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9857823 上传时间:2021-11-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2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2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2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历史事件类练习2(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历史事件类课后练习(2)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

2、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柰何弃之?”于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楚军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复大振。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

3、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

4、出矣。”项王烧杀纪信。注:未傅:未曾载入名册不符合兵役年龄的人。黄屋:古代皇帝车上用黄缯做里子的车盖。左纛:古代皇帝车上用犛牛尾做的装饰物,设在车衡的左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 部:率领B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 北:向北C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 与:交往,友好D见使者,详惊愕曰 详:通“佯”,假装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刘邦用计策对付项羽的一组是( )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 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5、愿赐骸骨归卒伍 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A B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城一战,汉军被打得大败,在逃亡中又遭到楚军的追杀,只在路上遇到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而父亲和妻子却被楚军俘获。B败逃到荥阳的刘邦,与追赶而来的项羽在京、索之间又决一死战,取胜后的刘邦趁机驻军荥阳,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和黄河南岸相连接,以取得敖仓的粮食。C刘邦采用陈平的离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致使项羽不再信任范增,慢慢地把范增的权力剥夺了。D汉将纪信在危亡时刻设计帮助刘邦从成皋城中逃脱,而自己却被项羽俘虏后用火烧死。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汉军却,为楚所

6、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2)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3)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7、?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挟二矢,游西山矢:箭B今已显闻 闻:出名C往往阳狂垢污 阳:表面上D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等:等同2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侠”“隐”两个字来归纳,下面六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特点的一组是()用财如粪土而岂山中之人哉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怒马独出,一发得之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ABC D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念”二字一转,回忆陈慥少时情景以及十九年前在岐山的相遇,这是倒叙,但从“今几日耳”又一转,仍然回到此时此地在岐亭相遇的时间及地点中来

8、。B文章最后写“光、黄间多异人”,而自己却“不可得而见”,于是推测方山子或许可以看到他们,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将方山子归于“异人”一类。C本文与一般的传记不同,不是以陈慥的经历为线索,而是以自己的观感为线索,这样写,内容就显得更真实,更富于情趣。D文中描写陈慥的语句,简洁而生动,能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表现了苏轼高超的写人叙事技巧。4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译文:_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

9、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

10、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乃佯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释“案堵”:安居,“案”通“安”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止宫休舍 止:住下B还军霸上 军:驻扎uC沛公又让不受 让:责

11、备D无内诸侯军 内:同“纳”,放进来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B始怀王遗我,固以能宽容C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往来,共其困乏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沛公“得民心”的一组是(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 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 与父老约,法三章 沛公然其计,从之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善于笼络人心,比如召集年老有德望及豪杰之人。宣传他的政策,不接受百姓进献的牛羊酒食。B项羽破函谷关后的所作所为令秦人大失所望:烧咸阳秦宫室,所过之处

12、无不残破。C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关后则烧杀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D在鲜明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刘邦是以“柔”(政策)得民众,项羽则想以“刚”(武力)进行征服,但民心是不能征服的,百姓并不服从项羽。5把文言文阅读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怀王)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 (2)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3)翻译烛之武退秦师中句子“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翻译鸿门宴中的句子“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一)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

13、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二)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

14、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亲附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C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之:到,往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再:两次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战败而亡,诚不得已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C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D则胜负之数-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3下列加点词中,属于被动用法一项的是( )A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B洎

15、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5 文言文阅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曰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

16、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

17、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汝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 舣船:使船靠岸。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 壁:驻扎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隶属C.吾闻汉购吾头千金 购:悬赏D.项王身被十余创 被:遭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18、 )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B.马童面之C.内立法度,务耕织 D.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力拔山兮气盖世。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所杀汉军数百人。A. B. C. D. 4.翻译下列句子。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2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己,

19、不知旱也。”督责益急。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

20、段公!”一夕自恨死。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徴,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督责益急责:责备B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 幸:如果C舆来庭中 舆:抬着D然终不以在吾第 第:住宅,府第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且熟,归我半/臣死且不避B吏以告泚/必竭诚以待下C然闻言则大愧流汗/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何敢言我

21、/何故而至此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通过段太尉一系列的行为,展现了他对农者的怜悯之情。这种同情人民反对豪强的正义精神,在当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B焦令谌作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只有比他高一级的并且掌有实权的行政长官才能节制他,而段太尉作为营田官是不具备这一点的。C大将军焦令谌强掠民田,旱年逼租,农夫就到做泾州营田官的段太尉那里告发他,后被蛮横的焦令谌毒打,段太尉很悲痛,亲自为伤者疗伤喂饭,并替他还租。D段太尉无奈之下接受了朱泚送的三百匹大绫,但并未留在家里,而是送到自己供事的司农治事堂,放在了屋梁上。直到朱泚谋反,太尉死,此物还原封未动。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

22、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督责益急。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译文:_(2)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译文:_7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乃悉发之。六月,乙卯朔,秀与诸营俱进,自将步骑千余为前锋,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秀奔之,斩首数十级。诸将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秀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诸将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秀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

23、乱,汉兵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士卒奔走,各还其郡。于是海内豪杰翕然响应,皆杀其牧守,自称将军;旬月之间,遍于天下。刘秀复徇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颍川郡掾冯异监五县,为汉兵所获。异曰:“异有老母在父城,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秀许之。异归,遂与萌率五县以降。新市、平林诸将以刘縯兄弟威名益盛,阴劝更始除之。秀谓縯曰:“事欲不善。”縯笑曰:“常如是耳。”更始大会诸将,取縯宝剑视之;绣衣御史申徒建随献玉玦;更始不敢发。李轶初与縯兄弟善,后更

24、谄事新贵;秀戒縯曰:“此人不可复信!”縯不从。縯部将刘稷,勇冠三军,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更始以稷为抗威将军,稷不肯拜;更始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先收稷,将诛之;縯固争。李轶、朱鲔因劝更始并执縯,即日杀之。秀闻之,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秀,秀不与交私语,惟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縯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劝更始除之 阴:阴险B李轶初与縯兄弟善 善:与交好司徒官属迎吊秀 吊:安慰未尝自伐昆阳之功 伐:自夸,炫耀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城中亦鼓噪而出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25、B遂与萌率五县以降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李轶、朱鲔因劝更始并执縯 因宾客至相如门前谢罪诸将以刘縯兄弟威名益盛 以其无礼于晋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秀善于带兵,他知道将领们想多得财物,为了鼓励他们英勇作战,每个人都分到一些财物。B文中描写战争运用了夸张、对比等手法,写人与写物结合,表现了汉军大胜莽军大败的情势,很有感染力。刘秀曾经提醒刘縯注意刘玄心怀恶意,可是刘縯却毫不在意,最终因他的部将出事而被刘玄杀掉。刘秀在兄长被害之后的反应和表现可见他隐忍精明的个性,与刘縯憨直的性格构成了对比。8 阅读文言文段,回答14题。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顔率。顔率曰:“大王勿忧,

26、臣请东借救于齐。”顔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说,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顔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顔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顔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

27、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顔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顔率曰:“ 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 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选自战国策)注释:醯壶酱甀:醋瓶子或酱罐子。漓然:流动的样子。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使陈臣思将以救周 将要B非效鸟集乌飞 像,如同C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 引、拉D寡人将寄径于楚 道路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

28、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请东借救于齐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B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 拥雍州之地C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D疾定所从出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齐国发兵救助东周,才使东周幸免于丧失九鼎的灾难,然而东周丧失九鼎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B齐国救助东周,目的是为了获得“九鼎”国宝。颜率为解除周君的忧虑,再度出使齐国说服齐王,终于化险为夷。C颜率设身处地为齐王着想,强调齐王提出的搬运九鼎路线的不可取及搬运艰辛等客观因素,致使齐王心悦诚服,自动放弃了谋取九鼎的念头。D周王的谋臣颜率两次出使齐国,凭三寸不烂之舌与齐王周旋,保住了东周的国宝,

29、表现了他非凡的智慧和谋略。4根据上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 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范雎说秦王 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

30、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水,无以饵其口,膝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

31、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因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

32、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战国策秦策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诃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匡君臣之事 匡:辅助B漆身而为厉 厉:癞疮C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 橐:口袋D终身暗惑,无与照奸 照:察知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但以刘日薄西山B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C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 臣诚恐宽欺于秦而负赵3.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 (2)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

33、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4.第l卷文言文中,范雎初见秦王,为什么闭口不言请简要概括。 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划线部分断句。(限划l0处)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东偏之室,治为燕私之居,而名曰画舫斋。斋广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温室之奥,则穴其上以为明;其虚室之疏以达,则槛栏其两旁以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山石崷崒,佳花美木之植列于两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

34、,皆可爱者。因以舟名焉。 周易之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难而非安居之用也。今予治斋于署以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岂不戾哉?况予又尝以罪谪,走江湖间,自汴绝淮,浮于大江,至于巴峡,转而以入于汉沔,计其水行几万馀里。其羁穷不幸,而卒遭风波之恐,往往叫号神明以脱须臾之命者,数矣。当其恐时,顾视前后凡舟之人,非为商贾,则必仕宦。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追思曩时山川所历,舟楫之危,蛟鼋之出没,波涛之汹欻,宜其寝惊而梦愕。而乃忘其险阻,犹以舟名其斋,岂真乐于舟居者邪! 然予闻古之人,有逃世远去江湖之

35、上,终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乐也。苟非冒利于险,有罪而不得已,使顺风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则舟之行岂不乐哉!顾予诚有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故以名予斋,奚曰不宜 予友蔡君谟善大书,颇怪伟,将乞大字以题于楹。惧其疑予之所以名斋者,故具以云。又因以置于壁。壬午十二月十二日书。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其署东偏之室即:接近B而卒遭风波之恐卒:突然C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 窃:暗自D惧其疑予之所以名斋者,故具以云具:详细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因以舟名”的理由的一组是( )斋广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其虚室之疏以达,则槛栏其两旁以为坐

36、立之倚山石崷崒,佳花美木之植列于两檐之外计其水行几万馀里赖天之惠,全活其生顺风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千里ABCD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画舫斋命名的原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写得一波三折,意趣横生,又主旨含蓄,耐人寻味。B在周易的卦象中,舟是作为“济险难”之用的,这让作者联想到自己以前谪走江湖,历经风浪之险。C自古以来就有人逃世远去江湖之上而不肯返回,这表明舟之所用如何关键看乘舟之人的初衷与心境罢了。D朋友蔡君谟很怪伟,但擅长大书,作者想请他在屋室前部的柱子上题写大字。4.请把下列教材课文中的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

37、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参考答案:1 答案: 1.B2.D3.D4.1)汉军后退,被楚军逼挤,很多人被伤杀,汉军士卒十余万人都掉进睢水,睢水因被堵塞都不向前流动了。(2)楚军大乱,队阵崩溃,这样,汉王才得以带领几十名骑兵慌忙逃离战场。汉王原打算从沛县经过,接取家眷向西逃。(3)历阳侯范增说:“汉军容易对付了,如果现在把它放走而不征服它,以后一定会后悔的!”项王于是和范增立即包围了荥阳。1北,意思应是“失败的军队”。2.句是属于自然现象;句是刘邦在失败逃亡的过程中为减轻车子的承载量而采

38、取的做法,不是对付项羽的策略;句是亚父范增的语言。3.“从成皋城中逃脱”理解错误,原文“走成皋”是逃到成皋的意思。4.(1)注意“却”的翻译、“多”的活用以及句式“为所”的理解翻译。(2)注意“坏死”“去”的翻译和“西”的活用。(3)注意“与”“释”“取”“乃”的翻译。2 答案: 1 C2 A3 B4 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1 阳:通“佯”,假装。2 表现的是方山子的“隐”,排除即可。3 文章最后一段是推开一笔,由叙光、黄间多异人以暗示方山子也是异人。3 答案: 1.C 2.B 3.B 4.D1C让:推让2.B宽容:宽厚容人,与今义相同 A“所以”:“的

39、原因” C“河南”:黄河以南 D行李:出使的人3.句说的是沛公的军事行动 句说的是沛公听从别人的意见4.原文的意思是“百姓”由于害怕项羽的武力,不得不服从项羽5.(1)怀王没有战功,怎么可以当订立约定的盟主?原本打定天下的是诸位将领和我项籍。(2)你们被秦国的苛法折磨得太久了,如果有人说了批评议论的话,就要灭族;两人私下议论的,就要办死罪。(3)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做东部的封地,又想扩大西部的疆界。(得分点:“厌”“肆”) 我派部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事故。4 答案: 1B2D3B解析: 本题考核学生文言文整体阅读的能力。5 答案: 1B 2C3D 4

40、. 但是今天却终于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使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过错。(关键词“卒”“罪”)项羽又将部下会合在一起,只不过损失两个骑兵而已。(“亡”“骑”)砍来树木作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百姓像云那样聚集而来,回声似的应和;担着粮食像影子似的跟从他。1属:跟随2内:在国内,名词作状语,其余为名词作动词A东:向东挺进B面:面对着D籍:登记3是项羽对自己兵败的看法6 答案: 1.A 2.C 3.D4.(1)(焦令谌)催逼得更厉害,(农夫)快要饿死了,没有用来抵偿的粮食,就告到太尉那里。(2)经过岐州时,朱泚可能赠送财物,千万不要接受它。1责:索取。2.A.且:将要,副词/况且,连词。B.以:把

41、,介词/连词,表修饰。C.则:却,转折。D.何:怎么,疑问副词/什么,疑问代词。3.应是段太尉的女婿接受了财物。7 答案: 1A2D3A解析: 本题考核学生文言文整体阅读的能力。8 答案: 1.A2.D3.C4(1)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能美名传扬(得到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得到九鼎,是(国家)丰厚的收获,希望大王能好好考虑这件事!(2)我东周(君臣)本来就在私下为大王对这件事而忧虑。13分,A项,“将”是动词,作“担任统帅”或“统率部队”讲。)33分,C项有两处错误,一是颜率的说辞并非“设身处地为齐王着想”,而是一心为周君排忧解难;二是齐王并非“心悦诚服,自动放弃”,而是无可奈何,知难而退。)

42、【参考译文】秦国兴师、兵临城下威胁东周,而且向东周君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忧心忡忡,就与朝中重臣颜率来商讨对策。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往东去齐国借兵求救。”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是国家的大幸。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齐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派遣五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君又

43、一次忧心忡忡。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回我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平安无事,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国,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沙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出来。”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行不通,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地方名)进行谋划。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那里把九鼎运到齐

44、国呢?” 颜率说:“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所谓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揣在怀中或提在手上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九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士兵、工匠需要的难以计数,此外还要准备相应的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物资,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和物力,也不知道从哪条路把九鼎运来齐国。所以臣一直在私下为大王担忧。” 齐王说:“贤卿屡次来我齐国,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了!”颜率赶紧解释说:“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君臣可迁移

45、九鼎听候命令。”齐王终于打消了获得九鼎的念头。9 答案: 1.A 2.B3.(1)译文:假如臣和箕子接舆一样,但可以有助于所敬佩的贤主,这是臣最大的荣幸,臣有什么可羞耻的呢?(2)译文:天下人见我因尽忠而死,所以闭口不言,停步不前,没有人肯到秦国来而已。4.不了解秦王的决心担心秦王不信任自己秦王上怕太后下被奸臣迷惑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 其 道 得 之/ 不 处 也 /贫 与 贱 /是人 之 所 恶 也/ 不 以 其 道得 之/ 不 去 也/ 君 子 去 仁/ 恶乎 成 名/ 君子 无 终 食 之 间 违 仁/ 造 次 必 于是/ 颠 沛必 于是。论语里仁1匡:匡正2.A介词:用/连词

46、:因为 B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 D介词,“对”/介词,与“见”连用,表被动。参考译文范雎来到秦国,秦昭王在阶前迎接他,很恭敬地行宾主之礼。范雎谦让不肯接受。接见范雎当天,凡是看见范雎的人,无不敬畏肃穆。秦昭王斥退左右,宫中空无一人。秦昭王跪着请求说:先生愿意教导寡人什麽呢?范雎说:喔,喔。隔一会儿,秦昭王再度请求。范雎仍说:喔,喔。这样的前后三次。秦昭王长跪说:先生不愿意教导寡人吗?范雎谢罪说:不敢如此。臣听说当初吕尚遇见周文王时,不过是个渔父,在渭水北岸钓鱼。像这样,双方交情是很疏淡的,可是一次交谈,周文王便立他为太师,载他一同回去,这是他们交

47、谈很深入啊。所以周文王果然得到吕尚的辅佐之功,据有天下,身为帝王。假如当时周文王忽略了吕望而不肯跟他深谈,那么周便没有天子的德行,而周文王武王也就无从成就王业了。现在臣只是客卿,和大王交情疏淡,而所要陈述的,都是匡正君臣的事,又处在大王的骨肉之间。臣虽然愿意陈述一片愚忠,但还不知道大王的心意。大王问了三次,臣之所以没回答,就是这个缘故啊!臣并非有所畏惧而不敢说。即使明知今天说了,明天就有杀身之祸,臣也并不害怕。只要大王相信并且实行臣所说的话,即使死亡,臣也不以为痛苦;即使逃亡,臣也不以为忧愁;用漆涂身,成为癞子,披头散发,成为疯子,臣也不以为耻辱。五帝那样的圣人也会死,三王那样的仁人也会死,五

48、霸那样的贤人也会死,乌获那样的力士也会死,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会死。死,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在必然会死的形势下,能够对秦国稍有补益,这是臣最大的心愿,臣有什么可害怕的呢?伍子胥藏在袋子里逃出昭关,晚上赶路,白天藏匿,到了蔆水,没有食物充飢,跪爬着在吴国市上行乞,终于复兴吴国,使阖庐成为霸主。如果臣能像伍子胥那样进献计谋,即使遭到幽禁,终身不再相见,臣的主张已经实行,臣还有什么忧愁呢?箕子接舆,涂漆在身上成为癞子,披头散发装做疯子,对殷楚并没有帮助。假如臣和箕子接舆一样,但可以有助于所敬佩的贤主,这是臣最大的荣幸,臣有什么可羞耻的呢?臣所担心的,只是怕臣死之后,天下人见我因尽忠而死,所以闭口不

49、言,停步不前,没有人肯到秦国来而已。大王上怕太后的威严,下被奸臣丑态所迷惑,住在深宫里,不离保母师傅的左右,终身迷惑不明,无人帮助您辨别奸邪。这样下去,大则国家灭亡,小则自身孤立危险,这才是臣所害怕的。至于穷困耻辱的事,死亡放逐的祸患,臣并不害怕。臣死而能使秦治理得好,胜过活着啊。秦昭王长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呢!秦国地处偏远,寡人又愚昧无能,有幸承先生到来,这是上天让寡人得以麻烦先生,保存先王的宗庙啊。寡人能受先生的教诲,这是上天福佑先生,不抛弃先王的遗孤啊。先生怎么说出这样的话呢!今后不论大事小事,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能毫无保留地指教,不要怀疑寡人。范雎再拜,秦昭王也跟着再拜。1

50、0 答案: 1.A(即:就在某时或某地)2.C(写内部结构似“舟”;写内部结构,表现“如偃休乎舟中”之感;写周围环境,表现酷似中流泛舟之感;说自己过去走了很多水路,跟“因以舟名”无关;说自己历经风险,是上天让自己活了下来,这跟“因心舟名”无关;写作者向往的舟行之乐,而“舫者宴嬉之舟也”,所以这说明了“因心舟名”的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原因。)3.D(不是朋友蔡君谟很怪伟,是朋友的字很怪伟。)4.(1)假如秦国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使者;共 ,通“供”,供给;乏困,缺乏的东西

51、:各1分。句意不正确,扣1分。)(2)我对于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书失传,后人弄错它流传的文字,而不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以”补出为“以之”,译为“因此”,1分;“夫”译为“那”,1分;“谬”译为动词“弄错”,1分;“名”译为“说出”之意,1分;“胜”译为“完”“尽”之意,1分。句意不正确,扣1分。)解析: 附:画舫斋记译文我到滑县三个月后,就在官署东边的偏室,修建了我休憩的居所,并把它命名为“画舫斋”。画舫斋的宽度有一间屋子那么大,它的深度有七间屋子那么长,用门将房子连通起来,凡进入我的画舫斋,就好像到了船上。屋子深暗的地方,就在顶部凿洞开窗,使屋子明亮起来;空疏通达的

52、地方,就在两边砌上栏杆,作为坐立的依靠。凡是在斋中休息,就像在船上休息一样。屋外山石高峻,各种美丽的花草树木种植在屋檐的两边,人在斋中又像是泛舟江中,左右两边的山林交相辉映,都令人喜爱。于是就用“舟”来命名我的居室。 周易的卦象,涉及到经历艰难险阻的,就一定称作“涉川”。这是因为“舟”这种物件,是用来渡过难关而不是用来安居的。现在我在官署修建的居所,是用作闲居休憩的,却反而用“舟”来命名,这难道不违背常理吗? 况且我又曾经因为获罪被贬谪,行走在江湖之间,从汴河渡过淮河,又沿长江漂流,到了巴峡,再辗转进入汉水和沔水,总计水路行程几万里。其间路途蹇阻多难,突然遭遇大风浪恐惧的时候,常常呼唤神灵保佑

53、以使自己脱离危险而保瞬间性命的情形,已经有很多次了。当恐惧的时候,我环顾船上的人,不是商人就是做官的。于是暗自感叹,认为如果不是贪图利益和身不由己的人,谁愿意到这里来呢?全靠老天的眷顾,我得以保全性命。现在我能够除去以往的罪责,在朝廷任职,来到这滑州,饱吃官粮,安居官署,回想起从前我辗转高山大河的经历,乘船的危险,蛟龙龟鼍的出没,波涛的汹涌,总使我在睡梦中惊醒。而我却忘记了自己遭受的艰难险阻,还用“舟”来命名我的斋室,难道我真的喜欢在船上生活吗?然而我听说古时候的人,有的逃离世俗远离江湖而逍遥(隐居),终身都不肯再返回尘世之中,他们肯定有感到快乐的地方。如果不是在危险当中求得利益,如果不是因为犯罪而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