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各章复习体及答案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9842779 上传时间:2021-11-1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31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细胞生物学各章复习体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细胞生物学各章复习体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细胞生物学各章复习体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各章复习体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各章复习体及答案(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篇第一篇 概论概论1.1 细胞生物学概述细胞生物学概述1.1.1 选择题选择题1.1.1.1 A型题型题B1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从分子、亚细胞和整体水平等不同层次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称A 细胞遗传学 B 细胞生物学 C 细胞病理学 D 细胞生理学 E 细胞形态学B2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A RHook B Schleiden and Schwann C Rrown D WFlemming E CDarwinA3最早发现细胞并将其命名为“cell”的学者是A RHook B ALeeuwenhook C Rrown D WFlemming E CDarwinB4最早观察到活细胞的学

2、者是A RHook B ALeeuwenhook C Rrown D WFlemming E CDarwinC5在 1858 年首先提出“细胞来自细胞”这一著名论断的学者是A RHook B ALeeuwenhook C Virchow D WFlemming E CDarwinB6最早自制显微镜并用于观察细胞的学者是A Schleiden and Schwann B RHook and ALeeuwenhookC Virchow D Rrown E CDarwinC7最早发现细胞的遗传物质 DNA 分子为双螺旋结构的学者是A Schleiden and Schwann B RHook and

3、 ALeeuwenhook C Watson and Crick D Rrown E CDarwinA8在 1933 年底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投射式)的学者是 A德国的鲁斯卡(Ruska) B英国的马丁(Martin) C比利时的马顿(Marton) D德国的赫尔穆特(Helmut) E德国的德里斯特(Driest)D9世界上第一台扫描电镜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研制出来的 A英国的马丁 B比利时的马顿 C德国的鲁斯卡 D德国的克诺尔(Knoll) E德国的赫尔穆特C10在 1944 年首次证实 DNA 分子为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学者是 A沃森 B克里克 C埃弗里(Avery) D福尔根(

4、Feulgen) E摩尔根E11在 1975 年有人将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获得能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这种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发明者是A 柯勒(Kohler) B奥林斯(Olins) C罗伯逊(Roberson) D桑格(Sanger) E尼伦伯格(Nirenberg)1.1.21.1.2 填空题填空题1细胞生物学是从 细胞 、 亚细胞 和 分子 等 3 个水平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科学。2细胞是人体和其他生物体 结构 与 功能 的基本单位。31933 年德国人 Ruska 设计制造了第一台 电子 显微镜。41944 年埃沃端(Avery)以微生物的 转化 实验证实了 DNA 是遗传

5、物质。5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 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建立 、经典细胞学阶段 、 和 实验细胞学阶段 。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阶段 等几个阶段。61838 年,施莱登 和 施旺 提出了 细胞学说 ,认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7在我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中,细胞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和 生态学 等被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8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细胞生物学着重在 分子 水平上探索细胞的生命活动规律,故又称为 分子细胞生物学 。1.1.31.1.3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cell biology:1细胞生物学,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从整体水平、超微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

6、次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搞清细胞内各部分的超微结构及分子组成、各种结构的基本功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阐明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生长与代谢、遗传与变异、衰老与死亡等基本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2medical cell biology:2医学细胞生物学,以人体细胞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其生长、发育、增殖、分化、遗传、变异、衰老、死亡以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异常与人类疾病关系的学科。3molecular cell biology:3分子细胞生物学,主要从分子水平上来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代表了现代细胞生物学发展的主流和水平,是细胞生物学发展的最

7、新阶段,故当今的细胞生物学也常被称为分子细胞生物学。4cell theory:4细胞学说,18381839 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和动物学家施旺(MJSchwann)共同提出的关于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来自细胞,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的著名理论。他们提出的论点分别是“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 、 “动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体” 。1.1.41.1.4 问答题问答题1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1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细胞膜与胞内膜的结构与功能、各种细胞器的超微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染色体的结构与基因表达、细胞骨架体系、细

8、胞增殖及调控、细胞分化及调控、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细胞通讯与细胞社会学、细胞的起源与进化以及细胞工程等方面。2细胞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细胞生物学这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典细胞学阶段(细胞学的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细胞生物学阶段。3细胞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如何? 3细胞生物学与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这两门学科的发展历史上看,细胞生物学领域的许多研究成果包括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对医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医学上目前面临的许多基本问题都需要由细胞生物学予以阐明。在基础医学方面,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病

9、机理,例如对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规律、基因表达等基本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使得人们已初步阐明了某些肿瘤的发生机理,从而为抗癌药物的研制和临床上设计合理的化疗与放疗方案提供了依据;溶酶体是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器,其结构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系是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人们发现,矽肺这种重要的职业病是空气中的矽尘通过呼吸进入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后使溶酶体破裂,水解酶流入细胞质导致巨噬细胞不断死亡的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则可能是动脉内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异常所致。另外,细胞膜受体的发现及相关受体理论的产生是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它使人们认识到某些疾病的发生是患者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缺如或数目减少的结果。

10、在临床医学方面,细胞生物学领域关于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为临床上各种肿瘤的确诊提供了依据。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及相应的单克隆抗体的产生是细胞生物学的一项伟大成就,单抗的应用使得恶性肿瘤这类重大疾病的无创伤性早期诊断及药物的靶向治疗有了新手段。再如,线粒体这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状态可作为细胞病变或损伤时的敏感指标之一,是细胞病理学检查的重要内容。总之,细胞生物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所面临的许多重大医学问题的解决,需要依赖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突破。 参参 考考 答答 案案1.1.11.1.1 选择题选择题1.B 2.B 3.A 4.B 5.C 6.B 7.C 8.A

11、9.D 10.C 11.E 12.ABC 13.ABCD 14.ABC 1.31.3 细胞的分子基础和细胞进化细胞的分子基础和细胞进化1.3.11.3.1 选择题选择题1.3.1.11.3.1.1 A A 型题型题B1由非细胞原始生命进化为细胞生物的转变中,首先出现的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器 D核膜 E内质网E2在原核细胞中A 只有 DNA,没有 RNA B只有 RNA,没有 DNA C只有 DNA,没有蛋白质 D只有 RNA,没有蛋白质 E既有 DNA,也有 RNAC3细胞中的下列化合物中,哪项属于生物大分子 A无机盐 B游离水 C过氧化氢酶 D胆固酵 E葡萄糖D4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

12、结构与功能的单位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器 D细胞 E核糖体C5构成蛋白质分子和酶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A核苷酸 B脂肪酸 C氨基酸 D磷酸 E乳酸C6关于 DNA 分子,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带有遗传信息 B具有双螺旋的空间结构 C由两条同方向的单核苷酸链互补结合而成 D在 DNA 分子上分布有众多的基因 E. 所含碱基位于螺旋结构的中央区域B7关于 RNA,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分为 mRNA、tRNA 和 rRNA 三种 B均分布于细胞质或细胞器中B 是由 DNA 指导合成的多核苷酸链 D与蛋白质的合成直接相关 E一般为线形C8关于 mRNA,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携带有相应基因的遗传信息

13、B是 DNA 转录的产物 C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D可直接指导蛋白质合成 E不同基因的 mRNA 分子量悬殊较大E9关于 tRNA,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能转运活化的氨基酸到核糖体上 B. 空间结构呈三叶草形 C分布在细胞质中和核糖体上 D分子上具有与 mRNA 上密码子对应的反密码子 E每种 tRNA 往往能转运多种氨基酸A10关于 rRNA,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只分布在核糖体中 B是构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由 A、U、G、C 构成的生物分子 D占细胞中全部 RNA 的 80以上 E基本为线形分子E11在人体及动物体内呈游离状态的细胞一般呈 A梭形 B扁平状 C柱状 D星芒状 E球形B12下

14、列哪一类细胞一般呈梭形 A神经细胞 B肌细胞 C血细胞 D上皮细胞 E精细胞D13目前所知的最小细胞是 A球菌 B杆菌 C衣原体 D支原体 E立克次体E1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的一种细胞器是 A细胞骨架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中心体 E核糖体B15关于原核细胞的特征,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无真正的细胞核 B其 DNA 分子常与组蛋白结合 C以无丝分裂方式增殖 D内膜系统简单 E体积较小(110m)D16下列哪项不是原核细胞 A大肠杆菌 B肺炎环菌 C支原体 D真菌 E蓝藻D17关于细菌,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为典型的原核细胞 B细胞壁的成分为蛋白多糖类 C仅有一条 DNA 分子 D具有 80

15、S 核糖体 E有些用鞭毛作为运动器C18细菌这样的原核细胞所具有的中间体与真核细胞的下列哪种细胞器功能相似 A高尔基体 B中心体 C线粒体 D溶酶体 E内质网C19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有真正的细胞核 B有多条 DNA 分子并与组蛋白构成染色质 C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 D体积较大(10100m) E膜性细胞器发达A20下列哪种细胞器为非膜相结构 A核糖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 D溶酶体 E高尔基体E21下列哪种细胞器为膜相结构 A中心体 B纺锤体 C染色体 D核糖体 E线粒体C22关于膜相结构(膜性结构),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为细胞中以生物膜为基础形成的所有细胞器 B只有

16、真核细胞才具有发达完善的膜相结构 C除质膜外,细胞内所有膜性细胞器都属膜相结构 D膜相结构的膜都具有类似的“单位膜”构造 E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都属典型的膜相结构B23关于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为多条 DNA 分子 B均分布在细胞核中 C其 DNA 分子常与组蛋白结合形成染色质 D在细胞生命活动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形态 E载有种类繁多的基因A24关于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常为一条线形的 DNA 分子 B分布在核区 C其 DNA 裸露不与组蛋白结合 D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 E控制细胞的代谢、生长和繁殖B25关于支原体,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为

17、最小的细胞 B为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生命单位 C为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单细胞生物 D其环形双链 DNA 常分布在核区 E可引起尿道炎等多种疾病B26在普通光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是 A核孔 B核仁 C溶酶体 D核糖体 E微丝D27神经细胞经甲苯胺蓝染色后在其胞质中显现出的深蓝色块状物尼氏体(Nissl body)实际上是哪种细胞器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溶酶体 D粗面内质网 E滑面内质网1.21.2 填空题填空题1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一般包括 蛋白质 、 酶 和 核酸 等。2细胞中的核酸分为 DNA 和 RNA 两大类,前者主要分布在 细胞核 中;后者主要存在于 细胞质 中。3酶分子的主要特性有

18、 高度专一性 、 高度催化效能 和 高度不稳定性 。4真核细胞的结构可分为 膜相结构 和 非膜相结构 两大类。5细胞的骨架系统主要由 微管 、 微丝 和 中等纤维 组成。6细胞内膜系统所包含的细胞器有 内质网 、 高尔基体 、 溶酶体 、 过氧化物酶体 等。7DNA 分子的主要功能是遗传信息的 贮存 、 复制 和 转录 。8真核细胞染色质或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有 DNA 和 蛋白质 。9真核细胞的核仁由大量的 核糖体 前体分子构成,其主要化学成分是 rRNA 和 蛋白质 。10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为 有丝分裂 和 减数分裂 ,而原核细胞主要以 无丝分裂 的方式进行分裂增殖。11核糖体可分为 游离

19、核糖体 和 附着核糖体 两类。12内质网可根据是否附着核糖体分为 粗面内质网 和 滑面内质网 两类。13基因的表达分遗传信息的 转录 和 翻译 两个阶段。1.31.3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Protoplasm:1原生质,构成细胞中的所有生命物质,它由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和水、无机盐、糖类、脂类等生物小分子组成。2biologichl macromolecule:2生物大分子,指细胞中存在的那些分子量巨大、结构复杂、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酶等三大类物质为典型的生物大分子,它们是由多个氨基酸或核苷酸等小分子聚合而成的,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既是细胞的结构成分。又是细胞各种生

20、命活动的执行者或体现者。3prokaryotic cell:3原核细胞,指那些无细胞核或无真正细胞核的较原始状态的细胞,如各种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单细胞生物都属原核细胞,其遗传物质 DNA 一般不与蛋白质结合而以裸露的状态分散分布于细胞中或较集中地分布于细胞的一定区域形成所谓的拟核或核区。这类细胞结构较简单,无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膜性的细胞器。4eukaryotic cell:4真核细胞,具有以核膜、核质和核仁等完整结构的所有细胞,是人体和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结构复杂、机能完善、种类繁多。真核细胞是由原核细胞进化而来的,其内部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等膜性细胞器,形成了结构

21、和机能完善的内膜系统。真核细胞的遗传系统较为复杂,遗传物质 DNA 一般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了具有多级结构的染色质或染色体。而且每个细胞中存在多条染色体,在细胞处于非分裂期时,染色体都解聚成染色质被核膜包被在核中。这类细胞的基因表达(转录和翻译)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先在细胞核中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然后在细胞质中将转录的产物 mRNA 所带的遗传信息翻译成相应的蛋白质或酶。另外,真核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周期性。 5law of cell volume conservation:5 细胞体积守恒定律,个机体的大小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而与细胞的数目成正比。一个细胞的体积长到一定大小后不再生长了,通过分裂

22、恢复原来的表面积和体积,所以一定的细胞类型其体积是恒定的,这种规律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6 membranous structure:6膜相结构,指真核细胞中以生物膜为基础形成的所有结构,包括细胞膜(质膜)和细胞内的所有膜性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核膜等。7non-membranous structure:7非膜相结构,指真核细胞中那些与生物膜无直接关系的所有结构,包括由 DNA 和蛋白质形成的纤维状结构、RNA 与蛋白质形成的颗粒状结构以及细胞的骨架系统的结构等。具体说,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微管、微丝、中等纤维,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核仁等都属非膜相结构。1.441.44 问答

23、题问答题1试简述细胞中主要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特征。1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有蛋白质、核酸等二大类,它们在结构上、功能上各具有明显的特征。蛋白质是细胞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种类繁多,分子大小悬殊,但其基本结构都是由 20 种氨基酸以不同的排列组合而成的多肽链。蛋白质分子在细胞中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除了作为细胞内各种结构的成分外,蛋白质分子还要参与细胞的运动、物质运输、代谢调节、催化反应、免疫保护等重要活动。 核酸是细胞中另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是由多个单核苷酸聚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基本结构(一级结构)就是多核苷酸链。不同的核酸分子所

24、含核苷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各不相同,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各种核酸分子也都会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根据组成、结构和功能,将核酸分为 DNA 和 RNA 两大类。DNA 是由 A、T、G、C 等 4 种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DNA 分子上分布着细胞或机体的全部基因,作为遗传物质,DNA 分子的基本功能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复制和转录。RNA 分子是 DNA 分子转录的产物,可分为mRNA(信使 RNA)、rRNA(核糖体 RNA)和 tRNA(转运 RNA)3 类。mRNA 为基本呈线状的单链分子,每一基因都会产生一种带有特定信息的 mRNA,故细胞中存在有众多长短不一、带有不同信息的 mR

25、NA。rRNA 是构成遗传信息翻译的机器,即蛋白质合成工具核糖体的重要成分,其分子基本为线形单链,局部节段可以单链迂回形成短小且不完善的双螺旋;tRNA 分子的功能是将胞质中的氨基酸运到核糖体上供合成蛋白质之用。整个分子由于某些节段单链迂回折叠形成双链而呈现出 3 个环一个柄的所谓的三叶草结构。构成 RNA 分子的 4 种核苷酸中有 3 种即 A、G、C 与 DNA 相同,另一种是 U 而无 T。2试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差异。2作为较原始类型的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在结构上、功能上的差异十分明显,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原核细胞无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无核膜包被,而是散在分布或相对集中分布于

26、细胞的一定区域,形成所谓的核区或拟核;而真核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有核膜包被,还具有明显的核仁等构造。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 DNA 分子一般仅一条,而且不与蛋白质结合,呈裸露状态;而真核细胞的 DNA 分子常有多条,且要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或染色体等构造。原核细胞无内膜系统,缺乏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溶酶体等膜性细胞器;而真核细胞具有由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及核膜等构成的发达的内膜系统。原核细胞中不存在细胞骨架系统,无微管、微丝、中等纤维等非膜性细胞器;而真核细胞具有由微管、微丝和中等纤维等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两个基本过程即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而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

27、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其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所合成的 mRNA 要离开细胞核在细胞质中进行蛋白质合成(翻译)。原核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周期性,以无丝分裂的方式进行;而真核细胞的增殖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周期性很强。原核细胞体积较小,而真核细胞体积较大。原核细胞之中有不少的病原微生物,而真核细胞则是构成人体和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参参 考考 答答 案案1.3.1 选择题选择题 1B 2 E 3C 4D 5 C 6C 7B 8C 9E 10 A 11 E 12 B 13 D 14 E 15B 16D 17D 18 C 19 C 20 A 21E 22C 23B 24A 25B 26B

28、 27D 28AD 29 ABCD 30ACD 31ABCD 32ABC 33ABCD 34ABC 35 AC 36AC 37ABD 38BCD 39ABCD 40 CD第二篇第二篇 细胞膜及其表面细胞膜及其表面2.12.1 选择题选择题2.1.12.1.1 A A 型题型题1.液态镶嵌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 A. 膜中的脂质及蛋白质都能横向运动 B. 膜中只有脂质能横向运动 C. 膜中只有蛋白质能横向运动 D. 膜的流动性和其化学组成的高度不对称性 E. 连续的脂双层构成生物膜的骨架2. 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 A. 蛋白质 B. 氨基酸 C. 脂类 D. 核酸 E. 糖蛋白3. 组成细胞膜的脂

29、质主要是 A. 磷脂 B. 脑磷脂 C. 脂肪 D. 糖脂 E. 胆固醇4. 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 蛋白质和核酸 B. 蛋白质和脂类 C. 蛋白质和脂肪 D. 蛋白质和糖类 E. 脂类和核酸5. 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是 A. 细胞内容物和细胞环境间的屏障 B. 细胞接受外界和其他细胞影响的门户 C. 离子进出细胞的通道 D. 受体的主要成分 E. 抗原物质6. 下面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细胞膜的厚度约为 8nm 左右 B. 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 C.细胞膜是细胞接受外界或其他细胞影响的门户 D.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膜脂双分子层为基架,镶嵌着具有不

30、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E.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7.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入胞作用 E. 吞噬8. 受体介导式入胞过程不包括 A. 某种配体为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所“辨认”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 B. 配体-受体复合物向有被小凹集中 C. 其他种类的配体-受体复合物相继在同一有被小凹集中 D. 吞食泡的形成 E. 吞食泡融入胞内体,实现受体与膜的再循环9.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 ATP,钠泵转运可使 A. 2 个 Na移出膜外 B. 2 个 K移入膜内 C. 2 个 Na移出膜外,同时有 2

31、个 K移入膜内 D. 3 个 Na移出膜外,同时有 2 个 K移入膜内 E. 2 个 Na移出膜外,同时有 3 个 K移入膜内10. 细胞膜内外正常的 Na和 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 膜在安静时对 K通透性大 B. 膜在兴奋时对 Na通透性增加 C.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钠钾泵的作用 E. 膜上 ATP 的作用11. 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的 Na移出膜外 B. 钠泵可逆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 K转入膜内 C. 由于从细胞内移出 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内 D. 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 K,使许多代谢反应得以进行 E.

32、 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12. 关于 G 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G 蛋白能结合 GDP 或 GTP B. G 蛋白由 、 3 个亚基构成 C. 激素-受体复合体能激活 G 蛋白 D. G 蛋白的 3 个亚基结合在一起时才有活性 E. G 蛋白有 GTP 酶活性13. 1,4,5-三磷酸肌醇的作用是 A. 在细胞内供能 B. 是肌醇的活化形式 C. 是多种肽类激素作用于膜受体后的第二信使 D. 直接激活蛋白激酶 C E. 细胞膜的结构成分14. 关于第二信使甘油二脂(DG)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甘油三酯水解时生成 B. 由于分子小,可进入胞质起第二信使作用 C. 由磷脂酰肌醇

33、-4,5-二磷酸(PIP2)水解而生成 D. 可以提高蛋白激酶 C 对 Ca2的敏感性,从而激活蛋白激酶 C E. 只参与腺体分泌、肌肉张力改变等早期反应的信息传导过程15.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 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 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 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D. 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E. 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16. 一般血型物质都是细胞膜上的 A. 糖原 B. 脂蛋白 C. 蛋白质 D. 糖脂或糖蛋白 E. 磷脂17. 以下关于人类 ABO 血型抗原的叙述, 错误的是哪项 A. 其化学成分是一种鞘糖脂,存在分泌物中的是糖蛋白 B. H 物质是 A 抗原和

34、B 抗原的前体 C. IA基因合成 N-乙酰氨基半乳糖苷转移酶 D. IB基因合成 D-半乳糖苷转移酶 E. B 抗原比 H 抗原多了一个 N-乙酰氨基半乳糖18. 以下关于细胞表面抗原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细胞表面抗原多为镶嵌在膜中的糖蛋白和糖脂 B. 淋巴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等是抗原的受体 C. 细胞免疫是细胞表面抗原与抗体相互识别并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 D. HLA 与器官移植有关,只存在于白细胞的细胞表面 E. T 细胞表面有识别 HLA 抗原的受体19. 关于细胞粘着的方式和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相邻细胞表面同型粘着分子可互补结合 B. 相邻细胞表面异型粘着分子可互补结合

35、 C. 相邻细胞表面分子通过细胞外基质的粘着成分介导互相粘着 D. 神经细胞粘着分子(N-CAM),是一种依赖 Ca2的粘着分子 E. 肝细胞粘着分子(L-CAM),是一种依赖 Ca2的粘着分子20. 细菌对人体的感染属于 A. 同种同类细胞之间的识别 B. 同种异类细胞之间的识别 C. 异种异类细胞之间的识别 D. 异种同类细胞之间的识别 E. 同种异体异类细胞之间的识别21. 动物细胞被的糖基不包括 A. 唾液酸 B. N-乙酰氨基葡萄糖 C. N-乙酰氨基半乳糖 D. 乳糖 E. 岩藻糖22. 生物膜是指 A. 单位膜 B. 蛋白质和脂质二维排列构成的液晶态膜 C. 包围在细胞外面的一层

36、薄膜 D. 细胞内各种膜的总称 E. 细胞膜及内膜系统的总称23. 生物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 蛋白质和核酸 B. 蛋白质和糖类 C. 蛋白质和脂肪 D. 蛋白质和脂类 E. 脂类和糖类24. 内膜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 区域化 B. 合成酶 C. 合成脂类 D. 运输 E. 提供能量25. 脂类分子在水溶液中会自身形成团粒或片层状双层结构,起主要作用的是 A. 共价键 B. 氢键 C. 离子键 D.疏水键 E. 静电引力26. 细胞膜中蛋白质与脂类的结合主要通过 A. 共价键 B. 离子键 C. 氢键 D. 疏水键 E. 非共价键27. 细胞膜中的糖与脂或蛋白质的结合是通过 A. 共价键

37、B. 离子键 C. 氢键 D. 疏水健 E. 非共价键28. 细胞膜上的三类主要脂质是 A. 脂肪、磷脂和胆固醇 B. 脂肪、磷脂和糖脂 C. 脂肪、胆固醇和糖脂 D. 磷脂、胆固醇和糖脂 E. 以上都不是29. 关于磷脂,不正确的描述是 A. 膜脂以磷脂为主 B. 膜上的磷脂主要是磷酸甘油脂 C. 不同类的磷脂性质不同 D. 磷脂为两性分子, 每一个分子都由疏水的极性头和亲水的脂肪酸链所组成 E. 磷脂分子的不同结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30. 关于细胞膜上糖类的不正确的叙述是 A. 质膜中糖类的含量约占质膜重量的 210 B. 主要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 C. 糖蛋白和糖脂上的低聚糖侧链从生物

38、膜的胞质面伸出 D. 糖蛋白中的糖类部分对蛋白质及膜的性质影响很大 E. 与细胞免疫、细胞识别及细胞癌变有密切关系 31. 单位膜模型的基本要点不包括 A. 连续的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主体 B. 磷脂的非极性端向膜内侧,极性端向膜外侧 C. 蛋白质以单层肽链的厚度覆盖在脂双层的两侧 D. 膜两侧的蛋白质不对称 E. 外周蛋白质以 折叠的形式通过静电作用与磷脂极性端结合32. 生物膜的液态镶嵌模型的要点是 A. 双层类脂中夹着一层蛋白质 B. 两层蛋白质中夹着一层类脂 C. 双层脂质中镶嵌着蛋白质 D. 蛋白质双分子层中镶嵌着类脂 E. 流动的球形蛋白质和双层脂质交替排列的液态结构33. 关

39、于膜蛋白不正确的描述是 A. 膜蛋白可分为周围蛋白和镶嵌蛋白 B. 周围蛋白与膜脂的极性头结合而不伸入脂双层 C. 镶嵌蛋白有的插入脂双层,有的贯穿整个脂双层 D. 膜蛋白都是水溶性的 E. 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是绝对的34. 一般来说,生物膜两层脂质分子的流动性是基本一致的。因为 A. 脂质分子结构相近 B. 脂质分子几种运动方式相同 C. 脂质双层组分的不对称是相对的 D. 两层脂质分子相互交错 E. 脂质双层处于同一环境中35. 在生理情况下,胆固醇对膜脂流动性的影响在于 A. 增加膜脂有序性,降低膜脂流动性 B. 扰乱膜脂有序性的出现 C. 阻止晶态的形成 D. 降低脂双层的力学稳定性

40、E. 以上都不是36. 膜脂的运动方式中少见的类型是 A. 旋转异构运动 B. 旋转运动 C. 侧向运动 D. 振荡伸缩运动 E. 翻转运动37. 红细胞上葡萄糖载体运输葡萄糖是通过 A. 载体蛋白在脂双层中扩散 B. 载体蛋白在脂双层中翻转 C. 载体蛋白发生可逆的构象改变 D. 载体蛋白形成通道 E. 载体蛋白与磷脂分子的相互作用38. 主动运输与入胞作用的共同点是 A. 转运大分子物质 B. 逆浓度梯度运送 C. 需载体帮助 D. 有细胞膜形态和结构的改变 E. 消耗代谢能39. 细胞外的液态异物进入细胞后形成的结构称 A. 吞噬体 B. 吞饮体 C. 多囊体 D. 小囊泡 E.大囊泡4

41、0. 动物细胞的细胞被是 A. 覆盖在细胞膜表面的多糖 B. 细胞壁 C.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D. 细胞膜上的糖脂 E. 细胞膜上糖蛋白和糖脂外伸的糖链41. 正常细胞与癌细胞最显著的差异在于 A. 细胞的通透性 B. 细胞的凝集性 C. 接触抑制的有无 D. 细胞物质转运的特性 E. 质膜出现微绒毛和皱缩等42. 关于钙泵,下列哪些叙述有误 A. 钙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钙离子梯度 B. 钙泵的本质是 ATP 酶 C. 钙泵可将肌浆网中的 Ca2离子泵入胞质中 D. 钙泵能主动的将 Ca2转运到细胞外 E. 钙泵的化学本质是膜蛋白43. 构成细胞膜的甘油磷脂不包括 A. 卵磷脂 B. 磷脂酰肌醇

42、 C. 磷脂酰乙醇胺 D. 鞘磷脂 E. 磷脂酰丝氨酸44. 膜脂的运动不包括 A. 侧向扩散 B. 旋转运动 C. 翻转运动 D. 弯曲和旋转异构运动 E. 变性运动45. 膜蛋白在膜上的存在方式不包括 A. 单次穿膜跨膜蛋白 B. 多次穿膜跨膜蛋白 C. 膜蛋白共价结合在膜的胞质单层内的烃链上 D. 膜蛋白通过一寡糖链与之共价结合 E. 膜蛋白共价结合在其它膜蛋白上46. 关于人红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转运,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通过由四个亚基所组成的载体蛋白来进行 B. 通过通道蛋白来完成 C. 与 Cl-和 HCO3-块进行对向共运输 D. 与钠离子一块进行协同运输 E.是一种主动运输

43、过程47.易化扩散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A. 载体蛋白有较高的结构特异性 B.不消耗代谢能 C.饱和现象 D.消耗代谢能 E.竞争性抑制48.关于膜受体,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 能选择性地识别外来信号 B.能与外来信号结合并产生相应的细胞效应 C. 所有的膜受体都是跨膜糖蛋白 D.一种细胞膜上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受体 E. 同一受体在不同细胞膜上的数目不同49.关于膜受体的分子结构,下述哪项不正确 A. 一个完整的膜受体由分辨部、转换部和效应部三部分组成 B.膜受体的上述三个部分皆由不同的蛋白质分子执行其功能 C. 效应部是受体向着细胞质的部分 D.分辨部是受体伸向胞外的糖链部分 E.效应部常与质

44、膜上的酶系统、离子通道等成分偶联50.关于离子通道受体,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 是由单条肽链一次膜糖蛋白构成,其胞质区含有酪氨酸 B. 受体的亚基具有装配成筒状寡聚体结构,形成跨膜通道 C. 本身是一种离子通道或与离子通道相偶联 D. 离子通道的“开”或“关”受细胞外配体的调节 E. 常见的离子通道受体有 N-乙酰胆碱受体和 -氨基丁酸受体等51.关于催化受体(酶蛋白受体),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本质是单条肽链一次跨膜糖蛋白 B. N 端在细胞外区 C. C 端细胞质区含酪氨酸,具特异性酪氨酸蛋白质激(TPK)活性 D. 细胞质区有与 G 蛋白结合的部位 E. 通过自身 TPK 的活

45、性来完成信号转换,使靶蛋白磷酸化,触发细胞分裂增殖52.关于偶联 G 蛋白受体,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由一条反复跨膜 7 次的跨膜蛋白构成 B.其细胞外区有二个糖基化点 C. 细胞质区有与 G 蛋白结合的部位 D. 受体蛋白的大部分在细胞外区,构成与配体的结合区 E. 此类受体在细胞膜中与效应器是分开的53. cAMP 信使体系刺激性信号传递途径不包括 A. 刺激性信号与细胞表面的刺激性受体(Rs)结合 B.配体-受体复合物与刺激性 G 蛋白(Gs)结合 C. Gs 的 -亚基(Gs)构象变化与 GTP 结合形成 Gs-GTP复合物并与 AC 结合 D. AC 活化,分解 ATP 产生

46、cAMP,cAMP 磷酸化依赖 cAMP 的蛋白激酶 A(PKA) E.PKC 依次磷酸化无活性的靶蛋白,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54.磷脂酰肌醇信使体系不包括 A. 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后活化与磷脂肌醇酯酶 C 偶联的 G 蛋白(Gp) B. Gp蛋白与膜胞质面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脂酶 C 结合并将其活化 C活化的磷脂酶 C 分解 PIP2生成 IP3和 DG D. IP3使 Ca2+释放到细质,Ca2+充当第三信使,使 cAMP 水平下降,致细胞分裂增殖 E. DG 活化与质膜结合的蛋白激酶 A(PKA),促使细胞分裂增殖55.下列疾病的发生机制中,哪一种是由于 cAMP 信使体系障碍所致 A. 霍

47、乱 B.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C.-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D.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 E.粘多糖累积病56.下列哪些疾病是由于细胞表面受体异常所引起 A.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B.天疱疮 C.胱氨酸尿症 D.睾丸女性化综合征 E. 霍乱57. 关于桥粒连接,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是细胞间一种紧密连接结构,有强的抗张和抗压作用 B. 在上皮细胞位于粘着带下方,相邻细胞间有 30nm 的间隙 C. 桥粒区胞质面有盘状致密的粘着斑(adhesion plaque) D. 跨膜连接糖蛋白附于胞质斑(cytoplasmic plaque)上 E. 角蛋白纤维从细胞骨架伸向粘着斑,然后又回折形成袢状结构58

48、. 关于紧密连接(封闭连接)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广泛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管腔面细胞间隙的顶端 B. 相邻细胞膜点状融合,形成一条封闭带,连接处无细胞间隙 C. 通过一种依赖 Ca2的粘着机制使相邻细胞的跨膜蛋白互相粘着 D. 将膜两端不同的功能蛋白隔开,保证物质转运的方向性 E. 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形成一道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保证组织内环境的稳定性59. 关于肿瘤细胞表面的异常变化,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细胞外被糖基化作用加快,细胞失去接触抑制 B. 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抗原和受体 C. 细胞连接异常 D. 对外源凝集素凝集力增强 E. 受体介导胞吞作用加快60膜蛋

49、白不具有的功能是 A转运分子进出细胞 B接受环境信号并传递到胞内 C支持细胞骨架及细胞间质成分 D膜酶可催化细胞的某些化学反应 E使膜发生相变和相分离61能防止细胞膜流动性突然降低的脂类是 A磷脂肌醇 B磷脂酰胆碱 C胆固醇 D磷脂酰丝氢酸 E鞘磷脂62以简单扩散形式通过细胞膜的物质是 A尿素 B葡萄糖 C氨基酸 D核苷酸 E甘露糖63 O2 与 CO2 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为 A协同运输 B易化扩散 C主动运输 D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E离子驱动的主动运输64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A协同运输 B易化扩散 C主动运输 D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E离子驱动的主动运输65能与特定溶质结

50、合,改变构象,使溶质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膜的运输方式是 A膜脂双层简单扩散 B膜通道蛋白易化扩散 C载体蛋白的易化扩散 D离子梯度驱动的主动运输 E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66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不具有的特点是 A在细胞膜的特定区域进行 B形成有被小窝和有被小泡 C吸人大量的细胞外液 D胞吞速率比液相胞饮快 E是吸取特定大分子的有效途径67通过结构性分泌途径排出细胞的物质是 A分泌蛋白 B分泌激素 C消化酶 D神经递质 E多糖68细胞摄人微生物或细胞碎片进行消化的过程称为 A吞噬作用 B异噬作用 C入胞作用 D吞饮作用 E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69能与胞外信号特异识别和结合,介导胞内信使生成,引起细胞产生效

51、应的是Acarrier protein Bchannel protein C receptorD1iand E enzyme70由单条肽链组成的跨膜糖蛋白,具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是 A N-乙酰胆碱受体 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C甘氨酸受体 D谷氨酸受体 E -氨基丁酸受体71属于偶联 G 蛋白受体的是 A胰岛素受体 B生长因子受体 C N-乙酰胆碱受体 D甘氨酸受体 E-肾上腺素受体72在细胞信号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脂类是 A磷脂酰胆碱 B鞘磷脂 C磷脂酰丝氨酸 D磷脂酰乙醇胺 E磷脂酰肌醇73能使细胞内 cAMP 升高的 G 蛋白是 A Gi B Gs C Gp D Gt E Gr74

52、能结合并活化磷脂酶 C,导致分解 PIP2生成 PIP3和甘油二酯的 G 蛋白是 A Gs B Gi C Gp D Gt E Go75在脊椎动物视杆细胞的光感效应中,已较深入了解的信使途径是 A环磷酸腺苷信使途径 B环磷酸鸟苷信使途径 C磷脂酰肌醇信使途径 DCa2的信使途径 E以上都不是76动物细胞中 cAMP 信使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活化A蛋白激酶 C B蛋白激酶 A C蛋白激酶 K DCa2激酶E酪氨酸激酶77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胞内信使 AcAMP B cGMP C DG D Ca2 E EGFR78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称为 A细胞膜 B细胞表面 C细胞被 D胞质

53、溶胶 E细胞外基质79细胞表面中具有细胞识别功能的部位是 A细胞膜 B细胞外被 C膜下溶胶层 D膜脂双层 E细胞连接80人红细胞膜不含有的磷脂是 A磷脂酰胆碱 B磷脂酰丝氨酸 C鞘磷脂 D磷脂酰乙醇胺 E肌醇磷脂81衰老红细胞能被巨噬细胞吞噬,是因为其细胞表面失去了 A半乳糖 B唾液酸 C甘露糖 D岩藻糖 E葡萄糖82衰老红细胞的糖链常暴露出 A葡萄糖 B甘露糖 C岩藻糖 D半乳糖 E阿拉伯糖83能封闭上皮细胞间隙的连接方式称为 A紧密连接 B粘着连接 C桥粒连接 D间隙连接 E锚定连接2.22.2 填空题填空题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有 、 、 ,构成膜主体的化学成分是 。2细胞膜中包含 3

54、种主要的脂类是 、 、 。它们都是 分子。3脂类分子在构成膜脂双分子层时,其 头部在 ;而 尾部在 。4膜脂分子运动的特点有 、 、 、 。5膜蛋白可分为 和 两类,膜糖类可分为 和 两类。6膜糖脂主要有岩藻糖、半乳糖胺、葡萄糖胺、 、 、 、 、 、 等 9 种。7膜糖蛋白连接的方式有 和 两种,前者连接于 残基,后者连接于 或苏氨酸残基。850 年代之后提出的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型有 、 、 、 。9Na-K泵每水解一个 可将 3 分子 排出细胞外,将 2 分子 摄入细胞内,其抑制剂为 。10Ca2泵也是 酶,可分布于 、 及 。11由转运蛋白所形成的间断开放的通道受 控制,主要有 3 种调控

55、机制,分别称为 通道、 通道和 通道。12细胞胞吐作用的两种途径是 和 ;胞吞作用的两种主要类型是 和 。13细胞排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 ,细胞摄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 ,摄人液体和小溶质分子进行消化的过程称为 ,摄入固态的大分子进行消化的过程称为 。14低密度脂蛋白进入细胞时,先与 结合,形成 ,内陷形成 ,脱掉网格蛋白并与其他囊泡融合形成 。15细胞表面信号传导的受体可分为 、 和 3 种类型,其化学成分主要是 。16细胞表面受体生物学特性是 、 、 、 。17偶联 G 蛋白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的类型包括 、 、 、 。18cAMP 信号途径包括 和 两种,前者与 AC 结合导致细胞内 ,后

56、者与 AC结合使细胞内 。19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的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称为 ,其结构以 为主体,在其表面有一层含糖物质称为 ,在其内侧为 。20细胞外被的功能有 、 、 、 和免疫应答。2.32.3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cell membrance 2cell surface 3cell coat4biomembrane 5unit membrane 6fluid mosaic model7membranc transport protein 8carrier protein 9channel protein10ionic pump 11Na-K pum 12.active transp

57、ort13passive transport 14膜泡运输 15内吞作用16Pinocytosis 17phagocytosis18recepter mediated endocytosis 19exoatosis20ligand 21Transcytosis 22membrane recoptor23cell communication 24cell recognition25signal molecule 26(first messenger and second messenger27cell membrane antigen 28contact inhibition 29cell ju

58、ction30adhesion plaque 31G-protein2.42.4 问答题问答题1生物膜主要由哪些分子组成?这些分子在膜结构中各有什么作用?2试述质膜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3试以 Na-K泵为例说明细胞膜的主动转运过程。4以红细胞血影为例,说明膜蛋白有哪些类型?各有何功能?5比较说明单位膜模型及液态镶嵌模型有何不同特点?并给予评价。6什么是闸门通道?说明神经肌肉接头在神经冲动传导时各“闸门”通道顺次开闭过程的特点及其作用。7以肝细胞吸取 LDL 为例,说明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及有被小窝和有被小泡的形成在胞吞过程中的作用。8何谓细胞表面受体和配体?细胞表面信号传导的受体可分为几种类

59、型?各有何特点?9偶联 G 蛋白受体信号传导途径可分为几种类型?其信号传导过程各有何特点?其作用机制怎样?举例说明之。10为什么说细胞表面是一个复合的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11用简图表示“液态镶嵌模型”的结构,并注明各组分的名称。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2.12.1 选择题选择题1. D 2.E 3.A 4.B 5.A 6.E 7.B 8.C 9.D 10.D 11.C 12.D 13.C 14.C 15.D 16.D 17.E 18.D 19.D 20.C 21.D 22.E 23.D 24.A 25.D 26.E 27.A 28.D 29.D 30.C 31.D 32.E 33.D 34.D

60、35.A 36.E 37.C 38.E 39.B 40.E 41.C 42.C 43.D 44.E 45.E 46.A 47.D 48.C 49.B 50.A 51.D 52.D 53.E 54.E 55.A 56.A 57.A 58.C 59.A 60E 61 C 62 A 63 B 64: C 65 D 66 A 67 A 68 A 69 B 70 B 71E 72 E 73 B 74 C 75B 76 B 77 E 78 B 79 B 80 E 81 B 82 D 83 A 84 ACDE 85 BCD 86 AB 87 AC 88 ABCDE 89 ABCD 90 BD 91 ABC

61、92.ABCD 93.ABC 94.BD 95.ABCD 96.AC 97.ABCD 98.ABCD 99. AC 100. ABCD 101.ABE 102.ABCDE 103.CD 104.ABCDE 105.AE 106.ADE 107.AC 108. AC 109CD 110 ABCD 111ABCD 112ABC 113AB 114AD 115 B 116BCD 117 AD 118CD 119 ABD 120 BCD2.22.2 填空题填空题1脂类;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蛋白质 2磷脂;胆固醇;糖脂;兼性分子 3亲水;外面;疏水;中间 4侧向运动;翻转运动;旋转运动;弯曲运动 5膜内

62、在蛋白;膜外在蛋白;糖蛋白;糖脂 6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唾液酸;阿拉伯糖;木糖 7N-连接;O-连接;天冬氨酸;丝氨酸 8单位膜模型;液态镶嵌模型;晶格镶嵌模型;板块镶嵌模型 9ATP; Na;K;乌本苷 10ATP;细胞膜;滑面内质网;肌浆网 11闸门;配体闸门;电压闸门;离子闸门 12结构性分泌途径;调节性分泌途径;胞饮作用;吞噬作用 13胞吐作用;胞吞作用;胞饮作用;吞噬作用 14受体;有被小窝;有被小泡;内体 l5离子通道受体;催化受体;偶联 G 蛋白受体;膜蛋白 16特异性;高亲合性;可饱和性;可逆性 17cAMP 信号途径;cGMP 信号途径; Ca2信使途径;甘油二酯和三磷酸

63、肌醇信使途径 18刺激型信号途径;抑制型信号途径; cAMP 升高; cAMP 降低 19细胞表面;细胞膜;细胞外被;膜下溶胶层 20细胞识别;细胞粘着;信号接收;通讯联络2.32.3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细胞膜,又称为质膜。是位于细胞最外层,围绕整个细胞质的一层薄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构成。作为细胞的重要结构,质膜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维持了细胞的形状,又构成了胞内物质与环境隔离的保护性界膜,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细胞膜还在物质转运、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重要生命活动中发挥决定性作用。2细胞表面,指由细胞的质膜、质膜外表的细胞外被和质膜内面的膜下溶胶层所构成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还包括

64、细胞连接和细胞外表面的微绒毛、纤毛和鞭毛等特化结构。其功能很复杂,与细胞的支持保护、识别粘着、运动迁移、免疫应答、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分裂分化、衰老病变等多个方面有密切关系。3细胞外被,也称为细胞被,是由细胞质膜中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的寡聚糖链向外伸展,交织而成的一种绒毛状结构。这层由与膜脂和膜蛋白共价结合的糖链所形成的包被起保护细胞和细胞识别的作用。另外,细胞被还具有粘着、信号接收、通讯联络、免疫应答等多种功能。有些细胞的细胞外被常被称为糖萼。4生物膜,构成细胞所有膜性结构的总称。包括细胞膜和细胞内部构成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核被膜等膜性细胞器的细胞内膜。生物膜都

65、具有类似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5单位膜,细胞膜和胞内膜等生物膜在电镜下均可呈现三夹板式结构,上下两层为电子密度较高的暗层,而中间为电子密度低的明层。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人们将具有两暗一明结构的膜称为单位膜。如今,单位膜仅是能部分反映生物膜结构特点的质膜和胞内膜的代名词。6流动镶嵌模型,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辛格(Singer)和尼克尔松(Nicolson)在1972 年提出的一个反映生物膜特性的分子结构模型。该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以及蛋白质与脂双层的镶嵌关系。认为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产生侧向运动,膜蛋白有的镶在膜表面,有的则嵌入或横跨脂质双分子层。膜中脂质双层构成

66、了膜的连续主体,它既有固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球形蛋白分子以各种形式与脂质双分子层相结合。该模型可解释膜的多种性质,但不能说明具有流动性的细胞膜在变化过程中如何维持膜的相对完整和稳定性。7膜转运蛋白,细胞膜中的一类具有转运功能的跨膜蛋白。能被这类蛋白转运至膜内或膜外的物质有葡萄糖、氨基酸、各种离子(Na、K、H、Cl等)及代谢产物等。通常每种转运蛋白只转运一种特定类型的分子。膜转运蛋白可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类,其转运物质进出细胞的机理不同。8载体蛋白,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中分布的一类镶嵌蛋白,其肽链穿越脂双层,属跨膜蛋白。载体蛋白转运物质进出细胞是依赖该蛋白与待转运物质结合后引发空间构象改变而实现的。膜中的载体蛋白依其发挥功能时是否直接消耗能量又可分为两类,一类需消耗ATP 对物质进行主动转运;而另一类则无需代谢能进行被动转运,所以载体蛋白既能主动转运,又能被动转运。9通道蛋白,细胞膜上的脂质双分子层中存在的一类能形成孔道供某些分子进出细胞的特殊蛋白质(跨膜蛋白)。这种亲水性的蛋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成充满水溶液的通道,适宜的溶质分子便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