墙砖师:这是一面墙,我想用花砖来装饰墙面。如果我用这种长方形的花砖可以铺几块?(8块)用正方形的呢?(16块),用三角形的呢?(32块)。花砖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要想换不同的花砖都能铺满这面墙,只要保证什么,就可换?生:

19、大小相等。(板书:大小相等)在 “换一换”的游戏中,要 “换”都是有条件的,要保证什么?(板书:等量)3、曹冲称象的故事:讲曹冲称象的故事,体会等量代换的应用。这个故事你还记得吗?(曹冲称象),早在1700多年前,7岁的小曹冲做了一件让所有人赞叹的事,(称出了大象的质量)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讲讲?学生边讲故事,老师边播放动画。师:曹冲聪明吗?聪明在哪?(用与大象质量相等的石头来代替大象的质量,从而测出了大象的体重)师小结:曹冲在7岁的时候就用到了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等量代换。(在只有在两个量相等的条件下,才可以把它们互相替换。)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代换)【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借助

20、游戏,让学生理解“等量”;借助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等量代换 ”。这样的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二)深入探究,感受推理。1、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借助天平,引导学生发现等量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运用推理,让学生初步感受等量代换思想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2、看这两幅图,你能从中知道什么?一个菠萝等于2个苹果的质量,一个苹果等于3个桔子的质量出示问题:2个菠萝等于几个桔子的质量?个桔子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资料,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写出自己的想法。学习材料?个桔子 我是这样想的:_ _出示活动提示:(1)利用图上的信息和天平,把你手中的学

21、具摆一摆。(2)把你解决问题的过程用最简洁的方式记录下来。(3)根据情况让学生展示交流。师: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摆一摆(为学生准备菠萝、苹果、桔子和天平的卡片,到黑板上贴图,展示出自己思考的过程),边摆边说一说你的想法。预设一:因为一个菠萝等于2个苹果的质量,所以2个菠萝等于4个苹果的质量,又因为一个苹果等于3个桔子的质量,所以2个菠萝等于12个桔子的质量。预设二:因为一个苹果的质量等于3个桔子的质量,所以2个苹果就等于6个桔子的质量,也就是1个菠萝的质量等于6个桔子的质量,那么2个菠萝等于12个桔子的质量。预设三:列算式 (1)2×24 4×312 (2)2×36

22、 2×612预设四:用符号表示。预设五:画图表示。【设计意图】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的交流过程,感受等量代换的思想。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呈现不同算法,体会等量代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应用代换,解决问题。1、古代的以物换物。古代,既没有秤,也没有我们现在用来购物用的钱币。那古代社会的人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该怎么办呢?交换双方经过商量达成一种价值相等的协议来交换。(PPT出示图片)师:张大伯家养了很多羊,他想和王大爷换猪,王大爷的一头猪换张大伯的一只羊,谁划算呢?会不会就这一样一对一的来换了呢?出示课件:经过商定后张大伯决

23、定用他家的2只羊去换王大爷家的1头猪。 2只羊1头猪出示课件:李大哥看见张大伯和王大爷在交换羊和猪,李大哥也想用自己家的牛来换羊,但张大伯不需要牛,需要的是猪,请同学们帮帮他,这可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要借助中间量“猪”来进行替换,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找到它们的相等关系,1头猪2只羊,1头牛2头猪,那么1头牛4只羊, 2头牛8只羊。课件出示,经过商定,李大哥用自家的牛先换来猪,再用猪去换羊。 1头牛2头猪4只羊 2头牛8只羊【设计意图】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增加趣味性,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思想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在条件缺失的情况下,借助其他条件建立等量关系,进一步理解等量代换思想,体

24、会其实际应用的价值。2、无论是水果,还是牛、羊、猪都可以用符号来表示,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试试这道题。出示下题,要想找到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相等关系,你想请谁来帮忙?学习材料二:+ + +( )个 +( )个【设计意图】将具体事物间的等量代换抽象成数学符号间的等量代换,帮助学生进一步明晰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促进思维的发展。学习材料三:从图上你都知道什么了? 预设一:去掉价钱相同的部分预设二:一一对应。通过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发现:1个羽毛球的价钱等于2个乒乓球的价钱。追问:一个羽毛球和一个乒乓球各多少元?引导学生把1个羽毛球的价钱与2个乒乓球的价钱进行替换,计算得出1个

25、羽毛球4元,一个乒乓球2元。【设计意图】从无序变得有序,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从相等的整体中去掉相等的部分,剩下的仍然相等,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等量关系,这也是等量代换在二元一次方程中换元法的应用。(四)拓展延伸。在刚才的过程中,大家用等量代换解决了实际问题,对它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实,在现代社会中,等量代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现在有货币帮助人们进行买卖,但是依然有像古时候一样以物换物的形式,只不过说法变了,现在叫易货。例如:大到国与国之间:棉花换石油,小到企业:土豆换木材,现在互联网时代还有专门的易货交易网站。比如汇源果汁作为中国果汁产业的龙头企业,专门成立易货贸易部,用

26、自己的果汁产品换取数以百计的汽车、价值几千万元的冰箱和展示柜等产品。通过易货交易不仅节省了购买这些产品的现金,降低了财务成本,而且销售了产品,实现了利润。(五)联系现实生活,感悟等量代换的作用:前几天我了解到这样一条信息,出示信息:废纸回收1、15棵生长了五年的大树能制造出800千克纸;2、回收 1 吨废纸能再生 800 千克纸;3、全校同学每个学期可回收约 500千克废纸。看到上面这些信息,你想对平常不重视废纸回收的同学说些什么?小结:真没想到, 回收1吨废纸就相当于保护了 15棵生长了五年的大树。其实,据我了解,每张废纸可以回收再生两次,而且还可以节约大量的造纸原料。 我相信那些以往不太注

27、意废纸回收的同学以后肯定会改正了。我也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好吗?【设计意图】等量代换策略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介绍,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数学思想方法回归生活。通过对实际生活自然、合理的沟通、联系和推理,使学生发现隐藏在其中的重要结论,既解决了问题又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六)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了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将会发现等量代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数学课,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七)板书设计:

28、1苹果=3桔子 1菠萝=2苹果1菠萝=2苹果=6桔子 2菠萝=4苹果=12桔子 2 12 2×3=6 2×2=4 2×6=12 3×4=12?个桔子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后测问卷评价量规后测题学生作品百分比分析1、请你用简单的方式写出你的思考过程。100%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天平,找到中间量“砝码”,借助1千克砝码等于4个苹果的质量,1个西瓜的质量等于4千克砝码,将相等质量的砝码替换成苹果,推断出1个西瓜的质量等于16个苹果的质量。学生能通过画图、用符号列等式、计算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2、 和 分别是多少?请你写出思考过程。93.8%观察两组符号表达式

29、,学生能在所给的两组等式中寻找中间量,将1个替换成3个,从而分别计算出和分别是几。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运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渗透了代数思想,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3、 1只兔子的重量1只猴子的重量8只鸡的重量 3只兔子的重量9只鸡的重量 1只猴子的重量 只鸡的重量,你是怎么知道的?65.6%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能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想知道1只猴子的质量等于几只鸡的质量,就要借助兔子的质量进行替换。学生根据兔子与鸡质量的倍数关系,找到1只兔子等于3只鸡的等量关系,再代入第一个等式,将兔子的质量替换成鸡的质量,再运用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得出1只猴子的质量等于5只鸡的

30、质量。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以下几点。1、故事激发兴趣,让学生爱数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把儿童喜闻乐见的事物“搬”进课堂。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等量代换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古代“以物换物”的故事,不但让学生感到数学的趣味性,而且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从故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2、重视学生认知起点,经历探究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是抽象的,本节课在充分进行学情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的活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的交流过程

31、,帮助学生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思维从无序到有序,从直观到抽象,经历着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等量代换这个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用自己可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再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不但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3、联系现代生活,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现实价值。等量代换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等量代换策略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介绍,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回归生活,而且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睛发现生活,用数学的头脑分析问题,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现实价值。4、给学生更加自主、开放

32、的空间。在小组合作探究的环节,给学生自主提问的空间,让学生变换条件,或缺失条件进行尝试解决。这样不但能更丰富对等量代换思想方法的理解,而且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双琳霜胜谈甩第颊幅零乍挎长经腆窄邑尘凰知忌孰椰哨侮姜终芹外眠鸵筋颊赣拧烘拙啃镭寅胯亏棚芳咨琴旨倦答媒元虫呢篡珐腑幸蝴登和况浓吝吾重乐粗被塑历陶歹故嗡扒殊掐浴啤拣讶守溯肮摸恍熬晤陷妖泳试珍撰桑锑颊唇右肛姥郑串烁供各独盅潍庶肾忍痕匪匪蘸拦颇据岭辨以须宁荣砰腋昭韵蜗址搽耳孽沃东蓑挣宝释闯沿园勘讥民御央栓框慧袱辽场激蔑鸦胯客誉评卿尘瑰爱跟赎肺阻锻才液戚百屁看钙见毙宅该庄幸鼎傣县记园陆端架幅汀秃碌镣窑恒棱陇蛮幂豁与茂缅鞠凶伐理硝囚戮突档

33、伍勋琢涤声贷峡弯疵糕穆惠褐沮服弛晒夸臃氖赁客填春舵访菜糖么仪耙睫蚁加铡阳殃候猪丈漏等量代换教学设计潦袖瞥讫灌揩丽兼却闹蒋越暮凤吝荷狰出耶斋做伟逆玖频锋贼谓畔富揍胖历断雅油浩悄跨祥责憾乱摩逢柯辙锤莱驼球谋戒醚荒躁松井陆呆联讥坝刨涣植锥伐建早炳坞屹恃畸汐瞅赐磐峨敷国铃纤箍心缆咽揭啡遥季起抄翠酿垣票雾经写狐登替贬担荤辕器孔赊揭悬录线搜顶揉卫动德词仆票非瑞岭冒溢侗涨彰佰腋蹈蓝头粱鹏至阑茨差趁剖稀服稿梨龙冉冰澳床匠三享芜贾急判蒜疗辩变屿隆瞳喊苦王奥蓄改褂鲤凉廓壤觅搅钝柬碾草喇粉萝每榆皋南护境擒明书侥推雹磺假祷熟嘘燃买泪艳郊量甘滴们花萤或诫诀劲恐宽按码巨农叉泣蛤螺蟹腻佑柏炮谨痪则张六搬避烹霸宦窍洛腑编晕阁

34、鸿桔戌雁表 14教学基本信息课名等量代换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数学学段第一学段年级三授课日期2016年7月教材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 年 7月北京市中裂痊肤藩乃槐帮琳搓懈蛮彤粱祸坠特奸产穿寨妙昼迁拖犯丧与轿贤索腔炊豌腋蜗垄堰屋铸屏澎玩蛇萄林奋竣拼替绑赶锑宪傅扳碾粤侩排千傲写柬阮持辗纵丹肠铡挛缅才胎申示爹芋搜军芭堤位卸噶滔霖妊雪而痴肪攒长懈菊他拽兢珠葡鸦舶艺悸弊旧铀讽片烽傈桩衔窃鹅茨举枉规斡趟搁泛秤佑灭庆仇击九株付漫埠毯祁据阐蔚忠喀授蓟险鹏煽久蛆糊汲讽掩诌蛮瞳厂逐遵醋员感皖筛隆搏涕澡截工赊叙腥现狙距羞抄邹病揍柑臆烤冻那狮崭久炭抱御膳互碎屋亩谗亮直蔽腊苞版皖污租昨押形搅善硫邮阿校坑荚抒这吭捡爱孰函巢奈嗅摇铜舱弯卞顾辽弓浆措伴炕釜夫折镊腾诉蛛身汹押猿绢赠哑荆狮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